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2课时)
椭圆的标准方程(第二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5
,求另一个端点的轨迹方程.
解:依题意得,AC AB
3 4
2
5 2 10
2
故C点的轨迹为以A 4, 2 为圆心,以 10为半径的圆,
P
M
O
D
相关点法:
因为点P(x0,y0)在圆x2+y2=4上,所以
x02+y02=4
2
即
4
+ 2 = 1
①
所以点M的轨迹是椭圆.
利用已知方程上的点来表
示所求点,结合已知方程整
理化简得所求轨迹方程,这
种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x
题型讲解——轨迹方程
1.△ABC的顶点B,C的坐标分别为(0,0),(4,0), AB边上的中
2.动点M x , y 与定点F 4, 0 的距离和M到定直线l:x 的距离是常数 ,求动点
4
5
M的轨迹
解:设d是点M到直线l:x
就是集合
MF
4
P M |
d
5
x 4 y2
2
由此得
25
的距离,根据题意,动点M的轨迹
4
25
x
4
4
,化简得9 x 2 25 y 2 225
5
x2 y2
即
1
25 9
题型讲解——轨迹方程
例4:动圆M与圆C1 : x 1 y 36相内切,与圆C 2 :: x 1 y 2 4相外切,
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第二课时
宝应县范水高级中学备课纸学科:数学 执教者:卢浩 执教班级:高二(4)(5) 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椭圆标准方程(二)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椭圆的定义、方程及标准方程的推导;2.掌握焦点、焦点位置与方程关系、焦距;教学重点;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定义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学方法:学导式学法指导:1、渗透数形结合思想;2.、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3、与学生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教具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基础题: 1已知椭圆方程为1112022=+y x ,那么它的焦距是( ) A.6 B.3 C.331 D.312、1,6==c a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3、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是F 1(-2,0),F 2(2,0),并且经过点P (23,25-), 则椭圆标准方程是______.二、例题讲授:例1、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x 轴上,且经过点(2,0)和点(0,1).(2)焦点在y 轴上,与y 轴的一个交点为P (0,-10),P 到它较近的一个焦点的距离等于2.(3)已知椭圆经点33(1,),(3,2,求椭圆方程。
练习:(1) 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3,0),(3,0),且经过点(5,0)的椭圆方程为___________;(2)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0,5),(0,-5),椭圆上一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和为26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如图,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 向x 轴作垂线段PP ˊ,求线段PP ˊ的中点M 的轨迹例3、P 是椭圆1162522=+y x 上一点,F 1、F 2是焦点,若∠F 1PF 2=60°, 求△PF 1F 2的面积.例4、求过点A (-1,-2)且与椭圆19622=+y x 的两个焦点相同的椭圆标准方程练习1、 方程22212x y m m +=-表示椭圆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PPT课件(第2课时)
PF1 PF2 16(2 3),
S
F1PF2
1 2
PF1
PF2 sin30 8 4
3.
巩固练习
例3:已知△ABC的一边BC长为8,周长为20,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 解:以BC边所在直线为x轴,BC中点为原点,建立如右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B、C两点的坐标分
别为(-4,0)、(4,0).
|PA|,由于圆P与圆C相内切, ∴|PC|=r-|PA|, 即|PA|+|PC|=r=6. 因此,动点P到两定点A(0,2)、C(0,-2)的距离之和为6, ∴P的轨迹是以A、C为焦点的椭圆,且2a=6,2c=4,即a=3,c=2,∴b2=5.
∴所求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为 x2 y2 1. 59
巩固练习
例3.如图,已知点A(-5,0),B(5,0).直线AM,BM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 4/9,求 点M的轨迹方程.
y M
直译法
A
O
B
x
巩固练习
练习:已知x轴上一定点A 1, 0, Q为椭圆 x2 y2 1
4 上任一点, 求AQ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设中点M的坐标为x, y,点Q的坐标为x0, y0 ,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LECTIVE 2-1
讲解人:XXX 时间:2020.6.1
课前导入
定义
图形 方程 焦点 a,b,c之间的关系
椭圆的标准方程
|MF1|+|MF2|=2a (2a>2c>0)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篇•方法展示一、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继学习“圆及其标准方程”之后运用“曲线与方程”的思想解决二次曲线问题的又一实例。
从知识体系上讲,本节课是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又一次实际运用,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
从教材安排上讲,椭圆是三种圆锥曲线当中最重要的一种,教材中以椭圆为例,求椭圆方程,利用方程讨论几何性质,以及探究轨迹方程和符合椭圆标准方程的动点的轨迹的方法。
从方法上说为我们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和方程”和“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基本能运用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求曲线的方程,学生已经具备探究有关点的轨迹问题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也较浅,并且还受到高二这一年龄段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有些困难,比如:自我检测2学生想不到把1a2和1b2分别看作整体,例1动点A 的运动轨迹不是椭圆,而要叙述为动点A在椭圆上运动,还有会把轨迹和轨迹方程这两个概念混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求符合条件的点的轨迹方程。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确定椭圆标准方程中参数a,b的方法;掌握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些方法(如直接法、相关点法等)。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经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椭圆的标准方程,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难点: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四、教法和学法教法:设疑诱思、问题导学、合作探究。
学法:动手练习、主动探索、共同交流。
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复习椭圆及其标准方程,预习教材第41、42页例题。
2.教师准备: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
3.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3-1-1(2课时)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解析】 ∵|PF1|=4,∴|PF2|=2a-4=6-4=2.∵|F1F2|=2c =2 7,∴在△F1PF2 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
cos∠F1PF2=|PF1|22+|PF|P1F|·2|2|-PF|2F| 1F2|2=-12, ∴∠F1PF2 的大小为 120°.
第24页
新教材同步学案 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3页
新教材同步学案 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探究 1 此类题的条件恰好满足椭圆的定义,故先确定动点 的轨迹为椭圆,再由待定系数法求解.
第4页
新教材同步学案 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思考题 1 设圆 Q:(x-1)2+y2=81,A 是圆内一点,坐 标为(-1,0),P 是圆 Q 上任意一点,线段 AP 的垂直平分线和 半径 QP 相交于点 M,求 M 的轨迹方程.
第11页
新教材同步学案 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例 4 如图,设点 A,B 的坐标分别为(-5, 0),(5,0).直线 AM,BM 相交于点 M,且它们 的斜率之积是-49,求点 M 的轨迹方程.
第12页
新教材同步学案 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解析】 设点 M 的坐标为(x,y),因为点 A 的坐标是(-5, 0),
第30页
新教材同步学案 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21页
新教材同步学案 数学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探究 5 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问题经常是用定义结合正余弦 定理、勾股定理等来解决,在解题时,出现|PF1|+|PF2|形式,经 常用到配方、解方程,把|PF1|·|PF2|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设计2:3.1.2 第2课时 椭圆的标准方程及性质的应用
3.1.2第2课时椭圆的标准方程及性质的应用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直线和圆的方程》,本节课主要学习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位:本节课是在椭圆的概念和标准方程的基础上,运用代数的方法,研究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及简单应用. 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习双曲线和抛物线几何性质。
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内容在解析几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椭圆的方程及其性质的应用
难点: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离心率
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2 2+y2
b2
=1(a>b>0) ,
=2x +m ,椭圆C :x 24+y 2
2=
2F B n =,则22,AF n BF =
教学反思
通过椭圆几何性质的应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并介绍椭圆的定义二定义,体会圆锥曲线的统一性。
在直线与椭圆学习过程中,注意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高中数学选修2-1课时作业6: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二)
2.2.1 椭圆的标准方程(二)1.已知a =13,c =23,则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 A.x 213+y 212=1B.x 213+y 225=1或x 225+y 213=1C.x 213+y 2=1D.x 213+y 2=1或x 2+y 213=1 [解析]选D.由a 2=b 2+c 2,∴b 2=13-12=1.分焦点在x 轴和y 轴上写标准方程.2.椭圆x 225+y 2=1上一点P 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2,则点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 A .5 B .6C .7 D .8[解析]选D.∵a =5,|PF 1|=2.∴|PF 2|=2a -|PF 1|=2×5-2=8.3.已知椭圆的焦点为(-1,0)和(1,0),点P (2,0)在椭圆上,则椭圆的方程为( ) A.x 24+y 23=1 B.x 24+y 2=1C.y 24+x 23=1 D.y 24+x 2=1 [解析]选A.c =1,a =12()2+12+0+2-12+0=2,∴b 2=a 2-c 2=3.∴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3=1. 4.设F 1,F 2是椭圆x 29+y 24=1的两个焦点,P 是椭圆上的点,且|PF 1|∶|PF 2|=2∶1,则△F 1PF 2的面积等于( )A .5B .4C .3D .1[解析]选B.由椭圆方程,得a =3,b =2,c =5,∵|PF 1|+|PF 2|=2a =6且|PF 1|∶|PF 2|=2∶1,∴|PF 1|=4,|PF 2|=2,∴|PF 1|2+|PF 2|2=|F 1F 2|2,∴△PF 1F 2是直角三角形,故△F 1PF 2的面积为12|PF 1|·|PF 2|=12×2×4=4. 5.“m >n >0”是“方程mx 2+ny 2=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选C.mx 2+ny 2=1可化为x 21m +y 21n =1,因为m >n >0,所以0<1m <1n,因此椭圆焦点在y 轴上,反之亦成立.6.椭圆x 2m +y 215=1的焦距等于2,则m 的值是________. [解析]当焦点在x 轴时,m -15=1,m =16;当焦点在y 轴时,15-m =1,m =14.[答案]16或147.若方程x 2+ky 2=2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原方程可化为x 22+y 22k =1,因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k >0,2k >2.解得0<k <1. ∴k 的取值范围是(0,1).[答案](0,1)8.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 1(-1,0),F 2(1,0),P 为椭圆上一点,且|F 1F 2|是|PF 1|和|PF 2|的等差中项,则椭圆的方程为__________.[解析]由题设知|PF 1|+|PF 2|=2|F 1F 2|=4,∴2a =4,2c =2,∴b =3,∴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3=1.[答案]x 24+y 23=1 9.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椭圆上一点P (3,2)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8;(2)椭圆两焦点间的距离为16,且椭圆上某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等于9和15.解:(1)①若焦点在x 轴上,可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 由题意知2a =8,∴a =4,又点P (3,2)在椭圆上,∴916+4b 2=1,得b 2=647.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16+y 2647=1. ②若焦点在y 轴上,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a 2+x 2b 2=1(a >b >0),∵2a =8,∴a =4. 又点P (3,2)在椭圆上,∴416+9b 2=1,得b 2=12.∴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16+x 212=1. 由①②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16+y 2647=1或y 216+x 212=1. (2)由题意知,2c =16,2a =9+15=24,∴a =12,c =8,∴b 2=80.又焦点可能在x 轴上,也可能在y 轴上,∴所求方程为x 2144+y 280=1或y 2144+x 280=1. 10.已知点P (3,4)是椭圆x 2a 2+y 2b 2=1(a >b >0)上一点,F 1,F 2是椭圆左、右焦点,若PF 1⊥PF 2,试求:(1)椭圆方程;(2)△PF 1F 2的面积.解:(1)由PF 1⊥PF 2,可得|OP |=c ,即c =5.设椭圆方程为x 2a 2+y 2a 2-25=1代入P (3,4), 得9a 2+16a 2-25=1,解得a 2=45,a 2=5(舍去).∴椭圆方程为x 245+y 220=1. (2)S △PF 1F 2=12|F 1F 2||y P |=5×4=20. 能力提升1.已知椭圆x 23+y 24=1的两个焦点F 1,F 2,M 是椭圆上一点,且|MF 1|-|MF 2|=1,则△MF 1F 2是( )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解析]选B.由椭圆定义知|MF 1|+|MF 2|=2a =4,且已知|MF 1|-|MF 2|=1,所以|MF 1|=52,|MF 2|=32.又|F 1F 2|=2c =2.所以有|MF 1|2=|MF 2|2+|F 1F 2|2.因此∠MF 2F 1=90°,△MF 1F 2为直角三角形.2.椭圆的两焦点为F 1(-4,0)、F 2(4,0),点P 在椭圆上,若△PF 1F 2的面积最大为12,则椭圆方程为__________.[解析]当△PF 1F 2面积取最大时,S △PF 1F 2=12×8b =12,∴b =3.又∵c =4,∴a 2=b 2+c 2=25.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25+y 29=1. [答案]x 225+y 29=1 3.已知椭圆8x 281+y 236=1上一点M 的纵坐标为2. (1)求M 的横坐标;(2)求过M 且与x 29+y 24=1共焦点的椭圆的方程. 解:(1)把M 的纵坐标代入8x 281+y 236=1,得8x 281+436=1, 即x 2=9.∴x =±3.即M 的横坐标为3或-3.(2)对于椭圆x 29+y 24=1,焦点在x 轴上且c 2=9-4=5, 故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x 2a 2+y 2a 2-5=1(a 2>5),把M 点坐标代入得9a 2+4a 2-5=1, 解得a 2=15(a 2=3舍去).故所求椭圆的方程为x 215+y 210=1. 4. 已知圆A :(x +3)2+y 2=100,圆A 内一定点B (3,0),圆P 过点B 且与圆A 内切,如下图,求圆心P 的轨迹方程.解:设|PB|=r.∵圆P与圆A内切,圆A的半径为10,∴两圆的圆心距|P A|=10-r,即|P A|+|PB|=10,而|AB|=6,∴|P A|+|PB|>|AB|,∴圆心P的轨迹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2a=10,2c=|AB|=6.∴a=5,c=3.∴b2=a2-c2=25-9=16.∴圆心P的轨迹方程为x225+y216=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中数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3.1.2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二)教学目标1.通过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焦距等概念以及a、b、c之间的关系,发展解析几何中代数运算素养.2.通过求点的轨迹方程,能使学生体验曲线与方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坐标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难点:轨迹方程的求法.(四)教学过程设计(主体内容)用问题分解教学目标1.课题导入问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椭圆的定义,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椭圆是怎样定义的?追问1: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怎样的?它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参数a、b、c的关系是怎样的?追问2:现在我们来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还需要用坐标法吗?师生活动:学生作答,老师适时补充,教师板书,明确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不需要用坐标法,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a,b即可.设计意图: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以及a,b,c各量的关系,熟悉焦距.为下一步求椭圆的标准方程做好铺垫.2.例题教学例1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x轴上,且经过点(2,0)和点(0,1).(2)焦点在y轴上,与y轴的一个交点为P(0,-10),P到与它较近的一个焦点的距离为2.(3)椭圆经过点(1,32),(2)师生活动:通过学生交流探索,让学生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学会转化问题和应用方程组思想,体会椭圆标准方程的常规方法待定系数法,便于掌握本节的重点.设计意图:巩固椭圆及其标准方程.问题2:动点的轨迹和轨迹方程有何区别?例2 如图,在圆x2+y2=4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x轴的垂线段PD,D为垂足。
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当P经过圆与x轴的交点时,规定点M与点P重合.师生活动:(1)轨迹是指图形,轨迹方程是指方程.明确求轨迹方程即是求轨迹上任意的点M的坐标(x,y)所满足的条件,因此必须先搞清楚点M所满足的条件.(2)掌握求一类轨迹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即通过建立点M与已知曲线上点的联系,利用已知曲线的方程求解. (3)明确椭圆与圆的联系,椭圆可看作是把圆“压扁”或“拉长”后,圆心一分为二所成的曲线.设计意图:提高思维的探究性与挑战性,理解椭圆与圆的关系.例3 如图4,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4 -9,求点M 的轨迹方程.师生活动:(1)在学生分析、讨论解题思路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视情况讲解、点评;(3)注意检验方程与曲线之间是否等价;(4)此题反过来,就是椭圆的一条性质.课堂练习:教科书第109页练习第3,4题.设计意图:深化学生对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椭圆的几何特征的认识.师生活动:学生运用椭圆的概念与椭圆的标准方程解决第3题,运用求曲线的方程的方法解决第4题,教师查看学生完成情况后点评、校正.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椭圆的概念与椭圆的标准方程.问题3:什么是椭圆的焦点三角形?焦点三角形又蕴含哪些知识呢?定义:椭圆上一点和两个焦点构成的三角形,称之为椭圆的焦点三角形.例4 椭圆22143x y+=,点P是椭圆上一点,F1,F2是椭圆的左、右焦点,且∠PF1F2=120°,则△PF1F2的面积为________.师生活动: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引导学生可联想解三角形的知识,由学生说出解决方案.(时间允许的话)从此题可推出一般结论:(1).(2)当P 点在椭圆与y 轴的交点时,焦点三角形面积最大为bc.设计意图:例题的难度不大,由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并通过运算解决,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提醒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题目的条件,灵活选用相关知识进行求解.3.课堂小结:问题4: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学习过程,你能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与结论作个梳理吗?师生活动:先由学生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和轨迹方程求法作梳理,教师进行补充.设计意图:及时梳理、提炼与升华所学知识.(五)目标检测设计1.课堂检测(1).求符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①经过点P(-,(1,;②a=2b0).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及a ,b ,c 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水平,(2).已知△ABC 的周长为6,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1),(0,-1),则点C 的轨过方程为( ) (A)221x 2)43x y +=≠±( (B)2212)34x y +=≠±(y (C)221x 0)43x y +=≠( (D)2210)34x y +=≠(y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理解水平以及思维的严谨性.(3).已知点A(-1.0),B 是圆F :229(1)x y +=-(F 为圆心)上一动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F 于点P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教师视学生错误情况进行点评、校正.教师查看学生完成情况后点评、校正.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椭圆的概念与椭圆的标准方程,考查学生求轨迹方程的掌握情况.2.课后作业教科书习题3.1第2,6,10题.(六)教学反思 点的纵坐标)是(P b S PF F 0021y .cy 2tan 2==∆θ。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课件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围是 (1,2.)
练习: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a= ,b=1,焦点在x轴上;
(2)焦点为F1(0,-3),F2(0,3),且a=5.
(3)两个焦点分别是F1(-2,0)、F2(2,0),且过 P(2,3)点;
(4)经过点P(-2,0)和Q(0,-3).
答案:(1)
(3)
x2 y2 1 6
x2
y2
1
16 12
y2 x2
(2)
1
25 16
(4) x2 + y2 =1 49
小结: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步骤:
①定位:确定焦点所在的坐标轴;
②定量:求a, b的值.
例3 :将圆 x 2 y 2= 4上的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
纵坐标变为原来的一半,求所的曲线的方程,
则其焦距为(A) 8 m2
A.2 8 m2
B.2 2 2 m
C.2 m2 8
D. 2 m 2 2
4. a 6, c 1 ,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是
y2 x2 1
__3_6___35____.
例24 已知圆A:(x+3)+y=100,圆A内一 定点B(3,0),圆P过B点且与圆A内切,求圆心 P的轨迹方程.
并且CF1=2,则CF2=_8__.
变题: 若椭圆的方程为16 x2 9y2 144 ,试口答完成(1).
x2 y2 1 9 16
探究: 若方程 x2 y2 1 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k 2 3k
求k的取值范围; 若方程表示椭圆呢?
例2、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 a =4,b=1,焦点在 x 轴上;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2课时)高中数学获奖教案
3.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人教A 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一、教学目标1.巩固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掌握求点的轨迹方程的三种方法:定义法、直接法、代入法(相关点法);2.通过动点轨迹方程的求解过程,培养学生归纳、类比、迁移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三种方法.2.难点:结合条件选取恰当的方式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三、教学过程1.复习巩固,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椭圆的定义并推导出了它的标准方程,那椭圆的定义是什么?标准方程有哪几种形式?【答案预设】(1)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其中,叫椭圆的焦点,叫椭圆的焦距.1F 2F 21F F 1F 2F 21F F(2)椭圆标准方程有两种形式: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其中【设计意图】加深对椭圆定义及其标准方程的理解,为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做准备.2.自主探究,得出新知活动1:如图所示,已知动圆P 过定点A (-3,0),并且在定圆B :的内部与其内切,求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活动预设】经过分析,发现点P 的轨迹符合椭圆的定义,再根据椭圆的定义求出点P 满足的标准方程.)(12222>>=+b a by a x )0(12222>>=+b a bx a y 22c a b -=64)3(22=+-y x【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定义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活动2:如图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5,0),(5,0). 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他们的斜率之积是,求点M 的轨迹方程.【活动预设】设动点M 的坐标为(x ,y),根据题目意思用含x ,y 的式子表示直线AM ,BM 的斜率,得到x ,y 的关系式,求出轨迹方程.写出的关系式若学生没有注明限制条件时,引导学生关注特殊点的要求.【设计意图】类比椭圆标准方程推导过程,利用直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并去除不符合条件的特殊点.活动3:如图,在圆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段PD ,D 为垂足.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 的中点M 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活动预设】由点M 是线段PD 的中点得到点M 的坐标与点P 坐标之间的关系式,并由点P 坐标满足圆的方程代入得到点M 的坐标所满足的方程.94-422=+y x【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椭圆生成的另一种方式,利用代入法(相关点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思考:由活动3我们发现,可以由圆通过“压缩”得到椭圆.想一想,能由圆通过“拉伸”得到椭圆吗?如何“拉伸”?由此你能发现椭圆与圆之间的关系吗?3.应用巩固,强化方法已知A(0,-1),B(0,1),三角形ABC的周长为6,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4.归纳小结,思维提升(1)回顾了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学习并体会了生成椭圆轨迹的几种方式,掌握了求轨迹方程的三种方法:①定义法②直接法③代入法(相关点法).(2)数学思想: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类比归纳【设计意图】(1)梳理本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体会探究过程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2)培养学生敢于思考,不断总结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鼓励学生积极攀登知识高峰,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四、课外作业1. 课本109页,练习第3、4题;2. 课本115页,习题3.1 第6、8、9、10题.课后探究:课下与同学一起探究完成思考题,体会由圆得到椭圆的两种方式,并思考由圆得到的椭圆有哪些性质.【设计意图】(1)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知识解决问题;(2)分层布置作业,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多思考,多花时间研究问题.。
高二 10 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2)
“杂点” 可不要 忘了哟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应用
江西省| 赣教云平台| 高中数学| 在线课堂
定义的应用1
已知圆B : (x 1)2 y2 16及点A(1, 0), C为圆B上任一点,求线段AC的垂直 平分线与线段BC的交点P的轨迹方程.
【思路分析】分析条件发现 PA PB 4 2
定义的应用---三角形问题
已知椭圆 x2 9
y2 4
1的两个焦点F1、F2 ,
点P是椭圆上一点,当F1PF2 600 ,
则三角形F1PF2的面积是
y P
. 答案:4 3 3
【思路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观察图形,并将已知 信息在图中标出,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 利用三角形中相关的知识进行求解.
江西省2020年春季延期开学期间线上教育课程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应用
江西省| 赣教云平台| 高中数学| 在线课堂
1、已知F1、F2是定点,F1F2 =8,动点M 满足 MF1 MF2 8,则点M的轨迹是( ) A.椭圆 B.直线 C.圆 D.线段
2、如下图,F1、F2分别为椭圆
x a
2 2
y2 b2
设顶点A的坐标(x, y)
Q AB AC BC 16, BC 6
AB AC 10 6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
动点A的轨迹是以B, C为焦点的椭圆. 则 方 程 为 x2 y2 1
25 16 又Q A, B,C三点不共线, y 0.
所求点A的轨迹方程为 x2 y2 1( y 0) 25 16
方 法
1、应对焦点的位置进行讨论:
一定焦点位置;二设椭圆方程;三求a、b、c
的值.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目标:(1)掌握椭圆定义和标准方程;(2)通过椭圆定义的归纳和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椭圆定义的获得和其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重点:椭圆定义的归纳及其标准方程的推导。
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以及椭圆方程的应用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圆锥曲线的第一课时。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
椭圆的学习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和本节的重点内容;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过程中,化简两个根式的方程的方法特殊,难度较大,学生初次遇到。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2016年9月15日,中国的航天史又被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二号升上太空,在太空中探索宇宙的奥秘。
这一事件,再一次向世界表明,我们中国人有信心、有能力攀登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
“天宫二号”升空后,准确的进入预定轨道,它运行中期的轨道是一个椭圆。
在宇宙中还有许多天体的运行轨道也是椭圆,生活中也有许多椭圆形的实际例子。
由此看来,若要探索浩瀚宇宙的奥秘,解决日常生活中与椭圆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对椭圆这一图形进行研究。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是椭圆及椭圆的标准方程。
那么什么是椭圆呢?二、新课讲解(一)认识椭圆,问题引出:1、对椭圆的感性认识,通过演示课前老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有关椭圆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椭圆.(天体运行轨道;平面截圆锥等图片)2、对比圆的定义:平面内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如果将圆的定义中的“定点”改为“两定点”,“距离”改为“距离的和”,那么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是什么图形?(二)动手实验,亲身体验指导学生互相合作(主要在于动手),体验画椭圆的过程(课前准备直尺、细绳、钉子、笔、纸板),并以此了解椭圆上的点的特征.请三名同学上台画在黑板上.先在画板上点两点F 1、F 2,取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板上的F 1、F 2两点处。
高中数学 8.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必修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求符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方程.〔二〕能力训练要求1.使学生掌握确定椭圆标准方程中的参数a 、b 的方法.2.使学生在坐标法的基础上掌握点的轨迹条件满足某曲线的定义时,用待定系数法求其方程.〔三〕德育渗透目标使学生通过求曲线的方程,学会分析问题,从具体问题中寻求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奠定基础.●教学重点求椭圆的方程.●教学难点待定系数法的应用.●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学法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准确掌握了定义,标准方程,思考过上节课后预习提纲中的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再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后学生完全可以自学掌握,通过这种自学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具准备投影片三X第一X :P 93例1〔记作§8.1.2 A 〕第二X :P 94例2〔记作§8.1.2 B 〕第三X :本课时教案后面的预习内容及预习提纲.〔记作§8.1.2 C 〕●教学过程Ⅰ.课题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椭圆的定义,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椭圆是怎样定义的? [生]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F 1、F 2的距离和等于常数〔大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师]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教师拉长语气,等待学生作答〕[生]焦点[师]两个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生]焦距[师]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怎样的?它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0(1),0(122222222>>=+>>=+b a bx a y b a b y a x 〔教师板书,学生作答〕[生]方程所表示的椭圆,其对称轴合于坐标轴.[师]参数a 、b 、c 的关系是怎样的?[生]c 2=a 2-b 2[师]关系式中的三个数都是正数,知道两个可求出第三个,要注意关系式的活用.[师]现在我们来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还需要用坐标法吗?[生]不需要.[师]那怎样求呢?[生]设标准方程,确定a、b的值.[师]怎样确定呢?[生]根据题设条件及c2=a2-b2确定[师]好,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Ⅱ.讲授新课[师]〔打出投影片8.1.2 A,读题〕分析指导:请看题中给了我们什么信息?这些信息有什么作用?又怎样应用这些信息呢?一般地,数学题中不会有干扰信息〔或无用信息〕如果题目做完了,还有余下的信息〔或条件〕没有被用,那么,这题做得一般是错误的.对于①小题,实质上是给了我们焦距及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和.对于②小题,为了解决问题,同样我们需要知道a、b、c中三者中的两个,题中告诉了我们2c〔焦距〕,未明确告给我们2a,但告诉我们椭圆上一个点的坐标,因为椭圆是动点与两个定点的距离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就是说椭圆上任意一个点与给定的两个点的距离和是定值,因为这个点既然在椭圆上,那么它与两个定点的距离和就是2a,这样问题得以解决.[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进一步熟悉此题的求解过程,并思考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关键是什么?怎样表述?〔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看书并讨论这两个问题〕[师]好,同学们看了解题过程并进行了讨论,那么谁来谈一下,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和步骤.[生]首先,根据题意设出标准方程,其次根据条件确定a、b的值,第三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师]既然是求标准方程,那么设出标准方程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根据题意设出标准方程呢?[生]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两种形式,焦点位置不同,其标准方程形式也不一样,根据题意设出标准方程,其实质就是根据焦点的位置,设出标准方程.[师]如果题中未告诉焦点的位置,应该如何去设标准方程呢?[生]如果题中未告诉焦点的位置,那么要根据题意判断能否确定椭圆的焦点位置,假设能,那么设出相应的标准方程即可,假设不能,那么椭圆的焦点既可能在x轴上,也可能在y轴上,这种情况下,椭圆的标准方程就有两种形式,哪一种也不能丢.[师]很好,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打出投影片8.1.2 B,请一名同学读题〕分析指导:这是一道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题目,一般地,要用坐标法“三步曲〞:建系、设点;写出代数关系式;化简,但据题意给出的信息,由于△ABC的周长等于16,|BC|=6,可知点A到B、C两点的距离和是常数10,即|AB+BC|=16-6=10,因此点A的轨迹是以B、C 为焦点的椭圆,据此可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所谓“适当〞是指:求出的方程形式结构简单明了,既然我们清楚了轨迹类型,建系之后,就没有必要再用坐标法求动点轨迹方程了,尽可设出方程再依据题设条件确定方程中待定的系数a、b就行了,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看课本.(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看课本)[师]题解过程中,BC、AB、AC的长度都加了绝对值号,这是不是必要的,为什么?[生]完全有必要,因为解析几何中的线段都是有向线段,表示其长度必须加绝对值号.注意①:解析几何中表示线段长度或两点间距离时,必须在字母的两边加绝对值号. 〔教师板书:注意①〕[师]在求出的方程后面附加了一个条件y ≠0,不附加此条件不行吗?[生]不行,没有此条件,点A 的纵坐标就可以是0,点A 的纵坐标为0时,A 、B 、C 三点就在一条直线上了,不能构成三角形.因此,求出方程之后,要注意须附加y ≠0这个条件.[师]很好,请同学们注意求出曲线的方程之后,要检查一下方程曲线上的点是否都符合题意,如果有不合题意的点,就在所得方程后注明限制条件.〔教师板书,注意②〕[师]再一点,由此题可以看出求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方程时,假设清楚轨迹类型时可设出其方程,确定方程中参数即可;假设不清楚轨迹类型,再用坐标法.〔教师板书:注意③〕[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练习题.Ⅲ.课堂练习P 96练习2,32.如果椭圆上13610022=+y x 上一点P 到焦点F 1的距离等于6,那么点P 到另一个焦点F 2的距离是.答案:143.写出适合以下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a =4,b =1,焦点在x 轴上.(2)a =4,c =5,焦点在y 轴上.(3)a +b =10,c =25答案:〔1〕11622=+y x (2)11622=+x y (3)11636116362222=+=+x y y x 或 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讨论学习了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方法,应该注意,求出曲线的方程之后,要验证方程的曲线上的点是否都符合题意,如有不符合题意的点,应在所得方程后注明限制条件.另外,求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方程时,假设不清楚轨迹类型用坐标法,假设清楚轨迹类型那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其方程再确定方程中的参数即可.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 96习题8 1、2、3、4、5〔二〕1.预习内容:课本P 95例32.预习提纲:〔1〕点的轨迹方程与点的轨迹有什么不同?〔2〕求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时需要先干什么?〔3〕点M的轨迹类型清楚吗?此题是如何求点M的轨迹方程的?。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
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1.掌握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2.会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二)学习重点用待定系数法与定义法求椭圆方程 (三)学习难点掌握求椭圆方程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设计 (一)预习任务设计 1.预习任务(1)读一读:阅读教材第38页至第40页. (2)想一想:如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3)写一写:椭圆的一般方程: . 2.预习自测(1)已知6,1a c ==,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A.2213635x y +=B.2213635y x +=C.221365x y += D.以上都不对 【解题过程】由于条件中只给出,a c 的值,椭圆的焦点位置不确定,有两种可能性,故答案为D.【思路点拨】求椭圆方程时,要先定型后定量. 【答案】D(2)已知椭圆的方程为222116x y m +=,焦点在x 轴上,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44m -≤≤B.44m -<<C.4m >或4m <-D.04m << 【解题过程】由条件可知:216m <可得:44m -<<. 【思路点拨】把握椭圆方程的结构特征解题. 【答案】B(3)若ABC ∆的两个顶点坐标为(4,0),(4,0)A B -,ABC ∆的周长为18,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为( )A.221259x y +=B.221(0)259y x y +=≠C.221(0)169x y y +=≠D.221(0)259x y y +=≠ 【解题过程】由条件可知:||||10||CA CB AB +=>,故点C 的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210a =的椭圆.考虑到,,A B C 三点构成三角形,故0y ≠. 【思路点拨】利用椭圆的定义解题. 【答案】D(4)已知椭圆的方程是2221(5)25x y a a +=>,它的两个焦点分别为12,F F ,且12||8F F =,弦AB 过1F ,则2ABF ∆的周长为( )A.10B.20C.D. 【解题过程】2251641a =+=.由椭圆的定义得:2ABF ∆的周长为:221212||||||(||||)(||||)4AB AF BF AF AF BF BF a ++=+++==. 【思路点拨】利用椭圆定义求解即可. 【答案】D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椭圆的定义; (2)椭圆的标准方程. 2.新知讲解探究 如何求椭圆标准方程 ●活动① 双基口答练习①方程194522=+y x 表示到焦点1F (-6,0) 和2F __(6,0)_的距离和为常数____的椭圆;②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125,(3,0),(3,0)a F F =-,22+12516x y = (2)5,3a c ==2222+1+125161625x y x y ==,③如果方程2214x y m +=表示焦点在x 轴的椭圆,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0,4). ●活动② 归纳提炼方法例1 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12(2,0),(2,0)F F -,并且经过点53(,)22P -,求它的标准方程. 【知识点】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解题过程】 法一:定义法:因为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0(12222>>=+b a by a x由椭圆的定义知,,102232252322522222=⎪⎭⎫⎝⎛-+⎪⎭⎫ ⎝⎛-+⎪⎭⎫ ⎝⎛-+⎪⎭⎫ ⎝⎛+=a所以10=a .又因为2c =,所以.6410222=-=-=c a b因此,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61022=+y x 法二:待定系数法:由题意,椭圆的两个焦点在x 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0(12222>>=+b a by a x 由已知,2c =,所以.422=-b a ①又由已知,得123252222=⎪⎭⎫⎝⎛-+⎪⎭⎫ ⎝⎛b a ②联立①②解方程组,得6,1022==b a .因此,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61022=+y x【思路点拨】先确定标准方程的形式,用椭圆的定义或待定系数法求解. 求椭圆标准方程的解题步骤: (1)确定焦点的位置; (2)设出椭圆的标准方程;(3)用椭圆的定义或待定系数法确定a 、b 的值,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答案】.161022=+y x同类训练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焦距为8,经过点(0,P ;(2)与椭圆22194x y +=有相同焦点,且过点(3,2)M -.【知识点】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题过程】(1)∵焦距是8,即28,4c c =∴=①若焦点在x轴上,则b =,222241640,a b c ∴=+=+=∴椭圆方程为2214024x y +=; ②若焦点在y轴上,则a =,22224168,b a c ∴=-=-=∴椭圆方程为221248y x +=.(2)由题意设所求方程为222215x y a a +=-,∵过点(3,2)M -∴229415a a +=-,解得215a =或23a =(舍) ∴椭圆方程为2211510x y +=.【思路点拨】牢记椭圆的标准方程【答案】(1)2214024x y +=;(2)2211510x y +=.例2.如图,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 向x 轴作垂线段'PP ,求线段'PP 的中点M 的轨迹. 【知识点】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题过程】设动点M 的坐标为),(y x ,则P 的坐标为)2,(y x 因为点P 在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径为2的圆上,所以有 4)2(22=+y x .即2214x y +=. 所以点M 的轨迹是椭圆,方程是1422=+y x【思路点拨】这种利用未知点表示一个或几个与之相关的已知点,从而求解未知点轨迹方程的方法,即为相关点法,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求轨迹的方法.【答案】1422=+y x ●活动③ 强化提升 灵活应用例3.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斜边BC长为,一个椭圆以C为其中一个焦点,另一个焦点在线段AB 上,且椭圆经过点,A B ,求该椭圆方程.【知识点】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题过程】由题意知24=BC ,设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为D . 以直线DC 为x 轴,线段DC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2课时)教案
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 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能正确运用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解题;学会用待定系数法与定义求曲线的方程;②进一步感受曲线方程的概念,掌握建立椭圆方程的基本方法,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②提高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及运算能力; 同时体会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②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③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用待定系数法与定义法求椭圆方程。
难点:掌握求椭圆方程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四环节教学法,启发引导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如果点M(x,y)在运动过程中,总满足关系式:10)3()3(2222=-++++y x y x ,点M 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写出它的方程.(复习旧知,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答案)回答问题:由题意得:点M (x ,y )到点F1(0,-3)与点F2(0,3)的距离之和为常数10。
由椭圆的定义得:点M的轨迹是以F1(0,-3)和F2(0,3)为焦点,2a 为10的椭圆。
其标准方程是1162522=+x y 回顾旧知:1.椭圆的定义:我们把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F 1、F 2叫做椭圆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通常用2c (c>0)表示,而这个常数通常用2a 表示,椭圆用集合表示为。
2.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在X 轴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焦点在Y 轴上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提问:方程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1)方程的左边是两项平方和的形式,等号的右边是1; (2)在椭圆两种标准方程中,总有a>b>0; (3)焦点在大分母变量所对应的那个轴上; (4)a 、b 、c 都有特定的意义,a —椭圆上任意一点P 到F1、F2距离和的一半;c —半焦距.有关系式 222c b a += 成立。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课件人教新课标
1
答:在y
轴。(0,-1)和(0,1)
判断椭圆标准方程的焦点在哪个轴上的准则: 焦点在分母大的那个轴上。
将下列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并判定焦点 在哪个轴上,写出焦点坐标
9x2 25 y2 225 0
2x2 3y2 1
Ax 2 By 2 C
x2 y2 1 25 9
x2 y2 1 11
设M(x, y)是椭圆上任意一 点 于, 正M常与数F2a1和(2Fa2>的2c距) ,离椭的圆和的等
M
焦 标距 分2别c是(c>(0c),,0)、则(Fc1,0、) F. 2的坐
F1 0
F2 x
由椭圆的定义得,限制条件:MF1 MF2 2a
代入坐标 MF1 (x c)2 y2 , MF2 (x c)2 y2
A. 2 8 m2
B. 2 2 2m
C . 2 m2 8
D. 2 m 2 2
4. a 6, c 1,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是
y2 x2 1
__3_6___35____.
思考:
[1] 已知三角形ABC的一边 BC 长为6,周 长为16,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
(A的轨迹方程是一个椭圆)
(1)椭圆的定义
x2 y2 1a b 0
ab
2a 10,2c 8
a 5,c 4,b2 a2 c2 9,b 3
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x2 y2 1.
25 9
[2] 求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0,-2)﹑
(0,2),并且经过点 3 ,5 的
椭圆方程。
2 2
解:因为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 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是
不同点:焦点在x轴的椭圆 x2 项分母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运用定义法、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利用中间变量求点的轨迹。
【重点】利用中间变量求点的轨迹(椭圆),体会坐标法的基本思想。
【难点】利用中间变量求点的轨迹,感受坐标法的应用。
【复习回顾】
【课堂探究】
题型探究一: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这个内容在第1课时已讲解,对应导学案的例2及变式训练,还有课本第34页的例1.)
题型探究二:利用椭圆定义求轨迹方程
例1:已知圆B :22(1)16x y ++=及点(1,0)A ,C 为圆B 上任意一点,求AC 的垂直平分线l 与线段CB 的交点P 的轨迹方程。
【变式1】已知 B 、C 是两个定点,|BC |=6,且△ABC 的周长等于 16,求顶点 A 的轨迹方程。
题型探究三:利用中间变量求点的轨迹
(课本第34页的例2、例3)
【变式2】(课本第36页的练习4)
题型探究四: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问题
例4:椭圆221127
x y +=的焦点为1F ,2F ,点P 在椭圆上,若12PF =-,则2PF = ,12F PF ∠的余弦值为 。
【变式3】已知P 为椭圆22
1259
x y +=上一点,1F ,2F 是椭圆的焦点,1290F PF ∠=︒,则12F PF ∆的面积为 。
【课堂练习】
1. 椭圆22
1916
x y +=上一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 ) A. 10 B. 8 C. 6 D.不确定
2.已知焦点坐标为(0,4)-,(0,4),且6a =的椭圆方程是( ) A. 2213620x y += B. 2212036x y += C. 2213616x y += D. 22
11636
x y += 3.已知椭圆的方程为:22
12516
x y +=,若C 为椭圆上一点,1F ,2F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并且12CF =,则2CF = 。
4.若ABC ∆的两个顶点坐标分别为(4,0)A -,(4,0)B ,ABC ∆的周长为18,则顶点C 的轨迹方程是( )
A. 221259y x +=
B. 221259x y +=
C. 221259y x +=(0)y ≠
D. 221259
x y +=(0)y ≠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掌握:利用中间变量求点的轨迹(椭圆),体会坐标法的基本思想。
【布置作业】
课本教材第42页:习题2.1 A 组 第6题;B 组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