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错误概念到概念的转变

合集下载

概念转变教学的基本理论依据和有效策略以高中化学为例

概念转变教学的基本理论依据和有效策略以高中化学为例

概念转变教学的基本理论依据和有效策略以高中化学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概念转变教学的基本理论依据以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概念转变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从错误或片面的概念理解转变为全面而准确的理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转变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涉及大量抽象和复杂的概念。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概念转变教学的理论依据,以及探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的有效策略,我们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本文将首先介绍概念转变教学的基本理论依据,包括认知冲突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然后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具体案例,探讨实施概念转变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概念转变教学的基本理论依据概念转变教学是建立在现代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以及科学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其核心思想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波斯纳的概念转变模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他认为,认知发展是通过适应机制实现的,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

同化是将新信息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而顺应则是当新信息与已有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时,个体调整或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信息。

概念转变教学借鉴了皮亚杰的理论,强调在化学教学中应通过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的概念转变和认知发展。

波斯纳的概念转变模型则提供了概念转变的具体过程和策略。

他认为,概念转变需要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学生对原有概念的认同和理解;二是学生遇到与原有概念相冲突的新信息;三是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并进行概念重构;四是学生形成新的概念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概念转变教学强调教师应该通过设计具有认知冲突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这四个阶段,从而实现概念的转变和深化。

概念转变教学还借鉴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等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2011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统考真题答案(勤思教育)

2011年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统考真题答案(勤思教育)

2011年‎教育学考研‎答案及真题‎解析2011年‎的考研已经‎落下帷幕。

勤思考研第‎一时间发布‎2011年‎真题答案及‎解析,对于刚刚走‎出考场的同‎学来说,看答案,估分数是最‎急迫的事情‎。

在这里勤思‎老师提醒大‎家,从现在开始‎就要着手准‎备复试,初试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敲门砖‎,复试不过,神马都是浮‎云。

建议大家马‎上进行考研‎必胜复试辅‎导训练。

二、辨析题46.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正确。

德育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学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

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外的‎其它各科教‎学,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等‎一些教学形‎式。

所以,德育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此题目放在‎教育学原理‎中属于是德‎育和教学关‎系或是说是‎德育的途径‎问题,而实际上正‎如勤思教育‎学原理尹老‎师多次提到‎并且适中坚‎信的一个理‎念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只要听过勤‎思考研尹老‎师的201‎1年教育学‎原理课程,此题目肯定‎可以完整回‎答。

原题请见勤‎思强化班讲‎义P18“教学是德育‎额基本途径‎”以及P16‎“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

47.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无根‎本差异。

错误。

经典条件反‎射认为学习‎是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勤思教育强‎化班的教育‎心理学中,师保国老师‎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我‎们讲解了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是强化,强化的次数‎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巩固。

经典条件反‎射认为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和‎情绪反应,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联结而‎形成的。

操作条件反‎射虽然也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表现时‎所产生的刺‎激——反应联结。

个体所学到‎的一连串刺‎激——反应联结都‎是经由先是‎错误的反应‎多于正确的‎反应,而后逐渐变‎为正确的反‎应多于错误‎反应,最后到达全‎部正确的地‎步,即试误说。

科学教学改革的新视域:概念转变学习

科学教学改革的新视域:概念转变学习

表 4 被试 访谈 整 理 ( 和 速 度 之 间 的关 系 ) 力
问题 回答 心 理 机制
主要是对力 、 、 合力 速度概念三方面进行研究 。
表1被试 反思报告整理( 力和 速度概念 )
对知识原有的理解 现在的认识 心理机制 两物体之 间存在力 两物体之 间存在力时 , 不一 定相互 实例分析
必 恒定 ?
子 弹射 出的一 瞬间是 静 止 的, 但是有加速度 你 怎 么认 为 静止 的物 速 度方 向改变 了 ,速 度 利用逻辑推理
概念代替学生的错误概念 , 而必须依 靠学生 自此, j -
加强对学生的前概念尤其是错误概念 向科 学概 念的转变的研 究就成为科 学教 学一项新的、 重要 的任务 , 同时也 是 当前科 学教 学改革的一个新 的视域。 关键词 : 学改革 ; 教 前概念 ; 科学概念 ; 概念 转变学习 中图分类号 : 3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9 0 X 2 1 )1 0 4 — 4 G6 37 A 1 0 — 1 ( 0 0 — 0 8 0 0 1
( 必须进一步密切教 育研究与教 学实践的关系。 五)
概念转变学习观认为 , 学习过程( 如何学) 和学习内容
概念转变学习观主张把教育研究的结构作为教师教 学的根据, 教师应进行广泛的 课堂行动研究来达到理论与
实践的结合 。 二、 推介国内的一项实证研究——“ 中学生力学概念
转变的心理机制研究”
( 学什么) 是统一的整体, 我们不能离开具体学科内容或教
学背景去谈所谓的“ 完善” “ 的、基本学习过程” 或传授所谓 改进学习的各种方法, 也不能离开传授的教学 内容和学生 学习的具体方法去比较教学方法的一般差异和学 习技能

转变学生错误前概念的三个策略

转变学生错误前概念的三个策略


转变学生错误前概念的三个策略
袁雄敏
学生在学习正确科学概念之 前,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错误 前概念,这是在以往的生活经验和 学习过程中,由于日常生活经验等 因素形成的。这些错误的观念是 长时间积累形成的,具有普遍性、 隐 蔽 性 ,并 且 随 着 科 学 教 学 的 进 行,新的错误还会形成和发展。错 误的前概念对于正确概念的学习 造成了很大阻碍和负面作用,如何 促进学生错误前概念的转变,是一 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打混合实验作了铺垫,激发了学生 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学最后要引导学生正 确理解“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是 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教材上主 要让学生探究产生了一种什么气 体,让学生理解这个变化产生了新 的物质。但是,混合变化后剩下的 这些液体是否还是原来的物质 呢?通常教学都没有进行验证。 能否验证呢?执教老师的这个实 验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 用剩下的这些液体去喷 PH 试纸 花,观察发现没有变色,从而很好 地证明了剩下的液体不是白醋,也
究能力之一,是学生探究之路的起 步。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出问题 的 机 会 ,激 励 学 生 提 出 问 题 的 动 力,教会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 能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有目的地开 展,才能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 高。
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400010)������
科学课 2012 年8 月 34
改变得很快,减速过程太短暂,即 桌子从运动到停下来的时间太短, 学生无法观察到桌子的减速过 程。所以要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 错误观念,必须想办法把停止对物 体用力后,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过程尽可能放大。学生只有看到 具体的现象后,才可能改变过去认 识上的错误,真正接受正确的科学 概念。
如何实现放大过程的想法 呢?建议教师尝试一下下面的方 法:

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

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

– 从迁移产生的方向看:顺向迁移vs.逆向 迁移
•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 从内容上看:一般性迁移vs.特殊性迁移
• 特殊迁移是指某一领域的学习对另一种学习 有直接的、特殊的适应性。
• 一般性迁移是通常表现为原理原则的迁移, 有时在两个看起来不相同的学习内容中也有 发生,或表现出态度的迁移。
然后用90个平行四边形充分训练。最后的测验一是 判断长方形的面积;二是判断与训练材料不相似图 形的面积(在前测中出现过)。
• 结果:长方形面积判断成绩提高;其它图形判断成 绩没有提高。
• 结论:迁移产生的原因是练习课题与迁移课题之间 具有共同的要素。练习任务与测验任务越接近,测 验任务的成绩越好。
–评价
第四节 知识学习与迁移
一、迁移及其分类 二、迁移理论与研究 三、为迁移而教
一、迁移及其分类
1、学习迁移的界定:▲
学习的迁移即知识的迁移: 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 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
内涵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理解 影响可以是先前对后继;也可以是后继对先前。
• 2、迁移的种类
28 布鲁纳认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具有广泛的适用 性.能运用于表面特征不同而结构特征 相似的多种情境。这一观点所强调的迁 移类型是(2009年心理学单选2分)
A.一般迁移 B.特殊迁移 C 水平迁移 D 逆向迁移 A
2、学习迁移的分类:
(1)不同内容领域的迁移:知识、技能、情感和态 度 (2)不同方向的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3)不同效果的迁移: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 (4)不同范围的迁移;特殊迁移、非特殊迁移 (5)不同程度的迁移:近迁移、远迁移 (6)不同意识水平的迁移:低通路迁移、高通路迁 移。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完整版ppt课件
能用语言解释清楚的(通过书本传播的知识);不 能用语言充分表达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
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
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即
具体概念和定义 概念
加涅提出,具体概念是指可以通过观 察直接获得的概念;定义概念则是指 只能通过概念定义获得的概念
“蜜蜂是鸟,鸭不是鸟。” 是学生头脑中的日常概念; “鸟是卵生、身上长羽毛的 脊椎动物。”是关于鸟的科 学解释。 “四边形”是初级概念; “平行四边形”是二级概念
具体概念如“上下”;定义 概念如“物理中力的概念”
克莱蒙特调查研究
注:错误概念往往不简单 是由于理解偏差或遗忘而造 成的错误,它常常与日常知觉 经验相联系,根植于一个与科学 理论不相容的概念体系。有时,它 恰巧是科学界以前所主张的观点;而 且,错误概念的出现与学生的学业 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优等 生也常常有这样的错误观念。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概念的表征
特征表说(feature list
theory )
由波纳等人提出,认为概念是由定义特征(defining feature)和概念规则两个因素构成。
原型说(prototype theory)
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和由原型有相似性成员的构成的。原 型(prototype),就是某一类型的最佳实例。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概念转变”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以“氧化还原”概念教学为例

“概念转变”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以“氧化还原”概念教学为例

“概念转变”在化学教学中运用——以“氧化还原”概念教学为例从建构主义的角度看,学习不仅要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与新知识一致的部分,作为同化新知识的固定点,而且需要同时看到学习者头脑中与新知识不一致、甚至是冲突的经验,使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思维活动,对新旧经验做出必要的改善和调整和改造,从而获得新知识。

换言之学习不仅仅是新知识经验的获得,同时也意味着对原有知识经验的改造。

概念转变(concept change)就是指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相一致的新知识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转变,它是对学生现有的理解或解释做出的调整和改造,是由学生的生活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概念转变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

概念转变的过程也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科学之前,头脑中已经存在了一些来自于生活经验的对科学的直觉认识,其中,有些与科学理解基本一致,但是有些理解与科学概念相违背,这就是错误概念(mis-conception)或者是选择性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

特别是化学,这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联的学科。

学生从自然界中、日常生活中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化学方面的感性知识,其中很多知识对学生学习化学奠定了基础,比如什么是燃烧,什么是铁生锈,什么是溶解,氧气的性质、用途,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危害等等。

但比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前,他们认为物质燃烧后变成了灰,这是一个质量减小的过程;在学习水的反常膨胀性前同学们可能都认为水在0℃时结冰,所以0℃时水的密度最小,但事实上4℃时水的密度最小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经常可以听到“绿色化学”、“白色污染”等名词,但他们在学习前可能会认为是“绿色的化学试剂”、“白色塑料的污染”,而并非是真正理解其内涵。

概念是思维的工具,是知识结构的联结点,是学生学习的核心。

化学概念是反映化学物质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的一种科学抽象,是化学理论的基本要素,是化学的科学语言。

错误概念的转变

错误概念的转变

错误概念的转变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获得了普遍的认可。

学习者的头脑并非空的容器,他们带着已有的概念走进课堂。

这些概念往往与公认的科学概念相悖,并具顽固性,不易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消除,因而又被称为“前科学概念”(preconception)、“相异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或“相异构想”(alternative framework)。

这就是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或者说另有概念。

众多研究证明,学生对这些日常概念常常深信不疑。

他们好象在头脑中开辟了不同的贮藏室,有些地方放的是自己的经验(信念),而有些地方存的是书本上的知识。

在考场上,学生可能按照课本中说法答题,但在现实情境中,他仍然信奉原来的观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很多科学现象和问题都普遍存在着许多观念,其中有些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不全面、不完整的,甚至是完全同科学观念相违背的错误概念。

这些错误的概念涵盖了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

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家长和教师忽视,很多科学家对此也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我觉得应该多加关注这些经常出现的概念错误。

并通过科学的方法转变这样的现状。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概念,并对这些错误概念进行分析,找出出错的原因,以便运用适当的措施进行对错误概念的转变。

错误的概念不仅在儿童中出现,甚至在大学生身上也出现,出现的频率在各年龄阶段变化不太大。

错误概念的出现与学生的学业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优等生也常常有这些错误的概念。

而正确概念的传授并不能自动的矫正学生原有的错误概念。

虽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学生的原有观念,但是仍有相当多的学生仍旧“坚守”着原来的看法。

作为一个大学生而言,我就是这样,脱离了科学的解释或者一段时间没有接触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我就会持有着原来我观念中的理论。

例如:我会认为在同样高度的两样东西,重的物体先着地。

基于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的科学课教学策略

基于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的科学课教学策略

基于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的科学课教学策略摘?要: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生原有观念的改变、发展和重建,是学生由前科学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

基于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是要高度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善于引发认知冲突;要关注学生构建的概念网络结构;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动机。

关键词:概念转变;科学教学;教学策略在科学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概念对科学学习存在影响,如何使学生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呢?20世纪80年代西方科学教育工作者(如posner, 1982)根据建构主义思想提出了概念转变学习理论(theory of conceptual change learning)。

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生原有观念改变、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由前科学概念(pre-science conception)向科学概念的转变过程。

根据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是:1.要高度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概念转变学习理论,特别是在建构主义看来,有效教学始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因此,针对科学教学中错误概念的影响和干扰,在进行科学实际教学时,我们首先应当了解、正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包括前科学概念),而不是视而不见,试图避开它。

教学应当积极利用学生的前概念,发挥前概念的经验性、浅显性及其合理性的成分,使学校教学的科学概念以此作为起点,促进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入里,从经验性概念顺利地转变到理论性概念,即根据概念转变的途径理论,通过对前概念的充实、区分或增加层级组织,使学生的前科学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

[1]另外,根据概念转变学习的条件理论,在接受新概念时,学生需要感到新概念的可理解性。

因此,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还必须把新概念的引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能力之上,而不是强行“灌输”,灌输是摧残不是发展。

总之,有许多证据表明,一旦教师注意到学习者带到学习任务中的已有知识和观念,并把这些知识当作新教学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监控学生概念的转化,就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因“迷”而“思”:从迷思概念到科学概念的转化策略

因“迷”而“思”:从迷思概念到科学概念的转化策略

77 2023 . 9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研 究/探 索 荩 学科教研
YANJIU TANSUO
易忽视对其他感觉器官的应用,如忽视声响、忽视用手感 受温度的变化等。 这时教师要对观察的方式以及有效性做 出指导,这样的观察也就更加深入、更有效果。
研 究/探 索 荩 学科教研
YANJIU TANSUO
因“迷”而“思”:从迷思概念到科学概念的转化策略
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 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杰
摘 要:迷思概念是指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混淆或错误,对学生科学知识的掌握具有负面影响。 学 生生活经验混杂、相近概念混淆、教材顺序混乱是迷思概念的主要成因。 在理论层面,教师要通过重整认知、聚焦 情境、依托实验等方法消除迷思概念;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用包括 POE 在内的多种策略破除迷思概念,实现从 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
76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 . 9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科教研 荨 研 究/探 索
YANJIU TANSUO
碍新概念的建立。 例如,在学习“溶解”的概念时,学生受到 之前学习过的冰融化现象的干扰, 常常将两者混为一谈。 正因为他们既没有正确理解“融化”的概念,又没有在观察 中辨析出“融化”“溶解”两种现象的区别,相近概念的混淆 影响了新概念的理解与生成。
关联、与真实世界的关联等方面做出引导,建立知识的结 构性。 例如,在复习“沉浮现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重 力浮力、密度、排水量等多个角度来分析,而不是割裂地看 待,以此加深对浮力概念全局的理解。

4.3 概念转变理论

4.3 概念转变理论

第四章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第三节概念转变理论概念转变理论试图理解和解释先前概念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

1982年,美国康乃尔大学教育系的鄱斯纳等四位教授在《科学教育》杂志第66卷第2期上联名发表了《科学概念的顺应:建立概念转变理论》一文,提出了著名的概念转变模型,对概念转变的条件以及个体的知识经验背景对概念转变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解释。

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原来的概念要发生顺应需要满足四个条件:1、对现有概念的不满2、新概念的可理解性3、新概念的合理性4、新概念的有效性概念生态鄱斯纳等人认为,个体对新概念的接受会受到其现有的其他概念的影响,他们把影响概念转变的个体的经验背景称为“概念生态”,它具体包括:(1)反例:某概念所无法解释的事例。

(2)类比与比喻:这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新旧经验间建立联系,使新概念更易理解。

(3)认识论信念:什么样的理论才是成功的理论?一般情况如何,具体到某学科又怎样?影响概念转变的个体的经验背景称为“概念生态”。

它具体包括:概念生态(4)形而上学的信念与观点:(5)其他领域的知识。

(6)与新概念相对立的概念。

(1)反例(2)类比与比喻(3)认识论信念针对概念转变理论的批评(1)不要只看到概念内容的改变而忽视了学习者的认识方法上的改变,学生的错误概念往往是与他们认识世界的直觉经验方法相联系的。

(2)不要用纯认知的观点来解释概念转变过程,应该看到动机的、态度的影响。

针对概念转变理论的批评(3)不要过于强调儿童日常经验中的核心信念对具体概念的限制,概念转变常常并不是随核心信念的改变而整个地改头换面,而是一个一个地进行的,这与科学理论的革命不同。

(4)一个概念的转变并不一定是一步完成,最初的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有一段过渡,这个过程是渐进的,有时两种概念同时都在使用,或者是把原有概念和科学概念柔和成新的混合概念。

针对以上批评,鄱斯纳等曾与1992年对此理论作了一些修改。

针对批评进行的修改(1)把将要发生转变的概念本身也看成是概念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体现某个具体概念与个体的经验背景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强调概念生态本身不是静止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体概念的改变也会对基本概念产生重要影响。

为“概念转变”而教

为“概念转变”而教

为“概念转变”而教摘要:前概念广泛存在而且根深蒂固,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前概念的负迁移对学生科学概念的学习理解具有阻碍作用。

为促进科学概念学习,提出以下前概念负迁移的转化策略:设疑引发冲突,克服经验错误;进行逻辑归谬,转化错误概念;注重探究实验,促成概念转变;加强变式教学,把握概念关键;加强概念比较,理解科学概念;运用元认知策略,反思概念转变。

关键词:初中科学;前概念;负迁移;转化策略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40-03一、问题的提出在科学概念的教学中,我们时常会抱怨:有些学生顽固不化,冥王不灵。

这个概念或知识点都讲了十几遍,为什么就理解不了呢?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

如:在讲解“惯性”时,我问学生:一个人站着时惯性大还是100米赛跑时惯性大?学生毫不犹豫地说“跑步时惯性大”。

学生为什么这么认为呢?因为他们体验很深的是在跑100米的人速度快很难停下来,而忽略了静止的人要达到赛跑时的速度也很困难。

这就是学生前科学概念负迁移的体现。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总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新的知识。

我们平时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前概念”的转变,认为传授的新知识会自动替代学生原有的“前概念”,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往往不会因教师告诉他们科学概念而“除掉”脑袋中已有的错误概念。

因为学生是花了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形成了自己的“朴素理论”,学生头脑中的这些常识性的朴素理论往往是对自然界的先入为主的印象,又是切身体验到的东西,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

因而,学生往往对此深信不疑,并试图将这些错误概念迁移到对新环境、新现象的解释中去。

可见,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前概念对教学产生的巨大阻力是造成学生学习科学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认清学生的“前概念”,探索错误“前概念”转变的策略至关重要。

浅谈物理错误概念的有效转变

浅谈物理错误概念的有效转变

浅谈物理错误概念的有效转变【摘要】本文探讨了物理错误概念的有效转变,首先介绍了物理错误概念的定义、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

接着详细分析了从错误到正确的转变过程,物理错误的分类以及修正方法,以及物理错误转变对科学进步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分析,深入探讨了不同情况下的物理错误转变。

在提出了对物理错误概念的有效转变的思考,未来研究展望,并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

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科学领域对物理错误的处理方法的加深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物理错误概念,有效转变,引言,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正文,错误到正确的转变过程,物理错误的分类,物理错误的修正方法,物理错误转变对科学进步的重要性,实例分析,结论,思考,未来研究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物理错误概念的定义物理错误概念是指在物理学领域中存在的不准确、错误的理论观念或假设。

这些错误可能来源于实验误差、观察误解、理论推导错误等各种因素。

物理错误概念在科学研究中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有效地识别和纠正这些错误是十分重要的。

物理错误概念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在研究过程中因为认识有限、观察条件受限等导致的错误概念;二是指由于不完善的理论体系或实验方法所产生的错误概念。

这些错误概念可能会误导科学研究的方向,影响科学结论的正确性,甚至延缓科学发展的进程。

对物理错误概念的定义和识别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只有通过不断深入对物理错误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规避和纠正这些错误,推动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物理错误概念的识别和修正,以确保科学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2 研究意义研究物理错误概念的有效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错误概念的转变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的建构过程,加深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

及时纠正物理错误概念,可以避免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产生误导性的结果,保障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物理错误进行修正和转变,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科学的发展和创新。

变易理论指导下的概念转变学习

变易理论指导下的概念转变学习

变易理论指导下的概念转变学习吴碧兰(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福建厦门361003)关键词:变易理论物理前概念概念转变学习摘要:变易理论(variationtheory)是关于学习的一种理论。

它讨论的是人们怎样才能够帮助别人学习。

[1]错误的物理前概念是导致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当一个“关键”的物理特征发生变化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审辨到学习内容中这些“关键特征”的变易,让这些“关键特征”从背景中审辨出来变成前景,学生才会更好地学习。

众所周知,高中物理难学、高中物理难教,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物理学家、物理教育研究人员及万千高中物理教师共同承认的现象。

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前概念是导致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错误的物理前概念具有广泛性、顽固性、负迁移性、特异性等特点,不管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抽丝剥茧般为学生剖析问题的关键部分,也不管教师课后如何不厌其烦的帮他解惑,学生也不一定听得懂、理解得透;因此,如何优化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牵动着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心。

一、物理前概念和概念转变学习的重要性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现象大量存在于学生的周围,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对许多物理现象已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和认识,这就是物理前概念。

学生的这些物理前概念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片面的、错误的,例如他们普遍认为“摩擦力就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重的物体下落的更快”、“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向心力的作用”、“物体沿斜面下滑就是受到沿斜面的下滑力的作用”、“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减小”,他们常常将“加速度和速度的增加”、“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时间最短和位移最短”、“相对静止和静止”混为一谈等等。

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正确的掌握物理科学概念是一个重要的核心问题。

要解决这一核心问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概念转变学习。

所谓概念转变学习就是将学生原有概念改造、重组和发展的过程,即学习者的前概念(又叫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过程。

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及转化策略

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及转化策略

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与转化策略答:一、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错误的定义是指表意人为表意时,因认识不正确或缺乏认识,以致内心的真实意思与外部的表现不一致。

错误的哲学含义是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认识。

本世纪50年代,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弗赖斯和拉多等人开始系统地研究错误并由此产生了有关错误的理论——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心理学基础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这里我们探讨的是心理学学习理论中的行为学习理论,这将有助于我们分析在学习中错误的形成及来源。

行为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反复的刺激——反应(S—R)而形成的一个过程。

在这一套过程中,刺激——反应产生的结果不一定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就是错误产生的来源。

刺激——反应过程中,刺激对象对刺激物产生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反应结果,在于自身的原因,也就是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

错误概念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点是自身对刺激物认识的不正确,例如红绿色盲,色盲病人在面对红色或绿色刺激物时,红色会看成是绿色,对刺激物认识的不正确而做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因此产生错误的结果。

第二点是自身对刺激物的不认识,也就是对刺激物缺乏认识。

举个例子,“地心论”与“日心论”,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90—168年)创立了地心宇宙体系,提出地球静止在宇宙中心,日、月、星辰沿圆形轨道围绕地球作昼夜旋转。

在15、16世纪,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推进了对天象的观测,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开始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7—1543)出版了他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都绕太阳运转;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本身在自转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带着月球绕日运行;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次序是土、木、火、地、金、水,它们的绕日周期分别是30年、12年、2年、1年、9月、88天。

促进“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策略综述

促进“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策略综述

促进“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策略综述“概念转变”这一术语表明这样一个事实:通常学生的前概念和生活中关于科学现象的认识,与即将学到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是有很大差别的。

科学学习是学生关于自然现象的原有概念的发展或转变的过程,而不是新信息的点滴累积过程。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概念转变是主要的教学任务。

如何促进概念转变?首先,教师需要营造一个能够支持概念转变的学习环境,例如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互相讨论的机会。

其次,教师要选择教学策略。

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建立在认知冲突和解决冲突基础上的教学策略;第二类以学习者原有的观念为基础,利用比喻和类比的方法将其扩展到新的领域。

这两类策略在促进学习者的概念转变过程中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强调认知冲突及其解决冲突的策略可以看做来自皮亚杰的观点,认为学习的核心是学习者积极参与对知识的重组;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进行扩展的教学策略,重点不在于学习者的主动调适,而是侧重于教师的适当干预,为新的思维方式提供“支架”。

一、以认知冲突和解决冲突为基础的教学策略许多促进概念转变的教学是建立在认知冲突基础上的。

教学的过程包括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对一些现象所持的观念明朗化,然后直接对其进行挑战,从而引起认知冲突。

解决冲突的尝试为随后的学习提供了前提。

(一)由矛盾事件引发冲突的教学策略由矛盾事件引发冲突的教学策略是一种以皮亚杰的顺应理论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这种策略包括四个主要因素:(1)通过学生对矛盾事件的反应来揭示学生的前概念。

(2)使学生明确意识到他们自己和别的学生的想法。

(3)通过让学生尝试解释一个矛盾事件,引起概念冲突。

(4)鼓励和引导认知的调整,建立与科学概念相一致的新的概念模型。

我们可以根据这一教学策略来设计“温度”的教学。

首先让学生做一个实验:倒三杯温度不同的水,一杯热水,一杯温水,一杯冷水,两只手一只放在热水中,一只放在冷水中,然后把两只手同时放入温水中,结果两只手冷热的感觉是不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错误概念到概念的转变
人们对其生活的世界多少会存在一些误解(也译成错
误概念,misconception),如它如何运作,人类如何与之交互,它如何发生转变,以及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错误理解是每个人在建构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中建立起来的。

通常,这些错误理解并不干扰日常生活。

本文阐述这些错误是如何产生的,哪些以前的错误步骤可能促使了这些概念的产生,以及教师可以采用哪些策略帮助学生进行概念的转变。

关于错误概念
我们的一生都淹没在信息之中,有些信息和我们密切相关,有些却没有。

当我们试图去理解这些信息时,错误概念就有可能会产生。

这可能是因为人类擅长和倾向于模式建构和模式搜索,尤其是我们需要回答和解决问题时。

这一现象和我们人脑的工作机制有关。

对此,学者Wesson(2001)这样解释:当大脑皮层接收到信息并分析时,大脑试图把这些信息的每一个成分与已存在于神经网络中的有相同特征的记忆单元进行匹配。

简单说
来,人脑通过与已有信息建立联系的方式存储新的数据。

如果这些新的信息不能与学习者已有的思维模式相契合,则会被改造以符合已有的模式。

所以在学习者构建解释、解决问题、用有缺陷的推理重组新信息的过程中错误概念被不知不觉地创建并加强。

产生的错误概念还会与其他错误概念和不确定观念相结合在一起,以至于不断循环下去。

一个错误概念不被纠正的时间越久,就越容易根深蒂固。

Wesson(2001)认为:重复激活同一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会使之不断加强,而不管这些连接是正确的、不成熟的、还是错误的。

通常,人脑中的神经连接在不断地反复激活中得以加强,因而每次错误的练习都会增强错误概念,使之变得更加难以改变。

在纪录片《一个人的宇宙》中,Matthew Schneps和Philip Sadler调查了两个常见的错误概念。

1986年,他们就四季和月相的成因访谈了哈佛大学的研究生、教授,以及一些中学生。

调查发现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和中学生一样都在这些概念上持有错误的观点。

无论他们在学校呆了多长时间,这些错误概念仍然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脑海中。

在重新教授这些概念后,只有少数学生表现出较好的理解,很多学生仍然保留部分被误导的观点,有些人甚至回归
到他们最原始的错误概念。

这说明一旦信息被记住,不管是正确的或不正确的,都很难被改变和删除。

谁的责任?
国家研究理事会(NRC)1997年提出有五种形式的错误概念可以通过学习得以转变:
?先入为主的想法
?伪科学的观点
?概念的错误理解
?由母语引起的错误概念
?关于事实的错误概念
父母、民间故事、教师、各种传媒、甚至学习者自身都有可能是造成错误概念的原因。

尽管我们做出最大的努力,学生们依然在精心建构着他们自己对现实的看法。

科学课程和教科书也要对顽固的错误概念负责,有些甚至包含极其明显的错误信息。

Walton(2002)举出了两个例子:一是说人不能听到400Hz以下的声音,另一个是对自由女神像的“青铜结构”的描述。

这两个例子都存在错误,因为钢琴能发出47个低于400Hz的音调,而自由女神像是用铜铸造的,而非青铜。

我们使用商业出版物的个人经验也同样会出现这样的
现象。

例如,有些教科书出现错误的月相图,或是用学生难以理解的方式来呈现。

一些教科书中说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生在白天,呼吸作用发生在夜晚。

事实上,如果植物只在夜晚呼吸,这样的植物是不能存活的。

少数教科书甚至说水是电的良导体,而这根本就不对。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概念的引入不考虑学生的接
受水平和当前脑的发育与功能研究进展。

Lowery(2008)认为大多数课程和商业教科书中的教学设计并不符合学习者的
思维能力。

许多主题在学生的认知和心理都没准备好时就已经开始。

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地球、太阳系统的相对位置和运动使得地球上四季更替或者一个生态
系统中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联系。

由于一些学区的科学课程部分或是全部基于一些错误的文献,而不是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案例,使这个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除了教科书,成人也有一些错误概念,包括很多出于好意的教师也在不知不觉地把不正确的信息传递给了学生,这些错误可能永远也不会被发现、挑战或者改变。

例如,要求学生遵循“科学方法”,经常不是消除错误概念,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更多的错误概念(Donovan和Bransford,2005;NRC 1996)。

另一个常见的观点是强调必须从假设到理论,再到定律(McComas,1996)。

实际上,科学探究的方法是多种多样
的,理论(如完全经过验证的、被普遍接受的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定律(如对一般观察到的行为的概括)只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科学知识。

概念转变
针对这么多的错误概念,我们该如何重新教育学生使其得以转变呢?Fraser(1995)把它比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发现科学教学相当容易。

开展科学教育对我来说不存在困难,但是,我的困难来自于对于科学的再教育(re-education)和再认识。

如果要教授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内容,我发现他们一般都乐于接受和理解它们。

但是,当我不得不教授那些已经被他们错误地构建了的概念时,我就开始了永无休止的重复工作。


国家研究理事会(NRC,1997)建议,要打破学生的错误概念,教师必须首先确认有哪些错误概念,并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机会去面对它们,然后再帮助学生在科学模型的基础上重建和内化他们的认知。

表1中列出了一些学生常见的错误概念,表2中给出帮助学生克服错误概念时教师可以使用的策略。

目前有许多可利用的资源,包括书籍、杂志和网站可以帮助教师识别学生常见的错误概念如“坏科学”和“儿童关于科学的错误概念”(见推荐网站)。

尽管许多常见的科学方面的错误概念已经被鉴别出来,如表1中所述,但这只是第一步。

我们还必须识别每个学生的错误概念。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有其自身的错误理解。

通过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分析他们的想法,寻求明确的说明,要求学生进行解释和讨论,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学生们的理解是肤浅的还是深层的。

我们还需要理解学生是怎样把分散的信息综合在一起以促进学习的,并鼓励学生表达观点,个人反思,进行元认知(对自我认知的评价)和接受不同观点。

了解学生如何处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自身的错误概念,可以使用如下策略(Gooding和Metz,2008):?要求给出说明,即请学生进一步解释、改述、阐明和演示
?要求给出证据,即请学生为其主张寻求实证
?要求给出评价,即请学生用收集的数据进行推测
?等待一段时间,即非语言引导策略,延长他们的回
应时间,鼓励学生问的讨论
?和学生抬杠,用辩论的方法,即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展示和说明他们基于数据的判断
?不要去寻找“正确答案”,即对不同的解决方法和步骤保持认可
虽然这些策略听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它们包含有更深的
意义。

常常,给出说明的策略会被要获得正确答案的热情所掩盖。

我们往往只是简单地忽略了学生的错误表达,没有将其作为一个进行概念转变的机会。

也就是说,直接纠正学生一个错误的回答常常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学习者在建构自身解释时,并不常会采纳那些与他们原先已经建立起来的思维模式不相符的新信息。

学生可能只会选择一些片段来重构这个信息,以适应原有的模式。

不是简单的纠正
教师除了应关注修复已经存在的概念错误以外,还需要注意帮助学生在一开始就避免错误概念的产生。

学者Abiko(2002)指出:脑科学、教育实践和心理学的数据都支持儿童的发展存在不同的阶段。

因此,帮助学生避免错误概念的一种方法是使学区的课程开发适应儿童的发展阶段(见表3)。

他建议“到了高中学习阶段,就可以不把重点放在通识课程上,而是提供一些可选择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应围绕一些重点问题深入研究,范围窄一些,时间长一些,数量少一些,内容上深一些”。

错误想法是可以被修正的,但是由于这些错误概念是个性化的范式,所以它们必须由个体自身来修正。

一个被错误理解的概念必须被回顾,直到最后认识到它的矛盾之处,同
时观察者自身应该在发展程度和概念化等方面具备足够的
能力来理解事件的正确含义。

这些突然的转变,或顿悟的时刻,当条件成熟时,会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

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概念转变的机会。

可能的形式包括有差异性事件、基于探究的活动、或者其他动脑的经历,这些能够帮助学生重构和内化他们的知识。

此外,元认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果学生能思考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想,以及对这些想法进行不断的反思,他们将能认识到这其中的差异,并在呈现的证据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和更加科学的理解。

在纪录片《一个人的宇宙》中有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在我们每次的交流中,新的概念都在和原有的想法竞争着……所有的学生都持有这些观点,但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他们自身的理论。

我们必须使它们显现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他们能够去学习,使他们能够从个人的宇宙中被解放出来(Sadler,Schneps,Woll,19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