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新篇作者
简述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简述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资政新篇》是由著名教育家卢照邻、张伯礼编辑撰写的,是一部侧重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著作,一直广受学界的关注。
《资政新篇》以新当代教育思想为指导,考察中国古今教育有关经验和规律,提出了许多创新思想,不仅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历史性与现实意义,还有助于树立清官教育思想新观念,为当时的教育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资政新篇》中,卢照邻、张伯礼的研究重点是:宗教机构的改革、考试制度的建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建设与改革,以及重视普教育。
因此,在学术上,《资政新篇》涉及的学科依次有:历史、文学、宗教、法律、教育学等,对当时的文化传统和教育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资政新篇》提出了一些系统完善的中国古今教育改革观点,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教育学的代表性著作,在历史将来的发展中,新篇内容也一直受到认可与重视,得到了学界的大力倡导,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资政新篇读书笔记
资政新篇读书笔记
《资政新篇》是清代思想家纪昀所著的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书中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旨在改善国家财政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在《资政新篇》中,纪昀首先提出了财政问题的重要性,认为财政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他指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而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支持。
因此,他主张推行农业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财政收入。
纪昀还提出了税收改革的观点。
他认为,现行税收制度过于繁琐,不仅增加了百姓的负担,也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他主张减少税种,降低税率,以促进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此外,纪昀还提出了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促进商业往来和加强物资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提高国家财政和经济的整体水平。
除了对财政经济问题的关注,纪昀还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政治治理的建议。
他主张建立健全的行政体制,加强官员的培训和监督,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廉洁度。
他还强调了科举考试的改革,主张选拔人才应该考察其实际能力,而非仅仅依靠文笔才华。
总之,纪昀的《资政新篇》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这部著作不仅关注财政经济问题,还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政治治理的改革建议。
纪昀的观点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为后世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的颁布
图片:
C0201-03-T001《资政新篇》
概述: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
洪仁玕(公元1822—1864年)是洪秀全的一个族弟,在洪秀全创“拜上帝会”的时候,他就积极参加,随同洪秀全做宣传工作。
他于太平天国后期才到南京。
洪秀全封他为干王,任命他为军师,“总理朝政”。
他一跃成为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
他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向洪秀全呈奏了《资政新篇》,其基本思想是在“用人”、“设法”两个方面,要效仿西方,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革。
全书包括前言、用人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5个部分。
其中经济变革思想在书中占有重要位置,作者主张实行专利权制,鼓励发明创造;实行雇佣劳动,禁止使用奴婢;大力发展民办工业、矿业、交通运输业,兴办水利,开办银行;设立新闻馆及对外采取通商政策等。
上述主张,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实质是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简述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简述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资政新篇》由明朝末期著名儒家学者杨伯峻撰写,又被称为“明应论”,是资政思想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资政新篇》共分为两篇,分别涉及政治治国、财政金融、社会学科、外交政策以及儒家教化等内容。
第一篇开篇就明确提出“治天下有礼”的中心思想,即政治加以礼仪,以礼仪修政治。
杨伯峻强调,应当以礼仪改善政治,以和谐礼仪治理政治,以礼仪治理政治,以礼仪调和政治之间的矛盾,以礼仪去调解政治之争,以礼仪改良社会秩序,以及如何处理朝政和百姓之间的关系等。
在具体详述了政治治国的基本思想后,本篇又从财政金融、社会学科、外交政策以及儒家教化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一套有效的治理之道,形成一套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第二篇则论述了政治之道,明确指出,为达到科学治国的目标,应当坚持“深思考、科学研究”的方法,尊重科学,广泛吸收知识,加强理论研究,开拓未来中国新的发展道路。
此外,还重点讨论了将“尊师重道”贯彻于政治治国的政治思想,以及将“礼崇义行”贯彻于历史认知的思想,以及如何将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道德价值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治国方略。
《资政新篇》提出了礼仪改善政治、和谐礼仪治理政治、尊师重道、礼崇义行这一系列思想,这些思想与儒家历史及文化传承的思想十分接近,是一种以传统伦理道德为基础的政治管理手段。
杨伯峻以一种凝重深沉的思考,融会贯通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西方思想,将帝国制度与社会改造相结合,为明朝政治实践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当时其他政治家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就其当时的评价而言,《资政新篇》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官方及百姓的高度评价,被誉为实用性最强的政治思想著作,并深受后世学者的回响,在许多学术论著中都有所体现。
现代学者的评价更是肯定,认为其实用性比儒家经典更强,所蕴含的思想更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资政新篇》不仅创造性地总结整理了杨伯峻的政治思想,而且在政治管理的实际运作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建立新型国家统治制度、完善当时的政治机制及推动政治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是被延续至今的重要政治实践及思想遗产。
资政新篇读书笔记800字
资政新篇读书笔记800字《资政新篇》读书笔记《资政新篇》是清朝乾隆年间著名政治家、书画家、评论家郑板桥所著的一部政论文集。
全书以批判时政为主,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
读完《资政新篇》,我深感作者的见解独到,对于时政问题的深度分析令人称道。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
首先,《资政新篇》从政治制度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认为一个好的政治制度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公正、公平地为人民服务。
他指出,封建制度的残留导致了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产生,这种制度不仅压迫了人民群众,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因此,郑板桥提倡推行科举制度,以选拔人才,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和人民自由选择的权利。
其次,书中对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作者指出,农民是社会的基础,农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和发展。
他批评了令人民痛苦的苛捐杂税制度,主张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此外,他还对商业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传统的赋税制度限制了商业的发展,主张降低税负,促进商业繁荣。
此外,《资政新篇》还对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作者认为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可以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他批评了当时统治阶级对教育的不重视,主张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郑板桥还主张广泛开展教育普及活动,使全民受教育的机会平等。
最后,《资政新篇》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见解。
作者认为文学艺术是一种表达思想、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文学艺术可以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批评了当时文艺界过于追求形式,缺乏真实性和深度。
郑板桥主张文学艺术应与时俱进,深入人民群众,反映社会现实。
总之,《资政新篇》是一部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政论文集。
读完这本书,我对政治、经济、教育、文学等方面的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这本书为我们认识历史、理解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当代社会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这本书也激发了我对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兴趣,我希望通过学习和探索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资政新篇》评价2
06
THANKS
07
从洪仁玕的经历和社会关系来探讨他的改革思想的形成
03
Part 3.思想来源
1859年冬,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 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个人经历的产物。他在香港任职教会期 间,接触到许多西方传教士,并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各种知识,从 神学到西方科学和政治经济学。他不仅熟悉世界历史和地理,而 且涉猎到机械制造,天文历法是他所擅长,数学更是他所爱好。 在这期间,他学习和研究了西方政治,经济,社会等学说,洪仁玕的 个人经历和对西方理论知识的积累,为后来回天京之后撰写《资 政新篇》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资政新篇》的评价
Oct17, 2016
Part 1. 作者介绍
洪仁玕,中国太平天国后期主要领导者。广东花县 (今花都市)人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族弟。1843年 (道光二十三年)参加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1852年 (咸丰二年)曾被捕,脱险后转至香港,在香港居住多年。 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 理朝政,1864年在江西被清朝江西巡抚沈葆桢捕杀。
这个方案的基本精神是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02
近百年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筚路褴褛,走 过不少艰难曲折的道路。洪仁玕就是其中之一的杰出的代表。他所提出 来的《资政新篇》——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全面革新的计划,不但早 于洋务派和维新派,而且走在日本明治维新的前面,这是在孙中山提出 建国方略前五十年的中国第一个现代化蓝图
2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发展近代工矿 交通 邮政 银行等事业,奖励科
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实行保险事业.
3
文教上:开设新式学堂。:建议设立新闻官 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
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
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一、引言变法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想运动,旨在使中国摆脱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民族的振兴。
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对于中国社会的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本与变法维新主张相关的重要著作,并分析其内容和影响。
二、《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清朝末年改革派思想家康有为所著,被誉为中国近代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该书提出了“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等重要理论观点。
康有为认为君主应该依靠智慧和才能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赖血缘关系。
他主张建立一个以君主为元首、国会议员代表人民意志、独立司法机构保障公正的政治体制。
《资政新篇》对于当时封建专制体制下的中国社会来说具有颠覆性的意义。
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试图通过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和民主化。
虽然康有为并未能够直接推动这些理论在当时实施,但《资政新篇》为后来的变法维新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孙中山选集》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他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也是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
他在变法维新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和主张。
《孙中山选集》收录了他的许多著作和演讲,对于理解他的思想和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在《孙中山选集》中,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
这一思想体系包括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人民福利三个方面。
他认为只有通过推翻清朝满族统治、建立一个以平等、自由和公正为基础的共和国,才能实现中国人民真正的幸福与富强。
《孙中山选集》对于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新民丛报》《新民丛报》是清朝末年维新派知识分子黄遵宪创办的一份刊物,也是变法维新运动中重要的舆论平台。
该报以批评传统封建制度和倡导变革为主要内容,发表了许多重要的文章和著作。
在《新民丛报》上,黄遵宪发表了他的政治主张,主张进行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
评价《资政新篇》
评价《资政新篇》
关于《资政新篇》的评价有以下几点:
作者徐枋,明朝政治家、思想家。
《资政新篇》是他在官场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写成。
该书讲述了明朝初期如何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政府,内容涉及选官、救民、治军等多个方面。
全书提出许多精辟见解,如功令能与官衔相提并论,人事的择优录用,注重实际考察,简化机构以增效率等。
书中不仅有理论建议,还提供大量具体案例,鲜明生动,有实践操作性。
该书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许多主张为明清时期所采纳,是一部政书名著。
但书中也存在一些观点较难被采纳的限制,反映了当时的时代局限性。
总体来说,《资政新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是一部成功的杰出政治著作,值得后人学习和研究。
资政新篇读书笔记
资政新篇读书笔记
《资政新篇》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家贾宝玉的著作之一,这本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政治、治理和国家建设方面。
读《资政新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探讨政治制度的优劣以及政治家的素质和才能。
首先,读《资政新篇》能够拓宽我们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这本书中提到了君主制、官僚制等不同的政治制度,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各种制度的优势和劣势。
这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还能够了解到古代政治家的素质和才能。
贾宝玉对于政治家的要求非常高,他认为政治家需要具备才智、慧眼和胆识等多种素质。
通过研究他对政治家的要求,我们可以对现代政治家的标准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为我们今后的政治生涯提供指导。
此外,读《资政新篇》还能够让我们思考国家建设的重要性。
贾宝玉在书中强调了国家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治国之策。
这些治国之策无论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方面,都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启示。
通过学习贾宝玉的思想,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国家建设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是至关重要的。
综上所述,读《资政新篇》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政治制度的优劣、政治家的素质和才能,以及国家建设的重要性。
这本书无论对于政治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该通过阅读和研究这本书,加深我们对政治的理解,为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历史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史学纵横〖《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洪仁玕撰,由天王洪秀全下令镌刻颁行。
《资政新篇》共包括四个部分:用人察失,禁止朋党;革除腐朽生活方式,移风易俗;实行新的社会和经济政策,仿效西方资本主义;采用新的刑法制度。
《资政新篇》从政治上总结了太平天国立国以来的主要经验教训,要求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如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散主义,反对结党营私,等等。
《资政新篇》主要是回答了太平天国或者说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洪仁玕泛论当时世界各国大势,指出各国富强或者落后的原因,然后提出一系列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议,主要有:①创办报纸,沟通上下情感,设立不受众官节制也不节制众官的各省新闻官,专收各地新闻报纸呈送天王。
②成立某些地方自治机构,管理地方财政、乡兵、教育、医院以及社会救济事业等。
③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仿造火车、轮船,设立邮局,提倡筑道路、修水利、开矿山、办工厂,兴办银行、发行纸币等,准许私人投资,奖励发明创造,保护专利等。
④与外国通商,平等往来,欢迎外国人前来传授工艺技术,但不准其干涉内政。
《资政新篇》从“因时制宜,审势而行”的原则出发,根据中国的实情和当时的世界潮流,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进行一些相应的上层建筑改革。
洪秀全对《资政新篇》作了仔细批示,除对其中讲到的不杀人、诫杀人两处表示反对外,大体上采取肯定和赞同的态度。
《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的走向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蓝图,表明了国门打开以后向西方学习的趋向。
对《资政新篇》中要求按照资本主义模式来改造太平天国的大胆呈述,洪秀全表示了基本支持和要求推行的态度。
它表明,农民革命的领袖们吸收太平天国立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开始了国家建设问题上的新探索。
这也表明,如果条件允许,太平天国很有可能走上与传统农民战争不同的道路。
向西方学习在当时是一种进步思想。
洪秀全作为一个农民革命领袖来考虑这个问题,并加以解答,表现了他的气魄和远见。
《资政新篇》同《天朝田亩制度》一样,是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但它向农民群众描绘的不是以平均主义为尺度的小农经济的天国,而是一个承认贫富差别的以资本主义为模式的新型天国。
资政新篇
一部新法,一种情怀⎻⎻ ⎻⎻浅谈<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丰九年)刊行。
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
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
《资政新篇》的指导思想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
”所谓“立政”,就是建立政治制度,制定政纲;所谓“取资”,即根据当时客观形势来办事。
《资政新篇》全文共分四部分:一、用人察失,严禁朋奸;作者洪仁玕认为,“治国必先立政”,“因时制宜,审势而行”。
立政的关键,在于设法用人。
“用人”有一项,“用人察失类”提出“禁朋党之弊”,反对“结盟联党之事”;二、革除腐朽习俗,如女子缠脚及吉凶军宾琐屑仪文等,提倡福音真道;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
洪仁玕把重建法制提高到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在当时是具有深刻意义的。
此外, 洪仁玕列举了二十八条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议。
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均有较为详细的·介绍。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
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
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
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
但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资政新篇的特点
资政新篇的特点
《资政新篇》是北宋末年著名文学家苏轼所著的一部历史性文章,一经创作,便得到了前人和后世的好评与追忆。
它写于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记录元丰九年前后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它对那一时代的深远影响。
《资政新篇》具有史学分析的特点,它不仅展现了北宋末年的重大历史事件,还揭示了那一时代君臣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体制的腐败和失衡的局面。
苏轼在文中深入分析那一时代政治与社会的矛盾,剖析君臣间政治变化的原因,以及如何从混乱中走出来。
此外,苏轼在《资政新篇》中把唐宋时期著名故事和历史事件融合在一起,成功地塑造出多种新的史学理论。
《资政新篇》还有明显的文学特色,苏轼将文学思想融入文章内容,用朴实的态度表达对那一时代荒谬现象的愤慨。
苏轼在文章中给出了很多深刻的领悟,并加以阐述,他勇于指出那一时代贪污腐败的现象,表达自己对官员和庶民的特殊关爱,同时他灵活运用典故论证,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他在故事中也遣词抒情,用韵文论证,使文章更具有文艺气息,更好地诠释其史学主旨。
在文章的构思上,苏轼运用了典故和律诗层层推进,不仅有利于叙述,而且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苏轼的文学艺术,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浓烈。
总而言之,《资政新篇》具有独特的史学分析和文学美感,它不
仅突出了宋末政治与社会矛盾的内涵,还体现了苏轼在文学上的出色
才华。
它正是这样的特色,才使它能够一跃登上史学研究的领域,并延续至今。
简述资政新篇内容
简述资政新篇内容《资政新篇》又名《富国策》,由洪仁玕、张钊、冯桂芬、薛福成等人编写而成,约在1815年开始在广州流传。
《资政新篇》与洋务派的许多主张相似,大体都是“引西洋之法,务为实学”,旨在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发展中国的工业、军事和交通。
但与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员不同的是,《资政新篇》把发展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外国身上,幻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中国也能达到自强,摆脱贫困。
资政新篇是中国清朝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而提出的一项改革方案。
分4个部分:农事篇、商事篇、矿务篇、工艺篇。
于1815年开始流传,内容对洋务运动有很大影响。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资政新篇》共分四个部分。
在农事篇里,主要是向西方学习农业科技;在商事篇里,主要是建立近代工业;在矿务篇里,主要是开采矿产;在工艺篇里,主要是创办近代企业。
这四个部分有主有次,环环相扣,共同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改革方案。
其中农事篇所谈论的,基本上就是后来我们中国提倡的“大农业”,而矿务篇主要讨论的是采矿,即使是工艺篇也涉及到冶金、造船、建筑等。
作为一项系统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一份可圈可点的重要文献。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启蒙读物,它对于当时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我认为,《资政新篇》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其中最突出的是,它没有抓住“关键”问题。
从内容看,虽然包括了自强求富、反对列强入侵的一些内容,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抓住自强求富这个“关键”问题。
另外,《资政新篇》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片面性。
从思想上看,《资政新篇》是一种排外主义的产物,它盲目崇拜外国,一心想走西方的路,而忽视了中国的具体情况,更忽略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因此,《资政新篇》有失偏颇,有待商榷。
其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是改革税制。
当时,中国的财政收入以农业税为主,他们认为:“开矿山,铸铁路,设银行,购机器,办工厂……是兴国之大务”,“矿务也”。
中国人写的关于资本主义兴起的书籍
中国人写的关于资本主义兴起的书籍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引言:介绍中国关于资本主义兴起的书籍
二、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书籍:《资政新篇》
三、其他关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书籍
四、总结:中国关于资本主义兴起的书籍的影响和意义
正文
一、引言
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制度,它的兴起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在中国,有许多书籍对资本主义的兴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这些书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二、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书籍:《资政新篇》
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书籍是《资政新篇》,作者是洪仁轩。
这本书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方案,对后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其他关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书籍
除了《资政新篇》之外,还有许多关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书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关于资本主义的经典之作,几乎所有研究资本主义的学者都必读的名著。
此外,洛克的《政府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穆勒的《论自由》等书籍也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总结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许多理论和实践问
题。
关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中国的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方案。
《资政新篇》的可行性探析
《资政新篇》的可行性探析洪仁玕著《资政新篇》,设想太平天国能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体制,并由洪秀全“旨准颁行”。
但《资政新篇》这一“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根本没有实施,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对于这一设想的可行性不能一概而论,归究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与基础。
本文试就此着重从经济、政治两方面,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加以探析。
㈠就《资政新篇》中提出的经济方案来说,有其可行的社会基础。
洪仁玕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技艺精巧”,因而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方式与经济体制,主张:⑴同外国通商,在不干涉内政的条件下,欢迎外国人前来传授工艺技术;⑵发展工业,开采矿藏,发展交通,创办银行,发行纸币,设立邮局、报馆、医院;⑶准许私人投资,奖励发明创造;等等。
就其本质内容而简言之,即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这一主张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且当时的中国已具备了资本主义兴起的社会条件。
其一,鸦片战争后,外国经济的入侵,打破了中国旧有的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的牢固结合,封建经济已开始发生解体,中国经济也逐渐地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范畴。
这一现象对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其二,中国封建剥削的残酷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使中国形成拥有大量资金与私产的官僚、地主阶层和商人、高利贷者,他们有可能,亦有能力投资于中国近代工业。
其三,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在通商口岸出现了一批为外国商行推销商品和收购土货的买办商人。
他们深谙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与策略;加之外国在战后也开始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他们不自觉地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技术带到了中国。
其四,外国经济势力在鸦片战争后的经济侵入与掠夺,事实上造成了大批手工业者和农民的破产,这也为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更多廉价的劳动力。
诚然,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来看,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与设备,采用机器生产,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资政新篇》评价2
Oct17, 2016
Part 1. 作者介绍
洪仁玕,中国太平天国后期主要领导者。广东花县 (今花都市)人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族弟。1843年 (道光二十三年)参加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1852年 (咸丰二年)曾被捕,脱险后转至香港,在香港居住多年。 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 理朝政,1864年在江西被清朝江西巡抚沈葆桢捕杀。
2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发展近代工矿 交通 邮政 银行等事业,奖励科
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实行保险事业.
3
文教上:开设新式学堂。:建议设立新闻官 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
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4
外交上:反对闭关态度,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国人
不得触犯太平天国的国法,不得干涉天国内政
06
THANKS
07
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 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 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代表作品有《颁新政 喧谕》、《克敌诱惑论》和《兵要四则》。
01
Part 2.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1
政治上: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05
局
限
性
㈠《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 土地问题,不代表农民阶级运动的本来方向。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 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㈡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 系起来,太平天国的性质是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旧时农民革命,目的还是为了维护一个 “天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属性没有改变; ㈢凝聚洪仁玕思想的《资政新篇》是个人经历的产物,既非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缺乏 实践的社会、经济和阶级基础,因此难以付诸实施; ㈣客观条件——战争环境、内部四分五裂(洪杨内讧刚刚结束),改革难以推行。
资政新篇作者
《资政新篇》作者——洪仁玕《资政新篇》是清代洪仁玕撰政书,1859(咸丰九年)刊行。
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
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
《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
洪仁玕(1822年—1864年),广东花县人,是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获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朝政,1864年在江西被清朝江西巡抚沈葆桢捕杀。
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领导层中对西方见识较广的一位,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具有发展资本主义主张的政治纲领,在当时的中国算是相当先进的思想。
一、流亡香港洪仁玕,小名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官禄布村人,是洪秀全的族弟,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历数,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以教村塾为生。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洪仁玕洗礼入教。
洪秀全“出游天下”宣传教义时,洪仁玕的家人不许他同行,未得同去,后在清远一带任塾师。
一面教书,一面宣传教义,发展教徒。
洪秀全与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筹划起义时,洪仁玕在清远,没有参加。
金田起义后,洪秀全驻军江口墟。
洪仁玕率50人西上至浔州,太平军已移营,洪仁玕虽多次谋求去桂,都未成功。
后来,洪、冯两姓族人在清兵围捕下在谷岭起义,洪仁玕赶到时事已失败。
他被乡人捉住,挣脱绳索逃亡,于咸丰二年(1852年)四月到达香港。
在香港,他结识瑞典巴色会教士韩山文(Hamburg theodore),受洗入教,韩山文死后,他任伦敦布道师,学习天文,留心西方文化,通过学习,洪仁玕的思想认识达到了新的飞跃,他再也不是过去那个仅有农民意识的人,他已成为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
简述资政新篇的内容
简述资政新篇的内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向天王洪秀全提出的改革建议书。
洪仁玕撰,清咸丰九年(1859)写成。
同年经洪秀全旨准镌刻颁行。
本书现存最早的刻本有二:一部藏英国不列颠博物院,王重民将此藏本摄录成照片,经校订后於1936年发表在《逸经》半月刊第17、18、19期上。
1948年又收入《太平天国官书十种》(广东丛书)之中。
1950年开明书店出版的《太平天国史料》(中华书局1955年、1958年、1959年重印) 和1952年神州国光社排印的《太平天国资料丛刊》均依据此版本;另一部于1952年在上海发现,现藏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
两版本均在封首题“太平天国己未九年新镌”,但文字略有不同。
据罗尔纲考证:不列颠博物院藏本为初刻本,上海市文管会藏本为改正重刻本。
洪仁玕(1822—1864),字益谦(一作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人。
洪秀全族弟,少习经史,累试不第,任乡村塾师。
后与洪秀全一起赴广西宣传拜上帝,不久返粤。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他离粤赴桂,但未赶上起义大军。
咸丰二年(1852)为避清军搜捕至香港。
次年入教会教书并受洗礼,旋任香港伦敦布道会布道师达四年之久。
1859年4月辗转抵天京,封为干王,精忠军师,总理朝政,成为太平天国后期主要的军政领袖之一,主持内政外交,多次参与谋划和指挥后期的重大战役。
1864年7月,天京陷落,至江苏溧水迎突围而出的幼主洪天贵福,后继续转战江西。
10月在石城杨家牌为清军所执。
11月就义于南昌。
除《资政新篇》外,另著有《太平天日》、《军次实录》、《英杰归真》等,被执后所写供词,被编为《洪仁玕自述》。
《资政新篇》的内容分“用人”与“设法”两大部分。
作者认为治国必先立政,立政则需“因时制宜,审势而行”。
立政之关键在于“设法用人”。
全书不分卷,分四大类。
即“用人察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和“刑刑类”,共约10000字。
“用人察失类”论述“用人”,后三类则谈“设法”。
资政新篇 试题
《资政新篇》研究:历史地位、影响及背景分析
关于资政新篇,以下是可能的试题,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一、选择题
1.《资政新篇》的作者是:
2. A. 洪秀全 B. 洪仁玕 C. 杨秀清 D. 石达开
3.《资政新篇》的核心思想是:
4.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5.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引进西方科技
二、简答题
1.简述《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
2.《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有何不同之处?
3.《资政新篇》未能实施的原因是什么?
三、论述题
1.分析《资政新篇》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探讨《资政新篇》所体现的先进性和局限性。
3.从《资政新篇》的失败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四、材料分析题
提供一段关于《资政新篇》的史料,要求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材料中反映了《资政新篇》的哪些主张?
2.结合材料,分析《资政新篇》的历史背景。
3.你如何评价《资政新篇》在太平天国历史上的作用?
以上试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难度可高可低,旨在考察学生对《资政新篇》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浅析《资政新篇》
浅析《资政新篇》摘要《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1859年总理朝政后给天王洪秀全的条陈,经天王批阅后颁发全国,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重要施政纲领,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向西方学习,探索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纲,它的产生、内容及影响是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的。
关键词洪仁玕;《资政新篇》;历史背景;内容解析;结局影响一、洪仁玕及其《资政新篇》的提出洪仁玕,广东花县人,天王洪秀全的族弟,生于1822年(道光二年),他自幼勤读经史,稍长任乡中塾师。
他是拜上帝会最早的信徒之一。
1859年在天京被洪秀全封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揽朝政,并降诏天下,“要人悉归其制”。
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之时,中国和世界都处于一个历史的大转折时期。
就世界而言,西欧、北美等地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走到了尽头,殖民地的开发,国际市场的兴起,商品输出发展为资本输出。
汹涌澎湃的时代潮流,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古老的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终于被资本主义列强的炮舰轰开了。
腐败软弱的清政府步步妥协,中国的主权步步丧失。
与侵略者的主观愿望相反,被他们用来麻醉中国人的毒品——鸦片,此时却成为刺激中国人的觉醒的一剂良药。
鸦片战争结束后的第九年,即1851年,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这个被称之为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最高峰的伟大革命运动,不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第一次发动了军事、政治和经济的空前斗争,而且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
前期的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主要是以土地问题为主,试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这只是一个空想,未能实现。
同时,太平天国运动也遇到了以往任何的中国农民起义所不曾遇到的新问题:即如何处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如何改变中国现有的命运,寻求一条合适的、使中国富强的道路?在这种背景下,洪仁玕于1859年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向西方学习,探索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纲——《资政新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政新篇》的作者是洪仁轩,他是中国最早一批受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人。
在太平军起义失败的被迫流放香港的过程中,他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自然及人文知识,思想得到了提升,彻底摆脱了原来仅有的小农意识,称为一名具有近代思想的知识分子并希望通过实行资本主义改造来挽救中国。
最终他回到了其兄太平天国洪秀全麾下完成了《资政新篇》并希望以此拯救摇摇欲坠的天王政权。
《资政新篇》也能够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行党风廉政建设乃至加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建设提供一定思路,有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
《资政新篇》中,洪仁轩将治国理政分为四个重点方向:分别是:清明政治、教化民风、经济发展、修纲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