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思想

合集下载

凯恩斯主义体系

凯恩斯主义体系

凯恩斯主义体系凯恩斯主义体系是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应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就业的目标。

本文将从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原理、核心观点以及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分析和批判。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周期性的经济波动,这是由于私人投资和消费决策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

在经济低迷时期,私人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从而导致经济衰退。

凯恩斯主义认为,国家应当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私人投资和消费,以推动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是需求决定经济活动。

凯恩斯认为,经济活动的核心是需求,而不是供给。

供给只是为满足需求而存在的手段。

在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中,需求由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三个部分组成。

凯恩斯主义认为,如果需求不足,市场经济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因此,国家应当通过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控需求,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政策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凯恩斯主义提出了财政政策的重要性。

凯恩斯认为,国家应当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需求,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

这一观点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凯恩斯主义强调了货币政策的作用。

凯恩斯认为,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投资和消费,可以调控经济活动。

这一观点为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指导。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对于解释和应对经济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危机时期,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以推动经济增长。

这一观点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得到了实践和验证。

然而,凯恩斯主义也面临一些争议和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凯恩斯主义忽视了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过于依赖国家的干预。

还有人认为,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的问题。

此外,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也面临着与新古典经济学等其他经济学派的竞争和争论。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理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理论之一,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对于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对失业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政府干预的主张。

首先,凯恩斯理论对经济周期提出了新的解释。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经济周期被认为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所引起的,而凯恩斯则认为,经济周期的波动主要是由总需求的变化引起的。

他提出了“有效需求”这一概念,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总需求的水平,而总需求的波动是导致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凯恩斯理论对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凯恩斯看来,市场经济中的失业问题并非是由于工资水平过高或劳动力供给过剩所致,而是由于总需求不足所导致的。

他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效率工资”和“黏性工资”现象,使得市场无法自动调节失业问题,因此需要政府采取干预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

最后,凯恩斯理论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

在他的理论中,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而货币政策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的水平,从而实现对经济的有效管理。

总的来说,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对失业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政府干预的主张。

这一理论对于20世纪的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思想

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思想

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思想摘要: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学说,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凯恩斯宏观经济思想的学习与分析,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情,进一步了解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经济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字:《通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思想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出版,奠定了凯恩斯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并与亚当·斯密一道为后人所敬仰。

在《通论》中,凯恩斯对传统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提出了全面挑战和批判,建立了一个以国家干预为中心,从而解决经济危机,实现充分就业的理论体系,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早年信奉经济自由主义,而导致经济崩溃的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促使凯恩斯由研究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的研究转向研究如何防止经济危机和挽救资本主义,这也促使他放弃了经济自由放任的传统观点,转而支持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1]《通论》的出版形成了一个以国家干预为中心,以防止经济危机与失业为目标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凯恩斯主义,从而开辟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阵地。

一.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通论》共分为五编。

第一编为引论,为了让读者易于理解,凯恩斯对《通论》的“通”做了解释,“这一命名的目的在于使我的论点和结论能与古典学派对同一问题的论点和结论加以对照”①,古典学派的假设前提有两个,其中第一个是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而第二个是当就业数量为既定时,工资的效用等于该就业数量时的边际负效用。

凯恩斯在本编中还对有效需求原理作出了解释,所谓有效需求即是指当总供给与总需求相交时的总需求值。

第二编为定义与观念。

在该编中,凯恩斯解释了单位选择以及预期决定产量与就业的作用,还给出了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并得出了投资与储蓄相等这样一个关系。

第三编与第四编分别是消费倾向于与投资诱导,而第五编凯恩斯为我们阐释了货币工资与价格,第六编是概述,作为最后的章节,凯恩斯略论了经济周期、重商主义以及消费不足论。

凯恩斯主义的具体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具体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具体内容
1.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要积极干预经济啊!就像一个有经验的船长,在经济这片大海中为船只指引方向。

比如在经济衰退时,政府通过增加支出,大搞基础设施建设,给经济注入活力,创造就业机会,这不就像给低谷中的人们送来希望的曙光吗?
2. 凯恩斯主义很看重总需求的作用呀!可以把它想象成是经济列车的动力。

要是总需求不足,经济不就跑不起来了嘛。

政府通过一些政策来刺激消费和投资,这就好比给列车加足了燃料,让它能快速奔驰起来,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3. 它还认为在经济萧条时利率调节很重要呢!低利率能鼓励人们去借钱投资和消费,就如同给人们一个去大胆尝试的信号。

就像在寒冬给人们送上温暖的炉火,让人们不再畏手畏脚,勇敢地去行动起来呀!
4. 增加就业也是凯恩斯主义的要点之一哦!政府搞各种项目,不就是为了让更多人有工作嘛。

想想看,如果大量的人失业,那多可怕啊,就像一个社区里好多人都无所事事,那怎么行呢。

通过凯恩斯主义的办法让大家都能有事做,生活才有奔头嘛!
5. 凯恩斯主义还关注社会的有效需求呢!这就像是身体需要的养分一样重要。

如果有效需求不足,那经济不就营养不良了嘛。

所以政府采取措施来提升有效需求,简直就是给经济补充营养,让它茁壮成长啊,对不对?
6. 而且呀,凯恩斯主义鼓励适当的财政赤字呢!这可不是乱花钱,而是一种有策略的手段。

就好像我们有时候为了未来能更好,先透支一点也无妨啊。

只要运用得当,能推动经济前进,那就是值得的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凯恩斯主义为我们应对经济问题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思路和方法,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运用的。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
凯恩斯消费理论可以概括为总需求理论。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国民收入决定。依据凯恩斯理论,国民收入大小取决于经济中的总需求。总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但它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投资乘数引起国民收入的多倍增加或减少。进一步,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而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由交易、谨慎和投机三种动机引起,前两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高低,而后者则与利息率呈反方向变动。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利润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这样,消费倾向、流动偏好、货币供给和资本的预期收益是说明总需求进而说明国民收入的因素。依据凯恩斯理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流动偏好陷阱和预期收益不足。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并且递减导致消费不足。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条件下,流动偏好陷阱导致利息率较高,而资本的边际效率又因为预期收益不足而偏低,从而使得资本的边际效率很难超过利息率,这就使得投资不足。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导致总需求不足,从而出现经济萧条。为了实现充分就业,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为此,政府必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就是政府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增加总需求;通过乘数原理引起收入多倍增加。货币政策是用增加货币供给量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从而增加收入,但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因而货币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主要靠财政政策。
个人认为,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里面的大多观点都比较贴近现实生活,但是作为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理论,当然会比较符合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的某些观点,对我们并不适用,而且我国人口众多,很难单纯用简单的经济理论去推论。

凯恩斯经济理论核心观点

凯恩斯经济理论核心观点

凯恩斯经济理论核心观点克雷格·凯恩斯(Keynes)的经济学理论主要是围绕因果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进行探讨的。

与当时的“清洁均衡”经济学观点相反,他认为市场可以脱离均衡运行,因此政府有责任对经济进行干预。

克雷格·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有以下几个核心观点:一、消费者支出是经济活动的重要驱动力:凯恩斯指出,消费者支出占经济总收入的主要部分,决定了经济的活动程度。

当消费者收入减少时,它们将减少支出,从而使经济活动减缓,乃至出现萧条。

同时,他指出,政府可以通过改变消费者收入水平来刺激经济,以解决经济问题。

二、货币政策是政府促进经济恢复的重要工具: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促进经济的复苏。

他建议政府努力减少利率的方式,它可以降低贷款成本,促进投资,从而提振市场,大大激发消费者信心,加快经济复苏步伐。

三、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经济活动:凯恩斯认为,政府支出可以解决失业率过高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均衡条件下,社会投资可以促进经济活动。

他说,由政府投资的项目,如建设公路和桥梁、收支平衡政策等,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大众的生活。

四、失业的原因是消费者支出的消极因素:凯恩斯指出,经济活动的缓慢放缓、低投资和出口的普遍下降是导致失业增加的主要因素。

同时,他认为,政府可以采取政策措施来提高消费者消费水平,通过消费来恢复经济活动,以减轻失业率。

五、要保持稳定的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出口:凯恩斯指出,要实现长期增长,政府应大力发展出口市场。

出口可以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商品和服务,从而增加收入,并支持国民经济发展。

此外,出口对国际和谐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有助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

以上就是克雷格·凯恩斯的经济理论的核心观点,他的理论为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突破性的贡献,并帮助解决了一些关于经济发展与增长的许多研究难题。

浅谈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

浅谈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

浅谈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浅谈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作者:杨倩云 11120804 指导老师:刘康兵[内容摘要]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第一次提出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理论,拯救了当时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其许多理论也成为后来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本文就凯恩斯本人生平,凯恩斯主义里的有效需求不足、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乘数效应三个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三方面对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关键字]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引言]2008年起于美国的经济危机,2011年的欧债危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联想起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

提到全球性的经济大萧条就会想到有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开创的凯恩斯主义。

[正文]一、“战后繁荣之父”——凯恩斯的生平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1883年6月5日凯恩斯生于英格兰的剑桥,14岁以奖学金入伊顿公学主修数学,曾获托姆林奖金。

毕业后,以数学及古典文学奖学金入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对于凯恩斯人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对经济学的贡献,一定程度上,经济学家的名声掩盖了他在其他领域的贡献。

凯恩斯通晓数学,是机敏而稳健的理财专家,曾担任政府财政顾问,并经营过大型保险公司,均有成就。

1905年毕业,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

之后又滞留剑桥一年,从师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学,以准备英国文官考试。

1906年以第二名成绩通过文官考试,入选印度事务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即应征入英国财政部,主管外汇管制、美国贷款等对外财务工作。

1919年初作为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出席巴黎和会。

在剑桥任教同时,不仅撰写了大量经济学文章。

1940年出任财政部顾问,参与战时各项财政金融问题的决策,并在他倡仪下,英国政府开始编制国民收入统计,使国家经济政策拟订有了必要的工具。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要思想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要思想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思想2007-12-30 16:27凯恩斯理论是当代最流行的垄断资产阶级经济思潮之一,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而形成。

创始人是凯恩斯,主要代表有英国贝弗里奇、哈罗德、罗宾逊和美国的汉森、托宾、萨缪尔森、克莱因等。

他们认为失业和经济危机不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

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由消费倾向、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之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和灵活偏好与货币量所决定。

认为只要国家采取适当措施,调节经济,增加有效需求,就可以消除危机,解决失业问题。

主张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如实施赤字财政,举办公共工程,降低利率,实行捐税优惠,以刺激私人投资,鼓励剥削阶级奢侈浪费,加紧对外经济扩张等。

对英美等国的经济政策,对现代改良主义的理论和现代庸俗经济学,都有很大影响。

1936年《就业、利息与货币的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凯恩斯理论的形成,《通论》涉及的理论范畴很多,较为重要的理论有:有效需求原则,消费倾向,流动偏好,资本边际效率或者叫投资引诱,就业与工资,总体分析,乘数原理,赤字的财政政策等等.。

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利率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借助于工资的变化来调节劳动供求的自发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地创造出充分就业所需要的那种有效需求水平;在竞争性私人体制中,“三大心理规律”使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会的总供给水平,从而导致就业水平总是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因此,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抛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政府必须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确保足够水平的有效需求。

由上可见,凯恩斯的经济纲领或者说政策建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千方百计增加消费以刺激生产,维持较低的失业率;⑵实行通货膨胀,降低利率,以刺激私人投资;⑶以扩大政府支出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他认为,政府即使雇佣劳力在地上挖坑再填上也会增加国民收入,因为付给劳力的钱会有一部分转为初次消费付给生产者,生产者又会将其中的一部分转为二次消费,由此循环往复不止,拉动经济增长.因此,赤字的财政政策是积极可取的。

凯恩斯主义基本观点

凯恩斯主义基本观点

凯恩斯主义基本观点
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种经济学流派,主要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发展。

该流派认为市场经济并不总是能够自我调节,需要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活动。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
1. 总需求不稳定: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中总需求水平不稳定,导致了经济周期的发生。

他认为经济的波动是由于消费和投资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不稳定性引起的。

2. 政府需要干预:为了稳定经济,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或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来遏制通货膨胀。

3. 需要刺激消费:凯恩斯认为在经济下行期间,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增加生产,那么政府应该通过增加消费来刺激经济。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或提高社会福利支出来增加消费。

4. 全民储蓄总量较大:凯恩斯观点认为,全民储蓄总量较大,有可能导致经济萎缩和失业。

因为如果人们不消费,生产企业没有销售,会
逐渐减少生产,雇佣的工人被迫下岗。

5. 政府需要减少失业:凯恩斯认为,政府应该帮助创造就业机会,以减少失业人口。

政府可以通过给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或者实施失业救济计划来刺激经济。

总之,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在经济周期中干预经济。

政府可以通过控制税收、政府支出和货币政策等方式来稳定经济。

同时,政府应该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机会,以减少经济中的失业和萎缩现象。

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货币的本质在货币本质观上,凯恩斯是一个典型的名目主义者。

他认为,货币是用于债务支付和商品交换的一种符号,这种符号是由“计算货币”的关系而派生的。

所谓“计算货币”,是指一种观念上的货币,是货币的基本概念。

计算货币本身就是一种符号或称号,不具有实质价值。

本身是没有实质价值的符号或票券,是国家凭借权力创造的,并有权随时变更。

2、货币的职能凯恩斯强调的货币职能有两个:一是作为计算货币,充当交换媒介,货币的功能仅仅在于便利交换,对经济不发生重要的和实质性的影响。

货币的第二个职能是作为财富的积累,充当贮藏手段。

这里的贮藏财富职能与马克思所说的“贮藏手段”职能是不同的。

3.货币的特征凯恩斯认为现代货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货币的生产弹性等于零。

所谓货币的生产弹性,凯恩斯是指生产货币人数的变化率除以购买货币人数的变化率。

凯恩斯认为,在不兑现纸币流通或者实行管理通货的国家,纸币的生产或发行都由国家严密控制,对于私人企业来说,绝对没有生产纸币权力,货币的生产弹性只能等于零。

(2)货币的替换弹性近似于零,或几乎等于零。

所谓货币的替换弹性,凯恩斯是指当货币的交换价值上涨时,人们抛弃货币而用其他商品来替代货币的比率。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这种替换弹性等于零。

这是由于货币本身并无效用,它的效用来自于交换价值。

作为一般购买力的代表,它可以换回任何其他商品,但其他商品中却没有一种商品具备这种效用。

因此,人们不愿用其他商品来替代货币,货币的交换价值越高,人们越不愿用其他商品来替换货币,从而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大。

(3)货币具有周转灵活性且保藏费用低的特征凯恩斯认为,货币与其他商品相比,具有周转灵活性。

这是由于货币较其他商品有更大的流动性,周转便利,既可以直接用于支付,又可以储藏起来,以防日后的不测之需,还可以灵活运用于各种资产的投机;同时,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货币工资又常常是相当稳定的,所以人们对货币未来价值的估计也是乐观的。

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凯恩斯主义是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要内容包括总需求、经济波动和政府干预等方面。

总需求是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着需求不足的问题。

在短期内,总需求不足会导致经济萧条和高失业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凯恩斯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利率和税收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的增长。

这种通过增加总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思想,在凯恩斯主义中被称为“需求管理”。

凯恩斯主义还关注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凯恩斯认为,经济波动是由于总需求的波动引起的。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过高,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资源浪费;而在经济衰退时期,总需求不足,可能导致失业和经济不稳定。

为了平稳经济波动,凯恩斯主张通过调整政府支出、税收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来稳定总需求,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政府干预是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凯恩斯认为,自由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调节经济波动,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标。

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加税和收紧货币政策来抑制总需求;而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和扩张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国家干预”的观点。

除了总需求、经济波动和政府干预,凯恩斯主义还包括一些其他重要内容。

其中之一是收入分配的问题。

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不均会影响总需求。

如果收入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的消费能力有限,总需求也会受到限制。

因此,凯恩斯主张通过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来提高总需求。

凯恩斯主义还强调了对失业问题的关注。

凯恩斯认为,失业是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

他提出了“公共工程”和“失业救济”等措施,以减少失业率和缓解社会矛盾。

总的来说,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总需求、经济波动、政府干预、收入分配和失业问题等方面。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

简述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并对其评价食品科学学院 3115818020 马建彬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凯恩斯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

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社会的消费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1)所得数量。

(2)客观环境因素。

1、工资单位之改变; 2、所得与净所得之差别; 3、资产的货币价值的变动; 4、时间贴现率; 5 、财政政策之改变;6、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以上除工资单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对消费也不会有重大影响。

因此,消费是真实所得的较稳定的函数。

它还有三大假设: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3.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的:1.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定律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2.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4.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凯恩斯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凯恩斯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凯恩斯是20世纪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贡献对宏观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方面。

以下是凯恩斯对宏观经济学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1. 支出理论
凯恩斯的支出理论认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家庭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支出。

他认为,经济萧条时政府应该增加支出以刺激就业和消费,从而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增长率。

2. 失业观点
凯恩斯是第一位提出失业问题的经济学家。

他认为,失业率较高是由于总需求不足所
导致的,而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促进总需求的增长,如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减税和鼓励私
人投资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

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凯恩斯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思考和建议也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贡献。

他认为,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或减少税收来调节经济周期,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控制利
率和货币供应来影响总需求。

4. 基础经济理论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不仅仅应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还对经济学的基石——微观经济
学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考。

例如,他对利润的概念、垄断竞争、拐点分析等思考都为微
观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深刻的思路和分析方法。

总的来说,凯恩斯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

他在支出理论、失业观点、财
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领域都给出了开创性的想法和建议,并带领世界经济学界走向了以总
需求为中心的新路线,深刻地影响人们对经济运行机制的认识和应对方式的选择。

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凯恩斯经济学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石之一,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节经济波动,并且强调经济活动的总需求对经济增长和失业率的影响。

以下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主要观点:1. 总需求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凯恩斯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总需求,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和净出口。

他强调,很多时候生产者会生产比市场需要的产品更多,因此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和投资支出,保持总需求足够强大。

2. 失业主要是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凯恩斯坚信,经济活动的总需求对失业率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如果总需求不足,那么企业和厂商将不得不抑制生产,降低工人的工资,或者削减员工来适应市场需求,并且这种情况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因此,凯恩斯的政策建议是通过增加总需求来刺激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

3. 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为了提高总需求,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是一种有效的工具。

他主张货币当局应该采取低利率政策,这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借贷和消费。

此外,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认为,政府的财政政策也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当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可以提高支出,例如积极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市场需求,这可以拉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凯恩斯主张在经济低潮期,政府应该进行积极的财政支出,反过来在经济高涨期需要适度的财政紧缩。

5. 宏观经济政策需要灵活性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主张,在不同经济状况下采用适当的政策措施。

他反对一成不变的经济政策,主张为不同的经济状况和不同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

这要求政府通过监管机构、产业政策、公共投资、税收和支出等多种方式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性。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理论是伟大的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及其门徒整理并完善的经济学理论。

在宏观经济学领域,至今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也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必学基础内容之一。

1、就业通论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就是就业通论,在前人的基础上,凯恩斯在就业通论里提出了非自愿失业,这部分更加完善了经济学界对就业的理解,凯恩斯通过增加非自愿失业,制定了绘制相对应的图表,并提出了相关要求,让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生动、形象。

2、消费倾向
凯恩斯指出,在通常情况下,总消费量主要取决于总收入量,而消费倾向本身的变化是次要的。

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包括人性的心理因素。

客观因素有:工资收入的变化、投资预期收益的变化、央行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改变和投资者的预期的改变。

3、经济周期
凯恩斯认为经济周期是比较复杂的,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比较多,难以形成有效的衡量标准。

凯恩斯认为可以通过收入变化来推动经济周
期的改变。

特别是消费、利率政策、资本预期收益率来推动经济周期的运行。

凯恩斯理论的内容还有很多,以上三点就是其理论的核心和基础,特别是消费和就业,凯恩斯提出消费倾向和边际效应至今对经济学界影响深远。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简述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简述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简述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凯恩斯革命是指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对宏观经济学的古典学派进行了带有革命性质的批判,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其标志是1936 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

凯恩斯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从稀缺资源最优配置转移到怎样克服资源闲置问题上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常运行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中;政府应采取积极干预经济政策,促使充分就业的实现。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有效需求理论。

从20 世纪40—50 年代以来,凯恩斯的理论得到后人的进一步拓展,便之不断完善和系统化,从而构成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这些拓展主要体现在希克斯和汉森同时创建的“IS-LM1 模型”、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说”、托宾对投资理论的发展、索罗等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以及克莱因等人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发展。

在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下,日趋完善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也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作者: ————————————————————————————————日期:ﻩ简述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并对其评价食品科学学院 3115818020马建彬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凯恩斯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

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社会的消费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1)所得数量。

(2)客观环境因素。

1、工资单位之改变; 2、所得与净所得之差别; 3、资产的货币价值的变动; 4、时间贴现率; 5 、财政政策之改变;6、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以上除工资单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对消费也不会有重大影响。

因此,消费是真实所得的较稳定的函数。

它还有三大假设: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3.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的: 1.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定律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2.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 4.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要点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要点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要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下降。

192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在英国更是出现了失业剧增、购买力极度下降的经济问题。

英国政府通过各种尝试,试图挽救英国市场,但都没有成功。

在这种背景下,凯恩斯创新性的提出自己的经济观点,拯救了英国市场。

下面我们分条阐释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要点。

首先,针对失业人口剧增的问题,凯恩斯强调政府应该放弃之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通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

同时,凯恩斯强调,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在经济过度紧缩时,政府实行赤字预算,实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在经济过度膨胀时,政府实行结余预算,实行紧缩的经济政策。

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根据经济状况来制定预算。

其次,凯恩斯对产品市场均衡、货币市场均衡和两个市场的同时均衡进行研究。

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在二部门经济中,只有消费者和企业。

也就是说,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I。

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c=a + by 。

其中a 是不会因为收入减少而减少的维持生活的消费,也就是说a是自发消费支出。

By表示,当收入增加时,消费会以一定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即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又分为边际消费倾向(MPC)和平均消费倾向(APC)。

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就是边际消费倾向。

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就是平均消费倾向。

但是因为消费倾向比较稳定,所以我们在计算时往往将消费倾向取常数。

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I=e – d r 。

e表示,在利率为零时也有的投资量,称自主投资。

d是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

即,当利率增加时,投资会以一定的比例下降。

这是因为,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当筹资的成本增加时,投资的回报要求就高,所以投资越少。

当储蓄等于消费时,产品市场达到均衡。

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所以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而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货币的供应量决定的。

试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内容

试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内容

试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内容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研究了经济体系的总体行为和性质。

它基于理性、有序的行为假设和分析,并以宏观方式描述经济系统的运行。

它旨在帮助政府决策机构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和对其有影响的因素。

1920年代,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首先发展出宏观经济学,以解释宏观经济活动和行为。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念是市场机制可以协调“应用的资源”的分配。

凯恩斯的理论多次强调,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达到“自由市场均衡”,这意味着政府不应该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或调控。

经济系统将自我调节,使市场中的资源总是根据实际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进行有效的分配。

这意味着,在自由贸易的环境中,经济体系的表现有望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潜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还关注三种内核经济活动:存款、消费和投资。

存款是指个人和企业存放在银行的现金流动资金。

消费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包括家庭购买商品或服务,以及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

投资指企业投资新机器、新设备或新建筑物,以及政府投资公共设施。

凯恩斯将消费、投资和存款称为经济的三要素,他认为,这三种经济活动是经济系统的核心,共同决定经济发展的状态。

他认为,要达到经济均衡,政府和个人应该看到三要素的重要性,以有效地分配社会资源。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还关注总需求、总供给和全球产品结构。

总需求是指消费者体系中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总和。

总供给指经济环境中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最后,全球产品结构分析了不同产品类型的数量和分配,以及消费者对这些类别的偏好。

总的来说,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是一种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理论,旨在帮助政府决策机构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

它认为,要达到经济均衡,政府和个人应该遵循“自由市场”的原则,有效地利用资源,改善经济表现,帮助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受到充分发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思想。

该理论是怎样调节四大政策目标的。

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认为经济的发展,根本的动力在于需求。

经济发展停滞,是由总体需求不足引起。

所以要扩大政府的负债和支出,通过加大社会总需求,来拉动经济发展。

现代经济学认为凯恩斯主义,不全面比较片面。

但有其实用的方面,每当经济出现问题,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凯恩斯主义,放松银根,加大政府支出。

短期看往往收立竿见影之效,但长期来说,现代经济学认为,货币是中性的,社会财富的增长限制于人力、资源和技术。

最最最基本的点就是凯恩斯认为物价不是弹性的在短时间内物价不会变所以市场的自动调节会出现偏差这时候需要政府的干预来使经济再一次达到平衡点(自由主义经济或古典主义就是说物价完全弹性所以市场可以自己调节政府干预只会搅扰市场)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

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

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到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

二战以后,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学派。

编辑本段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历史地位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斯密的《国富论》被认为是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

《通论》出版初期曾受到少数正统派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批判和质疑,也曾引起广泛的争论,但《通论》的基本观点不久便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所普遍接受。

凯恩斯的追随者对《通论》进行了大量的诠释、修补和发展,形成在理论和政策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凯恩斯学派,或称凯恩斯主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和大学讲坛上占有统治地位。

由于《通论》的总量分析是在假定现有劳动力的技艺和数量,现有资本设备的数量和技术、竞争程度、社会结构等都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它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又被称为“短期的比较静态分析”。

凯恩斯的追随者为了使《通论》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力图使它“长期化”、“动态化”,提出了各种“经济波动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寻求使资本主义得以稳定增长的途径。

在这过程中,凯恩斯主义者内部由于对待传统庸俗经济学的态度有差异以及分析中运用的概念、前提等不同,又分解为两个分支,一是新古典综合派或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一是新剑桥学派。

《通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凯恩斯的追随者竭力把《通论》提出的政策建议具体化,并特别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

他们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出口、政府对货物和劳务的购买)、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为目标,提出在萧条时期要减低税率、增加政府开支实行赤字预算、增发公债、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以刺激投资和消费;在高涨时期则提高税率、控制政府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高利率等,以遏制投资和消费。

经过凯恩斯主义者的鼓吹和影响,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把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作为政策目标,推行上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金融政策。

这些政策虽然在战后50~60年代对刺激经济增长、缓和经济危机、减少失业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它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财政赤字、通货膨胀有增无已,而危机和失业并未消除,终于到70年代初出现了物价高涨和大量失业并存的“滞胀”(见停滞膨胀)。

对此,凯恩斯主义者既无法作出自圆其说的解释,更提不出可行的对策,连他们自己也哀叹凯恩斯理论出现了危机,需要重新加以诠释和修补。

《通论》所阐发的理论和政策的失灵,正是当前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加深的一个反映。

《通论》的出版,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上的“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的《国富论》及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三本同样伟大的著作。

此后,凯恩斯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也纷纷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将凯恩斯的理论及建议作为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

60 年代末以前,通过其追随着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凯恩斯及其追随者的经济理论已基本上被西方经济学界着成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同义词。

所以,某些经济学家将从《通论》出版开始直到60 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称作“凯恩斯时代”。

然而,自《通论》出版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关于《通论》一书的基本思想及其政策主张的争论,也始终没有停止过。

一方面,在凯恩斯学派内部,以英国罗宾逊为首的凯恩斯派和以美国萨缪尔森为首的凯恩斯派一直在进行论战,另一方面,新奥地利学派、货币学派等不停地从外部抨击凯恩斯主义;特别是,包括货币经济周期学派(曾被称为理往预期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学派在内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凯思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进行了全面的攻击,严重地动摇了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统治地位。

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缺乏微观基础,不能同传统的微观经济学保持一致。

在实践上无法解释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发的现象,在滞胀面前束手无策,因而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为了挽救凯恩斯主义,80 年代形成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为凯恩斯主义提供微观基础,并重新表述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由于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形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峙的格局。

《通论》一书不仅在历史上对西方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它的理论和政策观点今天仍在发生作用。

因此,研究《通论》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也有实际意义。

编辑本段历史背景凯恩斯生平与思想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年一l946年)生于英国剑桥。

他于l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一书,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这在西方经济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凯恩斯的时代背景:凯恩斯生活在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到私人垄断过渡的英国。

当历史进入20世纪以后,作为自由放任的私人企业制度典范的英国,开始染上今天人们所说的“英国病”。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国国运的转折点。

由于大战中政府开支剧增,英国被迫中止实行多年的金本位制。

在摆脱金锁链之后,通货出现迅速的膨胀。

大战之后,英国开始从殖民帝国、世界工厂的峰顶一步步衰退了下来。

一个国家在世界文明中的领先地位往往成为阻碍它进一步发展的历史重负。

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取得的巨大成就,拖拽了它在新世纪中的前进步伐。

世界工厂、大殖民帝国的特殊历史地位,通过种种机制使英国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组织的完善和经营管理方式的改进等方面,逐渐落到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后面[[2]]。

这一潜移默化的过程最终削弱了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越地位。

对于英国这样一个国内市场不广阔的岛国来说,一旦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丧失了在产品构成和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优势,必然给国内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从1920年开始,英国经济就陷入了停滞状态,煤炭、棉纺织品、造船工业等重要部门因国内市场狭窄和出口不顺利而无法恢复元气。

英国经济在二十年代初期的不景气由于统治者的错误决策而更加加深。

当时的英国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英国经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依然按照维多利亚时代行之有效的原则来制定经济政策。

为了提高英国在国际金融界的信誉,巩固伦敦作为世界金融市场的地位,英国政府于1925年恢复了金本位制,使英镑价值固定在黄金上,结果是提高了英镑的汇率,造成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只能是通过提高利率以减少资本净输出,来平衡外贸方面的净输出的减少。

但提高利率却造成国内投资需求不振,失业人数增加。

庞大的失业大军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降低失业率便成为英国朝野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金本位制的恢复,很难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就业,因此从二十年代起,就不断有人提倡以公共工程来减少失业,也就是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就业。

但是以新古典学派的理论为基调的“财政部观点”反对用公共工程缓和失业。

结果英国经济在20年代的萧条状态一直持续到大危机爆发。

20年代的英国病,虽然不是凯恩斯《通论》的直接社会原因,但它对《通论》的出台起了如下的作用:(1)使凯恩斯较早便开始考虑失业问题,(2)20年代英国恢复金本位制的后果使凯恩斯更清楚地看到了通货紧缩与失业增加之间的关系,(3)公共工程问题的讨论使凯恩斯考虑了财政政策与失业之间的关系,使卡恩提出乘数概念,为凯恩斯日后的乘数理论奠定了基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是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与以往的历次危机相比,它有以下新特点:首先是持续时间长达5年,实际上造成了长期萧条的局面;而以往的危机,生产下降的持续时间不过几个月、十几个月,如何解释长期萧条的形成,便成为经济学面临的一大课题。

其次,这次危机所造成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都是以往的危机所难以相比的。

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比1920年下降三分之一以上。

在五年时间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总失业人数由一千万增加到三千万,加上半失业共达四千万至五千万人。

其中美国失业人数由150万增加到1300多万,失业率接近25%。

这次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倒退到1908-1900年的水平,英国甚至倒退到1897年。

而以往的经济危机,生产水平通常只倒退一、二年。

第三,这场危机不仅仅是一场生产危机,同时也是一场金融危机。

它的开端便是纽约股票市场于1929年10月爆发行情暴跌,嗣后不少国家的股票交易宣告破产。

美国的股票价格平均下跌了79%。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有许多银行由于猛烈而持续地爆发挤提存款、抢购黄金的风潮而破产倒闭。

更为严重的是,在以往的危机中时常采用的旨在摆脱危机的金融货币政策完全失灵。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对当时感受到占支配地位的假设和理论越来越受到冲击的思想家,作家和艺术家之一。

当物理学开始质疑绝对时间的必要性,作家们开始质疑叙事结构,作曲家开始质疑调性的和谐是否必须的时候,凯恩斯开始质疑当时经济学上的两大支柱:首先是货币是否必须要有一个牢固的基础,一般用的是金本位,其次就是萨伊法则所认定的,如果需求减少,则供给或者价格也会相应减少,从而重新达到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