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类手法
推拿手法学:摆动类手法

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的定义:
以拇指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通过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拇指运动,使所产 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术式
• 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并盖住拳眼; • 以拇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受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 • 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以及拇指骨间关节屈伸运动
摆动类手法--揉法
➢ 动作要领: • 摆动类揉法--拇指揉、中指揉法
• 以拇指(中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腕关节微屈或伸直,以肘关 节为支点,前臂部主动施力,带动腕及拇指(中指)在施术部位上做 环转运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频率为每分钟120~ 160次左右。
摆动类手法--揉法
➢ 动作要领: • 环转类揉法--握拳揉法、掌揉法、五指揉、掌根揉、叠掌
摆动类手法--揉法
➢ 动作要领: • 摆动类揉法--鱼际揉法
• 腕关节微屈或水平状,拇指内收,食、中、无名及小指自然伸直,以 大鱼际附着于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动,带动 腕关节左右摆动,使大鱼际在施术部位上作轻缓柔和的揉动,并带动 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频率为120~160次/min。
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
史载:丁凤山(1843-1916),原名丁永春,扬州西门人士。自幼随父丁富山习 武,为清代咸丰年间武秀才。后任七品旗牌官,往返于中国与朝鲜之间遣送公文。 在一次从京城送公文到辽东半岛的途中,因大水而误了日期,无法复命,以至一病 不起。幸遇精通少林武术与一指禅功的河南奇人李鉴臣,以一指禅功为其点穴治疗 得愈。愈后,丁凤山即拜李为师,得其真传。此后,丁凤山在家乡扬州以一指禅推 拿行医,治愈不少疑难杂症,一时声名闻于扬州、南京等地。在为上海道台刘燕冀 疗疾后,丁凤山迁居上海,继续行医的同时,也广收门徒,使得丁氏一指禅推拿按 摩学派得以发扬光大。1916年,丁凤山在应邀赴杭州为浙江督军之妻治病的途中, 突发疾病而逝。
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

“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医宗金鉴》
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
摆动类手法:
分类:
通过前臂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关节有节奏的摆动,
一指禅推法;
使产生的力(或功力)轻重交替、持续
滚法;
不断地作用于体表施术部位的一类方法。
大鱼际揉法;
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
5.指实
拇指的指端或指腹着力,吸定于受术部位。
6.紧推慢移
摆动频率较快,可达每分钟120次~160次; 拇指指端或螺纹面移动速度要快;
7.深浅适中 8.丁字步
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
沉肩
垂肘 禅
悬腕
掌虚
指实 紧推慢移 深浅适中 丁字步
术式:接触部位
接触部位: 指端或螺纹面
指端着力: 接触面积较小,手法刺激 量更大。
一指禅推法:
用拇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前臂 的主动摆动,带动拇指运动,使产生的功 力持续不断作用于人体受术部位。
一指禅推法:操作术式
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并盖住拳眼,以拇指 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受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 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以及拇指 指骨间关节的屈伸运动,使产生的功力轻重交 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人体受术部位。
螺纹面着力: 接触面积较大,手法刺激 量更为柔和。
术式:拇指指间关节屈伸与否
拇指指间关节屈伸
拇指指间关节不屈伸: 操作较为简便,手法刺激 量较大。
拇指指间关节屈伸: 操作较为复杂,手法刺激 较为舒适。
一指禅推法:临床运用
特点:
1.接触面积小; 2.功力集中; 3.渗透性强; 4.“循经络,推穴道”;
推拿摆动类手法

揉法可以分为轻揉、重揉、旋转揉等多种手法,每种手法都有其独特的作 用和适用范围。
揉法可以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如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可以有效 缓解肌肉酸痛、僵硬等问题。
揉法还可以与其他推拿手法配合使用,如推法、拿法等,以达到更好的治 疗效果。
振法
振法是一种摆动类手法,通过快速、小幅度的摆动来刺激穴位
振法主要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疾病
振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提高关节灵活性
振法操作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对皮肤和肌肉造成损伤
摆动类手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技巧
摆动类手法的基本动作: 包括推、拿、揉、捏、搓 等
摆动类手法的力度控制: 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调 整力度
禁忌症
骨折、脱臼、扭伤等急性损 伤
添加标题
孕妇、经期妇女等特殊人群 添加标题
严重骨质疏松、骨关节疾病 等骨骼疾病
神经损伤、神经病变等神经 系统疾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皮肤破损、感染、过敏等皮 肤问题
添加标题
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 管疾病
添加标题
恶性肿瘤、恶性贫血等恶性 疾病
摆动类手法的实践和案例分析
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推拿摆动类手法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推拿摆动类手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推拿摆动类手法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推拿摆动类手法将更加注重安全性,降低操作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摆动类手法的定义
遵义医专推拿学5-摆动类手法

三、操作
• 沉肩 • 垂肘 • 悬腕 • 指实掌虚 • 紧推慢移
• 频率:120~160次/分
四、动作要领
• 1.沉肩:肩关节放松。 • 2.垂肘:肘关节自然下垂,使肘尖于最低
点,肘尖距胸壁 20厘米,约3个拳头的距 离。 • 3.悬腕:腕关节自然悬曲,在保持腕关节 放松下,尽量使腕关节悬曲90度。 • 4 . 指实掌虚:拇指自然着力,使拇指罗 纹面吸定于一点,不可摩擦。 手掌部与其 余四指放松,自然弯曲,掌心虚空。 • 5. 紧推慢移:摆动速度要快,移动速度要 慢。
揉法
揉法
⑴ 鱼 际 揉
⑶搓揉 类手法 ①揉法
⑵掌根揉
⑶ 指 揉 ⑷全掌揉
四、动作要领
1 .本法贵在柔和,所施压力要小而轻柔。揉转的幅 度要由小而大,用力应先轻渐重。
2. 要吸定在操作部位上,带动皮下组织作回 旋运动,不得在皮肤表面摩擦或滑动; 3.动作要灵活、连贯,富有节律性。 4.往返移动时应在吸定的基础上进行。 5. 频率:120~160次/分。
五、注意事项
• 1.起始动作: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
盖住拳眼,拇指吸定。 • 2.力量来源:放松的力 • 3.频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钟120-160次
• 4 . 指实掌虚:外摆和回摆时,用力轻
重为3:1 。称“摆三回一”。
• 5.移动:紧推慢移。
六、临床应用
本法的特点是着力点面积小,作用 力压强大,深透性强,刺激量的大小可 根据需要随意调节,是一种持续的节律 性的柔和刺激。 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及痛点操作。
是临床最常用的手法之一。本法除头面、 前颈及胸腹外,其他部位均可使用,特别 适用于腰背、腰臀及四肢肌肉较为丰厚的 部位。
摆动手法

胸前距身体15cm左右桌子上,然后 按照本法操作步骤,熟悉手法要领, 从基本动作开始左右交替练习。练 到具有一定持久力时,再转入人体 操作练习。
滚法
训 练 时 的 体 位
练习时要注意:
(1)滚法吸定点为小指掌指关节背
侧。这点附着于一定部位,以肘部 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 部作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 (2)腕关节屈伸幅度120º (屈80º , 伸40º ,掌背尺侧仅1/2接触治疗部 位。
[临床应用]
1、滚法压力大而柔和,接触面积较
广,适用于肩背、腰臀、四肢等肌 肉丰厚的部位(除却面部、腹部等 的所有部位) 2、多用于运动功能障碍,如四肢、 腰背疼痛、麻木、瘫痪等症状
[作用]
1、舒筋活血
2、滑利关节
3、缓解肌肉、韧带痉挛 4、增强肌肉、韧带活力,促进血液
一指禅推法
坐 位 垂 肘 、 悬 腕 推 法
一指禅推法
手 握 空 拳 指 端 着 力
一指禅推法
腕 部 向 内 摆 动
一指禅推法
腕 部 向 外 摆 动
[练习方法] 分为两个阶段 先在沙袋上练习,目的是锻炼指力和掌 握一指禅推法手法要领; 在人体上操作训练,目的是使手法能适 应人体各个不同部位的需要而灵活变化 运用。
循环及消除疲劳的作用
滚法的变化
1、拳滚法:手握拳,以指间关节着力。 2、小鱼际滚法:
3、大鱼际滚法:
4、前臂滚法:
2、一指禅推法
目前称一指禅流派,包括滚、捻、缠、
搓、揉、抄法等,其中一指禅推法是 “一指禅流派” 的主要手法。此流派发 源于清· 李鉴臣,以后由上海的朱春连、 王继松二位老先生(四代门生)继承下 来,在上海一带较为盛行。
推拿手法02摆动类手法

03 摆动类手法应用
肩部摆动类手法
动作要领
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医者站于 患者患侧,用拇指或掌根部在肩 部痛点处进行摆动,力度适中, 摆动幅度由小到大。
注意事项
摆动过程中,医者要保持与患者 身体的协调,避免过度用力或突 然发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
髋部摆动类手法
动作要领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患侧, 用双手托住患者膝关节上方,轻轻摆 动髋部,使髋关节做被动屈伸运动。
感谢您的观看
04 摆动类手法的注意事项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摆动类手法适用于缓解肌肉紧张、舒缓肌肉疼痛、促进血液 循环等,尤其适用于软组织损伤、肌肉疲劳等病症。
禁忌症
摆动类手法不适用于骨折、关节脱位、炎症等急性损伤,以 及恶性肿瘤、严重心脏病等严重疾病。孕妇和儿童应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推拿治疗。
操作注意事项
力度适中
02 摆动类手法的基本要领
动作要求
摆动类手法要求动作轻快、均匀,摆 动幅度要适当,摆动过程中不能停顿 或中断。
摆动类手法要求摆动的幅度要从小到 大,逐渐增加,以避免过度刺激肌肉。
摆动类手法要求摆动的方向要与肌肉 纤维的走向相垂直,以充分放松肌肉。
力度要求
摆动类手法要求力度 适中,以不引起疼痛 为度。
案例二
患者取侧卧位,医者站在患者身旁,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在患者肩部进行前后摆动,力度适中,摆动范 围由小到大,反复操作5-10分钟。
髋部摆动类手法案例
案例一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旁,用双手掌根部在患者髋部进行左右摆动,力度适中,摆动范围由 小到大,反复操作5-10分钟。
案例二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在患者腿外侧,用双手在患者髋部-10分钟。
摆动类手法

(二)一指禅推法
以大拇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治疗 部位,沉肩、垂肘、悬腕,以周期性的 肘关节屈伸带动前臂与腕关节作内外摆 动,以及拇指关节屈伸的联合动作。
1、动作结构
术者取坐位或直立位, 预备动作: 沉肩、 垂肘、 悬腕:腕关节屈曲向下悬垂,使桡骨下端 与第一掌骨在腕关节处的夹角在90-110度之间、 掌虚:食、中、无名、小指呈自然屈曲状, 手握空拳,不要用力捏紧、 指实:拇指伸直盖住拳眼,以指峰或罗纹 面着力,稳定的支撑在治疗部位,使拇指与治 疗部位呈90度直角
常用操作
⑴掌背滚:用手背近小指侧部,或小指、无名指、 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附着于一定部 位上,通过碗关节屈伸外旋作往还移动,使之 产生的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一定部 位。 ⑵指间关节滚法:用第二三四五掌指关节背侧吸 附于治疗部位,以腕关节的屈伸动作,使手背 在治疗部位上做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 ⑶掌指关节滚法:用掌指关节背侧附着于治疗部 位,作往返来回的滚动。
指揉法
大鱼际揉法
掌根揉法
2、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⑴要吸定于操作部位,带动皮肤及皮下组 织一起回旋转动,不可在体表摩擦; ⑵施加压力不宜太大,幅度要由小到大; ⑶肩、肘、腕关节摆动要协调连贯,动作 要灵活,贵在柔和。 ⑷要有节奏,不能忽快忽慢。
3、临床应用
揉法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活血散 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安神镇惊等功效。 揉法作用力轻柔缓和而深透,通过揉 动形成的内摩擦,可在组织深层产生温 热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操作,是推 拿临床常用手法之一。
动作说明
动作从预备位开始,首先肱三头肌发力,使肘关 节略伸,同时前臂旋后肌与肱二头肌协同收缩,使前 臂向后转臂约45度的外摆位,此时桡骨下端交叉到尺 骨前方,并带动腕关节向前折屈,使弓成半圆形的手 背沿支撑面向外滚动; 接着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与旋后肌群放松,旋前 肌群收缩,使前臂向内做旋前转臂,经中立位再向内 摆动,此时桡骨又回到尺骨的后方,腕关节随之由屈 过渡到伸,手背的着力面在施术部位上完成内摆的半 周滚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摆动类手法

摆动类手法以指、掌、鱼际部着力,吸定患者体表的穴位或部位,并使指、掌、鱼际部和腕部作连续摆动的一类手法,称为摆动类手法。
该类手法通过熟练的技巧,使之产生一定的深透力。
这类手法主要有滚法、一指禅推法、揉法等。
滚法、一指禅推法、揉法是中国推拿手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法,其操作难度大、技巧性强、变化较多、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因此,必须认真、刻苦地练习。
一、滚法以手背部在体表进行连续的滚动,称为滚法。
滚法为滚法推拿流派的代表手法,以其滚动之力作用于体表,刺激平和,安全舒适,易于被人接受,具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手掌小鱼际侧的赤白肉际处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为着力点,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通过腕关节曲伸外旋的连续往返活动,带动前臂和着力部分在治疗部位上作横向、来回不断地、有节律的摆动,手背呈滚动状,使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称为滚法。
【动作要领】拇指自然伸直,余指屈曲,小指、无名指的掌指关节屈曲,约达90°。
余指屈曲的角度则依次减小,如此则使手背沿掌横弓排列呈弧面,使之形成滚动的接触面。
以第5掌指关节背侧附于体表施术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做推旋运动,带动腕关节做较大幅度的屈伸和一定的旋转活动,使手背偏尺侧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连续不断的滚动,见图8—1。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要求及注意事项】1、肩关节宜放松下垂,屈肘成140°(角度过大不利于前臂的旋转运动;角度过小则不利于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同时不能使滚法的力量有效地发挥),上臂中段距胸壁约一拳远(过近、过远均不利于手法操作与用力),松腕,食、中、无名和小指的掌指关节屈曲幅度逐渐增加。
2、操作过程中,腕关节屈伸幅度应达到120°,即前滚至极限时屈腕约80°,回滚至极限时伸腕约40°,使手背部1/2面积(尺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
3、滚法对体表应产生轻重交替的滚动刺激,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即“滚三回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动腕关节运动 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揉动
注意事项
腕关节不可背伸;
腕关节不可作主动摆动;
鱼际要求吸定,不能有体表的摩
擦,也不可过于用力向下按压; 动作灵活、协调而有节律性; 频率120-160次/分钟.
临床应用
头面部:祛风通络,安神醒脑明目 —头痛、头晕、失眠、面瘫等。 胸胁部:宽胸理气,行气活血 —咳嗽、胸闷、气喘、胸胁屏挫伤。 脘腹部:健脾和胃,消积导滞 —脘腹胀痛、泄泻、便秘等。 四肢关节: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软组织急性扭挫伤,局部肿痛,运 动障碍等。
摆动类手法
一、鱼际揉法
二、一指禅偏锋推法
三、一指禅推法
四、滚法 五、
பைடு நூலகம்
法
鱼际揉法
定义
用鱼际着力作轻
柔缓和的来回摆 动或环转运动, 并带动该处的皮 下组织一起揉动 的手法。
操作方法
吸定点:鱼际
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或水平状
拇指内收,四指自然伸直
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