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18课 新时代的理论(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随堂作业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随堂作业——练双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知识点一伟大的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是()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C.马克思列宁主义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答案:D解析: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讲话,着重阐述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
A是针对“两个凡是”提出的;B是错误的指导方针;C项显然错误。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新中国第二个30年的历史新起点,当时这场讨论直接针对的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文化大革命”D.“两个凡是”的思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的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错误,为了纠正“左”的错误,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终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实事求是的原则。
3.之所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因为这次会议()A.实现了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B.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C.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D.指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答案:A解析:B属于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C属于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D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而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知识点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4.“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
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该段论述应出自()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五大D.邓小平“南方谈话”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强调大胆改革。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测)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必修3)同步课堂讲练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答案】B【解析】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B项正确。
2.“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
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
”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2.【答案】B3.2012年是邓小平□□□□二十周年,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科学回答了实践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
文中的“□□□□”应该是:A.一国两制 B.恢复高考 C.南方谈话D.科教兴国3.【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邓小平”、“二十周年”、“改革开放”“科学回答”等,由此判断是1992年的南方谈话,故选C项。
4.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主要想说明:A.斯大林模式完全是一种僵化的模式 B.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C.社会主义发展没有唯一的模式,应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模式 D.中国已经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4.【答案】C5.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
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5.【答案】D【解析】由题干材料时间可知,此书与南方谈话有关。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6单元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知识点练习六十三第1题【单选题】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各族人民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包括①取得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④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
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
这种“新的理论”的内容不包括(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一国两制”构想D、计划经济模式【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邓小平在解释什么是共产党的政治时说:“政治是人民的,也是为人民的。
共产党就是为发展生产力的。
即在政治、经济和人民三者之间实现均衡。
面这个均衡的支点便是人民。
”在此,邓小平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应( )A、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B、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C、实现了政治、经济与人民的统一D、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的理论成果是( )A、三民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从中国历史看,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这三大理论成果都( )①具有时代精神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④具有科学性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六单元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Word版含答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标要求]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一、伟大的转折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3)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内容(1)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误区警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不是《光明日报》上掀起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过程(1)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
(2)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3.意义(1)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2)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误区警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背景(1)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2)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2.内容(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地位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4.评价(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新中国第二个30年的历史新起点,当时这场讨论直接针对的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文化大革命”D.“两个凡是”的思想2.某国庆节群众游行内容主要分为“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科学发展”“辉煌成就”“锦绣中华”“美好未来”七个部分。
在“改革开放”部分,群众所举起的巨幅画像应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3.从中共十二大到中共十三大,在全面改革初步展开的过程中,我们党提出了()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4.下图是中国国画家王光璀为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五周年而作的一幅书法作品。
这幅书法作品产生的时间应当是()A.1992年B.1998年C.2005年D.2007年5.“三个有利于”的内容不包括()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是否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的关键是要()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提高物质生活水平D.提高民族素质7.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其共同特征表现为()①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②都科学地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③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④共同的宗旨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8.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很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党的十三大又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B.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D.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能力提升9.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为缅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经济特区倡导者邓小平,大型展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深圳博物馆开幕。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二历史过关习题第18课 新时代的理论及答案
一、选择题1.“实践基础上的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中国共产党坚持论创新,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党章》,并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分别在()A.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B.七大,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六大.七大,十五大,十五届七中全会D.七大,十五大,十六大2.《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记载:1976年全国小生比1965年增加了291%;中更是加速度发展,1976年全国中生比1965年增加6 25倍,初中生增加54倍,高中生的增长尤其迅速,共增加了113倍。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这种关于“文革”的统计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B.“文革”使教育事受到极大破坏的观点值得推敲“文革”时期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D.“文革”时期出现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大普及3.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③提出“依法治国”念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A.①②③ B.②③④.①②④ D.①③④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的主张;进入2世纪后,党中央提出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主要是由于()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变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量到注重质量.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5.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邓小平的这段话A 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 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 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B.强调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7. 1992 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其核心内容不包括A.正确、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思想 B.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D.判断社会实践的准8.“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同步练习(人教版必修3)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一、选择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以及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将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学发展观;③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①③D. ③①②2.历史前进的步伐总是伴随着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下图反映20世纪我国思想界的一次大讨论。
这场讨论是针对 ()A. “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B. 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C. “两个凡是”问题D.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3.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发展才是硬道理。
”此论述出自()A. 毛泽东B. 邓小平C. 江泽民D. 胡锦涛4.在中国近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在中国现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裕起来。
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B.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C. 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D. 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5.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②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③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④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A. ①②④B. ①②C. ①④D. ①②③④6.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7.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有()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②建立统一战线③对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④D. ①②③④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因为它们都()①面对着同样的历史任务②是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③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A. ①②③④B. 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二、非选择题9. 阅读下列材料1992年春,邓小平先后视察了中国南方的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就一系列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1.《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什么是“一国两制”解析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材料中讲的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南方谈话主要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答案 C2.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解析“冲破计划经济崇拜”是指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决定是中共十四大作出的。
答案 B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该成果( )。
A.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C.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D.是引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旗帜解析邓小平理论科学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
答案 C4.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85年里“干了三件大事”。
其中第三件大事是指( )。
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第一件大事指取得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国,即A 项。
第二件大事指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即B项。
第三件大事是指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项包括在D项中。
答案 D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的课题是( )。
A.中国社会的性质 B.中国怎样革命C.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如何建设中国共产党解析毛泽东思想主要是解决革命胜利道路问题;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主要解决如何建设党的问题。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必修3)同步课堂讲练Word版含解析
专题概述(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20世纪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100年。
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华民族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抗争与奋斗,在此期间,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各自思想理论及其革命实践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三位伟人。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成为辛亥革命的风帆。
此后,孙中山紧跟时代潮流,推动国共合作,基于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第18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材分析】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邓小平南方讲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体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思想品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
【学情分析】从高二学生知识的状况看,学生已经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是高二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分析,知觉、兴趣、情感等方面理性不多,多为感性体验,所以根据学生的情感和年龄阶段特征,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环境中掌握学习的经验与技巧,并形成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学习目标】1、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2、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3、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基础梳理】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1、政治:“文革”结束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发展的问题。
2、经济: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渴望提高生活水平。
3、思想:关于问题的讨论和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冲破了“”的禁锢。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三)祖国统一问题:提出的伟大构想。
三、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1、邓小平理论把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2、邓小平理论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和的伟大旗帜。
3、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内涵:(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的发展要求;(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的前进方向;(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的根本利益。
2、思想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
4、核心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
5、指导意义:(1)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成为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2)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单元总结】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检测反馈】1.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2.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练习题三十五第1题【单选题】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振兴之路。
其中1919,1949,1979和2009年的主题先后是( )A、科学发展——改革开放——独立解放——反帝爱国B、独立解放——科学发展——反帝爱国——改革开放C、反帝爱国——独立解放——改革开放——科学发展D、改革开放——反帝爱国——科学发展——独立解放【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党的“十三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系统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D、系统概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关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提出要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②重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③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④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B、如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问题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问题D、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问题【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东方风来满眼春”。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次讲话( )①提出了真理的标准问题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2012·南京高二检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②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③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或建设有重大指导作用④它们之间依次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对点练习(含答案)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程标准]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一、伟大的转折1.背景:“______________”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
2.过程(1)中共中央工作会议①内容: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
②意义: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____________”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________________新理论的宣言书。
(2)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内容a.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_______的思想路线。
b.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建设上来。
②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路。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过程(1)中共十二大①时间:________年。
②内容:邓小平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______________,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中共十三大①时间:________年。
②内容: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____________的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路线。
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3)南方谈话①时间:________年。
②内容a.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
b.本质:解放生产力、______________,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标准:“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____________,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____________。
季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训练卷: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季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训练卷: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A.开始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 B.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正式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D.突破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答案】D4.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C5.197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要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这些规定A.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表明政治建设在徘徊中前进C.实现了政治工作的拨乱反正D.成为新时期法制建设指导思想【答案】B6.(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十九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1979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84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1992年南方谈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中共十四大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A.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有定论B.在八十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对市场经济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D.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7.邓小平认为,探索中国模式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
中国发展模式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某种经验,但也不能照搬到其他国家。
据此可知中国模式A.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模式B.只能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C.可能被其他国家成功复制D.是中国实际和世界经验的融合【答案】D8.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习题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同步练习1.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时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
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同样地,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
”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邓小平“南巡”主要是考查改革开放的成果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突破口C.邓公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2.1984年初,邓小平从南方视察回到北京后,发表了关于对外开放和特区工作的重要讲话,指出:“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其旨在说明()A.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B.经济特区还要不断增加C.加快推广经济特区经验D.特区的经济地位应特殊化3.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邓小平)虽然只是一个五尺身躯的短小汉子,却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人物,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下列“改变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排序正确的是()①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③提出“一国两制”构想④发表“南方谈话”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发生巨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空前的挫折而中国却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是()A.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控制B.中国反对资本主义自由化取得成功C.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D.中国改革开放5.邓小平说过:“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6.据《邓小平年谱》记载: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老祖宗不能丢,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党章》,并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分别在()A.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B.七大,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六大C.七大,十五大,十五届七中全会D.七大,十五大,十六大2.《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记载:1976年全国小学生数比1965年增加了29.1%;中学更是加速度发展,1976年全国中学生数比1965年增加6. 25倍,初中生增加5.4倍,高中生的增长尤其迅速,共增加了11.3倍。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这种关于“文革”的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B.“文革”使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的观点值得推敲C“文革”时期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D.“文革”时期出现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大普及3.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③提出“依法治国”理念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5.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
”邓小平的这段话A. 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 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 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D. 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B.强调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7.1992 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科学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其核心内容不包括A.正确、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思想B.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C.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D.判断社会实践的标准8.“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
也有理论上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
邓小平“南方谈话”:()A. 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B. 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C.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D. 起到了打破思想认识误区,坚定人们社会主义信念的作用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A.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一脉相承、与时俱进10.1978年邓小平访日期间,曾经乘坐日本新干线的高速列车。
在车上,一名日本记者采访他乘坐此车的感受,邓小平回答说:感觉到快。
有催人跑的意思。
我们现在更适合坐这个车了。
下列论断中最符合这句话含义的是A、“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B、“如果现在不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C、“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致富不一样,社会主义国家的致富要达到共同富裕。
”D、“实现四化,永不称霸。
”11.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的当时束缚和困扰人们思想的重大问题最主要是A.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问题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C.要不要深化改革开放的问题D.要不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的问题12.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其本质含义是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13.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从三者语言中体现出共同的本质思想是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中共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14.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与此相对应的重大事件及其理论成果是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B.毛泽东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C.真理标准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D.真理标准大讨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15.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
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6.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
”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C.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D.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发展主要体现在A.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B.强调党要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D.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18.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科学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其核心内容不包括A.正确、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思想B.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C.计划、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D.判断社会实践的标准19.“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
”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民族、民生B.民权、民生C.民族、民权D.富国、强国20.解放思想往往是改革的先导。
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次思想解放的相同点有( )①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②以反对个人崇拜为重点内容③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④有利于破除计划经济的束缚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21.“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中共“十八大”给出的郑重承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8月,在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以后,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讲到民生主义定义,有三处值得注意。
在民生主义第一讲中,孙中山说:“什么叫做民生主义呢……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个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又说,“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在民生主义第三讲中,孙中山说:“我们要实行民生主义,还要注重分配问题。
我们注重的分配方法,目标不是在赚钱,是要供给大家公众来使用。
”又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所以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摘编自《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意义》材料二1978年,新华社记者沈祖润等到安徽的定远、凤阳、嘉山去采访,看到的情况使他们心酸。
凤阳县前五生产队,十户人家有四户没有大门,三户没有桌子,68人中有40多人没有棉裤。
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史成德,七个孩子,十口人,只有三只缺口碗。
沈祖润看到的不是个别现象。
1978年前后,新华社国内部农村组派出几位记者,对中国西部农村情况作了调查。
1979年全年的农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是山西吕梁地区,为70元;陇东庆阳第二,为64.86元;延安地区第三,为57.20元;榆林地区第四,为52元;甘肃平凉地区第五,为47.60元;固原和定西最低,同为36.80元————(陈大斌:《饥饿引发的变革》,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材料三在邓小平看来,共同富裕意味着中国人民都有追求富裕的权利、机会,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发展。
追求富裕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应该是中国人民都有的权利;实现富裕,不能只是少数人有机会,而是中国人民都能有机会;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不能只是少数人发展,而是共同发展。
只有从起点和过程上保证全民共同致富,才能在结果上最终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因此,共同富裕既与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根本对立,又与平均主义要求的“均富”不相容。
——摘编自《论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认识和具体做法。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依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共同富裕的内涵。
新时期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哪些努力?参考答案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解决民生问题(2)新三民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
(2)现象:改革开放前,许多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原因(1)因“左”倾错误,中国长期以政治斗争为主,忽视民生建设。
(2)50年代中期开始的计划经济体制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内涵:(1)全民都有追求富裕的权利、机会。
(2)全民共同致富措施:经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上: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