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的分类
噬菌体的分类、生物学性状及应用

噬菌体的分类、生物学性状及应用噬菌体是一类寄生于细菌的病毒,也被称为细菌噬菌体或细菌病毒。
它们是病毒领域中最为广泛研究的对象之一,不仅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地位,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噬菌体的分类、生物学性状以及应用有着丰富的内容。
噬菌体的分类:噬菌体根据其基因组的结构和复制策略可以分为两大类:尾端噬菌体和整合噬菌体。
1. 尾端噬菌体(T4类噬菌体):它们具有复杂的结构,并且有着特别高的复制速率。
这类噬菌体通常具有头部、尾部和尾纤维等结构,头部包裹着基因组,尾部主要参与寄主感染。
尾端噬菌体主要感染细菌,并在寄主内进行复制。
2. 整合噬菌体:整合噬菌体通过整合到细菌的基因组中而进行复制。
整合噬菌体在培养基中以类似于细菌的形态存在,并通过细胞分裂传递给下一代细菌。
这类噬菌体在寄主不利于感染时会转入潜伏状态,以免被细胞免疫系统发现。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1. 构造:噬菌体主要由头、尾和尾纤维等多个部分构成。
头部包含基因组,尾部用于寄主感染,尾纤维通过识别特异的寄主受体进行附着和感染。
2. 复制策略:噬菌体通过感染寄主细菌,将自己的基因组注入寄主细菌细胞内,并借助寄主细胞机制进行复制。
复制过程包括基因组复制、蛋白质合成和组装等步骤。
3. 感染特异性:噬菌体具有高度的感染特异性,只能感染特定种类的细菌。
这一特性使得噬菌体可以作为治疗感染性细菌病的有希望的替代品。
4. 寄主凋亡: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菌后,会通过寄主凋亡来释放复制产物。
这是一种机械性凋亡,将寄主细胞破裂,从而释放大量新生噬菌体。
噬菌体的应用:1. 抗菌剂:噬菌体可以作为抗菌剂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尤其是耐药菌感染。
相较于传统的抗生素,噬菌体具有极强的目标性,不会对人体的自身菌群产生伤害。
2. 食品安全:噬菌体可以用于食品安全领域,对抗致病菌的感染。
它们可以被添加到食品中,通过感染并降低细菌数量,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
3. 生物工程:噬菌体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领域。
噬菌体

溶 菌 周 期
溶 原 周 期
噬 菌 体 与 细 菌 相 互 作 用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基因转移:
外源性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
基因重组:
转移的基因与受体菌DNA整合在一起的过程。
外源性遗传物质:
供体菌染色体DNA片段、可转移的质粒DNA、噬菌体的基因
基因转移和重组的方式:
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和原生质体融合。
1.转化
定义: 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 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转化因子: 游离的DNA片段,最多不超过10-20个碱基。 感受态: 受体菌能摄取外源DNA片段的生理状态。 感受态一般出现在细菌对数生长期的后期,持续 时间约3-4小时。感受态可人工诱导。
定义:裂解细菌的噬菌体是毒性噬菌体;
在宿主菌内增殖: 吸附、穿入、生物合成、组装、释放; 释放的噬菌体再感染其他细胞,建立溶菌性周期 溶菌周期
从噬菌体吸附到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的
过程。
吸附:噬菌体与细菌表面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穿入:噬菌体核酸进入宿主细胞
生物合成:
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
菌分裂分配至子代细菌的染色体中,这个过程 叫做溶原性周期。
溶原性细菌的特点
能正常分裂,并将前噬菌体传给子代;
对相应噬菌体具有免疫性;
整合的前噬菌体经溶原性转换给细菌带来新的 性状; 前噬菌体可自发或被诱导脱离宿主染色体,进 入溶菌周期,导致细菌裂解。
温和噬菌体可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毒性噬菌体只有溶菌性周期。
分类:
噬菌体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噬菌体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引言:噬菌体(bacteriophage),也称细菌噬菌体或噬菌体病毒,是一类仅寄生于细菌的病毒。
噬菌体在细菌世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对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动态有着深远影响,而且在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解释噬菌体的概念、结构、生命周期、分类以及应用等方面,深入介绍这一迷人的微生物家族。
一、噬菌体的概念1.1 定义噬菌体是一种可以侵染、寄生于细菌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质壳体和含有基因信息的核酸构成的。
1.2 发现历史噬菌体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由Frederick W. Twort和Félix d'Hérelle分别独立发现。
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噬菌体能够感染和破坏细菌,从而为人们理解病毒的生物学行为奠定了基础。
二、噬菌体的结构2.1 壳体噬菌体的壳体由一层蛋白质组成,它能够保护内部的核酸免受外界环境的损害。
2.2 核酸噬菌体的核酸可以是DNA或RNA的形式,不同类型的噬菌体具有不同的核酸构成。
这些核酸携带着噬菌体的基因信息,可以在细菌中复制和表达。
三、噬菌体的生命周期3.1 寄生感染噬菌体通过寄生感染细菌,依赖于细菌的机制来复制自身。
3.2 吸附噬菌体通过特定的受体与细菌表面结合,并通过尾部纤维或尾鞭等结构与细菌产生物理性吸附。
3.3 注射遗传物质噬菌体通过尾结构中的注射器,将自身的遗传物质注入细菌细胞内。
3.4 复制和组装噬菌体遗传物质在细菌细胞内复制并产生大量的噬菌体部件,然后进行组装成为新的噬菌体。
3.5 破裂和释放经过复制和组装后,新的噬菌体会破裂细菌细胞,并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继续感染其他细菌。
四、噬菌体的分类4.1 形态分类噬菌体根据其结构形态可以分为尾型、尾纤丝型、囊样和无尾型等。
4.2 RNA和DNA噬菌体根据其核酸类型的不同,噬菌体可以分为RNA噬菌体和DNA噬菌体。
五、噬菌体的应用5.1 基因工程工具噬菌体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研究的重要工具,用于基因表达调控、靶向基因转导和遗传工程等领域。
关于噬菌体分类的教学探讨

G Ⅲ _ ● —
d RN s A
小顶衣壳
中6噬菌体 QB噬菌体
I
sRN s A
+
“ +
” +
” +
一 + ” +
n +
” +
20 . 02
育 出版 社 ,0 9 20.
【 戴汝潜. 2 】 说课论【 】 M. 北京: 北京科技出版社,96 19 [石晓英等. 3 ] 说课论[ . M】 北京: 北市科技出版社, 9. 16 9
— —
周德庆 主编的《 微生 物学教程 》 高教 出版 社 , 二版 ) ( 第 中, 根据外观形态及核酸类型把噬菌体分 为6 , 类 种 但6 中没有包含dR A s N 这种类型 ;杨 苏声 、周俊初 主编 的 《 微生物 生物学》科 学 出版社 ) , ( 中 仅从形 态学 上将 噬 菌体分 为6 种形 态类型 ,而没有 结合核 酸类型进 行分
类 , 于笼统 ; 过 而其他 有些教 材 , 如沈萍 、 向东 的《 陈 微 生物学》 高教 出版社 出版 , ( 第二版 ) 和黄 秀单链 线 环 状单链
待发 现 f 噬菌体 、M 3 d 1 噬菌体
双 链 缚状 腰 魅 T系大 脑杆菌 噬蔼体 、 噬菌{ 车
・
长丝状 ,可弯曲,无头尾
Ⅱ
E
— — — — — —
sD A sN
蹦噬苗体 MV L噬菌体 - P 噬茁体 M2
丝杆状
短直杆状 ,一端钝 圆 。 sDN s A d DN s A
_
_
一 球状 2 0面体结构
大顶衣壳 9DN 中x1 4 s A 噬菌体 7
性尾 ;型 , C 球状 , 大顶衣壳粒 ;型 , 状 , D 球 小顶衣壳粒 ; E
噬菌体(Bacteriophage) ppt课件

性的分子如生物毒素分子,很难得到有效表达和展示。
1 个体微小、可通过细菌滤器 2 无细胞结构专性细胞内寄生
3
分布广泛
11
1.3 噬菌体的特性
4 裂解或不裂解细菌 5 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6 能够抵抗热、低温、冰冻等
12
1.4 噬菌体结构
13
1.5 噬菌体的化学组成
核酸:头部核心,DNA或RNA 作用: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头部外壳和尾部 作用:保护核酸 构成外壳和尾部
并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 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22
1.7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烈性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1)吸附 (2)注入 (3)增殖 (4)装配 (5)裂解
23
1.7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24
1.7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的侵染实验的结果 证 明 了 DNA 是 遗 传 物 质
14
1.5噬菌体的化学组成
噬菌体的一些结构蛋白
15
1.6 噬菌体的分类
按照基本形态可划分为三类: 蝌蚪状(T4)、微球状( ∮x174) 和丝状(M13)。
16
根据噬菌体结构的不同可将其分为:
1
2
3
无尾部结 构的二十
面体
有尾部结 构的二十
面体
线状体
17
1.6 噬菌体的分类
迄今已知的噬菌体大多 数是有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到目前为 止,研究者至少对5568种噬菌体进行了电镜观察,绝大多数(占 96.2% )为有尾噬菌体。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完整word版)噬菌体种类与形态

种类因为噬菌体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所以,可以根据蛋白质外壳或核酸的结构特点对噬菌体进行分类。
根据蛋白质结构分类:无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这种噬菌体为一个二十面体,外表由规律排列的蛋白亚单位——衣壳组成,核酸则被包裹在内部。
有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这种噬菌体除了一个二十面体的头部外,还有由一个中空的针状结构及外鞘组成的尾部,以及尾丝和尾针组成的基部。
线状体:这种噬菌体呈线状,没有明显的头部结构,而是由壳粒组成的盘旋状结构。
无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有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线状体迄今已知的噬菌体大多数是有尾部结构的二十面体,这是因为正多面体是多面体里最简单的结构,搭建起来最容易,所以病毒喜欢采用正多面体的结构。
而正多面体一共又只有五种,分别是正4, 6, 8, 12, 20面体,其中正20面体是最接近球形的,也就是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需要更少的材料,更为节省。
根据核酸特点分类:ss RNA:噬菌体中所含的核酸是单链RNA。
ds RNA:噬菌体中所含的核酸是双链RNA。
ss DNA:噬菌体中所含的核酸是单链DNA。
ds DNA:噬菌体中所含的核酸是双链DNA形态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噬菌体有三种基本形态:蝌蚪形、微球形和丝状,从结构来看又可分为六种不同的类型,见图 3.5 。
图 3.5 噬菌体的基本形态和大小图中所列的 T- 系噬菌体是目前研究得最广泛而又较深入的细菌噬菌体,并对它们进行了从T 1 -T 7 的编号,这类噬菌体呈蝌蚪形。
大肠杆菌 T 4 噬菌体为典型的蝌蚪形噬菌体,由头部和尾部组成。
头部为由蛋白质壳体组成的廿面体,内含 DNA 。
尾部则由不同于头部的蛋白质组成,其外包围有可收缩的尾鞘,中间为一空髓,即尾髓。
有的噬菌体的尾部还有颈环、尾丝、基板和尾刺 ( 图 3.6) 。
图 3.6 大肠杆菌 ( E.coli ) 噬菌体结构 ( 引自 Prescott et al., 2002) 和电镜照片图 3.7 噬菌体 T 4 吸附在大肠杆菌细胞 ( Madigan et al., 1997) A. 未吸附 B.C. 尾部附着 D. 尾鞘收缩,注入 DNA。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噬菌体

04
噬菌体的检测与防治
噬菌体的检测方法
噬菌斑法
在细菌培养物上加病毒液,培养后观察透明圈, 透明圈越大表示病毒活性越强。
血清学检测
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噬菌体抗原,以确定其存在 和种类。
分子生物学方法
如PCR、基因测序等,通过对病毒基因序列的分 析,准确快速地检测噬菌体。
噬菌体的防治策略
加强卫生管理
分布
噬菌体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水、土壤、动物肠道等,同时也在人类生产活 动中广泛存在,如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
噬菌体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致病性
某些噬菌体可导致人类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发热等症状;在医院环境中,噬菌体还 可导致医院感染。
治疗与预防
烈性噬菌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激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同时,加强食品、药品、医疗器 械等的监管,可有效预防噬菌体感染。
为医学微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可以包含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为医学生的研究提 供参考和借鉴,例如在研究新型病毒或者细菌时,可以通过课件学习相关的知识 和技术手段,从而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
通过课件的学习,医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最新治疗手段,例如在 面对新型病毒或细菌时,可以通过课件学习相关的防控和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 服务临床实践。
THANKS
生物技术应用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方法,可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筛选 抗体药物等。
02
噬菌体的生命周期与感染机制
噬菌体的生命周期
吸附
噬菌体识别并吸附到宿主细胞表面 。
侵入
通过酶解或融合方式进入宿主细胞 。
增殖
在宿主细胞内进行核酸复制、蛋白 质合成及组装。
噬菌体知识点总结

噬菌体知识点总结一、噬菌体的结构噬菌体的结构包括头部、尾部和纤毛等部分。
头部包含病毒的遗传物质(DNA或RNA),尾部和纤毛负责连接并注射病毒的遗传物质到细菌内。
噬菌体具有一定的遗传物质,有些噬菌体还带有一些蛋白质酶和结构蛋白,其结构紧凑而高效,能有效感染细菌。
二、噬菌体的生命周期噬菌体的生命周期包括寄主细胞感染、复制、组装和释放等多个阶段。
当噬菌体感染到细胞表面后,病毒会通过尾部和纤毛注射遗传物质到细胞内,遗传物质随后开始复制并制造新的病毒颗粒。
最终,新的病毒颗粒会组装成完整的噬菌体,并释放到环境中去感染其他细菌。
三、噬菌体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噬菌体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抗菌剂,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疾病,如肺炎、脑膜炎、败血症等。
由于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噬菌体治疗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替代方法。
目前已有一些临床试验表明,噬菌体治疗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对人体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四、噬菌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细菌性疾病是造成农作物减产和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而噬菌体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抗菌剂,用于预防和治疗作物上的细菌性疾病。
例如,噬菌体可以用于防治番茄、土豆、玉米等作物上的细菌性病害,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五、噬菌体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由于其对细菌的高效杀灭作用,噬菌体可以被用于食品加工和保存中。
例如,在食品加工中,可以使用噬菌体对肉类、奶制品等食品中的细菌进行控制,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此外,噬菌体还可以被用于抑制食品中的致病菌,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六、噬菌体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人们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关注不断增加,噬菌体治疗作为一种替代疗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噬菌体进行改良,使其更加高效、安全和稳定,以满足不同领域应用的需求。
同时,研究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噬菌体的生存机制和感染方式,以拓展其在医学、农业和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微生物名词解释与解答题
噬菌体的分类: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
沙门菌肠热证胃肠炎败血症病
毒复制T: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
乙肝颗粒:大小球形颗粒管型颗粒
梅毒分期硬性下疳全身和皮肤黏膜出现梅毒疹皮肤黏膜溃疡性坏死和内脏器官肉芽肿样变(梅毒骝)
细菌的致病性物质:毒素(外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内)
霍乱弧菌致病因子:霍乱肠毒素鞭毛菌毛及其他毒力因子内毒素
细胞壁保护细菌物质交换决定抗原性与致病性染色性药物敏感性有关
真菌培养基沙保弱(G 蛋白胨)
病毒培养法细胞培养鸡胚接种动物接种
AIDS性接触血源性母婴垂直
IMVIC:I吲哚M甲基红VP C枸橼酸盐
病毒自然条件入侵机体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
病毒抗原变异类型抗原漂移抗原性转变
细菌生繁条件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有些)温度:37℃pH:7.2~7.6 气体:对O2要求(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专性厌氧菌)对CO2
求:5~10% CO2 渗透压
革兰染色初染媒染脱色复染将细菌涂片标本固定,初染加结晶紫,约一分钟,水洗。
滴加碘液媒染,约一分钟,水洗,形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成深紫色。
用95 %酒精脱色,30 秒钟,用水冲净酒精。
用稀释复红复染1 分钟,水洗。
镜检干燥后,置油镜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
链球菌所致脓疾病:化脓性感染(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痈等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毒素性疾病(猩红热)超敏反应性疾病(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
狂犬病:管理传染源(捕杀野犬多犬预防接种对咬过人的猫犬隔离观察7·10发病处死取脑组织检查病毒抗原和內基小体)伤口处理和注射抗体(用3%·5%肥皂水 0.1%苯扎溴铵或清水洗再用75%乙醇或碘酒注射高效价抗狂犬病毒血清于伤口周围与底部)预防接种(咬后和接触病毒危险的人及早接种疫苗)
真原核差异:无典型细胞结构核质无核膜核仁仅核糖体 DNA RNA
细菌生长曲线分期定义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和T 过程有规律数目对数纵 T横的曲线a迟缓期(最初准备代谢活跃 V大储蓄E 中间代谢产物不繁殖1-4h
对数期(最快先短暂的加速期后对数期活细菌快增细菌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典型)稳定期(繁殖减慢死活相等活细菌保持稳定典型小改变代谢产物产生)衰退期(更慢死大于活典型大改变生理活动停滞出现衰退形菌体自溶)
内外毒素差异1(来源阳及部分阴分泌于菌体外或菌体自溶阴细胞壁裂解释放)2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3稳定性(不稳定60死 160 2-4h死)3抗原性(强产抗毒素经甲醛脱毒成类毒素4毒性作用强选择性毒害较弱引起发热休克DIC)
病毒感染类型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获得免疫力显性感染感染靶细胞大量增殖造成细胞结构域功能损伤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病毒感染)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消毒消除和杀灭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有害因子,但不一定能杀死全部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死芽胞
无菌操作防治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上的方法
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它的dad是阴,其细胞壁的脂多糖是热原质
正常菌群正常下人动物体表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德微生物种类数量稳定与机体平衡
致病菌少数正常菌在条件下致病
病原菌:少数微生物引起人动植物具有致病性
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增殖,不裂解细菌,其核酸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并能与染色体一起复制传代。
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又称溶原性噬菌体
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溶原型细菌染色体上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毒性噬菌体能再宿主菌细胞内复制繁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使细菌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溶原性
转换溶源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显性感染: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大量增殖造成细胞严重损伤,致使机体出现临床症状的感染类型
毒血症:产生外毒素的病原菌只在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流,但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达到易感靶器官,引起组织损害,产生特殊的毒性症状。
菌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再繁殖而致病。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严重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通过血流扩散至机体的其它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
脓性病灶。
内毒素血症由于G-菌感染使宿主血液中出现内毒素引起的症状。
干扰素细胞受病毒感染或其他物质作用,细胞干扰素基因活化,编码产生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叫做。
他抗病毒需经过细胞另一组基因表达或调控,能终止感染细胞的病毒复制,限制扩散
玻璃样变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等处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坏死活体内局部细胞的死亡。
死亡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结构自溶引发炎症
栓塞在循环血液不溶于血液异常物质,随血流至远处阻塞血管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从血管壁进入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
假膜性炎:发生于黏膜的纤维素性炎称 .心包脏壁层呈“绒毛状”
肉芽肿显微镜下由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良性与恶性组织分化程度核分裂像生长速度生长方式继发改变转移复发对机体影响癌与肉瘤.组织来源发病率大体特点组织学特点网状纤维转移
风湿病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主要侵犯全身结缔组织的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
风湿小体由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的肉芽肿球形、椭圆形或梭形
肺肉质变灰肝期,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蛋白溶解酶不促→渗出物不能及时溶解吸收→肉芽组织长入→机化→病变呈褐色肉样
COPD一组各种原因所致肺实质和小气管受损→不可逆慢性气管阻塞、呼出阻力↑和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肺疾病的统称。
肺心病肺、胸廓畸形或肺血管病变→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厚、扩张为特征的心脏病。
肝硬化→肝C变性、坏死、纤维组织↑+肝C结节状再生→反复交错进行→肝小叶结构及血液循环改建→变形、变硬→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