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回想》知识结构图
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课题为什么要用《本命年的回想》
而不用《过年的回想》或《过年》呢?
我们中国人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 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
1 读一读
概括作者家乡过年的风俗活动
(可用动词+名词的形式,如炒年货)
炒年货 杀牲禽 守岁
吃腊八粥 备食物 拜年
买糖果 送灶王
挑绒花 换门神
腊月初一
炒年货
预热
腊月初八
吃腊八粥 买糖果 挑生活在海底。 每年三十它就浮出水面来到岸上,吞吃人和动物,所 以从腊月初一到年三十,人们就扶老携幼逃到山上, 躲避“年”的到来。有一年年三十,村里来了一个要 饭的老者。他听说了这件事,说他有治“年”的办法。 只要“年”出来的时候,在门上贴上红的对联,穿上 红的衣服,并放起焰火和爆竹,“年”就会被吓跑了。 有一部分人就相信了。当“年”来的时候,看到门上 的红对联就紧张了,再听到爆竹声就吓得逃之夭夭了。 这就是人们在过年时要贴春联,穿红衣服,放爆竹的 原因。
作者
刘绍棠
有一种感觉叫热火朝天 有一种追忆叫刻骨铭心 有一种情结叫牵肠挂肚
有一种甜美叫合家欢乐
1 了解文中所写的年俗,提高概括能力。
2 欣赏传统年俗,体会其乡土风情。
3 比较过年习俗的变化,感悟传统年俗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刘绍棠,作家。40多年的文学生 涯,致力于 “中国气派,民族风格, 乡土题材,地方特色。 ”1991年7月1 日被国务院表彰为“为发展我国文化 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始 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当地的风俗或过年的趣事)
东北年俗
老东北人,特别讲究“过年”,于 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 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 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 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 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 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谣。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结构一、单元学习目标:1.能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
2.能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细观察、勤思索、常积累,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社戏 3课时端午日 1课时本命年的回想 2课时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2课时写作: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单元小结1课时三、教材分析:斑斓多彩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民俗风情,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追求,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过年、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江浙地区农村演社戏祈福的民俗风情。
读罢这些文章,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着这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无穷乐趣,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增加对我们民族乃至世界灿烂文化、悠久历史的热爱。
四、教学内容及设计:单元整体学习(一):课前预习:1、开始本单元学习,刚好是“国庆”节后,“重阳节”将临。
要求:同学们利用假期,回家向家人、长辈或者通过图书、网络了解“重阳节”的来历、活动形式、和现今的发展变化,作好记录以备交流。
除此外,你还知道哪些节日?(二):课堂学习:1、交流课前所积累的知识,明确“重阳节”之类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2、浏览课文,了解单元内容,明确单元学习目标问题情境:(1)、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2)、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为什么?(3)、了解单元内容后,你有何感受?3、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对应的学习目标。
)《社戏》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本文通过描述看戏、偷豆的故事情节,描绘出了美丽的江南特有的景色,写出了农村孩子纯真的品格。
本命年的回想(2001至2003辛巳+癸未年)

本命年的回想(2001年10月12日至2003年10月12日)此次本命年的范围是2001年10月12日16时25分(农历辛巳年八月二十六申时)至2003年10月12日16时25分(农历癸未年九月十七申时)。
此次本命年是学习阶段(小学四年级上册至小学六年级上册)阶段生日(包括阴阳历):2001年10月12日16时25分(农历辛巳蛇年八月二十六申时)辛巳年,戊戌月,戊申日,庚申时。
2001年10月21日16时25分(农历辛巳蛇年九月初五申时)辛巳年,戊戌月,丁巳日,戊申时。
2002年10月10日16时25分(农历壬午马年九月初五申时)壬午年,庚戌月,辛亥日,丙申时。
2002年10月12日16时25分(农历壬午马年九月初七申时)壬午年,庚戌月,癸丑日,庚申时。
2003年9月30日16时25分(农历癸未羊年九月初五申时)癸未年,辛酉月,丙午日,丙申时。
2003年10月12日16时25分(农历癸未羊年九月十七申时)癸未年,壬戌月,戊午日,庚申时。
男方生辰八字命盘如下帅哥姓名:XXX出生时间:1991年10月12日16时(农历辛未年九月初五申时)十神七杀正财日主劫财乾造辛未戊戌乙卯甲申支十神偏财正财比肩正官十神:食神伤官比肩劫财偏印正印七杀正官大运:丁酉丙申乙未甲午癸巳壬辰辛卯庚寅2岁12岁22岁32岁42岁52岁62岁72岁1993 2003 2013 2023 2033 2043 2053 2063生肖属羊,命宫为离,头胎可能生女。
您属于东四命,宜住东为佳,最佳坐向为坐南向北。
1.(2001年高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
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3-3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结构及能力综合)

第十二课本命年的回想第三部分文章结构与写作特色一、文章结构二、写作特色本文浓墨重彩向我们介绍了“过大年”的民风民俗,在这幅民俗风景画中,我们感受到了浓重的乡土气息,本文的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作者勾勒生活情景生动传神。
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往往不多几笔就能把某一生活情景生动传神地勾勒出来。
例如写炒年货,不但正面写炒了一锅又一锅,还写“土炕烫得能烙饼”,可见烧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货;玉米粒儿在铁锅里“毕剥毕剥响”,与奶奶执铲时口中念念有词,充分表现了气氛的浓烈和炒年货中寄托的深意;“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与“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颇有一点情趣,令人不觉一笑。
可以说,文章对大年的每一点记忆都是一幅体现民风民俗的图景画,生动而传神,并不时激起人们会心的微笑。
课文线索清晰,如数家珍,逐一叙说。
这特别表现在第4段中,作者按照时间,从腊月初一到除夕之夜,就炒年货、吃腊八粥等10件事情,如数家珍似的掐着指头逐一叙说,或明确交代时间,或以一定的语句承上启下,如“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由此及彼。
顺着时间一件不落地往下说,本易犯流水账之病,但由于件件都属特别的风俗,相互不可替代,特别是由于作者生动传神的叙说情致饱满、兴趣盎然,读者只会感到认识和情感上的满足,从而赞不绝口。
总之,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从腊月初一的“预热”开始,向我们详细叙写了农历年的种种风俗,读来亲切质朴,地方色彩浓重。
第四部分能力方法综合一、记叙文阅读技巧:品味语言特色好的文章,其语言除了具有准确、畅达、精练的特点之外,还应具有文体本身的特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首先应注意到不同文体的不同语言特点。
记叙性文章的语言,通常以“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为总体特色,阅读中要在这一共性中发现各自文章的不同个性,体会其语言的独特意蕴。
科技说明文,要抓住科技文语言准确性的本质特征,去理解文章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七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本命的回想》课件 苏教(通用)

•
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2021/5/112021/5/112021/5/11May-2111-May-21
•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2021/5/112021/5/112021/5/11Tuesday, May 11, 2021
•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Lo意re揉m i捏psu。m2d0ol2o1r s年it a5m月et1, 1co日ns星ect期etu二r a2di0p2is1ci/n5g/e1l1it.2F0u2s1ce/5id/1ur1n2a0b2la1n/d5it/,1e1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2021/5/112021/5/112021/5/11May-2111-May-21
•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2021/5/112021/5/112021/5/11Tuesday, May 11, 2021
•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
•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2021/5/112021/5/11Tuesday, May 11, 2021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第十二课 本命年的回想 课件(共22张PPT)

中国传统节日
时间(农历)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4 月5日(公历) 五月初五 七月初七 七月中旬 八月十五 九月初九 12月22日(公历) 十二月初八 大年三十
节庆名称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元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冬至 腊八 除夕
过年喽
春春节 节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 日,俗称“过年”。按照中国农历,正月初一是 “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 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 “团年”。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 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 潮。中国北方地区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 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俗,象征生活步 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 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春节期间,人们互相登 门拜年,有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习
天干(gān)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关于刘绍棠
• 刘绍棠 北京市通县人。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峨眉》,中篇小说《蒲柳 人家》,长篇小说《京门脸子》、 《柳敬亭说书》。他的文学创作一直 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 材,地方特色。”
生字词
灶 ( zào ) 膛 烙 ( lào ) 饼 簸 ( bò ) 箕 ( ji ) 晾 ( liàng ) 生疮 ( chuāng ) 栗 ( lì ) 子 穿梭 ( suō ) 糖粘 ( nián ) 儿 天麻 ( mā ) 麻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气
降
《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多大年龄?怎么知道的? 60岁,文章最后一段。 作者在本命年回忆起什么事?文中抓住哪两大特 色进行叙述的? 鲜明地方特色 过年 浓郁乡土风味
学习探究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春节是二十四节气之 一吗?二十四节气有哪些呢?
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 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 大寒。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 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 乡土风味的,却是 二十四节 之外的 春节。
合 家 笑 声 脆
四 海 祥 云 降 福 来
九 州 瑞 气 迎 春 到
大家一起写贺新春短信
晨曦出现的第一缕阳光是我对你的深深祝福, 夕阳收起的最后一抹嫣红是我对你衷心的问候, 在新年来临之际,我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新年 快乐!” 感谢你的关怀,感谢你的帮助,感谢你对我做 的一切……请接受我新春的祝愿,祝你平安幸福。
2、祈福迎祥
展望来年,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3、密切感情
阖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和整个村落的人际 关系,上上下下,远远近近,和和美美奔前程
春节这一传统节日蕴涵着 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合家享受着 过去一年的劳动成果;人们合家期 盼来年的美满兴旺;中华民族这个 大家庭家家户户、和和美美、共奔 前程。所以春节这种风俗文化归根 结底又是 家 的文化。
作者在本命年回想起了过年的哪些
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趣事?
浏览第四段,归纳出作者家乡过年
的十件事:用“动词+名词”的格式概括
这几件事。(如第一件事概括为“炒年货”)
腊月初一: 炒年货 腊月初八: 吃腊八粥 买糖果 挑绒花 杀牲畜 备糕点 腊月二十三: 送灶神 换门神 大年三十: 除夕守岁
正月初一:
本命年的回想

2.简介作者及其创作风格。
3.检查字词
本课要求掌握的字词主要有:
识记:浓郁簸箕穿梭筛子门槛
秫秸阖家鬼祟篱笆嚼
玉米糁儿疙瘩鬏
理解与运用:阖家鬼祟赏心悦目
4.初读课文
布置思考题:
a.“课文从什么地方开始回想的?从什么地方结束回想的?”
③因时代、地域差异,学生可能对文中所写的部分民俗感到比较陌生。
5、学生课前所作的准备:
①通过“课下注释”,结合查字典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②读书,归纳文中写的过年的几件事情,并向长辈了解本地过年的风俗。
③学生搜集家乡过年时的风俗习惯,并收集有关过年奇闻趣事。
二、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的文化背景,了解春节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学生朗读
a.介绍自己朗读的片段,
b.讲解自己的诵读脚本,
c.朗读文章片段。
学生讨论回答
吃饺子
饺子包制钱
芝麻秸铺地
小丫头不能出屋,小小子不许随地大小便
放鞭炮
贴春联…...
学生说出这些民俗的来历或传说。
了解内涵:
吃饺子、包制钱——盼望生活美好。
放鞭炮、贴春联——营造节日气氛
女生推选一人朗诵“除夕夜”部分,男生推选一人“过年”部分。全体朗诵结尾。
分析“守旧”的意义
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媒体重现十件过年习俗)
(同桌讨论、学生交流:挑绒花、除夕夜等等变化比较大;新的过年方式如:网络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外出旅游……)
(二)、针对这种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1、课文作者刘绍棠对过去的过年有着怎样的感受?(学生答:留恋、怀念)要求找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的感受。
《本命年回想》
学习目标:
1.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2.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
教学方法:
1、在教学中,主要运用情景教学、对话教学等方法。
2、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并进而指出产生问题即形成了课题,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揭开课题研究的神秘面纱。并将此作为一个中长期作业。
探究方法指导:媒体显示有关图书资料和网址(超级链接,打开网页,让学生浏览);询问身边的人。
八、结束教学。(媒体播放新年钟声,投影出示: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媒体播放《新年好》,师生同唱导入新课。唤醒学生对过年生活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媒体出示图片,启发学生谈过年感受,产生了解过去过年情形的欲望,自然引入本文教学。
二、出示课题和作者
三、第一板块教学:研读课文,了解过去
(一)、媒体显示学习目标1:正确、简洁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学生齐读)
2、课文中还有哪些习俗分别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大致能回答:健康、幸福、美满、来年丰收、邻里和睦……)
3、媒体出示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用含义深刻的对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深入探究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四、第二板块教学:拓展延伸,比较今昔
媒体出示学习目标2: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齐读)
2、快速阅读、跳读《饺子过年》、大学生谈过年等拓展性资料,找出作者对过年感受的句子,使学生自主加入探讨。(学生交流,媒体显示)
3、教师充当主持人,以“过年大家谈”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切身体会,学生展开辩论。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寄托的文化内涵谈感受。
教师小结,强调习俗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吸收其中的精华,启发学生追求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并自然转入第三板块的教学。
五、第三板块教学:激发创新,畅想未来
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畅想未来的年会怎么过。(媒体显示节日图片)
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小组作班级交流。
六、师生共同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春节哪些方面的知识?你对春节感兴趣了吗?你还想知道有关春节的哪些知识呢?
七、激发问题意识,形成探究课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对过年的哪些问题产生了兴趣,还形成了哪些新的问题?(学生大致想知道的有:过年的由来,春节的传说,其它的春节习俗,本地的春节习俗,不同民族的春节习俗,过年的饮食文化……)
1、整体感知课文,教师指导阅读的方法(媒体出示):
读一读:正确流利
想一想:写了几件事
比一比:哪一组概括得正确又简洁(如:吃腊八粥)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生字词相互质疑。
3、自主思考,写了几件事。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圈点批注,理清条理,加以概括。
4、小组合作,集中各成员的概括,并交流明确。(实物投影各小组归纳的几件事,学生点评,评出最佳。媒体显示教片《祝福》片段(出现祭祀用的鱼,画面静止):要求学生同样能用正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影片中反映的习俗(能力迁移);说出鱼所寄托的寓意(学生:年年有余)。点年年有余的动画图,引出本板块的难点。
(三)、深入探究:春节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1、媒体出示送灶图和包团子图,这些习俗包涵了人们的哪些期盼?(学生答:平安、团聚……)
3、坚持以“读”为本,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学会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
媒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包括文本、影音、动画等。
教学设想:
教学程序总体设计按纵横结构展开。即以“过去—现在—未来”为“纵线”,由对文中所写旧时习俗的了解,引起对现今过年习俗的思考,进而激发对未来过年方式的憧憬。“横”则指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为主题构成的概括习俗、比较异同、探究联想三大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