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学习中错误概念的转变策略

合集下载

高一学生学习“离子反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一学生学习“离子反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一学生学习“离子反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郝秋菊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年第07期“离子反应”是高一阶段必修的重难点知识.学好“离子反应”,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离子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也能为后期化学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离子反应的知识点涉及很多细节性的问题,如果不加注意,学生可能出现较多的疏漏.为了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对“离子反应”课程予以关注,并着力解决其中的基本问题.一、高一学生学习“离子反应”存在的问题1.化学式与方程式的书写不符合要求.首先是化学式的书写.了解化学式的写法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但是高一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尚浅,初中时接受的教育并不能满足高一学习的需求,因此部分学生存在对化学式含义理解不清或者书写错误的情况.其次是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与书写电离方程式涉及众多的概念,如电解质概念、非电解质概念、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等.学生只有深刻了解基本概念,并明确其中的差异,才能正确书写相应的电离方程式.实际的教学情况并不理想,学生的理解能力达不到学习的需求.最后是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了解化学性质、明确化学反应.由于学习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较杂,理解难度较大,学生往往无法准确地对化学反应做出判断.具体来说,学生对盐、酸、碱的性质了解不足,不能总结其中的通性规律,不能将一般规律推广应用到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对复分解反应与置换反应的理解与利用不足.2.对基础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在学习“离子反应”知识时,学生需要掌握盐类物质与碱类物质的溶解性,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只是盲目听从老师的讲解,并没有进行自主思考或者详细记录课堂笔记.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没有给学生留下记笔记的时间,导致学生仅对知识点留下浅层记忆,之后复习的过程中没有笔记作为依托,继而忘记很多关键性的知识点,从而在解题过程中弄不清题目中的物质是否可以进行拆分.另外,高一阶段,学生是初次接触离子反应的相关概念,而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二、高一学生学习“离子反应”存在的问题的CSD%0,0,0,10FK(WB8001对策FK)CSD1.让学生深入理解各种元素与化学式的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详细讲解典型的元素与化学式的内涵,促使学生掌握化学式的构成规律,并且自主分析各种元素与化学式所代表的基本含义.2.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多种方式介绍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并使学生有效掌握有关知识.在讲化学式时,教师可以自编一些关于元素或者化合价的顺口溜,便于学生记忆.教师还应具体分析不同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具体规律,如非金属氧化物中氧原子要写在后;氢离子加酸根表示酸类物质,金属阳离子加氢氧负离子表示碱类物质,金属阳离子加酸根表示盐类物质等.在讲电离方程式时,教师可以利用比较法,让学生对强弱电解质以及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进行区分.如,电解质通常为盐、酸、碱以及金属氧化物,而非电解质则包括非金属氧化物、蔗糖与乙醇等;电解质在熔融状态或溶于水的情况下可以电离并能导电,而非电解质则不能;其共同点在于两者都属于化合物.3.加强学生对相互反应的理解.第一,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分析了解离子反应,如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以生成水,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同样能够生成水,其离子反应方程式都是氢阳离子与氢氧负离子生成水,那么从中就可以得知钠离子与氯离子、钾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之间均未发生反应.在直观的分析中,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是如何发生的.第二,可以让学生对反应条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初级的离子反应.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离子反应中的生成物是什么类型的,从中总结规律,分析常见物质中是否可以归为微溶物、沉淀或弱电解质.第三,在经过反复讲解与练习后,教师要带领学生总结规律,让学生分组列出能够发生相互反应的离子有哪些,不能发生相互反应的离子有哪些.学生总结后分组在课堂中汇报,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进行补充与评价.这个过程,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总之,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性知识,其中的部分内容具有抽象性,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对概念理解不清、不会应用等情况.因此,教师应利用规律、顺口溜等展开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使其学会运用知识点解决问题.。

l常见离子方程式错写类别及纠正措施

l常见离子方程式错写类别及纠正措施
总结词
电荷不守恒
详细描述
在离子方程式中,阳离子的电荷数与阴离子的电荷数不相等,导致电荷不守恒。
原子团电荷未配平
总结词
原子团电荷不平衡
详细描述
在离子方程式中,原子团的电荷数没有正确配平,导致原子团电荷不平衡。
离子方程式两边电荷数不相等
总结词
电荷不守恒
详细描述
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中,由于漏写或错写离子,导致方程式两边电荷数不相等,违反了电荷守恒 原则。
l常见离子方程式错写类别及 纠正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不符合客观事实 • 未配平电荷 • 原子不守恒 • 忽略反应条件 • 忽略产物情况
01
不符合客观事实
弱电解质写成强电解质
例子
醋酸(CH3COOH)写成醋酸根 离子(CH3COO-)
纠正措施
正确书写弱电解质,保留化学式 ,不拆成离子形式
应注明加热或加入催化剂等反应条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 为$CaCO_{3} + 2H^{+} = Ca^{2+} + CO_{2} \uparrow + H_{2}O$
05
忽略产物情况
多元酸与碱反应产物情况未考虑
总结词
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多元酸与碱反应的产 物往往被忽略,导致反应方程式不完整。
详细描述
纠正措施
应写稀硝酸与水混合,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HNO_{3} \rightleftharpoons H^{+} + NO_{3}^{-}$
忽略催化剂或温度等反应条件
要点一
错写示例
要点二
纠正措施
$CaCO_{3} + 2HCl = CaCl_{2} + CO_{2} \uparrow + H_{2}O$

“离子反应”学习中错误概念的转变策略

“离子反应”学习中错误概念的转变策略
错 误 概 念 的转 变 教 学 策 略 。
二 、“ 子 反 应 ” 习 中错 误概 念 的转 变 策 略 离 学
离 子 反 应 是 中学 化 学 教 学 的重 点 和难 点 之 一 ,
它对元素化合物 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 也
识 经 验 的教 学 行 为 , 定 是低 效 或 无效 的教 学 行 为 。 必
无 视 学 生 错 误 概 念 的存 在 或 只 是 对 学 生 的错 误 想
确 的语 言 或 数 学 形 式 准 确 表 达 出来 , 一 到 用 它 来 但
解 决 实 际 问题 时 就 出 现 各 种 各 样 的 错 误 了呢 ?教 学
法 进行 讽 刺 和 挖 苦 .而 应 当 通 过 有 效 的 教 学 活 动 ,
孝 j 《 去 采对
‘ ‘
离子反应” 学习中错误概念的转变策酪
口 赵 国敏
( 海 师 范 大 学 生命 与 环 境 科 学 学 院 , 海 上 上 20 3 ) 0 2 4

、问题 的提 出 学 知识 以 前 。 生 就 通 过 对 日常 生 活 中一 些 现 象 的 学
概 念 是 思 维 的 工 具 ,是 知 识 结 构 的联 结 点 , 是 学 生 学 习 的核 心 。 学 概 念 是 反 映 化 学 物 质 本 质 属 化
入 、 储 和提 取 , 是 新 旧经 验 之 间 双 向 的 相 互 作 存 而 用 过 程 , 就 是 “ 念 转 变 问题 ” 学 生 已有 的认 知结 也 概 。 构 是 学 生 学 习 的前 提 条 件 和 基 础 . 视 学 生 原 有 知 无
教 版 ) 题 2的第 二 单 元 “ 子 反 应 ” 学 为例 谈 谈 专 离 教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及处理对策探究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及处理对策探究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及处理对策探究摘要:随着高考改革制度的不断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到学生当中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对于学生在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教学,根据习题的不同类型现实分类教学,最大限度的解决学生在学习当中存在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更好的适应高考题型的内容变化。

关键词: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常见错误;处理对策引言: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是高中化学课程当中的重点板块,在高考的内容要求中占比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重要在与学生能够了解各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定性和定量的去进行摩尔计算,在高考的要求当中在实验大题和选择题中考察的方向略有不同,前者需要学生快速的分析其反应机理,后者需要学生能够快速准确的排除错误答案,对于知识点的熟练掌握。

下面将针对于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学生常见的错误进行有效分析,并做出处理对策分析。

一、学生在化学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1.1 在化学平衡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开展化学平衡教学时会涉及到电离平衡等方面的问题。

比如,弱电解质、水、沉淀溶解等内容的平衡。

这些内容的教学是相对枯燥的,并且对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而言是很难理解的,这便会对后续的学习带来影响,但该知识点的考察力度是很大的,必须要能够掌握才能够避免出现拉分的现象。

另外,平衡移动以及化学系数计算等方面的问题也是难以理解的。

这主要是因为这两项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外界环境因素较多,一旦忽略了某种因素的影响,便会对整体的结果产生影响。

除此之外,有关指数、pH数值方面的运算要求学生们具备细心的学习特质,在对平衡相关问题进行练习时,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出问题的切入点,进而出现正确率不高的现象。

1.2 在电化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化学反应原理》一书中讲到了有关二次电池的内容,此阶段的学习会涉及到电池之间的转换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同时还会涉及到有关燃料电池的知识,而学生们在此阶段的学习更是具有一定难度,不能正确区分原电池以及电解池,具有很大的出错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及处理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及处理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及处理摘要: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学要求不断提升。

高中化学知识点繁多且理论性较强,抽象性强,学生理解难度较大。

化学教学中反应原理作为主要内容,也是课堂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反应原理教学的常见错误,给出针对性控制措施。

关键词:化学反应;教学错误;处理措施高中阶段对学生要求不断提升,课程信息量增加,学习难度显著提升。

高考中化学反应原理作为重要考点,侧重考察学生常规思考能力与抽象理解能力。

但就目前情况来说,化学反应原理教学现状不理想,实际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

一、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常见错误分析1、教师直观演示不足高一化学主要学习元素化合物,教学时离不开实验,利用实验将元素化合物性质直观展现出来。

但就教学现状现状来说,大部分教师讲到化学反应原理时以理论授课为主,并没有利用化学实验、多媒体演示等直观方式,使得学生理解难度增加,学习效率偏低。

2、宏观与微观相脱离日常化学教学时,学生习惯从宏观角度认识事物,教师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宏观层面理解知识点。

但反应原理知识点学习时,要求学生从微观层面分析事物,比如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知识点,就强调微观层面的作用。

化学教师教学时并未综合微观与宏观,造成学生无法通过微观层面认识事物本质。

3、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完知识内容后,虽然可以理解,但实际做题时却感觉无从下手,习惯采用记忆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方法。

教师辅导学生学习时,并未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仅针对课堂内容讲解,使得大部分学生解题时无法理解知识体系,知识点运用灵活性不足。

二、高中化学反应原理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1、挖掘知识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学反应知识点理论性较强,看似和生活情境之间联系不紧密,但只要教师擅于挖掘知识价值,一样可以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如,学习“化学反应与能力”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自制水果电池,拓宽到新能源、新型电池、金属腐蚀防护等;溶液离子平衡讲解时,引导学生讨论高一学习的,关于氯气混合氯化氢气体运用饱和食盐水清除、二氧化碳气体中混合氯化氢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原理;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讲解时,组织学生观看龙岩龙崆洞视频,分析形成原理、讨论含氟牙膏为何可以保护牙齿等。

转变学生错误前概念的三个策略

转变学生错误前概念的三个策略


转变学生错误前概念的三个策略
袁雄敏
学生在学习正确科学概念之 前,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错误 前概念,这是在以往的生活经验和 学习过程中,由于日常生活经验等 因素形成的。这些错误的观念是 长时间积累形成的,具有普遍性、 隐 蔽 性 ,并 且 随 着 科 学 教 学 的 进 行,新的错误还会形成和发展。错 误的前概念对于正确概念的学习 造成了很大阻碍和负面作用,如何 促进学生错误前概念的转变,是一 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打混合实验作了铺垫,激发了学生 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学最后要引导学生正 确理解“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是 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教材上主 要让学生探究产生了一种什么气 体,让学生理解这个变化产生了新 的物质。但是,混合变化后剩下的 这些液体是否还是原来的物质 呢?通常教学都没有进行验证。 能否验证呢?执教老师的这个实 验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 用剩下的这些液体去喷 PH 试纸 花,观察发现没有变色,从而很好 地证明了剩下的液体不是白醋,也
究能力之一,是学生探究之路的起 步。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出问题 的 机 会 ,激 励 学 生 提 出 问 题 的 动 力,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 能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有目的地开 展,才能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 高。
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400010)������
科学课 2012 年8 月 34
改变得很快,减速过程太短暂,即 桌子从运动到停下来的时间太短, 学生无法观察到桌子的减速过 程。所以要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 错误观念,必须想办法把停止对物 体用力后,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过程尽可能放大。学生只有看到 具体的现象后,才可能改变过去认 识上的错误,真正接受正确的科学 概念。
如何实现放大过程的想法 呢?建议教师尝试一下下面的方 法:

离子方程式书写错因及应对措施

离子方程式书写错因及应对措施

黼麟 l! l ,
离 子反 应 是 中学 化 学 的 三 大 反 应 之 一 ,离 子 方
错解
N 4O H+ H一 +
N {T H 0 } + : 3
程式 的书写及 正误 判断也就 成为高考 的必 考 内容 ,
同时也是出错率较高的主要知识点之一。尽管出错
的原 因 很 多 , 大 致 可 归纳 为 以下 几 种 : 但
题 的命 制 , 以世界 杯为背景 , 情景相对 较新 , 但是题
很多的知识 点都取材于教材 , 强调 答 案 ( )取 少 量 氯 乙 烷 于 试 管 中 , 加 入 目内容却很基础 , 1
N O 溶液 , 热 煮沸 , 却后 加入稀 硝酸 酸化 , aH 加 冷 再 了化学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和学 以致用 ,适合高三一

() 1 要检验氯原子 , 则需要把它
( )① 1 ② n H 一c + C 2 F 堡 2 C : H:n F ̄C r
- Hc H F c 转化成氯离子 , 要么发生水解反应 , 要么发生消去反 {C 2 厂 c 2F 重 视 S S ( 学 、 术 、 会 、 境 ) 育 是 高 中 TE科 技 社 环 教 应, 然后 检 验 水 解 产 物 。
岔 错 a22 N+HO 解 N0H—2+O-: 2 0 a +T + 2
错因 该式子尽 管遵循 电荷守恒 ,但式子 左边 的氧原 子数为 3 右边 的氧原子数 为 4 故该式 、 , 子违背了原子守恒原则。

四、忽视微 粒 间的氧化 还原反 应
始 锕 向aO 液 通 少 的O C l溶 中入 量 S () C: :
正 解 C + C0-S + O ̄ C S 4 + a*2 1 + O2 H2 a O

常见离子方程式错误原因分析与改正

常见离子方程式错误原因分析与改正

常见离子方程式错误原因分析与改正兰州西北中学唐致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是中学化学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

现将历年来高考中离子方程式出现的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纠正。

供高三学生复习参考。

1.氯气与水反应:错:Cl2+H2O=2H++Cl-+ClO-错因:HClO 是弱电解质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用化学式表示。

正确:Cl2+H2O=H++Cl-+HClO2.氯气与冷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3Cl2+6OH-= Cl-+ClO3-+3H2O错因:氯气与冷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ClO。

正确:Cl2+2OH-= Cl-+ClO-+H2O3.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错:Cl2+ Fe2+=Fe3++2Cl-错因:电荷不守恒。

正确:Cl2+ 2Fe2+=2Fe3++2Cl-4.少量氯气与溴化亚铁溶液反应:错:2Br-+Cl2=2Cl-+Br2错因: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Fe2+先被氧化。

正确:Cl2+ 2Fe2+= 2Fe3++2Cl-5.过量氯气与溴化亚铁溶液反应:错:2Cl2+ 2Fe2++2Br-= 2Fe3++4Cl-+Br2错因:当Cl2过量时,Fe2+与Br-物质的量之比应为:1∶2正确:3Cl2+ 2Fe2++4Br-= 2Fe3++6Cl-+2Br26.钠与水反应:错:Na+2H2O=Na++2OH-+H2↑错因:电荷不守恒。

正确:2Na+2H2O=2Na++2OH-+H2↑7铝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错:Al+2H+=Al3++H2↑错因:电荷不守恒。

正确:2Al+6H+=2Al3++3H2↑8.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错:2Fe+6H+= 2Fe3++3H2↑错因:不符合客观实事,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正确:Fe+2H+= Fe2++H2↑9.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错:Al+H2O+OH-=AlO2-+H2↑错因:质量不守恒。

正确:2Al+2H2O+2OH-=2AlO2-+3H2↑10.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错:Fe+Fe3+=2Fe2+错因:电荷不守恒。

初中化学教学中常见的学生误解与纠正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常见的学生误解与纠正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常见的学生误解与纠正方法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往往是一个全新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误解,这些误解如果不及时纠正,会对他们后续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将介绍初中化学教学中常见的学生误解,并提出相应的纠正方法。

1. 误解一:离子与分子是同义词许多初中学生容易认为离子和分子是相同的概念,从而混淆两者的含义。

实际上,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者原子团,而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为了纠正学生的误解,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和具体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离子和分子的区别。

例如,展示氯化钠的溶解实验,让学生了解其中的离子和分子的构成。

2. 误解二:溶解和融化是相同的过程许多初中学生错误地认为溶解和融化是相同的过程,因为两者都涉及到物质的状态变化。

然而,溶解是指固体在溶剂中形成溶液,而融化则是指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为了纠正学生的误解,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详细解释溶解和融化的区别。

例如,通过观察固体块在溶剂中溶解和固体块融化的不同现象,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两者的区别。

3. 误解三:物质的密度与其形状无关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物质的密度与其形状无关,即不同形状的物体具有相同的密度。

然而,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与物质的形状有密切关系。

为了纠正学生的误解,教师可以在实验中让学生通过测量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并对比不同形状物体的密度大小。

这样,学生将直观地感受到物质形状对密度的影响。

4. 误解四:化学反应只能生成产物,不能消失原料在学习化学反应时,一些学生误以为化学反应只能生成产物,而不能使原料消失。

实际上,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化过程,原料在反应中会发生转化,形成新的产物。

为了纠正学生的误解,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和反应方程式的示例,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原料在化学反应中的消失和产物的生成。

5. 误解五: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只能按化学式表示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只能按照化学式表示,而不允许用名称来表示。

“离子反应”学习中错误概念的转变策略

“离子反应”学习中错误概念的转变策略

“离子反应”学习中错误概念的转变策略一、问题的提出概念是思维的工具,是知识结构的联结点,是学生学习的核心。

化学概念是反映化学物质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的一种科学抽象,是化学理论的基本要素,是化学的科学语言。

化学概念是学生学习基本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智力,特别是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感到困惑: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听懂了教师所讲的化学概念,而且也能用精确的语言或数学形式准确表达出来,但一到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了呢?教学方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的确值得教师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概念转变问题”。

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无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教学行为,必定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许多先入为主的概念。

早在正式学习科学知识以前,学生就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形成了一些非科学的概念。

这些非科学的概念简称为“前概念”。

其中有些与科学概念有相通之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科学概念;更多的则是与科学的概念相悖的,称为错误概念(也有学者称作迷思概念、教学前概念、直觉概念、相异概念等)。

这种错误概念会对学生正确掌握科学概念、形成科学认识造成一定的障碍。

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无视学生错误概念的存在或只是对学生的错误想法进行讽刺和挖苦,而应当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把错误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

概念转变教学就是一种立足于学生的已有认识,使学生的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教学。

概念转变教学过程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

下面以课本《化学1》(苏教版)专题2的第二单元“离子反应”教学为例谈谈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学策略。

二、“离子反应”学习中错误概念的转变策略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它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等选修模块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离子反应”两个概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离子反应”两个概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离子反应”两个概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李顺友…文章来源:《教学与管理》2009年4月1日P64-65 点击数:< language=java src="/HXJX/GetHits.asp?ArticleID=6442"> 934 更新时间:2009-10-23离子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相关知识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其知识点的考查是新旧高考的热点。

人教版《化学1C必币卸》中“离子反应”一节出现的新结论比较多,有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电离方程式、酸、碱、盐、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与意义、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等等。

在教学中,学生深刻理解和准确掌握这些结论,不仅是学好离子反应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必要条件。

如果依据新课程理念,从教师教的角度剖析这些结论的实际教学过程,将发现有些结论的教学过程在教材的处理、概念的形成教学等方而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这些具体问题能否合理、科学地处理直接影响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二维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地达成。

下而就以人教版《化学》(必修中“离子反应”一节作为研究对象,对该节两个概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一、关于电解质概念的教学1.电解质本质定义引入的理由电解质概念课本只从导电性角度下了定义,很多教师据此认为电解质的定义是唯一的,教学过程也只根据课本定义进行设计。

事实上电解质概念定义的角度有两种:一种是课本从外在导电性角度)听下的定义,由于这种定义课本已明确呈现出来,属显性定义;另一种是从本质电离角度所下的定义,虽然这种定义课本中没有呈现,但隐含给出,属隐性定义。

电解质概念的隐性本质定义要不要在教学中引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电解质概念的本质定义应该引入。

理由如下:①从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来看,由于课本所下定义不能反映电解质的本质,导致学生对电解质概念的认识肤浅、模糊,特别是当学生遇到CO2类物质(完全符合电解质课本定义,但不是电解质却是非电解质),内心自然产生疑惑甚至对课本定义有不满情绪,因此也必然充满对电解质本质定义的渴求;②从知识的衔接教学来看,电解质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的基础,引入电解质本质定义的学习,有利于与强弱电解质概念的自然衔接,有利于学生对离子反应的透彻理解和全而掌握;③从概念的发展来看,电解质概念有两个定义充分体现了概念发展的阶段性与规律性,以及概念组成的完整性。

高中生化学错误概念转变的有效策略

高中生化学错误概念转变的有效策略

高中生化学错误概念转变的有效策略●吴海霞化学教学是以化学概念为基础、以过程为导向的,它要求教师必须积极组织、详尽阐述和解释说明化学概念,发展学生的认识,从而达到对化:笋概念的真正理解。

然而,由于人的认知结构和水平发展的限制,每一位学生头脑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错误概念。

错误概念对学生建立科学概念产生了较大的制约作用甚至是副作用,极大地阻碍着学生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科学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转变错误概念,建立科学概念。

一、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1.学生学会建构整合自己的知识,优化能力结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错误概念不断转变的过程,是学生学会建构整合白己的知识,优化能力结构的过程。

通过建构整合自己的知识,以使一些零散、孤立的知识相互之间产生有意义的联系,有助于他们建立科学概念,使其能力结构得到优化。

皮亚杰认为:亲身投入是智力发展的关键。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也强调:“学习科;于是学生要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了事。

”只有让学生主动探究,亲身经历,在“做”、“考虑”、“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辨别是非,建构概念,才能把握概念的本质。

案例1 在“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中,就原屯池的构成条件这一重点、难点概念,我们采取学生探究为主、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形式,在教学中设计:节生实验探究的环节,让学生分成小组从电极名称、电子流动方向、锌板的作用、铜板的作用、硫酸的作用等4方面进行实验研究,用电子板:书展示讨论题,明确探究学习的任务:用屯子动画模拟电流形成过程,电子板:书梳理原电池的电极名称、电极反应、电子转移与电流的形成、能量转化、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等知识内容,启发和帮助学生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建构原电池概念体系。

通过这一系列的精心设计,不仅使学生建构起原电池的科学概念,同时还能使学生建构科学研究的方法利能力,更能让他们的思维在概念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地碰撞,建立科学概念,从而重新整合和建构白己原有的化学知识,优化能力结构。

高考化学错题分析与改正

高考化学错题分析与改正

高考化学错题分析与改正高考是每个学生都参加过的重要考试,其中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基础课程,是考试中的重点科目之一。

然而,由于化学知识广泛而复杂,很多学生在高考化学中会遇到各种错题。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高考化学错题进行分析,并提供改正措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离子方程式求电子转移数容易出错离子方程式是高考化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解题的关键环节。

但很多学生在求解电子转移数时经常出错。

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对离子的电价和化合价理解不够深入。

要改正这一错误,学生可以通过更加系统地学习离子的电价和化合价规律来提高准确性,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化学实验来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反复练习离子方程式的求解,提高解题技巧。

二、化学计算题中物质的反应比例计算错误在化学计算题中,物质的反应比例是一个常见的出错点。

许多学生在计算物质的反应比例时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导致整个计算过程出错。

要改正这一错误,学生应该更加注重化学计算题的步骤,养成严谨的计算习惯。

在计算物质的反应比例时,应该仔细阅读题目中的条件,明确给定物质的质量或摩尔数,并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比例进行计算,避免疏忽导致错误。

三、酸碱中的pH值计算错误pH值是描述溶液酸碱性的指标,是高考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但是,很多学生在计算pH值时容易出现错误,主要原因是对pH值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理解不透彻。

要改正这个错误,学生应该先确保对酸碱溶液的性质有清晰的认识,了解酸碱滴定中的指示剂和酸碱反应的反应物性质。

其次,学生需要熟悉pH值的计算公式,并在解题中仔细考虑各项数值的符号和单位,以避免计算错误。

四、化学实验中误操作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在高考化学实验中,学生的操作技巧和仪器使用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很多学生在实验中存在误操作的情况,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要改正这个错误,学生应该提前准备实验,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注意数据的记录和实验条件的控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解析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策略

解析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策略

解析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学策略高中化学中,离子反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离子的结构、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离子反应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下面是一些可能的策略:1.引入离子反应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化学领域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反应与其他化学反应的不同之处。

2.概念澄清:对离子的定义和特性进行概念澄清,例如离子的电荷、结构和稳定性等。

通过实验和案例,让学生理解离子的形成和存在形式。

3.离子反应的基本原则:介绍离子反应的基本原则,如离子的吸引力和斥力、离子的交换、离子的配位等。

通过示意图和动画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

4.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授学生如何编写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

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例如让他们合作完成离子反应的方程式练习等。

5.离子反应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离子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络合反应等。

通过实验和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识别并应用不同类型的离子反应。

6.离子反应的平衡:教授学生如何判断和平衡离子反应。

通过解析实际例子,指导学生了解改变反应条件对离子反应平衡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

7.离子反应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反应在实际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如环境污染治理、水处理和药物开发等。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报告等形式,进一步探索并应用离子反应。

8.解析离子反应的机制:讨论离子反应的机制和反应速率等相关概念。

通过分析反应机理和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9.实验操作与观察:引导学生进行离子反应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帮助他们理解离子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教授正确和安全的实验操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10.综合应用:通过综合应用题和复杂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展他们的离子反应知识。

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思考和跨学科应用,培养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反思策略的研究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反思策略的研究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反思策略的研究我们需要理解错题反思的重要性。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困难题目,难度较大或者是容易出错的题目。

如果没有针对性的反思与总结,那么这种错误将会一直滞留在学生的认知中,对于后续学习造成一定的阻碍。

错题反思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错误,更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接下来,我们需要明确怎样进行错题反思。

学生需要对错题进行分类,将其分为基础知识错误、概念理解错误、思维方式错误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错题,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反思方式。

对于基础知识错误,学生可以通过重温教材、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补充学习;对于概念理解错误,可以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对于思维方式错误,可以通过进行类比思考、寻求师长或同学的帮助等方式进行反思。

只有对错题进行深入的反思与分析,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除了错题反思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可以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进行概念的巩固与拓展;可以积极参与学校或社会上举办的化学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和应用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讨论与合作的方式,共同攻克难题,从而开阔自己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教师在错题反思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错题反思方面多花一些时间与精力,可以设置一些专门的课程或者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错题反思,通过一些案例分析、讲解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错误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针对性的辅导材料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错题反思和解决。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调查和研究来了解学生对错题反思的态度和需求。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学生对错题反思的看法和体会,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了解同学们的反思经验和对策,从而形成更全面和具体的错题反思策略。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反思策略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方法化学作为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常常会让初中学生们陷入困惑和错误的认识中。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常见的错误,并提供一些纠正方法,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

一、概念错误1.错误: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混淆很多学生常常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混为一谈,不清楚两者的本质区别。

纠正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点强调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差异,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区分两者。

2.错误:将混合物和化合物混淆学生常常将混合物和化合物视为同一种物质,导致对它们特性的误解。

纠正方法:在教学中,应通过清晰明了的实验和图像来展示混合物和化合物的区别,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澄清他们的误解。

二、实验操作错误1.错误:不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往往粗心大意,没有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导致实验结果错误甚至无法得出结论。

纠正方法:加强学生的实验训练,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实验步骤和现象,并引导他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描述和分析。

2.错误:不注意实验安全化学实验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常常因为不注意实验安全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纠正方法:教师应当在实验前向学生宣讲实验安全规范,仔细指导学生安全操作,确保他们正确佩戴实验室常规的防护用品,并加强实验室管理。

三、概念理解错误1.错误:错误记忆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初中学生常常面临着记忆大量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的困扰,导致他们在化学考试中出现错误。

纠正方法:通过有趣的记忆方法或者学习工具,帮助学生记忆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

例如,可以通过制作卡片或者进行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

2.错误: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解不清学生在学习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时候,常常会出现理解不清的情况,导致他们无法应用到具体题目中。

纠正方法:通过实例和对比的方式,清晰地讲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对比,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这两种键的概念。

离子反应教案应该如何反思与完善?

离子反应教案应该如何反思与完善?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理解困难的部分之一。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易懂的离子反应教案非常重要。

然而,很多老师在设计教案时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与完善。

一、反思教学目标任何一份教案都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离子反应教学也不例外。

然而,有些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往往会只考虑课堂教学效果,而忽视了学生实际掌握情况。

因此,在制定离子反应教案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掌握水平,将教学目标设置到学生实际掌握范围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二、完善教材选择离子反应教案设计时,离不开精选合适的教材。

但教材的精选并非一次成功,需要多方面的考虑。

比如说,首先要保证教材内容科学、准确,其次要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只有这样精选出最优的教材内容,才能提高课程的实际效果。

三、统筹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方面,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统筹规划。

要让留给学生的时间尽可能的多、教师讲述内容尽可能的少。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更好的掌握并理解离子反应相关知识。

四、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离子反应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教案设计时要注意采用活泼、生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课堂互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注重教学反馈在离子反应教学中,教学反馈十分重要。

教师应该注重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意见,及时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的理解程度、掌握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而对教案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教师还应该运用优秀案例和习题进行质量检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点。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教育中一项重要的知识点。

教师们在对离子反应教案进行设计与制定时,应该从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考虑和调整,重视教学反馈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知识点,从而提高其成绩和素质水平。

“概念转变”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以“氧化还原”概念教学为例

“概念转变”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以“氧化还原”概念教学为例

“概念转变”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以“氧化还原”概念教学为例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看,学习不仅要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与新知识一致的部分,作为同化新知识的固定点,而且需要同时看到学习者头脑中与新知识不一致、甚至是冲突的经验,使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活动,对新旧经验做出必要的改善和调整和改造,从而获得新知识。

换言之学习不仅仅是新知识经验的获得,同时也意味着对原有知识经验的改造。

概念转变(concept change)就是指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相一致的新知识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转变,它是对学生现有的理解或解释做出的调整和改造,是由学生的生活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概念转变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

概念转变的过程也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科学之前,头脑中已经存在了一些来自于生活经验的对科学的直觉认识,其中,有些与科学理解基本一致,但是有些理解与科学概念相违背,这就是错误概念(mis-conception)或者是选择性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

特别是化学,这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联的学科。

学生从自然界中、日常生活中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化学方面的感性知识,其中很多知识对学生学习化学奠定了基础,比如什么是燃烧,什么是铁生锈,什么是溶解,氧气的性质、用途,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危害等等。

但比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前,他们认为物质燃烧后变成了灰,这是一个质量减小的过程;在学习水的反常膨胀性前同学们可能都认为水在0℃时结冰,所以0℃时水的密度最小,但事实上4℃时水的密度最小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经常可以听到“绿色化学”、“白色污染”等名词,但他们在学习前可能会认为是“绿色的化学试剂”、“白色塑料的污染”,而并非是真正理解其内涵。

概念是思维的工具,是知识结构的联结点,是学生学习的核心。

化学概念是反映化学物质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的一种科学抽象,是化学理论的基本要素,是化学的科学语言。

错误概念的转变

错误概念的转变

错误概念的转变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获得了普遍的认可。

学习者的头脑并非空的容器,他们带着已有的概念走进课堂。

这些概念往往与公认的科学概念相悖,并具顽固性,不易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消除,因而又被称为“前科学概念”(preconception)、“相异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或“相异构想”(alternative framework)。

这就是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或者说另有概念。

众多研究证明,学生对这些日常概念常常深信不疑。

他们好象在头脑中开辟了不同的贮藏室,有些地方放的是自己的经验(信念),而有些地方存的是书本上的知识。

在考场上,学生可能按照课本中说法答题,但在现实情境中,他仍然信奉原来的观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很多科学现象和问题都普遍存在着许多观念,其中有些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不全面、不完整的,甚至是完全同科学观念相违背的错误概念。

这些错误的概念涵盖了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

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家长和教师忽视,很多科学家对此也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我觉得应该多加关注这些经常出现的概念错误。

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转变这样的现状。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概念,并对这些错误概念进行分析,找出出错的原因,以便运用适当的措施进行对错误概念的转变。

错误的概念不仅在儿童中出现,甚至在大学生身上也出现,出现的频率在各年龄阶段变化不太大。

错误概念的出现与学生的学业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优等生也常常有这些错误的概念。

而正确概念的传授并不能自动的矫正学生原有的错误概念。

虽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学生的原有观念,但是仍有相当多的学生仍旧“坚守”着原来的看法。

作为一个大学生而言,我就是这样,脱离了科学的解释或者一段时间没有接触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我就会持有着原来我观念中的理论。

例如:我会认为在同样高度的两样东西,重的物体先着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反应”学习中错误概念的转变策略一、问题的提出概念是思维的工具,是知识结构的联结点,是学生学习的核心。

化学概念是反映化学物质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的一种科学抽象,是化学理论的基本要素,是化学的科学语言。

化学概念是学生学习基本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智力,特别是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感到困惑: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听懂了教师所讲的化学概念,而且也能用精确的语言或数学形式准确表达出来,但一到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了呢?教学方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的确值得教师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概念转变问题”。

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无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教学行为,必定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许多先入为主的概念。

早在正式学习科学知识以前,学生就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形成了一些非科学的概念。

这些非科学的概念简称为“前概念”。

其中有些与科学概念有相通之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科学概念;更多的则是与科学的概念相悖的,称为错误概念(也有学者称作迷思概念、教学前概念、直觉概念、相异概念等)。

这种错误概念会对学生正确掌握科学概念、形成科学认识造成一定的障碍。

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无视学生错误概念的存在或只是对学生的错误想法进行讽刺和挖苦,而应当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把错误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

概念转变教学就是一种立足于学生的已有认识,使学生的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教学。

概念转变教学过程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

下面以课本《化学1》(苏教版)专题2的第二单元“离子反应”教学为例谈谈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学策略。

二、“离子反应”学习中错误概念的转变策略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它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等选修模块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学习离子反应可以指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去分析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和变化。

离子反应内容概念较多且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

而高中生抽象思维较弱,因此学生对这部分概念的理解易感到困难和枯燥。

然而离子反应概念理解的偏差又会对学生后续形成正确的概念造成干扰,因此了解离子反应学习中的错误概念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转变,对于中学化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离子反应学习中常见的错误概念的探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要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

因此研究学生的前概念,弄清其对学习和理解新概念会有什么不良影响,是实现概念转变的前提。

根据目前研究成果和教学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对已学过离子反应的各年级学生进行了探查:(1)通过日常观察和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2)通过与其他化学教师的交谈;(3)通过课上提问、作业分析和课后谈话;(4)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诊断性测验题。

通过统计,归纳出各年级学生离子反应学习中常见的错误概念(如表1),为概念转变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离子反应学习中错误概念的形成原因分析分析学生产生错误概念的原因,有利于了解学生学习新的科学概念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哪些不足。

(1)离子反应知识的特征和教材中概念的呈现离子反应涉及到的概念较多且抽象,例如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等。

而现行教材给出的某些概念又不是很严密。

例如,教材先是用物质导电与否来定义电解质,后又从电离角度来定义强、弱电解质。

这样就使学生很难把握概念的内涵,从而导致运用概念时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

(2)学生的认知特征在概念学习过程中必须利用各种思维方法(如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等)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掌握其实质和运用。

部分高中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微观想象力,在宏观、微观之间难于实现自如地转换。

因此很难意识到可以从微粒的角度去认识物质和物质间的反应,就易形成模糊的化学前概念。

(3)教师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的影响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不顾学生的特点和感受,把一些科学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

这样就剥夺了学生对概念学习的检查和评判的权力,导致学生思维活动受限,头脑中的一些错误概念得不到及时修正,不能在本质上建立起科学概念。

例如,当问到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许多学生脱口而出:“只有生成水、沉淀和气体的才能进行。

”但请他们解释原因时却说:“不知道,是背下来的,会做题就行了呗。

”教学实践表也表明:教学中如果能注重师生合作和交流,教学方法得当,学生的求知欲往往较强,理解科学概念的速度较快,知识的迁移能力也较强,这样头脑中的错误概念必然较少。

3.引发认知冲突,有效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主动放弃原有概念并建构与科学概念一致的新概念的过程。

根据离子反应学习中错误概念及原因的探查,我建议采用如下教学模式:引发认知冲突→质疑前概念→动摇并放弃前概念→理解并接受新概念。

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对已有观念产生怀疑与不满,是转变错误概念的首要步骤。

(1)利用学生知识的模糊点,巧设问题,引发冲突在讲离子反应的概念时,我设置了如下问题:拿出一瓶标签上写有Ca2+、Cl-、OH-的无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

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试写出化学方程式(学生书写情况如下:Na2CO3+Ca2+CaCO3+2Na+Ca2++CO32-CaCO3、Na2CO3+Ca(OH)2CaCO3+2NaOH、Na2CO3+CaCl2CaCO3+2NaCl)。

然后针对学生写的几种情况组织讨论,这时学生就已经产生了认知冲突,意识到该反应可能有更本质的表达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继续学习离子反应概念的兴趣。

(2)利用化学实验引发冲突学生的前概念一般是片面的,通过观察和实验扩展学生的感性经验去修正他们的错误概念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也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

例如教师可以演示熔融氯化钠、固体氯化钠和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并提问:“为什么熔融氯化钠冷却成固体后灯泡就不亮了?为什么都是氯化钠现象却有差异呢?”待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后就能顺利引出电离的概念了。

又如,在讲解离子反应的书写要点时,我演示了两个实验:Na2CO3和CaCO3的粉末分别滴盐酸都可以观察到气泡;而Na2CO3和CaCO3的粉末分别加水至饱和,取上层清液滴盐酸,只有从Na2CO3溶液中观察到气泡。

这样的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已有的认知产生了矛盾,经过讨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为什么有些物质“不拆”了。

(3)通过讨论与合作引发冲突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社会性,即通过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加速知识的意义建构。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或合作研究。

在讨论或合作过程中,当学生发现他人观点与自己不同,且比自己的观点更适合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观念提出怀疑,产生认知冲突和求知心理。

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依据导电实验的结果将氯化氢、氢氧化钠、氯化钠、蔗糖、酒精这五种化合物分为两类,通过热烈讨论学生就较容易接受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4.解决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1)采用有效教学途径,增加学生感性经验由于离子是微观的,学生脑子里缺乏离子及其反应的真实图像,所以很难从微观角度去认识溶液中的反应。

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帮助学生转变错误概念。

在离子反应教学中,实验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是较为有效的途径。

例如,虽然看不到离子,但可以利用离子间反应的一些实际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

为此我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①向Na2SO4溶液滴加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②向H2SO4溶液中滴加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学生观察现象,对比分析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①中仍能看到红色,说明氢氧根没有参加反应;②中的现象则说明氢氧根参加了反应,从而顺利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又如可用动画模拟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解于水的微观情况,强化学生理解导电的原因: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主动建构科学概念在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参与思维加工活动,只是得到了一些感性材料,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仍可能只是肤浅和片面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会出现错误。

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建构科学概念。

例如,教师可提问:“你能否利用所提供的试剂(HCl、H2SO4、HNO3、NaOH、KOH、Na2CO3、酚酞),设计一个实验,让大家清晰地看到离子反应的发生吗?”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进行探究。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探究推理能力,深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3)加强学生认知反馈,强化科学概念尽管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但错误概念仍然隐藏于头脑中,如果不进行及时反馈,时间一长它们又会重现甚至还会产生新的错误观点。

因此,教师要重视概念转化后的强化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概念解决相关问题,真正实现错误概念的转变。

例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离子共存及离子的检验等练习实质都是离子反应概念的深化。

总之,我们应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的前概念、学习情境等因素,探索更有效的概念转变策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自觉地转变错误概念,主动建构科学概念。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