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第一讲 绪论
美学 第一章 绪论PPT课件
• 人类社会生活中出现美,并相应产生了 人对美的主观反映,即美感。随着美和美 感的发展,出现了作为审美意识集中表现 的艺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基础上形成了 艺术的理论。艺术理论中已经涉及艺术美 的本质特征与根源等问题。
• 1、中国古代 • (1)中国古代乐论早就提出了美在和谐
的思想。《乐记》是中国第一部音乐理论, 具体体现了古代音乐中以和谐为美的思想。
二、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1)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美学》正式出版, 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此确立。
(2)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的发 表,使美学学科理论得到充实和完善。
13
• 一、美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美学思想 古以有之
• 美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美的学问。这门 学问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社会,古代的 思想家对美与艺术的问题所作的哲学探讨, 对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就是美学 思想的起源与萌芽。
是也。 • 应物象形---写形、造形。 • 随类赋彩---着色要分类别甚至要分季节及气候条件 • 经营位置---构图 • 传移模写---写真
17
是我国现发现最早的一幅帛画。 此画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 图中画一位妇女,侧面有很细的腰,显得十分苗条, 面向左边站立着,宽松的领袖,长长的裙子。妇人 的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十指并拢,作合掌状; 她头的上部左面,是飞跃着的一凤一夔(传说中的 独脚兽)。有人解释说,凤象征善,夔象征恶,凤 与夔正在很剧烈地斗争,并且看得出是凤处于优势, 而这个妇女正在祝祷着凤的胜利。也有许多专家作 了另外的解释,说那时候的人们无法解释自然和人 生,相信人死了之后他的灵魂可以升到天上。画中 所表达的正是这一凤一夔引导着这位已死去的妇女 的灵魂飞上天去。也有的人说,这个妇女是巫婆, 她正在为已死去的人祝福。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第一编导论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第二编审美活动论第三编审美形态论第四编审美经验论第五编艺术审美论第六遍审美教育论第一编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美学二、美学的性质(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强调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即美论、美感论、艺术论、美育)四、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章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古希腊时期1,毕达哥拉斯:美的“数的原理”,和谐比例2,苏格拉底:有用就美,有害则丑3,柏拉图:美是“理念”4,亚里士多得:美的“统一性、完整性”摹仿二、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1,孔子:“尽善尽美”2,孟子:“充实之为美”(1)孟子关于人格美的论述。
(2)孟子关于美感共同性的论述3,庄子:自由和美(1)、美在於无为:(2)、心斋和坐忘:三、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学科的产生以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鲍姆嘉通于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第一卷为标志。
尽管这一专著本身尚未形成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规范化的完整内容,其观点也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甚至明显错讹之处,但“美学”这一名称的提出,则显示了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开始形成。
《美学》一书的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
四、美学在19世纪以后的发展1、德国古典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近现代美学2、20世纪中国的三次“美学热”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历程中的三次热潮,不仅是美学这门学科的自身发展,还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三个阶段的体现。
三次“美学热”分别体现了“世纪初民族启蒙与对封建文化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文化的改造”、“80年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复兴”,美学承担着文化改造或者文化批判的重任,成为展示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
第二编审美活动论第一章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一、审美需要二、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它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美学原理第一讲绪论
二、中国当代美学简况
• 自50年代中至7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 • 70年代末至80年代为第二阶段 1.第一,围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而发生了激烈论争; 2.第二,由介绍引进西方美学和文艺学研究的方法
• 王国维《人间词语》是王国维创构的以 “境界”为核心范畴的美学体系,或许可 以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第一个理论模式, 一个开山纲领
• 蔡元培 注重西方美学思想与中国儒家美学 思想的融通会合。蔡元培的美学思想,都 是以美育实践为轴心而展开和发挥的。
“美育代宗教”说
• 20世纪20年代以后刘仁航、吕澄、陈望道、 范寿康、李石岑
美感不是快感
第二个契机是无概念的普遍性。
康德在此提出了一个有关审美判断的关键问题:是快感 在先还是审美判断在先。康德认为,快感不可能先发生, 否则它只是个别快适而没有普遍性。
第三个契机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美是一个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但感觉到这形式美时并 不凭对于某一目的的表现。
第四契机是无概念的必然性
• 第一,无论是西方美学研究还是中国古典美学研 究,都有不同程度的拓展和深化;
• 第二,开始对当代四大派美学、特别是实践美学 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反思,对建设具有中国当代特 色的美学理论作了多方面的有益探索。
• 四大派:主观派—吕荧,高尔泰
•
客观派—蔡仪
•
主客观—朱光潜
•
实践美学派—李泽厚
感性学=美学
“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 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 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是“对以美的方式思维过的东西所 作的共相的理论考察”
第一讲-绪论-美学
Richard Shusterman “Art and Social Change”, in 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Aesthetics, vol. 13 (2009)
美学的研究对象
1,关于美的学科
回答“美是什么”(美的本质问题)
2,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或感性学
鲍姆嘉通为代表
蔡仪 (1906—1992)
——《新美学》
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高尔泰:主观派
美是主观的,美在心不在物。 美是自由的象征。
“有没有客观的美呢?我的回 答是否定的,客观的美并不存在。”
“美,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 存在,不被人感到,它就不存在。”
《论美》
——
高尔泰 (1935—)
《寻找家园》
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
Hegel (1770-1831)
美学的对象 我们的看法
象)
客观方面:美(审美对
审美关系 主观方面:美感
式):艺术
主客观的结合(最高形
审美活动: 欣赏美、创造美
美学的学科定位
1、从关于美的科学的角度来讲,美学是同 研究真的狭义哲学(认识论、本体论)、 研究善的伦理学并列的广义哲学分支学科。
柏拉图(Plato):
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 的著作:《大希庇阿斯篇》
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 担任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 通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 明自己的观点。
《大希庇阿斯篇》-- 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Socrates
P.K.
Hippias
S
H:美是漂亮的小姐、母马、竖琴、汤罐
如‘卡力斯惕克’。但是这个名称也还不妥,因 为所指的科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 术的美。因此,我们姑且用‘伊斯特惕克’这个 名称,因为名称本身对我们并无关宏旨,而且这
美学基础-绪论
第一章 绪
学习目标:
论
1.说出美学的形成和发展 2.了解美育的特征、作用 3.说出青年的审美特征 4.讨论学习美学的意义和方法
19:46
•美在哪里?
壮美的自然、愉悦 的艺术殿堂、感人的 社会生活
• 人类对美的追求
19:46
人类的审美视野和审美领域丰富和 拓展; 审美意识、审美趣味也在不断变化、 发展; 人们对美的感受和创造也提出了更 高的希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9:46
第五节 青年的审美特征
• 一、 青年审美感受的敏锐性 • 二、 青年人审美情趣广泛性 • 三、 青年审美情趣的创新性
19:46
第六节 学习美学的方法
• 一、 掌握基本理论与积极参与实践相结合
19:46
19:46
19:46
• (链接) • 只有见过泰山的厚重、高耸,气势磅礴, 雄伟稳重,才能真正体验“稳如泰山”、 “重如泰山”之说;只有亲见华山的山脊 高而窄,四壁陡立,犹如一方天柱的景观, 才能体验“自古华山一条路”;只有亲临 黄山,去观七十二峰千姿百态,云海变幻 莫测,奇松、异石,才能体会“出为碧峤, 没为银海”;只有登临峨嵋山,看到山脉 绵亘,线条柔美,烟云掩饰,色彩葱绿, 才能体会其山的柔美。)
19:46
第三节 美育的基本特征
• • • • 一、 美育是感性形象的教育 二、 美育是寓教于乐的教育 三、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 四、 美育是潜移默化的教育
19:46
第四节 美育的作用
• 美育理论家苏霍姆林基认为完整的教育 过程是德、智、体、劳、美五育的相互 渗透与交织,而美育对德、智、体三育 有促进作用和对人的情感的陶冶作用。 因此,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美育不仅是整体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教育的理想途径和 手段。具体来说,美育有以下作用:
美学原理第一讲绪论
识体系建构中的一个漏洞。为了证明诗与艺术的合理 性,为了修正唯理主义哲学忽视感性的思想偏向, 同时为了填补由于忽视感性而造成的知识的空白, 鲍姆加登决心建立一门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
黛玉听曲
•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 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 只听墙 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 子演习戏文呢. 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 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 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 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 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 乐事谁家院. "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
美感不是快感
第二个契机是无概念的普遍性。
康德在此提出了一个有关审美判断的关键问题:是快感 在先还是审美判断在先。康德认为,快感不可能先发生, 否则它只是个别快适而没有普遍性。
第三个契机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美是一个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但感觉到这形式美时并 不凭对于某一目的的表现。
第四契机是无概念的必然性
感性学=美学
“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 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 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是“对以美的方式思维过的东西所 作的共相的理论考察”
• 美学作为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
• 沃尔夫指称感性认识的概念是“近似理性 的思维”,鲍姆嘉滕把“近似”改为“类 似”,以更充分地表达感性认识的独立性 以及它同理性认识的同等价值。
• 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 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 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 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 神摇 .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 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 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 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 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 厢记> >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 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 眼中落 泪.
美学概论——精选推荐
美学概论第⼀讲、什么是美学(对应:绪论)1、美学学科的产⽣2、美学思想在西⽅的产⽣和发展3、美学学科引进中国的过程4、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美学⼤讨论5、美学的研究对象6、美学的学科性质7、美学研究的个性化特征与其普遍性意义之间的关系第⼆讲、美是什么(对应:第⼀章美是什么)1、“美本⾝”与美的本质2、天⼈⼆分的西⽅思维传统和天⼈合⼀的中国⽂化精神3、⼼与对象的同⼀性关系4、意象的意义与审美活动的超越性第三讲、美感是什么(对应:第⼆章美感的分析)1、美感是体验,不是认识2、美感经验的⽆功利⾮概念化特征3、移情说、⼼理距离说等对理解审美⼼理内在过程的意义第四讲、美感的社会性(对应第三章美和美感的社会性)1、⽣产实践⽅式是⾃然地理环境影响审美意识的中介2、社会⽂化环境对审美意识的影响3、审美趣味4、审美时尚5、审美精神的时代风貌第五讲、⾃然美(对应:第四章⾃然美)1、中国50—60年代美学⼤讨论中关于⾃然美属性的不同认识2、理解⾃然魅⼒的两种不同⽴场和思路3、怎样理解⾃然美和艺术美的⾼低关系4、⾃然美的历史发现过程第六讲、社会美(对应:第五章社会美)1、社会⽣活本⾝如何转化为欣赏的对象2、⼈体美和⼈格美3、民俗风情作为审美对象第七讲、艺术(对应:第六章艺术美)1、艺术的概念2、艺术的特性3、怎样理解艺术和⾮艺术之间的界限4、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5、艺术是否终结了的问题第⼋讲、审美范畴(⼀):优美与崇⾼(对应:第九章优美与崇⾼)1、审美范畴即根据审美现象不同的风格类型⽽作出的不同分类和概括2、优美作为审美范畴的⽂化渊源及其审美风格特征3、康德的崇⾼理论4、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第九讲、审美范畴(⼆):悲剧与喜剧(对应:第⼗章悲剧与喜剧)1、亚⾥⼠多德的悲剧学说2、⿊格尔的悲剧学说3、命运悲剧4、中国式悲剧的特征5、喜剧的不同类型与喜剧感的共同特征第⼗讲、丑与荒诞(对应:第⼗⼀章丑与荒诞)1、⼈⽣境界的提升与审美视野的扩⼤2、丑的审美意义3、荒诞的社会⽂化根源4、荒诞的审美意义第⼗⼀讲、美育(对应:第⼗四章美育;第⼗五章⼈⽣境界)1、美育不同于德、智、体育2、美育(艺术教育)对于个性化精神完善能发挥特殊作⽤3、⼈⽣境界的提升:求利;求知;求善;求美第⼀讲讨论下列5个问题:1、美学学科的历史起源2、美学的研究对象3、美学的学科性质和美学的研究⽅法4、怎样理解美学研究的“科学”属性5、美学的基本⾯貌1、美学学科的历史起源⼀是其户籍名称和⾝份的社会性获得,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最早提出了建⽴Aesthetica的设想,这个概念是根据希腊⽂aisthesis(感性)创造的,字⾯意思应推断为“感性学”。
最新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美学概论笔记第一讲绪论w 一、美学学科的定位——什么是美学?w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w 三、美学的研究方法——武器w 四、为什么学习美学——意义w 五、基本学习参考用书w 六、美学的发展简史——脉络一、美学学科的定位——什么是美学?w 1、美学是否属于自然科学学科?w 2、美学是否属于社会科学学科?w 3、美学是否属于人文科学学科?w 4、美学与哲学的关系?w 5、美学独特的理论品格是什么?二、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w 四种代表性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w 1、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柏拉图、陈望道、蔡仪等;w 2、美学是艺术哲学:黑格尔、丹纳、朱光潜w 3、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感经验:博克、休谟、康德;w 4、美学的研究对象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三、美学的研究方法——武器w 三大类:w 1、自上而下的方法:主要适用于19世纪中叶以前——演绎法;w 2、自下而上的方法:主要适用于19世纪中叶以后——归纳法;w 3、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四、为什么学习美学——意义w 1、可以使人认识到人的本性就是自由w 2、可以使人完善,建立超功利主义的人生观w 3、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生活w 4、可以帮助人进行反思,并进行思维训练五、基本参考书w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w 2、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班。
w 3、陈望衡著《当代美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w 4、易中天:《破门而入:美学的问题与历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六、美学的发展简史——脉络w 1、古希腊时期:柏拉图w 2、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w 3、启蒙运动时期:鲍姆嘉通——美学之父w 4、德国古典美学:康德、黑格尔w 在以后各讲中,我们将会逐步展开……第二讲古希腊时期的美学思想w 一、简介w 1、发源时间:公元前6世纪w 2、极盛时期: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代——公元前5世纪前后,希腊的音乐,建筑,绘画,雕刻等艺术也都很繁荣,特别是雕刻,它发展到欧洲后来一直没有赶上的高峰。
美学概论1
五 美学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 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 • 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完善 • 培养审美能力 • 创造美的生活
三 美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 西方美学之父——鲍姆嘉通 西方美学之父—— ——鲍姆嘉通 • 中国美学没有明确的学科界线 东西不同的思维方式: 东西不同的思维方式: 以味、 中:以味、触觉为主要感知方式 以视、 西:以视、听觉为主要感知方式
四 美学的研究方法
• 刻苦学习马列主义 • 哲学的、逻辑学的、符号学的、语言 哲学的、逻辑学的、符号学的、 学的、 学的、心理学的多方法集合 • 学习美学要注意结合艺术实践 • 在学习中注意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 学 概 论
第一讲 绪论
• 什么是美学 • 美学的研究对象 • 美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 美学的研究方法 • 学习美学的目的与意义
一 什么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 美学是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的学科。 美学是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的学科。 • 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出发,以艺术为主要对象, 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出发,以艺术为主要对象, 研究美、 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 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 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 美学的研究对象
三个方向: 三个方向: • 从客观方面研究审美对象,阐明美的本质 从客观方面研究审美对象, 和根源 客观存在的美 • 从主观方面研究作为审美对象的反映的审 美意识 艺术审美活动 • 研究审美意识的物质形态化了的集中表现 的艺术 艺术创作活动
美
美术 美学 审美
美:客观存在 美术: 美术:艺术的一个门类 空间 造型 视觉 美学:简单说来就是研究美的学科 美学: 审美:人脑对美的“认识” 反映” 审美:人脑对美的“认识”与“反映” 关系: 关系:艺术表现美 美学研究美 审美感受美
美学第一章_绪论
谢谢观看
• 为什么哲学方法是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P17) • • • • • 首先······ 其次······ 再次······ 复次······ 总而言之······
第二节 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 展
• 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 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 • 1.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 追求的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第五节 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 一、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 • 什么是审美关系: • 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中的 一种特殊的 • 精神性关系,使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自由的情感 体验关系。 • • 首先,审美关系不是理智的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 • 其次,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 关系。 • 再次,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 第四,审美关系在逻辑上陷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
• 审美活动、审美关系在主体、客体方面 偏重于什么?(P41)
• •
广义的美: 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客体)及其所呈 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 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美感: 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客体)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 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 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 幸福感和愉快感。
•
• 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的情境)
• • 首先,在一定意义上,审美境界是完全熔化、溶解在情感中的人 生觉解。
• 其次,基本条件是眼球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 一。 • • 再次,审美境界有高低不同的层次。
美学概论
原始美术
• 以彩陶艺术为代表, 中国原始社会制陶工 艺达到很高水平,其 纹饰种类繁多,主要 有绳纹,锯齿纹,漩 涡纹,方格纹,三角 纹等。还有复杂的人 面纹,鹿纹,花草纹, 舞蹈纹等。器型精练 朴实,浑厚大气。
先秦美术
• 以青铜器艺术为代表。 中国青铜工艺在当时是 世界上最发达的,涉及 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纹饰丰富多彩,具有 强烈的艺术性。
步辇图 唐 阎立本
步辇图(局部)
五代时期的美术
• 战乱不断,南唐和西蜀这 两个国家都设立的画院。 这个时期的人物画,山水 画,花鸟画相对独立的华 中得到发展,达到了很高 的艺术水平。影响着后来 宋代绘画的发展。山水画 代表人物北方画派的荆浩, 南方画派的巨然。
《虞美人》
• 作词:李煜(五代)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乐记》中写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 也”。 B、“以形写神”的理论
东晋的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主张通过人物典型外 在特征的描绘,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
顾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媸本无 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南齐谢赫又在《古画品录》提出绘画“六法”, “六法”中的 “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要求,是绘画的最高境界,这个理论的 主旨也是要求以生动的形象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END Thank you!
1879年发现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受伤的野牛》
2、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从对具体的美的事物的欣赏到凝聚为一种较为抽象的美的观念,无 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标志着这一演变过程进入新阶段的 重要成果,是在语言文字中出现了“美”。
美学第1-7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n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n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n 美学研究所涉及的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而研究美感,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
n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判断往往会与伦理判断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对审美主体的美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区别:答:审美意识不是美学思想,因为美学思想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审美意识都不具备。
这两个基本特点分别是:(一)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并得以传诸后代。
(二)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不在像审美意识那样可以是一些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远为深刻的能够揭示审美现象某些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8个阶段1)古希腊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方美学的开端;2)中世纪,认为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上帝早的3)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没有美学大家4) 18世纪,理性美学主义、经验主义美学,鲍姆嘉登出版《美学》5) 19世纪前期,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代表了西方美学的黄金期6) 19世纪后期,实验美学、移情美学、生命美学,代表:车尔尼雪夫,认为美是生活7) 20世纪出,心理学美学,佛洛依德8) 20世纪,语言论美学,从语言角度、符号的角度探讨美学7、“由下而上”:行而下,由具体的研究上升到抽象理论研究的方法。
美学全套课件第一章-绪论
(1)王夫之的美学思想
他主张在审美与艺术中大胆地表现个人的真情 实感,他认为,“情之所至,诗无不至”,“情 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二者合一是艺术美的 核心。王夫之在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认为美 的事物就存在于宇宙之间,这种美是随着事物的 变化而产生、发展的。在论述美的创造时,很强 调好诗要从“即目”、“直寻”中求得具象感知, “不得以名言之理相求”。
(2)叶燮与《原诗》
叶燮是清代的文学家、美学家。他建立 了一套以客观的“理、事、情”为核心的 比较完整的唯物主义美学体系。叶燮美学 理论最富有创造性的是他关于美与丑在一 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思想。事物的美丑发 生转化后,人们对它的审美评价也随之转 化。
5、王国维与中国近现代美学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把康德和叔本华等西方近代美学观点与 中国传统思想结合起来,他的美学思想由 游戏说、天才说、古雅说、境界说构成, 境界说是其精华。这几部分都贯穿一个根 本观点:美是超利害的。根源是游戏冲动, 目的是解脱。
2、魏晋南北朝美学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的转折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美学的自 觉时代。先秦以来特别是汉代后期,具有重善轻 美的倾向,这时期转为重美轻善。这一时期的美 学思想开始具体深入地研究美与文学艺术自身所 具有的特征,并产生了一系列具有理论系统性的 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 陆机的《文赋》、嵇康的《声无哀乐记》、谢赫 的《古画品录》等等。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 期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文心雕 龙》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美 学,从美的起源、自然美、人文美等各方 面,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美学成果,细 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 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对后世产生很 大影响。
《美学》PPT课件(第1-8讲)
2、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英 国经验主义集大成者。 著作:《人性论》、 《论审美趣味的标准》
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1)快感说——美的实质 美不能定义,只能凭感觉认识。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 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 种不同的美。” 美就等于美感。 “快感与痛感不只是美与丑的必有的 随从,而且也是美与丑的真正本质。”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 A、从实现美的途径角度讲:美是由适 当比例构成的客观事物的内在和外在 关系的总和。(《物理学》) 关系:指适当的比例,有内有外 美是客观存在
B、美的形式标准:“秩序、匀称与明确” (《形而上学》) C、美的效果:由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性。 (《诗学》) 《诗学》第7章
(二)中世纪
二、认识论阶段
不再执著于美的本体论研究,一切 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思想着、感受着 和知觉着的主体”,从主体对美的思考 和感受中探讨美的一般规律。 (一)英国经验主义美学 代表:荷迦兹、休谟 特点:认为一切认识从经验开始,采用 经验归纳法研究问题。
(二)大陆理性主义美学 代表:鲍姆嘉通、狄德罗 特点:怀疑一切,认为理性是判断认 识真理性的标准,只靠感性直觉不能 认识真理。 (三)德国古典美学 代表:康德、席勒、黑格尔 特点: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调和。
(2)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柏拉图的理式的不同: 绝对精神 最高真实 在现实中 发展变化 理式 唯一真实 与现实割裂 永恒不变
(3)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美是理念的 感性显现”(《美学》第一卷142页) A、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理念 形式:感性形象
强调了美和真的统一。“美本身必须是真的。” 是对康德过分强调纯粹形式的批判。
3、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点)的
美学概论第一讲 绪论
提升个人素养
美学素养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美学,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 水平,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美学的历史发展
西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从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开始,西方美学不断发展和演变,经 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不同阶段 ,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思想成果。
中国美学史
中国美学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强调的是审美与道德、政治 、文化的统一。从先秦时期开始,中国美学经历了汉唐经学 、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不同阶段,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 心的美学思想体系。
美学的学科关系
美学与哲学
美学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哲学为美 学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基础,而美 学则从审美现象入手,探讨美的本质和 意义,丰富了哲学的内容和体系。
VS
美学与其他学科
美学还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其他 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学为美学提供 了对人类审美心理活动的深入分析,社会 学和文化学则从社会和文化层面探讨了审 美现象的背景和意义。
05 美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美学研究的价值
美学与人类文明
美学与哲学
美学与日常生活
美学作为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 学科,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紧密 相连。通过对美学的研究,可 以深入了解人类文明的历史、 文化和社会背景,揭示人类审 美观念和艺术形式的演变。
美学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美学的研究,可以深入 探讨哲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如美的本质、艺术的定义、审 美经验等,为哲学研究提供新 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美学概论第一讲 绪论
“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
2021/6/24
10
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宗白华:
“将来世界新文化,一定是融合两种文化的优 点而加之以新创造的。这融合东西文化的事业, 以中国人最相宜,因为中国人吸收西方新文化, 以融合西方,比欧洲人采撷东方旧文化,以融 合东方,较为容易,以中国文字语言艰难的缘 故。中国人天资本极聪颖,中国学者,心胸思 想,本极宏大,若再养成积极创造的精神,不 流入消极悲观,一定有伟大的将来,于世界文 化上一定有极大的贡献。”
齐的“直觉说”、里普斯的“移情说”和布洛 的“距离说”。
《谈美》、《文艺心理学》 《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 《诗论》
2021/6/247Fra bibliotek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朱光潜也是成就斐然的翻译家,译作: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黑格尔《美学》(三卷共四册) 维柯《新科学》 克罗齐《美学原理》
先秦 魏晋南北朝 唐、五代、宋元时
期 清代前期 近现代
2021/6/24
3
一 、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
先秦
魏晋南北朝
唐、五代、 宋元时期 清代前期
第一个黄金时 代
第二个黄金时 代
继续发展
总结时期
老子、孔子、《易传》、 庄子的美学奠定发展方向 魏晋玄学的美学范畴和美 学命题
儒家、道家、禅宗美学
绪论:什么是美学
一 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二 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三 美学研究的对象 四 美学的学科性质 五 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六 怎样学习美学
美学概论第一讲
二、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提出与确立
• 鲍姆嘉通是美学学科确立的奠基人
把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 第一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1750年正式出版美学专著,初步确立了美 学的对象和任务。
• 德国的古典美学
康德 1790年出版《判断力批判》,研究了人 的情感和人的审美趣味以及对美的鉴赏问题。
黑格尔美学 第一,内容丰富,体系庞大; 第二,着眼于宏观研究; 第三,善于结合艺术作品进行美学分析;
第四,运用辩证法对美学进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美学观
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和唯物史观基础上;
坚持了科学方法论原则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
• 研究现实美
自然美:天体宇宙、山水风光、朝霞彩 虹、花草虫鱼等等
社会美:人类的创造活动和成果、人物美
• 研究艺术美
艺术美是现实美集中深刻典型的反映,是人们对现实审美 关系的最高形式。
• 2. 美学与伦理学 区别:对象不同 联系:起初两者都包含在哲学中;美以善为 基础;社会作用上两者相辅相成
• 3. 美学与心理学
区别:对象、范围不同
联系:一方面,美学研究与发展要借助于心理学成果; 另一方面,美学发展又促进心理学发展。
• 4. 美学与文艺理论
区别:研究范围、侧重点不同;学科特点不 同;历史发展不同。
• 研究主体的审美心理
研究审美活动中的美感问题,研究审美知觉、审美联想 和想象等等 当代西方美学的“移情说”、“异质同构说”、“距离说”
四、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 系
• 1.美学和哲学
区别:内容上各自对象范围不同;形式上 一个高度抽象一个相对具体。 联系:一方面,哲学为美学提供方法论指
导;
另一方面,美学研究成果又推动哲学发 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国青年的奋斗生活和创造生活
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第一次美学热潮
1950-1960年代 讨论美的本质问题;美 是主观还是客观? 《美学问题讨论集》 在“主客二分”思维模 式范围内展开
第二次美学热潮
1970年代后期-1980年 代初; 同整个民族对自己的历 史、前途和命运的 反思紧紧联系; 认为审美活动属于生产 实践活动
《谈美》、《文艺心理学》
《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 《诗论》
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朱光潜也是成就斐然的翻译家,译作: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黑格尔《美学》(三卷共四册) 维柯《新科学》 克罗齐《美学原理》
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宗白华: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它在人类历史上发生、
发展,它受人类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审美活 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美学研究的对象:审美活动
杜夫海纳:“审美经验揭示了人类与世界 的最深刻和最亲密的关系,他需要美,是 因为他需要感到他自己存在于世界。”
海德格尔:“人,诗意的栖居着”
美学研究的对象:审美活动
唯理的体系是要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秩序 理数,所以是宇宙论、范畴论; 生命的体系则是要了解、体验世界的意趣 (意味)、价值,所以是本体论、价值论。
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宗白华:
艺术家“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风景交 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 境。” “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 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 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 所有’ 。” “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
绪论:什么是美学
一 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二 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三 美学研究的对象 四 美学的学科性质 五 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六 怎样学习美学
学科名称的历史
学科本身的历史
Ästhetik:鲍姆 加登1750年首次 提出
柏拉图是第一个 从哲学思辨的高 度讨论美学问题 的哲学家
塔塔科维奇: 从没有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他是一个美学家、形 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
王夫之:“两间之固有”之“乐” 的境界; 陶渊明:“自然”。相对于所谓 “尘网”、“樊笼”——世俗的、 实用功利的世界。“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四、美学的学科性质:
1. 2.
3.
4.
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 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
五、为什么要学习美学
三、美学研究的对象:
1. 2.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
美学研究的对象: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求。没 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பைடு நூலகம்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 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诗意的人生。在这个以意象世界 为对象的体验活动中,人获得心灵的自由。在这个以意 象世界为对象的体验活动中,“真”、“善”、“美” 得到了统一。
西方美学发展阶段
中国美学发展阶段
希腊罗马美学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 美学 17-18世纪美学 德国古典美学 19世纪和20世纪初 期美学(近代美学) 20世纪直至当今的 美学(现当代美学)
先秦 魏晋南北朝 唐、五代、宋元时 期 清代前期 近现代
一 、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
先 秦 魏晋南北朝 唐、五代、 宋元时期 第一个黄金时 代 第二个黄金时 代 继续发展 老子、孔子、《易传》、 庄子的美学奠定发展方向 魏晋玄学的美学范畴和美 学命题 儒家、道家、禅宗美学
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宗白华:
“将来世界新文化,一定是融合两种文化的优 点而加之以新创造的。这融合东西文化的事业, 以中国人最相宜,因为中国人吸收西方新文化, 以融合西方,比欧洲人采撷东方旧文化,以融 合东方,较为容易,以中国文字语言艰难的缘 故。中国人天资本极聪颖,中国学者,心胸思 想,本极宏大,若再养成积极创造的精神,不 流入消极悲观,一定有伟大的将来,于世界文 化上一定有极大的贡献。”
如何学好美学
朱光潜的经验之谈(《谈美书简》上海人民 1980:5-6) “我原来的兴趣中心第一是文学,其次是心 理学,第三是哲学。因为欢喜文学,我被逼 到研究批评的标准,艺术与人生,艺术与自 然,内容与形式,语义与思想等问题;因为 欢喜心理学,我被逼到研究想象与情感的关 系,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以及文艺趣味 的个别差异;因为欢喜哲学,我被逼到研究 康德、黑格尔和克罗齐诸人的美学者作。这 样一来,美学便成为我所欢喜的几种学问的 联络线索了。”
六、怎样学习美学
要注重美学与人生的联系 要立足于中国文化 要注重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的 能力 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同 时要有系统的艺术史的知识 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要有开放的心态
如何学好美学
朱光潜的经验之谈(《朱光潜美学文集》 第三卷 上海文艺1983:533) 不通一艺莫谈艺,实践实感是真凭。 坚持马列第一义,古今中外须贯通。 勤钻资料忌空谈,放眼世界需外文。 博学终须能守约,先打游击后攻城。 锲而不舍是诀窍,凡有志者事竟成。
1. 人生修养 2. 理论修养
为什么要学美学?
美学问题与人生、社会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联 1、物质生活(生产) 马克思:“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1979:51) 2、精神生活 德谟克利特:“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 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 选》(上) 上海译文1979:4) 柏拉图:“应该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可 珍贵。”。(《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人民文学1963: 271) 3、理性与感性的冲突(永恒的?) 理性——科学性(逻辑化的规范) 社会性(强制化的规则) 感性——非逻辑化、个体化的生命感受
清代前期
总结时期
意象为核心的美学体系
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近代美学家
王国维:“境界
说”。《人间词话》、 《红楼梦评论》等
蔡元培:美育
和艺术教育。提 出“以美育代宗 教说”
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朱光潜
宗白华
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
朱光潜:介绍西方近代美学思想,特别是克罗
齐的“直觉说”、里普斯的“移情说”和布洛 的“距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