腕踝针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腕踝针疗法

腕踝针疗法

腕踝针疗法踝针疗法,是一种皮下针刺疗法,它是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心署教授自1966年到1975年这段时间,在电刺激疗法治疗以神经症为主的经验基础上,受传统的经络学说,耳针,穴位,针刺法的启发,经过反复实践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针刺疗法。

一、探索之路:腕踝针疗法的整个理论形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66年到1972年,主要用电刺激疗法治疗痛症,肢瘫,各型感觉障碍,癔症等。

在实践中探索电流大小,通电时间,电极放置的部位与疗效的关系,发现:当电流强度从60毫安降低到15-20毫安,通电时间由1秒钟增加到持续的通电刺激时,竟也能获得和从前一样的疗效。

并受到传统的三阴三阳经络理论,耳针法的启发,逐步把刺激点定位到了腕和踝。

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四肢部靠近躯体正中线的内侧为阴,外侧为阳。

由此,可以把躯体分为六个纵区,即阴面和阳面各三个纵区,为了简便起见,用数字1-6编号,其中1,2,3区在阴面,4,5,6区在阳面,上下肢同躯体相对应。

当躯体某纵区内出现病症时,在腕踝部同一编号区内给予刺激,即可出现调整反应。

这样,只要找出病症所在的区就可确定治疗的刺激点。

第二阶段是从1972年2月开始,将电刺激改为针刺,为克服垂直针刺所遇到的滞针现象而改用了皮下浅刺后,方法逐步得到完善,理论也逐步成形。

因针刺部位仅限在腕和踝,1975年定名“腕踝针”,1976年发表于人民军医杂志上。

二、体表分区:1、四肢部:上肢:内侧面:从尺骨到桡骨方向依次划分为1区,2区,3区;外侧面:从桡骨到尺骨方向依次划分为4区,5区,6区下肢: 内侧面:从足跟到足趾方向依次划分为1区,2区,3区;外侧面:从足趾到足跟方向依次划分为4区,5区,6区2、躯干部:以前正中线,后正中线为界,左右对称1区:前正中线向左,又分别旁开1.5寸2区:1区边界到腋前线的体表区域3区:腋前线到腋中线的体表区域4区:腋中线到腋后线的体表区域6区:后正中线向左,又分别旁开1.5同身寸,与1区前后呼应5区:6区边界到腋后线的体表区域,与2区前后呼应3、横膈线:胸剑联合处环身一周将躯体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左右上肢,横膈线以上的上1区,上2区,上3区,上4区,上5区,上6区下段:左右下肢,横膈线以下的下1区,下2区,下3区,下4区,下5区,下6区三、所联系的脏腑器官:上1区:前额,眼,鼻,口,门齿,舌,咽,喉,胸骨,气管,食管,左右上肢1区内的肌肉,筋腱,神经,骨骼等。

腕针配合双侧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临床观察

腕针配合双侧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临床观察
龄 2 ~ 0岁 , 均 4 . 57 平 75 O岁 ; 程 3 1 个 月 , 均 5 0个 月 ; 病 -1 平 . 4 左
深 。 面部 透 刺 穴 、 谷 、 合 曲池 、 三 里 用 03mm (0 7 ) m 毫 足 . 0  ̄5 ~5m
针针刺 , 双侧 取 穴 , 补 法 。配 穴用 03 m 4 m 毫 针 针 刺 , 用 . mx O m 0 留

29 ・ 7
正 常 , 额 运 动 微 弱 , 用 力 时 可 完 全 闭 合 , 明显 不 对 称 。无 上 眼 口 效 : 部静止时不对称 , 额无运动 , 不能完全闭合 , 面 上 眼 口仅 有 轻
微运 动。
以活 血 、 祛瘀 、 正 、 新 , 善 患 侧 的 营 养 状 况 , 进 面 瘫 逐 渐 扶 生 改 促 恢 复 正 常 。 围性 面瘫 后 遗 症 期 患 侧 面 肌 纵 缓 不 收 。 血 阻滞 不 周 气
溶作用 : 当归 、 芎 、 花 、 仁具 有 降低 血 黏 度 、 血 小 板 聚集 、 川 红 桃 抗
促 进 微 循 环 的作 用 。 因而 通 络 汤治 疗 脑 梗 死 疗效 满 意 。
参 考 文 献
虚 、 、 、 、 等 因 素 有 关 , 其 本在 肾气 不 足 , 腑 气 血 功 能 风 火 痰 瘀 原 脏 _ , 行乏力 , 病成瘀 , 痰 、 风 , 七调 血 久 生 生 风痰 与瘀 血 入 络 , 络 闭 脉 阻 而 成 。通 络汤 用 黄 芪 补 气 , 气 旺 以促 进 血 行 , 仲 、 寄 生 、 使 杜 桑 川 断 补 肝 肾 强筋 骨 , 麻 、 天 钩藤 平 肝 息 风 . 远 志 、 菖 蒲 豁 痰 开 炙 石 窍, 当归 养 血 活血 , 芎 、 芍 、 仁 、 花 、 参 活 血 化 瘀 ; 龙 川 赤 桃 红 丹 地 祛 瘀 通 络 , 药合 用 , 气 旺血 行 , 诸 使 痰瘀 祛 , 风息 , 络通 , 或 肝 经 故

腕踝针创立以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腕踝针创立以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腕踝针创立以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徐美君;周庆辉【摘要】Wrist-ankle acupuncture is a type of special acupuncture therapy, featured by simple operation, swift efficiency, and few adverse effects. In the recent years, ankle-wrist acupuncture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ized in clinic. By retrieving the relevant medical literatures from VIP, CNKI, and Wan Fang databases, this manuscript was to analyze the history of wrist-ankle acupuncture and to review it from both mechanism and clinical reports. Meanwhile, this article also pointe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of wrist-ankle acupuncture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and expected further standardization and studies.%腕踝针是一种独特的针刺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迅速、副反应少等特点。

近年来腕踝针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该文通过收集和整理重庆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中文数据库中应用腕踝针的医学文献,分析其历史,并将文献从机制与临床报道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同时指出腕踝针近几年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与研究。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277-280)【关键词】腕踝针;针刺疗法;综述【作者】徐美君;周庆辉【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第二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是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张心曙教授于上世纪70年代结合传统针刺与现代神经学理论发明而来,因只在四肢的腕踝部行皮下浅刺以治病而定名[1]。

针刺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临床效果观察

针刺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临床效果观察

针刺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48例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针刺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近期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48例进行分组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

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治疗。

观察组采用针刺加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

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

结论:针刺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针刺;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周围性面瘫又叫“口眼歪斜”,主要由于面部肌肉神经受损所致,临床上也称面神经炎。

临床特征明显,表现为口眼朝一侧歪斜,在门诊中较为常见。

流行病学调查,该病无明显季节性、无年龄特征,起病多较急,清晨发病居多。

中医上定义该病优脉络空虚、风寒之邪阻在阳明、少阳经络导致经气阻滞。

关于本病的治疗,西医中医方法多样,本次实验主要研究针刺联合中药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的选择来自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48例。

所有纳入病例均符合中国实用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标准[1]。

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所致的面瘫、脑肿瘤、脑血管病患者、妊娠妇女及哺乳期妇女、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患者、对治疗药物过敏患者。

48例患者中包括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在21~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9±7.8)岁。

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每组24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

选用强的松、维生素B族、地巴唑。

强的松口服5mg/次,3次/d;维生素B族选用汤臣倍健家,每日1粒,口服;地巴唑口服5mg/次,3次/d。

观察组采用针刺加中药治疗。

取穴:百会、阳白、攒竹、太阳、四白、地仓透颊车、颧、风池(双)、合谷(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效果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效果

高 中或本 科学 历 7 0 例 。患者 均在知 情 同意情 况下 经卫 生部 门上 报 有 统计 学 意义 ( P < O . 0 5 ) , 见表 2 。 表 2 两组面瘫 患者临床护理疗效情 况对比( n = 5 0 ) 批 准后 进行 本 次研 究 , 本 次 观察 对象 的选 择 排除 有严 重脏 器 损伤 、 近期 有严 重 感染 的 患者 。两 组患 者性 别 、 年龄 、 文 化水 平 方 面均 无
1 7 0
内蒙古 中医药
针 灸治 疗周 围性面 瘫 的护 理干 预 效 果
张光琴 杨 艳 曾令 菊
摘 要 : 目的 : 观 察护 理 干预 在 针 灸 治疗 周 围性 面瘫 中的 临床 疗 效 。方 法 : 选 取 我 院2 0 1 2 年5 月~ 2 0 1 4 年5 月收 治 的 1 0 0 例 周 围性 面瘫 患 者 作 为本 次观 察 对 象 , 均 采 用针 灸 治疗 , 根 据 护理 干 预措 施 的 不 同 , 分 为进 行 护 理 干预 的 观 察 组 与 常规 护 理 的对 照 组 。对 两 组 临床 疗 效 及 满意 度进 行 比较 。结 果 : 观 察 组疗 效 显著 优 于对 照 组 , 临床 有 效 率较 高 ( / 9 < 0 . 0 5 ) ; 观 察 组 的护 理 满 意度 显著 优 于 对照 组 ( P < 0 . 0 5 ) 。 结论 : 对 针 灸 治疗 周 围性 面瘫 患 者行 有 效 的护 理 干预 措 施 , 可 以达 到促 进 受 损 面部 神 经 恢 复 , 改善 面部 周 围神 经 营养 状 况 , 提 高护 理 满意 度 。 患者 的接 受程度 较 高, 应在 临床 推 广 。 关键词: 针 灸; 护 理 干预 ; 周 围性 面瘫 ; 神 经损 害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作者:柳元娥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针灸与中药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及对患者额纹、口角歪斜、舌味觉的影响。

方法择本科室2015年8月—2017年8月间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治疗方案状况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实施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针灸+中药联合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额纹、口角歪斜、舌味觉症状改善时间(9.5±1.4)d、(8.8±1.2)d、(8.1±1.8)d较对照组(13.2±2.1)d、(12.1±1.7)d、(11.2±2.1)d差异明显。

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针灸与中药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额纹、口角歪斜、舌味觉症状及早改善。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中药;联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745.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8-0055-02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炎,是因面神经管内面神经出现非特异性炎症而导致的周围性面肌瘫痪疾病。

周围性面瘫患者以口眼歪斜、流涎、无法抬眉、闭眼、鼓嘴等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度及日常生活。

以往临床多采取抗病毒治疗、神经营养治疗等西药方式治疗周围性面瘫,但临床治疗效果不佳。

目前针灸、中药等相关中医疗法在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也取得一定疗效。

本科室在临床实践中对2015年8月—2017年8月间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了针灸与中药联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本科室2015年8月—2017年8月间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治疗方案状况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

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8~74岁,52.5岁;病程跨度1~10个月,平均5.4个月;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8~75岁,52.6岁;病程跨度1~10个月,5.5个月。

腕针加循经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腕针加循经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腕针加循经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刘丽侠;吴印辉;郭大江;郭来;张晓飞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2(021)001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腕针为主加循经取穴分期针刺,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10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腕针加循经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能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总页数】2页(P104-105)
【作者】刘丽侠;吴印辉;郭大江;郭来;张晓飞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中医医院,河北迁安064400;河北省迁安市中医医院,河北迁安064400;河北省迁安市中医医院,河北迁安064400;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700;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棍针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2.腕针配合双侧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临床观察
3.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4.吴炳煌浅针术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5.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腕踝针治疗疼痛及麻木性疾病的方法及应用效果评估报道

腕踝针治疗疼痛及麻木性疾病的方法及应用效果评估报道

腕踝针治疗疼痛及麻木性疾病的方法及应用效果评估报道作者:谢志浩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5年第11期【摘要】目的:比较疼痛及麻木性疾病采用腕踝针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80例疼痛类患者,将采用腕踝针治疗的43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的37例作为对照组;收集38例麻木类患者,将采用腕踝针治疗的22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的16例作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治疗3天。

结果:疼痛类患者有效率存在的差异不大,治疗组显效率60.5%(26/43),对照组显效率32.4%(12/37);麻木类患者有效率存在的差异不大,治疗组显效率54.5%(12/22),对照组显效率25%(4/16),P【关键词】腕踝针治疗;疼痛患者;麻木性疾病1. 前言在临床中,疼痛和麻木症状比较常见,尽管不会威胁到患者生命,但也会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对患者工作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本研究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采用腕踝针治疗的26例疼痛患者、16例麻木患者的有关资料,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2.1 患者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采用腕踝针治疗的26例疼痛患者、16例麻木患者的有关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3例疼痛患者、8例麻木患者。

患者年龄在24—75岁之间,病程在1日—1年之间,患者疼痛主要原因为颈椎病、腰间盘突出、急性扭伤及原因不明性疼痛。

麻木原因主要为骨质增生、颈椎病及原因不明性麻木。

2.2 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按照上下各6各部位划分区域,用拇指端按压小指侧前尺骨边缘觉凹陷处为上1,腕掌侧正中,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为上2,桡动脉外侧附近为上3,手掌向内,拇指侧桡骨边缘为上4,腕背中部为上5,小指侧尺骨边缘背部为上6;腱内边缘附近为下1,内侧中部、胫骨后边缘附近为下2,胫骨前边缘向内1厘米位置为下3,胫骨与腓骨前边缘中部为下4,外侧中部为下5,跟腱外附近为下6。

针刺加七厘散治疗踝关节扭伤40例体会

针刺加七厘散治疗踝关节扭伤40例体会

针刺加七厘散治疗踝关节扭伤40例体会吴代秀(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软组织损伤病。

笔者自1993年开始用针刺加局部外敷七厘散治疗踝关节扭伤40例,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40例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在22~55岁之间,以45~35岁中年女性居多。

皆为明显踝关节扭伤,患处多有疼痛、肿胀、皮下青紫及活动功能受限,均经摄片后排除骨折的可能。

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7h不等,平均3~4h;其中8例在外经过推拿按摩治疗。

2 治疗方法2.1 针刺疗法:取患侧手掌第2掌骨桡侧特定穴,用1.5寸毫针取15~20°进针,深度约为0.5~ 1.0cm,“得气”后,用大幅度提痛捻转的泻法予以强刺激,留针20min,行针1次/5min,1次/d。

根据患者扭伤踝部疼痛情况,确定针刺时间。

2.2 七厘散外敷:取成品七厘散1支,以黄酒拌成稀糊状,摊于棉纱布上,贴于患处,适当加压包扎固定,更换1次/d。

3 治疗结果经以上治疗3~5d后,症状明显减轻者32例,肿胀消除明显,但仍感疼痛者8例。

7~10d后40例患者均基本痊愈,仅5例在活动时有轻微疼痛,但踝关节功能活动不受限制。

4 体会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泛控的经络系统,外力作用于踝关节,致使局部软组织损伤,气血瘀滞,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止痛消肿为主。

以针刺机体某一个特定的俞穴,能起到激发经经气,提高痛阈值及行气活血通络的治疗效果。

加之以七厘散调以黄酒外敷患处。

其方中乳香、没药能行气活血;佐以苏木、红花、番木鳖、黄酒等具有正骨止痛、引气活血、消肿之功效。

故而针刺与外用药物结合治疗踝关节扭伤,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收稿日期:2000-03-28; 修订日期:2000-05-18●药事管理●关于中药调剂的几点意见柴志芳(浙江省岱山县第二人民医院 316200) 中药调剂习称中药配方,是中药用于临床的重要环节。

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近况

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近况

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近况摘要: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诊疗情况作一综述。

其处方选穴以手足阳明经和面部穴位为主;其治疗方法分以针刺(电针)为主的治疗方法和针刺结合其他疗法两大类。

其结论为针刺治疗面瘫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但研究偏于临床,多采用综合治疗,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

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亦称“口僻”。

多由卫阳不固,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运行迟涩,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周围性面瘫发病突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不能作皱额、闭目、耸鼻、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少数病人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

如治疗及时得当则很快恢复健康,否则留有后遗症。

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该病的诊疗情况综述如下。

处方选穴面部属于阳明、少阳经循行之处,又因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故取穴以阳明经为主,循经取穴,激发经络之气。

鼓舞阳明经气,促进气血运行,通经活络,直达病所。

选穴以手足阳明经和面部穴位为主。

主穴:下关、地仓透颊车、太阳、颧髎、四白、攒竹、风池、翳风、合谷(健侧)、足三里。

配穴:迎香、阳白透鱼腰、水沟、承浆、牵正(颊车与地仓连线中点)、太冲、承泣。

每次选用6~8个穴位,轮流交替使用。

闭眼困难加鱼腰、丝竹空,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加水沟,颏唇沟歪加承浆,舌麻、味觉消失加廉泉,恢复慢者加足三里。

针灸治疗方法1.以针刺(电针)为主的治疗方法针刺(电针)是治疗面瘫的主要方法,临床疗效肯定。

谢建谋[1]等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200例,痊愈192例,占96%,显效8例,占4%,最短治疗5天,最长治疗35天。

王扶盛[2]采用透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22例,痊愈14例,显效6例,好转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一般2疗程即可治愈。

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王子臣[3]等运用“分期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1例,愈显率为90.3%。

腕踝针治疗痛症疗效临床观察

腕踝针治疗痛症疗效临床观察

腕踝针治疗痛症疗效临床观察目的:观察腕踝针对各类痛症的治疗效果.方法:经X片及临床检查并结合病人主诉,确诊为痛症患者40例,采用中医针灸理论辩证施治,进行腕踝针针刺治疗.其中:按年龄分19~30岁18人,31~55岁14人,56岁以上8人;按疼痛部位分:腰部13人,肩部6人,头面部5人,四肢部16人;按病性分:功能性33人,器质性7人。

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20例,占总数的50%,好转7例,占17.5%,显效5例,占12.5%,无效1例,占2.5%,总有效率97.5%。

结论:腕踝针对于功能性病变引起的痛症止痛效果良好。

标签:痛症;腕踝针痛症是指局部或全身的各种痛证,是对人类产生困扰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痛症主要是由于外感六淫(寒凝致痛、风袭致痛、湿著致痛等)、内伤七情(心情过于激动致痛、劳逸过度致痛等)、痰饮、瘀血、外伤等使脉络缩踡、血脉虚涩、气血不畅、阴阳失调、升降失常所致.腕踝针疗法则是通过针刺腕、踝关节上方特定区域以振奋皮部和筋脉的经气,推动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1]。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40例患者均属急性痛症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其中19~55岁患者32例,占总数的80%,功能性病变致痛者33例,器质性病变致病者7例.病程最短者2小时,其中腰部疼痛者13例,占32.5%;肩痛者6例,占15%;面部疼痛者5例,占12.5%;四肢软组织损伤致痛者16例,占40%.1.2诊断标准[2,3]1.2.1腰部疼痛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急性腰扭伤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腰痛,并牵掣一侧或双侧下肢;急性腰扭伤多表现为腰中,或脊柱两边疼痛,常伴有功能受限.1.2.2肩痛是以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筋腱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活动时功能受限,多见于肩周炎.1.2.3头面部疼痛主要包括头痛、面痛、牙痛等.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多呈阵发性发作,为弥漫性、深在性疼痛,可单侧或双侧同时出现疼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羞明流泪、耳鸣等;面痛是以一侧或双侧面颊部抽掣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可伴有其他症状;牙痛则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的以牙齿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1.2.4四肢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由于四肢病变区域的肌群痉挛和内部小血管破裂出血而引起的以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疼痛.2治疗方法[4-6]2.1针刺选穴2.1.1选穴依据按主要症状的解剖部位及其所在的体表区域取穴;按引起异常病症原因的解剖部位及其所在的体表投影选穴,双侧手足各六个区域,六个进针点.2.1.2选穴原则常规原则:上病取上、下病取下,左病取左右病取右,区域不明、取双上1穴.变通原则:上下同取,左右共针,前后呼应,三针排刺。

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40例

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40例

采用左手推眼球、右手靠近眼眶缘进针。除睛明穴外 ,其 他穴位均给予一定程度地捻转操作 ,以得气为度 ,留针
3 0 m i n 。每天 1 次。
针刺治疗 1 O 天为一疗程 ,每个疗程后休息2 天 ,连
续治 疗3 个疗 程 。 3 疗效 标 准
面瘫是 临床上一种 常见 的疾病 ,可在任何 年龄发 病 ,但2 0 ~ 4 O 岁较常见 ,部分患者由于该病的特殊性及 失 治误 治 ,病 情 迁延 难 愈 ,最 终 发展 为顽 固性 面 瘫 ,严 重影响患者 心身健康 。中医认 为 ,面瘫是 由于正气虚 弱 ,风寒之邪入侵经脉 ,导致气血闭阻 ,肌肉失去营养 而发 病 。治疗 应 扶正 祛 邪 、温 经 通 络 以及 活血 化瘀 为 主 要原则 。阳白穴可以疏风明 目、通经活络 ,颊车 、颧髂 以及地仓 能够有效改 善 口角歪斜症状 ,翳 风穴具有牵 正 口僻 、聪耳消肿的作用 ,合谷属阳调气 、太冲属阴养 血 ,两个穴位联合应用称为 “ 开四关 ”,能够起到显著 的调补气血 、平衡阴阳的作用 ,四自穴可以疏风明 目、 通经 活 络 。诸 穴 共 同施 针 既可 补 益气 血 、疏 通 经 络 ,还 可补 虚泻 实 、调节 平衡 。 面瘫后遗症期 由于病程 比较长,因此治疗应标本兼 顾,整体调节 ,才能取得比较显著的效果。 [ 参考文献 ] [ 1 ]朱文峰 ,何 清湖. 现代 中医临床诊 断 学 [ M ]. 北
实用中 医药杂志 2 0 1 7 年2 月 第3 3 卷2 期 ( 总第2 8 9 期)
J OURNAL OF PR AC  ̄C AL T R AD I T I ONAL C HI NE S E MEDI C I NE 2 01 7 . Vo 1 . 3 3 No . 2

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0例临床观察

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0例临床观察

惠州
5 1 6 0 0 1 )
摘要 : 目的 观 察腕 踝针 配合 温针 灸 治疗肩 关 节周 围炎的 临床 疗效 。方法
将8 0例 肩 关节周 围炎患者
随机 分 为治疗 组和 对照 组 , 每组 4 0例 , 治 疗组采 用腕 踝 针 配合 温 针 灸 治疗 , 对 照 组采 用单 纯 温针 灸治 疗 , 每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 资料
所 有 患 者 均来 自惠 州 市 中 医 医院 针灸 科 , 按 随 机 数 字表法 随机分 为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 每组 4 0例 。 治疗 组 中 男 l 7例 , 女 2 3例 ; 平 均 年 龄( 5 0 . 1 0± 6 . 8 0 ) 岁; 平均 病 程 ( 1 4 . 5 0 ± 9 . 5 1 )d 。对 照 组 中男
收稿 日期 : 2 o 1 3 —1 2 - 2 2
表面, 针体沿皮下表层刺人一定深度 , 以针下有松软 感为宜。若患者有痰 、 麻、 胀、 沉感 , 说 明针体深入筋 膜下 层 , 进针 过深 , 需 调针 至皮 下浅 表层 。针刺 深度 约为 1 . 5寸。在温针灸 的同时 , 进行腕踝针治疗 , 针
( P < 0 . 0 5 )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 7 . 5 %, 对照组为 8 5 . 0 %, 2 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 < 0 . 0 5 ) 。结论 腕踝 针 配合 温针 灸是 治 疗肩 关节周 围炎较佳 的 治疗 方法 , 其 疗效优 于单 纯温针 灸 治疗 。
关键 词 : 腕 踝针 ; 温针 灸 ; 肩 关节周 围 炎 ; 临床 观 察
瘤患者或精神 病患者 ; 5 ) 未按规定治疗 , 无 法判 断 疗 效者 。

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8-11-30T13:08:00.19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作者:刘业军[导读]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肩痛采用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

湖南省澧县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 415500【摘要】目的:探讨中风偏瘫肩痛采用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中风偏瘫肩痛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行西药治疗,观察组30例行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治疗前后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低,肩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

结论: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肩痛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中风偏瘫肩痛;腕踝针;康复训练;临床疗效中风时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又称为脑卒中,其发生主要与劳累过度、情志郁怒、气候因素以及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患者会出现偏瘫、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突然昏厥、肢体麻木等症状,起病较急且病情变化较快,患者病情稳定后在转归阶段会出现中风偏瘫肩痛现象,属于中风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中风后2周内,患者肩部会出现中度疼痛或者重度疼痛,对其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有严重影响,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以及情绪受累等状况,对康复进程造成阻碍,对其生理以及心理均有不良影响,需要及时采用有效治疗来缓解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1]。

本次研究对中风偏瘫肩痛采用腕踝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对象为60例中风偏瘫肩痛患者,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42~77岁之间,平均年龄(59.5±8.5)岁。

腕踝针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临床观察

腕踝针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临床观察

腕踝针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临床观察[摘要]观察组采用腕踝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法。

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及治疗天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两组在治疗次数与疗效的关系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

2治疗方法2.1观察组选腕踝针患侧上1区和上4区,若面颊疼加上2区。

皮肤常规消毒后,用2寸毫针,针体与皮肤呈15度角,针尖朝上近心端,快速进针,针体贴近皮肤表面沿皮下浅表层推进,不提插,不捻转,以针下无沉紧感,病人无酸、麻、胀、重感为宜。

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

2.2对照组主穴取风池、颊车、地仓、阳白、攒竹、合谷。

配穴:鼻唇沟平坦配迎香;人中沟歪斜配水沟;颏唇沟歪斜配承浆;乳突疼痛配翳风。

每次5~6穴,轮流选用。

以28~30号2寸毫针快速进针。

除风池、合谷穴直刺外,余穴均用透穴法,待患者产生酸胀感后留针,每隔5分钟捻针1次。

禁忌大幅度提插捻转,30分钟后起针。

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

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痊愈:面容及面肌运动机能完全恢复正常,未留后遗症;显效:面容及面肌运动机能基本恢复,但额纹、闭目、示齿3项指标中有部分未完全恢复正常;好转:面容及面肌运动均较以前有所好转,但额纹、闭目、示齿3项均未恢复正常;无效:经4疗程治疗后病情无改善。

3.2治疗结果经1~4疗程治疗,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对比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5)。

为了进一步了解两组在治疗天数及治疗次数的区别,我们对痊愈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其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两组痊愈病例所用天数比较例表2所示,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X2>0.05);表3示,两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4.5,P<0.005)。

说明观察组治疗天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治疗次数少。

4讨论周围性面瘫多是面神经因急性炎症发生面肌运动麻痹,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炎症使供应神经的血管先因刺激发生痉挛、缺血、水肿,又因受周围狭长骨质面神经管所限,使神经受压而加重病变。

腕踝针治疗急性期面瘫疗效观察

腕踝针治疗急性期面瘫疗效观察

腕踝针治疗急性期面瘫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08-18T09:03:58.261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6期作者:张远平阳初夏[导读] 笔者通过探讨腕踝针治疗对早期周围性面瘫所起到的临床效果,得出了如下的报告内容:(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人民医院广东江门 529808)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在接收到急期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时,采取腕踝针进行治疗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40名急期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此次研究,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20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针灸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给予腕踝针进行治疗,最后疗效观察、治疗有效率等环节。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使用传统针灸治疗方法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1%,使用腕踝针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差异较为巨大,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次对照组患者面瘫愈合时间平均为7.6+-0.84疗程,而使用腕踝针的实验组疗程平均为4.2+-0.62疗程。

结论对于急期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而言,其临床症状在接受过腕踝针治疗后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确切,在急性期给予腕踝针治疗,其不仅能有效缩短患者的面瘫愈合时间,并腕踝针只在腕踝关节周围进针,选区少、易于操作、应用方便、痛苦小,更利于患者接受,因此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治疗周围性面瘫介入要尽可能在早期发现时就及时进行,以此降低产生后遗症的概率。

关键词:腕踝针治疗;急期性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并发症;研究与分析大部分周围性面瘫患者都会表现出口眼歪斜的症状,作为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神经麻痹的主要方式,腕踝针治疗在临床方面早已推广开来,且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有学者认为,治疗周围性面瘫介入要尽可能在早期发现时就及时进行,但也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

对于患者来说,及早接收治疗恢复到健康状态才是最终目的。

基于此,笔者通过探讨腕踝针治疗对早期周围性面瘫所起到的临床效果,得出了如下的报告内容: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的研究对象是从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9月这段时间内诊治的急期性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随机选取出40名组成,病程在1-5天以内,患者年龄从37岁到55岁的都有,取均值等于43.12岁,在性别组成方面,男性患者共有18名,剩下的全是女性患者。

针灸结合中药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针灸结合中药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针灸结合中药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刘洪涛【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针灸结合中药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确诊周围性面瘫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56例患者给予针灸治疗,试验组56例患者给予针灸结合中药辨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

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结合中药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2页(P45-46)【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灸;中药【作者】刘洪涛【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立医院针灸理疗科 3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周围性面瘫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原因不明的、急性发作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我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患此病[1]。

由于其主要表现在面部,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大,因此,周围性面瘫的快速的科学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取材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1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对其使用针灸结合中药辨证治疗,收效较好,现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确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40.53±11.45)岁;病程2~60d,平均病程(14.87±4.51)d;对照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为(41.13±12.17)岁;病程1~60d,平均病程(13.97±4.22)d;两组患者均符合周围性面瘫相关诊断标准,且均排除由于颅脑外伤、脑干病变、腮腺病变引起的面瘫,且均无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损伤、糖尿病等。

两组在年龄、性别、症状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腕踝针治疗面神经麻痹42例体会

腕踝针治疗面神经麻痹42例体会

腕踝针治疗面神经麻痹42例体会
邸树清
【期刊名称】《海军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4(000)001
【摘要】我部应用腕踝针治疗面神经麻痹门诊患者4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20~58岁,以30~50岁居多,病程最短2h, 最长6年。

本组治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86-87)
【作者】邸树清
【作者单位】海军北戴河疗养院河北北戴河 06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腕踝针治疗孕妇带状疱疹临床体会 [J], 徐莉
2.腕踝针治疗眩晕32例临床体会 [J], 徐淑云;徐永文
3.腕踝针治疗落枕临床体会 [J], 黄任秀
4.腕踝针治疗孕妇带状疱疹临床体会 [J], 徐莉
5.腕踝针加阿是穴治疗腰扭伤40例体会 [J], 纪恒兆;马惠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腕踝针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临床观察
[摘要]观察组采用腕踝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法。

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及治疗天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两组在治疗次数与疗效的关系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

2治疗方法
2.1观察组
选腕踝针患侧上1区和上4区,若面颊疼加上2区。

皮肤常规消毒后,用2寸毫针,针体与皮肤呈15度角,针尖朝上近心端,快速进针,针体贴近皮肤表面沿皮下浅表层推进,不提插,不捻转,以针下无沉紧感,病人无酸、麻、胀、重感为宜。

隔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

2.2对照组
主穴取风池、颊车、地仓、阳白、攒竹、合谷。

配穴:鼻唇沟平坦配迎香;人中沟歪斜配水沟;颏唇沟歪斜配承浆;乳突疼痛配翳风。

每次5~6穴,轮流选用。

以28~30号2寸毫针快速进针。

除风池、合谷穴直刺外,余穴均用透穴法,待患者产生酸胀感后留针,每隔5分钟捻针1次。

禁忌大幅度提插捻转,30分钟后起针。

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痊愈:面容及面肌运动机能完全恢复正常,未留后遗症;显效:面容及面肌运动机能基本恢复,但额纹、闭目、示齿3项指标中有部分未完全恢复正常;好转:面容及面肌运动均较以前有所好转,但额纹、闭目、示齿3项均未恢复正常;无效:经4疗程治疗后病情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经1~4疗程治疗,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对比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05)。

为了进一步了解两组在治疗天数及治疗次数的区别,我们对痊愈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其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两组痊愈病例所用天数比较
例表2所示,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X2>0.05);表3示,两组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4.5,P<0.005)。

说明观察组治疗天数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治疗次数少。

4讨论
周围性面瘫多是面神经因急性炎症发生面肌运动麻痹,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炎症使供应神经的血管先因刺激发生痉挛、缺血、水肿,又因受周围狭长骨质面神经管所限,使神经受压而加重病变。

腕踝针治疗机制可能是皮下针刺通过神经末梢的传导引起病灶部位的解痉,改善血循环,使症状缓解或消除。

腕踝针治疗面瘫与常规针刺法疗效的治愈天数相当,但治疗次数少,且避免了局部取穴、行针的痛苦,更易被患者接受,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一种较好的针刺方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