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城市郊区化趋势及对策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边缘与郊区发展策略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边缘与郊区发展策略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规划,而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城市边缘与郊区的发展策略。
城市的边缘和郊区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地带,其规划和发展对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边缘和郊区的定义、发展现状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边缘与郊区的定义城市边缘是指城市与非城市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城市边缘区和城市郊区。
城市边缘区是指城市的最外围区域,位于城市核心区域与郊区之间,主要是城市的接触点和边界。
而城市郊区是指城市边缘区以外的地区,一般是指离城市较近的农村地区。
二、城市边缘与郊区的发展现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边缘和郊区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城市边缘区域逐渐扩张,郊区则面临着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压力。
城市边缘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和发展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压力和城市扩张对农村土地资源的占用等问题。
三、城市边缘与郊区的发展策略1. 优化城市边缘区域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边缘区域的功能布局,注重提升区域的空间质量和建筑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有效引导和控制城市扩张。
2. 加强城市边缘与郊区的交通连接。
通过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加强边缘区域与城市核心区的联系,提高郊区的交通便利性,促进资源和人员的流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3. 保护农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城市扩张和土地开发过程中,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占用农村耕地和生态用地,保持农村的生产功能和生态环境。
4. 发展城市边缘和郊区的产业经济。
通过发展农业、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城市的边缘区域和郊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5. 加强城市边缘区域的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提高边缘区域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减少城市边缘区居民对核心城区的依赖程度,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满意度。
对我国大城市住宅郊区化趋势的分析与研究
对我国大城市住宅郊区化趋势的分析与研究以对当前在我国的城市住宅郊区化趋势的分析为主要内容,详细分析论述了我国的“郊区化”现象对我国大城市发展及人们生活模式所造成的影响和冲击。
标签城市住宅;郊区化;城市化1 我国现阶段城市住宅郊区化之现状在我国以高档、中高档住宅为主导的商品房市场持续到90年代中期。
之后,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特征为:城市住宅业——福利房的主导地位已经让位给商品住宅。
商品住宅从面向少数群体的“奢侈消费”转向普通人的“大众消费”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面对越来越拥挤的城市,许多有条件的城里人都争先恐后的奔向郊区,奔向城乡结合部,那里既有优美的住宅环境,而且离方便的市区生活也不会距离太远;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价格因素。
笔者认为,郊区化住宅,优势主要有三:1.1 价格优势对大部分工薪阶层而言,经济承受能力毕竟有限,价格仍是买房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1.2 环境优势“买房就是买环境”已成为众多买房人共同的心声,在紧张繁忙、快节奏的工作中,现代都市人都渴望在居家中得到心灵的彻底放松,回归自然,尽享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呼吸纯净的新鲜空气。
这一切渴望在郊区得以实现。
1.3 配套设施优势“足不出户,享受一切服务”是每一位购房者梦寐以求的便捷生活:购物、休闲、运功、文化、家政服务一应俱全。
而市中心寸土寸金,不可能开辟巨大的空间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唯有城郊丰富的土地资源能满足这一需求。
2 我国的住宅郊区化趋势存在的问题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郊区化和大盘开发之间的必然联系,许多小开发商把郊区土地分片包干,各自独立开发,迫不及待地“拥抱自然”,挤进了青山绿水的风景,但这样分割式的开发给郊区带来了什么?单一的功能、凌乱的布局、随心所欲的占据、能源的超常消费……,一句话,这样的“郊区化”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也不应该成为我国“郊区化”发展的未来方向。
然而,那些具有统一规划思想、规模较大的郊区大盘,如:广州的番禹房产、上海的春申四季城、北京的亦庄、西安的紫薇田园都市等等,从这些楼盘中还是可以充分感受到郊区住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
大城市郊区化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大城市郊区化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大城市郊区化是每个国家在发展中的必经过程,许多学者对于居住空间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大城市郊区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城市总体布局的调整,改善城市空间状态,加快城市化步伐,促进城郊综合发展。
一、北京市郊区化的特点及居住空间的分异特征(一)北京市人口郊区化的特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首都不断地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人口,造成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持续增加现象。
在中心城区的建设过程中,城市无限制的扩张,导致许多新城的建设都成了的“卧城”,如天通苑、通州等。
老城区的住宅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过高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使得居民对居住满意度下降。
再加上北京日益增长的房价和严格的限购政策,公共交通的相对便利,交通成本相对低廉,所以大部分城区工作者不得不选择住在郊区,从而导致了北京城区郊区化进程的不断蔓延。
根据不断调整的北京市总体规划,再加之“京津冀一体化”的提出,诸多实力较强的企业向郊区的迁移,使周围区县的建设开始快速发展,在郊区形成了新的产业带。
中心城区人口看到了郊区发展的繁荣景象,并且郊区的生活环境优良,交通无阻,导致大部分城区居民向郊区迁移。
(二)北京郊区居住空间的分异特征北京郊区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交通干道的交叉和多样化交通设施的建设加速居住空间分异的进程。
交通和地价模式从根本上分配了居住区的收入阶层,居住空间分异格局与交通结构存在耦合关系。
城市快速路网的建设,能够给郊区居住的居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位于高速公路沿线住宅比较高档的居住区,成为了富人的集聚地,如五环、六环和出入北京的几条高速公路附近房价明显攀升。
而地铁沿线各个地段成为一般居住区,这里普遍居住着北京较低收入的人群,如地铁5号线天通苑地区;其次,城市不同空间的不同类型产业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郊区居住空间的分异。
在计划经济时期居民住房多由单位分配,一个单位工作的人们大部分居住在同一片小区内,每个“单位大院”形成居住隔离。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城市化问题分析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郊区城市化问题分析来源:资源网作者:李争发布时间:2008.06.24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是由于城市中心区的土地稀缺地价昂贵、交通堵塞拥挤、居住人口密集、环境质量恶化,致使城市中心区人口和企业、公司外迁到郊区,使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增加低于郊区,形成相对中心区而言的离心化现象。
其实质是城市周围的农村地域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逐步向城市性因素和农村性因素相互混杂的过渡地域变化的过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断的外延扩张,位于城市边缘的地带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被发展成为新的城市,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部分学者也提出了我国的郊区城市化问题,并指出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等。
我国的郊区城市化发展模式也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我国在郊区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进行分析。
一、郊区城市化的表现形式、原因以及实质目前部分学者和政府官员对我国的郊区城市化的理解还存在着误区,产生了概念上的错误,造成的不利影响也是相当大的。
正确理解郊区城市化的形式和本质有助于我们对我国的郊区城市化现象进行分析。
1.郊区城市化的表现形式“郊区城市化”是指人口与经济活动从城市中心区域向广阔的郊区甚至小城镇或乡村迁移,引起城市郊区迅速发展成为新型城区,而老的中心城区出现人口减少的现象。
郊区城市化首先出现在欧美等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国家,以美国尤为突出。
与郊区城市化现象相联系的另外一个现象是原有的中心城市功能衰退,环境恶劣,导致中心城区向郊区发展的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继出现了郊区化现象,如城市中心区企业外迁,郊区大型企业设施及住宅区与别墅区的建设等。
目前我国城市郊区化主要是城市人口与工业及部分商业的郊区化,服务业、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仍在向城市中心区集中。
2.郊区城市化产生的原因郊区城市化产生的原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外部因素有:(1)技术进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繁荣是城市郊区化必要的经济条件。
我国城市居住郊区化趋势分析
我国城市居住郊区化趋势分析摘要:如果说几年前,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运动”还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出现,但近年来,已开始成为重要的乐章。
以广州为例,位于广州市属县级番禺大石镇的“丽江花园”所体现的对“环境”“品位”的追求,对广州的白领阶层和中高收入阶层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丽江花园”的样板作用对珠江三角洲房地产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短短几年时间,番禺大石镇迅速成为大型郊区楼盘的着陆点和试验场,“广州碧桂园”、“洛溪新城”、“广州奥林匹克花园”、“广地花园”、“华南碧桂园”等大型楼盘均获得较大的成功,在这些楼盘的购房者中,广州人占绝大多数,使得番峪大石镇获得“广州的后花园”的美称。
关键词:智能建筑住宅设计郊区楼盘的兴起对市区楼盘产生了明显的冲击,据1999 年上半年统计,番禺大石镇大型楼盘的商品房预售面积较同期增长近一倍,而广州市区楼盘的预售面积较同期增长近一倍,而广州市区楼盘的预售面积较同期则有所下降。
对大城市居住郊区化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是对“郊区化现象”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的基础。
从目前及未来几年的情况来看,大城市居住郊区化的社会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新世纪,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经济时代。
以“信息高速公路”(即数字化大容量光纤通讯网络)为先导的信息化浪潮,必然会对传统城镇的形态、结构、功能区的划分产生冲击作用,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在工业化时代,人们一般把城市中心区作为居住地的首选目标,那里交通便利,购物方便,公共服务设施齐全,教育、医疗的条件好。
尽管人口密度大,空气污染严重,人们总不愿意离开城市中心区。
然而,在信息社会里,信息的传递不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空间距离大为缩短,集聚效应有所弱化,人们更看重居住环境质量。
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SOHO”族开始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组成因子,信息化也开始作为商品楼盘的一个重要“卖点”,并受到市场的热烈响应。
(2)房地产业成为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并越来越具有市场性质。
浅析成都城市郊区化
浅析成都城市郊区化【摘要】近年来,成都城市人口郊区化和工业郊区化趋势明显,但没有出现中心城区发展放缓的现象,城区发展态势仍然高涨,城市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
本文立足于分析成都城市郊区化的趋势和形成原因,以期抛砖引玉,旨在找出适合成都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合理应对城市郊区化的路径。
【关键词】成都市郊区化发展趋势形成原因郊区化的一般定义是指人口、就业岗位和工商业等从大城市的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当前衡量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成都市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强了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投入,城乡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获得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口和工业对城市的依赖。
市域范围不断向周围地区推进。
在环境优美的郊区、科技含量较高的卫星城和交通干线附近形成了众多新的居民点和工业园区,这些新崛起的城市空间就是成都城市郊区化的体现。
1. 成都城市郊区化的趋势1.1 城市郊区化将愈加普遍化由于成都城市用地严重缺乏,而经济的飞速发展要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大型企业的入驻,使成都中心城区不能再满足其发展需求,而城郊可利用土地资源比城区内丰富,加上交通网络的便利,居住环境的优越,地价发展前景可观等因素让很多在城中心发展的企业逐渐向城郊转移。
同时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郊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居民普遍乐于迁居到离中心区更远的地方。
可以预见,郊区化现象将愈来愈普遍。
1.2 地域扩展由传统的圈层式向多种扩展方式转变在成都郊区化进程中,城市的扩展也随着道路系统的健全、科技含量的增加、工业园区的集聚等因素表现出和城区不一样的地域扩展方式。
一方面,成都地铁、高铁等交通线四通八达,成都郊区化沿着交通线发展,呈现出放射状。
另一方面,成都郊区7个卫星城的经济刺激使成都中心区部分人口、工商业均向郊区发展,呈现出面状。
再者,双流、龙泉、都江堰等工业园区的形成吸引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入驻,很多产业集群会因不满足在成都城区的发展状况向城郊工业园区迁移,呈现出点状。
北京郊区化的趋势
北京“郊区化”现状与趋势
北京城区人口将呈逐年平稳缓慢下降的趋 势。北京人口在2011年达到1449万人 万人,其中 年 万人 209万人居住在城区 城区,723万人 万人居住在近郊区 近郊区, 万 城区 万人 近郊区 517万人 万人住在远郊区 远郊区。 万人 远郊区 而到2020年时,全市人口预计达到1764万 人,城区人口将下降到193万人,只占未来总 人口数的10.94%;近郊区人口则是逐年增长, 到2020年上升到103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 58.56%,远郊人口上升到538万人,占30.5%。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很多特殊因 素存在,因而在郊区化进程中也要按照 具体的情况采取适合北京发展的模式, 采取从产业郊区化→就业郊区化→通勤 郊区化→居住郊区化的模式。
北京“郊区化”现状与趋势
北京人口郊区化: 根据对人口普查资料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的分析,北京城市郊区化开始的时间为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近年来,北京城区人口正呈逐 年下降趋势,而远郊区已经成为北京人的新选 择。 在2011年举行的首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 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只有十分之一的北 京人还住在城里,包括迁移和流动人口在内的 绝大部分北京人都将成为郊区居民。
北京郊区化现状与趋势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很多特殊因素存在因而在郊区化进程中也要按照具体的情况采取适合北京发展的模式采取从产业郊区化就业郊区化通勤郊区化居住郊区化的模式
北京郊区化的趋势分析
何为“郊区化”
“郊区化”的存在形式
产业的郊区化: 工业的郊区化,服务业的郊区化等; 就业的郊区化: 郊区各类产业就业人数规模和比重增大; 居住的郊区化: 郊区住宅数量和比重上升; 人口的郊区化: 郊区常住人口数量和比重上升。
北京“郊区化”现状与趋势
解决人口居住郊区化带来生活不便的合理化建议
解决人口居住郊区化带来生活不便的合理化建议一、人口居住郊区化中存在的问题1、城市的过分蔓延与环境效应的下降土地问题是城市的根本问题。
所谓住宅、交通、环境等条件的恶劣往往与空间有限有关。
从国外的住宅郊区化来看,郊区化在土地利用上存在粗放的现象。
例如美国,由于郊区私人住宅以独门独院为主,层数不多且空间较大,公寓式住房并不多见,因此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环境效应下降。
在我国住宅郊区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早期,由于缺乏系统规划,也存在类似现象,粗放型开发严重浪费了郊区资源,占用了大量耕地,同时也恶化了环境。
此外,由于布局分散、城市整体规划相对落后,在城乡结合部(处于城市和农村的交叉地带)出现了一些规划与管理“真空”,部分城市甚至出现诸如“城中村”等现象,环境脏乱、市政设施不配套、治安混乱,造成许多社会隐患和城市问题,成为城市现代化的严重障碍。
2、道路交通和环境保护问题。
郊区居民往往以车代步。
而私人汽车的普及必然带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如北京,多年来被称为“摊大饼”的扩展方式,即以同心圆式向外蔓延,由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央大圆,与北苑、南苑、石景山、定福庄等14个边缘集团组成市区,向外环线不断扩张。
在同心圆模式下,由旧城演变而来的中央大圆承担着行政、商业、文教、医疗、旅游等主体功能。
由于环路上的车辆难以向周围道路疏散,加之边缘地区以居住为主要功能,居民早晚拥挤、往返于城市与郊区之间,使得公交、道路设施超负荷运转,交通系统不堪重负。
3、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隔离从国外经验看,郊区化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不同社会阶层在居住层面的分化与隔离。
居住分化的存在有一定的社会激励作用:有利于实现市场对城市资源的有效配置,利用级差地租规律实现地块价值最大化等。
但居住分化与隔离也存在明显的负社会外部性:阻碍社会阶层交往;使低收入群体边缘化;引发社会矛盾等。
例如法国曾在许多城市郊区建立了大规模、整齐划一的居民公寓楼,“富人区”与“廉租区”泾渭分明,各阶层间缺乏融合与沟通。
北京郊区化的趋势及其对策
北京郊区化的趋势及其对策21世纪,北京城市化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时期,即由向心集聚为主的城市化转向离心扩散为主的效区化。
在明晰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该文对北京郊区化进行了全面分析。
首先,论述了北京的人口、工业郊区化现象和有别于西方国家郊区化的趋势。
其次,剖析了北京郊区化的积极作用:人居环境改善、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优化、环境质量提高,并同时分析了其消极影响:城区蔓延及绿化带遭蚕食、工业外迁的无序性、房地产开发过热、旧城保护受到威胁、外来人口恶性集聚。
最后,为了保证北京郊区化的有序发展,提出若干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编者新概念:郊区化释义世界城市化演绎模型表明,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等阶段以后必然会走向一种离心分散化的阶段,在该阶段,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的外迁,这一阶段被称为城市郊区化,简称郊区化。
郊区化的前兆表现为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趋缓,在城市总人口中的相对比重下降,即相对分散。
郊区化的典型标志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即绝对分散。
正确理解郊区化需要明确区分“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镇化”。
“城市郊区化”是指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在大城市由内向外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它与“郊区城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能混淆和替换。
“郊区城镇化”泛指城市郊区的乡村地域向城镇地域转化的过程,这种郊区发展可以包括来自向心的、离心的以及本乡本土的各种力量;而郊区化的实质则是人口与经济等要素由城市中心向郊区的离心扩散,它构成郊区发展中来自城市内部的离心力量。
上述两种过程的立足点和重点也是不同的。
郊区化是立足于城市中心,考察由内向外的扩散力量;郊区城镇化是立足于郊区,考察各种力量在郊区集聚所导致的发展。
郊区化的扩散力量可以形成郊区城镇化的力量之一,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郊区城镇化的集聚力量都来自郊区化的扩散力量。
“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镇化”分别代表了离心扩散和向心集聚两种城镇化力量。
我国城市郊区化的特色及对策研究_以上海市为例
17提要:城市郊区化是适应未来信息网络社会城市发展的趋势,它的出现对城市发展、城市规划和管理有重大影响,研究城市郊区化无疑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上海市为例,通过对中外城市郊区化的比较,论述了我国城市郊区化的特色,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城市郊区化(Suburbanization,简称郊区化)是20世纪城市发展的新趋向,是指人口、就业岗位和工商业等从大城市的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过程。
西方发达国家早于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郊区化。
许多学者和专家(周一星、宁越敏、胡序威等)对郊区化进行研究后认为,我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沈阳等已经开始了郊区化过程,出现了郊区化现象。
一、上海中心区和郊区范围的界定目前上海在行政地域上可分为城区、近郊区、远郊区3个层次。
其中中心城区又分为核心区和边缘区,核心区包括黄浦、南市、卢湾和静安四区,边缘区包括杨浦、虹口、闸北、普陀、长宁、徐汇6区;近郊区包括宝山、嘉定、闵行和浦东新区;远郊区包括南汇、奉贤、青浦、崇明4县和金山、松江2区。
上海行政上的4个近郊区面积太大,目前进行的郊区化并未均匀发生于整个近郊区,只是集中在近郊区靠近边缘区的地带中,面积约为770平方公里,基本位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外环线之间。
二、我国郊区化的特色本文所说的 特色 ,显然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郊区化来说的,因而在分析时离不开与西方国家的比较。
特色之一:我国郊区化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之上的郊区化。
虽然郊区化的发生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但我国郊区化的社会经济基础远不及西方。
西方开始郊区化的时候(20世纪20年代),城市化水平就已经很高(如美国1920年达50%以上),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市场经济日臻成熟。
而我国的城市底子薄、基础差,各方面在短时间内达不到西方的水平。
上海1982年人均GDP 为2877元,相当1980美元。
1993年为9000元,合1050美元,只相当美国40年代的水平。
即使到1997年,上海人均GDP 也只有25750元,约合3000美元。
郊区化趋势
郊区化趋势郊区化趋势是指城市中心人口向城市外围地区转移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郊区化趋势在许多大城市中变得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从交通便利、房价上涨、环境改善和人口流动等方面讨论郊区化的趋势。
首先,交通便利是促进郊区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中心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郊区购买房产,以躲避城市交通堵塞。
同时,城市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的建设使得郊区与城市中心的交通便利性大大提高。
因此,居住在郊区的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进出市区。
其次,房价上涨也成为人们选择郊区居住的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中心房价不断飞涨,使得一些年轻人和普通家庭难以负担得起市区房产。
相比之下,郊区的房价相对较低,购买力较强,因此许多人会选择在郊区购买房产。
此外,郊区的房产也更具投资价值,随着城市发展向外扩张,郊区房产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另外,环境改善也是促进郊区化的重要因素。
城市中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包括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
相比之下,郊区的环境质量更好,空气清新,噪音污染相对较少。
因此,郊区成为人们追求舒适生活环境的理想选择。
最后,人口流动也是推动郊区化趋势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外围地区。
因此,很多人选择在郊区居住,以便更加方便地到达工作地点。
同时,城市中心地区由于交通拥堵和生活成本的增加,失去了一些原来的居民,这些人口也会选择在郊区购买房产,从而加速了郊区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郊区化趋势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交通便利、房价上涨、环境改善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共同推动了郊区化的进程。
对于政府来说,应该注重城市规划,合理引导城市发展,以确保郊区化趋势能够给社会带来更多实际福利。
对于个人来说,也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利弊,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城市郊区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实国情 . 不顾城 市 发展 的客 观规律 . 一
无论 是 西方 发达 国家还 是 中 国 , 味地追 求西 方国家的城市郊 区化效应 . 城 市 郊 区化所 产生 和带 来的 作用 不仅 必然 带来 一 系列 难 以克服 的 问题 ,造
城市郊区化进程中出现的问 题及对策
十分 明显 而且 较 为相似 。其 一 、一定 成城 市规 模 的盲 目扩张 .使我 国的城 程 度上 缓解 了大城 市 中心 区的人 口过 市郊 区化 变味 .最 终反 而成 为城市 正 度集中、 住宅 紧张和 交通 拥挤 状况 . 改 常 发展 的一 大障碍 。 善 了城 市工 作生 活条件 ,促 进 了人地 ( 二) 布局 分散 ,城 市整体 规 划相 城市 郊 区化从 地域 空 间上看往 往
开 发的 工业 园 区 .大 大减 少了市 区的 土地 变得 支离破 碎 .各 业用地 分散 而
噪声 、废 气污 染 ,提 高了城 市 整体 生 零乱 ,不易合 理布 局 。近 年 来在一 些 态环境 的质 量 。
大城 市 周围 ,有些 农户 已不 止一次 地
二 、我 国城 市郊 区化 进程 中产 生 经 历 了征地 、拆迁 、搬 了建 、建 了又
城 乡运 输 系统 ,不 能满 足长 距离快 速 与农 村两 大地域 系统 相互 作 用的结合 市民向郊外迁移 , 这必然给城市郊区发 出行 的要 求 因而 使大 多数 城市 的郊 体 在各种社会 自然资源 、区域经 济布 展 带来 巨大 的人 E l 压 力 。而 我 国 目前
区化 只局 限 在 近郊 区 1 0公 里 以内 发 局和土地利用等方面具有较强 的特殊 许 多城 市对 公 共服务 基础 设施 的建设
l 有相 当数量 集聚 在城市 ( 二) 科学 编制城 市规 划 和土地 利 这 些外 来人 E
城市郊区在城市化发展进程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对策
1 太 和 区城 市 化 发 展 现 状
位 于城 乡结 合 部 的太 和 区 是 锦 州 市 重 要 的工 商
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 , 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开
展, 各类 工业 企业 落户 太 和 , 经 过几 十年 的发展 , 逐 步 形成 了工 业 、 商 业 与 居 住 地 交 织 混 杂 的 现 有 城 市 格 局, 随 着 城 市 化 进 程 的不 断加 速 , 环 境 和 资 源 的压 力 也将 进一 步增 大 。 近年 来 , 太 和 区 的城 市 化 进 程 明显 加 快 , 大 量 的 “ 城 中村 ” 、 “ 城边 村 ” 、 “ 城郊 村 ” 被 改 造 成高 品质 的城
Ab s t r a c t :T h e o u t s k i t r s o f t h e c i t y b e c a u s e o f i t s s p e c i a l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p o s i t i o n, t h e ma i n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c i t y a n d c o u n t r y s i d e -i n t h e c i t y
当今 正 在实 施 的一个 重要 经 济社会 发 展 战略 。 截止 2 0 1 1 年, 中国城 市化 率 首 次 突破 5 0 %, 达 到 了5 1 . 3 % 。城 市 化 快 速 发 展 , 一 方 面 带 来 了社 会 、
发展 , 提升城市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和实施可持续发
展 战略关 系极 大 J 。
t o s p e e d u p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t o d a y,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b l e m i s p a r t i c u l a r l y p r o mi n e n t ,t h e ma in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b l e ms f a c i n g t h e C i t y s u b u r b i n t h e c i t y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a n d p u t f o r wa r d s p e c i i f c me a s u r e s a n d r e c o mme n d a t i o n s .
郊区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路径与前景
郊区农村城市化发展的路径与前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
现在的城市化过程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在未来的发展中,将要进入的是郊区农村地区的城市化阶段。
郊区农村城市化是全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的路径和前景将对全国的城市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尝试探讨郊区农村城市化的路径和前景。
一、路径1、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城市化的基础。
农村的道路、桥梁、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了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政府可以增加相关的投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2、优化农村产业发展在郊区农村地区,很多农业生产已经逐渐转向了非农业领域。
因此,政府可以推进农村的转型升级,扶持更多的非农业产业在农村地区发展,如服务业、电子商务、旅游业等。
3、探索房地产开发模式相较于城市区域,郊区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更为丰富,房地产的开发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发挥它们的潜力,具有探索的空间。
政府可以在发展房地产方面,探索不同的开发模式,将良好的人才、商贸、文化等资源引入农村地区,推动城市化发展。
4、引进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城市管理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对于农村的城市化过程而言,如何引进和吸收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这方面,国内外的优秀城市管理实践和经验值得借鉴并应用,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管理水平和城市化水平。
二、前景1、增强农村地区的吸引力城市化的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吸引力。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都能够增强这个地区的吸引力。
此外,随着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地区注重“人”与“城”的结合,也可以增强其吸引力,从而为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助力城市发展城市化发展是全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郊区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助力。
随着“整合城乡区域”政策的出台和推进,城市化发展的路径也将更加明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特色和动力。
超大城市郊区建设特点和规律
超大城市郊区建设特点和规律超大城市郊区建设是指在大城市周边地区进行规划、建设和发展的过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超大城市郊区建设成为了解决城市人口压力、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
超大城市郊区建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规律。
超大城市郊区建设是城市扩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功能的拓展,城市需要不断扩大边界,郊区成为了城市扩张的重要方向。
超大城市郊区建设是城市发展的自然延伸,也是城市规模扩大的必然结果。
超大城市郊区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人口迁移和资源利用的平衡。
城市郊区通常是人口密度较低、自然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但也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生活条件不足的问题。
在超大城市郊区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规划人口迁移,避免人口过度集中,同时合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三,超大城市郊区建设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郊区往往是城市的生态屏障和绿色肺部,保护郊区的生态环境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超大城市郊区建设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合理规划绿地和水域,增加生态功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四,超大城市郊区建设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
超大城市郊区通常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如道路、供水、供电、医疗、教育等。
建设超大城市郊区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第五,超大城市郊区建设需要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
郊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超大城市郊区建设应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培育新兴产业,吸引投资和人才,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超大城市郊区建设具有城市扩展的必然性、人口迁移和资源利用的平衡性、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性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性等特点和规律。
在超大城市郊区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特点和规律,合理规划和布局,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幸福指数的提升。
浅析郊区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范文最新推荐------------------------------------------------------ 浅析郊区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郊区城市化是城市郊区乡村型社会地域组织向城市型社会地域组织演变的过程。
通过对周口市郊区的城市化问题的解读,浅析出周口郊区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就业不到保障,郊区缺乏有效规划,社会保障种类单一等问题。
找出造成当前问题的原因有土地征用和补偿制度不健全,对郊区城市化发展缺乏理性把握,建设资金不足等。
针对目前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定位政府角色,改革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就业培训制度等对策。
从而找出适合周口市郊区城市化进展的道路。
关键词:郊区城市化;中心城区;政府7850The Problem of the Outskirts of the City-- Taking Zhoukou city of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Abstract: The outskirts of the city is a process of rural1 / 9social spatial organization City suburb to city social spatial organization evolution.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ity of Zhoukou City suburb of Zhoukou, on the outskirts of the city during the process of employment is not guaranteed, the lack of effective planning suburb, security issues such as social varieties. Find out the cause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land expropriation and compensat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lack of rational grasp of suburb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unified planning, the lack of funds for construc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scientific positioning of the role of government, the reform of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establishing employment training system and other measures. In order to identify suitable for progress in the suburbs of Zhoukou city road.Key words: The outskirts of the city; Center City; The government目录---------------------------------------------------------------范文最新推荐------------------------------------------------------ 摘要1Abstract1一、周口市郊区城市化进展状况2(一)郊区城市化的内涵2(二)郊区城市化进程中已取得成就2一、周口市郊区城市化进展状况(一)郊区城市化的内涵国内对“郊区城市化”概念的研究,不同学的学科者从各自的领域给予了不同的定义。
城市郊区化利弊
城市郊区化利弊第一篇:城市郊区化利弊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也是城市化的必经阶段。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伴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城市空间扩张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存在形态。
主要是指当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 其内部的空间承载力达到极限,出现“聚集不经济”时,“扩散效应”就会居于主要方面, 城市由集聚式发展转变为扩散式发展,表现为产业、人口和服务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的一种离心扩散过程。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
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面临着用地、基础设施、环境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
在这种压力下,以旧城改造、新区开发以及国家的有关政策等为契机,大城市的产业和居住相继出现了郊区化现象。
城市郊区化疏散了大城市中心区过密的人口,使人口分布趋于合理。
工业企业的外迁减轻了城市中心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工厂外迁腾出的一部分土地用于绿化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提高了城市中心区的环境质量,改善了人居环境。
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工业、仓库及住宅用地被商业、金融、贸易等收益率更高的第三产业所取代,使土地产出率提高,优化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效率,使得中心区商业、金融、贸易、房地产业等更加繁荣。
城市郊区化带动了郊区的开发,推动了郊区社会经济与人口城市化的发展。
但是我国城市郊区化处于不发达的阶段, 属于被动式演化, 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城市郊区化增加了工薪阶层的通勤距离,城市通勤流增大,交通压力增大;带来了城市交通路网状态的变化,增加了居民的出行范围与出行距离,增加了路网上的交通强度,造成中心区进出困难;大量的近域迁移导致城市不断向四周蔓延,城市边缘区土地被蚕食,优质耕地、菜地不断被侵占,城市周围绿地、林地也遭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城市边缘区生态系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导致人户分离现象大量存在,增添了人口管理难度;造成郊区各项生活服务配套设施与人口再分布态势不相适应等一系列的问题。
一线城市应加快推进“郊区化”
一线城市应加快推进“郊区化”中国城市化水平已过了50%,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人口进一步向一线大城市如“北上广”集聚,从而导致这些城市中心地区人口高度密集,难以承受,纷纷采取限购、限牌等行政措施。
但实际上这些城市的郊区人口密度并不高,可见一线城市加快推进郊区化时间已经成熟,公共政策应采取市区与郊区分别对待的时候了。
一线城市郊区化时机成熟郊区化现象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美英等发达国家相继出现,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开始进入了郊区化阶段。
郊区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带有长期趋势性的变化,它对整个城市化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郊区化的有序开展会疏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密度,改善人居环境;分解城市工业,缓解城市环境污染;发挥城市中心区的区位优势,带动郊区农村开发,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世界著名城市规划专家P?霍尔提出的城市演变过程理论,把一个国家的都市区分为中心区和郊区,根据城市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强度,把城市化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绝对集中阶段。
城市中心区人口高速增长,城市聚集效应明显,郊区人口向城市聚集而导致郊区人口不断减少。
2.相对集中阶段。
城市中心区人口和郊区人口同时增长,但中心区人口增长速度要快于郊区人口的增长。
城市向心力和离心力同时发挥作用,城市向心力占据了主导。
3.相对分散化阶段。
城市中心区人口和郊区人口同时增长,但城市中心区人口出现了向郊区转移的趋势,郊区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市中心区人口的增长。
城市离心力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是郊区化的前兆阶段。
4.绝对分散阶段。
城市中心区人口出现负增长,城市扩散效应明显,城市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逐步减少,逐步向郊区绝对分散。
这是郊区化的典型标志。
5.流失的分散阶段。
城市中心区“空心化”迹象明显,人口大量外迁,除了郊迁以外,很大一部分流向了非都市地区。
这一阶段郊区化进入了高潮,都市区进入了逆城市化阶段。
从P?霍尔的城市演变过程模型,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认识到郊区化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阶段,它预示着城市发展的分野,即城市向心力逐步被城市离心力所代替,意味着城市化进程由集中阶段走向分散阶段,它对城市化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城市郊区化趋势及对策
正如刘易斯·芒福德所言:“城市是一种特殊的构造,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
”城市的发展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关联。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前进。
如今,大城市效区化现在已成为大城市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城市发展方向由向心集聚为主的城市化转向离心扩散为主。
其中,前者叫做向心型城市化,指人口向城市中心聚集的状态,这是城市发展初期阶段的标志;后者叫做离心型城市化,指人口从城市中心向外扩散、经济中心从城市中心向外扩展的状态,一般是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标志。
据资料显示,“世界城市化演绎模型表明,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等阶段以后必然会走向一种离心分散化的阶段,在该阶段,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的外迁”,这一阶段被称为城市郊区化,简称郊区化。
城市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不同,后者是指城市中心人口、工业和服务外迁,它在促进大都市区形成的同时,也容易导致城市空心化。
所以这两点需要区分开来。
本文中所讨论的是前者,即城市郊区化。
郊区化这一发展状态的原因有多重。
首先,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人口的分布、企业的布局受行政命令的支配,居民迁移受户籍制度的制约,企业缺少按价值规律运行的权限和能力;其次,改革开放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价值规律发生了作用,人口流动的限制性因素减弱,企业运行的规律逐渐被认识和应用,出现了种种变革;再者,郊区交通日益便捷、物价房价更加低廉的特质,也决定了城市会向着郊区化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大城市郊区化必然有与其特点相应的模式:一是国际模式的郊区化,其特点是别墅加小汽车,向远郊区迁移,如在北京通州、昌平,甚至怀柔等地已有此类现象发生,有着与西方郊区化相似的一面。
二是有组织的郊区化,其中既有计划指导的因素,又有价值规律的作用,这种郊区化是普遍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郊区化类型。
郊区化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首先,我国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百分比较大,大城市相较于中小城市,其人口密度更大,在郊区化过程中,人口的变化非常明显。
以北京为例,“在北京的郊区化过程中,1982~1990年北京城市中心区人口下降了3.38%,计8.2万人,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由每平方公里27551人下降到26607人。
疏散中心区的高密度人口曾经是城市规划工作者朝思暮盼的事情,现在它已实实在在地呈现到世人面前。
中心区人口密度的下降同时也缓解了城市中心区住房、交通等的压力,城
市有条件拥有更多的篮天和绿地,保证了城市中心区的从容发展。
”由此可见,郊区化有利于缓解城市中心人口过于密集的问题。
这对于城市的发展是有利的。
其次,在郊区化过程中,大城市的工业发展也出现了新变化。
“工业郊区化优化了企业内部结构,促进了企业发展。
北京工业郊区化的实现是通过污染扰民工厂搬迁和产业调整,转产了污染严重的滞销产品,淘汰了落后的工艺、设备,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组建了一批规模经营的企业集团,发挥了企业群体优势,优化了产业结构,调整了企业组织结构,促进了资源合理配置和技术进步”这就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由此可见,工业郊区化对于城市工业发展来说也是有益的。
再次,城市郊区化优化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这有利于发挥城市中心区的区位优势。
大城市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难以协调,郊区化能够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获得更高的土地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实现更有效的城市中心职能。
最后,城市郊区化使得工业外迁,这就降低了城市的环境污染,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就城市工业发展来讲,震动噪声、废气废水、易燃易爆的污染企业,很不适应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区布置,而且城市中心土地租赁费用昂贵,会给工业企业带来不小的成本负担,而经过郊区化发展的影响,这些企业的外迁减少了城区的污染源,拥挤的中心区用地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松动,也解决了工厂自身发展的问题,使城市土地使用趋于合理化,同时还带动了新建地区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建设。
载以北京为例,“在工厂原址,有的恢复了文物古迹原貌,有的建了住宅、办公楼,还有的改为商店、旅馆、学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大大提高了城市中心区的环境质量。
在远郊城镇“落户”的外迁工厂,加强了当地的经济实力,带动了当地乡镇工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远郊城镇建设。
”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城市郊区化对于缓解城市人口、工业、环境、土地利用等问题都带来了良好影响,且影响深远。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郊区化对于城市发展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那么在大城市郊区化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问题呢?
第一,受郊区化过程中的经济利益驱动,城市绿化隔离带被蚕食。
所谓绿化隔离带是指市中心集团与边缘集团之间以及各边缘集团之间的绿化地带。
城市绿化隔离带处于近郊农村与建成区边缘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离城较近,区位条件优于远郊,土地价格等级又明显低于城市中心区,在城市用地十分紧缺的情况下,这片长远规划为绿化隔离带的区域就成为各方都想占用一份的“宝地”。
因此自从绿化隔离带确立之后,就不断地遭到蚕食,郊区化开始后,这一趋势更加剧烈。
许多城市单位既想要获取经济利益,又不愿意远离市区,于是就千方百计在近郊绿化隔离地区挤占土地。
这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第二就是企业外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工业向郊区搬迁扩散的过程中,常发生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易产生布局分散、污染搬家、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
虽然企业外迁对企业本身来讲益处多多,但许多企业的职工不愿意外迁,担心迁入地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太差,影响老人养老和子女求学,职工的通勤费用因此增加。
在经济转轨的当今,企业还必须负担至少一部分通勤费用,许多企业只得增开通勤班车或缩短工作时间。
第三,城市郊区化导致了外来人口的恶性集聚。
随着城市郊区化发展,大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建设用地已接近饱和,加之各项管理工作比较严格,外来人员在城区范围内居住和生活困难很大。
在近郊城乡结合部地区,在不断上升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许多人在原有住房周围违法乱建扩建房屋;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服务设施,占用了许多道路等其它设施的用地,这些聚居区普遍存在脏、乱、差现象,用水、烧饭困难,环境、卫生条件恶化,道路堵塞,不符合社区持续发展的要求。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对外来人口缺乏统筹管理,各种违法现象在其中滋生、蔓延,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城市郊区化多面临的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城市更加长远的发展,需要及时地解决。
政府应该制定一些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应该建立法律监督机制,树立法制观念,减少直至杜绝各种违法违规事例,防止违规扩建等现象的发生。
第二,建立远程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
此外,还要提高公共交通系统准时、快捷的服务质量,加强对小公共汽车秩序的管理。
第三,认识绿化隔离带用地的特殊性,加大保护力度。
应该将城市绿化隔离带作为特殊用地类,确定其无价的地位。
对占用绿地者,使用经济手段进行惩罚性调节,征收高额补偿税金,使其无法在绿化隔离带上获得正收益,迫使其退出所占绿地。
除上述对策之外,相信政府会制定更多更合理的政策、制度去完善对城市的管理,为城市发展肃清道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城市的便利和美丽。
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仅仅是一句标语而已,更是一种美好的愿景,是一种可实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