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所讲的是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的第18课,题目为《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内容包括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的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问题,以及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提出的理论探索,包括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农田和农村经济政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等。
1.2 教材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中国共产党为解决这些问题所做的理论探索。
通过学习,学生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对中国的影响。
1.3 教材重点•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及其对中国的意义1.4 教材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所面临的复杂的经济、政治、社会问题•分析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二、教学过程2.1 导入(15分钟)2.1.1 导入问题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我将提出以下问题: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了哪些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2.1.2 导入活动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并鼓励他们提出具体的观点和分析。
2.2 学习内容(40分钟)2.2.1 新中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5分钟)首先,我们将通过课文讲解的方式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这包括了经济困难、国家安全问题、农村问题、社会问题等。
通过详细的介绍,学生将对新中国所面临的复杂形势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2.2.2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25分钟)接着,我们将介绍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上述问题所做的理论探索。
这包括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基本农田和农村经济政策等。
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将了解这些理论探索的背景、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最全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一】课程目标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3、探究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产主义的影响一、过程与方法:谈话法,分析法和归纳对比法。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新的社会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社会实践。
学习老一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甘愿奉献的高尚品格【三】重点和难点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四】知识体系构建与问题探究分析一、伟大的转折(形成背景)1.历史: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经验教训;2.思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打破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束缚,解放人们思想。
3.实践:我国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4.时代特征: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阶段会议内容意义酝酿1978中央工作会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实行改革开放。
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揭开改革开放序幕,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时期”开始)1982年中共十二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含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义理论作系统概括。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理论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理解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一样,都是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的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集体智慧结晶。
(2)坚持用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难点:理论的形成;理论的地位。
【自学指导】一、伟大的转折1、理论形成背景【合作探究1】阅读材料材料一:凡是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材料二:粉碎“四人帮”之初,“左”的错误没有完全纠正。
1977年和1978年,还处于徘徊状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1)“两个凡是”思想的实质是什么?(2)形成错误的根源是什么?(3)“两个凡是”的错误会带来什么影响?【合作探究2】阅读材料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上刊材料一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材料二: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一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想一想:这一讨论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自主学习】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教材思考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1、理论形成背景: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自主学习】根据教材P87第一段并联系必修2所学内容归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二、理论的形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理论形成的过程。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江苏省洪泽中学耿成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建方面的探索,包括两部分内容: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材分三目介绍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目,是邓小平理论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现的重要前提,即介绍新时期理论探索的背景,第二目讲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第三目从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三个方面对三个代表做了详细的介绍。
二、课程目标:选修:1、邓小平理论: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必修:1、邓小平理论: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历史比较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结晶。
(2)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
2.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发展性和趋势性的历史过程。
3.掌握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4.掌握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和作用。
5.培养学生全面、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将通过以下内容进行教学: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新时期的背景和形势。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张。
–邓小平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和作用。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与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和主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贡献和作用。
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主张。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贡献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1.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历史阶段,并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发展性和趋势性的历史过程。
2.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主张,以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学生全面、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扼要叙述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使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知识。
2.互动法:讲解完毕后,通过与学生的问答互动,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共同关注的问题。
3.案例法: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
4.形象法:通过相关材料的呈现和图表的使用,使学生形象化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
五、教学资源1.讲义:提供关于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的讲义。
2.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材料和图表,形象化地呈现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设计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
(2)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分析其对党的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发展及主要内容。
(2)通过课堂讨论,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知道这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指导思想。
我们要坚持邓小平的正确理论,指导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的了解,看到思想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如何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和“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中的两个“春天”分别指对中国有重大影响的什么历史事件?两个“春天”具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新课学习一、伟大的转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在欢庆之时,又心存疑虑。
因为,十年浩劫所留下的后果十分严重,要在短时期内消除这场内乱所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是十分艰难的。
展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联合社论邓小平题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二历史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第18课新时期的论探索【课程标准】概述邓小平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邓小平论的形成过程及主要内容。
难点: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背景及重要意义。
【知识要点】一、邓小平论形成发展阶段(五次会议和一次谈话)二、邓小平论形成的背景及评价2评价:(1)是马列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指导思想。
(2)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3)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提出的背景:新时期党的建设遇到了许多新的课题。
比如,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设好党的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等等。
2.创立及内涵:创立:2000年2月明确提出;2001年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其内涵和精神实质;2002年中共“16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执政为民。
3.历史地位:是在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论武器。
【重点难点解析】1邓小平论形成的背景邓小平在江西1970年前后,邓小平和妻子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厂劳动。
除了劳动,邓小平还在院中散步,每天步行约五千余步。
在散步的过程中,邓小平思考了许多邓小平复出:1977年,邓小平复出。
1978年,邓小平访日,参观了日产汽车公司的座间工厂、新日铁公司的君津工厂、松下电器公司的茨木工厂,专门乘坐了新干线列车。
在飞速的列车上,陪同人员问邓小平的感受,他爽快地回答说速度快,满舒适,干什么事都要有速度哟!1979年,邓小平在大年初一访问美国。
访美期间,在亚特兰大兴致勃勃地参观福特汽车公司的装配厂,在西雅图坐进波音公司的地面模拟驾驶舱观看模拟飞机着陆过程,在得克萨斯和夫人卓琳高兴地戴上牛仔帽观看斗牛表演……这一切都使中国的电视观众感到耳目一新,造成很大的心灵冲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1
最后,讲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如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并联系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布置
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心得,要求不少于800字。通过写作,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这些理论的核心内涵及其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讨论主题可以包括:
1.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建设、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方面的体现;
3.科学发展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和导入环节的图片、视频资料,展开思考和分析。我会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不足的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协作不充分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2.了解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3.掌握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4.培养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意义和重要性在新时期,面对社会变革、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理论探索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节课将探讨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论探索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2.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基本内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特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等。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整体认识。
3.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为了进行理论探索,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途径。
本节课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理论探索方法,如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建构等,并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技巧。
4. 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培养通过课堂探讨和讲解,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教师将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问题、学术研究领域,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讨论,提高他们对理论探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你们觉得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有什么意义和重要性?2.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其基本内容。
同时,教师可引入相关案例和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理论探索的实际应用。
3. 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方法和途径。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以引导讨论,及时纠正错误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4. 学生发言和总结(1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新时期理论探索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体会,教师可加以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和研究方法。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习目标】1、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2、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3、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基础梳理】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1、政治:“文革”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发展的问题。
2、经济: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渴望提高生活水平。
3、思想:关于问题的讨论和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冲破了“”的禁锢。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三)祖国统一问题:提出的伟大构想。
三、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1、邓小平理论把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2、邓小平理论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和的伟大旗帜。
3、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涵:(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的发展要求;(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的前进方向;(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的根本利益。
2、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
4、核心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
5、指导意义:(1)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成为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2)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单元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检测反馈】1.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2.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案-18_新时期的理论探索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
2.“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
3.”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历史意义。
4.说说“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运用。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历史意义。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主题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1.基本内容(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2)实行两种制度: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障港、澳、台高度自治,繁荣稳定。
(3)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重要意义(1)“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2)“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造成的不良后果。
(3)“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邓小平文选》中写道: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承认台湾地方政府在对内政策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
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虽是地方政府,但同其他省、市以及自治区的地方政府不同,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
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
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
台湾的党、政、军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1)“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两制分别是指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答案前提:一个中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新时期理论探索的主要成果和意义。
c.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4.教学评价设计:
a.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期中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b.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的评价和指导,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c.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自我监控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阐述其主要观点,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本质等。
2.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强调其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作用。
3.讲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以及如何指导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理论在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实际应用。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可能对理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拓展。此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和案例进行分析解读。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逐渐增强,有利于培养其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三位伟人历史活动和理论成果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使学生明确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学习者
分析
1.本节课我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贯彻落实我省提出的“金种子”工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系列活动的精神;
2.本节课我采用活动式、归纳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做到详略得当,由浅入深,重点突出;通过材料或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得出结论,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史料,通过史料、图片等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大屏幕展示视频《改革开放30年成就》;
4.学生先阅读教材,然后分组讨论归纳对邓小平的评价;
5.学生代表发言,学生互评,教师总评;
6.《小试牛刀》,巩固提高。
【设计意图】
1.注重发挥史料作用,注重“论从史出”;进益求精,多归纳、多总结;
2.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3.我将这节课设计为通过伟人们的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崇高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身体验伟人们的不易和伟大,从而感染学生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接受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教版必修3历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必修3历史《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作为人教版必修3历史课程的一部分,本节课程主要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以及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具体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了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张描绘中国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2. 知识解读•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逐一讲解,并引导学生注意这些思想的时代特征和理论贡献;•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及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3. 课堂演练•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challenges 和解决方法;•在小组内进行小结和讲解,展示每个小组讨论的成果。
4.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鼓励学生思考这些理论对自己的人生、事业和学习有着怎样的启示和帮助。
•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国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程瞄准了历史课程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理论讲解、课堂演练和小组讨论等多个教学环节,本课程从多个角度让学生接触、理解和积累知识。
但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点:1.认真准备教学环节,严格控制讲解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2.引导学生思考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3.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并让学生自己思考对自己的人生、事业和学习等方面的的启示和帮助。
人教版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尚情操,增强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
3.增强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认同,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设想实施: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理论知识的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设想实施: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观点,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思考、表达,提高批判性思维。
同时,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教育学生要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整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要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提高,但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仍有待加强。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青春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逐渐形成,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科学发展观在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要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共识。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18《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4.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可选择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讨论,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生动形象地展现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发展和完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以及其在新时代中国的重大意义。
3.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心得体会。
2.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趋势,思考如何适应新时代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4.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深入探究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分配任务,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代表性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和交流分享。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分析解决,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逻辑结构和理论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
论探索》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
1. 教学目标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思想理论的探索;
•认识改革开放以来解放和发展思想的初步成果;
•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提高自我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1 新中国成立后思想理论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国共两党思想理论的碰撞与融合;
•“三大改造”中涌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的重大影响。
2.2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和发展思想的初步成果
•思想解放的进程与发展状况;
•第一个解放思想的历史时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延续与开拓。
2.3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特点和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具
体表现。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和内容。
3.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观看视频。
4. 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引出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二步:讲解新中国成立后思想理论的探索;
•第三步:通过讲解,了解改革开放以来解放和发展思想的初步成果;
•第四步:观看科学发展观的相关视频,了解其内涵及表现形式;
•第五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特点;
•第六步:案例分析,讨论案例与新时期思想理论的关系;
•第七步:总结本课程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中,学生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了解了新时期的
理论探索。
为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我们还使用了视频展示的方式,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科学发展观。
最后,通过案例讨论,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掌握好知识点的分量,特别
是在演示科学发展观的视频环节,需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同时,
在案例分析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
还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和问题,及时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点的分量,掌握好时间的分配
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中,更好地传授知识,教育学生,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