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贸易短量控制浅析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完善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完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需要国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原油进口量急剧增加,迅速成为全球原油进口贸易的重要角色。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来解决。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过度依赖少数供应国。
中国目前主要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等几个主要原油供应国进口原油,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风险,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政治局势可能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有限。
在进口贸易中多元化供应源很重要,使中国的原油进口不再过度依赖某些国家。
这可以通过开发和加强与其他潜在供应国的贸易关系来实现。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中还存在一些环境和气候方面的问题。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人口数量多,对能源的需求也非常大,这导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持续增加,对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国可以在原油进口贸易中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鼓励使用更加环保的能源,如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中还存在一些内部问题。
目前,中国的炼油产能严重不足,导致了大量的原油进口后需要重新出口,这增加了运输成本和贸易摩擦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可以通过增加炼油产能、提高炼油技术水平等方式来提高自给自足能力,减少对原油进口的依赖。
中国还可以通过建设更多的石油储备设施,增加石油储备量,以应对国内紧急情况和国际原油价格波动。
为了完善中国原油进口贸易,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与潜在供应国的合作,增加原油进口的多样性。
通过与其他国家签署贸易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减少对少数供应国的依赖,从而降低进口风险。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投资和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减少对原油的需求,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政府还可以加大对炼油产能的投资,提高炼油技术水平,增加石油的自给自足能力。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问题浅析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问题浅析作者:王红梅来源:《卷宗》2018年第29期摘要:近年来,我国石油供需缺口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石油贸易开始进入“大量进口”发展阶段。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结合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从现阶段来看,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
同时,进口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利用马六甲海峡水道完成进口,石油储备能力相当薄弱,且缺乏定价权,这很不利于我国石油行业的成熟化发展。
为了改变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中的问题,应实现原油进口依存度和进口渠道上的突破,改变不利局面。
以下就是对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方面问题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中国石油行业发展提供有利参考。
1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1.1 依存度大在石油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对外依存度较大,自我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后,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度达到了40%。
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由40%上升到60%,由“不安全期”进入到“危机期。
”2017年,中国石化副经理曾表示,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正在不断上升,但产量却不断降低,年产量仅达到了1.92亿吨,石油全年净进口量是3.96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由2010年的60%增长至67.4%。
预计到2018年为止,石油对外依存度仍将不断上涨,甚至逼近70%,这很不利于我国石油行业稳定发展,难以满足社会发展中的石油资源使用需求。
而造成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较大的原因归咎于是由行业发展处于低级阶段,始终处于粗放型经济增长状态,不注重石油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
同时,现今石油勘探技术比较落后,无法从情况复杂区域开采丰富石油资源,最终陷入石油净进口国发展局面。
1.2 渠道单一从我国石油进口来源来看,中东、非洲、亚太是我国原油进口主要地区,进口集中度较高。
而在所有原油进口中,中东约占据45%,非洲约占据32.5%,亚太约占据3.5%。
在进口原油运输时,我国主要是与外轮公司进行合作,以海上船运方式将进口原油运输到国内,采取这一种进口原油运输方式的约占据90%。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之一,而且对原油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
本文将探讨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的现状以及可能的对策。
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在过去几十年中大幅增长。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的需求急剧上升。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的原油消费量从1995年的4000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5.5亿吨。
中国的原油产量却相对较低,没有能力满足国内需求,这导致了大量的原油进口。
中国原油进口主要依赖于中东地区,特别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阿联酋等国家。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中东地区占中国原油进口的比例超过50%。
这意味着中国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和地缘政治情况非常敏感,一旦中东地区发生政治动荡或冲突,将严重影响中国的能源供应。
对中国来说,多样化原油进口渠道和供应国家非常重要。
对于中国来说,石油贸易的稳定与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以确保原油进出口贸易的稳定。
中国需要加强其国内的原油资源开发,提高国内产量。
这将减少中国对原油进口的依赖程度,提高能源安全性。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其他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加大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投入。
中国应该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通过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对石油的需求,进一步降低对进口原油的依赖。
中国可以通过与其他油气生产国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来确保原油供应的稳定。
与供应国签订长期采购合同可以为中国提供稳定的原油供应,并帮助中国获得更好的价格和贸易条件。
中国还可以通过多元化原油供应渠道和供应国家来降低风险。
中国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如加强与俄罗斯、非洲和南美洲国家的能源合作,以降低对中东地区的依赖。
中国还可以加强国内原油储备建设,以应对紧急情况和全球油价波动。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建设更多的原油储备设施。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但也有很多应对的对策。
通过加强国内资源开发、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建立与供应国的长期合作关系、多样化原油供应渠道和供应国家、加强原油储备建设等措施,可以确保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的稳定和安全。
出口成品油短量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出口成品油短量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作者:***来源:《今日财富》2024年第16期成品油短量是成品油出口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事情,是溢短装的一种。
成品油短量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货物在运输途中的损耗、蒸发、泄漏、错误计量或其他运输过程中的问题。
短量可能对合同方造成经济损失,并可能导致纠纷和争议。
作为成品油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有必要做好短量原因分析,并尽可能采取措施为企业降低损失。
一、成品油短量的定义在成品油国际贸易业务中,成品油通常指汽油、柴油、航空煤油,下文不再赘述。
成品油短量指的是实际交付或收到的成品油数量少于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数量。
在实际业务中,成品油短量是指买方实际收到的成品油数量少于结算货款依据的数量。
根据不同销售合同中对结算依据的规定,出口成品油的结算依据主要有船舱量结算、岸罐量结算。
以船舱量结算,船舱量即为提单量;以岸罐量结算,岸罐量即为提单量。
船舱量与岸罐量的差额即为短量的具体数量。
二、成品油计量方式在成品油出口业务中,按照计量方法可分为静态计量和动态计量两类。
交接计量应优先采用流量计动态计量方式,不具备动态计量条件的可采用静态计量方式。
(一)静态计量静態计量是指通过测量岸罐或船舱的液位高度,通过罐容表或舱容表求取非流动状态成品油的体积,并结合成品油的温度和密度,经过相应修正,计算出成品油的标准体积及重量。
静态计量特点是被测物体为静止的,测量过程不是连续的,区别于动态计量,静态计量可以重复性操作而不失准确性。
成品油静态计量主要有检尺、测温、取样、计算四步。
人工操作的专业性、严谨性,罐容表、舱容表的准确性,液体温度及样品密度、水杂的代表性等都是影响计量结果的因素。
静态计量基本流程如图 1 所示。
注释:GSV:Gross Standard Volume 毛标准体积NSV:Net Standard Volume 净标准体积VCF:Volum Correction Factor 体积修正系数WCF:Weight Correction Factor 重量修正系数(二)动态计量动态计量是指通过流量计及其配套仪表,对处于流动状态的成品油进行连续计量,并经过相应修正,计算出成品油的标准体积及重量。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一直是中国能源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对原油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国内原油资源有限,因此必须依靠进口来满足巨大的需求量。
中国的原油产量也在不断增加,部分原油出口到国际市场,为国家创造了丰厚的出口收入。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中国对原油的依赖度较高,进口渠道相对单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国内对原油储备建设的不足也可能在突发情况下影响国家能源安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应当采取多种对策。
多元化原油进口渠道,减少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提高进口安全性。
加强国内原油储备建设,确保在突发情况下有足够的储备能够应对。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中国原油进口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之一,几乎所有的原油需求都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原油进口量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进口量逐年攀升。
中国的原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地。
中东地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原油供应地区,占据了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大部分。
中国的原油进口主要通过海运方式,陆运和管道运输也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一部分份额。
中国的原油进口渠道比较多样化,可以有效降低原油进口的风险。
中国还与一些原油生产国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稳定了原油进口的来源。
中国的原油进口现状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经济风险,以及对原油供应的依赖程度较高等。
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些挑战,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
2.2 中国原油出口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之一,但由于国内原油资源有限,中国的原油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因此大部分原油需求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在中国原油进口现状分析中,将分析中国原油进口量的增长趋势和主要进口来源国。
在中国原油出口现状分析中,会探讨中国原油出口量的规模及出口目的地。
而在分析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时,将详细探讨对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应对策略探讨部分将提出应对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面临的挑战的解决方案,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国原油贸易发展。
结论将对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的未来展望进行分析,并提出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的建议,以促进中国原油贸易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中国经济影响、应对策略、国际合作、未来展望、长期发展规划1. 引言1.1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中国原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资源之一,进出口贸易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国内原油资源供给的不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之一。
中国也在逐渐发展原油出口市场,努力扩大对外贸易的规模和影响力。
在中国原油进口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对外国原油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而且主要原油进口国也逐渐多样化。
中国原油出口现状分析中,中国的原油出口规模还相对较小,但正在逐渐增长,为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收入和价值。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原油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中国的能源消费和生产成本。
我们需要制定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国原油贸易的发展。
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互利共赢,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
在未来展望中,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需要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内外部协调,推动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朝着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2. 正文2.1 中国原油进口现状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之一,由于国内原油产量无法满足需求,中国每年需要大量进口原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原油进口量自2000年以来逐年增长,2015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已经接近3.7亿吨,占全球原油贸易的比例也在逐年提升。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管理分析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管理分析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是中国能源行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进出口贸易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石油进出口贸易也伴随着各种风险和挑战,包括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技术风险等。
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来看看石油进出口贸易中的市场风险。
石油市场是一个充满波动和不确定性的市场,国际油价受全球政治、地缘、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石油企业在进行进出口贸易时,需要面对价格波动、供需失衡等市场风险。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市场风险,中国石油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战略,包括多元化采购渠道、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体系等。
政治风险也是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各国间的矛盾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都可能对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造成重大影响。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中国石油企业需要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及时了解国际形势的变化,同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
技术风险也是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
随着能源行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新的装备不断涌现,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各种技术风险。
油田开发中可能出现的地质勘探风险、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隐患等,这些都需要中国石油企业引以为戒,加强风险管理,确保生产安全和进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
针对上述风险,中国石油企业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确保进出口贸易的稳定进行。
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制定灵活的战略应对市场风险。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获取政策信息,规避政治风险。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降低技术风险。
中国石油企业还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合作与并购等方式来分散风险,扩大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例如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设置风险管理团队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但只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便能够降低风险,保障企业的利益。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因此中国的原油进出口贸易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和能源需求的增长,中国的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中国原油进口情况、原油出口情况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国原油进口情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净进口国之一。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而国内产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中国每年要大量进口原油。
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从2001年的约6000万吨增长到了2019年的超过5000万吨,进口量持续稳步增长。
中国从哪些国家进口原油呢?主要的原油进口国包括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安哥拉、伊朗和伊拉克等。
这些国家的原油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提供了中国大量的原油资源。
随着与这些国家的能源合作不断加深,中国的原油进口渠道也在不断扩大,形成了比较多元的原油供应网络。
中国的原油出口主要是出口到亚洲地区的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
中国的原油出口主要是为了满足亚洲地区国家对原油资源的需求,通过原油出口,中国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能够加强与邻国的能源合作。
中国的原油进出口贸易一直都处于一个较大的逆差状态,即进口量远高于出口量。
中国的原油需求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而国内的原油产量却无法满足这种增长的需求,因此中国不得不大量进口原油。
目前,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占据了全球原油市场的很大一部分,这也使得中国成为了国际原油贸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原油出口量相对较小,中国自身并不能成为一个主要的原油出口国。
虽然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在积极开展原油贸易业务,但中国的原油出口量与进口量相比仍然较少。
四、对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的对策面对原油进出口贸易逆差的现状,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应对。
中国需要继续加大对国内能源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国内原油产量,减少对国际原油市场的依赖。
中国需要加强与原油供应国的合作,稳定原油进口渠道,确保国内原油需求的稳定供应。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完善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完善中国作为原油消费大国,其原油进口贸易一直是国际市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存在着过度依赖少数供应国的问题。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近年来从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少数国家进口了大量的原油,这种过于依赖少数供应国的情况容易对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威胁。
中国应该加大与更多供应国的合作,以降低依赖度,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由于运输方式过于单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原油是通过海运方式进口的,而运输途中遇到的海上风险、天气条件等因素都可能对进口贸易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降低这种风险,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供应国之间的多元化合作,开拓更多的运输通道,如陆上管道和铁路运输,以降低运输风险。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中的贸易结构问题也不容忽视。
目前,中国更多地从海外市场进口原油,而对国内原油进口商的支持较少。
这种贸易结构不仅导致了国内原油进口商利益受损,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原油贸易的发展。
中国应该加大对国内原油进口商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和金融支持,使其在原油进口贸易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还存在着一些市场准入和贸易壁垒的问题。
目前,一些国家对中国原油进口存在一定的限制和壁垒,这影响了中国原油进口贸易的发展。
要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可通过加强与相关国家的贸易合作,拓宽市场准入,并加大力度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以降低贸易壁垒对原油进口贸易的影响。
要完善中国原油进口贸易,除了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加强合作与沟通。
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相关供应国的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原油供应的稳定性。
还应加强与原油交易相关的国内机构的沟通与配合,提高原油进口贸易的执行效果。
中国应加大对原油进口贸易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参与原油进口贸易,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并提高其竞争力。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完善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完善中国原油进口贸易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推动了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完善和解决。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的问题之一是依赖进口。
中国目前约70%的原油消费依赖进口,进口国家过于集中,主要来源于中东,特别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科威特等国家。
这种依赖性使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存在较大风险,一旦进口受阻,中国的经济和能源供应将受到严重冲击。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存在着供给链的薄弱环节。
中国的原油进口主要通过海运运输,中国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系统来保障原油的安全运输和仓储。
这导致了原油进口中的一些问题,如原油运输中的事故风险、海上运输中的海盗威胁以及运输和仓储的成本增加等。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的价格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原油价格受国际市场的波动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使得中国很难掌握原油进口的成本和价格。
这会给中国进口商带来较大的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完善原油进口贸易。
中国可以通过多元化原油进口渠道来减少对进口国的依赖。
中国可以寻找其他国家的原油资源,并扩大与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
加大对非洲国家的原油进口,或者扩大与俄罗斯等国家的能源合作。
这样可以增加中国能源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中国可以加强原油进口的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可以投资建设更多的原油港口、贮油库和输油管道等基础设施,以提高原油进口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海上运输合作,共同应对海上风险和威胁。
中国可以采取措施来降低原油进口的价格风险。
中国可以加强与原油供应国家的合作,通过长期供应合同等方式稳定原油价格。
中国可以发展原油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以帮助企业进行价格风险的对冲。
中国还应加强对原油进口贸易的监管和管理。
中国可以加强对进口商的审查和监管,保障原油贸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我国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面临的障碍及排解策略探析
我国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面临的障碍及排解策略探析1. 引言1.1 我国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之一,且石油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来源。
随着国内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变得愈加重要。
石油作为国际市场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其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石油进出口贸易,我国可以获取国外资源,满足国内需求,保障经济稳定运行;同时也可以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我国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进出口贸易,我国石油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信息,拓展海外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最大化。
石油进出口贸易还可以促进我国石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提升,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我国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石油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我国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面临的主要障碍我国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面临的主要障碍包括石油进口依赖度高、国际油价波动大、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以及石油进口质量安全隐患。
首先,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着石油进口依赖度较高的问题。
由于国内油气资源有限,我国需要大量进口原油来满足国内需求,这导致我国石油企业在进口贸易中存在一定风险和压力。
其次,国际油价波动大也是我国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面临的重要障碍之一。
国际油价的不确定性使得我国石油企业在进口原油时难以预测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经营和盈利能力。
另外,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也给我国石油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困难。
国际贸易政策的频繁调整和变化可能影响我国石油企业的出口市场和进口成本,增加了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最后,石油进口质量安全隐患也是我国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面临的重要问题。
进口的原油质量安全未能得到保障可能会对我国石油企业的生产和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我国石油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是石油进口依赖度高、国际油价波动大、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以及石油进口质量安全隐患。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管理分析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和管理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其石油进出口贸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石油进出口贸易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并讨论相应的管理措施。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是国际油价的波动。
国际油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全球经济情况、地缘政治风险、产油国间的供需关系等。
油价波动会导致中国的石油进口成本的波动,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造成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风险,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多元化能源进口渠道以及加强与产油国的合作关系来稳定石油供应和降低石油进口成本。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还面临地缘政治风险。
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许多主要的石油产油国位于地缘政治不稳定的地区,如中东地区和非洲部分地区。
这些地区的政局动荡和冲突可能会导致石油供应中断或不稳定。
为了规避这一风险,中国可以通过积极外交政策和合作基金来加强与这些地区的合作关系,以确保其石油供应的稳定。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还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的风险。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各国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可能对中国的石油进出口贸易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风险,中国可以采取措施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推动自由贸易的发展,并通过多边机构,如世界贸易组织等,维护自身的贸易权益。
在管理方面,中国可以通过优化进口结构和加强能源安全管理来应对石油进出口贸易的风险。
中国可以推动加快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中国可以加强对进口石油质量的监管和控制,保障进口石油的质量和安全。
中国还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油气管线建设,扩大能源进口渠道,降低运输成本和风险。
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具有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包括国际油价的波动、地缘政治风险、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等。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中国可以采取措施加强石油供应保障、多元化能源进口渠道、加强地缘政治合作等。
在管理方面,中国可以优化进口结构、加强能源安全管理和推动能源多样化发展。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原油的进口量一直居高不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到5.21亿吨,同比增长9.5%。
而出口量仅为4200万吨,净进口量高达4.77亿吨。
中国对原油的依赖程度在不断提高,这也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了挑战。
在原油进口方面,中国主要从中东国家、非洲国家和俄罗斯等国家进口原油。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的原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俄罗斯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之一。
而在原油出口方面,中国的出口规模相对较小,主要出口到亚洲和欧洲等地区。
二、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面临的挑战1. 能源安全问题:中国对原油的依赖度高,而且主要进口国家多集中在中东地区,这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一旦中东地区发生动荡,或者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都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造成重大影响。
2. 国际市场竞争:国际原油市场竞争激烈,原油价格波动大。
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中国的原油进口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这给中国的能源供应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3. 资源分布不均:中国本土原油资源有限,大部分依赖进口。
而且,中国的能源消费地区与资源分布地区不一致,这也给中国的能源供给带来了不便。
1. 多元化进口渠道:中国应该加强与各原油供应国的合作,拓宽原油进口渠道,降低对特定国家的依赖程度。
与此需要加强与原油供应国的战略合作,确保进口渠道的安全稳定。
2. 增加国内油田勘探和开发投入:中国应该加大对国内油田勘探和开发的投入,提高本土原油资源的开采利用率。
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勘探程度,加大对页岩油、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的勘探和开发力度,以解决能源供给的问题。
3. 加强国际市场投资和布局:中国应该通过投资和建设原油储备基地、管道输油系统等方式加强在国际市场的投资和布局,提升自身的原油储备能力和供应保障。
4. 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应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之一,但仍然大量依赖进口。
按照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到5065万吨,占全球原油进口总量的72%以上,进口依赖度较高。
中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等国家,这些国家对中国原油进口的供应占比较高。
进口原油依赖度高也带来了风险。
全球疫情影响下,石油价格不断波动,中国的原油进口成本随之波动,这给中国的石油安全带来了重大挑战。
因此,中国需要采取措施,增加本土原油开采量以及多元化原油进口渠道,保障能源安全。
一是增加本土原油产量。
中国国土面积广,地质构造复杂,有着多个潜在的油气富集区。
尤其是中国西南地区,有大量的油气资源尚未被开发利用,政府应该加强相关政策支持,增加对该地区的勘探和开发,稳步提升本土原油产量,以减少对原油进口的依赖。
二是拓宽海外原油采购渠道。
中国已经加入了沙特阿拉伯主导的OPEC+俱乐部,和俄罗斯签订了一系列的能源合作协议,多年来与中东国家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合作基础牢固。
但在能源安全的角度,不宜把所有的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中国应该在海外大力开拓潜在的原油采购渠道,与拉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合作,建立稳定的原油供应体系,实现多元化的原油进口。
三是提高进口原油的安全可控性。
从源头上,中国原油进口渠道要更加广泛。
与此同时,中国还应该加强海上油气管道和油气储备系统的建设,建立长效的风险控制机制,防止多种突发事件对中国原油进口造成危害。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消费国之一,面临的国际竞争和供应风险将日益增强。
为保障能源安全,中国应该加强本土原油产量的开采,拓宽原油进口渠道,并建立健全的安全可控机制。
在此基础上,中国可以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推进能源转型,以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我国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面临的障碍及排解策略探析
我国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面临的障碍及排解策略探析我国石油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面临着一些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
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性较大,这给我国石油进出口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
一方面,当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时,我国的进口成本将增加,可能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
当国际原油价格下跌时,我国的出口收入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障碍,我国石油企业可以采取锁定原油价格的策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政策的出现。
在国际贸易中,许多国家采取了贸易壁垒措施,如提高关税和限制进口配额,以保护本国产业。
这些措施对我国石油企业的进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针对这一障碍,我国石油企业可以加强与贸易伙伴的沟通,争取减少贸易壁垒的限制,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提高竞争力。
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稳定性也给我国石油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国际形势的变化、地缘政治冲突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可能对石油进出口贸易造成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障碍,我国石油企业可以加大对风险的研判和预测,制定灵活的贸易策略,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多边贸易体系的保护措施。
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也是我国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面临的障碍之一。
全球范围内存在着众多的石油生产国和石油贸易商,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为了应对这一障碍,我国石油企业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竞争力,同时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份额。
我国石油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也同时存在着许多机遇。
只有通过加强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障碍,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完善
中国原油进口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完善
近年来,中国原油进口贸易发展迅速。
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约为5060万吨,占全球原油进口量的73%,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然而,中国原油进口贸易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价格波动、供应不稳定等。
因此,需要在完善油气市场政策、加强战略储备和促进境外能源合作等方面做出改进。
第一,完善油气市场政策。
中国政府应该尽快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完善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保障市场竞争。
同时,可以通过发挥市场力量,引导产业转型,促进绿色能源发展,降低能源消费。
第二,加强战略储备。
针对来自海外的原油能源安全风险,中国应加强储备,建立更多的储备基地,以确保中国的石油供应及时,充足,并保持市场稳定。
第三,促进境外能源合作。
中国应该加强与海外国家的合作,共同开发能源资源。
重点可以放在吸引更多国际大型能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充分利用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中国国内石油产业的竞争力。
总结来说,中国原油进口贸易发展的现状仍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通过完善油气市场政策、加强战略储备和促进境外能源合作等方式,中国能够更好地应对国内外的能源安全挑战,推动中国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
中国原油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在原油进出口贸易中,我国属于是原油进口大国,原油进口量呈每年不断增长的趋势进口量呈逐年上涨趋势,并在2018年首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尤其是近年以来,国内大批民营企业异军突起,炼化产能大幅增加,2019年国内炼油一次加工能力扩至8.47亿吨,逼近9.0亿吨大关而我国的原油出口量却在不断减少。
,国内原油产能不足,原油进口成为必然选择。
本文针对我国原油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原油贸易的发展。
标签:中国原油;能源安全;战略;进出口贸易进口贸易;现状;对策随着对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我国的石油储存资源越来越少,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我国开始向其他国家进口原油,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原油贸易行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原油贸易行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原油进出口贸易中存在有很多问题,不利于我国原油贸易的发展,因此国家需要对原油进出口贸易进行加强重视,提高对原油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我国原油进口贸易的现状我国的原油进口贸易有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建国初期到60年代之间,由于石油开采技术水平差,开采量低,还处于向其他国家进口石油的时期;从1960年到1979年之间,我国的石油开采技术不断提高,加大了石油开采规模,提高了石油开采量,基本上实现了石油资源的自给自足,并且在这段时间内,还向朝鲜、菲律宾等出口部分石油资源;但是从1980年到2000之前,由于国内消费量快速增长,国内石油勘探开发已不能满足日常生产生活需要,石油资源进口不断提高,并在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0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国际原油贸易量不断降低,到2002年我国原油贸易量才有所回升。
从2002年至今,我国一直都处于原油进口的地位,并且进口量不断扩大,年均增长率超过13.0%,其中2017年同比增长65万桶/日,增量较2016年提高一倍,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量的41.0%,并在2018年跃居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约为日本的三倍、印度的两倍。
原油贸易短量控制浅析
原油贸易短量控制浅析第一篇:原油贸易短量控制浅析原油贸易短量控制浅析摘要截至2017年5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为3719.59万吨,同比增长15.4%。
如此巨大的进口规模,如何实现合同结算量与实际抵港进库总量相一致呢?假设炼厂要求在途损耗率不得超过0.25%,那么对应2017年5月全国进口总量,实际收货量较结算量最大可短少9.3万吨,对应货值单月约3530万美元,全年约4.2亿美元。
以上数据说明,短量控制是值得做的,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虽然在物流环节上重要的控制点很多,加以合理使用和管理即可提升短量控制能力。
关键词原油采购原油实货贸易货油短量控制短量索赔案例中国真正开始大规模涉足国际石油贸易领域是在20世纪90年代,有两个现象值得回味:一是1996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大幅上升,首次突破2000万吨,并且超过出口量,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二是中国五大有进口资质的石油公司纷纷成立合资或独资贸易公司(Trading Arm),并纷纷在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如纽约、休斯敦、伦敦、新加坡、迪拜等,成立驻外贸易公司。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在国际石油贸易市场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国内原油市场的开放,国内地方炼厂在近两年也纷纷加入到国际石油贸易当中。
根据海关数据,2017年5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量为3719.59万吨,环比增长8.1%,同比增长15.4%。
如此巨大的进口规模,如何??现合同结算量与实际抵港进库总量相一致呢?举个例子来说,国内某炼化企业考核旗下炼厂采购海外进口原油的在途损耗率不得超过0.25%。
如果这一考核指标具有普遍性,那么2017年5月全国进口总量实际收货量较结算量短少9.3万吨,企业考核也是达标的,对应货值单月约3530万美元,全年约4.2亿美元。
通过分析以上数据,尤其是在国企石油炼化公司为进口主力的背景下,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即炼化企业提升短量控制能力具有巨大的经济利益。
一个企业欲提升短量控制能力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这一领域,应挖掘和培养这一领域的专门人才,给予必要的激励政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石油贸易中的管理与风险控制
石油贸易中的管理与风险控制石油贸易作为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因此在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石油贸易中的管理和风险控制进行探讨,以及部分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市场分析与预测在石油贸易中,进行准确的市场分析和预测是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基础。
市场分析包括对石油价格、供需情况、国际政治影响等因素的全面考量,以便更好地预测未来市场走势。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才能得出准确的预测,从而合理安排采购和销售计划。
二、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在石油贸易中,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是防范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评估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以及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综合考虑,制定出最佳的采购计划。
同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采购计划,以应对紧急情况和市场波动。
三、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是确保石油贸易运营顺畅的重要环节。
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可以实现信息的透明化和高效的协调,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
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涵盖采购、输送、储存和销售等环节的全面管理,确保产品的供应和交付达到最佳状态。
四、合理的风险控制策略石油贸易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如价格波动风险、供需失衡风险、市场政策风险等。
合理的风险控制策略是保证石油贸易运营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例如,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定期对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制定相应的风险分析和对策,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以应对突发的风险事件。
五、加强合规管理在石油贸易中,合规管理是保障交易合法性和经营稳定性的重要环节。
加强合规管理包括了解和遵守相关法规法律、规范行业行为、建立合规制度等。
只有通过严格的合规管理,才能确保贸易活动的合法性和企业的声誉。
六、信息技术的应用石油贸易是一个信息密集型的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石油贸易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关键。
通过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采购、销售、储运等环节的全面管理和实时监控,以及对市场动态的快速响应,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油贸易短量控制浅析摘要截至2017年5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为3719.59万吨,同比增长15.4%。
如此巨大的进口规模,如何实现合同结算量与实际抵港进库总量相一致呢?假设炼厂要求在途损耗率不得超过0.25%,那么对应2017年5月全国进口总量,实际收货量较结算量最大可短少9.3万吨,对应货值单月约3530万美元,全年约4.2亿美元。
以上数据说明,短量控制是值得做的,有巨大的经济利益,虽然在物流环节上重要的控制点很多,加以合理使用和管理即可提升短量控制能力。
关键词原油采购原油实货贸易货油短量控制短量索赔案例中国真正开始大规模涉足国际石油贸易领域是在20世纪90年代,有两个现象值得回味:一是1996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大幅上升,首次突破2000万吨,并且超过出口量,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二是中国五大有进口资质的石油公司纷纷成立合资或独资贸易公司(Trading Arm),并纷纷在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如纽约、休斯敦、伦敦、新加坡、迪拜等,成立驻外贸易公司。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在国际石油贸易市场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国内原油市场的开放,国内地方炼厂在近两年也纷纷加入到国际石油贸易当中。
根据海关数据,2017年5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量为3719.59万吨,环比增长8.1%,同比增长15.4%。
如此巨大的进口规模,如何??现合同结算量与实际抵港进库总量相一致呢?举个例子来说,国内某炼化企业考核旗下炼厂采购海外进口原油的在途损耗率不得超过0.25%。
如果这一考核指标具有普遍性,那么2017年5月全国进口总量实际收货量较结算量短少9.3万吨,企业考核也是达标的,对应货值单月约3530万美元,全年约4.2亿美元。
通过分析以上数据,尤其是在国企石油炼化公司为进口主力的背景下,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即炼化企业提升短量控制能力具有巨大的经济利益。
一个企业欲提升短量控制能力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这一领域,应挖掘和培养这一领域的专门人才,给予必要的激励政策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虽然在物流环节上重要的控制点很多,只要手中有了专门人才,就可以调动各物流环节中的重要资源,加以合理使用即可提升短量控制能力。
以下逐个分析在涉及货量控制的主要环节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合同结算条款的约定炼厂作为进口原油的最终用户,非常渴望以原油进自家油罐的计量数据为结算依据,实际的原油进口采购业务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交割结算方式。
表面上实际收货量与结算量相符,但如果仔细分析其实有两个问题需要揣摩:一是该类交易方式进口货量占比整体进口货量较小,多数情况下进口商是以离岸价格(FOB)采购,再租船运输回国;二是对比同期抵港的相同原油品种价格,以进罐量为依据进行结算的单桶成本更贵而显得不划算。
现今主要原油出口国,尤其是OPEC成员国,不论是长期合同销售还是现货销售,均以离岸价格(FOB)销售,相对应的结算货量依据是承运油轮在装港签发的提单(Bill of Lading)净桶数量。
对于刚刚入市的地方炼厂来说,如果想直接从主要产油国采购一手货源,则必须花较长的时间在供应商处完成客户注册手续,而且每一家供应商都要求完成类似的客户注册手续。
市场新的参与者为了尽快打开局面,获得急需的原油资源,打出更有竞争力的价格成为不得已的必然。
包括采购成本、租船价格、银行授信、保险等在内的价格成本构成能戳中地炼管理者普遍的“痛点”。
在装港装油,至关重要的是采用什么计量器具为依据作为出具提单货量的基础。
通常从计量器具精密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流量计、岸罐、油轮舱容表。
大石油公司普遍采用高精度大型流量计,综合不确定度可达0.05%,岸罐的计量精度略差,而通过油轮量舱再依据舱容表算得的货量误差最大。
在油轮处于海面风浪中摇摆不定的情况下,量舱误差通常都大大超过0.3%。
有趣的是,大部分国内炼厂都更倾向于用油轮量舱数据验证流量计数据的准确性,部分炼厂倾向再用油轮经验数据(VEF)修订量舱数据作为结算依据,虽然经理们在短量控制上想了很多办法,但是以油轮量舱为基础和努力的方向都错了。
总体来说,油轮量舱误差大、不确定因素多,建议提单以岸上经过严格标定且证书有效的大型流量计数为依据出具,这样对买卖双方都更公平。
如果从国际知名贸易公司采购二手甚至多手交易后的原油,买家首先必须明白,中间所有的交易过程所产生的价格溢价,都将转化为最终用户的生产成本。
再者,国际贸易商所提供的送货到港、船检量结算、卸港岸罐结算等特色服务,表面上看,以上结算方式都需要供应商承担其中的货差风险和在途风险,但是炼厂需要为获得这样的心理安慰支付更高、更适合的价格。
采用哪种交易结算条款,孰优孰劣十分明确。
当实践的次数多了,大多数情况下最终炼厂都能凭经验深刻体会商场中“风险和收益成正比”这句至理名言。
二、租船契约的条款约定和船型选择当炼厂已成为国际原油市场的熟客,企业的信誉度和资金实力被业内所认可,那么国际石油生产商和贸易商也更愿意和这样的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也就是说,业内市场信誉度高的企业能经常性地采购到一手货源。
一手货源以离岸价格成交,配合确定的货量和确定的装港受载期,下一步寻找安全油轮完成运输任务。
油轮市场和原油市场看似关联度极高,但管理所需的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配备是完全不同的,即资源采购和油轮运作多是由不同的团队在不同的行业圈子中分别完成,并彼此直接建立紧密的信息沟通渠道。
能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和较低的滞期费率租到合适的油轮是船务人员的追求。
油轮承载能力要适合货量的大小,不能太小,不然不能装下全部货油,导致合同不能完全履行而出现违约;油轮又不能太大,闲置空间太多就限制了货油单位运输成本的进一步优化。
当然也可以考虑租足够大的油轮,借以拼装两票甚至三票装期和地理位置相近的货油,达到综合降低单位桶油运输成本的目的。
从签约条款的角度分析,大石油公司都常采用国际通用租约标准版本,经内部法务人员修改后形成符合注册国法律及公司制度的合同文本,用以进一步和船东就某些细节部分进行谈判,达到船东从抵达装货港和在运输全过程及卸港安全卸货充分保护货主利益的目的。
船长在装港除了要按租船人的指令行动,同时在现场一旦发现终端作业、货油品质和数量方面的异常,必须向码头终端作业者提交抗议信或事实陈述信(LOP或SOF),目的是帮助租船人/货主掌握事实依据,为以后的索赔做好准备。
以上交易达成后,抵达装港装油前,货主不要忘了为货油投保货运险。
三、保险条款对短量控制的积极作用为货油投保货运险是花小钱但十分重要的一步,保险公司会根据投保人的具体要求、标的货物的品质、装卸货地区、航运途经地区、该油种历史理赔数据等向投保人报价。
作为租船人选定承运油轮其中一个必需条件,是船东须为承运油轮在P&I Club购买保赔保险,后面的案例会提到该保险在短量控制中的作用。
保险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保险公司承担起整批货物的在途风险。
货主如果仅仅着眼短量控制,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只保赔投保标的短量0.5%以上的部分(免赔额),即货主要自己承担0.5%的货量损失(船东常称为“在途自然损耗”)。
如果货主要求保险公司免赔额降到0.25%,那么保险公司必然根据对风险的识别要求提高保险费,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当由投保人自行评估。
四、航运在途控制油轮在归航路途中有必要监控原油品质的变化,尤其需要不断监控货舱析出底水总量和舱内空距中硫化氢气体浓度的变化,代理商就是租船人的情况下更应直接指令船长加强在途监控。
货量的变化倒不显得重要,航行状态下不可能准确测量,只需要求油轮在整个路途中不动泵、不倒舱即可。
对舱底明水的检测可以帮助炼厂增强货油品质好坏的信心,在途前两天货舱中自然沉降出的底水不再明显增加即为正常,说明货油在生产脱水设施中得到有效的油水分离。
如果在途检测底水大量出现,导致短量预估数超出货主心理承受极限,建议即刻通知保险公司提前预警,另外需联系卸货码头协商做好处理明水的预案。
检测底水量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试水膏涂抹在铜棒上探测底水高度,另一种是使用UTI探测舱内油水界面推算底水深度。
每种原油的物理、化学特性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
针对常温高粘原油,两种方法都失效的情况也是有的,针对一般的大宗中、轻质原油,采用UTI 和两种不同品牌的试水膏检测能提高可靠程度。
国内主要油运港口都有明文规定限制油轮抵港时货舱空距中硫化氢气体含量。
部分油种本身含较多的硫化氢,在途不断蒸发,积聚在舱室空距中超过2000PPM以上的浓度不足为奇。
也有一种情况,原油本身不含硫化氢,但承运油轮的前一载是含硫化氢原油,因卸货后于舱壁、舱底清理不干净和在蒸汽中残留,导致后一载原油受到“污染”。
所以租船时务必审查一下油轮的上回载货装了什么,“意外”发现硫化氢浓度超标时,货主只能自认倒霉,须让租船人发指令给船长,使用惰气吹扫降低硫化氢蒸汽浓度。
当然,消耗燃料油生产惰气是要额外付费的。
五、卸货港联检控货油轮安全抵达卸货港,如果在途监控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抵港船检量和装港船检量没有大的出入,可以说短量控制已成功大半。
剩下的工作将依靠第三方独立商检的专业水平、船舶卸货经验和设备状况、码头接货设施控制、岸罐计量不确定度。
其中,第三方商检人员的经验和专业水平至关重要,商检人员可以发现后三种影响短量控制因素的问题所在,能够帮助货主确定接收到的真实原油货量,同时能从误差现象中查找到原因,并在现场找到令各方信服的证据,帮助买卖双方、承运人避免陷入彼此间棘手的商务纠纷。
商检人员“粗糙的工作”也可能扩大计量误差,买卖双方与承运人由此陷入漫长的扯皮案例十分常见,各方基于自己的立场和分析都力图证明己方没有责任,各方的互信不易维护。
油轮是否能卸得比较干净,减少油挂壁和舱底余量(ROB),较高的卸油温度对高倾点、高黏度品质的原油特别有效和重要。
但并不是温度越高越好,船舶在途对货油保温或加温需要消耗不少燃料油,货主须权衡消耗产出比,达到控制实效即可。
如果油轮在抵港后才开始紧急加温,则多是不可取的。
就油轮对货舱内原油加温的实际效果,就目前的船舶建造技术和在役的所有油轮来说比较缓慢,加温24小时仅能整体提升2~3℃,每日几万美元的滞期费加消耗的燃油费,消耗产出比一算即知。
另外,如果油轮正在加温过程中,商检人员即登轮检验计量,因为舱内原油底层和上层温差太大,那么商检人员不可能检测到用于计量换算使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平均温度。
这种例子有时可以解释船舶抵港检测“够量”而卸到岸上即又发现“短量”的原因。
六、短量索赔出现较大的短量,如果买方认为卖方的过失证据确凿,保险公司又不理睬0.5%以内的货损纠纷,必然向卖方(海外供应商)提出索赔。
提交索赔期限一般为合同约定提单日后60天或90天内,索赔所需的全部支持材料一定要在期限以内递交给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