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六年级实验操作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 五年级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  五年级

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3、昼夜交替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4、看月亮实验器材:月相盒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实验内容: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光的行进实验器材:实验一: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实验二: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实验内容:研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照镜子实验器材:平面镜、记录纸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镜子与物体角度不同,所成像的方向也不同。

实验内容:研究不同透镜的特点和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研究透镜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白纸成像的作用;光线经过透镜时会发生偏折。

实验内容:研究太阳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4、七色光实验器材:巧造彩虹——平面镜、手电筒、水槽、白张(或三棱镜)合成彩色光——白色圆纸片、铁钉、彩笔滤光实验——手电筒、红黄蓝三色玻璃纸实验内容:连接电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简单电路实验器材:电池、导线、小电珠实验内容:了解开关的作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简单电路实验器材:电池盒、电池、导线若干、灯座、小电珠、开关实验内容:判别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题:2、导体和绝缘体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开关、小电珠、灯座、导线若干、检测物体(剪刀、铅笔、回形针、橡皮、塑料圆珠笔等)、检测液体(自然水、纯净水、盐水)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如橡皮、木头、纯净水等。

小学科学五年级实验操作培训

小学科学五年级实验操作培训

一、实验目的:设计并制作、评价太阳能热水器 二、器材:带盖大纸盒1个、泡沫塑料若干、饮料瓶1个、塑料薄膜1张、黑色纸1张、镜子或锡箔纸若干、温度计1个、冷水1小桶。。 三、操作建议: 1、制作: (1)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教材配套光碟,弄清教材中的设计方案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组的设计和制作; (2)、让学生理解升温措施有:塑料瓶直接吸热、盒子内外涂成黑色、盒内瓶子背面贴锡纸、盒盖用塑料薄膜、盒子装上支架、盒子后面用镜子或锡箔纸反光照射等; (3)、保温措施有:盒子加盖、瓶子加盖、瓶子周围放泡沫塑料等。
二、操作建议:
方法一:看 实验十二:五下4——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方法二:演
试验时,精心组织 确保试验效果
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区别对待: 演示实验,教师要做到:程序合理、操作规范、引导观察要仔细、总结结论要科学。
2、分组实验教学过程的控制:
事先不告诉实验结果或把意见强加于学生,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想象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在分组实验中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控制,要引导学生在熟识实验目的、内容及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实验操作程序。 合理分工。
操作建议 书上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个结论是不准确的,有的学生可能看到过水斜射到水里、玻璃里会发生偏折,课堂上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解释为:光在同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最后让学生用直管和弯管再次进行验证自己的结论。 同时,可以让学生看手电筒的光、以及很多玩具手枪发出的光,都能证明。 强调安全注意事项:不要用眼睛直对很亮的光源。 由于本单元多数实验都需要强光,根据天气状况,建议把本单元与一单元顺序进行调换,在天气好的9月做实验效果会好得多。
04
五、实验效果不明显原因分析:
纸袋没有密封 读数时把温度计从纸袋内拿出来,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材料:- 红豆种子- 水- 小碟子- 湿纸巾- 透明塑料袋- 标签纸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所有需要的材料,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卫生。

2. 撒种子:将红豆种子洗净后,放置在湿纸巾上,将湿纸巾包裹住种子并将其放在小碟子上。

3. 温暖环境:将透明塑料袋拉开,小心地将装有红豆种子的湿纸巾放入袋中。

确保塑料袋完全密封。

4. 标识:在塑料袋的外部贴上标签纸,并写上日期和实验名称。

5. 观察:将装有红豆种子的塑料袋放置在温暖而明亮的地方,让孩子每天观察一次。

6. 记录:孩子可以通过绘画或文字记录每次观察到的变化,包括种子发芽、苗叶生长等。

7.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让孩子总结和回答以下问题:- 多久后红豆种子开始发芽?- 根与茎的生长速度如何?- 叶子是如何生长的?实验注意事项:1. 孩子应在成人的监护下进行实验,以确保安全。

2. 孩子在操作实验材料时应仔细、轻柔地处理,以避免破坏种子或折断幼小的植物。

3. 保持实验环境温度适宜,避免植物受到极端温度的影响。

4. 实验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5. 实验结束后,将袋中的植物正确处理并清理实验场地。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线、水分和适宜温度等条件。

同时,他们还能培养出细心观察的习惯和科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这种实验操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实验思维,促进他们的科学素养的提高。

总结:通过这个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孩子们可以通过亲身参与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了解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该实验操作简单易行,不仅能够增加孩子们对科学的探索热情,还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原理。

在实验中,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生长的各个阶段,进一步了解了生命的奇妙之处。

通过参与这样的科学实验,孩子们可以拓展他们的科学知识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五-六年级科学必做试验

五-六年级科学必做试验

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必做实验)课题名称:7.声音的产生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必做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器材:去掉盒盖的空纸盒、橡皮筋、小鼓、塑料小球、音叉、水槽、烧杯、水、气球等。

实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把橡皮筋紧绷在去掉盒盖的空纸盒上,用手随意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3.在小鼓鼓面上放一部分塑料小球,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

4.安装好音叉,用槌敲击音叉,观察现象;敲击音叉后用手去握住音叉,感受一下;再次敲击音叉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5.将气球吹满气,突然松手,观察现象;再把气球吹满气,松手时,用手捏住气球口的一半,感受一下。

6.得出实验结论。

7.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1.拨动空盒上的皮筋,发出声音,皮筋在抖动。

2.鼓槌敲鼓,发出声音,鼓面振动,塑料小球上下跳动。

3.敲击音叉后发出声音,音叉在振动用手握住音叉,有发麻的感觉;音叉接触水面,有水珠溅起。

4.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气球口在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

说明:1.橡皮筋要绷紧。

2.严禁将音叉碰击在水槽上,防止打碎水槽。

实验答疑:怎样全面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我们能用典型材料发出声音,看到它在振动。

一般可用三种形态来分析。

固体:音叉被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在振动;手敲鼓和锣会感到振动。

液体:用烧杯来回倒水时有声音,水面在振动;往水中投东西或搅动,水也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在振动。

气体:用吹满气的小球,松手是有声音,这时看到气球口振动;嘴吹小瓶,会听到声音,也能看瓶内小塑料泡沫在振动。

探究金属的特点课题名称:17.金属实验名称:探究金属的特点(必做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特点。

实验器材:铜铁铝等金属、锤子、放大镜、小刀、镊子、火柴、酒精灯、电池盒、电池、导线、灯座、小灯泡、小开关、杯子、热水、木条、粗铁丝、粗铜丝、陶瓷。

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小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实验器材1. 显微镜2. 容器3. 滴管4. 测量器具(如尺子、天平等)5. 温度计6. 火柴或打火机7. 实验剂(依据不同实验而定)三、实验前准备1. 小组分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

2. 实验材料准备: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将所需的器材和实验剂准备齐备。

3. 安全知识讲解: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例如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小心使用火柴等。

四、实验操作步骤(以下以“观察显微镜下的昆虫翅膀”为例)1.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实验室服装、戴上手套,并将实验区域保持整洁。

2. 取适量的昆虫翅膀样本,将其放在显微镜玻片上。

3. 调整显微镜:先用较低倍率的物镜观察昆虫翅膀的整体结构,再用高倍率的物镜进行详细观察。

注意调节焦距和光源亮度,确保观察清晰。

4. 进行观察:仔细观察昆虫翅膀的纹理、颜色和结构,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特征和现象。

5.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提出猜想或解释,并与其他组员一起讨论和比较。

6. 清理实验区域:将用过的显微镜玻片归位,清理好实验区域,确保安全和卫生。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安静,遵守实验室规则。

2. 实验前需经过老师或指导员的指导,不得擅自进行操作。

3. 如遇到实验器材损坏或实验剂不足等情况,应及时向老师或指导员报告。

4. 学生在使用火柴或打火机时,应由老师或指导员指导和监督,并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六、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进行总结和思考。

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或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改进意见。

通过这份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我们将帮助小学生正确、安全地开展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希望这个指导计划能帮助到你们!。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大集合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大集合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大集合一、实验目的:通过进行一系列科学实验,培养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实验材料:1. 清洁透明的塑料杯2. 塑料小勺3. 纸巾4. 盐5. 温水6. 蝴蝶结7. 纸板8. 黏土9. 桔子10. 红色染料11. 白色花朵(可以使用白色织物或纸花)12. 水杯13. 蓝色粉笔三、实验1:分离混合物1. 将一些盐加入塑料杯中。

2. 加入温水,搅拌直到盐完全溶解。

3. 将纸巾折叠成矩形形状,将其中一端浸入溶液中。

4. 将另一端悬空,让溶液以重力作用下滴入另一个杯子中。

5. 观察结果,盐被分离出来,留在纸巾上。

四、实验2:制作蝴蝶结音叉1. 用纸板剪出一个蝴蝶结的形状。

2. 将蓝色粉笔涂抹在蝴蝶结的中心。

3. 用线将蝴蝶结系在水杯上,确保其悬空。

4. 用塑料小勺轻轻敲击水杯的边缘。

5. 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五、实验3:发电机1. 将一个小块黏土放在桌子上。

2. 将一根金属针插入黏土中。

3. 用手摩擦一只桔子,并将桔子靠近金属针。

4. 观察金属针是否被吸引。

六、实验4:染色花朵1. 将水杯中注满温水。

2. 在水中加入红色染料,并搅拌均匀。

3. 将白色花朵的茎放入水杯中,确保花朵的顶端不被水淹没。

4. 等待一段时间后,取出花朵并观察。

七、实验5:建造纸飞机1. 制作纸飞机。

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将一张纸折叠成飞机的形状。

2. 进行纸飞机比赛,看谁的飞机飞得最远。

八、实验6:观察自然界1. 到户外进行自然观察。

可以是花园、公园等环境。

2. 仔细观察周围的植物、昆虫和天空等,记录自己的发现。

九、实验7:浮力实验1. 在塑料杯中倒入水,填满一半的杯子即可。

2. 将一块小塑料片放入杯子中。

3. 慢慢加入更多的水,观察塑料片的变化。

十、实验8:水的被吸收1. 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小圆。

2. 在纸圆周围撒上一些水滴,并观察发生的变化。

十一、实验9:光的折射1. 填满一杯水。

小学科学 3-6年级实验操作步骤

小学科学 3-6年级实验操作步骤

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步骤三年级上册一、实验名称:比较硬度实验目的:1、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2、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木片、纸片、金属和塑料片各两个操作步骤:1、用一根木条分别去刻画另一根木条、卡纸、铁片和塑料尺。

2、再分别用卡纸、铁片和塑料尺重复这个实验。

3、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在表格里。

注意事项: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三种材料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二、实验名称:谁更柔韧实验目的:1.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2.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同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实验步骤及方法:1、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

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2、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注意事项:1、实验的公平性2、一定要把尺子压住。

三、谁更容易吸水实验目的:1.使学生理解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2.培养学生会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吸水性,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3.发展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并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实验材料:大小和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膜、铁片、木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关于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学生们也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能力是不同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指导手册教学建议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指导手册教学建议
2、教材要求画出光前进的路线有一定难度,第一次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五、还需要配什么器材:
空心弯管2个、直管3根等。
2—4光的反射
一、实验内容:
光的反射实验
二、器材:
(每组)手电筒1个、小镜子1面、书1本。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30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四、操作建议:
同时将手电筒和小镜子提供给学生,特别是在活动2时,提示学生使用小镜子。
三、规范操作要点:
1、讨论建造生态瓶所需的的生物和非生物自然环境。
2、准备材料,做一个生态瓶。
四、操作建议:
1、讨论时要考虑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食物和其他关系等。
2、建造好的生态瓶要进行管理和长期的观察、记录。
1—7改变生态瓶
一、实验内容:
改变生态瓶的生态环境实验
二、器材:
(每组)已建造好的生态瓶1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漏网1个。
2—2阳光下的影子
一、实Hale Waihona Puke 内容:观测阳光下的影子及变化
二、器材:
(每组)10厘米长的筷子1根、平滑的木板1块、白纸1张、橡皮泥1块铅笔1枝、尺子1根。
三、规范操作要点:
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并把它放在校园能照到阳光的地方。
2、记录时,先看看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再量出影子的长度,然后在白纸上描下影子。
《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操作
实验基本操作
1—1种子发芽实验(一)
一、实验内容:
种子发芽实验
二、器材:
(每生)放大镜1个、绿豆种子4粒、塑料盒2个、标签4张、纸巾1块
(每组)水1杯、滴管1个
三、规范操作要点:
按照教材第4页的图和文字所示的方法和要求做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5、6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5、6年级

实验结论:
• 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 • 电磁铁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电池节数越多,
吸引大头针枚数多,磁性越强 。
实验七: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五年级下册)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尺、钩码。 实验步骤:
一、实验 1.检查器材,杠杆尺上每一格表示 准备 2.调节杠杆尺至平衡状态。
cm。
1.在杠杆左侧10cm处挂上2个钩码为阻力。
二、实验 操作
2.在杠杆右侧10cm处挂钩码,表示动力,使杠杆平衡,记录 需要挂的钩码的个数。
•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导线、 被检测物体(铁片、铜丝、铝丝、塑料、橡胶、 木条等)
实验步骤:
一、 实验
准备
将电池装入电池盒内,灯泡装到灯座上。(电池不得装反)
注意:电路 检测器是否 正常工作。
二、实验 操作
1.连接导线,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空出两个导线头。 (电路连接正确,接线方法正确,连线紧固)
5.以白纸做屏,打开强光源,对准凸透镜,调节三者间的距离,并观察。
6.以白纸做屏,打开强光源,对准凹透镜,调节三者间的距离,并观察。
三、整理器材以及清洁桌面
实验结论:
凸透镜具有放大、成像、聚光的作用,凹 透镜具有缩小的作用。
实验四:检测导体和绝缘体(五年级上册)
• 实验目的:判断哪些物体可以导电,哪些物体不 会导电。
苏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
实验一:验证光的直线传播(五年级上册)
• 实验目的:知道光沿直线传播。
• 实验器材:光源(手电筒)、三块能竖立且带有 小孔的木板(纸板)、光屏。
实验步骤:
一、实验 准备 检查器材是否齐全,手电筒能否正常工作。
注意:手 电筒照射 时需对准 小孔。

小学科学五六年级试验操作

小学科学五六年级试验操作

⼩学科学五六年级试验操作⼩学科学五六年级实验操作1、组装带有开关的串联电路(于龙⾔整理)实验⽬的:认识简单电路实验材料:⽤电器2个(⼩电珠及电珠座);开关1个;电池⼀节;电池夹⼀个;导线⾄少3条。

实验步骤:(1)将⼩电珠装⼊电珠座。

(拧的时候注意松紧度,太松易接触不良,太紧则易坏)(2)⽤导线将2个电珠座,电池夹,打开的开关依次⾸尾相连。

(如图)L1 L2(3)检查⽆误后将电池放⼊电池夹。

(4)闭合开关,发现两个⼩电珠都亮了。

(5)断开开关,两个⼩电珠同时熄灭。

(6)拧下⼩电珠L1,闭合开关,发现另⼀个⼩电珠L2不亮。

同样,拧下⼩电珠L2,发现另⼀个⼩电珠L1也不亮。

分析数据及现象:通过闭合开关,⼩电珠都亮;断开开关,两个⼩电珠同时熄灭,我们发现开关控制着整个电路的通断。

⽽拧下⼩电珠L1,闭合开关,发现另⼀个⼩电珠L2不亮。

同样,拧下⼩电珠L2,发现另⼀个⼩电珠L1也不亮。

我们发现各个⽤电器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个⽤电器毁坏,整个电路就不通了。

实验结论:(1)串联电路是将整个电路串在⼀起,(包括⽤电器、导线、开关、电源)(2)串联电路的特点:A电流只有⼀条通路B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C各⽤电器之间相互影响2、实验题⽬是:组装带有开关的并联电路(姜红⽟整理)实验⽬的:认识并联电路实验器材有:电池2节(⼀节也可以)、开关3个、电珠2个、导线若⼲实验过程:⾸先,我要组装的是具有⼀个总开关的并联电路,将电池安装到电池盒中,正极、负极分别连接上导线,在导线⼀端安装⼀个开关(注意,这个开关要断开)在开关的另⼀端连接两根导线,两根导线分别连接两个⼩电珠,再⽤⼀根导线将两个⼩电珠连接起来,最后,将电池另⼀端的导线连接到两个灯泡的导线连接处。

当开关闭合两个灯泡都亮,当开关断开,两个灯泡都灭。

当其中⼀个灯泡出现故障(同时,动⼿操作,将其中⼀个灯泡的电路断开)另⼀个灯泡依旧亮着。

这就是由⼀个开关控制所有⽤电器的并联电路。

小学科学实验方法及其科学实验操作规范

小学科学实验方法及其科学实验操作规范

小学科学实验方法及其操作规范科学实验一般包括五个环节,①明确实验目的;②选择实验原理和方法;③合理选择实验仪器和装置;④确定具体实验步骤;⑤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

而选择实验方法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科学实验方法有很多,这里只介绍常用的几种方法。

观察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放大法、比较法、平衡法、转换法、理想实验法等。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一种实验方法。

简单的观察法就是仔细的看。

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对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1. 观察要有顺序,有重点观察要按着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进行,在使用仪器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

如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在使用温度计前,就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的变化。

2. 观察要有记录,记录要客观观察是有目的的活动,观察获得的信息要以文字或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为科学认识的获得提供依据。

对观察结果的记录实际上是对观察对象的描述,这种描述要客观。

不能将推理加工后的结果作为描述,也不能将自己的感觉加入到观察结果中。

如对蜗牛的观察,“蜗牛嘴里有很多牙齿”——不能写出推理结果“蜗牛嘴里有一万多颗牙齿”,“一碰蜗牛,它就把头缩回壳里”——不要加入个人感情色彩“蜗牛是胆小鬼”。

3. 所观察的主题和变量要少观察的现象一般不超过两个变量。

如水的观察,提供纯净水或自来水,观察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等;提供污浊的河水或湖水,观察水的污染。

每次观察一个主题。

如果将纯净水和污浊的河水提供给学生,同时观察两个主题,学生的科学认识会产生混乱。

如观察摆角(变量一)、摆长(变量二)、摆球质量(变量三)对摆动周期(因变量)的影响,每次控制两个变量不变,观察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

小学科学三——六年级实验操作具体步骤

小学科学三——六年级实验操作具体步骤

五年级上册一、P5第2课火山【研究火山的成因】模拟实验:用番茄酱做岩浆,土豆泥做地壳,加热模拟地球内部温度高。

把土豆泥摊成薄饼状,中间倒入适量番茄酱包好,放在小瓷盘中,隔石棉网加热近10分钟,看到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二、P7第3课地震【研究地震的成因】模拟实验:用不同颜色的毛巾做地层,用细木棍、竹片做地壳。

用手挤压毛巾,模拟地壳在受力时发生变形,形成褶皱。

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再用力折竹片模拟岩层的断裂,手感到振动,即地表也发生震动。

三、P10第4课做一块卵石【研究卵石的形成】模拟实验:碎石子或用砖头做河道中的石头,半瓶做流水的河道。

把碎石子或砖头放入水中,拧紧盖,用力摇晃模拟水的冲去。

过一会儿,看到石子变小了,棱角光滑了。

从而推想:卵石是在河道中不断受到水的冲击和相互碰撞形成的。

四、P20第7课声音的产生【研究声音产生的秘密】能用典型材料发出声音,看到它在振动。

一般实验分三种物态。

固体:音叉被敲响后,音叉发音,手感到振动或立即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和波纹;手敲鼓和锣会感到振动。

气体:用吹满气的气球,松手时有声音,这时看到气球口振动或嘴吹小瓶,会听到声音,看瓶内小塑料泡沫在振动。

液体:用烧杯来回倒水时有声音,水面在振动;往水中投东西或搅动,水也发出声音,同时水面在振动。

五、P22第8课谁能传播声音【研究谁能传播声音】在桌子一端轻轻敲击,在另一端能听到声音;找一发声物体如闹钟或手机,让其不断发出声音,包好塑料袋放入水中,还能听到声音……种种现象说明,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并向四面八方传播。

六、P56第20课蒸发(一)研究水蒸发时周围的变化用棉纱将一支温度计的液泡包住,蘸上少许与室温相同的水,发现室温下棉纱中的水蒸发时,温度计的液柱不断下降。

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

(二)研究怎样使水蒸发得更快些对比实验:两个同样的瓷盘,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一个放置在桌面上,一个放在火上加热。

2024年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总结

2024年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总结

2024年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总结
1. 发电实验:学生可以通过搭建简单的电池电路来观察电能转化过程。

他们可以使用铜钱和锌片作为阳极和阴极,将它们浸泡在柠檬汁中,观察到电场产生及灯泡发光。

2. 水循环实验:学生可以通过搭建一个封闭的模型来观察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过程。

他们可以使用一个小瓶子装满水,放在一个加热源上加热,观察到水蒸发为云的形成,然后在模型的另一侧将瓶子冷却,观察到云凝结为水滴降落。

3. 植物生长实验:学生可以通过种植植物并观察其生长过程来了解植物的需求和影响因素。

他们可以在不同条件下种植不同的植物,如光照、温度、水分等,然后每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进行比较。

4. 食物变质实验:学生可以将不同的食物放置在不同的条件下观察其变质过程。

他们可以将食物放在冰箱、室温和高温环境中,然后每天观察食物的变化,包括颜色、味道和质地。

5. 磁铁实验:学生可以利用磁铁的性质来探索磁力的影响。

他们可以使用磁铁吸引铁钉、吸铁石等,然后尝试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铁物体,观察到磁力的变化。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科学知识和原理,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 页共 1 页。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
一些常见物体的温度
沸腾的水
100℃
人体
37℃
生长成熟的鸡
41.5℃
结冰的水
0℃
年级
五(上)
实验题目
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准备
报纸、铝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等。
方法步骤
及现象
方法步骤:
1、在地面或桌面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子中间。
1、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传导。例如:生活中火炉自炉堂至炉身及烟囱的热传递和修炉火用得铁杆的热传递、锅身自锅低至锅把的热传递等都属于热传导。
2、金属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例如:生活中的锅身锅把、车身车把等类物品所用的材料都有所不同。
实验二、(传热比赛)
1、将不锈钢勺、塑料勺或瓷勺、铜棒、木筷等材料,同时放入热水中。
2、预测这些材料会一样热吗?如果不一样,哪种比较热?
3、过几秒钟后,用手指分别摸这些材料,哪些最热?
4、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
会看到金属类物品传热能力较强,多数非金属类物品传热能力较弱。
实验注意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预案
制作者:
2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预案
年级
五(上)
实验题目
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类型
分组
实验准备
向日葵、菜豆、玉米的种子(或豆苗)、沙质土、黏质土、壤土、透明塑料瓶3个(剪掉上部分)、烧杯、水等。【除烧杯外全部自备】
方法步骤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小学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的重要一环,科学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下面是五个适合小学生参与的分组实验操作。

实验一:水的升华和凝固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升华和凝固现象。

材料:冰块、塑料杯、玻璃杯、食盐。

步骤:1.将冰块放入塑料杯中,观察冰块在室温下逐渐变小消失的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2.在玻璃杯内加入适量的食盐,搅拌均匀后放入冰块,观察冰块的变化。

记录观察结果。

结果:冰块在室温下逐渐变小消失,这是水的升华现象。

加入食盐后,冰块的融化速度加快,这是因为食盐降低了冰块的融点。

实验二:重量与体积的关系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重量与体积的关系。

材料:相同体积的塑料块、蜡烛、塑料杯、小石头、铁块。

步骤:1.测量塑料块、蜡烛、小石头、铁块的质量,记录测量结果。

2.测量塑料块、蜡烛、小石头、铁块的体积,记录测量结果。

3.比较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关系,观察是否存在规律。

结果:通过对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进行测量,可以观察到质量与体积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即质量与体积无直接的比例关系。

实验三:空气的压力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压力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

材料:带有盖子的塑料瓶、吸管、水。

步骤:1.在塑料瓶的盖子上钻一个小孔。

2.将吸管插入小孔中,确保吸管的一段始终在塑料瓶内。

3.用手按住塑料瓶的两侧,使吸管上升,观察现象。

4.将塑料瓶放入水中,观察吸管的变化。

结果:用手按住塑料瓶的两侧,吸管上升;将塑料瓶放入水中,吸管下降。

这是因为压力的作用,压力大的一侧会使吸管产生压力,导致吸管上升。

实验四:光的传播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过程和规律。

材料:手电筒、白纸、半透明物体(如瓶盖或透明塑料片)。

步骤:1.打开手电筒,对准白纸,观察手电筒投射的光亮现象。

2.在手电筒和白纸之间放置半透明物体,观察光的投射是否受到干扰。

结果:手电筒的光可以沿直线传播,光的传播不受半透明物体的阻挡,只会在物体上投射出阴影。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手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手册

库车县第十小学3—6年级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操作手册库车县第十小学科学实验室科学实验目录三年级上册实验实验一: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3)实验二:砖和陶瓷 (4)实验三:谁流的更快些 (5)实验四:空气占据空间吗 (6)实验五:空气有重量吗? (7)三年级下册实验实验一:水结冰了 (8)实验二:冰融化了 (9)实验三:磁铁有磁性 (10)实验四:磁铁的两极 (11)实验五:磁极的相互作用 (12)四年级上册实验实验一: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3)实验二:溶解的快和慢 (14)实验三:100毫升谁能溶解多少食盐 (15)实验四: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16)实验五: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7)实验六:声音是怎样传播 (18)四年级下册实验实验一: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 (19)实验二:导体和绝缘体 (20)实验三:比较两种电路连接 (21)实验四:食物中的营养 (22)实验五:面包发霉了 (23)五年级上册实验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 (24)实验二:光与热 (25)实验三: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26)实验四:我们的小车 (27)实验五:用橡皮筋作动力 (28)五年级下册实验实验一: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29)实验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30)实验三:浮力 (31)实验四:液体的热胀冷缩 (32)实验五:空气的热胀冷缩 (33)实验六:金属的热胀冷缩 (34)实验七:摆的研究 (35)六年级上册实验实验一:杠杆的科学 (36)实验二:轮轴的秘密 (37)实验三:动滑轮和定滑轮 (38)实验四:斜面的作用 (39)实验五:抵抗弯曲 (40)实验六: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41)实验七: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2)六年级下册实验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色生命世界(一) (43)实验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44)三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手册实验一: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实验二:砖和陶瓷实验三:谁流的更快些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手册实验一:水结冰了实验二:冰融化了实验三:磁铁有磁性实验四:磁铁的两极实验五:磁极的相互作用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手册实验一: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实验二:溶解的快和慢实验三:100毫升谁能溶解多少食盐实验四: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实验五: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六:声音是怎样传播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实验一: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实验二:导体和绝缘体实验三:比较两种电路连接实验四:食物中的营养实验五:面包发霉了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实验二:光与热实验三: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实验四:我们的小车实验五:用橡皮筋作动力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实验一: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二: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三:浮力实验七:摆的研究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实验一:杠杆的科学实验二:轮轴的秘密实验三:动滑轮和定滑轮实验四:斜面的作用实验五:抵抗弯曲实验六: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实验七: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色生命世界(一)实验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学生科学实验

小学生科学实验

小学生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有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通过实验,孩子们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思考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三个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实验一:彩色花朵材料:- 白色鲜花(百合、郁金香等)- 食用色素(红、蓝、黄、绿等)- 小刀或剪刀- 水杯- 水步骤:1. 从花束中选取一支白色的鲜花。

2. 在水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并加入几滴食用色素。

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可以分别加入不同的杯子中。

3. 使用小刀或剪刀将鲜花的底部剪成斜切面。

4. 将鲜花的茎放入含有食用色素的水杯中。

5. 等待几个小时,观察花朵的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植物的茎能够吸水,并通过细小的细胞管道将水分输送到花瓣中。

食用色素可以被吸收并沿着细胞管道传输,因此,当鲜花吸收了含有食用色素的水分后,花瓣的颜色就会发生改变。

实验二:葡萄发光材料:- 黑光灯(紫外线灯)- 新鲜葡萄- 黑暗的房间步骤:1. 将黑光灯打开并放在黑暗的房间里。

2. 在黑暗中取出一颗新鲜的葡萄,并将其放在黑光灯的照射下。

实验原理:黑光灯发射的紫外线能够激发葡萄中的化学物质发出荧光。

这种荧光是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紫外线光经葡萄内部的化学反应后产生的可见光。

因此,在黑暗的房间里,我们可以看到葡萄发出神秘的荧光。

实验三:飞行管材料:- 一根长而轻的塑料水管- 一把啤酒瓶盖步骤:1. 将塑料水管对折成一个U形,并在两端用胶带固定。

2. 将啤酒瓶盖捏住,插入水管的一端。

3. 双手将啤酒瓶盖释放,观察水管向前飞行的情况。

实验原理:在实验中,当我们释放被压住的啤酒瓶盖时,水管的一侧会因为空气的流过而产生气流减压,而另一侧则保持较高的压力。

这种不平衡的气压将驱动水管向前飞行。

通过以上三个简单的实验,小学生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解释实验的原理,让他们明白发生的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指南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指南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操作指南小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在这片探索的天地里,每一步操作都像是在解开自然界的秘密。

作为科学实验的小小探险者,你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步骤,才能更好地体验科学的乐趣。

首先,准备阶段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像是为一次探险做好准备一样,你们需要检查所需的实验材料是否齐全。

试管、量筒、药品等工具和材料就像是你们的探险装备,每一样都不可或缺。

在这个阶段,还要确保实验室的环境干净整洁,因为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可以帮助你们集中精力,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接下来,仔细阅读实验步骤是至关重要的。

就像在解谜游戏中,遵循线索是通关的关键一样,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可以帮助你们理解每个步骤的目的和重要性。

在实验前,最好和老师或同学一起讨论实验步骤,确保你们对每一步都没有疑问。

开始实验时,首先要注意安全。

安全帽、护目镜和手套是你们的保护神,能够确保你们在实验过程中不受伤害。

操作时,要尽量小心,避免剧烈的动作和不必要的触碰。

每一次实验的成功,都离不开安全第一的原则。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

每一个变化、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解开科学谜题的重要线索。

你们可以像科学家一样,用笔记本记录下实验中的现象、数据和结果。

记录不仅帮助你们理解实验的过程,也为以后复习和总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器材是最后的步骤。

就像完成一次探险后需要整理装备一样,清理实验器材不仅可以保持实验室的整洁,也为下一次实验做好准备。

在清理过程中,要仔细检查是否有遗漏的材料和工具,并妥善处理废弃物,保持实验环境的卫生。

回顾整个实验过程,理解每一步的意义是很重要的。

就像完成一场冒险后回顾旅程一样,复习实验过程可以帮助你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和实验方法。

与老师和同学讨论实验结果,分享你的发现和心得,这样不仅能够加深理解,也能激发你们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这些操作,你们将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实验的技巧,体验到探索自然奥秘的乐趣。

小学科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所有演示实验

小学科学一、二、三、四、五、六年级所有演示实验

试实验一:探究磁铁的秘密一、实验名称:探究磁铁的秘密二、实验材料:条形磁铁、橡皮、回形针、塑料尺子、粉笔、铁钉、木块、布条、玻璃片、陶瓷小勺、大头钉等。

三、实验步骤:1.将实验用品依次摆放在桌面上,/用条形磁铁的一端靠近橡皮。

/发现磁铁吸不住橡皮,把橡皮放到标注吸不住的盒子里。

2.用条形磁铁靠近回形针,/发现回形针被吸住,/把回形针放到标注吸住的盒子里。

3.用同样的方法依次靠近其余的物品,磁铁能吸住的物品放在标注吸住的盒子里,吸不住的物品放在标注吸不住的盒子里。

4.观察标注吸住盒子里的所有物品,/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铁做的。

实验结论:磁铁能吸引铁。

实验完毕,请整理实验器材。

一、实验名称:研究布料的特点二、实验器材:棉布、化纤布、丝绸、盛有水的水槽、烧杯。

三、实验步骤:1.把棉布放在手中,用手直接感知棉布,摸一摸。

/发现棉布手感柔软。

用同样的方法摸一摸化纤布和丝绸,/发现化纤布和丝绸手感都很柔软。

2.用手拉一拉棉布,/发现棉布被拉长了,松手后,发现棉布又回到原来的样子。

同样用手拉一拉化纤布和丝绸,/发现化纤布和丝绸同样被拉长,松手后,同样回到原来的样子。

说明棉布、化纤布和丝绸都有弹性。

3.把同样大小的棉布、化纤布、丝绸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取出棉布,在烧杯上方挤压,/发现能挤出水。

同样的方法挤压化纤布、丝绸,/发现都能挤出水。

观察烧杯里水的多少,/发现水有多有少,说明棉布、化纤布、丝绸都有吸水性,不同布料的吸水性能不一样。

实验结论:布料具有柔软、弹性和吸水性的特点实验完毕,请整理实验器材。

一、实验名称:研究金属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铝条、铜条、铁条、砂纸、锤子、铁砧子三、实验步骤:1.拿出铝条,用砂纸打磨铝条,/发现铝条表面具有银白色的光泽。

拿出铜条,用砂纸打磨铜条,/发现铜条表面具有紫红色的光泽。

拿出铁条,用砂纸打磨铁条,/发现铁条表面具有银白色的光泽。

说明:铝条、铜条、铁条具有金属光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五六年级实验操作小学科学五六年级实验操作1、组装带有开关的串联电路(于龙言整理)实验目的:认识简单电路实验材料:用电器2个(小电珠及电珠座);开关1个;电池一节;电池夹一个;导线至少3条。

实验步骤:(1)将小电珠装入电珠座。

(拧的时候注意松紧度,太松易接触不良,太紧则易坏)(2)用导线将2个电珠座,电池夹,打开的开关依次首尾相连。

(如图)L1 L2(3)检查无误后将电池放入电池夹。

(4)闭合开关,发现两个小电珠都亮了。

(5)断开开关,两个小电珠同时熄灭。

(6)拧下小电珠L1,闭合开关,发现另一个小电珠L2不亮。

同样,拧下小电珠L2,发现另一个小电珠L1也不亮。

分析数据及现象:通过闭合开关,小电珠都亮;断开开关,两个小电珠同时熄灭,我们发现开关控制着整个电路的通断。

而拧下小电珠L1,闭合开关,发现另一个小电珠L2不亮。

同样,拧下小电珠L2,发现另一个小电珠L1也不亮。

我们发现各个用电器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一个用电器毁坏,整个电路就不通了。

实验结论:(1)串联电路是将整个电路串在一起,(包括用电器、导线、开关、电源)(2)串联电路的特点:A电流只有一条通路B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C各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2、实验题目是:组装带有开关的并联电路(姜红玉整理)实验目的:认识并联电路实验器材有:电池2节(一节也可以)、开关3个、电珠2个、导线若干实验过程:首先,我要组装的是具有一个总开关的并联电路,将电池安装到电池盒中,正极、负极分别连接上导线,在导线一端安装一个开关(注意,这个开关要断开)在开关的另一端连接两根导线,两根导线分别连接两个小电珠,再用一根导线将两个小电珠连接起来,最后,将电池另一端的导线连接到两个灯泡的导线连接处。

当开关闭合两个灯泡都亮,当开关断开,两个灯泡都灭。

当其中一个灯泡出现故障(同时,动手操作,将其中一个灯泡的电路断开)另一个灯泡依旧亮着。

这就是由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的并联电路。

另外,若想,用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用电器,可以在开关与电珠中间分别接入两个开关,这个装置相当于家里的总阀门与分开关的关系,总开关控制着所有的用电器,分开关控制着与着相连接的用电器,以上就是我组装的带有开关的并联电路。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并联电路的优点:每个用电器都可独立完成工作,其中的一个用电器出现故障不影响另一个用电器工作。

并联电路的缺点:各处电流加起来才等于总电流,由此可见,并联电路中电流消耗大。

以上就是我的实验操作,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以防考官提问(并联:各支路电流之和为总电流;各支路电压相等)注意:应该适当板书,可以把如下的两幅图画在黑板上,在总结实验时可以按照黑板讲解。

实验题目:自制待测物体装置,检验物体的导电性能(薛芳整理)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的导电性能不同,我们如何正确做到安全用电。

实验材料:电池、电池夹、导线、小电珠、待测物体装置、电建、铁片、铜片、纸片、塑料片实验步骤:1、首先组装一个检验待测物体导电性能实验装置。

将电池放入电池夹内,电建打开,从电池的正极开始,用导线依次连接小电珠、待测物体装置、铁片、电建。

2、用铁片接通电路,闭合电建,我发现小电珠亮了,说明铁片容易导电。

然后切断电流,取下铁片。

3、用铜片接通电路,闭合电建,我发现小电珠亮了,说明铜片容易导电。

然后切断电流,取下铜片。

4、用纸片接通电路,闭合电建,我发现小电珠不亮,说明纸片不容易导电。

然后切断电流,取下纸片5、用塑料片接通电路,闭合电建,我发现小电珠不亮,说明塑料片不容易导电。

然后切断电流,取下塑料片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发现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不同,像铁片、铜片等这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反之,像纸片、塑料片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整理仪器,实验完毕。

实验注意事项:1、做这个实验,实验前一定将电键打开,再用待测物体接通电路,然后闭合电键。

2、导体与绝缘体在概念表述上要用“容易”或“不容易”,千万不能用“能”或“不能”导电,因为这两种概念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导电的物体。

4、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季士立整理)实验一:5、用杠杆演示仪演示杠杆的作用(英大鹏整理)实验一:【实验目的】验证杠杆省力、方便的作用。

【实验器材】杠杆及支架,50克钩码若干,弹簧秤,铁丝挂钩(或细线),格尺。

【实验步骤】(1)如图(a)所示,在杠杆的a处挂上三个钩码。

在b处用弹簧秤向下将杠杆拉住,可以看到弹簧秤的示数约1牛顿。

如果在c处用弹簧秤向下将杠杆拉住,则弹簧秤的示数只约0.5牛顿。

如图(b)所示,如果在杠杆上与a同侧的d处用弹簧秤向上拉住杠杆,则弹簧秤的示数约0.7牛顿。

实验表明,无论动力作用在杠杆何处,只要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动力总小于阻力。

所以,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是省力杠杆。

(2)如图(a)所示,在杠杆的a处挂上二个钩码,在b处用弹簧秤向下拉住杠杆,可以看到弹簧秤的示数约2牛顿。

如果用弹簧秤在a的同侧c处向上拉住杠杆,如图(b)所示,则弹簧秤的示数约4牛顿。

用弹簧秤把杠杆缓缓拉高水平位置(如图中虚线所示),可以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较小距离可使阻力作用点移过较大距离。

实验表明,无论动力作用在杠杆的何处,只要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则动力必定大于阻力。

所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为费力杠杆。

但是使用费力杠杆时,可以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3)如图所示,在杠杆的a处挂上几个钩码,在与O等距离的另一侧b处也悬挂相同质量的钩码,可以看到杠杆恰好是水平平衡状态。

实验表明,当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时,动力和阻力相等。

天平就是等臂杠杆。

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为费力杠杆。

但是使用费力杠杆时,可以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当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时,动力和阻力相等。

天平就是等臂杠杆。

注意事项:1.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先要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左侧螺母向右__(填)移动或将右侧螺母向_右_(填)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向右移动的方法是向里侧转动螺母。

2.选择的弹簧秤的最大量程≥最大阻力×最大阻力臂。

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

实验二:杠杆作用的实验【实验目的】杠杆是利用直杆或曲杆在外力作用下,围绕杆上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简单机械。

本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以下几种作用:(1)传递力的作用;(2)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3)省力(但费距离)或省距离(但费力)的作用。

【实验器材】杠杆尺两把(把杠杆尺均分为十二格,在每个刻度处打一个孔)、直尺、测力计、钩码、铁丝钩。

【实验步骤】(1)把支架的钉子从两根杠杆尺的第6孔位(孔位从左往右数)处穿过,让该处作为支点,使两根杠杆尺保持水平。

后面的杠杆尺不动,作为对照物,在前面的杠杆尺上悬挂重物和测力计。

(2)在杠杆尺第1孔位处,用铁丝钩悬挂一个50克重的钩码;把测力计钩挂在杠杆尺的第11孔位处,手握测力计,向下用力拉,可以把重物(钩码)向上撬起。

找出杠杆尺上的重点、支点和力点。

(挂钩码的第1孔位为重点,中间第6孔位为支点,挂测力计的第11孔位为力点。

)(3)通过测力计向下用力,可以把重物向上撬起,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和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观察测力计的读数,约在50克左右,说明这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用直尺测量重点上升的距离和力点下降的距离,可知上升、下降的距离大致相等,说明这时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4)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5、4、3、2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重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力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小,即越省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大,即越费距离。

(5)不改变重点和力点的位置,观察将支点移至第7、8、9、10孔位时,把重物撬起来(每次撬起同样的高度),测力计上的读数和重点、力点升降的距离。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知道:支点越向力点靠近(同时也就使支点离重点越远),测力计上的读数越大,即越费力;力点下降的距离比重点上升的距离越小,即越省距离。

【实验结论】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为费力杠杆。

但是使用费力杠杆时,可以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当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时,动力和阻力相等。

天平就是等臂杠杆。

实验三:杠杆作用的实验【实验目的】杠杆是利用直杆或曲杆在外力作用下,围绕杆上固定点———支点转动的简单机械。

本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以下几种作用:(1)传递力的作用;(2)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3)省力(但费距离)或省距离(但费力)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体会到这些作用,最好选用重一点的物体,让学生亲自用杠杆去撬或抬,此外还可以利用杠杆尺、测力计进行一些定量的实验。

【实验器材】装满学习用具的书包、长1米左右的木棍(把木棍等分为8~10份,画出等分线)、椅子。

【实验步骤】(1)把木棍的中间架在小椅子背上,一端挂上重物———书包,用手握住另一端,慢慢往下压,能把书包撬起。

引导学生找出杠杆的支点、力点和重点。

(2)在力点处用力向下压,力就通过杠杆传递到杠杆的另一端,把重物向上撬起。

这说明杠杆有传递力的作用,还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3)使支点向重点靠近,支点每向前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重点越近(即支点距离力点越远),越省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长,即越费距离。

(4)使支点向力点靠近,支点每向后移动一格,撬动一二次,每次把物体撬起同样高度,会感觉到支点距离力点越近(即支点距离重点越远),越费力,但手(力点)移动的距离也越短,即越省距离。

【实验结论】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是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为费力杠杆。

但是使用费力杠杆时,可以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当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时,动力和阻力相等。

天平就是等臂杠杆。

实验四、杠杆的作用实验【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铁架台。

【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边的螺母,让杠杆尺平衡。

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的地方各挂一个钩码。

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的地方挂两个钩码,在右边5厘米的地方挂四个钩码。

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的地方挂两个钩码,在右边20厘米的地方挂一个钩码。

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与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

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

【实验现象】杠杆尺平衡【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就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就越大。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简易杠杆实验装置的制作在没有课本上杠杆实验器材的情况下,可用轻质木条或刻度尺做杠杆,把它支放在三棱木块的棱上,也可用方木块压放在湿粘土(橡皮泥)上,以向上的棱边作为支放杠杆的棱边;用一些相同的硬币作为砝码(每枚硬币的平均质量可用天平测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