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难点2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2第2章第3节城市化
镇江、常州、宁波、 24 扬州、南通、常熟
嘉兴、绍兴、
21
湖州、泰州
的你读
产业结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 呢是图
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从思
哪考
些:
方
面
城市等级提高 城市数量增加
来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看
城
乡村变为城市
市
2.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剩
练 习
1、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叙述错误的
是:( B )
① 城 市 化 水 平 低 , 1990 年 城 市 人 口 比 重 只 有 33% ②城市化起步晚,发展不合理 ③城市化起 步早 ④出现逆城市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大伦敦图示
英格兰的城市带
下面是一个巧填数字游戏。参阅教材, 进行讨论,填写完成图表内的空格。 比一比谁做得最快最准?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
C.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心,但对周边地区的 经济发展影响不大;
D.城市化必然将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 2.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标志是 ( C ) A.城市的用地规模 B.城市的人口数量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D.城市人口增加的绝对数量
分析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70%以上
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人口比重增 长趋缓甚至停滞
30%— 70%
水平较高,增长迅速
25%-30%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1. 城市化起步 2. 城市化速度 3. 城市化水平
【精品论文】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比较与启示
经济评论 2002年第1期ECONOM I C REV I E W No 11 2002经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比较与启示Ξ成德宁 摘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模式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是在本国工业增长、农业进步的基础上推进的,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环境也比当前的发展中国家宽松得多。
相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在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依附发展的地位,城镇往往是宗主国控制殖民地的行政中心,成为输出原材料、输入宗主国制成品的“飞地”。
由于发展中国家自主的工业化迟迟未能启动,农业发展停滞,大批农村人口被“推向”城市,出现“城市病”和“过度城市化”现象。
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关键要处理好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城镇体系内规模和层次、城镇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镇化模式 工业化 农业发展 比较研究 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存在一种自我循环演进和增强的机制:一方面,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城镇化是工业化内生发展而来的;另一方面,城镇化可以提高交易效率,促进分工发展,从而推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因此,城镇化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以及实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上的差异,城镇化呈现出多种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效果也很不一样。
西欧和北美等发达国家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工业化总体上是比较协调的,是一种同步型城镇化。
而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往往出现城镇人口过快膨胀、失业问题严重、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城乡差别扩大等问题,以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对其过快的城镇化一直表示担忧。
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效果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与城镇化的模式是分不开的。
因此,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模式进行全面的比较研究,对于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镇化的农业基础比较农业发展水平是决定城镇化模式的关键因素之一。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导学案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素养目标1.识别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认识两类区域城镇化的差异。
(区域认知)2.运用城镇化过程规律,分析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并分析利弊,探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举措。
(综合思维)3.理解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知识导引助学助记城镇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数量多城镇人口比重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计算公式:城镇人口比重=城镇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是一个相对数值。
城镇人口数量多的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一定大。
例如与日本相比,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多,而日本城镇人口比重大。
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化速度的区别前者主要是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比重越高,表明城镇化水平越高。
后者表示某一时间段城镇化水平变化的快慢。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城镇化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镇化速度快,但水平仍然低于发达国家。
城市的“五岛效应”城镇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气候的影响表现最为突出。
“五岛效应”归纳如下:(1)混浊岛——城市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
(2)热岛——城市气温比郊区高。
(3)干岛——白天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含量低于郊区。
(4)湿岛——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含量高于郊区。
(5)雨岛——市区局部地区气流辐合上升,降水多于郊区。
新知预习一、城镇化1.概念:又叫,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标志:,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景观等。
3.动力: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1)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
(2)城镇发展与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3)城镇的兴起与第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1.世界主要大都市带:美国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日本大都市带、北美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我国大都市带。
2.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教学设计(1)-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3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这节课是本章的第三课时,是对第二章前两节中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材中完整地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本节课的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城镇化、城镇化的地域差异、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进程和各阶段特点。
3.通过学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1.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的地域差异及其成因。
2.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应解决措施。
3.能举例说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展示《世界夜间灯光分布图》,并介绍:苏奥米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卫星(Suomi NPP)是美国最新一代气象卫星。
其搭载的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传感器,能够过滤掉极光、森林火光等非城市灯光,捕获到城镇中居民点、车流、路灯等发出的低强度灯光。
教材图2-32是科研人员通过收集该卫星2016年多个月份的数据,合成得到的卫星影像。
读图思考:1.对照世界地图,看一看世界城市分布与夜间灯光分布是否一致。
2.世界上有的区域夜间灯光闪耀,有的区域夜间则一片漆黑。
夜间灯光分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讲授新知】一、城镇化什么是城镇化?(通过图分析城镇化的内涵,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讨论→学生讲解→教师评价→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1.城镇化概念:城镇化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表现(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3)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4)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5)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高一地理第二册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第2课时)
页眉内容城市化(第2课时)复习提问:1.什么是城市化?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差异?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图2.25)。
那么,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问题。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城市环境污染,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
(教材图2.26)( 2.26)1我国的城市化虽然起步晚,水平比较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
阅读图2.27,分析下列问题。
1).测算1995~2000年城市人口比重的年增长率,结合我国的人口总数,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数。
2).根据计算结果,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城市化会给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压力。
3).试提出缓解这些压力的措施。
).1995—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5%,年增长率为1%。
按总人口12亿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为 1 200万。
2).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有:总体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
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运动发生改变;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得局部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
由于城市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大,自然环境的分解能力有限,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
过快的城市化还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
3).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职能等。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世界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差异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世界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差异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世界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差异一、知识讲解解2.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差异(1)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
(2)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
(3)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3.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类题型的分析思路(1)根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2)根据城市面积、范围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3)根据不同区域类型(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判断城市化进程和特点;(4)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5)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二、经典高考试题1.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8/ 1.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世界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差异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下图,回答(1)~(2)题。
)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1)( 40%30%~~30% B.A.20% 70%60%~50% D.C.4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2000(2)上图中~B.人口增长率增大A.工业化程度提高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逆城市化现象明显C1965本题考查城市人口比重的计算。
图中第一条高铁运行时间为第(1)题,解析该国城镇化比年,此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是城镇化率最高的国家,题,本题考查(2),故选B。
第~70%,则其乡村人口比重为30%~40%重为6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为最下边曲2010我国城市化特点及原因。
2000~是工业化程度提高促进城市该时段中国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线所代表的中国。
高中地理《城市化进程》课堂教案
高中地理《城市化进程》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
(2)掌握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能够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3)学会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绘制城市化进程曲线,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地理图表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环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概念、主要表现和进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2、教学难点(1)理解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2)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绘图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城市和乡村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并思考城市和乡村的差异,从而引出城市化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表现(1)讲解城市化的概念,即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引导学生从人口迁移、城市规模扩大、产业结构变化等方面分析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城市化的进程(1)展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时间变化曲线,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特点。
(2)介绍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分别阐述各阶段的特点。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起步时间、目前水平、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
(2)结合案例,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
(三)课堂活动1、让学生绘制城市化进程曲线,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给出一个城市的发展资料,让学生分析该城市处于城市化的哪个阶段,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城市化的概念、主要表现、进程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知识梳理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知识梳理城市化与城市区位因素1.考向:城市化的特点及原因;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区位。
2.命题规律题型: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是本专题重要的考查形式材料特征:以某区域或某城市为背景,或以有关城市的统计表格数据为载体,呈现有关城市化或城市区位的信息。
设问特征:其设问主要是简述有关城镇的区位特点,或分析、判断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区位的条件等。
选项或答案特征:围绕所给材料,回扣课本知识,总结、分析、判断城市化的特点、差异或城市区位知识。
一、城市化(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具体差异见下表:(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②城市化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二、城市区位因素(1)城市化进程和特点的分析①根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②根据城市面积、范围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③根据不同区域类型(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判断城市化进程和特点;④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⑤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2)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这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因素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着手。
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为动态因素。
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
三、例题应用1.(2016·全国文综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一.教材分析本节在城市的相关章节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在介绍完城市的空间构(外部和内部)后,按照时间发展顺序,便应该出现城市化,然后在最后一节中介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市化的标志,产生的原因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区别难度不大,易于理解。
二.学生分析本节课对于一中的学生来说内容比较简单,易于理解,但是这部分知识在高考相关的试题中得分率却不高,原因主要是学生图表信息提取的不够准确,不能做到灵活的应用,而且会忽略相关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标志(2)能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3)理解并能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材料、图表的分析,能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正确认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家乡经济发展出谋划策(2)了解家乡城市的发展,为家乡今后的发展而努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城市化产生的原因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法2、问题探究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学习3、分组活动,自主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阅读材料、图表等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六.教学程序设计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牡丹江江南地区建设发展前后的两幅图片,让学生看看是牡丹江的哪里,由绿地建设启动牡丹江江南新区建设,引入本节课《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播放视频《牡丹江江南新区规划》,让学生了解江南现在及未来的变化,更多的了解牡丹江。
牡丹江江南新区建设就是一种城市化过程,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和特点》设计意图:选取家乡不同时期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能从身边的变化感受城市化的过程,更加直观。
易于概念的掌握。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比较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比较城市化的发展是一个有序的、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一般要经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这四个阶段。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才会出现的趋势。
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并不是对立的发展过程,逆城市化对城市化具有促进作用。
随着逆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富裕人口带着资本和技术来到乡村或小城镇,在一定区域内产生经济拉动力,使大量农村人口汇聚,产生了新的城市,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1. 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城市化是和工业化、信息化紧密相连的一种社会进程。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占有领先地位,城市化进程也走在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20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进入逆城市化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市的土地开发由城市中心转移到城市的外围或者乡村,随后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相继步入逆城市化阶段,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的发展模式相同,都表现为城市人口向郊区转移、大城市外围分散布局卫星城镇。
以美国最具有代性,1950~1990年间美国城市人口总量减少20%。
德国的逆城市化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德国的城市化主体为小城镇,城乡一体化程度非常高,小城市在所有城市中占76%。
2. 发达国家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解决了城市环境恶化、人口拥挤等问题,使城市经济和城市化向郊区、向遥远的乡村扩散,使整个社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逆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一些新兴的工业、产业、经济活动中心以及资本和劳动力随着人口的逆向流动也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势,使大城市经济活动水平下降,导致了大城市的衰退;其次,随着城市中大量中高收入者的迁出,城市中心逐渐成为低收入者聚集的地方,有的甚至沦为贫民窟;第三,大量集中的“钟摆式”人口流动模式对城市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有时甚至超过了城市道路的承载能力。
总之,逆城市化并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分析西方逆城市化进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国的逆城市化进程提供宝贵经验。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一、知识讲解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1. 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鲁尔区的煤炭工业趋于衰落,原因之一是()A. 世界煤炭市场竞争激烈,原煤价格大幅下降B. 世界运输方式迅速改变,海运代替铁路运输C. 石油逐渐代替煤炭,成为世界上的主要能源D.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新兴能源产业迅速崛起2. 鲁尔区产业布局调整措施之一是将炼铁厂集中到西部,甚至建到荷兰海边,这样可以A. 减轻大气污染B. 降低运输成本C. 节约土地成本D. 充分利用海水3. 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该区域所采取的措施是()A.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B.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C. 合理利用水资源D. 关闭所有煤炭和钢铁企业【答案】1. C 2. B 3. A【解析】1.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生产结构单一,世界性钢铁过剩,石油逐渐代替煤炭,成为世界主要能源,导致煤炭能源地位下降,新技术革命的冲击,最后导致鲁尔区的煤炭工业趋于衰落。
故答案选C。
2.德国鲁尔区的钢铁工业需要从国外进口铁矿石,因此将炼铁厂向西部集中,这样将铁矿石炼成出钢,再运回鲁尔区,可以降低运费。
故答案选B。
3.鲁尔区的环境污染很严重,如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
鲁尔区进行一些的改造,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故答案选A;植树造林虽然能净化空气,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的环境问题,故B错;合理利用水资源不能解决该区域环境问题,故C错;关闭所有煤炭和钢铁企业与事实不相符,故D错。
位于日本岐阜县白川村的“合掌造”建筑(如图),于1995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单。
其造型呈人掌型,如同双手合十,因此得名。
该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该地的气候类型与下图匹配的是()A B C D5. 该建筑物的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A. 夏季台风频发B. 夏季多洪涝灾害C. 冬季多暴雪D. 地震、火山活动频繁【答案】4. A 5. C【解析】4.位于日本岐阜县白川村的“合掌造”建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图中可以看出,A图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A正确。
地理必修Ⅱ人教新课标2-3城市化课件(27张)
1.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项目 起步
发达国 家
早
发展中 国家
晚
速度 慢 快
水平 其他特 点
高
低
城市人口比重(%)
①
读“世界发达 80
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60
②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40
比重变化曲线图” 20
然后分析回答。 0
1960
1980
(1)根据城市化水平,表示发达国家的是 ①
案例4 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阶 段
初期阶段
水 发展 平 速度
低慢
地域扩展趋 势
小幅度扩 大
常见的问题
表现不明显
中期阶段 较 快 高
后期阶段 高 慢
迅速扩大, 劳动力过剩,交通 出现郊区 拥挤,住房紧张, 城市化 环境恶化
城市界限 模糊,出现 逆城市化
大城市中心出现了 失业率高、空旧房 增多、犯罪率升高、 市中心的空洞化等
根据计算,我国每年新增城市人口1200万,结 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城市化会给地理环境带来 怎样的压力,并且提出缓解这些压力的措施.
纽约的光化学烟雾
• 光化学烟雾指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 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及其受紫外线照射后产
生的以臭氧为主的二次污染物所组成的混
合污染物。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带有刺激性
的棕红色烟雾,长期吸入会引起咳嗽和气 喘,浓度达50ppm时,人将有死亡危险。光 化学烟雾主要污染源是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世界上首例光化学污染于1943年发生于美 国洛杉矶市
拥挤的交通
1.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项目 起步
发达国
家
早
发展中 国家
晚
高中地理 第2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2节 城市化教案 中图版必修2-中图版高中必修2地理教案
第二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知道城市化的含义、标志、主要动力及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
2.理解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成因,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重点)3.掌握不同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表现及地区差异,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重难点)一、城市化的概念1.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的内涵与主要标志内涵人口的集中过程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数量加大;每个城镇规模扩大地域的转换过程城市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区;城市用地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伴随经济结构变化,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主要标志城市人口总量占总人口的比重3.城市化的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
[特别提醒]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1.城市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已进入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城市化先于工业化,且工业化水平低城市人口变化城市人口比重很高,其增长已逐渐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倒流的现象大量农民流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误区警示]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
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超大城市发展速度惊人。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1)世界上最著名的六大城市带(2)共同特征⎩⎪⎨⎪⎧自然条件:中纬度平原地带政治经济:都是国家或大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空间分布:大多呈带状延伸扩展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问题(1)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城市化的进程_地理资讯内容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世界城市化的进程_地理
资讯内容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早(英国1851年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农村);城市化水平高(70年代达到70%以上);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首先出现在英国)。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发展不合理。
发展中国家出现两类城市化特征:过度城市化-城市化水平
远超本国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又称"虚假城市化',多出现在拉美和非洲;滞后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进程和相应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不能反映工业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多出现于亚洲一些国家:印度、印尼。
3、我国城市化四个阶段:1949-1957上升阶段;1958-1965
下降阶段"上山下乡"带来的"逆城市化";1966-1976停滞阶段"文化大革命";1977年后回升发展阶段。
4、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是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扩散的过程,它出现在城市化中期的加速阶段。
逆城市化是由于人口的高度集聚,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
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部分城市居民向周边环境好、基础设施完善的小城镇迁移的现象,结果造成中心区的衰落。
它是城市化发展到后期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2精品学案18:2.3 城市化
第三节城市化基础过关记一记填一填一、什么是城市化1.发展动力:和。
2.标志:占总人口的比重。
3.意义:(1)带来聚落形态的。
(2)带来、生活方式、等的变化。
(3)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进步的表现,体现了发展水平。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城市化发展阶段及其特点:(1)发展中国家:处于阶段。
(2)发达国家:处于阶段。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表现⎩⎪⎨⎪⎧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影响日照、风速和风向2.生态城市化(1)目的⎩⎪⎨⎪⎧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保护自然环境并不断开拓城市自然景观(2)目标⎩⎪⎨⎪⎧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研一研1.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农村和小城镇迁移,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兴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而且在老城和新城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
材料中叙述的现象是什么?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近年来,一到雨季,“到某某城市看海”就成了许多城市居民的口头禅。
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
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
(1)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城市内涝可能带来哪些危害?练一练2018年4月发布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出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将重点承接北京疏解的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功能。
随着雄安新区的发展,将有大量人口迁入。
读“河北雄安新区区域交通规划图”,完成1~2题。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 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共13张PPT)
问__题___等。
发展中国家:多表现为_住__房_紧张,存在
(3)城市住宅问题
_贫__民__窟__和_棚__户__区__ 发达国家:表现为市中心区空房过多,
形成_贫__民__窟__ ,市中心区逐渐 衰落 (4)城市社会问题:主_要__表__现为__就__业_、贫困、_种__族__歧__视__和社会
争端等。
通拥挤,环境 及小城镇基础 第三产业的发
污染严重
设施更加完善 展等
图 解
落实本节课学习目标:
(1)掌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2)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记者采访:你生活的城市 存在哪些问题?今后打算 怎样做?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形式:先自主绘图,再小组讨论。 时间:8分钟 内容:根据图表和课本p34-35阅读,讨论完成该课题 提出的问题。 规则:先抢先答,别的小组可以纠错、补充。
城市化水平(%) 80 60 40 20
1960
1980
世界城市化水平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运用相关图表统计资料,概括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通过资料分 析,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读图、绘图训练,提高读图分析、 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3、树立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价值观,谋求 人地协调,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 高地理审美情趣。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表 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 城市,农村地域 转化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中心 迁往郊区
人 口 由 市 中 心 、人 口 由 小 城 镇 、
郊区迁往小城 农村迁回市中
难点2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难点2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已成为当今社会聚落发展的主流。
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处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化成为主流,但城市化水平仍较低;而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并已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巨大的经济差异,从而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话题。
●难点磁场1.★★★★★图23—1为某大城市1947年和1981年的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比较两图回答:(1)从图中可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趋势是。
(2)图中具体表现有:①;②;③;④。
图23—12.★★★★★读“中国香港地区1945年、1986年(同比例尺)城市化区域变化图”解答:(1999年上海高考卷)图23—2(1)图中城市化区域集中分布在;城市化的进程在图中主要表现为城区面积的。
(2)香港城市内交通建设由于大力发展了等设施,使半岛和香港岛联成一体。
(3)今日的香港启德机场所在地在1945年图中还是的一部分,香港目前及今后增加土地利用的基本措施是。
●案例探究[案例1]★★★★★读“部分大洲或地区的城市、乡村人口当前与未来趋势图(图23—3)”,分析回答:图23—3(1)将图中的代码,填入对应的地区之后,西亚区,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2)北美洲城市化进程变缓的原因是,非洲城市化进程特别快的原因是。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度发展带来的问题是。
(4)发达国家在高度城市化的同时,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的新趋势,即城市区区及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主要原因是①②。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进程及特点的掌握情况。
知识依托:具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差异相关知识。
错解分析:对本题所给出的四个地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不容易区别,从给出的四幅图中找出各相应地区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等有用信息也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读图分析和知识综合能力。
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A、B、C、D四图,1970年时城市人口比重最高的是B图,为70%左右,说明其城市化水平最高,应多为发达国家,故确定是北美洲;A图1970年时城市人口比重仅20%多,城市人口比重最低,且其后其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很快,说明其城市化速度快,但直到2000年其城市人口比重也仅在40%左右,城市化的水平仍最低,故可确定是非洲;在1970年时,C地区城市人口比重约占60%,乡村人口比重约40%,而D地区在1970年时城市人口比重仅为30%左右,乡村人口比重为70%左右,可确定C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D为西亚区。
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感谢下 载
第七章 第二讲 考点一
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特点 起步早
原因 产业革命早
水平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 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一些大城 市出现逆 城市化现 象
①市中心的居住环境恶化,人们对环境 质量要求提高;②交通条件改善,城市 边缘地带发展快,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 施逐步完善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特点
பைடு நூலகம்
原因
起步晚, 二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 发展快 市化进程快
总体水平 低,且不 平衡
亚非国家水平低;乡村人口基数大,人 口增长快,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 和工业化进程
南美洲国家水平高;城市化水平超过经 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城市发展 不合理
①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涌入,城市的压 力增大;②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生态造 成破坏;③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难点2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已成为当今社会聚落发展的主流。
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处在高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化成为主流,但城市化水平仍较低;而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并已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巨大的经济差异,从而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话题。
●难点磁场1.★★★★★图23—1为某大城市1947年和1981年的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比较两图回答:(1)从图中可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趋势是。
(2)图中具体表现有:①;②;③;④。
图23—12.★★★★★读“中国香港地区1945年、1986年(同比例尺)城市化区域变化图”解答:(1999年上海高考卷)图23—2(1)图中城市化区域集中分布在;城市化的进程在图中主要表现为城区面积的。
(2)香港城市内交通建设由于大力发展了等设施,使半岛和香港岛联成一体。
(3)今日的香港启德机场所在地在1945年图中还是的一部分,香港目前及今后增加土地利用的基本措施是。
●案例探究[案例1]★★★★★读“部分大洲或地区的城市、乡村人口当前与未来趋势图(图23—3)”,分析回答:图23—3(1)将图中的代码,填入对应的地区之后,西亚区,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2)北美洲城市化进程变缓的原因是,非洲城市化进程特别快的原因是。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度发展带来的问题是。
(4)发达国家在高度城市化的同时,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的新趋势,即城市区区及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主要原因是①②。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进程及特点的掌握情况。
知识依托:具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差异相关知识。
错解分析:对本题所给出的四个地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不容易区别,从给出的四幅图中找出各相应地区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等有用信息也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读图分析和知识综合能力。
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A、B、C、D四图,1970年时城市人口比重最高的是B图,为70%左右,说明其城市化水平最高,应多为发达国家,故确定是北美洲;A图1970年时城市人口比重仅20%多,城市人口比重最低,且其后其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很快,说明其城市化速度快,但直到2000年其城市人口比重也仅在40%左右,城市化的水平仍最低,故可确定是非洲;在1970年时,C地区城市人口比重约占60%,乡村人口比重约40%,而D地区在1970年时城市人口比重仅为30%左右,乡村人口比重为70%左右,可确定C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D为西亚区。
北美洲城市化进程变缓的原因是该地区已高度城市化,非洲城市化进程特别快的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和城市经济畸形发展所致。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度发展带来的问题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三方面问题。
发达国家城市中心的工业区和住宅区及大量人口向郊区迁移,其原因一是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和地价过高,二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答案:(1)D A B C (2)已经高度城市化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力的涌入(3)失业人口增多,住房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剧(4)住宅工业①市中心环境恶化、地租高②地铁、高速公路和私人小汽车的发展[案例2]★★★★★读“东京与莫斯科的城市发展与人口增长示意图”,分析回答:图23—4东京市 1.1624年人1985年1183万区 2.1803年口1950年818万范 3.1909年增1900年174万(人)围 4.1985年长莫斯科市 1.1600年人1985年863万区 2.1800年口1950年552万范 3.1960年增围 4.1985年长1900年110万(人)(1)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2)由于城市过度膨胀,造成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交通,居住。
(3)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措施有、、、。
命题意图:此题综合考查了三个问题:一是城市化的主要特征,二是城市环境问题,三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并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数据推理能力。
知识依托:具备城市化及环境问题相关知识,分析不同时段的城市化及问题。
错解分析:据图和数据推断出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增加这两个城市化的标志是解题关键,这要求学生要有较高能力。
这里是容易失误的地方。
解题方法与技巧:据图表,两个城市随时间转移,城市用地规模由1→4明显大大扩展,这是城市化的一个标志,据表中所列两城市不同年代人口数,可发现城市人口也有显著增长,是城市化的另一重要标志。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环境污染方面主要有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四种污染;交通堵塞拥挤;居住条件差。
治理措施: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工业和人口规模;合理规划建设以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加强城市管理和综合整治,扩大绿地面积。
答案:(1)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2)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拥挤住房缺少且质量低劣(3)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扩大绿地面积●锦囊妙计本难点相对来说,知识的容量较小,知识体系较强,适合用网络归纳法进行学习,即先弄清知识体系,理清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先抓主干,有效突破难点。
●歼灭难点训练1.★★★★★由图23—5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①2.★★★★(1999年上海)下列有关世界城市化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图23—5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缓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缓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3.★★★★★(2000年上海)下列有关城市特征与城市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口与产业密集,产生良好的集聚效应B.人口流动、职业变化十分活跃C.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超过发达国家D.城市化本质是居民由从事第一、第二产业转为第三产业,并向城市集中4.★★★★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是在商业、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B.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和速度均超过发展中国家C.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所以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D.城市化进程很快,出现了城市群和城市带。
如:东京—横滨、大阪—神户、波士顿—华盛顿、鲁尔区等5.★★★★下列关于逆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市区失业人口增多B.出现在发展中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C.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D.出现在发达国家,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6.★★★★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A.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化的起步晚、发展慢B.少数大城市过度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C.发展中国家整体城市化水平远远高于发达国家D.小城市迅速发展,明显出现逆城市化现象7.★★★★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A.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B.大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C.城市化发展起步晚、速度快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8.★★★★关于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规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空前发展B.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C.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上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D.多数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速度快,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附:参考答案难点磁场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城市化的知识和读图理解、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题关键是要将两图认真比较,找出变化内容后再作出恰当结论。
答案:(1)郊区城市化(2)①人口向郊区迁移②工厂向郊区迁移③郊区建设公园和绿地④建设卫星城和高速公路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及香港区域地理知识。
首先对比1945年图和1986年图,可以看到城区面积扩大了许多,分别在九龙半岛和香港岛北部,即维多利亚湾沿岸,再根据图例可了解香港增加土地利用面积的主要手段是填海造陆。
根据图例(地铁)可判断香港大力发展地铁设施,将九龙半岛和香港岛联成一体。
最后根据图例查找启德机场,再在1945年图中同位置确定该地原为海湾,应该是填海造陆建设成机场。
答案:(1)维多利亚湾沿岸扩大(2)地铁九龙(3)维多利亚湾填海造陆歼灭难点训练1.解析:根据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快,因而正处②所示阶段,发达国家城市化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水平高,所以正处③所示阶段。
答案:C2.解析: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表现不同的特点。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但城市化速度缓慢,城市人口增长慢。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比重小,但城市化速度较快,已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快。
此题主要考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由于有些学生认为城市化速度快,城市人口比重就大或城市人口比重大城市化水平就高,城市人口就增长快,故易错选A、D。
答案:B3.解析:城市发展有两大显著特征:一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二是大城市不断涌现。
由第一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的居民增多,且向城市集中,由此产生了大量人口流动现象,人们的职业变化开始活跃,于是城市人口增多,产业相当密集,各个产业部门配置在一起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
二战后,在城市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超过发达国家,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此题属理解性强的题目。
它要求学生既要牢固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又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并加以分析,才能解决问题。
答案:ABC4.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有关城市化及城市的基础知识。
城市是在商业、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
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超过发展中国家,但其城市化的速度减缓了。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不相适应,是一种畸形发展,它给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答案:CD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逆城市化现象的理解。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存在差异。
目前,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所以城市化成为主流;而在发达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所以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在发达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首先在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各国,相继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处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还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D6.解析:本题主要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考查城市化特点的有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