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试题

合集下载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习题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习题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习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12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4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 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6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7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8《三宇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

”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①墨子②荀子③老子④苏格拉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②④ 9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练习2(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练习2(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练习2 (人教版必修3)第一卷选择题1.秦汉以来,使儒家学派遭到沉重打击的是()A.汉武帝的“贤良对策”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C.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D.“三纲五常”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家学派遭到打击。

答案:B2.汉武帝的“举贤良”政策,符合了()A.土地兼并的需要B.统一国家的需要C.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需要D.教育的需要思路解析:汉武帝这一政策是适应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而这一政策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

答案:C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思路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种政治思想,“大一统”为政治实践,思想为政治服务。

答案:C4.下列关于汉武帝建立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打破豪强垄断教育的局面B.有利于文化的传播C.目的是培养封建官僚D.实质是加强思想专制思路解析:B、C、D三项都是汉武帝建立太学和地方学校的作用和目的,就是为自己的统治服务,间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答案:A5.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不包括()A.兴办太学B.规定用儒家经典为教育课程C.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建立地方教育系统D.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思路解析:C项主要是教育措施而不是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

答案:C6.下列主张“仁义”和“王道”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思路解析:荀子是战国末期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故选C项。

答案:C7.下列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思路解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按照这一标准衡量四个选项,很容易选出正确的答案。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能力测试一单选题河北唐山丰南一中高兴昌0633001.《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的开篇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之句。

这符合下列哪一思想家的观点A老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2.山东曲阜的孔庙有杏坛遗迹(右图)。

元杨奂《谒圣庙》诗云:“会见春风入杏坛,奎文阁上独凭栏。

”“杏坛”典故的起源有可能是A孔子聚众讲学的地方B医家以此自居,对医术的称赞C对封建社会教育最高学府的称呼D新科进士中举后常题名于此3.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下列名言出自孟子的是①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4.于丹的《庄子》心得中说“道家思想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

超越是我们的一个生命境界”。

最能体现这一观点是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B天地与我并存,而万物与我为一C兼相爱,交相利D道私者乱,道法者治5.“萧规曹随”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与这一典故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初实行“无为而治”B统治者注重与民休息C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D曹参是个庸才,对当时的状况无能为力6.汉武帝令郡国举孝廉,策贤良,针对汉武帝的征问,董仲舒连上三篇策论作答,史称“天人三策”。

“天人三策”中可能出现的是①“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②“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④“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7.张孝祥词中有“太学诸生推独步,玉堂学士合登仙。

”之句。

其中的“太学”A开始出现于汉武帝时期的古代最高学府B教授诸子百家学说C只有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才有资格入学D不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8.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进行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一)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一)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检测题(一)一、选择题1.《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

这说明,儒学化解现实冲突的方式是 ( )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2.面对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的重建,某思想家把希望寄托在发自每个人内在心性的,具有善良、忍让、尊敬、畏惧的良知良能上。

为此,该思想家主张 ( )A.知行合一B.施政用“仁义”和“王道”C.实行仁政D.以“兼爱”消除亲疏、贵贱3.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

符合两者观点的是( )A.主张“因材施教”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C.认为“人性本善”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4.《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

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 ( )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5.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杂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

”杂家的这一特点反映出战国时期 ( )A.儒墨学说成为主流思想B.各学派思想的分歧消失C.百家争鸣局面基本结束D.诸子百家思想趋向融合6.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写道:“西汉经商为富的人,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

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也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

”材料主要反映出( )A.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西汉文化教育的普及D.汉武帝后儒学地位提高7.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A.推行法家思想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无为而治D.提倡百家争鸣8.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

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练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练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练习题1.“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2.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3.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4.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5.《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6.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已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7.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8.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9.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四: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请回答:(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在当时“未取得成功”的原因。

(4分)(2)概括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要思想?(2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2分)(3)材料三中朱熹、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2分)(4)材料四作者又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4分)对待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该采取什么态度?(2分)【答案】(1)关键:取信于民(2分)“未取得成功”的原因:不适合各国统治者富国强兵,进行争霸战争的需要。

没有得到各国统治者的推崇。

(4分)(2)主要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原因: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大一统的需要(2分)(3)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守仁主张“致良知”。

(2分)(4)观点: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答出两点即得4分)态度: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

(2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即可概括出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取信于民。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得不到新兴地主阶级的肯定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2.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







要是(
A


)
D 答 【 案】 3 ( 2 0 0 9 年 山 东卷 ) 儒 道 墨 法 四 家 是先 秦诸 子 学 说 的重要 流 派 下 列语 句 中最 符合道家 思 想 的是 ( ) A 兼 相 爱 ? 交相 利 B 仁 者爱 人 c 抱 法处 势 则 治 背 法 去势 则 乱 D 道生 _ 生 二 二 生三 三 生 万物 A 解 【 析 】 项 是 墨 家思 想 B 项 是 儒 家思 想 c 项 是



值 观 和 文 化 教 育 的发 展 产 生 了 深 远 的影 响
A
B





④ 在 近 代 虽 受 到 了 外 来 文 化 的冲 击 和 挑 战 但 其正 统 地位 始终未发 生 动摇 A ① ②③ B ②③④

. .


心夕 无 物 h


c




D

(爹

德 齐 之 以 礼 有耻 且 格 材料二 :古 者 圣 王 之 为 政 立 德 而 尚 贤 自愚 且 贱 者 为 政 则 自贵 且 智 者 为 政 则 治 乱 是 以 尚 贤之 为 政 本 也 法令滋 材 料 三 :不 尚 贤 使 民 不 争












c D





天 子 受命于 天 天 下 受命于 天 子 天理 存 则人欲 亡 人欲胜 则天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测试题一、单选题(30道试题)1.《春秋》原是鲁国国史,后经孔子修订整理,成为儒家经典,并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这一现象反映了A.鲁国史官记史最为真实B.重史传统影响现实政治C.孔子借助史书治理国家D.儒家高度重视编撰史书2.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这说明A.百家融合的趋势B.“尚同”的治世理想C.人性本恶的思想观念D.依法治国的合理性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远远超越了西方科技的发展水平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智慧D.包含了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4.“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个故事反映出的思想主张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事物自相矛盾C.事异则备变D.逍遥无为5.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

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

这种现象A.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6.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评论先秦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道:“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这一评论针对的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7.荀子曰:“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曰:“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

二者关于“天”的论述的主要区别是A.“天”是否有意志B.“天”是否客观存在C.“天”是否施行“仁政”D.“天”是否高高在上8.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标准,也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范式——“仁政”。

孟子“仁政”思想施行的基础是()A.统治者发善心B.民本思想C.以德治民D.人性本善4.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5.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6.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7.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以下皇帝的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继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为了加强皇权而取消宰相C.皇帝重视发生的自然灾害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8.西汉前期,董仲舒建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根据他的建议采取“独尊儒术”的措施包括()①兴办太学②规定“四书”、“五经”为教科书③诏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④太学生员经考试合格即可任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9.“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3.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

3.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训练21、(2019唐山一模)从王阳明的“致良知”到李贽的“童心说”,再到王夫之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是A.突出人性B.冲击理学C.服务市民D.维护专制2、(2019揭阳一模)汉景帝时,儒道两家就“武王伐纣”进行了一场大讨论。

儒家认为“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以此来维护“汤武革命”的合法性。

道家则认为“汤武非受命,乃弑(以臣伐君)也,”否定“汤武革命”的合法性,弄得汉景帝很尴尬。

这场大讨论A.反映出西汉初年社会矛盾的尖锐 B.确立了儒学在汉朝的独尊地位C.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继续发展D.推动了西汉统治思想走向成熟3、(2019原创)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周鲁文化说明着过去,晋秦文化改造着现实,齐国文化则预言着未来”。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文化A.都具有延续性、一致性B.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C.彰显儒家学说的适用性D.加剧了国家政治的分裂4、(2019广州一模)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内容多为《二十四孝图》《状元及第》《包公打龙袍》《昭君出塞》等。

这一现象反映了A.程朱理学的传播 B.地域性商帮的形成C.市民阶层的兴起 D.活字印刷术的发展5、(2019广州一模)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并召周襄王参加。

《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狩”是天子的大权之一,以狩猎为名巡视境内),这表明A.《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 B.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C.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 D.春秋时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6、(2019广东一模)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交战于邲。

晋国大败,在逃跑途中,晋国的许多战车陷入泥坑,狼狈不堪。

楚国士兵不但没有乘机追杀,反而跑上前去教晋军如何抽去车前横木,以便冲出陷坑。

这反映了当时A.战争破坏性得到控制 B.楚国以儒学作为治国理念C.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 D.礼乐制度仍然具有影响力7、(2019汕尾一模)以周公等为代表的西周贵族认为“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的祖先神,而是天下各族所共有的神,他们大肆宣扬“惟命不于常”“天命靡常”和“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及答案在紧张的备考过程中,一定少不了一些试题卷的题海战术。

所以,认真地对待每一份试卷吧!你真的可以从中收获不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欢迎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下列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D.教育日益普及2、“苛政猛于虎”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己之不欲勿施于人B.人而不仁,如礼何C.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D.为政以德3、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不包括:A、孟子B、墨子C、韩非子D、孔子4、“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学术下移B、诸侯重用“士”C、社会变革D、诸侯争霸5、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的是A、孔子创立儒学B、“百家争鸣”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理学的出现6、下列有关孔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活在战国时期B、提出“民贵君轻”C、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局面D、主张“性本善”7、下列有关孔子思想主张表述不正确的是A、思想核心是仁B、主张维护“周礼”C、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D、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巨大8、孔子整理编订的“六经”不包括:A、《诗》B、《春秋》C、《乐》D、《论语》9、孟子的思想主张不包括A、施仁政于民B、人民比国君更重要C、提出“三纲五常”D、主张人性本善10、最早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11、下列有关战国时期儒学的表述,正确的是A、开始创立B、被统治者推崇为正统思想C、形成完整体系D、完成思辨化过程12、孔子、孟子、荀子学说的相似之处不包括A、主张统治者实施“仁政”B、主张统治者要控制对人民的剥削C、包含民本思想D、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13、汉武帝“举贤良对策”的背景不包括A、边境不宁B、王国势力威胁中央C、土地兼并剧烈D、国家财政困难14、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15、“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高一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高一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

高一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诸子百家的社会宗旨是()①发展学术②驳斥他人③传播文化④批评时政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孔子主X社会和谐,墨子主X“兼爱”“非攻”,孟子主X“政在得民”。

这些主X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3、今天我们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了创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思想,它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4、孔子认为“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因而在政治上主X()A.“有教无类”B.“为政以德”C.“节用而爱人”D.“克己复礼”5、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提倡()A. 启发诱导,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B. 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C. 因材施教,主X依对象而进行教学D. 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6、“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流传至今,孟母的儿子后来成为了大思想家,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A.提出了“仁”的学说 B.主X以“法”治国C.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被儒家学派尊称为“亚圣”7、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9、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道家思想最受欢迎 B.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C.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D.法家思想备受统治者推崇10、董仲舒提出的下列哪些主X或者思想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①君为臣纲②父为子纲③孝为“天经”、“地义”④仁、义、礼、智、信⑤夫为妻纲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11、董仲舒倡导的儒学的核心是()①民贵君轻②天人感应③心外无物④君权神授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12、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13、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思想本质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这一思想之本质是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等级秩序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2.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中国缺乏能够广泛传播的宗教思想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3.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来调解人际关系。

孔子希望建立和谐社会的言论是①“仁者爱人”②“敬鬼神而远之”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十七大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下列儒家经典名句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的价值取向的是①《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

”②《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③《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5.孟子主张“仁政”,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成为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

以下选项中最能体现其“仁”的目的意图的是A.“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D.“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6.儒家思想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中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表现在A.提倡“仁政” B.提倡“以德服人”C.主张礼法并用 D.提出“天人感应”。

7.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阶段性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阶段性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2018·某某师大附中期中)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国君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

著名的事例有齐桓公礼聘管仲、勾践出车行舟四处访贤逢士“必问其名”等。

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 )A.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B.冲击了世卿世禄制度C.形成了尊重人才的风气D.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解析:材料“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主要强调春秋战国时期礼贤下士的风气,没有涉及诸侯争霸,故A项错误;由于“士”的出身多样,一旦被选中可能位极人臣,但是和国君没有血缘关系,对世卿世禄的制度有一定的冲击,故B 项正确;春秋战国之“士”更强调有一技之长,没有道德的约束,无法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故C项错误;分封制瓦解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B2.《诗·鲁颂·泮水》中曾提到鲁僖公立“泮宫(国家高等学府)”,但后来又有些诸侯公开地说:“可以无学(不办学校),无学不害。

”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孔孟推动儒学的学校化教育B.“士”阶层的兴起与壮大推动私学发展C.分封制的瓦解使诸侯失去官办学校的能力D.“礼崩乐坏”使统治者急于恢复礼乐制解析:西汉时期儒学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儒学学校化教育才出现,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使各国统治者忙于战争,顾不上办学,更无法恢复礼乐制度,排除C、D两项。

由于各国重视士的作用,士是由私学培养的,因此各诸侯国的官学可以不要,故选B项。

答案:B3.(2019·某某月考)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其思想代表了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

但其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思想本质却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这一本质是( )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等级秩序C.主X“仁政” D.天人感应解析:孔子的“爱人”“礼”都是讲究等级的,这就符合统治者的需求,因而受到了重视,所以答案选B项,排除A项;C项是孟子的思想,排除;D项是董仲舒的思想,排除。

2020届高三历史高考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专题练习题

2020届高三历史高考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专题练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五经”的流传2.下面示意图表达了政治、教育、思想、儒学四位一体的主张,这一主张可能出现在( )A.《史记·孔子世家》B.《史记·秦始皇本纪》C.《汉书·董仲舒列传》D.《旧唐书·韩愈列传》3.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

据此可看出当时(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派别儒家(六艺) 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支派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 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C.活字印刷广泛采用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4.历史学家钱宾四指出,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

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

导致这一局面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举荐孝廉 B.征召贤良C.独尊儒术D.设立太学5.《吕氏春秋·不二》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 )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6.“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该观点属于学说(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7.他坚决批判复古思想,讥笑复古派为守株待兔的人,他的思想非常适合当时的新兴阶级当权者的需要,后被秦王嬴政所采纳。

“他”是( )A.墨子B.韩非子C.孟子D.庄子8.《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

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综合 试卷 (17)

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综合 试卷 (17)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

)1.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开创私人讲学之风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注重人的全面发展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必须要参阅A.《春秋》B.《书》C.《论语》D.《诗》4.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5.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②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③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④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A.法家、儒家、道家、墨家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道家、法家、墨家、儒家6.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7.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一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8.阿南看到一则连环漫画,内容如下:漫画中老爷爷的言论最接近下列哪一位学者的思想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9.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治国所用的指导思想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0.我国封建社会国家最高学府——太学最早设立于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11.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长安投考太学,他作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A.《诗经》B.《春秋》C.《韩非子》D.《礼记》12.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13.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最为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试题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1、“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

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民贵君轻,社稷次之”④维护周礼,贵贱有序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古代思想家孟子认为:使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这是对孔子的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和发展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的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3.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A.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C.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4.《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术也。

”它所评价的是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5.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6.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7.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为“韩子”或“韩非子”。

秦王嬴政读了他的文章后,极为赞赏。

在其思想理论中,法、术、势是其主要核心,在下图中寓意“法”的应该是A.车轮B.车架C.马鞭D.马匹8.“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9.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

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B.“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D.“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10.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1、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的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12、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

这种施政思想符合()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法家学说D.道家学说13.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A.贾谊、汉景帝B.晁错、汉文帝C.董仲舒、汉武帝D.魏征、唐太宗14.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

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15.“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

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孔子 B. 董仲舒 C. 王阳明 D. 李贽16.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A.儒学理论化B.儒学思辩化C.儒学功利化D.儒学宗教化17. 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C.宗教信仰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18.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19.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

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

’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

’如其言,果愈。

后问其故,欢日:‘善禳祸,正胜邪,故尔。

’”这则故事反映了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20、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附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 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D.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21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致良知22、“孽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与禅宗这一理论类似的是()A. 道家思想B. 程朱理学C. 王阳明的“心”学D. 格物之学23.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二人的主张在当时A.有利于巩固统治B.有利于社会发展C.延缓了历史进步D.代表了当时的新阶级2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

”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25.温家宝总理曾公开一封私人信件,高度评价明清时期黄宗羲(1610-1695)的学术思想“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温家宝总理称赞黄宗羲思想具有民主性,其原因之一是黄宗羲A.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B.提倡人性,反对神性C.批判程朱理学,提倡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D.批判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6.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27.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

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A. 自然经济为主的经济形态B.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C. 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D.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28.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29.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30、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31、(18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儒,最早章太炎认为是求雨的巫师,胡适在《说儒》里指出儒是从事“治丧相礼”的“殷民族的教士”,葛兆光先生根据马王堆汉墓帛书《易传》之《要》篇所引孔子言“吾与史巫同途而殊归也”。

——孟鸥、王峰《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组织与学生认知》材料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材料三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语录》材料五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