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
2019年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PPT课件
Use of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or Response Assessment of Lymphoma: Consensus of the Imaging Subcommittee of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Project in Lymphoma
• Allowing for comparisons among studies
• Facilitat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more effective therapies
The widely used IWG criteria for response assessment of lymphoma are based predominantly on CT.
It became clear that the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criteria warranted revision, because of identified limitations and the increased use of :
1. [18F] 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2.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3. flow cytometry, 4. molecular biology
“REVISED RESPONSE CRITERIA FOR MALIGNANT LYMPHOMA”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肿瘤疗效评价是指对肿瘤治疗后患者疾病状态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是指用于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的一系列标准和指标。
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的制定对于指导临床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一、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的类型。
1. 形态学评价标准,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等,评估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等变化,如RECIST标准、WHO 标准等。
2. 生物学评价标准,主要通过检测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如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组化标志物、基因检测等,评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治疗效果。
3. 生存期评价标准,主要通过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等指标,评估肿瘤治疗效果。
二、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的应用。
1. 指导临床治疗,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可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2. 评价治疗效果,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可客观地评价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和患者了解治疗效果,预测预后。
3.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治疗。
三、肿瘤疗效评价标准的发展趋势。
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将更加趋向于个体化,结合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免疫学特征等因素,制定更精准的评价标准。
同时,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也将更加多元化,综合利用形态学评价、生物学评价、生存期评价等多种指标,全面评价肿瘤治疗效果。
总之,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评价治疗效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将不断完善,为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大的益处。
肿瘤化疗疗效评估标准
肿瘤化疗疗效评估标准肿瘤化疗疗效的评估是通过多种方法来确定患者对化疗治疗的反应和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肿瘤化疗疗效评估标准:1.肿瘤体积变化: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PET-CT 等),评估肿瘤体积的变化。
通常,肿瘤体积的缩小被认为是对化疗治疗的正面反应。
2.肿瘤生物标志物:一些特定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如血清肿瘤标记物(如CA-125、PSA等),在化疗治疗期间的变化可以用于评估疗效。
降低生物标志物水平可能表示治疗效果良好。
3.症状缓解: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明显改善,如疼痛减轻、食欲增加等。
症状的缓解可能是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4.临床评估:临床医生通过患者的体检和症状评估来判断治疗的效果。
例如,肿瘤的可触及性和硬度等特征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5.影像学反应评估标准:使用特定的评估标准,如RECIST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来评估肿瘤的缩小、稳定或增大。
这些标准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法,用于评估肿瘤在治疗过程中的反应。
6.PET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提供关于肿瘤活性和代谢的信息,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帮助。
7.细胞学和组织学评估:对治疗前后的肿瘤样本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评估细胞形态、分裂活性等指标,以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变化。
8.复发与进展: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新的肿瘤病灶或原有病灶的进展,以及是否发生了复发。
以上这些评估标准通常结合使用,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以全面评估肿瘤化疗治疗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疗效评估应由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
J Clin Oncol 25:579-586. © 2007 by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heson et al, J Clin Oncol 17:1244, 1999
Response Criteria for Lymphoma
Response Category CR
CRu
Physical Lymph
Examinatio Nodes
Nn ormal
Normal
Normal Normal
Normal Normal
PR
Normal Normal
Relapse/ progression
Failure or death from any cause
Entry onto trial
Disease progression or death Entry onto trial from NHL
Time to relapse
First documentation of response
Time to relapse or progression
Response duration
CR, CRu, PR
Time to next treatment All patients
Cause-specific death All patients
Definition Death from any cause
Point of Measurement Entry onto trial
Use of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or Response Assessment of Lymphoma: Consensus of the Imaging Subcommittee of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Project
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
实体肿瘤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基线病灶分类可测量病灶肿瘤性病变:至少有一个不小于(仪器检测)低限的尺寸,必须准确测量;临床检验10 毫米用卡尺测量(不能用卡尺测量的记为不可测量病灶);直径大于10 mm 的病灶用CT 扫描(CT 扫描厚度≤5 毫米);20 毫米用胸部X 光检查恶性淋巴结:当用CT 扫描(CT 扫描厚度≤5 毫米):淋巴结短轴必须达到15 mm 才可将其认为是病理扩大和可测量的。
术前和后续工作中,只测量并跟踪短轴长度。
注:(不同于其它可测量病灶用最长轴作为直径,恶性肿瘤淋巴结测量时用最短轴作为直径)不可测量的病灶:最长直径小于10 毫米的小病灶或短轴为10 毫米到小于15 毫米的病理淋巴结真正不可测的病变:病理学检查确定的脑膜疾病、腹水、胸膜或心包积液、炎症乳腺疾病等(均无法用现有影像学技术测量)。
骨病为不可测量的疾病,软组织成份可采用CT 或MRI 评价,且符合基线时可评价的定义者除外。
位于先前照射区或受到其他局部治疗的部位的肿瘤病灶,通常不被视为可测量的,除非已证明病变仍在继续。
在进行肿瘤评估时,选取病灶进行测量评估,并在之后的随访过程中对其进行跟踪测量,这些病灶我们称之为目标病灶。
除目标病灶外的其它病灶,我们称之为非目标病灶,非目标病灶在肿瘤评价中有其自己独有的价值。
目标病灶:一般来说,所有可测量病灶都应视为基线目标病灶,需记录每个病灶的最长直径(病理学淋巴结应记录短轴)。
基线时所有目标病灶直径(非淋巴结节病灶的最长径,淋巴结节病灶的最短轴)的总和是试验中进行的评价比较的基础。
若两个病灶融合,就测量融合的肿块;若目标病灶分裂,则使用各部分的总和。
应继续记录变小的目标病灶的测量。
目标病灶变的太小而不能测量,如认为病灶已消失则记录为0 mm;反之应记录为默认值5 mm。
淋巴结缩小至<10 mm(正常),仍应记录实际测量结果。
非目标病灶:所有不可测量的疾病均为非目标病灶病灶。
所有未鉴别为目标病灶的可测量病灶也纳入非病灶疾病。
肿瘤化疗疗效评价标准
一 、肿瘤病灶的分类
可测量病灶: 临床或影像学可测双径的病灶。
例如,可测量的皮肤结节、浅表LN 对大小的要求:影像学可测量的肺内病灶(Xray至少≥20mm×20mm,CT至少 ≥10mm×10mm) CT或BUS测量的肝内占位病灶(至少 ≥20mm×10mm)
一 、肿瘤病灶的分类
二、WHO疗效测量指标
溶骨性病灶(可评价,不可测量) CR:溶骨病灶消失,骨扫描恢复正常至少4 周以上。 NC:溶骨病灶缩小及部分重钙化。因骨病 灶改变缓慢,故至少须开始治疗8周以上, 方可评为NC。 PD:经X线,CT、MR或骨扫描发现新病灶, 或原有溶骨病灶明显进展,出现骨压缩病 理性骨折或其愈合不作为治疗疗效的唯一 依据。
可测量病灶: 单径可测病灶,例如 : 肺内病灶,仅可测一个径者。 可们及的腹块或软组织块,仅可测一个径 者。
一 、肿瘤病灶的分类
可评价、不可测量病灶:
细小病灶无法测径者(如肺内粟粒或点片 状病灶) 溶骨性转移
一 、肿瘤病灶的分类
不可评价病灶包括 成骨性转移 胸水、腹水、心包积液 过去曾经放射的病灶且无进展者,但原放 射野内如出现新病灶,可以被认为可测或 可评价,但不得作为唯一可测病灶 皮肤或肺内的癌性淋巴管炎
二、WHO疗效测量指标
不可评价病灶 CR:所有可见病灶完全消失至少持续4周以上, 在成骨性病灶,骨扫描亦须恢复正常至少4周。 NC:病变无明显改变持续至少4周(成骨性病灶, 不变持续8周以上)。病灶稳定,估计不变减少 <50%或增加<25%。 PD:出现任何新病灶或原有病灶估计增加25%以 上。在腔内积液时,如不伴有其他PD病灶,单纯 积液多不能评价为PD。
边缘区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
边缘区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边缘区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瘤,发病率在所有淋巴瘤中约占5%左右。
边缘区淋巴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结的边缘区,通常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生长,患者常伴有乏力、恶心、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
边缘区淋巴瘤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因此对其疗效的评价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表现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评价边缘区淋巴瘤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包括淋巴结肿大的大小、质地、数目,以及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通常来说,治疗后淋巴结应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并且患者的症状应有所减轻。
通过对患者临床表现的评估,可以初步判断出治疗的效果如何。
二、影像学评估影像学检查在边缘区淋巴瘤的疗效评价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治疗后,淋巴结的缩小和形态的改变可以反映出治疗的有效性。
影像学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前后的病灶的变化,对淋巴瘤的复发、转移等情况进行监测。
三、病理学评估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边缘区淋巴瘤和评估疗效的“金标准”。
通过淋巴结活检、骨髓穿刺等检查,可以明确病灶的组织学类型、分级以及其他特征。
治疗后,再次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病灶的变化、细胞密度的变化等情况,验证治疗的有效性。
四、免疫学评估边缘区淋巴瘤患者的免疫学状态也是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炎症水平、细胞因子水平等,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
治疗后,免疫学指标的改变可以反映出治疗的效果,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五、长期随访评估边缘区淋巴瘤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后的疗效评价需要长期随访。
通过对患者的定期随访,可以观察到病情的变化、治疗的持续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长期随访还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复发、转移等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对边缘区淋巴瘤疗效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免疫学以及长期随访等多方面的指标。
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1 版(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Version 1.1)3. 肿瘤在基线水平的可测量性3.1 定义在基线水平上,肿瘤病灶/淋巴结将按以下定义分为可测量和不可测量两种:3.1.1 可测量病灶肿瘤病灶:至少有一条可以精确测量的径线(记录为最大径),其最小长度如下:●CT扫描10 mm(CT扫描层厚不大于5mm)●临床常规检查仪器10 mm(肿瘤病灶不能用测径仪器准确测量的应记录为不可测量)●胸部X-射线20 mm●恶性淋巴结:病理学增大且可测量,单个淋巴结CT扫描短径须≥15 mm(CT扫描层厚推荐不超过5 mm)。
基线和随访中,仅测量和随访短径。
3.1.2 不可测量病灶所有其他病灶,包括小病灶(最长径<10 mm或者病理淋巴结短径≥10 mm至<15 mm)和无法测量的病灶。
无法测量的病灶包括:脑膜疾病、腹水、胸膜或者心包积液、炎性乳腺癌、皮肤/肺的癌性淋巴管炎、影像学不能确诊和随诊的腹部包块,以及囊性病变。
3.1.3 关于病灶测量的特殊考虑骨病灶、囊性病灶和先前接受过局部治疗的病灶需要特别注明:骨病灶:●骨扫描,PET扫描或者平片不适合于测量骨病灶,但是可用于确认骨病灶的存在或者消失;●溶骨性病灶或者混合性溶骨/成骨病灶有确定的软组织成分,且软组织成分符合上述可测量性定义时,如果这些病灶可用断层影像技术如CT或者MRI进行评价,那么这些病灶可以作为可测量病灶;●成骨病灶属不可测量病灶。
囊性病灶:●符合放射影像学单纯囊肿定义标准的病灶,不应因其为定义上的单纯性囊肿,而认为是恶性病灶,既不属于可测量病灶,也不属于不可测量病灶;●若为囊性转移病灶,且符合上述可测量性定义的,可以作为是可测量病灶。
但如果在同一病人中存在非囊性病灶,应优先选择非囊性病灶作为靶病灶。
局部治疗过的病灶:●位于曾放疗过或经其他局部区域性治疗的部位的病灶,一般作为不可测量病灶,除非该病灶出现明确进展。
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
Normal
> 75% decrease Normal
≥50% decrease
≥50% decrease New or increased
Indeterminate Normal or indeterminate Positive Irrelevant
Irrelevant
Reappearance
Response duration CR, CRu, PR
Disease progression or death from NHL Time to relapse
Time to relapse or progression
Entry onto trial
First documentation of response First documentation of response
Time to next treatment
All patients
Time when new treatment Entry onto trial is needed
Cause-specific death All patients
可D编ea辑thpprtelated to NHL
Death
6
Standardized response criteria provide uniform end points for
Entry onto trial
Event-free survival CR, CRu, PR
Failure or death from any Entry onto trial caus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Disease-free survival
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
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版(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Version3. 肿瘤在基线水平的可测量性定义在基线水平上,肿瘤病灶/淋巴结将按以下定义分为可测量和不可测量两种:可测量病灶肿瘤病灶:至少有一条可以精确测量的径线(记录为最大径),其最小长度如下:CT扫描 10 mm(CT扫描层厚不大于5mm)临床常规检查仪器 10 mm(肿瘤病灶不能用测径仪器准确测量的应记录为不可测量)胸部X-射线 20 mm恶性淋巴结:病理学增大且可测量,单个淋巴结CT扫描短径须≥15 mm(CT扫描层厚推荐不超过5 mm)。
基线和随访中,仅测量和随访短径。
不可测量病灶所有其他病灶,包括小病灶(最长径<10 mm或者病理淋巴结短径≥10 mm至<15 mm)和无法测量的病灶。
无法测量的病灶包括:脑膜疾病、腹水、胸膜或者心包积液、炎性乳腺癌、皮肤/肺的癌性淋巴管炎、影像学不能确诊和随诊的腹部包块,以及囊性病变。
关于病灶测量的特殊考虑骨病灶、囊性病灶和先前接受过局部治疗的病灶需要特别注明:骨病灶:骨扫描,PET扫描或者平片不适合于测量骨病灶,但是可用于确认骨病灶的存在或者消失;溶骨性病灶或者混合性溶骨/成骨病灶有确定的软组织成分,且软组织成分符合上述可测量性定义时,如果这些病灶可用断层影像技术如CT或者MRI进行评价,那么这些病灶可以作为可测量病灶;成骨病灶属不可测量病灶。
囊性病灶:符合放射影像学单纯囊肿定义标准的病灶,不应因其为定义上的单纯性囊肿,而认为是恶性病灶,既不属于可测量病灶,也不属于不可测量病灶;若为囊性转移病灶,且符合上述可测量性定义的,可以作为是可测量病灶。
但如果在同一病人中存在非囊性病灶,应优先选择非囊性病灶作为靶病灶。
局部治疗过的病灶:位于曾放疗过或经其他局部区域性治疗的部位的病灶,一般作为不可测量病灶,除非该病灶出现明确进展。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前言】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种恶性淋巴瘤,主要来源于B淋巴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
它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亚型,占到了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约30%。
DLBCL通常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肿大和多个器官广泛受累的形式。
鉴于其多样性和进展迅速性,疗效评价标准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概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主要来源于B淋巴细胞,它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这种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较高,且随芳龄的增加而增加。
DLBCL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淋巴结肿大,但其也可累及其他淋巴组织和器官,如脾脏、肝脏、骨髓和中枢神经系统等。
【2.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DLBCL的诊断取决于细胞学、免疫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方法。
在细胞学上,DLBCL的主要特点是组织学上的巨大细胞,这些细胞核大而深染。
在免疫学特点方面,DLBCL通常表达B细胞免疫标志物,如CD20、CD19和CD79a。
而在分子遗传学方面,发现Bcl-2、Bcl-6、c-Myc等基因异常表达与DLBCL的发生息息相关。
【3. DLBCL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DLBCL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是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依据。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疗效评价的标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评估标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评估。
a. 临床表现评价临床表现评价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等来判断治疗效果。
在治疗初期,患者常常会出现疾病进展引起的不适症状,如疼痛、发热、乏力等。
而在治疗后,这些症状应该得到缓解才能说明疗效良好。
b. 影像学检查评价DLBCL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CT、MRI、PET-CT等。
这些检查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肿瘤负荷、组织损伤程度以及淋巴结的大小和数量等。
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规范标准
恶性淋巴瘤放射治疗规霍奇金淋巴瘤一.WHO分类: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SHL〕混合细胞型〔MCHL〕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富于淋巴细胞型〔LRCHL〕二、诊断根本检查:体检:淋巴结检查、韦氏环、肝脾行为状态〔PS〕B病症血常规,ESR,LDH,白蛋白,肝肾功能胸片,B超颈、胸、腹、盆CTIB、IIB、III、IV期行骨穿可选:PET/CT三.分期I期:病变累与单个淋巴结区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IEII期:病变累与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IIE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3III期:病变累与横膈两侧淋巴结区III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EIII期:病变累与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S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E+S区受累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病症分为A、B。
A 无全身病症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病症: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四.治疗原那么: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IA、IIA 累与野或区域淋巴结放疗IB、IIB 化疗+累与野放疗IIIA、IVA 化疗±放疗或姑息性局部放疗IIIB、IVB 化疗±放疗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I和II期:化疗+累与野照射IIIA、IIIB和IV期、非大肿块:化疗IIIA、IIIB和IV期、大肿块:化疗±大肿块部位照射五.放疗原那么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IA-IIA期累与野放疗 30-36 Gy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a)I-II期无大肿块化疗后CR者,累与野放疗 30Gy化疗后PR者,累与野放疗 30Gy,残留病灶加量至36-40Gyb)I-II期大肿块化疗后CR者,累与野放疗 30Gy,原大肿块处加量至36Gy化疗后PR者,累与野放疗 36Gy, 残留病灶加量至36-40Gyc)III-IV期大肿块化疗后大肿块病灶处放疗36-40Gy附:NCCN预后不良因素大肿块:纵胸比>1/3或肿块>10cm血沉50>3个淋巴区域B病症2个结外病变非霍奇金淋巴瘤一.WHO分类〔NCCN 2008〕:前躯淋巴肿瘤B淋巴母性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T淋巴母性白血病/淋巴瘤〔B-ALL/LBL〕成熟B细胞肿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B-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PLL〕脾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脾弥漫性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变型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Waldenström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α重链病γ重链病μ重链病浆细胞骨髓瘤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儿童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FL〕儿童滤泡性淋巴瘤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M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特指性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的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CNS〕DLBCL原发性皮肤DLBCL,腿型老年人EBV阳性DLBCL慢性炎症相关性DLBCL淋巴瘤样肉芽肿病原发性纵隔〔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大B细胞淋巴瘤〔IVLBCL〕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浆母细胞性淋巴瘤起自HHV8相关多中心性Castleman病的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DLBCL和Burkitt淋巴瘤中间特点B细胞淋巴瘤,不能分类,具有DLBCL和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间特点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T细胞幼淋巴瘤性白血病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NK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儿童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水泡痘疮样样淋巴瘤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CL〕蕈样肉芽肿Sézary综合征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淋巴瘤样丘疹病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ALCL〕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8阳性侵袭性嗜表皮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4阳性小/中T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性〔PTCL, NOS〕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ALK阴性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肿瘤组织细胞肉瘤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朗格汉斯细胞肉瘤交指树突细胞肉瘤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纤维母细胞性网状细胞肿瘤未确定性树突细胞肿瘤播散性幼年性黄色肉芽肿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早期病变浆细胞增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PTLD多形性PTLD单核性PTLD单形性PTLD〔B和T/NK细胞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型PTLD二.分期〔COTSWALDS〕I期:病变累与单个淋巴结区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IEII期:病变累与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II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E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3III期:病变累与横膈两侧淋巴结区III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E期:病变累与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S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E+S区受累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病症分为A、B。
边缘区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
边缘区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边缘区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瘤亚型,通常发生在多个淋巴瘤类型中。
由于其独特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边缘区淋巴瘤的治疗和疗效评价标准也相对特殊。
下面将详细介绍关于边缘区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的内容。
一、影像学评价影像学检查在边缘区淋巴瘤的治疗和疗效评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CT等。
治疗前,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确定病灶的范围、大小、位置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治疗后,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包括病灶的缩小、消失情况等。
影像学检查应定期进行,以监测疾病的变化。
二、临床症状评价边缘区淋巴瘤患者常常伴有各种临床症状,如发热、盗汗、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等。
治疗前应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后应对症状进行评估。
治疗有效的患者,临床症状通常会减轻或消失。
临床症状评价是边缘区淋巴瘤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病理学评价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边缘区淋巴瘤的关键步骤,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治疗前应对病理标本进行详细检查,包括淋巴结活检、骨髓穿刺等。
治疗后,通过再次检查病理标本,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如病灶的缩小、减轻、消失等。
病理学评价是边缘区淋巴瘤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免疫学评价免疫学检测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评估治疗的效果。
治疗前,通过检测免疫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治疗后,通过定期检测免疫指标,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
免疫学评价是边缘区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生活质量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疗效评价也具有重要影响。
治疗前,应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等方面。
治疗后,通过定期评估生活质量,可以了解治疗对患者的影响,评估治疗的效果。
生活质量评价是边缘区淋巴瘤疗效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边缘区淋巴瘤的治疗和疗效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利用影像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免疫学、生活质量等多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估。
lugano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
lugano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
苏黎世淋巴瘤治疗被分为三个基本评估标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无缓解(NR)。
1.完全缓解(CR):患者的临床表现显示完全消失的淋巴瘤标记物;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液学检查结果等报告同意;无发热,未发现淋巴结放射性增强。
2.部分缓解(PR):患者的临床表现显示肿瘤标记物的明显减少;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液学检查结果等报告同意;无发热,放射性增强较上次减少50%以上;具有可持续性的疗效。
3.无缓解(NR):患者的临床表现显示淋巴瘤标记物未有变化或略有减少;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液学检查结果等报告同意;放射性增强未有明显减少;未具有可持续性的疗效。
2019年恶性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精品文档
Response duration CR, CRu, PR
Time to next treatment
All patients
Cause-specific death All patients
Definition Death from any cause
Point of Measurement
Entry onto trial
It became clear that the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criteria warranted revision, because of identified limitations and the increased use of :
1. [18F] 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A recently developed integrated PET/CT system, which combines a PET camera and CT scanner in a single session, has overcome these drawbacks by providing both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imaging at the same position. PET/CT has become the new standard approach to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any cancer patients.
“REVISED RESPONSE CRITERIA FOR MALIGNANT LYMPHOM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Clin Oncol 25:579-586. © 2019 by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heson et al, J Clin Oncol 17:1244, 2019
Whole-body acquisition using a PET or PET/CT system should encompass at least the region between the base of the skull and themed thigh, and can be acquired in either two- or three-dimensional mode.
Time when new treatment Entry onto trial is needed
Death related to NHL
Death
Standardized response criteria provide uniform end points for
clinical trials:
It became clear that the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criteria warranted revision, because of identified limitations and the increased use of :
1. [18F] 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 The advantage of PET over conventional imaging techniques, such as TC or RMN, is its abilit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viable tumor and necrosis or fibrosis in residual mass(es) often present after treatment.
2.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3. flow cytometry, 4. molecular biology
“REVISED RESPONSE CRITERIA FOR MALIGNANT LYMPHOMA”
J Clin Oncol 25:579-586. © 2019 by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Whole-body imaging should begin 50-70 minutes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FDG.
The reconstructed PET or PET/CT images must be displayed on a computer workstation so that transaxial, sagittal, and coronal images can be viewed simultaneously.
Standardization of PET and CT Imaging Parameters
Patients undergoing PET imaging should receive an FDG dose of 3.5 to 8 MBq/kg of body weight, with a minimum dose of 185 MBq in adults (5 mCi) and 18.5 MBq (0.5 mCi) in children.
Lymphoma
J Clin Oncol 25:571-578. © 2019 by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PET- PET/CT
• PET using [18F]fluorodeoxyglucose (FDG, a radioactive derivative of glucose, is an advanced imaging tool, based on the increased glucose consumption of cancer cells), has emerged as a powerful functional imaging tool for staging, restaging, and response assessment of lymphomas.
Use of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or Response Assessment of Lymphoma: Consensus of the Imaging Subcommittee of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Project in
Response Criteria for Lymphoma
Response Category CR CRu
PR
Relapse/ progress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Normal
Lymph Nodes Lymph Node Masses
Normal
Normal
Bone Marrow Normal
A recently developed integrated PET/CT system, which combines a PET camera and CT scanner in a single session, has overcome these drawbacks by providing both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imaging at the same position. PET/CT has become the new standard approach to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any cancer patients.
Normal
Normal
Normal
Indeterminate
Noal
Decrease in liver/spleen Enlarging liver/spleen; new sites
Normal
≥50% decrease ≥ 50% decrease
New or increased
• False-negative: - Resolution of the equipment and technique - Variability of FDG avidity among histologic subtypes
Juweid et al.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integrating PET into the IWG criteria in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54 patients with diffuse large B-cell NHL who had been treated with an anthracycline-based regimen.
Response duration CR, CRu, PR
Time to next treatment
All patients
Cause-specific death All patients
Definition Death from any cause
Point of Measurement
Entry onto trial
Failure or death from any Entry onto trial cause
Disease progression or death from NHL Time to relapse
Time to relapse or progression
Entry onto trial
First documentation of response First documentation of response
PET
• False-positive: - Thymic hyperplasia - Infection - Inflammation - Sarcoidosis - Brown fat Other causes of false-positive scans should be ruled out.
In 2019, an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IWG) of clinicians, radiologists, and pathologists with expertise in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Lymphoma published guidelines for response assessment and outcomes measurement.
End Point Overall survival
Response Category
All patients
Event-free survival CR, CRu, P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Disease-free survival
All patients CR, CRu
Patients should have fasted for at least 4 hours before FDG injection.
Blood glucose level should not exceed 200 mg/dL at the time of FDG injection. If the blood glucose exceeds this level, the FDG-PET study should be rescheduled and an attempt made to control the blood sug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