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摆动类手法
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

“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医宗金鉴》
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
摆动类手法:
分类:
通过前臂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关节有节奏的摆动,
一指禅推法;
使产生的力(或功力)轻重交替、持续
滚法;
不断地作用于体表施术部位的一类方法。
大鱼际揉法;
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
5.指实
拇指的指端或指腹着力,吸定于受术部位。
6.紧推慢移
摆动频率较快,可达每分钟120次~160次; 拇指指端或螺纹面移动速度要快;
7.深浅适中 8.丁字步
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
沉肩
垂肘 禅
悬腕
掌虚
指实 紧推慢移 深浅适中 丁字步
术式:接触部位
接触部位: 指端或螺纹面
指端着力: 接触面积较小,手法刺激 量更大。
一指禅推法:
用拇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前臂 的主动摆动,带动拇指运动,使产生的功 力持续不断作用于人体受术部位。
一指禅推法:操作术式
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并盖住拳眼,以拇指 指端或螺纹面着力于受术部位,以肘关节为支 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以及拇指 指骨间关节的屈伸运动,使产生的功力轻重交 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人体受术部位。
螺纹面着力: 接触面积较大,手法刺激 量更为柔和。
术式:拇指指间关节屈伸与否
拇指指间关节屈伸
拇指指间关节不屈伸: 操作较为简便,手法刺激 量较大。
拇指指间关节屈伸: 操作较为复杂,手法刺激 较为舒适。
一指禅推法:临床运用
特点:
1.接触面积小; 2.功力集中; 3.渗透性强; 4.“循经络,推穴道”;
推拿手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 可根据施术部位的不同而灵活采取不同的抹动(见图6-35-14)。 • 【作用与主治】 • 本法具有舒筋活络、开窍醒神、舒肝解郁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感
冒、头痛头昏、失眠、面瘫、高血压以及肢体疼痛等病证。
• 四、拿法
• 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的手法,称为拿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四节 挤压类手法
• 【操作方法】 • 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用力,在挤捏肌肤的同时用腕关节的力量向上
提起肌肤,继而放下,并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施以揉动,持续有节律地 进行以上手法的重复操作(见图6-35-23)。 • 【作用与主治】 • 本法具有舒筋通络、解痉止痛、发散风寒、升举阳气、行气活血、消 积导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落枕、颈椎病、肩周炎、偏瘫、四肢酸痛 、感冒、头痛身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
• 【作用与主治】本法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痉挛、消除疲劳 的功效。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 广泛应用于颈、肩背、腰臀及四 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常用于痹 症、半身不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
• 三、揉法
• 【操作方法】揉法分鱼际揉、掌揉和指柔三种。 • 1. 鱼际揉 • 大鱼际揉时,肘关节屈曲120°,肘、腕大致在同一水平面上,腕关
指自然屈曲,以掌根部或手掌而着力于施治部位,作腕关节连动前臂 的回旋揉动。 • 3. 指揉法 • 以拇指或食、中、环指三指罗纹面吸定于体表,着力作轻柔缓和的回 旋揉动。 • 【作用与主治】本法着力面积有大有小,刺激缓和,柔软舒适,全身 各部位均可使用。
摆动类手法的意见和建议

摆动类手法的意见和建议摆动类手法,就是在摆动时,动作的重心位于身体的一侧或两侧(注意这里为侧向摆动)。
在任何动作中摆动类手法是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手法。
但它同样也是非常令人头疼(例如:你需要快速地做摆动动作)和不易掌握(在做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一些细节)的一种手法。
下面是我关于摆动类手法建议和意见的总结,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摆动类手法中的知识和技巧,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区分享给我哦!在做摆动类手法时,会用到一些动作:比如旋转转体和下蹲旋转动作,这两种动作可以增加旋转度和角度,可以让动作看起来更加流畅自然。
但有些动作是无法通过转动来实现的,比如:上提腿抬腿动作,会让小腿更具扭动感,而且这样动作会让小腿很难发力,导致肌肉过于僵硬。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运用摆动类手法呢?1.身体在旋转中保持平衡在做摆动类手法时,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觉得自己正在做着一个高难度动作,就放松对身体两侧的控制。
这种方式很容易会让身体在旋转中失去平衡。
例如:将双手合十放于胸前,在快速转动的过程中保持身体的平衡。
所以要记住:保持身体平衡需要集中注意力和集中于重心的变化。
例如:将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或者两脚之间,来控制身体的旋转。
将双手放于胸前或者身体两侧能够保证身体旋转的平衡和力量可以完全掌握。
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样,就需要借助专业的力量练习来获得准确的旋转姿势和力量。
当然如果您无法做到这一点时也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做不到了。
2.身体重心前移重心前移通常是做的时间最长、动作幅度最大的一个动作,也是最难掌握的一个动作。
在你要对这一点有更多理解之前,首先你需要意识到它是如何实现的。
如果你想完成一个复杂而且快速的摆动类手法动作时很难做到快速完成。
这时,就需要意识到重心前移可以让你更容易地完成这个动作。
可以将重心前移视为一个小技巧来帮助你完成一个小过程。
当然如果你认为身体重心后移仅仅适用于在做上下蹲动作时的使用(当你需要快速完成上下蹲动作时)就不会再使用重心前移来完成这个过程了,那么这个小技巧就无法适用于摆动类手法:因为重心前移会让身体更难控制这个摆动过程完成得更好更快一些。
推拿摆动类手法

揉法可以分为轻揉、重揉、旋转揉等多种手法,每种手法都有其独特的作 用和适用范围。
揉法可以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如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等,可以有效 缓解肌肉酸痛、僵硬等问题。
揉法还可以与其他推拿手法配合使用,如推法、拿法等,以达到更好的治 疗效果。
振法
振法是一种摆动类手法,通过快速、小幅度的摆动来刺激穴位
振法主要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等疾病
振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提高关节灵活性
振法操作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对皮肤和肌肉造成损伤
摆动类手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技巧
摆动类手法的基本动作: 包括推、拿、揉、捏、搓 等
摆动类手法的力度控制: 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调 整力度
禁忌症
骨折、脱臼、扭伤等急性损 伤
添加标题
孕妇、经期妇女等特殊人群 添加标题
严重骨质疏松、骨关节疾病 等骨骼疾病
神经损伤、神经病变等神经 系统疾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皮肤破损、感染、过敏等皮 肤问题
添加标题
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 管疾病
添加标题
恶性肿瘤、恶性贫血等恶性 疾病
摆动类手法的实践和案例分析
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推拿摆动类手法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推拿摆动类手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推拿摆动类手法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推拿摆动类手法将更加注重安全性,降低操作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摆动类手法的定义
摆动手法

胸前距身体15cm左右桌子上,然后 按照本法操作步骤,熟悉手法要领, 从基本动作开始左右交替练习。练 到具有一定持久力时,再转入人体 操作练习。
滚法
训 练 时 的 体 位
练习时要注意:
(1)滚法吸定点为小指掌指关节背
侧。这点附着于一定部位,以肘部 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 部作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 (2)腕关节屈伸幅度120º (屈80º , 伸40º ,掌背尺侧仅1/2接触治疗部 位。
[临床应用]
1、滚法压力大而柔和,接触面积较
广,适用于肩背、腰臀、四肢等肌 肉丰厚的部位(除却面部、腹部等 的所有部位) 2、多用于运动功能障碍,如四肢、 腰背疼痛、麻木、瘫痪等症状
[作用]
1、舒筋活血
2、滑利关节
3、缓解肌肉、韧带痉挛 4、增强肌肉、韧带活力,促进血液
一指禅推法
坐 位 垂 肘 、 悬 腕 推 法
一指禅推法
手 握 空 拳 指 端 着 力
一指禅推法
腕 部 向 内 摆 动
一指禅推法
腕 部 向 外 摆 动
[练习方法] 分为两个阶段 先在沙袋上练习,目的是锻炼指力和掌 握一指禅推法手法要领; 在人体上操作训练,目的是使手法能适 应人体各个不同部位的需要而灵活变化 运用。
循环及消除疲劳的作用
滚法的变化
1、拳滚法:手握拳,以指间关节着力。 2、小鱼际滚法:
3、大鱼际滚法:
4、前臂滚法:
2、一指禅推法
目前称一指禅流派,包括滚、捻、缠、
搓、揉、抄法等,其中一指禅推法是 “一指禅流派” 的主要手法。此流派发 源于清· 李鉴臣,以后由上海的朱春连、 王继松二位老先生(四代门生)继承下 来,在上海一带较为盛行。
推拿手法02摆动类手法

03 摆动类手法应用
肩部摆动类手法
动作要领
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医者站于 患者患侧,用拇指或掌根部在肩 部痛点处进行摆动,力度适中, 摆动幅度由小到大。
注意事项
摆动过程中,医者要保持与患者 身体的协调,避免过度用力或突 然发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
髋部摆动类手法
动作要领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患侧, 用双手托住患者膝关节上方,轻轻摆 动髋部,使髋关节做被动屈伸运动。
感谢您的观看
04 摆动类手法的注意事项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摆动类手法适用于缓解肌肉紧张、舒缓肌肉疼痛、促进血液 循环等,尤其适用于软组织损伤、肌肉疲劳等病症。
禁忌症
摆动类手法不适用于骨折、关节脱位、炎症等急性损伤,以 及恶性肿瘤、严重心脏病等严重疾病。孕妇和儿童应在医生 指导下进行推拿治疗。
操作注意事项
力度适中
02 摆动类手法的基本要领
动作要求
摆动类手法要求动作轻快、均匀,摆 动幅度要适当,摆动过程中不能停顿 或中断。
摆动类手法要求摆动的幅度要从小到 大,逐渐增加,以避免过度刺激肌肉。
摆动类手法要求摆动的方向要与肌肉 纤维的走向相垂直,以充分放松肌肉。
力度要求
摆动类手法要求力度 适中,以不引起疼痛 为度。
案例二
患者取侧卧位,医者站在患者身旁,用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在患者肩部进行前后摆动,力度适中,摆动范 围由小到大,反复操作5-10分钟。
髋部摆动类手法案例
案例一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身旁,用双手掌根部在患者髋部进行左右摆动,力度适中,摆动范围由 小到大,反复操作5-10分钟。
案例二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在患者腿外侧,用双手在患者髋部-10分钟。
摆动类手法:滚法

前滚和回滚时着力轻重之比为3:1
摆动类手法—㨰法
• 动作要领:
• 肩关节略前屈,外展,上肢与胸壁间 相隔约一虎口的距离;
• 上臂与前臂的夹角为120°至150°; • 前臂与受术体表的夹角30°至60°;
摆动类手法—㨰法
临床应用: 特点:接触面积大,刺激平和舒适; 功效:松解粘连、活血祛瘀、舒筋通络、滑利关节; 主治:以运动系统疾病和部分神经系统疾病为主; 适用部位:颈肩背部、腰臀部、四肢等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摆动类手法--滚法
指骨间关节滚法(拳滚法) 术者手握空拳,拇指盖住拳眼,用示指、中指、环指和小指近 端指骨间关节背面吸定于受术部位,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摆 动,带动腕关节做屈伸运动。
摆动类手法--滚法
临床应用: 舒经通络、理气止痛功效; 适用于头颈部、项部和腹部。
摆动类手法
㨰法
摆动类手法—㨰法
㨰法:
以手背近尺侧部分在受术部位做节律性往返 由一指禅推法流派原来的滚法发展而来,
滚动的手法。
㨰法推拿流派的标志性手法。
摆动类手法—㨰法
术式:
术者五指自然放松,以小指掌指关节背 侧为主吸定于受术部位,以沉肩、以肘 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关 节屈伸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使手背 近尺侧做节律性往返运动。
摆动类手法—㨰法
滚法分类:
㨰法 滚法 肘滚法
作用轴
滚
法
三
吸定点
要
素
接触面
摆动类手法—㨰法
动作要领:
向外滚动 前臂外旋,配合屈腕 向内回复 前臂内旋,配合伸腕
摆动类手法--㨰法
腕关0~80°,
前
回滚时背伸约30 ~ 40°)
滚
回 滚
摆动类手法--㨰法
摆动类手法

(二)一指禅推法
以大拇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治疗 部位,沉肩、垂肘、悬腕,以周期性的 肘关节屈伸带动前臂与腕关节作内外摆 动,以及拇指关节屈伸的联合动作。
1、动作结构
术者取坐位或直立位, 预备动作: 沉肩、 垂肘、 悬腕:腕关节屈曲向下悬垂,使桡骨下端 与第一掌骨在腕关节处的夹角在90-110度之间、 掌虚:食、中、无名、小指呈自然屈曲状, 手握空拳,不要用力捏紧、 指实:拇指伸直盖住拳眼,以指峰或罗纹 面着力,稳定的支撑在治疗部位,使拇指与治 疗部位呈90度直角
常用操作
⑴掌背滚:用手背近小指侧部,或小指、无名指、 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附着于一定部 位上,通过碗关节屈伸外旋作往还移动,使之 产生的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一定部 位。 ⑵指间关节滚法:用第二三四五掌指关节背侧吸 附于治疗部位,以腕关节的屈伸动作,使手背 在治疗部位上做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 ⑶掌指关节滚法:用掌指关节背侧附着于治疗部 位,作往返来回的滚动。
指揉法
大鱼际揉法
掌根揉法
2、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⑴要吸定于操作部位,带动皮肤及皮下组 织一起回旋转动,不可在体表摩擦; ⑵施加压力不宜太大,幅度要由小到大; ⑶肩、肘、腕关节摆动要协调连贯,动作 要灵活,贵在柔和。 ⑷要有节奏,不能忽快忽慢。
3、临床应用
揉法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活血散 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安神镇惊等功效。 揉法作用力轻柔缓和而深透,通过揉 动形成的内摩擦,可在组织深层产生温 热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操作,是推 拿临床常用手法之一。
动作说明
动作从预备位开始,首先肱三头肌发力,使肘关 节略伸,同时前臂旋后肌与肱二头肌协同收缩,使前 臂向后转臂约45度的外摆位,此时桡骨下端交叉到尺 骨前方,并带动腕关节向前折屈,使弓成半圆形的手 背沿支撑面向外滚动; 接着肱三头肌、肱二头肌与旋后肌群放松,旋前 肌群收缩,使前臂向内做旋前转臂,经中立位再向内 摆动,此时桡骨又回到尺骨的后方,腕关节随之由屈 过渡到伸,手背的着力面在施术部位上完成内摆的半 周滚动。 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缠法
一指禅推法频率加快到200-250次每分钟。操作 时仅以拇指指端着力,摆动幅度小。应用于实热 症,有活血化瘀,生肌托毒功效。
揉法
一.定义 以手掌大鱼际或掌根,全掌,手指罗纹面着力, 吸定于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 动该处皮下组织一起揉动的手法,称之为揉法。
二.分类、操作 1.大鱼际揉法: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 呈微屈或水平状。大拇指内收,其余四指 自然伸直,用大鱼际附着于施术部位上。 以肘关节为支点,腕部作主动运动,频率 每分钟120~160次左右。
三.动作要求 1.腕关节要放松,不可有向下按压的动作。做到轻 而不浮,重而不滞。 2.动作要轻快、平稳而有节奏感。 3.着力点要吸定,不可有来回的摩擦运动。 4.频率为每分钟160次左右。 5.腕关节不可作主动外展摆动。
四.临床应用
一指禅偏峰推法,轻快柔和、舒适,适用于头面 部、胸腹部和胁肋部,尤以头面部为常用。治疗失 眠,治疗头痛、头晕,治疗近视眼,或视物酸胀, 干涩,两眼睛模糊 ,治疗牙痛,治疗面瘫。
二. 动作要领
1 肩关节放松,略前屈外展,使肘部与胸壁相隔 一虎口距离。 2 肘关节屈曲,约130-150度。 3 腕关节放松,伸屈的幅度控制在120度,腕关 节屈约80度,伸约40。
三. 注意事项
1.起始动作:手指自然弯曲如握空杯状,置于沙 袋上。站姿:前丁后八。
2.方向:前后左右斜45度
LOGO
一指禅推法
一. 定义
以拇指端或螺纹面着力,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 使所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持续不断的作用与施术 部位或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二.动作要领 1.沉肩:肩关节放松 2.垂肘:肘关节自然下垂,使肘尖于最低点,肘 尖距胸壁2厘米,约3个拳头的距离。 3.悬腕:腕关节自然悬曲,在保持腕关节放松下, 尽量使腕关节悬曲90度。 4.掌虚:手掌部与其余四指放松,自然弯曲。 5. 指实:拇指自然着力,使拇指罗纹面吸定于一 点,不可摩擦。
一指禅偏峰推法
一.定义 用拇指偏峰着力进行一指禅推法的手法。 二.动作要领 医生掌指部自然伸直,拇指内收,以拇指桡侧 偏锋着力于治疗部位,腕关节放松,然后,沉 肩,垂肘,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 带动腕部反复摆动和拇指的掌指关节或拇指的 指骨关节的屈伸活动,使用所产生的功力作用 于治疗部位。
4.三指揉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三指罗纹 面着力,拇指揉法是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 余四指置于相应的位置以支撑助力,腕关节微悬。 拇指及前臂部主动施力,使拇指罗纹面在施术部位 作轻柔的环旋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左右。
三. 动作要领 1.所施压力要小。《厘正按摩要术》“揉以和 之……是从摩法生出者”。 2.动作要灵活而有节律性。 3.往返移动时应在吸定的基础上进行。 4.大鱼际揉法前臂有推旋动作,腕部宜放松, 而指揉法则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紧张度,掌根揉 法则腕关节略有背伸,松紧适度。
2.掌根揉法:肘关节微屈,腕关节放松并略背伸, 手指自然弯曲,以掌根附着于施术部位。以肘关 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动,带动腕及手掌连同 前臂作揉动,并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 频率每分钟120~160次左右,(全)掌揉法是以 整个手掌掌面着力,操作与掌根揉法相同。
3.中指揉法:中指伸直,食指搭于中指远 端指间关节背侧,腕关节微屈,罗纹面着 力于一定的治疗部位或穴位。以肘关节为 支点,腕部作主动运动,中指罗纹面在施 术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的环旋或上下、 左右运动,频率每分钟160次左右。
四.注意事项:
揉法应吸定于施术部位,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 不能在体表上有摩擦运动。 操作时向下的压力不可太大。
五.适用部位 大鱼际揉法主要适用于头面部、胸胁部; 掌根揉法适用于腰背及四肢等面积大且平坦的部 位; 掌揉法常用于腹部; 中指揉法,拇指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俞穴,小儿 推拿常用; 三指揉法常用于小儿颈部。
基本手法
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
一、摆动类手法 二、摩擦类手法 三、振动类手法 四、挤压类手法 五、扣击类手法 六、运动关节类手法
摆动类手法
滚法
一. 定义 用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治疗部位,以腕关节 的伸屈动作与前臂的旋转运动相结合,使小鱼际
与手背在治疗部位上作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的手
法,称为滚法。
三.注意事项 1.起始动作:手握空拳,拇指自然伸直,盖住拳 眼,拇指吸定。 2.力量来源:放松的力。 3.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4.移动:紧推慢移。
四.临床应用 1.临床特点:一指禅推法接触面小,功力集中,深 透性强,可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的操作。 2.具有舒经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开窍醒脑 等功能。 3.临床上以颈项部、四肢关节部位以及头面部、胸 腹等常用。尤以经络穴位为佳,即所谓循经络,推 穴道。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伤各科的多种 疾患,尤以治疗头痛、失眠、面瘫、高血压、消化 道疾病以及关节酸痛等症。
六.临床作用 主要适用于腹部胀痛,胸闷胁痛,便秘,泄泻, 头痛、眩晕及儿科病症等,亦可用于头面部及腹部 保健。
腹部胀痛,可掌揉或大鱼际揉腹部; 胸闷胁痛,可沿任脉或肋间隙用大鱼际揉法操作; 腰痛可掌根揉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 头痛,眩晕可指揉印堂、神庭、太阳等穴;
揉法用于腹部或治疗小儿病症时,常根据 不同的病情选择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揉动方 向。
频率:120-160次每分钟。
3.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性
4.操作时手法的加力来自:1)上身前倾所增加的 力。2)伸直肘关节增加手法的压力。
四. 临床应用
1.特点:接触面积广,压力大 2.临床适用于颈项部,肩背部,腰臀部以及四肢 肌肉丰厚的地方。 3.具有活血通络,滑利关节的作用。
4.常用于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五. 相关手法 1.掌指关节滚法:掌指关节背侧吸附于治疗部位。 2. 指间关节滚法:指间关节作为着力点。 3. 前臂滚法:前臂尺侧作为吸定点。 这四个手法都要求放松,除吸定点外其余大致相同。 指间关节滚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中的辅助手法,该 流派的传人丁季峰改良了该手法,发展为小鱼际滚 法,创立了滚法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