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新篇没实行的根本原因

合集下载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统编版八上历史优质分层练习】(解析版)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统编版八上历史优质分层练习】(解析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分层作业1.洪秀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因为他A.领导了虎门销烟B.收复了新疆C.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D.参与了洋务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C项正确;领导虎门销烟的是林则徐,排除A项;收复了新疆的是左宗棠,排除B项;参与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如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排除D项。

故选C项。

2.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地在A.广东B.广西C.云南D.贵州【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B项正确;“广东、云南、贵州”都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地,排除ACD项。

故选B项。

3.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组织是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创立“拜上帝教”【答案】B【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进行永安建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到东王节制,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组织。

B 项正确;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标志,排除A项;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排除C项;创立“拜上帝教”是在金田起义之前,排除D项。

故选B项。

4.土地是封建统治的根基,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目标,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是A.拜上帝会B.《劝世良言》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答案】C【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于1853年颁布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故C项正确;拜上帝会是中国清代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秘密结社,排除A项;《劝世良言》是基督教新教派最早的中文布道册子,排除B项;《资政新篇》是1859年由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排除D项。

中国近现代史上常考简答题 6

中国近现代史上常考简答题 6

中国近现代史上常考简答题一、原因(根源)因素关键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鸦片战争中,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芽的直接原因: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

3、“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产生的直接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4、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拜上帝会的组织发动。

6、致使《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空想性的根本原因:小农经济的社会地位。

7、《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当时中国不具备实施这种方案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

8、列强于1853年提出“修约”的要求遭到拒绝后,没有立即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英法忙于克里木战争。

9、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同外国势力出现暂时“和好”局面的原因: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高涨。

10、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只引进西方技术,不彻底改革封建制度。

11、中国无产阶级早于资产阶级产生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里诞生中国无产阶级。

1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3、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解体较早,资本主义发展条件成熟。

14、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最终各走各路的主要原因:阶级属性不同。

15、维新运动之所以取代洋务运动而在政治上唱主角,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16、维新变法兴起的根源: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7、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的关键: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18、“门户开放”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主要利益。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根本原因: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夺取殖民地。

高三强化练习(一)中国近代现代史

高三强化练习(一)中国近代现代史

高三强化练习(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选择题部分第一章鸦片战争1.所谓“半殖民地”的含义是A.丧失部分独立自主权B.丧失部分领土C.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D.丧失大部分行政主权2.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王第二道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句话突出地反映了 A.清朝国力的雄厚B.清朝主张对外友好通商C.清朝统治者自我封闭的心态 D.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合理性3.下列关于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有①清朝遇到外来威胁时的一种民族自卫政策②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抵制外侵的作用③从历史发展来看,其消极作用甚于积极作用④其本质含义是断绝一切对外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自足‛即产品富足B.衣食住行之所需都可以自己生产出来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5.据资料统计,19世纪末,每一两白银,可兑换制钱七八百文,到鸦片战争前夕,每一两白银可兑换制钱一千六七百文。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 A.白银价格上涨,制钱贬值B.鸦片大量输入中国,造成白银大量外流C.清政府实行白银回笼政策造成市场白银锐减D.清政府大量制钱,造成通货膨胀,导致制钱贬值6.道光帝决定采纳林则徐等人的禁烟主张,主要是因为 A.鸦片贸易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B.鸦片贸易摧残了社会生产力C.鸦片贸易使中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D.鸦片贸易严重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基础7.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A.封建统治者企图阻止西方资本主义的传播B.英国旨在打开中国的大门C.林则徐实行了严厉的禁烟政策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8.虎门销烟前后,林则徐提出‚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尚需回头,不因其违抗于前,而阻其日新于后‛的主张,这表明林则徐 A.禁止同外国商人进行一切贸易来往B.十分注意把握对敌斗争的策略C.做好了对敌斗争的战争准备D.对世界形势发展认识不足9.林则徐领导虎门以后,英国一些城市如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地商会立即宣称,‚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

《资政新篇》的可行性探析

《资政新篇》的可行性探析

《资政新篇》的可行性探析洪仁玕著《资政新篇》,设想太平天国能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体制,并由洪秀全“旨准颁行”。

但《资政新篇》这一“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根本没有实施,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对于这一设想的可行性不能一概而论,归究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与基础。

本文试就此着重从经济、政治两方面,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加以探析。

㈠就《资政新篇》中提出的经济方案来说,有其可行的社会基础。

洪仁玕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技艺精巧”,因而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方式与经济体制,主张:⑴同外国通商,在不干涉内政的条件下,欢迎外国人前来传授工艺技术;⑵发展工业,开采矿藏,发展交通,创办银行,发行纸币,设立邮局、报馆、医院;⑶准许私人投资,奖励发明创造;等等。

就其本质内容而简言之,即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这一主张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且当时的中国已具备了资本主义兴起的社会条件。

其一,鸦片战争后,外国经济的入侵,打破了中国旧有的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的牢固结合,封建经济已开始发生解体,中国经济也逐渐地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范畴。

这一现象对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其二,中国封建剥削的残酷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使中国形成拥有大量资金与私产的官僚、地主阶层和商人、高利贷者,他们有可能,亦有能力投资于中国近代工业。

其三,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在通商口岸出现了一批为外国商行推销商品和收购土货的买办商人。

他们深谙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与策略;加之外国在战后也开始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他们不自觉地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技术带到了中国。

其四,外国经济势力在鸦片战争后的经济侵入与掠夺,事实上造成了大批手工业者和农民的破产,这也为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更多廉价的劳动力。

诚然,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来看,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与设备,采用机器生产,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1)社会根源第一,天国政权当时全面衰退,急需改革内政,“富国强兵”,扭转形势。

第二,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主潮流,初步形成了世界体系。

第三,洪仁玕个人经历使其对资本主义有具体的了解和接触。

(2)主要内容及实质政治上主张法治民主和“开明君主制”,突破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经济上提倡发展工商业,重视科技的作用,这从根本上瓦解自然经济,否定重农抑商;文教上提倡办新式学校和学习西方科技;外交上主张开放和独立自主。

因此,它总体上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是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

它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互利,与西方先进国家建立密切的外交关系,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3)历史地位第一,革命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这是一个改造封建社会,救国救民的探索方案。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天国政权,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第二,进步性:它主张从经济到政治、文教各方面发展资本主义,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与《天朝田亩制度》相反)。

第三,局限性:从理论上看,它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

当时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的基础。

从实践上看,它由于当时紧张严峻的军事环境和缺乏广泛的社会支持而落空。

这是《资政新篇》不能实施的根本原因。

(4)与《天朝田亩制度》的关系第一,《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第二,《资政新篇》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第三,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

4.不同主张的分析(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不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产生背景1853年定都天京,处于强盛时期经过天京事变,处于衰落时期社会经济主张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地上天国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实质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向西方学习,带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群众基础拥有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作用直接推动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未能付诸实施反映特点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同时缺乏先进阶级的理论指导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是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历史复习题要点

历史复习题要点

历史复习题要点一、历史观点:第一章1.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锁国的目的——严格限制对外交流。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

3.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扭转对外贸易逆差。

4.鸦片战争前的形势——①西方资本主义崛起;②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③英对华鸦片数量激增。

5.英国成为鸦片战争发动者的根本原因——在世界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6.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朝封建统治制度的腐朽。

7.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原因——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由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①东南各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②中国出现第一批新式的船坞和工厂。

9.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的具体表现——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10.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北京条约》的国家是:英国,法国,俄国。

11.近代中国海关管理权落入外国人手中,始于“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

12.“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设各国,亦应为英人一体均沾”,英国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获取。

13.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这表明: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③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解体,手工业生产难以和机器生产竞争。

14.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有助于侵略者占领中国市场和掠夺财富。

15.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早期资本输出的方式——①办洋行;②开银行;③经营轮船公司;④设工厂。

1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外国商品没有打开中国市场,其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17.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解体。

“解体”指——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解体且日益商品化。

18.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的原因——制定了较完备的革命纲领。

19.《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的表现——它规定通过圣库制度平分农副产品。

《资政新篇》研究述评D1_8860

《资政新篇》研究述评D1_8860

《资政新篇》研究述评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国近现代史2005级研赵玉青概要:《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向天王洪秀全陈述的一项治国主张,长期以来对它的研究是聚讼纷纭。

笔者认为它的出台除个人的特殊经历外,是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的,其内容主要涉及较广、论述较细、思想超前,可堪称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而较有系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

因其先进的思想主张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没有任何渊源,也不是农民战争的产物,再加上缺乏相应的社会阶级基础和紧张的战争环境等因素,最终导致其无法付诸于实践。

关键词:太平天国《资政新篇》洪仁玕研究述评洪仁玕(1822-1864),号益谦,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农民家庭出身,自幼攻读经史,五试秀才不第,是洪秀全的族弟,太平天国革命初期,曾与洪秀全共谋革命。

金田起义时,他来不及参加,以后几度打算投入革命斗争,均因道路阻隔未能如愿,直到1859年,才到达太平天国首都—天京,成为太平天国后期革命领导人之一。

为筹建太平天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是向天王洪秀全陈述了他的治国主张,即著名的《资政新篇》,全面提出了他的革新思想。

《资政新篇》分为“用人”和“设法”两大方面,而设法方面又分为三点:“风风类”,“法法类”和“刑刑类”,其中“法法类”内容最多,具体提出了关于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和建议,体现出洪仁玕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思想,是《资政新篇》的核心。

总而言之,它反映和代表了洪仁玕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经济、政治、法律和宗教等方面的思想,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良方案之一。

对于洪仁玕的《资政新篇》的评价,长期以来论者见仁见智,成为学术界聚讼纷纭的一个问题。

建国以来,对《资政新篇》的研究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至今。

据初步统计,公开发表的论文共达110多篇。

内容涉及了《资政新篇》的各个方面。

建国初期不少论者把其当为太平天国的异端,把其作者看作是农民阶级的异己。

[1]只有个别学者比较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了《资政新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1)只是分享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1)只是分享

第一章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A、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对外扩张B、清政府统治腐朽C、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运动D、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2、19世纪40年代以后,帝国主义势力一次又一次的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妄图瓜分中国,灭亡中国。

但是,帝国主义列强并没有能够实现他们这一图谋,其根本原因是(D)。

A、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B、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战争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 )A、虎门销烟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大沽口阻击战D、太平天国农民战争4、资本-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包括( A )①政治控制②文化渗透③军事侵略④外交封锁⑤经济掠夺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5、从中国攫取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大的国家是( C )A、英国B、法国C、俄国D、日本6、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 A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中日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7、1895年,日本迫使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C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D)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9、1843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B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维新变法以救亡图存10、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B )。

①《虎门条约》②《望厦条约》③《黄埔条约》④《天津条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雨果曾愤怒地谴责道:“两个强盗走向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两个强盗是( A )A、英国和法国B、英国和美国 C 、美国和俄国D、法国和俄国12、1904到1905年,日俄两国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在(A )LPP进行战争A、中国东北B、中国华北C、中国西北D、中国华南13、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练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练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上)综合(一)1、对鸦片战争前夕西方世界的概括描述最准确的是A、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B、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C、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2、以下条款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本质意图的是A、割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C、协定关税D、领事裁判权3、《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4、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程朱理学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道C、启迪人们觉醒,摆脱封建牢笼D、推翻腐朽的清政府5、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D、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一些抵制6、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先进西方科技C、外国资本的挤压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7、《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阻碍最严重的是A、赔款白银2亿两B、开辟内河航运线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增开沙市、重庆等为商埠8、戊戌变法运动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9、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他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项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10、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11、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12、20世纪初,革命派和保皇派论战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势力论战B、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的矛盾C、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延续D、资产阶级不同政治团体的论战13、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制体确立的标志是A、湖北军政府成立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14、辛亥革命及其以后一段时期,多次出现地方政权宣布“独立”,其基本含义是A、脱离中央政府B、谋求地方自治C、响应武昌起义D、反对复辟帝制15、宋教仁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A、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之争B、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的矛盾C、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D、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16、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表述不准确的是A、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B、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思潮之一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D、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17、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高潮最深远的影响是A、民族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壮大B、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C、为民主革命的转变准备了阶级基础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18、辛亥革命后,先进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真理,其根本原因在于A、受新的革命思想的影响B、中国社会性质矛盾依旧C、国际形势的影响D、先进阶级政党建立19、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有两次短暂发展,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深入人心是其发展的根本原因B、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顽强的生命力C、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最大的障碍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充分发展20、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21、引发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影响B、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尊孔复古的逆流D、西学的传入22、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五四运动性质的是A、北京学生罢课B、李大钊推动和指导C、上海工人罢工D、中国代表拒签和约23、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的优点在于A、理论比较系统全面B与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相结合C、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知识分子起了桥梁作用24、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在内容上突出的不同点是A、解决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方式B、国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C、反对民族压迫的基本政治要求D、对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设想25、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首要前提是A、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中共认识到统一战线的必要性C、孙中山重新解析了三民主义D、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答案:中国近现代史(上)综合(二)1、如果中国在1865年给予美国5%的优惠关税,那么根据相关不平等条约的规定,当时享受这种优惠国家还有:A、英国B、英国、法国C、英国、法国、俄国D、英国、法国、俄国、德国2、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等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是A、军事技术方面B、历史地理方面C、社会制度方面D、思想文化方面3、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4、20世纪初,我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进一步发展,但发展仍受到多方面束缚,下列有关这方面叙述不正确的是A、受到外国资本的排挤、压迫B、巨额的战争赔款使民族工业发展缺乏资金C、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优势5、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6、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苏维埃体制D、人民民主制7、关于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都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都是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D、都具有爱国进步思想8、国民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的继承性,这主要表现在A、革命的任务上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C、革命的结局上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9、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政局的基本特点是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帝国主义策动下军阀混战C、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活动一再受挫D、国民大革命蓬勃发展10、中国民主革命纲领与已往的救国纲领或主张相比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B、提出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C、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要求D、要求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11、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相比较,不同点是A、都由资产阶级发动B、都以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C、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D、都曾批判了封建思想1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的一些被侵略的权益是A、海关主权B、司法主权C、租界主权D、贸易主权13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相比较,北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C、领导会党反对北洋军阀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14、国民大革命的革命形势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的领导B、统一战线的可靠保证C、革命根据地的巩固D、国民党的积极态度15、下列运动充分暴露了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是A、五四运动B、五卅运动C、国民会议运动D、省港大罢工16、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5年出现了工人运动高潮,这一“高潮”的本质特征是A、上海、广州是运动的中心B、建立了反对统一组织C、集中反对帝国主义侵略D、民族资产阶级始终参加革命17、中共“二大”召开的背景不包括A、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B、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苦C、吸取第一次工运高潮的教训D、切实将“一大”制定的纲领向前推进18、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不同之处有A、北洋军阀黑暗统治B、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C、十月革命影响和共产国际帮助D、新文化运动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传播19、“五四”运动较之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A、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先进的知识分子的领导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这一运动的实质是A、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开始兴起B、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C、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D、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运动21、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B、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C、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22、近代中国出现了两次被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出现在19世纪末,第二次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B、都被日本帝国主义所打破C、都被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所粉碎D、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起了重要作用23、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A、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B、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了历史潮流C、我想哦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D、维新派得到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24、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主要是A、宣传马克思主义B、学习西方文化C、打破封建束缚D、进行文化革命25、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影响在于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新思想的萌发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历史新思想的萌发知识点

历史新思想的萌发知识点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1.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开始面对现实,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鸦片战争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探索新知。

二、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三、新思想的表现1.地主阶级的新思想(1)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①在广东设立译馆,使广东成为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②组织人编译出的《各国律例》和《四洲志》,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

③鸦片战争期间,仿制西方战舰,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2)魏源:编写出《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该书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在当时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3)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其中,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

还出版了几十种介绍西方军器制造的书籍,涌现出了一些研制新式武器的专家。

2.农民阶级的新思想——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1)内容①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②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发展保险事业。

③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新式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④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2)评价: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但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历史新思想的萌发重点阐释1.19世纪中期萌发的新思想的特点及其出现的原因特点:向西方学习,抵御侵略,发展资本主义。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不可能实行说明了什么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不可能实行说明了什么

答问提示
题目:《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不可能实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太平天国这两个纲领都没有实行,但原因是不一样的。

《天朝田亩制度》是要改变当时的土地制度,但用的是小农的自然经济的模式和取消商品经济的方式,这是农民阶级需要的,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规律。

《资政新篇》要发展资本主义,但洪仁玕只是在香港学到资本主义的一些皮毛,他试图将其移植到太平天国统治区域,但找不到现实的阶级力量,因为他对国内的情况不太熟悉,在纲领中没有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在近代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但不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就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可见,在中国近代,农民阶级的自发要求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相违背的,没有先进阶级领导和先进理论的指导,他们不可能提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纲领,这正是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在近代中国,不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任何纲领也是不能指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 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

《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 展方案。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 不久,他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
内容:

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 方,制订法律,制度。 经济方面: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 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兴办保险事业等。 文教方面:反对迷信,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 和社会福利事业。 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与番人并 雄”,但严禁鸦片输入。对于外国人,强调“准其为国献策, 不得毁谤国法”。
两部制度的客观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想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 同吃,有衣同穿,有钱 同使,无处不均匀,无 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 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 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 案。
无法实行的原因:

《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到的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制度 的规定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它幻想在分散的 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行均贫富,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 积极性,根本无法实行. 《资政新篇》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仅仅是中国 人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设想,缺乏实践 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 大将士的拥护。而且迫于当时的形势,也没有实行.

小组总结原因:


1. 《天朝田亩制度》本身就存在着问题,主张平均 分配,而当时的社会情况复杂,根本不可能得到贯彻. 2. 《天朝田亩制度》还规定天王的高度集权,官 员的世袭制等,都表现了封建的等级关系。 3. 《资政新编》是参考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体 制而设立的,而资本主义和专制封建主义又是对立 的,本身也存在着矛盾. 不过这两个制度也反映出 了清末农民的觉醒,和对平等的基本渴望,也从侧面 反映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诟病! 4. 因为当时的生产力低下,太平天国又面临着内忧 外患的国际形势,情况复杂,军事斗争仍未结束.

中国近代史复习题

中国近代史复习题

《中国近代史》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d )。

A、“新政”只是骗局,没有真正实行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2、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经济基础的基本特征是( d )。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封建性的农业经济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D、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3、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一个折子中指出:“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

……”这里提到的“危害甚巨”的是( b )。

A、中外贸易B、鸦片C、外国坚船利炮D、国外先进的制度4、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c )。

A、魏源B、姚莹C、林则徐D、曾国藩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

A、中英《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附件6、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d )。

A、英国B、德国C、俄国D、美国7、“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是中国政府在扫除毒品中的响亮口号。

166年前,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虎门已经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勇气,他就是( c )。

A、左宗棠B、魏源C、林则徐D、邓世昌8、8.英国之所以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主要是因为( d )。

A、清政府腐败日益暴露B、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C、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强国D、在正当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9、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最主要的根据是( b )。

A、中国革命对象发生了变化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变化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10、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段话主要表明(b )。

A、中国的物产十分丰厚B、自然经济下的保守心态C、外贸出超使乾隆自豪D、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繁荣11、鸦片战争中直接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是( c )。

A、综合国力和战争指挥B、军事武器的优劣C、社会制度的进步和落后D、国民素质的好坏12、18世纪中期,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D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

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2,下列有关林则徐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政治家B,是领导禁烟的民族英雄C,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D,"师夷长技"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3,下列关于《南京条约》内容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B,赔款白银2100万两C,开放广州,厦门,泉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D,英商进出品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4,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 )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B,其他列强从中国攫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C,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5,雨果曾愤怒地谴责道:"两个强盗走向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两个强盗是( )A,英国和法国B,英国和美国C,美国和俄国D,法国和俄国6,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开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7,近代中国海关管理权落入外国人手中,始于( )A,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B,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C,关税协定权的确定D,英德借款合同的签订8,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背景相同B,目的和性质相同C,方式相同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9,"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裁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颂扬了一位晚清名将率军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业绩。

这位名将是( )A,林则徐B,曾国藩C,刘铭传D,左宗棠10,康有为称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主要因为他( )A,编着《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史地B,发起"公车上书",鼓吹变法C,译着《天演论》,系统介绍西学D,创办《新青年》,倡导民主ADCBA ABBDC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满族与汉族的矛盾D,儒家思想与拜上帝教的矛盾2,1853年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这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 )A,开始兴起B,正式建立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政权C,进入全盛时期D,开始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3,建立一个"衣食无忧,富足安康"的理想社会,是中国农民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

资政新篇没实行的根本原因

资政新篇没实行的根本原因

《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1859年(咸丰九年)冬,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为了振兴太平天国,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颇有见地的、旨在改革天朝内政和建设新式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并经洪秀全“旨准颁行”。

《资政新篇》被誉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但是,这个由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旨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方案,根本没有付诸实施就被束之高阁。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第一,从客观方面来看。

所谓客观原因,指的是在人类的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人类的意识而存在的原因,是历史进程特定的不可变动的因素。

《资政新篇》没有实施的客观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实施这一方案。

众所周知,有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确保一项重大改革措施能否顺利推行的根本前提。

而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之时,正值自天京变乱以后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战略防御阶段。

旷日持久的军事斗争以及由此造成的紧张局势,使太平天国根本无暇顾及繁杂的经济建设和内政改革,只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打破敌人的军事包围这一紧迫问题上。

第二,从主观方面来看。

所谓主观原因,指的是个人、阶级、政党等主体意识方面的原因。

它与客观原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客观原因制约着主观原因,而只有正确地发挥主观因素,才能将客观原因中蕴藏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历史的发展变化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资政新篇》没有实施的根本原因是:太平天国缺乏实施《资政新篇》这一政治纲领所必须的各种基本社会条件,包括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这也是《资政新篇》被束之高阁的主要原因。

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活动区域是我国经济富庶的江浙地区。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这里的自然经济较早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品倾销的冲击而开始缓慢解体,但这里尚未诞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依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这就是说,当时的太平天国活动区域同全国其他地区基本一样,没有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阶级力量。

浅析《资政新篇》

浅析《资政新篇》

浅析《资政新篇》摘要《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1859年总理朝政后给天王洪秀全的条陈,经天王批阅后颁发全国,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重要施政纲领,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向西方学习,探索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纲,它的产生、内容及影响是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的。

关键词洪仁玕;《资政新篇》;历史背景;内容解析;结局影响一、洪仁玕及其《资政新篇》的提出洪仁玕,广东花县人,天王洪秀全的族弟,生于1822年(道光二年),他自幼勤读经史,稍长任乡中塾师。

他是拜上帝会最早的信徒之一。

1859年在天京被洪秀全封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揽朝政,并降诏天下,“要人悉归其制”。

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之时,中国和世界都处于一个历史的大转折时期。

就世界而言,西欧、北美等地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走到了尽头,殖民地的开发,国际市场的兴起,商品输出发展为资本输出。

汹涌澎湃的时代潮流,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古老的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终于被资本主义列强的炮舰轰开了。

腐败软弱的清政府步步妥协,中国的主权步步丧失。

与侵略者的主观愿望相反,被他们用来麻醉中国人的毒品——鸦片,此时却成为刺激中国人的觉醒的一剂良药。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第九年,即1851年,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这个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最高峰的伟大革命运动,不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第一次发动了军事、政治和经济的空前斗争,而且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

前期的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主要是以土地问题为主,试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这只是一个空想,未能实现。

同时,太平天国运动也遇到了以往任何的中国农民起义所不曾遇到的新问题:即如何处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如何改变中国现有的命运,寻求一条合适的、使中国富强的道路?在这种背景下,洪仁玕于1859年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向西方学习,探索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纲——《资政新篇》。

1998年江苏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1998年江苏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1998年江苏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B、制造陶器C、种植栗、水稻D、饲养猪、水牛2、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A、反对君主专制B、要求革新图强C、主张抵抗秦军D、《离骚》触怒权贵3、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丝棉麻B、麻棉丝C、丝麻棉D、麻丝棉4、下列战国时期的城市中,既是诸侯国都城又是冶铁中心的是A、邯郸B、大梁C、临淄D、宛5、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A、黑水都督府B、西域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安西都护府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与叶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④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右图所示犁耕法始见于A、春秋B、战国C、西汉D、唐8、元朝漕运路线最北的一段河道是A、广通渠B、通惠河C、会通河D、胶莱河9、《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10、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C、中国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予优惠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11、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12、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3、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要求铁路干线改为商办B、收回用于筑路的股款C、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铁路权利D、反对举借外债举办铁路14、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占过中国领土的有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俄国⑤日本A、①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15、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②中国国民党在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族派”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西安事变②一·二八抗战③华北事变④一二·九运动A、③④②①B、④②①③C、②③④①D、①②④③17、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8、下列各项,周恩来直接领导或参加的是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②南昌起义③广州起义④八七会议⑤红军第四次反“围剿”⑥遵义会议A、①②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19、百团大战作战区域涉及的主要抗日根据地是A、陕甘宁、晋绥、晋冀豫B、晋冀豫、晋绥、晋察冀C、陕甘宁、山东、晋察冀D、晋察冀、山东、晋冀豫20、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伪宪法,因为A、它直接恶化了国共关系B、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是非法的C、违反《和平建国纲领》D、它旨在使蒋介石独裁统治合法化21、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2、邓小平说:“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1859年(咸丰九年)冬,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为了振兴太平天国,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颇有见地的、旨在改革天朝内政和建设新式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并经洪秀全“旨准颁行”。

《资政新篇》被誉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但是,这个由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旨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方案,根本没有付诸实施就被束之高阁。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第一,从客观方面来看。

所谓客观原因,指的是在人类的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人类的意识而存在的原因,是历史进程特定的不可变动的因素。

《资政新篇》没有实施的客观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实施这一方案。

众所周知,有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确保一项重大改革措施能否顺利推行的根本前提。

而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之时,正值自天京变乱以后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战略防御阶段。

旷日持久的军事斗争以及由此造成的紧张局势,使太平天国根本无暇顾及繁杂的经济建设和内政改革,只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打破敌人的军事包围这一紧迫问题上。

第二,从主观方面来看。

所谓主观原因,指的是个人、阶级、政党等主体意识方面的原因。

它与客观原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客观原因制约着主观原因,而只有正确地发挥主观因素,才能将客观原因中蕴藏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历史的发展变化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资政新篇》没有实施的根本原因是:太平天国缺乏实施《资政新篇》这一政治
纲领所必须的各种基本社会条件,包括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这也是《资政新篇》被束之高阁的主要原因。

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活动区域是我国经济富庶的江浙地区。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这里的自然经济较早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商品倾销的冲击而开始缓慢解体,但这里尚未诞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依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这就是说,当时的太平天国活动区域同全国其他地区基本一样,没有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阶级力量。

而《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将其避居香港期间所了解到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等,来到天京后,“因时制宜、审时度势”写成的。

它是一个在中国如何发展资本主义的具体方案。

它的酝酿和提出过程与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实践过程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历史渊源,它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与太平天国要推翻清王朝的斗争目标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因而,《资政新篇》完全脱离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实践。

太平天国缺乏实施这一纲领所必须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这是导致《资政新篇》没有付诸实施的根本原因。

此其一。

就《资政新篇》的内容来看,在经济措施方面,洪仁玕所关注的是在中国如何发展资本主义的具体措施,却只字未提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就没有反映农民最为迫切的愿望和要求,进而更无法获得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因此,太平天国缺乏实施《资政新篇》所必须的深厚群众基础。

此其二。

此外,洪仁玕在对外政策方面,主张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平等的经济和科技文化交流。

可见,洪仁玕对外国侵略者的反动本质没有透彻的认识,反而不切实际地幻想西方列强支持太平天国。

综上所述,由于太平天国缺乏实施《资政新篇》所必须的客观、主观条件,缺乏
社会经济、阶级和群众基础,《资政新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束之高阁也就成为历史必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