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4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缪尔森《宏观经济学》(第19版)
第二编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商业周期
第4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vs. microeconomics)
答:(1)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及开放经济理论及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
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2.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GDP和潜在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actual and potential GDP]
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个国家(地区)领土范围内,本国(地区)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与名义GDP相对而言,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价格可能会发生剧烈变化,故为方便比较而引入实际GDP的概念。
二者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际GDP=名义GDP÷GDP
折算指数。
(3)潜在GDP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国经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潜在GDP有时也被称为充分就业时的GDP。
潜在GDP是由一国经济的生产能力来决定的,后者是由可获得的投入(资本、劳动、土地等)和该经济的技术效率决定的。
潜在GDP多呈缓慢而又稳定的增长。
3.就业、失业、失业率(employment,unemployment,unemployment rate)
答:(1)就业与失业相对而言,是指工人拥有工作岗位,从事生产性或服务性劳动的一种状态。
就业有两种含义:①广义地讲,就业指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生产性活动,并且带来要素收入的全过程。
作为劳动力要素,就业就是人们的劳动力获得工资或薪金等工作报酬的生产性使用;作为资本要素,就业就是获得利润或利息的资本的生产性使用。
②狭义地讲,或通常讲,就业指劳动力得到有报酬地使用,或者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和可以工作的人拥有一份工作。
(2)失业是指属于劳动年龄人口、有劳动能力、积极寻找工作、愿意接受市场上现行工资水平、可以马上应聘和工作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找不到工作的状态。
根据失业形成的不同原因,可将失业在理论上进行分类,得出不同的失业类型。
失业类型主要有古典失业、凯恩斯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愿性失业、非自愿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隐蔽性失业、经常性失业、暂时性失业等。
在经济政策上,治理失业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失业及其产生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
(3)失业率是一定时期内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比率。
失业率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的失业水平,失业率的高低与一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劳动市场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
失业率有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两类。
4.通货膨胀、通货紧缩(inflation,deflation)
答:(1)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理解通货膨胀这个概念的关键在于:通货膨胀这个概念引入了时间维度,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价格水平的变化在该时间段内是持续的;价格水平的变化是显著的。
(2)通货紧缩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必然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结果。
在总供给方面,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一般不会产生盲目的、不顾市场需求的、持续大量的过度供给。
但是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有可能出现因信息、激励和决策等方面的问题而导致过度供给。
在总需求方面,总需求是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和净出口构成的。
如果货币和信贷供应量与社会的消费和投资支出之间存在顺畅的传导通道,那么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是货币和信贷供应量的不足。
但是,如果货币和信贷供应量并非不足,消费和投资支出下降的原因则是由于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行为发生了变化,那么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促使消费和投资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因。
再者,如果货币和信贷供应量并非不足,消费和投资行为也没有发生变化,而是融资体制、投资体制或者消费体制发生了紧缩性变化,总需求水平也同样会下降。
这时,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总需求体制方面的原因。
另外,对于一个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的经济而言,净出口的下降也可能传导到全社会,引起全面的通货紧缩。
这时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国外部门的需求相对下降。
5.消费者价格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CPI)]
答:消费者价格指数反映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今天所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花费的是基期所花费的倍数的指数。
通常通过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与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的比值来反映,用公式来表示即为:
CPI 100%=⨯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优点是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资料容易搜集,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影响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
其缺点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的这一部分,因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
例如,品质的改善可能带来一部分消费品价格而非商品劳务价格总水平的提高,但消费者价格指数不能准确地表明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幅度的可能。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程度的指标之一。
6.净出口(net exports )
答:净出口指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用X 表示出口,用M 表示进口,则(X M -)就是净出口。
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
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7.财政政策(政府支出,税收)[fiscal policy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 taxation )] 答: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目的宏观经济政策。
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
从其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
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前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大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
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
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8.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 )
答: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
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
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
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9.总供给、总需求(aggregate supply ,aggregate demand )
答:(1)总供给是“总需求”的对称,指一个国家的生产者依据一定的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愿意生产并通过市场反映出来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水平相对于总需求水平
而言,它代表一个国家满足总需求水平的总产出能力的大小。
其事后指标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水平来衡量。
在资源约束型经济中,总供给水平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在需求约束型经济中,总需求水平则是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在短期内,总供给或总需求都可能出现过大的现象。
当总供给过大时,会出现通货紧缩、失业增加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等负面症状,短期内需要采取措施刺激总需求;当总需求过大时,会出现通货膨胀、泡沫经济等负面症状,短期内就需要采取措施抑制总需求。
因此,宏观经济管理的任务是协调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使其基本平衡。
(2)总需求是“总供给”的对称,指一个国家的各个市场主体依据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市场反映出来的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计划支出总量。
总需求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即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和净出口。
在最新的国民核算体系中,政府总支出被分解为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分别归入消费总支出和投资总支出。
因此,总需求的构成又被认为是:总需求=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总需求可以通过物量标准和价值量标准来衡量。
物量反映为实体经济领域中的总需求,价值量反映为货币经济领域中的总需求。
价值量反映的总需求大于物量反映的总需求的部分,称为“虚拟经济成分”或“泡沫经济成分”。
总需求概念的提出,目的是为政府的宏观需求管理政策服务。
10.AS曲线,AD曲线(AS curve,AD curve)
答:(1)AS曲线是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表示经济中的生产总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般地,生产总水平与价格总水平变化方向相同,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
总供给曲线可以通过劳动市场和总量生产函数的分析得到。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价格总水平如何影响劳动市场上的均衡就业量。
如果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以相同的方式影响劳动的需求和供给,那么它对均衡就业量不产生影响,也就不会对产出量产生影响。
这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直线。
如果价格总水平变动对劳动的需求和供给产生不同的影响,则供给曲线就会具有其他形状。
例如,如果价格总水平只影响劳动的需求而不影响劳动的供给,那么价格总水平提高将使得劳动需求增加,从而均衡就业量增加,并最终导致产出量增加。
此时,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短期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有:①在短期内,随着总需求的不同,经济可以处于萧条和高涨的状态。
此时,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总需求使得经济位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②在长期中,经济保持在潜在产出的水平,需求管理政策不能改变国民收入,只会改变价格总水平。
(2)AD曲线是一条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的曲线。
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水平提高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国民收入水平就上升。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11.AS和AD的均衡(equilibrium of AS and AD)
答:AS和AD的均衡,又称为宏观经济均衡,是指总产量和总价格水平这样一种组合,此时,买者和卖者都不再愿意改变他们的购买量、销售量或价格水平。
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处,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一国实现了宏观经济均衡。
12.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sources of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答: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指促使一国经济在长时间内不断增长的一些因素。
具体而言,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有:资本积累的增加(投资);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提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高;技术进步。
二、问答题与计算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
请详细解释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劳动力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
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 ,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
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
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
只有经济不断地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
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
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2.利用本章附录的数据计算:
(1)1981年和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
(2)1982年和1984年的实际GDP 的增长率;
(3)1970~1980年以及2000~2007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
(4)1929~2008年实际GDP 的平均增长率。
解:(1)查阅教材附录数据,直接可得:1981年的通货膨胀率为9.9%;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8%。
(2)查表可得:1981年的实际GDP 为5291.7(十亿美元);1982年的实际GDP 为5189.3(十亿美元);1983年的实际GDP 为5423.8(十亿美元);1984年的实际GDP 为5813.6(十亿美元)。
1982年的实际GDP 增长率为:
()()19821982GDP 1981GDP 1981GDP 100%
5189.35291.75291.7100% 1.94%g =-÷⨯=-÷⨯≈-年实际年实际年实际 1984年的实际GDP 增长率为:
()()19841984GDP 1983GDP 1983GDP 100%
5813.65423.85423.8100%7.19%g =-÷⨯=-÷⨯≈年实际年实际年实际
(3)1970~1980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
()19701980 5.7% 4.1% 3.2% 6.1%10.4%8.7% 5.6% 6.3%7.4%10.7%12.7%117.35%
π-=++++++++++÷≈
2000~2007年的平均通货膨胀率为:
()20002007 3.3% 2.8% 1.6% 2.3% 2.6% 3.3% 3.2% 2.8%8 2.7%π-=+++++++÷≈
(4)1929年的实际GDP 为865.2(十亿美元);2008年的实际GDP 为11666.0(十亿美元)。
根据公式,1929~2008年的平均实际GDP 增长率为:
1/79197019992008GDP 1001 3.3%1929GDP g -⎡⎤⎛⎫=⨯-≈⎢⎥ ⎪⎝⎭⎢⎥⎣⎦
年实际年实际
3.下面每项对总供给或总需求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1)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大幅度削减(对AD )
(2)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对AD )
(3)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对AS )
(4)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对AD )
答:(1)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大幅度削减,使得个人和公司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促使消费和投资增加,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 向右上方移动。
(2)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如果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 向左下方移动。
(3)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 向右下方移动。
(4)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 向右上方移动。
4.使用AS -AD 分析方法说明问题3中的每一个事件对产出和总体价格水平的影响。
答:(1)在总供给曲线AS 保持不变时,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大幅度削减,总需求曲线AD 向右上方移动,将使产出和总体价格水平都上升。
(2)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将使总需求曲线AD 向左下方移动,而在总供给曲线AS 保持不变时,这将使产出和总体价格水平都下降。
(3)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使总供给曲线AS 向右下方移动,在总需求曲线AD 保持不变时,这将使产出增加,总体价格水平下降。
(4)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将使总需求曲线AD 向右上方移动,在总供给曲线AS 保持不变时,这将使产出增加,总体价格水平上升。
5.设想你是一个政策制定者。
经济处在这样的均衡水平:100P =,3000Q ==潜在GDP 。
你对通货膨胀的态度是绝对“不迁就的”,也就是说,你要求价格绝对稳定在100P =而不管产出会发生什么情况。
最后,你可以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影响总需求,但你不能影响短期总供给。
你认为下列情况如何应对:
(1)投资支出突然增加;
(2)在密西西比河发生洪灾之后,食品价格猛烈上涨;
(3)生产率的下降导致潜在产出水平下降;
(4)东亚经济衰退导致净出口急剧下降。
答:(1)投资支出突然增加,这将增加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AD 右移。
在总供给曲线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必须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削减政府支出等)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来减少总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 回移。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如图4-5所示,投资支出增加使总需求曲线AD 向右移动到AD ',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使总需求曲线从AD '回移到AD ,从而总产出和价格水平都没有改变。
图4-5
(2)可以采取削减政府支出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应对。
如图4-6所示,食品价格猛烈上涨将使人们的生活成本上升,从而使工资等增加,生产成本也上升,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 向左移动到AS '。
为了维持物价水平的稳定,削减政府开支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使总需求曲线左移到AD ',从而使经济均衡点由E 点变为E ',价格水平保持稳定,而总产出水平下降。
图4-6
(3)生产率的下降引致潜在产出水平下降时,采取的应对措施和(2)中的应对措施完全相同:可以采取削减政府支出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因为生产率的下降引致潜在产出水平下降和(2)中情形相同,都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左移。
为了维持价格水平稳定,此时必须采取紧缩总需求的政策。
(4)进出口下降将会减少一国的总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左移。
此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增加本国的总需求,从而使AD 曲线回移:干预外汇市场,使本币贬值,增加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使净出口需求增加;扩大政府支出水平或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国内需求。
6.在1981~1983年,里根政府采取了降低税收并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
(1)解释一下为什么这项政策将会增加总需求;假定只有AD 曲线移动,请说明它对产出和价格水平有何影响。
(2)供给学派认为减税主要通过增加潜在产出水平来影响总供给。
假定里根的财政手段既影响AS ,也影响AD ,请说明它对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请解释为什么它对产出的影响是确定的,而对价格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
答:(1)减税通过增加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来增加居民的消费需求,从而使总需求增加;同时,政府支出的增加将直接增加总需求。
如果只有AD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则产出和价格水平都将上升。
如图4-7所示,减税和政府支出增加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由AD 向右上方移动到AD ',在总供给曲线保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