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1. 理解题意,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

2. 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 (二)教学难点1. 能从实际问题中准确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

2.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数量关系,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推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场景图片(如购物、分东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在这些场景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呢?”2. 引出课题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解决问题。

# (二)讲授新课1. 呈现例题例如:小明有12颗糖果,小红的糖果比小明多5颗,小红有多少颗糖果?2. 题目解析明确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小明有12颗糖果,小红的糖果比小明多5颗。

然后,分析问题:要求小红有多少颗糖果,因为小红的糖果数比小明多,所以要用加法来计算。

得出算式:12 + 5 = 17(颗)。

3. 归纳解题步骤第一步: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已知信息和问题。

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是用加法、减法、乘法还是除法)。

第三步:列出算式并计算。

第四步:检查答案是否合理。

# (三)巩固练习1. 基础练习给出一些类似例题的简单题目,如:小丽有8朵花,小花比小丽少3朵,小花有几朵花?让学生按照解题步骤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 提高练习例如: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30本,科技书的数量是故事书的2倍,两种书一共有多少本?引导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先求出科技书的数量(30×2 = 60本),再求两种书的总数(30 + 60 = 90本)。

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篇

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篇

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篇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平安校园,生活在平安的蓝天下。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笔者特地准备了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二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产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4.背诵课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

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搜集关于春天的图片、歌曲,也可以自己拍摄一些关于春天的照片。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有关春天的优美诗句和描写春天的诗,谁来汇报给大家听一听?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跟春天相关的资料,大家想了解一下吗?(教师朗读与春天相关的诗句和小散文例: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板书课题:《春风带我去散步》,学习“带”字,解释“带”的由来,会意由来,并让学生举例组词说明“带”的字意:书包带、鞋带、腰带、彩带、绿化带……区别“袋”与“戴”。

学习步,注意步的写法下半部分少一点。

二新授讲读课文、随文识字1、教师范读课文,不认识、易读错的字随手注音,听清长句子的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圈画出来的生字的读音,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或书后的认字表认读几遍。

3、是谁带我去观赏春天的美景的?指名读课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指导朗读,尤其是要读好感叹句。

“春天来了!”要读出欣喜之情。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欣喜,是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冬天之后而产生的由衷的喜悦,初读时就应该将这种喜悦结合自身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学习学习风铃的铃,强调铃的最后一笔是点。

“格外”一词,格外是什么意思?“格外”还可以换成哪个词语?(特别)并识记“格”字。

区分唤和换。

4对,是温暖的春风,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小朋友们终于盼到春天了,终于可以到大自然里去尽情地玩耍了。

接受到这样的邀请,“我”高兴吗?“我”是怎样做的?(指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识记“脱、厚、套”。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三篇】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三篇】

教师在写教案时,⼀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性和可操作性。

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忧考⼩编整理了九年级上册第⼆单元语⽂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敬业与乐业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篇宣讲⼈⽣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本⽂紧扣中⼼“敬业乐业”展开论述。

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论点,阐明“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论述有业之必要,再转⼊论述主体,分别从敬业和乐业两⽅⾯逐⼀论述;最后⽤“责任⼼”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收束全⽂。

全⽂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通俗,⽂短意长。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意在引导学⽣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思考⼈⽣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标知识⽬标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法门、⾔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

2.体会演讲词的⽂体特点。

3.初步学习举例⼦和讲道理的论证⽅法。

能⼒⽬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地论述⾃⼰的观点。

2.仔细体会演讲和⼝语特⾊的巧妙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建⽴快乐学习观:尊敬学习,就是尊敬⾃⼰。

教学重、难点重点1.仔细体会演讲和⼝语特⾊的巧妙结合。

2.指导学⽣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的实际,⽤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活。

突破⽅法:通过范读、跟读、⾃由读等⽅式体会演讲词的特点。

本⽂教学拟设⼀系列紧扣⽂本⼜贴近⽣活的话题,在对话中推动学⽣的阅读、思考和探究。

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突破⽅法:结合练习四,组织学⽣进⾏研讨和辩论;还可以结合练习⼆提出的两种论证⽅法,进⾏⼩论⽂或辩论提纲的写作。

领悟作者精神旨意时,结合学⽣的⽣活、学习体验,同时结合中国传统⽂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

教学⽅法1.诵读法:这篇演讲词语⾔表达通俗浅显,⼤量引⽤经典、格⾔。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9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9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9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课本第39-40 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创设的情景,体会用正确的方法收集数据很重要。

2、初步学习收集数据,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行数据记录。

3、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统计数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类计数、描述和分析等统计过程。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统计是有趣的和有用的。

培养初步统计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行记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小调查:[小轿车、公交车和卡车]师:今天要学习的本领,在生活中十分有用处。

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这三种车分别出现了几辆。

(媒体播放)交流汇报记录的方法及数据。

小结:像我们刚才这样将出现的物品分类进行记录、整理数量的过程,就叫做统计。

二、感悟统计学习新知1、介绍“正”字记录法。

2、介绍竖杠记录法。

比较看一看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

2、学习“正字记录法”小丁丁他们班正好在统计女生最喜欢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观看视频教学)3、尝试记录第一个小调查用正字记录法再来统计一次。

交流反馈。

引出统计表格。

(出示表格)车辆出现的情况统计表种类辆数(辆)小轿车10公交车8卡车11师:像这样把记录的结果用数来表示,整理在一张表中,就叫统计表。

出示课题:统计表初步。

4、尝试填写统计表师:小朋友们已经会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了。

小丁丁的班级也完成了一项小调查(出示记录)。

请你们帮他把数据整理填在统计表中。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P40/2.)最喜欢的水果情况统计表师:知道哪种水果最受小朋友欢迎?师: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不能再提些数学相关的问题?示范:喜欢草莓的人数是喜欢橘子人数的几倍?前后两个学生进行一问一答。

交流反馈。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1篇)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1篇)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1篇)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

四、教具:正方体五、学具:正方体,彩笔。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用3个4个正方形摆图形,师提问:我们可以从几个方向来观察它?你看到了几个正方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1.游戏一。

(1)引语: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好吗?我用4个正方形木块摆一个图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摆的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师发指令,生活动。

(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

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

b.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2.游戏二。

(1)我们在来做第二个游戏。

师:我摆了一个图形,请你们向我提问题,然后根据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

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

b.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三)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搭一搭游戏一游戏二练习三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第2篇教学内客:九年义务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1-2页。

教学目标:1、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

经历辨别方向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的体验,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

教学准备:1、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五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五篇】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分重要的作⽤。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忧考⼩编整理了⼩学三年级上册第⼆单元语⽂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灰雀教材简析《灰雀》这篇课⽂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

全⽂共13个⾃然段。

第1⾃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常喜欢公园⾥那:只灰雀。

第2—10⾃然段讲有⼀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

⼩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

第11~13⾃然段讲第⼆天,列宁果然⼜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以⼈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的教育过程,⼜写了⼩男孩⼼理认识过程。

⼈物的内⼼活动外化为语⾔,⼆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起。

1.理解课⽂内容,懂得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体会列宁对孩⼦的教育过程及⼩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字新词。

3.培养学⽣创造性思维能⼀.学习⽬标1、认识“桦、胸”等5个⽣字。

会写“郊、散”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联系上下⽂,读懂⽂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物的语⾔及神态描写中,体会⼈物的⼼理活动。

三、教学难点:1、联系上下⽂,读懂⽂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四、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课前准备1、⽣字卡⽚。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9篇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一、教学内容本单元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具体编排如下。

例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三、教学重点: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难点: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五、教学时数:5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例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速算100+0= 235+0= 0+319= 0+568=99-0= 154-0= 0×29= 0×78=0÷76= 0÷23= 49-49= 128-128=45÷9×3 45÷(9÷3) 25×4 ÷25×4二、设置情景探究新知1、苗苗小学正在举行一年一次的公园定向越野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如果你是赛手,首先要到一号点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2、质疑探究:(1)知道一号点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3)怎样走才能保证尽快地到1号点呢?引导学生明确1号点在固定的位置,我们可以把起点和1号点连起来,然后量一量这一连线与方向标的夹角再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8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8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8篇)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8篇)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1 教学目的:1.联络生活经历,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能说出有趣之处。

2.能认真听别人介绍有趣的动物,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和补充。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的特征,对奇妙的动物世界产生浓重的兴趣。

教学难点:逐步提升学生吐字明晰,能结合动物的特点说清楚的才能;培养礼貌提问和等别人说完再补充的习惯,做到问明白、说清楚。

课前准备:动物头饰、动物的视频、PPT课件、学生课前准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猜谜激趣,理解交际内容板块1.导语: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位,大家来猜一猜:勾勾嘴儿巧,身穿彩色袍,鸟类里面找,学舌逗人笑。

2.学生猜一猜:鹦鹉。

3.引导学生说说是如何猜出谜底的。

4.老师小结,鹦鹉真是有趣的动物。

(板书:有趣的动物)板块二:创设情景,设置互动问答1.导语:动物世界无奇不有,同学们通过提早查阅资料一定有很多话想和同学们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当动物园中的讲解员,看谁能把有趣的动物介绍给大家,让大家迫不及待地想去理解它。

2.怎么讲?讲什么?老师先和同学们说清要介绍的动物名称,然后可以从外形、生活习性、独特的功能等方面说明它新奇有趣之处,也就是把它独有的特点说出来,吐字要清楚。

3.老师说清要求后开场讲解——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鹦鹉,它有一身漂亮的羽毛,它还可以学人说话。

4.学生评价老师的讲解,根据学生的不满意引发提问或补充的主动性。

讲明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

5.模拟问答。

(1)预设:“阿姨您好,请问为什么鹦鹉会学人说话?”老师顺势引导:“你可真是会考虑的孩子?”(2)请调查过得孩子来补充,老师顺势指导补充的学生有序补充。

预设:“阿姨,这个问题我可以来补充,鹦鹉的舌头很兴旺,就好似人的舌头一样,转动灵敏,舌头很肉质,特别的圆滑,而且很厚,也很软,前端是细长月状的。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五篇】

教师在写教案时,⼀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性和可操作性。

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编整理了⼩学三年级上册第⼆单元数学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富饶的⼤海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富饶的⼤海为主要情境,分5个信息窗,从出海归来——养殖海产品——加⼯海产品——销售海产品——海产⼯艺品,包含了两、三位数乘⼀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乘法;乘法的竖式计算;末尾和中间含0的三位数乘⼀位数乘法;混合运算。

这是初次接触乘法的竖式计算,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教学⽬标:1.熟练掌握整⼗数、整百数乘⼀位数⼝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学习连乘和代⼩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运算。

2.加强学⽣的估算意识,通过操作学具加深对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够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类题⽬做出总结和概括,提⾼解决问题的能⼒。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合作意识,⼝头语⾔表达能⼒,通过学习感受⼤海的富饶,热爱⼤海,增强保护⼤海的意识。

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整⼗数、整百数乘⼀位数⼝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简便写法熟练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学习连乘和代⼩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12课时信息窗1:出海归来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整⼗数、整百数乘⼀位数⼝算;两、三位数乘⼀位数不进位乘法教学⽬标:1.熟练掌握整⼗数、整百数乘⼀位数⼝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的估算意识,能够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类题⽬做出总结和概括,提⾼解决问题的能⼒。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知识概要1. 名词解释1.1 计算机网络:指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两台或多台计算机,使它们能够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的系统。

1.2 网络拓扑:指计算机网络中各计算机及其设备之间的物理连通方式。

1.3 OSI 模型: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七层协议体系,用于规定计算机网络中各层之间的关系和通信规范。

1.4 TCP/IP 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

2. 基本原理2.1 计算机网络需具备的三要素:信息源、通信介质、信息终端。

2.2 通信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2.3 常用的物理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2.4 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等。

2.5 OSI 模型中的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3. 重点概念3.1 子网掩码:是为了将一个IP 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而设置的掩码,用于指示 IP 地址中哪些位是网络地址,哪些位是主机地址。

3.2 网关:是一种网络通信设备,可将数据包从一个协议转换为另一个协议。

3.3 IP 地址:全称叫互联网协议地址,是指给互联网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地址,以便于主机之间进行通信。

二、教学重点1. 网络概述1.1 概念:计算机网络,网络拓扑,通信方式等。

1.2 学习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 OSI 模型2.1 概念:OSI 模型七层协议。

2.2 学习重点:理解 OSI 模型,了解各层协议的作用及其关系。

3. TCP/IP 协议3.1 概念: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3.2 学习重点:了解 TCP/IP 协议,掌握其基本运作流程。

4. 网络拓扑结构4.1 概念: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等。

4.2 学习重点:了解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及其应用场景。

5. IP 地址5.1 概念:互联网协议地址。

5.2 学习重点:掌握 IP 地址的分配方式及其应用。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

2.能够掌握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语调和停顿的位置。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达。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课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拼音。

难点1.正确把握语调和停顿位置。

2.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师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本节课文。

2.学习: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解释生词和重点词语。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停顿。

4.巩固: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展示自己的理解。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内容,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第二课时1.复习:学生自主朗读上节课的课文,教师进行评价。

2.导入: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新课文内容,提出学习目标。

3.学习: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课文表演,互相合作完成。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关键点。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本节课的课文,并模仿课文进行创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学习积极性。

但部分学生在语调和停顿上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下节课计划增加口语练习环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可通过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初中科学第二单元讲解教案

初中科学第二单元讲解教案

初中科学第二单元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第二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重力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作用效果: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掌握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2. 重力: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学会用测力计测量重力。

3. 实验操作: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摩擦力计等实验仪器,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实例,如拉扯弹簧,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2.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介绍弹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弹力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 重力讲解:讲解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介绍重力计的使用方法。

5. 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使用测力计测量重力,加深对重力的理解。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力的作用效果和重力的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作用效果和重力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和重力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基本的学习内容。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摩擦力计、重力计等。

3. 课件:辅助讲解,提高课堂效果。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第二单元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篇3篇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篇3篇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篇3篇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篇1
小数除以整数(一)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j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j教学难点: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j课时安排:一课时
j教具使用:小黑板
u教学流程:
u引入: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

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u出示目标:见教学目标
u自学提示:结合目标,独立自学
u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u学生汇报,检查自学效果。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

分组交流讨论。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2,例3,(做一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退位减法笔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顺序。

教法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法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理解退位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口算我最棒16―8= 10―4= 15―7= 12―5= 17―8= 12―8= 10―5= 18―9=2、算一算43=21= 64―32= 56―41= 77―43=学生上黑板笔算,教师检查,表扬做的又对又快的。

3、(出示第17页奥运金牌榜的表格)同学们,今天我们还是要研究各国奥运金牌的问题,上节课同学们针对这张表格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

谁还记得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答: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寻找条件,列式。

学生列式:51―36=?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

有一下几种分法:1、在5捆和1根中,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2、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3捆,再拿出1捆拆开,拿走6根。

3、在5捆和1根中,先拿走4捆,再从4捆中拿回4根。

4、在5捆和1根中,先拿1捆拆开与1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走6根,再拿走3捆。

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6。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复习第二单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确保学生对第二单元的重点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语法规则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二、教学重点•复习第二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复习第二单元的语法结构和用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教学内容1.复习第二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单词:apple, banana, cat, dog, egg, fish, …–短语:have breakfast, go to school, play football, …2.复习第二单元的语法结构和用法–一般现在时的肯定句、否定句和疑问句的构成及用法–句型转换:交换句型、选择句型、划线提问等–四会动词的用法:can, want, like, have,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利用角色扮演、问答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对话训练:学生之间进行对话练习,如讨论喜欢的食物、动物等主题四、教学方法1.复习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对第二单元的知识进行预习,并准备相关问题以便讨论。

2.教师讲解:通过课堂教学,复习第二单元的重点内容,讲解相关语法和词汇。

3.个人练习:要求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4.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问答、讨论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资源•教材:第二单元课本、练习册•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游戏卡片:用于进行角色扮演和问答等口语练习六、教学步骤1.教师出示幻灯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回顾第二单元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2.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第二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通过游戏卡片的形式进行互动练习。

3.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一般现在时的构成和用法,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

4.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的语法练习和填空题。

5.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口语练习,练习对话,讨论喜欢的食物、动物等主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6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6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优秀6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以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而且,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很不错,但也有个别学生计算较慢,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对于大部分学生的指导外,还特别要关注计算较慢的学生。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经常进行口算练习。

教学重点:会正确的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规避计算错误。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

师:那谁来说一说你们都上哪旅游过?旅游的时候你们感觉怎么样?生:非常高兴、非常开心“”二:探究新知师:的确,我们大家都很喜欢旅游,旅游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今天,我们书中的一个小学,假如这就是我们学校。

我们要组织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去旅游,参观历史博物馆。

我们打开书11页一起来看一看。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请把这些有用的信息用铅笔给底下画横线标记出来。

生:观察图画,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二(1)班有35 人、二(2)班有32人、二(3)班有37人、二(4)班有34人。

生2:我发现每个班都有两名带队老师。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教师随即板书:二(1)班35名学生2名老师二(2)班有32名学生2名老师二(3)班有37名学生2名老师二(4)班有34名学生2名老师(两辆汽车用图片代替)师:现在我们学校准备了两辆大巴车专门来送小朋友们到博物馆参观。

但是每辆汽车准乘70人,如果让你来设计乘车方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生:自己设计乘车方案,可同桌交流。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第一种:二(1)班和二(2)班二(3)班和二(4)班第二种:二(1)班和二(3)班二(2)班和二(4)班第三种:二(1)班和二(4)班二(2)班和二(3)班师:同学们可真聪明!帮助老师设计了3种乘车方案,我们先来看第一种,要想知道二(1)班和二(2)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我们应该怎么办?生:算一算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人?师:真棒!谁会列式?生:35+32=师:那我们如何计算呢?生:用一年级所接触过的前后排队法(即竖式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为本”创新教案
第二单元
设计:党春丽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
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结合土地面积计算,应用平方米与公顷、
平方米与平方千米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积;教材中先教学公顷,再教学平方千米。

因为平方千米是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建立平方千米的观念需要公顷支持。

两个内容各编排一道例题、两道“做一做”。

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知识的纵向整合:
平方厘米、平
方分米、平方米I 仝平方千米「 a公顷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比较小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基础上进行
的。

有了前面的基础,能够认识到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学习目标
维度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1知道1公顷的实际大小,掌握公顷和平方米之
间的进率:1公顷=10000平方米
2、认识平方千米,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知道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确立依据
课标:学生体验公顷与平
方千米和生活的密切联

数学思考
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建立空间观念,初步形成
几何直观,学会独立思考。

课标:建立空间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