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项羽的人物形象
《史记》中项羽的人物形象
一、相貌首先,正史中的项羽,长得很丑。
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
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一个瞪眼把边塞勇士吓呆了,想想现实生活中吓哭小孩的人都长啥模样?长得帅瞪人哪有威慑力?长得凶神恶煞才能吓住人。
<——某个(小说里)在长坂坡被吓死的魏军将领表示赞同。
还有就是古代武将基本都是膀大腰圆的大胖子形象,一是抗打、二是力气大、三是耐饿,不信上网搜古代武将的一般形象是不是膀大腰圆。
所以教科书里的项羽长这样:(教科书编订有多严谨大家都懂)项羽这样:项羽因为项羽就长这样,长成这样才有威慑力,才能让汉军不敢上前,而且他是大力士(力能举鼎),大力士都长啥样不用我解释了吧。
别被影视形象骗了。
二、贵族少年?还有谈项羽经常提到的“贵族”二字,实际上,楚国亡国时项羽只有9岁,有道是“国破家亡”,国灭了家也不好过,比如百里奚原本是虞国大夫,虞国灭亡后迅速沦为奴隶,身价才值5张羊皮。
项羽的少年生活颠沛流离,他的少年身份是流浪汉(从老家宿迁流亡到江东)、通缉犯(项梁杀人,项羽包庇受连坐),还可以加个亡国奴。
他是在这三重身份中长大成人的,什么浪漫的女性向小说情节,没有的、不存在的、不要想了。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
——《史记·项羽本纪》另外项羽的受教育程度并不高: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史记·项羽本纪》正史写着呢,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项羽三、两性情感再说著名的民间作品《霸王别姬》,除了角色和《垓下歌》是真的,其他都是编的。
正史虞姬只是个路人甲,字数才12个字,连曹无伤都不如,而且还不是单独出现,是作为垓下歌的注释出现。
不信我这就贴出:有美人名虞,常幸从;······美人和之。
项羽的人物形象分析(2)
项羽的人物形象分析(2)项羽的人物形象分析2.项羽的性格中有做事轻率草莽、不计后果的一面。
项羽在西进关中时,投降楚国的秦军受楚军虐-待,产生了敌对情绪,导致军心动摇。
项羽为了稳定军心,一夜之间在新安城南袭击活埋了20万投降的秦军。
20万人命,一夜之间成了军事斗争的牺牲品,激发起了众多的民怨。
火烧了阿房宫,熊熊燃烧的大火三个月不灭,大火宣泄着项羽对暴-政的愤怒,但这样做更是他草莽轻率的体现。
其行为只会让他尽失民心,没有民心的政权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源本,他的政治统治基础就处处潜藏着危机。
3.项羽的性格中有优柔寡断的一面。
《鸿门宴》开始,项羽处于主动地位,用樊哙的话来说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找机会处死刘邦是易如反掌。
但是项羽耳根子软,他在项伯的劝说下,改变了原来的意图。
最后在项庄舞剑时,亚父多次示意下手,项羽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没有动手,一次次错失了良机,由主动转向被动。
垓下之围,四面楚歌,乌江河畔,他不思如何破敌脱困,只想着美女宝马、儿女情长,葬送了自己。
他没有冷静而果决的心智,缺少成为帝王所必需的理智与冷酷。
4.项羽的性格中有胸无城府、缺少谋略的一面。
他没有做大事的计划与战略目标,在刘邦为了得天下而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的时候,项羽想着的却是如何在前进的路上,在只走了一半的情况下衣锦还乡,向父老炫耀。
打仗时他不是在阵中统筹全军,而是披甲冲杀在队伍最前方,这样的个人英雄主义只是匹夫之勇,而非将帅。
甚至在决战垓下之时,他还想快战一场,以显英勇,鲁莽而只顾一时的痛快,使他逞了一时之能,却败了一世伟业。
尽管项羽性格中存在种种缺点,但我们仍认为项羽是一个悲壮而色彩浓烈的英雄。
项羽的性格中有着悲剧人物所无法抗拒的命运。
一个人的性格就像一双无形的手,牵引着自己踏上命定的轨道上。
项羽一生被自己的性格羁绊,正好验证了这句话,因此,他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缺少谋略。
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执著于自己的人生,以自己的方式活着,这种固执往往在他遭遇苦难时,容易使他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折磨,甚至遭受失败的命运。
项羽的性格特点总结
项羽的性格特点总结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的性格特点在历史上也备受争议。
有人
认为他是一个英勇果敢的战士,有人则认为他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物。
无论如何,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总结项羽的性格特点。
首先,项羽是一个勇猛果敢的将领。
在历史上,项羽以其勇猛无畏的形象著称。
他在战场上勇猛无比,敢于冲锋陷阵,不畏艰险。
他率领秦军在垓下大败秦军,展现了他的英勇和果敢。
这种勇猛果敢的性格特点,使得他在战场上有着非凡的表现,也赢得了许多人的敬佩和尊重。
其次,项羽是一个自信自负的人物。
在历史上,项羽的自信和自负也是备受争
议的。
他自信满满,自负自大,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有着极高的评价。
在他的统治下,他也展现出了一些盲目自信的一面,导致了一些错误的决策和行为。
这种自信自负的性格特点,使得他在处理事务时常常显得有些盲目和鲁莽。
此外,项羽还是一个热情豪爽的人。
在历史上,项羽的热情豪爽也是他的性格
特点之一。
他对待部下和士兵都非常热情,善于结交朋友,对待朋友也非常豪爽。
他的豪爽和热情使得他在军队中有着很高的人气,也赢得了许多人的好感。
总的来说,项羽的性格特点是多方面的。
他的勇猛果敢、自信自负、热情豪爽
等特点使得他在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形象。
他的性格特点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也使得他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无论如何,项羽的性格特点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而项伯说和并庇护刘邦,加之樊哙 描写 ,而 对具体 的杀 敌场 面 采用 侧
现项 羽威猛 刚强 、激 昂慷慨 、视 死
格所感动,全神贯注地刻画了项羽
的形象 : 《 史记 ・ 项羽本纪》 以 “ 勇”
字贯穿 始末 , “ 勇 ”是项 羽 的基 本
谊的 《 过秦论》,其上篇以 “ 仁义
不施 ,而攻守之势异也”作结 。中 篇指 出 “ 秦离战国而王天下 ,其道
人仰慕叹惋 ,发人无穷深思: 清代吴见思 《 史记论文》说 : “ 八千人渡江而西.忽化而为二万 ,
六七万,数十万,忽化而为八百余 人 ,百余人,二十八骑,至无一人
还:其兴也.如江涌;其亡也 .如 雪消:令人三叹 : ”这些数字的变 化,说明项羽的神勇在前后两个时 期的价值区别 前一个 “ 忽化”说 明忽化”说
首先是选材精 当,详略分明 。 部矛盾;随而派遣当阳君、蒲将军 第三节文字最为精 彩。 《 项 羽本
纪》基于对历史本身的深刻认识 , 选材十分精当.能够真实而生动地
反映 历史 的本来 面貌 。项 羽的一 生
课 文 教 学 与
歼秦军 .迫使章邯投降,秦军随之 地将项上 / \ 头赠送敝人.显得何等 作 ,亦 谁 I 1 弭 之 ?而准 i 己 之 欤 ? 等谓
形象 和揭 示项羽 悲剧性 格 的教训 有
之者无异也“ :当反秦斗争结束之
后 ,项羽 分封 诸侯之 时 .实际 上就
是 “ 守天下”的开始 项羽缺乏一 统天下的政治眼光,不懂 “ 逆取而 神 勇善 战 .满足于做一个西楚 霸
论《史记》中所描写的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性格因子
2 . 3 . 1项 羽在 崛 起 前 有 残 暴 的 表 现
《 史记卷七 ・
2 项 羽这 一人物 形象 的悲剧性格 因子分 析
通过仔细 的阅读和分析 ,笔者归纳 出了 《 史
记 》 中所 描 写 的项 羽 这一 人 物 形 象 的悲 剧 性 格 因
子 主 要有 以下 几 点 。 2 . 1 项 羽 性格 中有 浮躁 的 因子
羽是 一个 耀 眼 的人 物 形 象 。项 羽 的一 生 是 悲 壮 的
《 史记卷七 ・ 项羽本纪第七》 说道 : “ 秦始皇帝游 会稽 , 渡浙江 , 梁与籍俱观。 籍日: ‘ 彼可取而代也。 ’ 梁掩其 口, 日: ‘ 毋妄言 , 族矣 !’ 梁以此奇籍 。” 根 据所 引文字 , 笔 者分析 出 : 项 羽性 格 中有狂 傲
破沛公 军 ![ ] ” ’ 根 据所 引文 字 , 笔 者分 析 出 : 项羽 性格 中有 偏听
项羽本纪第七》 说道 : “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 万人新安城南。” “ 居数 日,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 杀秦
降王子婴 , 烧秦宫室 , 火三月不灭 , 收其货宝妇女而 东。人或说项王日: ‘ 关中阻山河四塞 , 地肥饶 , 可都 以霸 ’ 。” “ 项王 见秦 宫室 皆 以烧残破 。 又心怀 思 欲东
躁 的因子 。项 羽少时 , 无论是读书 . 还是学剑学兵 法, 都不能坚持下去 。究其根本原因 , 主要是他 的 性格 比较浮躁。这样 的性格致使他在做任何事情 方面都很难坚持下去 。这样 的性格使得项羽做事 总 是 比较 冲动 , 显 得非 常 不 理性 。这 样 的性 格 为项 羽最后命运的覆灭埋下了种子。
的 因子 。在 项羽 还是 一 介平 民的 时候 , 看见 威 风 出 巡 的秦始 皇 , 他 竟然 能够 说 出“ 彼 可取 而 代也 ” 的话 语 。这 确实 显得他 狂傲 异常 。狂傲 虽 然能在 一定 程
史记项羽人物评价800字
史记项羽人物评价800字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秦末乱世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代英雄。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项羽进行评价。
首先,从军事角度来看,项羽是一位出色的将领。
他具有出色的战略眼光和勇猛的战斗力,战胜了许多敌人。
在楚汉战争中,他率领楚军屡次击败秦军,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军事智慧。
他善于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使敌人难以捉摸。
他在巨鹿之战中击败了秦军主帅张良,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胆识。
其次,从政治角度来看,项羽是一位富有魅力和号召力的领袖。
他能够吸引和团结大批士兵和民众,形成强大的力量。
他提出了“封号制度”,激励了将士们的战斗热情,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封号和奖励,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
他还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废除苛捐杂税、减轻百姓负担,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此外,项羽还展现出了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胸怀。
他是一位善于诗词和音乐的人,他的才华使他在军队中备受欢迎。
他还非常重视人才,广纳贤士,如韩信、范增等,使自己的势力更加壮大。
他的胸怀和开明态度也使得他能够容纳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为他的军队和政权带来了更多的智慧和创新。
然而,项羽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他有时候过于自信和骄傲,导致在军事行动中犯下了一些错误。
他在汉王刘邦的围困下,因为轻敌而被困于垓下,最终导致了楚汉相争的失败。
此外,项羽在处理政治问题时也有一些偏激和冲动的一面,缺乏稳定性和长远的考虑。
综上所述,项羽作为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贡献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他在军事上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勇猛的战斗力,在政治上表现出了魅力和号召力。
然而,他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过于自信和冲动。
总的来说,项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一个复杂而值得研究的人物。
项羽本纪赏析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重要篇目之一,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本纪主要记载了项羽从起兵反秦到失败自刎乌江的整个过程,展示了项羽英勇、刚毅、迈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斗争现实。
以下是《项羽本纪》的赏析:
1. 人物塑造: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成功塑造了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
通过描绘项羽的江东起兵、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乌江自刎等重大事件,展示了项羽军事才能、勇武精神和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同时,司马迁也通过细节描绘了项羽的憨直、粗疏寡谋等性格特点,使得项羽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2. 历史价值:《项羽本纪》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同时也是研究秦末汉初历史的重要史料。
本纪中记录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江东起兵、楚汉之争等,为后世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提供了宝贵的。
3. 文学风格:《项羽本纪》采用了生动的文学手法,如描绘战争场面、人物形象等,使得本纪既有史实价值,又具有文学价值。
此外,司马迁在本纪中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典故,如
“破釜沉舟”、“乌江自刎”等,丰富了汉语表达,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思想内涵:《项羽本纪》反映了作者司马迁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通过描绘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成败得失,司马迁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使得本纪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项羽本纪》作为《史记》的重要篇目,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不仅展示了项羽英勇、刚毅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斗争现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馒记》中两次引用贾
谊的《过秦论》,其上篇以“仁义 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结。中 篇指出“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 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 之者无异也”:当反秦斗争结束之 后.项羽分封诸侯之时.实际上就 是“守天下”的开始。项羽缺乏一 统天下的政治眼光,不懂“逆取而 顺守”的道理.一味迷信于自己的 神勇善战,满足于做一个西楚霸 王,分封未毕.旋即征讨。文末的 论赞明确反对“以力征经营天下”, 可见《项羽本!已:}的主题与《秦始 皇本纪》颇有相同之处。所不同的 是,项羽形象中表现出了反暴英雄 令人崇敬和同情的一面。
教研天地2013
03
《项羽本纪》写作上独具匠
心.代表了<史记》传记文学的最 高艺术成就。, 首先是选材精当,详略分明。 第三节文字最为精彩。 <项羽:本
纪》基于对历史本身的深刻认识, 选材十分精当.能够真实而生动地 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项羽的一生
万方数据
课文教学与
歼秦军.迫使章邯投降.秦军随之 土崩瓦解 ”鸿门宴”是反泰斗争结束而 楚汉之争即将开始时项羽、刘邦两 大集团之间的一次交锋.楚汉之争 上升为主要矛盾 争的序幕 鸿门宴是楚汉之
哙持盾闯帐、啖肉饮酒、义责项 羽.项羽默然不应.项庄、项伯舞 剑,刘邦逃席.张良留谢等,描写 细腻传种.情景生动逼真.具有引 人人胜的戏剧性:双方人物中.项 羽与刘邦、范增与张良、项庄与樊
哙、项伯与曹无伤.两两相对,相
提迷失道路时寻找逃生之路.而 面临逃生之路却决意自杀,晚唐胡 曾《咏史诗・乌江j云:“乌江不 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正 所谓“耻辱者.勇之决也”。在天 下反秦最需要的时候.他义不容辞 地站到历史的前沿.驰骋于铁血纷 飞的战场.扫荡暴秦大军:在意识 到愧对江东父老的时候.毅然地结 束自己短暂的一生二这是英媾的本 色,也是项羽形象的悲剧意蕴之所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3)
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3)项羽人物性格形象分析二)坚毅果断而又刚愎自用。
项羽拥有胆大心细,善用时机的英勇果敢的精神,主要表现在杀宋义的事情上。
当时,杀宋义从项羽的主观情感上是必要的,从客观的形势来看,杀宋义是为了解决当时的起义军的燃眉之急。
项羽矫王命,杀宋义,夺兵权,充分地显示了他的果断。
而且,项羽不仅敢杀宋义,而且在杀宋义之前向广大受冻挨饿的士兵们宣布其罪行,为自己的行动充分制造了舆-论。
杀宋义之后,项羽矫王命,并捏造了宋义谋反的事实,证实了他杀宋义的合理性,由此可以看出项羽的为人并不是粗枝大叶的,而是蛮有心计的,敢于当机立断的。
但由于项羽出身高贵,从小任性,形成了他刚愎自用的狭隘自私的性格。
他混淆是非,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表现在用人上:他狂妄自大,压制贤能之士,“为人意忌信馋”,“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工不能用”,他“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行地而不予人利”。
他舍不得将自己的忠诚和谦逊给予他人;他一味的依赖富贵,重视华而不实的威仪,表面豪迈豁达,实际上心胸狭小,“坚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此不附”。
他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
他的重要部将如韩信、陈平、黥布等都因得不到他重用和赏赐从而先后背判楚国归服汉朝,成为协助刘邦置项羽于死地的对头;就连谋士范增也被他气走了,难怪刘邦笑他“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以其所以为我擒也”。
项羽“恃战胜自强”,以为只单单的依靠自己的能征善武,就能得到天下,很少利用人,依靠别人的帮助,失去了协调配合作战的有利条件。
正是因为项羽只有“匹夫之勇,不能任贤属将”,结果在政治和军事决策中连连失误,贻误了战机,最终被刘邦所灭。
项羽性格上的分-裂,反映了他政治上的幼稚、脆弱以及任性,他固守自己性格中不利于实现目标和理想的片面性因素,在矛盾斗争中盲目自大。
三)性格豪爽而又生性多疑。
“破釜沉舟”一事,不仅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可以看出他性格中的豪爽特征。
《史记》中的英雄人物评析
《史记》中的英雄人物评析引言《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史书,由司马迁所著。
其中记录了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变迁。
本文将针对《史记》中的英雄人物进行评析,剖析他们的品质、智慧和影响力。
英雄人物1:项羽品质项羽为秦末乱世的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具有勇气、果断和野心。
在抵抗秦朝统治时期,他领导起义军崛起,并最终成功推翻了秦朝。
他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并以此激励士兵。
智慧项羽善于运筹帷幄,具备出色的战略眼光。
他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中展现了其独特而聪明的才能。
尽管最终失败了,但不可否认他在战争中采取过多种策略来应对局势变化。
影响力项羽的影响力不仅在军事上,还在政治和文化方面。
他的反秦精神鼓舞了后来的起义者和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传说故事、战略思想等内容也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英雄人物2:刘邦品质刘邦是一个智慧、稳重和富有魅力的人物。
他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并始终保持着与人民之间的良好关系。
他注重团结合作,帮助他建立了广泛而忠诚的支持者队伍。
智慧刘邦善于审时度势,灵活运用策略。
他在对抗项羽时采取了包容和妥协的策略,最终成功地夺得了天下。
他善于分析局势,准确判断形势发展,并据此做出明智而正确的决策。
影响力刘邦成功地建立了汉朝,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和具有开创性影响力的君主之一。
他开启了中国的封建时代,并为后来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提供了范例。
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民族英雄之一。
英雄人物3:韩信品质韩信是一个机智、勇敢且具有天赋的军事家。
他在刘邦军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身先士卒,公认为一个杰出的将领和谋士。
智慧韩信拥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判断力。
他以其聪明才智在军事战斗中表现出色,灵活应对各种动荡局势,并运筹帷幄取得胜利。
他善于抓住敌人弱点并加以利用,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
影响力韩信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介绍并发展了一系列战术技巧,并成为后来众多军事家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史记·项羽本纪》赏析
《史记·项羽本纪》赏析《史记项羽本纪》是司马迁所著的史书,描写了项羽帝国在西汉末年时期的崛起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令人敬仰,激发人们的爱国精神。
项羽,字安世,人称炎帝,是汉西北苗族的诸侯,有“万世一班”的美誉。
他出生在苗族首领家庭,他的老祖父项楚曾与汉室关系密切,祖父项彪曾受封为齐国大夫,父亲项均曾受封为中山侯,其祖上项颛曾受封为汉室贴身大臣。
项羽汗血宝马,战略才华,年轻时便已出色,曾与前赵国传国玉玺主人韩信并肩征战,相得益彰,终获其劝降。
作为一个面对着绝境、束手无策之时,他依靠自身的气概,勇敢拼搏,屡建奇功,最终结束了汉朝的历史,建立了自己的帝国,而他的伟大成就也深深的影响了中国的历史。
西汉末年,汉朝面临着崩溃的威胁,汉帝宦官谋反,国家面临危机。
在这种紧张的大环境下,如项羽的出现拯救了汉朝,他带领军队,屡建奇功,勇敢拼搏,一度将谋反的军队压制住,使汉朝暂时安定,但是由于汉朝统治者的内斗,再次导致谋反势力大获全胜,项羽未能如愿,因此只有在这种无奈之下出兵抗争,形成了“反汉兴项”一说,直至最终击败汉军,灭汉建立自己的帝国,实现自己的伟大梦想。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形象是非常鲜明的,他有着品行端正、乐观向上的性格,忠心耿耿,赞赏勇敢,反对奸诈,为汉朝做出了贡献,他给后人留下了榜样。
史记项羽本纪,令人深刻地认识到项羽英雄气概,他勇敢无畏,艰苦奋斗,苦心经营,抵抗外敌,拯救了汉朝,他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英雄。
正是由于项羽的伟大成就,汉朝的历史从此被写入了史册,令后世无尽的羡慕和仰望。
通过史记项羽本纪,可以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无论是遭遇困境,还是历史变化,我们的行为影响着历史的走向,项羽虽然未能如愿实现其从汉朝当中拯救汉帝的野心,但他这一伟大行为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爱国主义也是一种最美好的情怀,正如古人所说:“此义自古论,宁可毁身死。
欢迎大家继承项羽爱国主义精神,宣扬他所代表的爱国情怀,在日常生活中,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推动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延续着它的光辉历史。
项羽的性格特点
项羽的性格特点
项羽的性格特特点是豪爽、自信、积极进取、信守承诺,但是同时又十分刚愎自用、残忍好杀、多疑。
项羽是历史上一个悲剧人物,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具有复杂矛盾的多种性格特征,他的人生虽然已失败告终,但是他的人格魅力被后世所承认。
项羽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项羽东城之战中,被数千名汉军重重包围,手下只剩二十八名骑兵,但是他临危不惧,战力极强,导致汉军竟然无法将其制服,仅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项羽的武力值是非常高的,且十分骁勇善战。
在杀宋义一事之时,又体现了项羽的果敢,他杀宋义,夺走兵权,解决了起义军的燃眉之急,且在杀宋义之前,还在士兵面前宣布了宋义的罪行,制造舆论,由此可以看出他并非一点谋略也无。
项羽性格的弊端
不过项羽的失败也是注定的,他出生高贵,形成了刚愎自用的狭隘性格,无论是在行军打仗还是在其它方面都极难听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且还在极大程度上压制贤能之士,导致韩信、陈平等有才之士都叛楚归汉。
历史人物对项羽的评价
历史人物对项羽的评价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对于他的评价也因时代、文化、政治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历史人物对项羽的评价:
1. 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项羽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一个勇敢、坚毅、有魄力的将领,在战争中表现出色,为推翻秦朝的统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贾谊:贾谊在《过秦论》中对项羽进行了赞扬,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将领,能够正确地认识历史的发展趋势,采取正确的策略,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3. 班固:班固在《汉书》中对项羽进行了批评,认为他是一个骄傲自大、刚愎自用的将领,在战争中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最终导致了失败。
4. 曹操: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对项羽进行了赞扬,认为他是一个有勇气、有魄力的将领,在战争中表现出色,为推翻秦朝的统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 李世民:李世民在《贞观政要》中对项羽进行了批评,认为他是一个残暴、自私的将领,在战争中采取了一些不道德的手段,对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总的来说,项羽的评价因时代、文化、政治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但他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点是得到广泛认可的。
项羽形象分析
项羽形象分析项羽一一这位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在步步为营、充满暗藏杀机的宴会中,在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战斗中,从占据主动地位的他一步步走向了被动,最终落得乌江自剂的结局。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其自身的双重性格造成的,因为故事中项羽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毫无疑问,司马迁对项羽是抱着肯定与欣赏的态度的。
司马迁将自己所有的情感融注笔端,塑造了这样一个光明磊落、勇武豪壮,然而最终却兵败自勿的悲剧英雄,其目的在于通过“悲”反衬出“美”,通过“苦难”显示出“崇高”,通过“毁灭”展示出“希望”。
一、英雄本色、大人格的项羽首先,项羽是个英雄。
秦时皇帝游会稽之时,年少的项羽就曾说“彼可取而代之”,足见其志向远大。
秦朝末年,社会动荡,群雄并起,本无任何基础的项羽却凭自己的英勇和胆识,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在秦末大地上拔地而起,可以说,没有项羽也就没有大汉王朝。
东城快战之时,项羽独自一人斩杀敌军数百人。
史记曾这样描写:“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
项王真目而北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从这便可以看出项羽的威风。
项羽称霸时不过二十六七岁,可为少年得志,而且在作战时只要霸王一张目北之,谁看见了都得吓得屁滚尿流,这该是多大的气场。
其次,项羽更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这是古之定论。
且不说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的勇敢,该下之围以一当百的豪气,自勿乌江笑迎死神的从容,单说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足以令人心曳神摇,感佩万分。
项羽闻听刘邦欲王关中,勃然大怒,立即发兵击之,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
他们两人虽有怀王之约,但刘邦侥幸入关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称王,毫无愧疚之心,实非正人君子所为。
刘邦前来道歉,项羽不仅予以原谅,而且当即说出了告密者,这是他的磊落而非卤莽。
过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计较?只有以诚相见,才能尽弃前嫌,和好如初。
大敌当前,岂能内江?樊绘私闯军帐,恶言相向,项羽不仅不计较,反而酒肉款待,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钝。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性格特征与形象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性格特征与形象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性格特征与形象摘要: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以高超的笔法成功的塑造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项羽是太史公笔下描写最成功的悲剧人物。
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结局,虽然他的人生是以失败落幕的,但是他的人格魅力震撼了后代人的心灵。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凝聚了司马迁毕生的心血与和全部的精神,太史公通过记录不同时期的人物事迹来向我们展现了历史的沉浮与兴衰。
《史记》中的许多人物兼有英雄与悲剧的性质。
《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大多是胸怀大志、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他们大都对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或者至少对当时社会有影响。
太史公用生花之笔刻画了一个最成功的英雄人物—项羽,项羽在秦汉之际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项羽是一位具有对立且矛盾的性格的历史人物。
性格决定着命运,项羽虽然走到了人生的至高点,但最后也没有摆脱失败的结局,以悲剧的命运谢幕,这与他的性格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项羽作为一个悲剧形象,他具有复杂矛盾的多重性格特征。
“悲剧人物及性格往往就不是那样简单、纯粹。
”项羽的身上有恨多的对立的性格特征,注定了他是一个充满悲剧的人物。
他的人生是完满的,却有点让人心痛。
一)英勇善战却谋略不足。
从英勇善战上面来说,在《史记》中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手法对项羽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东城之战,这是楚汉之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项羽处在数千汉军层层的包围圈之中。
在重重包围之下,虽然手下只剩二十八名骑兵。
但他临危不惧,越战越勇,汉军拿他没有办法。
在《项羽本纪》中对战斗场面是这样描写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吒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这里先向我们描述出这样的一个场景:项羽骑着一匹快马大声喊着向汉军冲去,包围他的军队就像被强风吹过的原野之草,相继倒下了,四处逃散。
项羽在历史中是什么样的人对他的评价又有哪些
项羽在历史中是什么样的人对他的评价又有哪些项羽给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勇者无可匹敌,大部分人对项羽的印象是这样的,对于项羽又还有其他什么看法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对于项羽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项羽个人评价1他能够封赏自己最讨厌的人,也能够放弃自己最喜欢的人,理性是他灵魂里的中坚力量,这是韩信明知项羽更加“勇悍仁强”仍然跟着他的缘故。
韩信用八个字评价项羽:“妇人之仁,匹夫之勇”。
匹夫之勇好理解。
妇人之仁,韩信这样解释:“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但等到要给有功者封爵时,项羽又极其小气,印章在手里都快磨出包浆了,也舍不得给人家。
加了定语“仁”和“勇”已经失去本意。
项羽愿意对眼前人示好,但怀王与韩信都说他“所过无不残灭者”;刘邦不太照顾别人的面子,却尊重别人的利益,更不做无谓的滥杀。
刘邦之于项羽的胜利,是理性之于非理性的胜利,智慧之于反智的胜利。
反智的光芒能够辉耀于一时,爆发惊人的能量,但终究只是一时胜利,经不起天长日久的检验。
在一个个关键节点上,项羽落入刘邦的话语陷阱;垓下之战,他主动接受来自于韩信的暗示;最后一场打斗,项羽未尝不神勇,但又有何用?他心里已经认了输,以一当百,也不过是一场精彩的谢幕表演。
他兵败如山倒,迅速崛起,又迅速陨灭。
这世上,拼到最后,还是拼脑子。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对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做出高度评价和赞扬;一种是以晚唐诗人杜牧为代表,他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认为项羽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对他自刎乌江的决定作出了惋惜和失望的评价。
几千年来这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直在不停地延伸着,那么项羽当年为什么选择了自刎,而不是过江呢?根据最早的记录,项羽是因为无脸面见江东父老而自杀。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司马迁笔下项羽形象分析
( 上接第 4 6页) 传统思想观念 ,破除
狭 隘 的以木材 生产为 主 的小 林业 发展 理念 ,树立 开放 的全方 位开 发森林 资 源 的大林业发展理念 。 破 除重生 态轻 产业 、把 产业 发展
组 织 机 构 ,以 及 相 应 的 中介 服 务 组 织 ,
( 三)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 ,加快产
从他 的反 复 申述 中 ,我们 确 实看 到 了他 的 明知其 必 死 ,意 之犹 未 平 。 还是 钱钟书先生看得准—— “ 认输而不
服气 ! ”而这不服气 ,正显示 了他 的平
毅然选择 了死 。他对 自己 的生死毫 不 在意 ,却不肯爱马被杀 ,因为看到它 , 就想起了 “ 吾 骑 此 马 五 步 ,所 当无 敌 ” 的数 度辉 煌。今昔如此 ,情何以堪呀 !
此 战之后 ,诸侯 在项 王面前 皆 “ 匍匐
膝行 ,莫敢仰视” 。
以使 “ 赤泉侯人 马惧 惊 ,辟 易数里 ” , 他像一 尊凛然 不可犯 的天 神 ,一 头被 猎 犬激 怒 了的猛 虎 ,须眉 毕张 ,咆哮 跳踉 ,谁 也不 敢靠近 他一 步 。他 对部
下所说 的 “ 何 如”两 个字 ,又活 活显 出他 的得意 ,他 的 自负 ,更可 以看 出 他不能 自省的可悲 ! 最 后 ,此 即评 家 所 谓 “自刎 乌 江” 。正 当项羽 拼死 捕杀 ,尚存一线生 机 的时候 ,项 羽马到 乌江 ,茫茫 江水 阻绝 了去路 。面对一 条可 以救命 的唯 与林农联合开展产业化经营 。
意 了。到刘邦逃后 ,张 良 奉璧给他 ,他
随手置于座上 ,没有什么反应。
“ 力拔 山兮盖 世” , “ 时不 利兮骓
不逝” ,最 终落得个敌 围千 重 、四面楚 歌 、故地尽失 、孤家寡人的境地 。 所 唱之 “ 虞 兮虞 兮 ” 的悲歌 ,不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人物形象研究综述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人物形象研究综述2011243231陈婷燕摘要:从古至今,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对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是骁勇善战、刚正直言、有勇有谋、坦率磊落、豪爽仗义;但也有的人觉得项羽是刚愎自用、寡谋轻信、优柔寡断、轻敌自大。
而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对项羽的形象描写,一方面以确凿的历史记录粉碎了刘邦集团对项羽的歪曲与污蔑,大力歌颂了项羽的功绩和道德,另一方面通过韩信、刘邦之口述说了项羽性格上的缺点。
关键词:项羽本纪,项羽,人物形象、评价正文:从古至今,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对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人说他是骁勇善战、刚正直言、有勇有谋、坦率磊落、豪爽仗义;但也有的人觉得项羽是刚愎自用、寡谋轻信、优柔寡断、轻敌自大。
对于不同的评价,我们不禁要深思:“项羽到底是成王?还是败寇?”伴随着这个问题,笔者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网、读秀网以及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CNKI全文数据库翻阅查找各种社会上和历史上的文人墨客对项羽这一形象分析的资料,帮助笔者研究项羽的人物形象。
翻阅众多的资料,发现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主要是从他的四次主要事件为基础的,项羽少时、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首先我们来看项羽少时。
关于项羽少时的评价,多数是赞美之词,《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么一段描述项羽少时的话:“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以及在他二十四岁那年,在街上看到秦始皇威风凛凛的巡游时,不禁对他的叔父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
这样的豪爽志气、这样的宏伟理想,使得人们纷纷称赞。
何孟春说:“项籍喜兵法,略知其意而不肯竟学,是真能学兵法者。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是真能解书者。
”对于项羽所说的“彼可取而代也”,在康清莲的《英雄气不短,儿女情更长——以《史记》中项羽形象分析为例》中写道:“项羽尤其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他说自己可以取代秦始皇,我想这句话不仅让项梁“奇籍”,也让天下人“奇籍”。
《史记》中项羽的人物形象
《史记》中项羽的人物形象《史记》里的本纪,本以各代帝王为中心,叙述各朝代的兴亡及重大政治事件。
项羽虽没有成功帝业,但因为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在秦汉鼎革之际的一段时间里,他发政令、称霸王,权同帝业,所以司马迁列项羽于本纪。
项羽一生气宇轩昂,踌躇满志,一心要成就一番大业,但由于他本身性格上的目空一切、自以为是,认识上的偏差,作战谋略上的失误,血气方刚而智谋不够,最终只能是走投无路,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对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项羽本纪》一文中自始至终都曾做过生动传神的描写。
如写项羽年少时学书学剑都不成,但他却自有道理:“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意思是,读书写字只要能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击剑只能对付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对付万人的本领。
他的一番话就体现体现出了他只求一蹴而就,不懂得循序渐进,逐步积累自己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来使自己有足够的阅历来对付战乱中的各种情况。
后来,他的叔父就叫他去学兵法,但“又不竟学”,半途而废。
但他的大志却也着实难得,如他看到秦始皇巡游会稽,渡钱塘江,便“口出狂言”:“那人可取而代之。
”他力大无比,才气超人。
为了自己能在战乱中召集各路各派,反倒秦军并能使下属无所谓惧作下了铺垫,埋下了伏笔。
如他在进攻秦军的过程中,由于看不惯守义在危难之中还兀自贪图享受的行为,便谎称“守义和同齐国合谋反楚,楚王密令杀掉他”,而杀死了守义父子。
这之后,项羽名声威震楚国,名闻诸侯,所有将官都震骇顺服。
这大大增加了项羽的自信心,失势也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指挥楚军同秦军作战,楚军一过河就运用了的军队,激战多次,断绝了秦军运粮的通道,把秦军打得大败。
这时,诸侯军队来救援,但没有一个敢派兵出战。
项羽指挥的军队呼声动天,无一不以一多十,震慑了秦国的诸侯将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军时,每人都曲膝而进,不敢抬头仰视。
项羽从这时开始做诸侯的上将军,诸侯们的军队都归他指挥。
巨鹿之战的巨大胜利,使项羽更为骄傲,本来就无深谋远虑的他更显得头脑简单,轻视敌人。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形象的塑造(陈娟)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形象的塑造酒泉工贸中专陈娟区级论文二等奖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汉代一部以描写历史人物为主体的传记文学,它既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这种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作,是司马迁首创。
《史记》全书130篇,本纪、世家、列传中以写任务传记为内容的就有112篇,其中以写人物命运悲剧的就占70多篇.在这些悲剧的传记中,有对激烈征战的记载,有对残酷格杀的实录,有对争宠角斗的曝光,有对忌贤妒能的揭露.卷入这些历史斗争旋涡中的各色人物,活死得英勇,或死得悲壮,或死得惨烈,或死得哀怨。
这一系列悲剧人物在司马迁的笔下雄奇慷慨,带有极其浓烈的悲剧色彩、悲剧情感,同时也不乏崇高之美、阳刚之美。
《项羽本纪》在《史记》中可以说是最为精彩、最炫耀人的篇章之一了,而项羽这个人物无疑也是司马迁笔下各色悲剧人物中最为出色的一个。
司马迁不以个人好恶而褒贬人物,在《项羽本纪》中对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做出了公正、中肯的评价。
《项羽本纪》给人最深刻最强烈的第一印象,就是项羽这个历史英雄所具有的超乎常人的巨大力量,作者显然把他当成力的化身来描写.这一点在文章一开始便一览无余:“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他的军事才能也在年少时便凸显出来,他学书剑皆不成,独好兵法,然而他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暴露出他志大才疏、好高骛远的性格弱点,为他最终失天下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但年少时的这些弱点还不足以使项羽这位英雄的光芒黯然。
司马迁高古评价了他在亡秦过程中所建立的历史攻击。
项羽“年二十四”即参加了反秦斗争,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功绩.当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时,项羽几乎是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
”唬得其叔忙掩起口:“毋妄言,族矣!”这是何等的自信!着是何等的勇气超群!这是何等的胆识与魄力!项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其中杀宋义和巨鹿之战的胜利使项羽的军事才能大放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中项羽的人物形象
《史记》里的本纪,本以各代帝王为中心,叙述各朝代的兴亡及重大政治事件。
项羽虽没有成功帝业,但因为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在秦汉鼎革之际的一段时间里,他发政令、称霸王,权同帝业,所以司马迁列项羽于本纪。
项羽一生气宇轩昂,踌躇满志,一心要成就一番大业,但由于他本身性格上的目空一切、自以为是,认识上的偏差,作战谋略上的失误,血气方刚而智谋不够,最终只能是走投无路,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对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项羽本纪》一文中自始至终都曾做过生动传神的描写。
如写项羽年少时学书学剑都不成,但他却自有道理:“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意思是,读书写字只要能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击剑只能对付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对付万人的本领。
他的一番话就体现体现出了他只求一蹴而就,不懂得循序渐进,逐步积累自己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来使自己有足够的阅历来对付战乱中的各种情况。
后来,他的叔父就叫他去学兵法,但“又不竟学”,半途而废。
但他的大志却也着实难得,如他看到秦始皇巡游会稽,渡钱塘江,便“口出狂言”:“那人可取而代之。
”他力大无比,才气超人。
为了自己能在战乱中召集各路各派,反倒秦军并能使下属无所谓惧作下了铺垫,埋下了伏笔。
如他在进攻秦军的过程中,由于看不惯守义在
危难之中还兀自贪图享受的行为,便谎称“守义和同齐国合谋反楚,楚王密令杀掉他”,而杀死了守义父子。
这之后,项羽名声威震楚国,名闻诸侯,所有将官都震骇顺服。
这大大增加了项羽的自信心,失势也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在巨鹿之战中,项羽指挥楚军同秦军作战,楚军一过河就运用了的军队,激战多次,断绝了秦军运粮的通道,把秦军打得大败。
这时,诸侯军队来救援,但没有一个敢派兵出战。
项羽指挥的军队呼声动天,无一不以一多十,震慑了秦国的诸侯将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军时,每人都曲膝而进,不敢抬头仰视。
项羽从这时开始做诸侯的上将军,诸侯们的军队都归他指挥。
巨鹿之战的巨大胜利,使项羽更为骄傲,本来就无深谋远虑的他更显得头脑简单,轻视敌人。
当时项羽兵有四十万,刘邦只有十万。
下属范增劝项羽:沛公在山东的时候,贪财好色,如今进了关,什么都能抛弃,一心想成就自己的事业,要赶紧进攻,不要失掉良机,否则会后患无穷。
但项羽却根本听不进,而轻信项伯的话,在鸿门宴时,,他明明可以杀了刘邦,但他却白白失掉了机会,给刘邦消灭自己创造了条件。
鸿门宴以后没几天,项羽就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咸阳城,他以不可一世的气概,推翻了暴虐的秦王,却也因为残酷的烧杀而失掉民心,同时埋下了日后败亡的凶机。
项羽行军打仗有勇有谋,可是政治头脑却太幼稚,他竟然凭使者的一面之词,就怀疑衷心耿耿的范增勾结刘
邦。
在项羽流动作战疲于奔命之时,刘邦却不断为巩固自己的基业而深谋远虑,经过两年多的战争,楚汉优劣形式发生逆转,刘邦正拥有广大的后方,实力大增,乘机发动垓下之战,要把项羽消灭。
而此时项羽由于经营不当,用人不当,实力已大大削弱。
在项羽被刘邦军队追杀突围到乌江时,有一个乌江亭长让他东渡乌江逃命,但项羽却说:“天意要亡,又何必渡江逃生呢?”这既表现出项羽的大无畏气概,但也暴露出他的宿命论思想,他把自己的作战过失都归咎于“天意”,至死还不觉醒。
就这样,项羽在乌江结束自己悲壮的一生。
项羽一生犯过两次大错,虽然他自己未必意识到,但却决定他一生的命运,其一是放走了潜在的劲敌刘邦,其二是分封诸侯,开历史倒车,这是最致命的。
项羽这个人物,司马迁同情他,以非常饱满的热情来写这位失败英雄。
他既称赞项羽的骁勇,又对他的胸无大志、残暴自恃作出批评。
可是,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并没有发议论,但是他对项羽的爱憎态度却于叙事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这便是司马迁作传的最大特点,即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太史公评说】
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是两个瞳仁儿。
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仁儿。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他的发迹怎么那么突然啊!秦朝
搞糟了它的政令,陈涉首先发难,各路豪杰蜂拥而起,你争我夺,数也数不清。
然而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藉,他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时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自号为“霸王”,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象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
至于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难了。
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
而他竟然拿“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
项羽的武勇和其个性为中华民族千古流传。
项羽性格刚烈,甚至刚愎自用,最终落得失败的下场。
但他宁死不愿愧对江东父老,和他与虞姬悲壮美丽的爱情,也为历代追思,是“霸王”一词的专属者。
《史记》作者司马迁在书中批评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但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仍然把项羽的传记列为本纪,与历代中国最高统治者平级,是唯一一个享此殊荣而无帝王(皇后)头衔的人。
项羽的主要军事对手韩信曾批评项羽为:遇强则霸的匹夫之勇,和遇
弱则怜的妇人之仁。
既不能任用贤能将帅,又曾迁逐楚义帝,用兵赶尽杀绝。
虽名为霸王,其实民心尽失。
唐代才子杜牧有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北宋王安石与杜牧的看法恰恰相反,他在《题乌江亭》说:“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谁为君王卷土来。
”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诗赞云:“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有词云:“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在1964年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进一步指出项羽战败的三个错误: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走刘邦;机械遵守鸿沟协定;以及建都徐州(那时叫彭城)。
综上所述,项羽成于乱世,却败在了自己的英雄气概上,实在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