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控2014731

合集下载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4篇)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4篇)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第一章介绍1.1 背景环境卫生是指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预防和控制环境中的疾病和污染物,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学科。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是为了确保环境卫生水平的有效控制和管理而建立的制度。

1.2 目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和病原体,评估环境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环境卫生管理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二章监测对象2.1 污染物监测污染物监测是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核心内容之一。

主要监测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指标,如颗粒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以评估环境卫生风险。

2.2 病原体监测病原体监测是为了控制和预防环境传染病的传播而进行的监测活动。

监测对象主要包括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水体中的水源性病原体,土壤中的蛔虫等寄生虫等。

第三章监测方法3.1 采样方法采样是环境卫生学监测的重要环节,采样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质量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采样方法有现场采样、室内采样、复合采样等。

3.2 检测方法环境卫生学监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和生物学检测。

物理检测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的测量;化学检测主要包括有机物、重金属、营养物质等的测定;生物学检测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等。

3.3 数据分析方法监测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为环境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模型模拟、GIS空间分析等。

第四章监测评估4.1 环境卫生风险评估通过监测得到的数据,结合相关的环境健康标准和指标,进行环境卫生风险评估。

包括对环境中污染物和病原体的浓度、暴露途径、暴露时间等进行评估,以确定环境卫生风险的大小。

4.2 健康影响评估根据环境卫生风险评估的结果,进一步评估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过慢性病发生率、死亡率、生育率等指标评估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五章监测管理5.1 监测方案制定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前,需要制定监测方案,明确监测目标、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等,以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根据安徽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要求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监测工作具体要求如下:(一)供应室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备查。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监测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各类监测要求如下: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

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2、对消毒、灭菌物品应同时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3、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高度危险物品包、大包和难以达到消毒部位中央的物品包等包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

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大修后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4、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做到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无菌包包内、外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每年对灭菌间环境进行环氧乙烷浓度的监测;移植物必须等生物监测结果为阴性时方可使用其他低温灭菌方式可参照产品说明书进行;5、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30W普通石英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 ,每半年监测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0%;(二)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要求按原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卫计委《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16年版)执行: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

第七章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应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人员手卫生规范》等标准执行。

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临床科室应该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检测、消毒灭菌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各类检测要求如下:1、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检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检测一次,不得检测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2、对消毒、灭菌物品应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按季度进行检测,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不得检测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每月检测一次,不得检测出任何微生物。

3、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物理检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等。

(1)物理监测应每锅监测。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

(2)化学监测应每包监测。

包外贴化学指示物,包内放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的变化,判断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灭菌物品应有标识,须注明物品名称、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及包装者等内容,标识应具有追溯性。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物品不得使用。

(3)生物监测应每周监测。

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大修后必须进行生物监测三次,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4)预真空灭菌器应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B—D试验,试验合格后才能进入灭菌工作程序。

(5)植入物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发放;但紧急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指示物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指标,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并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同时应书面报告院感管理科、护理部等,说明召回的原因。

医院环境卫生学检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检测

静态消毒设备
• 臭氧(三氧)消毒设备 • 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空气
消毒,用于无人的条件下。采用 20mg/m3浓度的臭氧,作用30 分钟,对自然菌杀灭率达到90% 以上。
• 用臭氧空气消毒,必须在密闭 的空间,室内无人条件下进行, 消毒后至少30分钟后才能进入。 消毒注意事项按说明书要求。如: 湿度、环境的清洁度等。
手术区
周边区
手术区 周边区
0.2 0.4
Ⅱ类
0.75 1.5
Ⅲ类
2
4
Ⅳ类
5
致病性微生物:
消毒剂、灭菌剂监测报告
类别
监测结果(cfu/ml) 执行标(cfu/ml)
消毒剂
≤100
灭菌剂
0
致病性微生物:
无菌诊疗器械监测报告
类别
监测结果
执行标准
(cfu/100cm2) (cfu/100cm2)
进入人体

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 IV类 传染病科及病房
--
≤15
≤15
无菌医疗用品采样及检查方法
• 采样时间: • 在消毒灭菌处理后,存放时间内采样 • 采样量及方法 • 可用破坏性方法 • 对不能用破坏性方法的医疗用品可用浸有生理
盐水采样液的棉试纸在被检物体表面涂抹采样 。被采样物体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 被采表面≥100cm2,则取100 cm2。
消毒设备消毒效果
• 紫外线辐射测定 指示卡--开灯5分钟后放置 测定仪--开灯5分钟
空气消毒设备效果测定:
被检测检房间消毒 处理前采集标本 用消毒设备进行消毒
采集标本 计算微生物杀灭率
空气消毒设备运行记录

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管理,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无菌物品等的监测。

第三条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的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的各项工作。

第二章环境卫生学监测第四条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包括:(一)空气监测:对洁净手术室、洁净技术房间、重症监护室等高风险区域进行日常监测,每季度进行抽查。

(二)物体表面监测:对医疗设备、器械、床栏、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监测。

(三)医务人员手监测: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监测,评估其手卫生状况。

(四)消毒剂监测:对使用的消毒剂进行监测,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五)无菌物品监测:对无菌物品进行监测,确保其无菌状态。

第五条空气监测应采用自然菌落计数法或滤膜法,物体表面监测应采用涂抹法,医务人员手监测应采用涂抹法或湿片法,消毒剂监测应采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无菌物品监测应采用无菌生长法。

第六条监测结果判定标准:(一)空气监测:细菌总数≤500 CFU/m³为合格。

(二)物体表面监测:细菌总数≤5 CFU/mL为合格。

(三)医务人员手监测:细菌总数≤10 CFU/mL为合格。

(四)消毒剂监测:细菌总数≤100 CFU/mL为合格。

(五)无菌物品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第三章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第七条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内容包括:(一)高压蒸汽灭菌器监测: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进行B-D试验和生物监测。

(三)其他消毒设备监测: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监测。

第八条高压蒸汽灭菌器监测应每锅进行,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应每日进行,记录B-D试验结果和生物监测结果。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控制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控制

• 在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中,明确了医院感染的监测主要内容有 三个方面,也就是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中必须开展的项目:①医院感染病例的 监测;②环境卫生学监测;③消毒灭菌 效果监测这三大监测任务;在 04 年全省 创建群众满意医院考评中要求每年开展 医院感常规监测不少于 12 次,其中包括 环境卫生等监测。
• ④ 结 果计 算 :我 国 根据 奥 梅梁 斯 基的 理 论 , 5min在100cm2面积上降落的细菌数,相当干10L 空气中含细菌数,其中计算公式如下: • 50000N • 细菌总数(cfu/m3) = --------• AT • A=平板面格(cm2),是指一个平板面积。 • T=平板暴露于空气的时间(min) • N=平均菌落数 • 平板沉降法简便经济,但只能采集到10μm左右 的大粒子,且不能作精确定量,与人类疾病有 关带菌粒子直径一般为4~20μm。
• 计算公式: •

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cm2)=
---------------------------------
• 采样面积(cm2)(25cm2) • 说明:物体表面监测棉试子法,每个标本要用四份 采样管、四支棉签、四块规格板。 • 压印法:采用一面积为 25cm2的平皿,倾注培养基, 使琼脂培养基高出平皿口 1 ~ 2mm,凝固后待用, 检测时将平板上的琼脂压贴在物体表现 10s~20s, 然后放后 37 ℃ 温箱培养 48h,根据平皿面积计算出 细菌数: • 平皿上的菌落数 • 细菌总数(cfu/cm2)= • 平皿面积(25cm2)
• 五、空气监测: • 1、医院室内空气微生物的来源 • ①室外的微生物随气流带入室内;②医院里病 人和工作人员通过呼吸排放的细菌和病毒;③ 地面与物体表面的灰尘吸附着的细菌随着人的 走动或清扫时扫扬起扩散到空气中。 • 2、医院室内气中微生物种类 • ①种类多,变化莫测,随着不同环境、不同因 素而不同;②经过消毒、清洁空气中的细菌常 见有:微球菌属(四联球菌)、 G+b(枯草杆 菌);③污染空气中的细菌常见有:除上述两 种外,还有葡萄球菌、链球菌、 G-b、念珠菌、 病毒等。

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控

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控
污染来源; 采样时,尽量用大小一致的无菌棉签,并将棉签通过采样
管壁挤压去除多余的采样液,使之处于湿润状态,而不是 湿透饱和状态,按30度角度轻轻地有顺序地,用力均匀地 来回涂抹采样物品,禁用干棉签采样;
(五)报告形式
空气:
cfu/m3(采样器)、cfu/min·φ9cm皿、个
/30min·φ9cm皿
当被采面积<100c㎡,全采; 当被采面积≥ 100c㎡,采100c㎡。
3、采样方法
棉试子法: 1)平面物体: 2)小型物体及不规则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无菌棉拭子按顺序直接涂抹,结果计算用cfu/ 件。 3)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按压法:10s~-20S
4、标本接种:
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培养的报告方式:
报告单位:个/30min·φ9cm皿,直接报 告菌落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医院环境分类
Ⅰ类: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 他洁净场所。
Ⅱ类: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 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 病房、血液病病区
Ⅲ类: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输 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 院病区等
Ⅳ类:普通门急诊、化验室及其检查、治疗(注射、换药 等)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
一、物体和环境表面的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 2、采样面积:
室内面积>30 ㎡,设4角及中央共5点,其中4角均距离墙面1m。 室内面积≤30 ㎡,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 1m处各取一点。 (5)采样方法: Ⅱ类环境暴露15min, Ⅲ、Ⅳ类环境暴露5min,送检36℃ 培养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 (6)空气细菌菌落数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4篇)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4篇)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第一章介绍1.1 背景环境卫生是指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预防和控制环境中的疾病和污染物,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学科。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是为了确保环境卫生水平的有效控制和管理而建立的制度。

1.2 目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和病原体,评估环境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环境卫生管理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二章监测对象2.1 污染物监测污染物监测是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核心内容之一。

主要监测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和污染指标,如颗粒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以评估环境卫生风险。

2.2 病原体监测病原体监测是为了控制和预防环境传染病的传播而进行的监测活动。

监测对象主要包括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水体中的水源性病原体,土壤中的蛔虫等寄生虫等。

第三章监测方法3.1 采样方法采样是环境卫生学监测的重要环节,采样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质量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采样方法有现场采样、室内采样、复合采样等。

3.2 检测方法环境卫生学监测中,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检测、化学检测和生物学检测。

物理检测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的测量;化学检测主要包括有机物、重金属、营养物质等的测定;生物学检测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等。

3.3 数据分析方法监测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为环境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模型模拟、GIS空间分析等。

第四章监测评估4.1 环境卫生风险评估通过监测得到的数据,结合相关的环境健康标准和指标,进行环境卫生风险评估。

包括对环境中污染物和病原体的浓度、暴露途径、暴露时间等进行评估,以确定环境卫生风险的大小。

4.2 健康影响评估根据环境卫生风险评估的结果,进一步评估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过慢性病发生率、死亡率、生育率等指标评估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五章监测管理5.1 监测方案制定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前,需要制定监测方案,明确监测目标、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等,以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目前虽不主张对环境进行广泛、常规的监测,也不作为医院感染监测的重点。

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医院环境作为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和储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仍然存在。

特别是当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通过环境微生物检测,可以及时发现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另外,环境卫生学监测可作为某些科研的基础研究。

因此,开展有目的、有选择的环境监测是必要的。

一、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医院物体表面的微生物污染为不均匀性污染,检测时如采取标本不当,可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一)采样时间根据采样目的选择采样时间,如进行常规物体表面监测,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选择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清洁区根据现场情况确定;若是暴发流行时的环境微生物学检测,则尽可能对未处理的现场进行采样。

(二)采样面积常规监测时被采物体表面V100CnI?,取全部表面;被采物体表面2100cm2,¾100cm2。

暴发流行时采样不受此限制。

(三)采样方法(1)规则物体表面,用5cmX5cm大小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πι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0.9%氯化钠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IO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2)门把手、金属、玻璃等不规则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法。

(3)若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四)检测方法(1)把采样管充分振荡后,取不同稀释倍数的洗脱液I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

C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20ml,36t±l。

C恒温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

(2)细菌总数计算1)规则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计算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ΓF11/r11√_土均每-身牌数X采样前看短信H(CFU/cm1y累译1枳2)小型物体表面的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因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保证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的重 要措施。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遵循原则:
监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 熟悉消毒设备和药剂性能,具有熟练的检验技能;
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 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
热力灭菌效果监测:压力蒸汽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 软式内镜消毒效果监测采样;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空气、物体表面、工作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不合格的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目的:
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对消毒效果的监测是评价:
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 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 段。 是无菌技术操作及隔离技术的基础。
标准测试包: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测试标准包备有平纹长袖手术衣3 件,小手术巾4块,中手术巾2块,大毛巾1块,10*10cm8层纱布敷料30 块,包裹成25*30*30cm大小;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标准测试 包备有16条全棉手术巾,每条41*66cm,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层, 短边折成2层然后叠放,包裹成23*23*15cm大小。
人员手
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分类:
根据排放空气的方式和程度不同可分为: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 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包括:
A、物理监测 B、化学监测 C、生物监测
A、物理监测(程序监测)
按照经过试验所确定的灭菌工艺和 有关参数进行检查,以判断灭菌是 否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
内镜消毒、灭菌后合格标准:

7、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7、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7、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应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l、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l00CFU/ml;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必须无菌生长。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应每周不少于一次,消毒内镜时戊二醛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

2、对消毒物品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每次检查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3、对灭菌质量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灭菌植入型器械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4、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

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 试验。

5、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6、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必须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7、紫外线消毒。

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问和使用人签名。

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每年一次。

8、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细菌总数< 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菌;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无菌检浏合格。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医院环境卫生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医院环境卫生符合标准要求,制定监测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监测内容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监测对象、监测指标及监测频率。

1. 监测对象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医院各个科室的空气、水质、表面和设备等。

这些监测对象直接关系到医疗环境的卫生状况,包括门诊大厅、住院病房、手术室、清洁供应室等。

2. 监测指标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

常见的定性指标有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微生物等,用于评估环境的微生物污染状况。

而定量指标主要包括空气中微生物总数、细菌总数、真菌总数以及细菌的菌落表面总数,这些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环境的卫生程度。

3. 监测频率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频率应根据不同的区域和环境特点进行确定。

一般来说,高风险区域(如手术室)需要每天或每周进行监测;中风险区域(如病房)需要每月进行监测;低风险区域(如门诊)需要每季度或每半年进行监测。

监测频率的确立应综合考虑环境的重要性、人员流动性、使用频率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特点等因素。

二、监测方法医院环境卫生学的监测方法涵盖了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1. 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基础环节。

在采样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并注意采样器具和采样人员的洁净度。

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空气采样、表面采样、水质采样等。

采集的样品应及时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避免样品受到污染和变质。

2. 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是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关键环节。

在实验室中,应根据监测指标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如PCR、蛋白质电泳、菌落计数等。

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设备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最后一步。

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

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

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环境卫生学监测是指对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以评价环境卫生状况和影响。

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是指对环境卫生学监测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规范和标准,其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围绕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展开讨论,分别从监测对象、监测方法、监测设备和监测报告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对象包括空气、水、土壤和噪声等。

针对不同的监测对象,监测标准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空气监测,应关注的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对于水质监测,应关注的指标包括总氮、总磷、重金属等。

监测标准应明确规定监测对象的范围和监测指标的选取,以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

其次,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两种。

现场监测是指在监测点位进行直接采样和测定;实验室监测是指将采样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监测标准应规定监测方法的操作流程、采样点位的选取、样品的保存和运输等细节,以确保监测过程的规范和可控。

再次,环境卫生学监测所使用的设备包括气象站、水质分析仪、土壤采样器等。

监测标准应明确规定监测设备的选型标准、校准周期、使用范围和精度要求,以确保监测设备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最后,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报告应包括监测结果、分析结论和建议措施等内容。

监测标准应明确规定监测报告的格式、内容要求和报告周期,以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总之,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是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其制定和执行对于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遵循监测标准,才能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环境卫生学监测标准有所启发,促进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环境卫生学及管理监测

环境卫生学及管理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效能监测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二、手消毒效果监测三、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四、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五、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六、血液透析液监测七、灭菌质量监测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非洁净区域空气消毒效果监测(一)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二)采样方法:根据其采样原理分:平板暴露法和微生物采样器法。

1、平板暴露法:布点方法(1)室内面积≤30 m2,设置内、中、外对角线3 个点,内、外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2)室内面积>30 m2,设4角及中央5 点,4角布点部位距离墙壁1m处。

(3)采样方法:将血平板或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直径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离地面1.5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min,盖好立即送检。

(4)检测方法:将采样后平皿置37 ℃±温箱培养48h,计数并鉴定。

(5)平板暴露法结果计算:因5分钟内在100cm2面积上降落的菌落数相当于10升空气中所含的菌落数,其计算公式如下:细菌菌落总数(cfu/ m3)= 50000N/(A×T) 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N为平板菌落数(cfu)注意事项:采样前应关好门窗和空调,无人走动情况下,静止10min再进行采样。

(6)结果判断环境类别范围标准值菌落总数cfu/m3 致病菌*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10cfu/m3(或0.2cfu/平板)不得检出Ⅱ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烧伤病房、供应室无菌区≤200cfu/m3(或4cfu/平板)不得检出Ⅲ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急诊室、换药室、治疗室、化验室、供应室清洁区、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500cfu/m3(或10cfu/平板)不得检出注:*致病菌指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法(1)应使用符合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内感染及其管理》《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要点》要求并推荐使用的产品。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控制23页PPT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控制23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一、必须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监测时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二、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

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三、对消毒、灭菌物品应同时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四、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高度危险物品包、大包和难以达到消毒部位中央的物品包等包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

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大修后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五、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做到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无菌包包内、外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每年对灭菌间环境进行环氧乙烷浓度的监测;移植物等生物监测结果为阴性时方可使用;其他低温灭菌方式可参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六、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30W普通石英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每半年监测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99.9%。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根据XXX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为了有效评价我院消毒设备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合理规范我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监测目的
定期对空气、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液等进行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对不符合要求的立即整改,保证消毒效果和灭菌质量,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
全院各科室空气、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消毒后(灭菌后)物品以及透析液等。

三.监测要求
空气监测:感染高风险部门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供应室、输血科等每季度进行监测一次;洁净手术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
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其他监测:每个科室对医务人员手、物表、使用中的消毒灭菌剂、消毒后(灭菌后)物品等每季度进行监测一次,当疑心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响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四.监测工夫
一般安排在每个季度中间那个月的中旬,具体工夫由院感科与微生物尝试室商榷后通知临床科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表面、手:cuf/cm2
使用中消毒剂:cfu/ml
内镜:cfu/镜
清洗、消毒后物品:cfu/件
无菌物品:无菌生长(有菌则报告菌种)
透析液、透析用水:cfu/ml
写明手术间的间数
手术区的等级(级数)
采样时间,沉降法时采样皿应暴露30min
送风口集中的Ⅰ、Ⅱ、Ⅲ级,手术区、周 边区分别报告,最后分别报告手术区与周 边区的平均值。送风口分散的Ⅳ级则无需 分手术区与周边区,直接报平均值。
室内面积>30 ㎡,设4角及中央共5点,其中4角均距离墙面1m。 室内面积≤30 ㎡,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 1m处各取一点。 (5)采样方法: Ⅱ类环境暴露15min, Ⅲ、Ⅳ类环境暴露5min,送检36℃ 培养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 (6)空气细菌菌落数
平皿上平均菌落数X采样液稀释倍数
5、计算:物体表面菌落数(cfu/ c㎡)= ————————————————
采样面积(c ㎡)
6、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质控标准: Ⅰ、Ⅱ类区域:细菌菌落总数≤5cfu/c㎡ Ⅲ、Ⅳ类区域:细菌菌落总数≤10cfu/c㎡
二、医务人员手采样及检测方法
1、采样时间 洗手后从事诊疗前(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
前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
1) 棉拭子法 2)直接按压法 3、检测方法同物表检测法,面积按30 c㎡x2计算。 4、注意事项:采样后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检测, 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h,若样品保存于4 ℃冰箱,存放 时间不得超过4h。
4、手卫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毒效果的质控标准:
卫生手消毒:≤10cfu/c㎡
Ⅲ类: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输 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 院病区等
Ⅳ类:普通门急诊、化验室及其检查、治疗(注射、换药 等)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
一、物体和环境表面的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 2、采样面积:
外科手消毒:≤5cfu/c㎡
重点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其他科室当怀 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 应及时进行监测。
三、空气卫生学监测
空气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固体撞击法 1、非层流洁净区空气采样法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前采样 (2)采样频率:重点部门每月监测1次 (3)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0.8m—1.5m (4)布点方法:
醛类消毒剂用0.3%甘氨酸中和剂;
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可在 中和剂中加吐温80至3%(W/V);
也可使用该消毒剂效果检测的中和剂 鉴定实验确定的中和剂。
(四)遵循原则及注意事项
监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熟悉 消毒设备和药剂性能,具有熟练的检验技能;
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 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采取的标本要有代表性及足够的样本数量,并应仔细分析
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 310.3-2009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量控制
(一)监测的目的: 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 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的调查; 对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设备
运行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 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 保证消毒灭菌质量的主要措施。 某些科学研究及科研论文的基础。
(二)监测内容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医务人员人、物 体表面
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血液净化系统消毒效果监测; 热力灭菌效果监测:压力蒸汽、干热灭菌灭菌 低温效果监测:环氧乙烷灭菌 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三)根据不同标本种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空气培养:营养琼脂 物体表面、手:采样液(生理盐水)、营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313-2009
2、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 3、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年)
(GB50333-2002) 6、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 7、卫生部—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2005、8) 8、国家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
当被采面积<100c㎡,全采; 当被采面积≥ 100c㎡,采100c㎡。
3、采样方法
棉试子法: 1)平面物体: 2)小型物体及不规则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无菌棉拭子按顺序直接涂抹,结果计算用cfu/ 件。 3)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按压法:10s~-20S
4、标本接种:
养琼脂 使用中的消毒液:含不同种类中和剂的采
样液(0.2%的硫代硫酸钠) 无菌物品:营养肉汤、营养琼脂 内镜:生理盐水、营养琼脂 清洗、消毒后物品:生理盐水 透析液、透析用水:营养琼脂(加5%绵羊
血)
中和剂
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和过氧化物 消毒剂用含0.5%硫代硫酸钠中和剂;
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中 和;
污染来源; 采样时,尽量用大小一致的无菌棉签,并将棉签通过采样
管壁挤压去除多余的采样液,使之处于湿润状态,而不是 湿透饱和状态,按30度角度轻轻地有顺序地,用力均匀地 来回涂抹采样物品,禁用干棉签采样;
(五)报告形式
空气:
cfu/m3(采样器)、cfu/min·φ9cm皿、个
/30min·φ9cm皿
A 震荡80次后,用无菌吸管吸取0.2ml待检物品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置于36℃培养箱培 养48小时,计数菌落并鉴定细菌。 B 震荡80次后,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待检样品接种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平皿内加 入已熔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 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培养 箱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并鉴定细菌。
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培养的报告方式:
报告单位:个/30min·φ9cm皿,直接报 告菌落数。
(六)医院环境分类
Ⅰ类: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部和其 他洁净场所。
Ⅱ类: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 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 病房、血液病病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