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心理咨询之以人为中心疗法
▪ 人性同样也是先天的,是这个物种的共同属性。 对于人的本性,我们不能去反对它,而应该接受 它,并且按我们本性的指引来过生活。同时,他 认为人的本性事实上是积极的,建设性的,是指 向与其他人建立密切的个人关系的。虽然罗杰斯 也承认人可以为恶,而且常常为恶,但他强烈地 认为,那不是人的本性的反映,而是别有原因。 所以“以人为中心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 强调人要顺从自己的本性去生存。
▪ 同时罗杰斯认为当事人有能力发现自己的价值、 问题,并有潜力来获得价值、解决问题。他反 对由咨询者告诉当事人什么好、什么不好,也 不主张采用奖励、惩罚等行为控制手段来“治 疗”当事人,反对一切对当事入施加影响的做 法。
▪ 而且会谈的主题和方向也应交给当事人掌握、 由当事人自己选择。他相信,没有咨询者指导 性的干预,当事人能更自由地自我探索,从而 获得最有价值的收益。
▪ 人本主义心理学出现以前,心理学中的主要流派是精神分 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精神分析 学派强调潜意识的力量,行为主义强调的是环境中意外事 件的作用,它们的治疗方法都是指导式的,强调治疗者对 病人的指导。然而在罗杰斯的治疗工作中,他发现精神分 析疗法虽然是这一领域通常采用的权威方法,但疗效却常 常很低。而且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的治疗方法和在儿童 研究部中学到的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当时所谓的权威者也 难以决定哪一种方法最佳。于是罗杰斯想寻找更为有效的 咨询和治疗方法。
第二节 基本理论
▪ 一、罗杰斯眼里的人 ▪ 1、人的本性 ▪ 人本主义者都承认人有本性。罗杰斯不赞成人的
本性是后天学习的说法,他认为人不是白板,不 是胶泥;人是天生就有某些心理趋向的,人是有 本性的。这个思想源于他认为“凡生物就有本 性”。狮子是吃肉的,老鼠是胆小的,每种动物 都有他本身的特性。罗杰斯将生物本性界定为: “该物种的一些共同属性,体现着该物种的一般 特点”(Rogers,1957)。
以人为中心疗法案例
以人为中心疗法案例在当今社会,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也日益增加。
以人为中心的疗法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今天,我将分享一个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小王是一个30岁的上班族,他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家庭生活也不是很顺利。
这些问题让他感到非常焦虑和沮丧,甚至影响到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后,小王决定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经过一番了解和沟通,小王选择了以人为中心的疗法来帮助自己。
在疗程开始的初期,小王和心理咨询师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和沟通。
心理咨询师以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小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不断地倾听和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小王逐渐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痛点和困惑,也开始逐渐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情绪。
随着疗程的深入,心理咨询师逐渐引导小王去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情感体验。
通过一系列的情感体验和情景再现,小王开始逐渐接受和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也学会了更好地表达和释放自己的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小王慢慢地找回了内心的平衡和力量,也重新找到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最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小王逐渐摆脱了焦虑和沮丧的情绪,也学会了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他重新找到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动力,也学会了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通过以人为中心的疗法,小王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也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以人为中心的疗法在治疗焦虑和沮丧方面的有效性。
通过倾听和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去关注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体验,以及学会更好地表达和释放情感,都是这种疗法的核心特点。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也希望能够给那些正在经历心理困扰的人一些启发和帮助。
让我们一起为心理健康问题做出更多的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健康快乐的内心世界。
以人为中心疗法
咨询目标
咨询目标
使来访者对他的有机体的经验更加开放;养成对有机体这个敏于生活的工具的信赖感;接受存在于个人内部 的评价源;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主动参与到一个流动的、前进的过程中去,并从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经验之流中 新的自我的生成与变化。
谢谢观看
咨询技术
咨询技术
罗杰斯认为,咨询成功的关键在于咨询关系,而非技术。在此基础上,对于有利于咨询师的、接纳和共情的 技术,如开放性问题、内容/情感回应、澄清等,并不排斥。
应用
应用
以人为中心疗法来自于临床实践。从开始的个体咨询,到团体咨询,以及在教育、企业等领域,应用的范围 逐渐扩大。罗杰斯晚年致力于,将其应用于处理国际事务。
创始人
创始人
以人为中心疗法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
以人为中心疗法卡尔·兰塞姆·罗杰斯(1902-1987),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在美国心理学界评出 的100位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中,名列第6位。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年-1950年任美国临床和 变态心理学会主席,还担任过美国应用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97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专业贡献奖。
以人为中心疗法
罗杰斯创立的医疗方法
01 创始人
03 基本假定
目录
02 哲学基础 04 人性观
05 咨询目标
07 咨询技术
目录
06 充要条件 08 应用
基本信息
以人为中心治疗(person-centered therapy)是由罗杰斯于上世纪50年代创立的。被视为心理治疗理论中 的“第三股势力”。
以人为中心疗法理论
以人为中心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最初称为“非指导性治疗”,后称为“来访者中心治疗”。
20世纪70年代起称为“以人为中心治疗”。
以人为中心疗法被称为是心理治疗理论的“第三势力”。
第一节以人为中心疗法概述一、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历史发展1.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是20世纪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他于1902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附近的一个清教徒家庭。
2.以人为中心理论的发展对于以为中心疗法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世纪40年代,以罗杰斯的《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他提出“非指导性治疗”。
第二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访者中心疗法》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在这一阶段中,罗杰斯强调来访者主观世界的重要性。
第三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罗杰斯的《成为一个人》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这一阶段取向的重点放在“成为一个忠于自我的人”。
第四阶段是在1970年至1980年月日。
由于罗杰斯的影响日益扩大,他的理论也改变为“以人为中心取向”。
第二节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一、人性论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机性的驱动力,他称之为“实现倾向”。
这种实现倾向是人类有机体的一个中心能源,它控制着人的生命活动。
它不但维持着人的有机体,而且还要不断地增长与发展。
这种实现倾向是一种独立的、基本的人类动因,是整个有机体的机能。
不但存在于人身上,而且存在于一切有机体,体现了生命本质。
任何生物,只要被赋予了生命,他(它)就一定会出现强烈生长的趋势。
罗杰斯说:“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朝着有方向性的那种潜能的方向发展。
”这是罗杰斯积极人性观的理论前提,也是本疗法理论的核心。
柏瑞德利阐述了自我实现的趋势是一个引导人们努力认识、实践、自治、自我决定、完善的过程。
个体有远离不适当调节并趋向心理健康的内在能力,个体内部的成长力量提供了治愈的内部资源。
以人为中心疗法理论
以人为中心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最初称为“非指导性治疗”,后称为“来访者中心治疗”。
20世纪70年代起称为“以人为中心治疗”。
以人为中心疗法被称为是心理治疗理论的“第三势力”。
第一节以人为中心疗法概述一、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历史发展1.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是20世纪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
他于1902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州附近的一个清教徒家庭。
2.以人为中心理论的发展对于以为中心疗法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世纪40年代,以罗杰斯的《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他提出“非指导性治疗”。
第二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访者中心疗法》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在这一阶段中,罗杰斯强调来访者主观世界的重要性。
第三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罗杰斯的《成为一个人》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这一阶段取向的重点放在“成为一个忠于自我的人”。
第四阶段是在1970年至1980年月日。
由于罗杰斯的影响日益扩大,他的理论也改变为“以人为中心取向”。
第二节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理论一、人性论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机性的驱动力,他称之为“实现倾向”。
这种实现倾向是人类有机体的一个中心能源,它控制着人的生命活动。
它不但维持着人的有机体,而且还要不断地增长与发展。
这种实现倾向是一种独立的、基本的人类动因,是整个有机体的机能。
不但存在于人身上,而且存在于一切有机体,体现了生命本质。
任何生物,只要被赋予了生命,他(它)就一定会出现强烈生长的趋势。
罗杰斯说:“人类给予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实,似乎就是其朝着有方向性的那种潜能的方向发展。
”这是罗杰斯积极人性观的理论前提,也是本疗法理论的核心。
柏瑞德利阐述了自我实现的趋势是一个引导人们努力认识、实践、自治、自我决定、完善的过程。
个体有远离不适当调节并趋向心理健康的内在能力,个体内部的成长力量提供了治愈的内部资源。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心理治疗策略
摘要罗杰斯对人性抱有一种从根本上尊重的态度,他相信人类有机体有朝向成熟,完善与合作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他的人格理论以及心理治疗思想都是建立在这种积极的乐观的信任之上的,’本文旨在探究罗杰斯关于人类本质的思想以及他的有效的治疗实践,努力去寻求构成罗杰斯全部理论基础的患者中心疗法之真谛,特别是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和设身处地理解等三项核心条件。
除此之外,本文还详细描述了患者中心疗法的过程、结果以及围绕这项方法所展开的科学研究活动以及该方法在教育、交友小组、亲密关系和世界和平等心理学领域之外的广泛应用,●关键词:罗杰斯患者中心治疗策略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设身处地理解X384385Rogers’CIlent—CenteredTherapyStrategyandIt’sPracticalApplicationsAbstractC.R.Rogershadaprofoundsenseofrespectforhumannature。
hebelievedthatthehumanorganismhasanaturaltendencytOmoveinthedireetionofmaturefulfillmentandcoopreation.A1lhiSpersonaltheoryandtherapeuticideasarebasedbnsuchpositireandOptimisticbelief.Thisdissertationattemptstoconveyt;heessenceofRogers’theoretiealideaaboutthenatureofhumanbeingandaboutwhathappensinthe●effectivetherapeuticrelationships.ItalSOtriestogiveaninsightintoRogers’actualwayofusingc1lent-centeredtherRogers’personthethreecoreapyalitCOnmethod,whichisthefoundationofydtheory.EmphasiShasbeenputonitiorls:congruence,unconditionalpositiveregardandempathy。
第五章 以人为中心治疗
第五章以人为中心治疗以人为中心治疗是由罗杰斯于上个世纪的50年代创立,被视为心理治疗理论中的“第三股势力”,他的理论更多的是来源于临床实践,而不是心理学实验室,这个治疗流派关注人本身,关注每个人无限的发展潜力。
罗杰斯的理论是对精神分析理论和行为理论的一大冲击,他的理论以来访者的成长潜能为焦点,改变了传统的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关系。
罗杰斯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学家,人格心理学家,教育改革家,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非指导式心理咨询、以人为中心治疗和会心团体治疗的宗师。
基督教的精神和伦理观念从小在罗杰斯的心灵留下烙印。
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发展以人为中心治疗是促进和协助来访者,依靠自己的能力自己解决问题的疗法。
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1、开创阶段:1942年始称非指导式咨询,或非指示治疗。
它以该年罗杰斯出版的《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为标志。
2、修订阶段:1951年改为来访者中心治疗(或案主中心治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它以该年罗杰斯出版的《来访者中心治疗》一书为标志。
3、体验阶段或称检验阶段:1957年,罗杰斯从芝加哥大学转任威斯康辛大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
他的主要研究对象(来访者)已从正常人改变为精神病人。
4、发展阶段:1974年罗杰斯又把来访者中心治疗改称为以人为中心治疗。
以人为中心治疗是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他的理论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其基本假设是:如果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最佳的心理环境或心理氛围,他们就会动员起自身的大量资源去进行自我理解,改变他们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以人为中心治疗的主要思想人格自我发展是指个体自婴儿到成年一生人格成长的机制和历程,也是罗杰斯人格自我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自我发展的过程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1、自我认定(或自我统合):即能认定自我的存在。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可以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关注特殊儿童的心理需 求,促进其适应和发展。
组织与团队发展
员工关系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可以帮助组织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提高员工 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团队建设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增强团队 的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领导力发展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理解和关心员工,提高领 导效能。
存在主义哲学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也受到存在主义 哲学的影响,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 责任。
现象学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还受到现象学的 影响,关注个体经验的直接性和真 实性。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发展历程
起源
影响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起源于20世纪40年 代的美国,由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创 立。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对心理咨询和治疗 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其他 心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和创新。
3
心理健康教育和预防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可以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 育和预防工作,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 压力的能力。
教育领域
教师与学生关系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强调尊重和理解个体,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 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学生个人发展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可以用于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和成长,培养其独立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患者主动参与
患者需要积极参与治疗过程,通过自我探索来促进个人成 长。
关系中心
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是治疗的核心,这种关系应该是 安全、尊重和开放的。
长期过程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进行,以帮助患者逐步解 决心理问题。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的哲学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
“以人为本”心理治疗原则
“以人为本”心理治疗原则1.以人为中心:在整个治疗中,关注的重点是人而不是问题。
2.治疗转变过程:在整个治疗中,来访者经历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3.非指令性技巧:在整个治疗中,并不给予“权威性”的指导。
基本原理(一)基本假设人在本质上是可信赖的。
人有不需要治疗者直接干预就能了解自己及解决自己困扰的极大潜能。
只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气氛,建立有治疗功能的良好关系,使当事人体验到那些被自己否定和扭曲的感觉,学习接纳自己,增进自我觉察,他们就能朝着自我导引的方向成长。
(二)治疗条件1.治疗者的态度、个人特质、治疗关系的性质是治疗过程中首要决定因素,而治疗者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则是第二位的。
2.治疗者的态度和治疗关系建立的核心条件主要有以下3条。
(1)真诚一致:是指真诚与真实,或治疗者自身的和谐一致。
治疗师在与当事人沟通时,要任随自身内部的感受和态度开诚布公地表达和流露。
使当事人感受到治疗师对自己的真诚态度,不怀疑治疗师有任何保留,就能使当事人发生内在的改变,并向建设性方向转化。
(2)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不带价值判断地表达对人的基本尊重,接纳人有权产生自己的感受,对当事人的接纳与关怀是无条件的。
由此创造一种有利于当事人转变自我概念的气氛,无论当事人当时的感受如何,治疗师都应予以理解,甚至是珍视。
(3)同感的了解:是一种能深入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
同感的了解开始于全神贯注的倾听。
治疗师的倾听和日常生活中的听是不同的,有经验的治疗师能完全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不仅能理解当事人自己意识到的部分,甚至对当事人自己尚未察觉的潜意识层的意思也能觉察出来,并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本人。
(三)治疗目标1.除去防卫:当事人必须先除去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防卫面具,从虚假的背后显现出一个现实的人,并且对经验开放、信任自己、愿意不断成长。
2.建立关系:治疗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安全与可信任的治疗关系,使当事人能减少防卫,真实地自我探索,进而察觉阻挠成长的各种障碍,从而变得更开放、更能信任自己、更愿意进步,以及更愿意按照内心的标准去生活。
第七讲以人为中心疗法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来来访访者者中中心心疗疗法法?》为为标标志志
?《成成为为一一个个人人?》为为标标志志
理论扩展为“以人为中心 取向〞 ”
二、根本理论
基本理论
人性观
治疗关系 观
自我理论
二、根本理论 1、人性观
①人有自我 实现的倾向 。
来访者主动求助
三、治疗过程和策略
2、治疗过程
第八阶段 第七阶段 第六阶段 第五阶段
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 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 接受来访者正面的情感 来访者成长的萌动
三、治疗过程和策略
2、治疗过程
第十二阶段 第十一阶段 第十阶段 第九阶段
治疗结束 来访者的全面成长 进一步扩大疗效 疗效的产生
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对自我能 力的认识,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及自己与 环境关系的认识等。
❖ ①自我概念
二、根本理论
自我
自我概念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不一致
自我
自我概念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根本一致
二、根本理论
自我概念是在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 的。其影响因素有:
(1)重要人物:通过与环境中所出现的生命中的重 要人物交流,逐渐产生自我概念。
②人拥有机 体的评价过 程。
③人是可以 信任的。
二、根本理论
①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自我实现倾向,即有机体具有一种天生的 自我实现的动机,它表现为一个人力图最 大限度地实现自己地各种潜能的趋向。
二、根本理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②人拥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与现实发生着互动。 个体不断地对互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 不依赖于某种外部的标准,也不借助于人们在意识 水平上的理性。 而是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并由 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相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是回避 的态度。
以人为中心疗法
对治疗关系的研究
对当事人的能力的积极信念
强调咨询师的人格和态度的作用
局限:
重情轻理
个人主义去向
咨询师显得过于消极
排斥诊断或评估,忽视具体的策略与技术的应用
Let’s tell our families and friends how much we love them. Do not delay anything that adds laughter and joy to your life
二、以人为中心治疗的基本特点 人本主义色彩的人性观 现象学的哲学方法论 以咨询关系为人格改变的基本条件 (教材P232-233) 1. 基本理念的人本主义色彩 2.重视当事人的主观经验世界 3.反对教育的、行为控制的治疗倾向 4.由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 5.咨询者做来访者的“朋友”和“伙伴”
02
童年关注:一个人健康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其儿时能否得到积极的关注有关。关怀、爱抚、同情、认可、尊重、喜爱等态度会使儿童感到温暖和满足,儿童天真和真实的自我就能得到表现,健康的自我概念容易形成。
03
价值条件:父母的关注往往是有条件的:儿童的行为只有符合父母的价值观念,才会得到肯定,否则就会受到批评、斥责,甚至惩罚。
适应 使当事人行为上表现较成熟,适应能力增强。
治疗结果
实际 使当事人对自己有较实际的看法和积极的评价。
自主 使当事人增加自信和较有能力自主,性格较健康。
接纳 使当事人能够对自己和本身的感受以及对他人较为接纳。
应对 使当事人较少对自己的经验作出压抑,较能克服压力。
03
04
05
06
01
02
评价
主要贡献(P243-245)
一个人对自我的看法并不一定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低估自己使人自卑;高估自己使人自傲。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核心理论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核心理论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卡尔·兰塞姆·罗杰斯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关于自我的理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也是他的心理治疗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
罗杰斯用“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解释自我发展的机制: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即使自我行为不够理想时,他觉得自己仍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
罗杰斯认为:如果一个人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得到了无条件积极关注,就会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无拘束地发展一切潜能,并成为一个健康人格的人。
后来,罗杰斯把这一原理应用于心理治疗,提出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也应该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样才有利于来访者克服障碍,解决存在的问题。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来,在面对来访者时一直使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心理咨询理念。
正如罗杰斯所言:咨询师并非专家,并不比来访者更了解他们自己的问题。
因此,咨询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咨询师的态度,以及气氛的创造和咨访关系的建立。
作为度麦学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们只需要为来访者创设一种温暖、接纳、真诚的氛围,就能使来访者享受到被尊重的体验。
无数成功的案例证实:来访者的信任与配合才是咨询效果的有力保证,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是获得来访者信任与配合的最佳途径。
在此,我想分享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案例。
那是一个年轻的男孩,他来到度麦学苑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整个人的感觉像缩成一团的刺猬,带着强烈的防备。
我请他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并轻声询问他来这里想要解决的问题.看得出来,他很想回答,却几番犹豫不敢说出口.我没有催促他,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他一会儿看我一眼,一会儿又低下头想想,终于在五分钟后猛然抬头问了我一句话:“老师,你不会骂我吧?”感受到他的紧张不安和恐惧,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轻轻地说:“不会。
以人为中心疗法
以人为中心治疗(person-centered therapy)是由罗杰斯于上世纪50年代 创立的。被视为心理治疗理论中的 “第三股势力”。
以人为疗法的基本理论
· 人性理论: 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建设性的、值得信 赖的,这些特性与生俱来的,而“恶”是由于防御或者其他 原因造成的结果,并不是本性的反应 · 自我概念: 罗杰斯提出的“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对自 己与其他客体的区别和相互关系的认识以及对人的价值标 准的认识。
自我暴露
咨询师向来访者暴露自己的有 关信息
肆
案例
案例1
刘先生是一名搬运工,42岁。因咳嗽伴有鼻塞、头痛、乏力等症状3天而 就诊。他说:“我昨天没上班,我需要开一个病假单给老板看,我的工作
很累,压力也很大,我真想借生病的机会好好休息一下,但我妻子下岗、
唯一的女儿患红斑狼疮,她的病情最近有恶化趋势,为了给她治病也为了 挣钱养家不得不尽快恢复工作。”他认为自己得了“感冒”,要求医生
关于无条件积极尊重的案例
• 一个女职员为培训课要当着大家的面做一个动作练习而感到非常紧张,而且她的同伴也看出来了,对她说:“你怎么那么 紧张呀?” • 当事人:“别人都看出来了,看出我紧张得不行,我难受极了,想到平时别人对我的好印象都会因为这件事而改变,想到 同伴也会和别人说,想到同办公室的人都会知道,全公司也会知道,我真觉得太难堪了!以后还怎么做人哪……” • 治疗者:“这的确是一件让人觉得难堪的事情,但尽管如此,你还是完成了那些动作,并且通过了测试,而且你还做了努 力想让自己平静下来……”
无条件尊重
咨询师以平等 的身份真正、深 切地关心来访者 ,无条件地私人世界就
好像感受你自己的世界, 但这绝没失去“好像”这 一特点——这就是共情, 这对咨询来说似乎是基本 的条件。治疗师应设身处 地为来访者考虑,不仅能 感受到来访者的情绪,并 能将这种情绪转换成深层 的情感表现出来,让来访 者注意到。
以人为中心疗法案例
以人为中心疗法案例在心理治疗领域中,以人为中心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强调个体的内在体验和情感,注重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具体应用。
小明是一名25岁的年轻人,他因为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而感到焦虑和沮丧。
在与心理治疗师的交流中,小明表达了对自己情绪的困扰和对人际关系的不满。
心理治疗师采用以人为中心疗法来帮助小明面对他的情绪困扰和人际关系问题。
首先,心理治疗师倾听了小明的情绪表达,给予他充分的情感支持和理解。
小明感到自己被接纳和理解,他开始逐渐打开心扉,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焦虑和不安。
心理治疗师通过倾听和理解,让小明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得到了认可,这对他的情绪有了明显的缓解作用。
其次,心理治疗师引导小明关注自己的内在体验和情感表达。
在治疗过程中,小明逐渐学会了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他开始学会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自己的情感体验,逐渐找到了情感表达的途径。
通过情感表达,小明逐渐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愿望,这让他对自己和他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心理治疗师帮助小明建立了积极的人际关系模式。
在治疗过程中,小明逐渐学会了与他人进行真诚的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他开始学会了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情感,建立了更加健康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通过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治疗,小明逐渐走出了焦虑和沮丧的情绪困扰,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动力和希望。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以人为中心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它注重个体的情感体验和内在需求,通过倾听、理解和情感表达来帮助个体解决情绪困扰和人际关系问题。
以人为中心疗法不仅可以缓解个体的情绪困扰,还可以帮助个体建立更加健康和积极的人际关系模式。
因此,以人为中心疗法在心理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加以重视和应用。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及过程
以人为中心疗法一、概述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产生背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体系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将近60年的临床实践中身体力行,不断提炼总结经验一手发展起来。
由“人本主义学派”的鼻祖罗杰斯(提出“咨客中心”)及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等所创,又由弗兰克(提出“存在主义”)和皮尔斯(提出“格式塔”)等一些具有相同或相似观点的学家力行实践总结出来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亦称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是在反对当时西方心理学中最主要的两大势力即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应运而生的。
“以人为中心疗法”在当代心理咨询和发展历史上享有特别的声誉。
这种疗法取向以个人为中心,致力于人格的完善与和谐均衡发展,在当代心疗领域中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二、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的发展卡尔·罗杰斯在1955年发表了一篇杰出的论文《是人还是科学?》,在这篇文章里他提出这种疗法不但在人道主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治疗人性和内存和谐发展方面也有非常出色的效果。
并指出,这种方法在科学上也是可行的。
罗杰斯在文章里呼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科学方法的实践效用,而抛弃其他的观念,在科学的基本原理的客观认识中会获得更多建设性行为,这些行为作用于有机体的生成进程!在文章中罗杰斯表述了两项关于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本质的原理:(1)大部分人对自身的经历采取一种乐观的态度,这些人对于社会是具备可塑性的;(2)个体的内在动机对个体发生改变起作用,改变的方向使人们对经历采取更为开放的态度,使人们的行为与自身和社会都有益,乃至与宇宙的振动一致。
其中一个关键思想:只有当事人才能够充分、深刻地了解自己。
治疗师的角色就是帮助当事人学会且更理智成熟的方式将自己与另一个人联系在一起,主要依靠当事人来指导治疗过程。
由治疗师主导一切的倾向。
这种非指导性治疗关系的建立给为类提供了一个相互关心理解、自由宽容和接受的典范,建立在这种程度的理解能够使其鼓起勇气,向新的目标迈进。
第二部分 以人为中心的疗法
把自己作为促进来访者改变的工具 不要过度强调专业和专家地位 真诚的关心、尊重、接纳、支持以及理解 不会去诊断、制定治疗策略、设计治疗计划 一般不会探讨来访者历史、不会使用启发或是盘根 究底式的问题 不解释、不评估,更不会替来访者决定治疗长度和 频率
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体验
会迅速认识到自己可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探索更多的信念和感受 变得很现实,能够更准确地感知、理解和 接纳他人 依靠自己主宰命运
共情练习
与其他人一起练习对话对对方内容的反映 试着去想在各种情景下,你所需要帮助的那 些人对你讲述的他们的事情,要像放电影一 样,试着把他们的经历用准确的图像在脑海 中显示出来 如果你不用视觉思维,那么就在想象运用中 用你正在读的一本书中的某些关键词来代替 努力使自己的有关情绪的词汇更更丰富
小结和评估
以人为中心理论的贡献 强调研究 共情的重要性
以人为中心的改革
局限性
p123
研究缺陷 不重视技术 纠结支持来访者却忽视 了挑战 治疗师个人缺陷
2
光谱扫 描
活跃团体氛围 ,评估对自我 能力的认知
5
3
天生我 材
了解优点,珍 惜自己的潜力
成员按照小组坐好,每人一张天生我才“练习表”,请成员填写 。然后小组分享。参与者说出每一项答案后,再开始下一项。 当你自己想别人介绍自己的优点时,心情怎样,这个练习让你对 自己的认识跟以前有什么不同,当你发现自己有这么多优点时, 你的感受是什么? 同学在介绍优点时,你觉得跟以前自己对他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当你发现别人又这么多优点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20
4
生命 遗嘱
明晰人生 目标和价 值 用音乐感 召价值回 归
对事件事情进行排序,写下你的遗嘱(50字以内) 小组进行分享。说出你的决定和遗嘱,并进行解释 ,谈谈你在写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这感受对你今后 生活的有什么样的影响? 在音乐声中,感知生命力量《怒放的生命》
感悟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
感悟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摘要】以人为中心疗法是罗杰斯创建的一种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与精神分析和行为治疗不同,不是靠探究潜意识领域或改变反应形式来纠正不正常的行为,而是动员当事人主体内在的潜能进行自我理解,改变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的行为,达到自我治疗的目的。
1 以人为中心疗法概述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基本体系是由罗杰斯一手发展起来的。
卡尔.罗杰斯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者之一,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其人生经历使其坚信:人最终必须信任、依靠自己的经验,才能做真正的自己。
1.1 以人为中心疗法基本理论1.1.1 在个体的自我开始形成以后天生就有一种实现趋向,这一实现趋向主要表现为要求自我实现,而机体估价过程总是与实现趋向一致,信任机体估价过程,依赖他的指导,就能发展出一种健康的自我概念,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真实经验的歪曲和否认,从而促进自我实现。
1.1.2 由于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摄入、内化了外在的价值观,自我中的这一部分越来越多地支配着个体对经验的加工和评价,当经验中存在着与这部分自我不一致的成分时,个体会预感到自我受到威胁,因而产生焦虑,同时会运用防御过程(歪曲、否认、选择性知觉)来对经验进行加工,使之在意识水平上达到与自我一致。
如果防御成功,个体也不会出现明显的适应障碍。
1.1.3 如果某个经验特别重大,或者由于别的原因,个体无法通过防御机制使之与自我概念协调,而受到威胁的这个自我概念又在自我中具有重要地位,就会出现心理适应障碍。
即个体面对内在矛盾束手无策,无能为力,自我不再能发挥其机能。
而自我发展较好,无效、有害的自我概念较少的个体,能够较为开放地对待任何经验,因而不太可能感到威胁和焦虑。
所以,心理适应问题的根本在个体自我中那些无效的、与其本性相异化的自我概念。
1.2 以人为中心疗法发展阶段1.2.1 第一个阶段以罗杰斯1942年出版《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为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是人本位主义心理学理论发展起来的心理治疗法。
人本位主义理论认为,人有一种发展自身潜能的内在倾向,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能给人“高峰体验”的喜悦,而现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往往有差距,心理障碍必然随之发生。
人本位主义的治疗方法就是让病人从各方面认识自己,并学会指导和调整自己,适应现实生活。
二、治疗方法治疗者要了解病人怎样理解和体验现实生活,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潜能,驱使他去改善自身的情况和人际关系,并建立自己的生活目标。
一般的治疗方法是用一把空椅子,要病人前后变换角色,一是自己,一是想象中的人,在两者之间展开对话。
这样病人很快就会把自己受伤的心情和愤怒全部投到这把椅子上。
当病人的情感从压抑中释放出来后,就会积极地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也可是治疗者与病人交谈,但治疗者很少作解释及提问,主要是让病人宣泄内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