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摆动类、摩擦类手法课件ppt
合集下载
推拿手法 PPT课件

2、压力、频率、 摆幅度要均匀,动作 要 协调而有节律。
3、手法频率 120—160次/分。
❖(四)临床应用
本法由于腕关节伸屈幅度较大,所以接 触面较广,压力较大,掌背尺侧面着力柔和 而舒适,故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 丰厚的地方。
本法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 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功能,促 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5.皮肤破损、水火烫伤患处 6.骨与关 节结核患者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以指、掌、腕关节作协调的连续的摆 动,称摆动类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一指 禅推法、缠法、滚法和揉法。
❖一、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主要手 法,因在国内有较大影响,治疗范围广泛, 故有“手法宗一指禅”之说。
❖(一)动作要领
❖(三)临床运用
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 身各部,老幼皆宜。
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 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脘腹胀痛, 胸闷胁痛,便秘泄泻等胃肠道疾患,以及 因外伤引起的红肿疼痛等。
❖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以掌、指或肘贴附在体表作直线或环 旋移动称摩擦类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 法、抹法等。
❖四、注意事项:
1、手法操作过程中,要耐心细致,认 真负责,精神集中,手到神到。
2、医者要保持双手清洁和适当温度, 勤剪指甲,操作时不准戴手饰。
3、诊断明确,辨证施治,合理选用手 法。
4、操作时,一般由轻而重,以病人对 手法反应敏感度为准。压力一般因人、因病、 因部位而异。
❖五、手法的禁忌证:
1.恶性肿瘤部位 2.骨折部位 3.正在出血或内出血的部位 4.皮肤疾病(湿疹、癣、疙疹、脓肿等) 患处
❖2、指揉法:
3、手法频率 120—160次/分。
❖(四)临床应用
本法由于腕关节伸屈幅度较大,所以接 触面较广,压力较大,掌背尺侧面着力柔和 而舒适,故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 丰厚的地方。
本法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 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功能,促 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
5.皮肤破损、水火烫伤患处 6.骨与关 节结核患者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以指、掌、腕关节作协调的连续的摆 动,称摆动类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一指 禅推法、缠法、滚法和揉法。
❖一、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主要手 法,因在国内有较大影响,治疗范围广泛, 故有“手法宗一指禅”之说。
❖(一)动作要领
❖(三)临床运用
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 身各部,老幼皆宜。
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 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脘腹胀痛, 胸闷胁痛,便秘泄泻等胃肠道疾患,以及 因外伤引起的红肿疼痛等。
❖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以掌、指或肘贴附在体表作直线或环 旋移动称摩擦类手法。
本类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 法、抹法等。
❖四、注意事项:
1、手法操作过程中,要耐心细致,认 真负责,精神集中,手到神到。
2、医者要保持双手清洁和适当温度, 勤剪指甲,操作时不准戴手饰。
3、诊断明确,辨证施治,合理选用手 法。
4、操作时,一般由轻而重,以病人对 手法反应敏感度为准。压力一般因人、因病、 因部位而异。
❖五、手法的禁忌证:
1.恶性肿瘤部位 2.骨折部位 3.正在出血或内出血的部位 4.皮肤疾病(湿疹、癣、疙疹、脓肿等) 患处
❖2、指揉法: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侧
160
舒适
腹部
精品课件
总起来说,本法动作要领贯穿着 一个“松”字。只有将肩肘腕掌各 部都放松,才能使功力集中于拇指, 做到蓄力于掌,发力于指,动作灵 活,力量沉着,刚柔相济,柔和有 力,才能称得上为“一指禅” 功夫。
精品课件
4.鱼际揉法
定义:以前臂有节律的摆动带动鱼际揉 动的手法,称为鱼际揉法。
精品课件
手法练习
定点:单手跪推太阳、头维、百会。 走线:单手跪推从风府至大椎。
精品课件
3.一指禅偏锋推法
用拇指桡侧缘着力作一指禅推法的手法, 称为一指禅偏锋推法。又名少商推法。 因为是用拇指的侧面操作,类似于毛笔 书法的偏锋行笔,故名。
精品课件
操作方法
术者掌指部自然伸直,以拇指桡侧偏锋 (相当于少商穴处)着力于受术部位, 腕关节放松,呈微屈活自然伸直状态。 沉肩、垂肘、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 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往返摆动和拇指掌 指关节或拇指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使 产生的功力作用于受术部位。
精品课件
要领
沉肩:肩部放松,不要耸起。 垂(坠)肘:肘关节自然下垂,坐位操 作时肘略低于腕。 悬腕:腕关节自然悬屈约90°。
精品课件
要领
掌虚:余四指要放松,自然弯曲成空拳。 指实:拇指地指端或指腹吸定于一点, 不可跳跃或与体表产生摩擦。 紧推慢移:拇指摆动的频率要快,但在 体表移动要慢。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推拿手法的操作体位:
受术者的体位:
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站立位 悬吊位、倒悬位、端坐位、伏坐位 术者的体位: 坐位或者站立位
精品课件
推拿前的准备:
温度适宜, 受术者的体位摆放舒适, 手要清洁,指甲要剪短,冬天施术前要先把手搓热。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概念
禅:静思息虑,心于一境,冥想妙理。 一指禅:万法归一 1、主要用拇指着力与施术。 2、强调“意念”在手法操作中的作用。 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一指禅、 易筋经、洗髓经。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操作方法
术者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并盖住拳 眼,用拇指指端或指纹面着力于受术部 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 带动腕关节摆动以及拇指掌指关节或指 间关节地伸屈运动,使产生的功力轻重 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人体受术部位。 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推拿手法的操作体位:
受术者的体位:
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站立位 悬吊位、倒悬位、端坐位、伏坐位 术者的体位: 坐位或者站立位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推拿前的准备:
温度适宜, 受术者的体位摆放舒适, 手要清洁,指甲要剪短,冬天施术前要先把手搓热。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基本推拿手法的分类:
推拿手法学的定义:
推拿手法学是学习、研究推拿手法 的动作结构、动作原理、训练方法、 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 科。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推拿手法的基本作用:
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舒筋缓急 调利骨节 补肾益气 调理胃肠 化痰畅肺 急救醒神 美容养颜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持久:需要推拿一定的时间 有力:即一定的力量和力量的增减 均匀:动作的节律性以及速度和压力的变化 柔和:施力和手法的转换要渗透力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推拿手法的禁忌证:
慎用: 1.饥饿时或饭后1小时内, 2.剧烈运动后和极度疲劳者, 3.怀孕者,腰部、腰骶部慎用,合 谷、三阴交、肩井不宜使用, 4.酒醉者。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概念
禅:静思息虑,心于一境,冥想妙理。 一指禅:万法归一 1、主要用拇指着力与施术。 2、强调“意念”在手法操作中的作用。 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一指禅、 易筋经、洗髓经。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操作方法
术者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并盖住拳 眼,用拇指指端或指纹面着力于受术部 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 带动腕关节摆动以及拇指掌指关节或指 间关节地伸屈运动,使产生的功力轻重 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人体受术部位。 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推拿手法的操作体位:
受术者的体位:
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站立位 悬吊位、倒悬位、端坐位、伏坐位 术者的体位: 坐位或者站立位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推拿前的准备:
温度适宜, 受术者的体位摆放舒适, 手要清洁,指甲要剪短,冬天施术前要先把手搓热。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基本推拿手法的分类:
推拿手法学的定义:
推拿手法学是学习、研究推拿手法 的动作结构、动作原理、训练方法、 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 科。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推拿手法的基本作用:
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舒筋缓急 调利骨节 补肾益气 调理胃肠 化痰畅肺 急救醒神 美容养颜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持久:需要推拿一定的时间 有力:即一定的力量和力量的增减 均匀:动作的节律性以及速度和压力的变化 柔和:施力和手法的转换要渗透力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推拿手法的禁忌证:
慎用: 1.饥饿时或饭后1小时内, 2.剧烈运动后和极度疲劳者, 3.怀孕者,腰部、腰骶部慎用,合 谷、三阴交、肩井不宜使用, 4.酒醉者。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推拿按摩手法培训课件

推拿按摩手法
35
推拿按摩手法
36
4、功能及临床应用
(1)放松肌肉,开通闭塞,缓急止痛,疏 松筋脉。
(2)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掌按法适 用于腰背和腹部;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 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 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
推拿按摩手法
37
临床应用
1、指按法主要用于经穴及阿是穴,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常用于治 疗各种急、慢性疼痛。
如此反复操作。
推拿按摩手法
33
(2) 屈指按法
术者用中指或食指的第二个指 间关节屈指骨突部位进行按
(3)肘按法
术者用屈肘突出的鹰嘴部按压
患部。以肩关节为支点,巧用身体
上半部的重量,进行有节律的垂直
向下按压的方法,称为肘按法。
推拿按摩手法
34
(4)掌按法 术者腕关节放松,用掌根、
鱼际或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 作垂直用力向下按压。在按压 时应稍停留3~5秒,松开后再 重复按压,即“按而留之”。
• 屈指点法:以拇指指间关节或食指,或中指的第1 指间关节突起部为着力部,多用于腰骶部、臀部及 大腿部,亦可用于两太阳穴。
推拿按摩手法
40
按法与点法的区别
接触部位 刺激量 压力 作用方式
作用时间
按法
点法
大(指腹) 小(指端)
小
大
小
大
平稳按压 平稳按压, 亦可有冲击
长
推拿按摩手法
短
41
• 点法因刺激力强,故不宜多用, 更不能长时间使用。在使用时要
推动时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本法多用于背部、
胸腹部、季肋部、下肢部。
根据着力部位不同,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
推拿摆动类手法精品PPT课件

在沪行医。卒于上海。 丁宝山(1900-1978),丁凤山侄孙。曾任教于上海推拿学校。 丁鹏山(1895-1953),丁凤山侄孙。 翁瑞午,常熟人,翁同龢侄孙。后弃医从文。 周昆山,泰州人,丁凤山内侄。后随钱福卿行医。 黄海山,安徽歙县人。40年代中期病逝。 吴“大嘴”,名未详,广东人。丁凤山最小的徒弟,早卒。
脘腹部:筋活血,消肿止痛 —软组织急性扭挫伤,局部肿痛,运
动障碍等。
一指禅偏锋推法p117
【定义】
用拇指偏峰(相 当于少商穴处) 着力,作内外 摆动的手法。
【动作要领】
术者掌指部自然伸直,拇指内 收,以拇指桡侧偏峰(相当于 少商穴处)着力,腕关节微屈 或自然伸直。
丁 凤 山(1843-1916)
丁凤山,原名丁永春,江苏邗江西门人 。丁为清咸丰时武秀才,旗牌官。在往辽东 半岛送公文途中遇大水,误了时间,无法复 命,因病不起,在遇李鉴臣以一指禅点穴治 疗。病愈后拜李为师,得其真传,“为江浙 两省一指禅学派的创始人”。丁凤山回到家 乡以指代针行医,遍治内外科疾病。其绝招 是用缠法治疗外科痈疽、乳蛾,名噪江北。 1912年迁往上海开业。长期在沪、杭间行医 ,并广收门徒,使一指禅推拿得以流传。 1916年应浙江省督军杨善德之邀赴杭州出诊 ,不幸中风暴卒,享年73岁。著有《一指定 禅》。
沉肩、垂肘,以肘关节为支点 ,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往 返摆动和拇指掌指关节或指间 关节的屈伸活动。
【动作要求】
沉肩、垂肘; 腕关节放松,不可作主动外展摆动; 着力点要吸定; 动作要轻快、平稳而有节奏; 频率120-160次/分钟。
【临床应用】
适用部位:头面部、胸腹部 功效:镇静安神、活血通络 主治:失眠、头痛、牙痛、近视、
钱 福 卿(1883-1967.1)
脘腹部:筋活血,消肿止痛 —软组织急性扭挫伤,局部肿痛,运
动障碍等。
一指禅偏锋推法p117
【定义】
用拇指偏峰(相 当于少商穴处) 着力,作内外 摆动的手法。
【动作要领】
术者掌指部自然伸直,拇指内 收,以拇指桡侧偏峰(相当于 少商穴处)着力,腕关节微屈 或自然伸直。
丁 凤 山(1843-1916)
丁凤山,原名丁永春,江苏邗江西门人 。丁为清咸丰时武秀才,旗牌官。在往辽东 半岛送公文途中遇大水,误了时间,无法复 命,因病不起,在遇李鉴臣以一指禅点穴治 疗。病愈后拜李为师,得其真传,“为江浙 两省一指禅学派的创始人”。丁凤山回到家 乡以指代针行医,遍治内外科疾病。其绝招 是用缠法治疗外科痈疽、乳蛾,名噪江北。 1912年迁往上海开业。长期在沪、杭间行医 ,并广收门徒,使一指禅推拿得以流传。 1916年应浙江省督军杨善德之邀赴杭州出诊 ,不幸中风暴卒,享年73岁。著有《一指定 禅》。
沉肩、垂肘,以肘关节为支点 ,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往 返摆动和拇指掌指关节或指间 关节的屈伸活动。
【动作要求】
沉肩、垂肘; 腕关节放松,不可作主动外展摆动; 着力点要吸定; 动作要轻快、平稳而有节奏; 频率120-160次/分钟。
【临床应用】
适用部位:头面部、胸腹部 功效:镇静安神、活血通络 主治:失眠、头痛、牙痛、近视、
钱 福 卿(1883-1967.1)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PPT课件

沉肩 肩关节放松,肩部不要耸起
附:拳滚法
手握空拳,以食、中、无名、小指四指 的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的突起部着力,前 臂内收外摆,带动腕关节屈伸,拳在体 表滚动的手法。 拳滚法,又称指骨间关节滚法,形成于 滚法之前。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辅助手 法。
拳滚法的操作方法
术者沉肩、垂肘,手握空拳,用食指、 中指、环指、小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的骨 突起处着力于体表,腕关节放松,以肘 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 关节的伸屈运动,使指骨间关节背面在 受术部位上作连续均匀的来回滚动。
不浮,重而不滞”
深透:渗透力
推拿手法的禁忌证:
慎用: 1.饥饿时或饭后1小时内, 2.剧烈运动后和极度疲劳者, 3.怀孕者,腰部、腰骶部慎用,合 谷、三阴交、肩井不宜使用, 4.酒醉者。
严格禁忌证:
1.高热者, 2.急性传染病患者, 3.皮肤破损、感染, 4.骨折部位,后遗症和康复期除外, 5.骨与关节结核患者, 6.出血性脑血管病意外的急性期, 7.出血性疾病、心脏病、恶心肿瘤部位 8.精神疾病和酒后神志不清者。
推拿手法学的定义:
推拿手法学是学习、研究推拿手法 的动作结构、动作原理、训练方法、 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 科。
推拿手法的基本作用:
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舒筋 缓急
调利骨节 补肾益气 调理胃 肠
化痰畅肺 急救醒神 美容养
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持久:需要推拿一定的时间 有力:即一定的力量和力量的增减 均匀:动作的节律性以及速度和压力的变化 柔和:施力和手法的转换要自然,做到“轻而
滚法与拳滚法比较
手法 共同点 吸定点 力量 与着力 面
滚法 拳滚法
以肘为 支点, 前臂主 动摆动
第五掌 指关节 背侧, 手背三 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领
掌虚:余四指要放松,自然弯曲成空拳。 指实:拇指地指端或指腹吸定于一点, 不可跳跃或与体表产生摩擦。 紧推慢移:拇指摆动的频率要快,但在 体表移动要慢。
掌虚
除大拇指以外 的其余四指及手掌都要 放松,切不可挺劲。
沉肩 肩关节放松,肩部不要耸起用力,
肩部下垂。
垂肘
上臂肌肉放松, 肘部自然下垂, 略低于腕部。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
推拿手法的基本作用:
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 舒筋缓急 调利骨节 补肾益气 调理胃肠 化痰畅肺 急救醒神 美容养颜
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持久:需要推拿一定的时间 有力:即一定的力量和力量的增减 均匀:动作的节律性以及速度和压力的变化 柔和:施力和手法的转换要自然,做到“轻而
不浮,重而不滞”
要领
1.术者要手握空拳,即掌指关节要略伸约 100°,四指自然屈曲,不要用力捏紧, 拇指盖住拳眼,以免动作僵硬。 2.操作时着力点要紧贴在治疗部位上,不 可离开或在其上摩擦。 3.用力要灵活,不可用强力按压。 4.动作频率每分钟140~200次。
临床应用
拳滚法因其着力部位面积较大,属中、 强刺激量手法,常用于头部、肩背部、 腰骶部及四肢肌肉丰厚处。
具有舒筋通络、解痉止痛、滑利关节等 作用。
常用于治疗头痛、偏瘫、股外侧皮神经 炎、肌肉关节疼痛等病症。
滚法与拳滚法比较
手法
共同点
吸定点 与着力 面
力量
滚法 拳滚法
以肘为 支点, 前臂主 动摆动
第五掌 指关节 背侧, 手背三 角
适中
第2、3、 较强 4、5指 间关节 背侧
腕关节
外旋屈 腕,内 旋伸腕
深透:渗透力
推拿手法的禁忌证:
慎用: 1.饥饿时或饭后1小时内, 2.剧烈运动后和极度疲劳者, 3.怀孕者,腰部、腰骶部慎用,合 谷、三阴交、肩井不宜使用, 4.酒醉者。
严格禁忌证:
1.高热者, 2.急性传染病患者, 3.皮肤破损、感染, 4.骨折部位,后遗症和康复期除外, 5.骨与关节结核患者, 6.出血性脑血管病意外的急性期, 7.出血性疾病、心脏病、恶心肿瘤部位 8.精神疾病和酒后神志不清者。
滚法的注意事项
1.肩部放松下垂,肩关节略前屈、外展, 肘部与胸壁相隔1~2拳的距离,在操作 中肘部应相对稳定,不宜大幅度前后、 左右运动。 2.以第五掌指关节背面为吸定点。
注意事项
3.肘关节屈曲的夹角为130°~150°,可 通过夹角的变化来调整实术压力。
4.腕关节伸屈幅度要大,前滚至极限时屈 腕达60°~80°,回滚至极限时伸腕达 30°~40°。
滚法的操作方法
术者手指自然放松,以第五掌指关节背 面吸定于受术部位,肩关节放松,以肘 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 关节的伸屈和前臂的旋转运动,使手背 近尺侧部在受术部位作持续不断的来回 滚动。 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要领
沉肩、垂肘、立臂、竖掌 前臂外旋外摆,屈腕 前臂内旋内摆,伸腕
定义:以前臂有节律的连续摆动为运动特 征的手法,称为摆动类手法。
分类:主要包括滚法、一指禅推法、一指 禅偏锋推法和鱼际揉法。
1.滚法
滚法是滚法推拿流派的主治手法。
丁季峰在继承家传一指禅推拿的基础上, 于20世纪40年代所创。
滚法的概念
以第五掌指关节背面吸定,用小鱼际尺 侧及手背为着力面,在受术部位作来回 滚动的手法,称为滚法。
手腕自然垂屈,不可将腕关节 用力屈曲。腕部放松。
微屈伸
2.一指禅推法
定义:用拇指的指端或指纹面着力,运 用前臂的摆动带动拇指作屈伸运动,使 所产生的功力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 位或腧穴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代表手法。
概念
禅:静思息虑,心于一境,冥想妙理。 一指禅:万法归一 1、主要用拇指着力与施术。 2、强调“意念”在手法操作中的作用。 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一指禅、 易筋经、洗髓经。
操作方法
术者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并盖住拳 眼,用拇指指端或指纹面着力于受术部 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 带动腕关节摆动以及拇指掌指关节或指 间关节地伸屈运动,使产生的功力轻重 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人体受术部位。 频率为每分钟120~160次。
要领
沉肩:肩部放松,不要耸起。 垂(坠)肘:肘关节自然下垂,坐位操 作时肘略低于腕。 悬腕:腕关节自然悬屈约90°。
滚法的临床应用
滚法刺激面大、作用力强、深透作用明 显,是临床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面部、前颈、胸腹部不用 适宜于肩背、腰臀、四肢肌肉丰厚的部 位
滚法的临床应用
舒筋通络、祛风散寒、温经祛湿、活血 化淤、解痉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以治疗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疾病见长。 痹、痿、麻、瘫 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 各种运动损伤、运动后疲劳、偏瘫、截 瘫等疾病的常用手法,也是中国保健推 拿的主要手法。
推拿手法的操作体位:
受术者的体位:
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站立位 悬吊位、倒悬位、端坐位、伏坐位 术者的体位: 坐位或者站立位
推拿前的准备:
温度适宜, 受术者的体位摆放舒适, 手要清洁,指甲要剪短,冬天施术前要先把手搓热。
基本推拿手法的分类:
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 叩击类、振动类、运动关节类Biblioteka 摆动类手法附:拳滚法
手握空拳,以食、中、无名、小指四指 的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的突起部着力,前 臂内收外摆,带动腕关节屈伸,拳在体 表滚动的手法。
拳滚法,又称指骨间关节滚法,形成于 滚法之前。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辅助手 法。
拳滚法的操作方法
术者沉肩、垂肘,手握空拳,用食指、 中指、环指、小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的骨 突起处着力于体表,腕关节放松,以肘 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 关节的伸屈运动,使指骨间关节背面在 受术部位上作连续均匀的来回滚动。
注意事项
5.各手指任其自然,不可过度屈曲或伸直。 6.来回都要用力,前滚和回滚的用力比例 为3:1左右。 7.滚法操作的全程,其压力、频率、动作 的幅度要均匀一致,动作要协调而有节 律性。
注意事项
8.术者站立操作时,两脚自然分开,上身 前倾约30°。可通过加大上身前倾角度 来增加施术压力。 9.不可拖动、跳动、拧动、和甩动。 10.滚法在临床操作中常配合各关节的被 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