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一)+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一)+Word版含答案.doc

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必修4第二单元训练卷语 文 (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注]之说。

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

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

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

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

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

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

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

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

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

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四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四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守仁亲率锐卒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②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A.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B.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C.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D.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答案】C【解析】C.第二处的“守仁”属于后句的主语整体为“守仁因俗化导” 排除A、B 是“伐木为屋”的状语意思为“纷纷伐木造屋” 句子翻译为王守仁刚正地上奏章营救戴铣在朝廷上杖责王守仁四十杖龙场万山丛生草木苗夷人欢喜让王守仁居住【答案】B【解析】B.“文中指声讨敌人的文书”错文中指征调福建【答案】C【解析】C.“趁宁王以金宝犒劳其群臣时发动突袭”错误尽出金宝犒士”指王守仁拿出全部金宝犒劳将士正确表述应为“趁宁王正在晨朝他的群臣时【答案】①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士卒假装退兵俘虏斩获七千多人②朱宸濠的船搁浅仓促换船逃跑参考译文王守仁余姚人因而取名云有个不寻常的人抚摩他于是他就能说话了王守仁访游山海关二十岁乡试中举更加喜好谈论军事考中弘治十二年进士王守仁条列八件事奏上刘瑾逮捕给事中御史戴铣刘瑾发怒王守仁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苗、僚杂居王守仁根据习俗加以引导纷纷伐木造屋正德十一年前巡抚托病避去知道左右多有贼寇的耳目仆隶不敢隐瞒令他暗中侦察贼寇于是传檄令福建讨伐贼寇假装退兵俘虏斩获七千多人平定为患数十年的大寇贼正德十四年王守仁急往吉安传诏书揭露朱宸濠的罪行再次战斗王守仁斩杀先退却的人叛贼又大败拿出全部金银珠宝犒劳将士朱宸濠正在晨朝他的群臣王守仁用小舟装载柴薪焚毁朱宸濠的副船仓促换船逃跑叛贼被平定众大臣震惊担心被王守仁知道强迫王守仁射箭三发三中张忠在皇帝面前扬言说王守仁一定会造反日晏时坐在僧寺说“王守仁是学道之人?”王守仁后来病得很重走到南安就去世了灵柩经过江西王守仁天资十分聪明在阳明洞中建筑房屋应当自己求之于心专以培养良知为主世上于是有“阳明学”的说法率领众书生扫除多年的贼寇文臣用兵【解析】①佯假装捣进攻句子翻译为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士卒出其不意发起进攻②胶浅搁浅仓卒仓促句子翻译为朱宸濠的船搁浅王冕手下的士兵追赶捉住朱宸濠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周济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评论这首词“敛雄心变温婉成悲凉”请结合词的最后两句作简要分析A. 词人游山招山而不得于是内生责怪青山傲慢之情浓浓的怨恨直接表现词人内心的孤寂B. 词中的“唤”字奇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山多情寒冬腊月太孤单而主动邀“我”来到溪边同住C. 下阙着重写山中明月叙写明月从“来”到“去” 皆因词人而起展示了物、我、景、情相互交融D. 这首词题作《独游西岩》实为西岩夜读用笔轻灵奇思妙趣最后浅浅着笔卒章显其志【答案】A【解析】(1)A项“浓浓的怨恨直接表现词人内心的孤寂”错误词人并非真的怨山只是从侧面表现出自己孤寂的情怀【答案】(2)①运用拟人(衬托、用典)手法描绘了一幅岁暮天寒只有明月潜入清溪相陪听词人默默诵读《离骚》的和谐画面此情此景词人似乎敛去了昔日的雄心豪情②词人夜不能寐只能独自诵读《离骚》此时孤独的月亮静挂高天似乎只有她懂得词人的高洁与孤独默默陪伴氛围显得温婉柔和③词人借用《离骚》的典故以屈原自况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与无奈情感变得悲凉与伤感【解析】(2)辛弃疾的这篇词作感情充沛具有非常强的感染力最后两句中“入”“听读”赋予青山、明月人的情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岁暮天寒只有明月潜入清溪相陪听词人默默诵读《离骚》的画面在这幽静、和谐的情境中词人的内心无比平和似乎敛去了昔日的雄心豪情正所谓“敛雄心” 作者诵读《离骚》寂静的夜晚似乎只有月亮懂得词人的高洁与孤独默默陪伴他画面温婉柔和正是“变温婉” 宋孝宗淳熙八年冬天辛弃疾被诬陷罢官此后他长期闲居在信州上饶城北带湖边上西岩是上饶城南风景优美的地方这首词作便是辛弃疾闲居西岩时的纪游之作词人巧用屈原被放逐写成《离骚》的典故以屈原自况蕴含着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与无奈所以“成悲凉”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3)在访谈中舒晋瑜是如何逐步深入地对叶永烈进行采访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A. 关于小时候读什么书及读书对创作的影响的问题叶永烈表示他中学时代爱读科普书籍所读的这些科普书籍对大学时代的创作有益处B. 被问到是否了解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时叶永烈大致按照时间线索梳理了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脉络并指出其两个高峰都与社会背景有关C. 面对中国科幻小说影响巨大的问题叶永烈主要从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中国民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等外部因素给出了答案D. 关于科普作品选入教科书的问题叶永烈表示非常支持但他特别强调科普读物内容虽然可以虚构编造但一定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准确性【答案】D【解析】(1)D项“科普读物内容虽然可以虚构编造”无中生有叶永烈只是强调要注意科学知识的准确性并没有说科普读物内容可以虚构编造【答案】C【解析】(2)C项叶永烈反感被称为“科幻作家” 并不是因为他谦逊而是因为他已经彻底离开科幻小说【答案】(3)①舒晋瑜首先问叶永烈小时候读的书从而引出科幻小说的话题②接着回顾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③然后引出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影响力的话题④最后引出了在教科书中选入科普作品的话题所提问题是步步深入从简单到复杂从宽泛的话题到专业领域【解析】(3)在访谈中舒晋瑜的提问步步深入刚开始是一个宽泛的问题问叶永烈小时候读的书从这个简单问题引入到叶永烈对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的回顾接着舒晋瑜聚焦中国当今科幻小说影响力的提高引出了对这一现象的分析从而联系到科普作品引入教科书的问题舒晋瑜的采访从简单到复杂从宽泛的话题到专业的领域体现了一位优秀记者的提问技巧4.(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今传统手工工匠不重要了而需要机械技术工匠和智能技术工匠了B. 工匠精神包括劳动精神、奉献精神等多个内涵其中创新精神是其核心C. 庖丁精神蕴藏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使其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D. 只要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就能深刻把握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答案】B【解析】(1)A项“传统手工工匠不重要了” 把原文中不确定的内容理解成确定的原文为“传统手工工匠似乎远离了人们的生活”C项“使其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有误应是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D项表述绝对化故选B【答案】A【解析】(2)A项“先阐述新工匠的种类”分析不正确应是先阐述形势的发展需要工匠文化在新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第一段的重点是第二句【答案】C【解析】(3)C项原因分析不合文意原文是“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5.(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答案】B【解析】第一空“凝望”指目不转睛地看而“仰望”指抬头向上看或敬仰而有所期望应选“凝望”第二空“吊”有悬挂之意“挂”指借助于绳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即将脱离枝条飘落到地上的形态第三空“兴高采烈”是指兴致高情绪热烈“兴高采烈”更能写出春天万木争相吐绿第四空“转化”“变化”都有“改变”之意但“转化”只能作动词可作名词故选B【答案】①原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幼芽比作珍珠、晶莹“缀满”更能突出幼芽之多【解析】先看改写后的句子是直接描写了幼芽也没有在词语上有突出的特点使用比喻的修辞、晶莹从而写出了饱含雨水的幼芽既多、密流露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答案】寒风猛吹吹不散你对春天的思念尘封不了你对春天的记忆冻结不了你对春天的热情【解析】本题中能作为基准句的句子是第一句“寒风猛吹然后分析另外两个句子可知“地冻三尺” 则是地冻三尺大雪纷纷因此可得答案答案(1)B(2)①原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幼芽比作珍珠、晶莹“缀满”更能突出幼芽之多(3)寒风猛吹吹不散你对春天的思念尘封不了你对春天的记忆冻结不了你对春天的热情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下面这份邀请函的正文在表达上有四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对应语句序号并给出修改意见亲爱的校友你好!①2020年是母校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一年②在这一年我们将迎来母校三十诞辰③为了弘扬××精神凝聚校友力量总结办学经验分享成功喜悦④学校决定于2020年12月26日(周六)上午10点在学校礼堂隆重举行建校三十年校庆庆典活动请你务必准时参加⑤昔日你以母校为荣今天母校以你为傲我们真诚地邀请你届时莅临⑥你将荣幸地受到我们的热情接待××学校2020年9月6日【答案】②修改将“诞辰”改为“华诞”④修改删去“请你务必准时参加”⑤修改将“莅临”改为“光临”⑥修改删去“荣幸地”【解析】②诞辰一般用于所尊敬的人这里指学校应用“华诞”④这是邀请函不能说“请你务必准时参加” 并且与后面的“邀请你届时莅临”的语意重复所以删除⑤莅临一般用于长辈、上级的光临这里是回母校用“莅临”不恰当应用“光临”⑥荣幸谦辞用于自己表示谦虚不能用于他人所以删除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在经典艺术作品中寻求精神共鸣②用自己独特又有创意的方式守护着历经时光沉淀的人类精神财富③是当下很多青年人热衷的事④然而当下市场提供的传统电视剧或网播剧精品内容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⑤同时经典电视剧故事、人物有重新激励大家共鸣的特质⑥网友有发言欲望⑦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剧⑧具备故事性和文学性⑨观众看后能留下思考和启发⑩能提升自己的生活与文学审美【答案】④将“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修改为“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⑤将“激励”修改为“激发”⑥在“网友”前加上“让”或“使”⑩在“文学审美”后加上“能力”【解析】④“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为目标”句式杂糅应修改为“还满足不了网友庞大的需求”⑤“激励”与“共鸣”搭配不当将“激励”修改为“激发”⑥偷换主语在“网友”前加上“让”或“使”⑩成分残缺在“文学审美”后加上宾语“能力”。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座号一.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是()A.骤.雨(òu)纶.巾(lún)一蓑.(ō)还酹.江月(lèi)B.罗绮.(qǐ)豆蔻.(kòu)吟.啸(yín)揾.英雄泪(wēn)C.遥岑.(cén)憔悴.(ì)料峭.(ào)重湖叠巘.(yǎn)D.凝噎.(yē)樯橹.(lǔ)玉枕.(ěn)鲈鱼堪脍.(ì)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参差天堑竞豪奢暮霭B.今宵羌管雨林铃故垒C.雨具箫瑟念奴娇芒鞋D.巷陌烽火醉花阴凄残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故垒.西边(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B.还酹.江月(以酒洒地,以表凭吊)C.倩.何人换取(请求)D.怎生..得黑(怎么生得)4.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念去去/千里/烟波C、便纵/有/千种/风情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5.下列句子没有语句倒装现象的一项是()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B.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6、下列对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运用对仗和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面。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

“谈笑间”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周瑜指挥若定的风度和出众的才干。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通过描写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自况,自以为虽然老了,但还能参加抗金战斗。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B.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C.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D.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8.下列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一.根底知识〔共39分,每题3分〕1、以下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是〔〕A.骤雨〔zhòu〕.B.罗绮〔qǐ〕.C.遥岑〔cén〕.D.凝噎〔yē〕.纶巾〔lún〕.豆蔻〔kòu〕.憔悴〔cuì〕.樯橹〔lǔ〕.一蓑〔suō〕还酹江月〔lèi〕..吟啸〔yín〕揾英雄泪〔wēn〕..料峭〔qiào〕重湖叠巘〔yǎn〕..玉枕〔zhěn〕鲈鱼堪脍〔huì〕..2.以下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参差天堑竞豪奢暮霭B.今宵羌管雨林铃故垒C.雨具箫瑟念奴娇芒鞋D.巷陌烽火醉花阴凄残3.以下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A.故垒西边〔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B.还酹江月〔以酒洒地,以表凭吊〕.C.倩何人换取〔请求〕.D.怎生得黑〔怎么生得〕..4.以下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念去去/千里/烟波C、便纵/有/千种/风情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5.以下句子没有语句倒装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B.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6、以下对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运用对仗和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面。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

“谈笑间〞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周瑜指挥假设定的风度和出众的才干。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通过描写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气氛,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自况,自以为虽然老了,但还能参加抗金战斗。

〕7.以下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为哪一项〔〕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B.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C.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D.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8.以下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检测试卷语文试题(限时: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天堑/暂时摇头晃脑/一晃而过翘望/翘楚B.荧光/坟茔千载难逢/载歌载舞羌管/无恙C.巷陌/巷道鲈鱼堪脍/人文荟萃关卡/卡片D.数轴/压轴买椟还珠/舐犊情深烽火/峰峦解析:A项,qiàn/zàn,huàng/huǎn g,qiáo;B项,yíng,zǎi/zài,qiāng/yàng;C项,xiàng/hàng,kuài/huì,qiǎ/kǎ;D项,zhóu/zhòu,dú,fēng。

答案:C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1)老师和同学们的误解让班长感到十分________,他把头扭向一边,不愿同学们看见自己的泪水。

(2)今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________一百周年。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学修养,就谈不上________作品。

A.委曲诞辰品位B.委屈诞辰品位C.委屈诞生品味D.委曲诞生品味解析:“委曲”是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委屈”指受到不该有的指责,心里难过。

根据①的语境,应选“委屈”。

“诞辰”指生日;“诞生”指出生。

此处应选“诞生”。

“品位”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品味”有“品鉴、玩味”之意(也可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或指格调和趣味)。

此处应选“品味”,使“作品”有所附着。

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某些政客看热闹不嫌事大,多次捕风捉影,宣称《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

这一举动无异于火上浇油,纵容日本铤而走险。

高一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多练习,今天,小编特意为大家推荐高一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希望大家喜欢!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央浼/分娩溺爱/匿名剽窃/虚无缥缈B.栖息/攲侧契约/楔子潜力/扭转乾坤C.倩影/天堑俏皮/峭拔怯弱/扶老挈幼D.钟磬/磐石诺言/偌大朔方/追本溯源解析:选D。

D项,分别读qìnɡ/pán,nuò/ruò,shuò/sù;A项,分别读měi/miǎn,nì,piāo;B项分别读qī,qì/_iē,qián;C项,分别读qiàn,qiào,qi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阿育王塔用泡钉将银鎏金皮铆接在木质内托的表面,塔身上的精美图案由当时的工匠在鎏金蒙皮上锻制而成,如此精密复杂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B.相信只要有踌躇满志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的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取得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胜利。

C.近几年来,某市大型商场营业面积大幅增加,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D.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矛盾,我们党员干部要善于削足适履,以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

解析:选A。

A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B项,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者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不能形容精神,使用对象错误,根据语意可用“志在必得”;C项,僧多粥少:比喻供不应求,难以分配,此处应改为“供大于求”;D项,削足适履:指脚大鞋小,为了穿上鞋而把脚削去一块,比喻无原则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客观条件生搬硬套,这里误用作了褒义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印尼火山学家斯万蒂卡认为,默拉皮火山可能在长时期内多次小规模喷发。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检测 Word版含答案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检测 Word版含答案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狙.击/咀.嚼唆.使/疏浚.濯.濯童山/卓.尔不群B.燥.热/水藻.包庇./媲.美掎.角之势/倚.老卖老C.砧.板/玷.污省.亲/省.察兵荒.马乱/ 惊惶.失措D.木讷./缴纳.模.样/模.具胁肩谄.笑/冲锋陷.阵解析A项读音依次是:jū/jǔ,suō/ jùn,zhuó/zhuó。

B项读音依次是:zào/zǎo,bì/pì,jǐ/yǐ。

C项读音依次是:zhēn/diàn,xǐng/xǐng,huāng/huáng。

D项读音依次是:n è/nà,mú/mú,chǎn/xiàn。

)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雏形逸兴遄飞消声匿迹智者千虑,必有一失B. 渲泄茅塞顿开相濡以沫坐收渔人之利C. 证券化险为夷固若金汤一叶障目,不见泰山D. 寒暄众口烁金开门揖盗山雨欲来风满楼解析A项消—销;B项渲—宣;D项烁—铄。

答案 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针对吉尔吉斯斯坦动荡局势,有关专家指出,吉尔吉斯“郁金香革命”后,经济、民生和腐败等没有根本解决,导致______不断扩大并最终引发骚乱。

(2)中国外交部13对“日方称中国海军直升机在其海域附近飞行是‘危险行为’作出______,称“有关海域是公海”。

(3)有关干群关系的调查数据令人困惑:大多数公众对干群关系“没有感觉”,而55%的公务人员认为干群关系“很融洽”。

为何在对双方关系的认知上,出现如此大的______?A.事态回应偏颇B.事端回复偏差C.事态回应偏差D.事端回复偏颇解析事态:事情的状态,局势。

事端:是指蓄意造成的纠纷,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共39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是()A.骤.雨(zhòu)纶.巾(lún)一蓑.(suō)还酹.江月(lèi)B.罗绮.(qǐ)豆蔻.(kòu)吟.啸(yín)揾.英雄泪(wēn)C.遥岑.(cén)憔悴.(cuì)料峭.(qiào)重湖叠巘.(yǎn)D.凝噎.(yē)樯橹.(lǔ)玉枕.(zhěn)鲈鱼堪脍.(huì)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参差天堑竞豪奢暮霭B.今宵羌管雨林铃故垒C.雨具箫瑟念奴娇芒鞋D.巷陌烽火醉花阴凄残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故垒.西边(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B.还酹.江月(以酒洒地,以表凭吊)C.倩.何人换取(请求)D.怎生..得黑(怎么生得)4.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B、念去去/千里/烟波C、便纵/有/千种/风情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5.下列句子没有语句倒装现象的一项是()A.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B.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D.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6、下列对词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运用对仗和互文的手法,写出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面。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

“谈笑间”的神态描写,表现了周瑜指挥若定的风度和出众的才干。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通过描写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有声有色地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以廉颇自况,自以为虽然老了,但还能参加抗金战斗。

)7.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B.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C.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D.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8.下列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9.古诗词中有些常见的意象往往赋予特定的含义,下列各项中不搭配的一项是()A芭蕉、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别绪B梅花、菊花、蝉---高洁品格C白云、明月-----孤冷凄清、高洁美好、思乡念亲D红豆-----男女爱情或亲情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词根据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B、词是兴于唐代胜于宋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因为长短不一,又称长短句。

C、苏轼的词改变了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词风,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D、旧体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古体诗,唐代以后的统称近体诗。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9分,每小题3分)苏词傅成穆俦①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

在传统的观念中,词以表现舞筵歌场、闺情离思为正体,而苏轼则率先在词的境域上求新求变,所谓“以诗为词”。

凡能写进诗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史、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壮行、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

这种意象的扩大,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使人自然而然地对苏词产生出“曲子中缚不住”的感想来。

②同词体的解放相配合,苏轼雄驰的感情与健拔的笔力,也一新天下耳目。

我们拿“大江东去”(《念奴娇》)与“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相比,就很容易看出在宣泄力度上的不同;而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等都不止是寻常的夸张,而是奇情豪气的自然发露;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陆游《老学庵笔记》)的印象,即在于此。

③豪放词是苏词最为人瞩目之所在,但在其词作中,仅占很小的比重,也就是说,苏轼在词体的创作中也是全能的。

他有大量的婉约词,格调却显得高远典雅,真诚健康,起到了将以浓艳为主的婉约调领挈至向上一路的积极作用。

更有大量的作品不易简单归类,其间或清丽,或韶秀,或清空,或旷达,常能“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虚,寄正于余”(刘熙载《艺概》)东坡以其传世的三百余首词作,为宋代词坛的百花齐放提供了全方位的表率和借鉴。

④苏轼对于宋词体制的贡献也值得一提。

唐五代词多为小令,而苏轼是宋初大量制作长调的先行者之一,后世甚而将《贺新郎》、《戚氏》等词牌的创制权寄于其名下。

长调在篇章结构、摘词敷采上需要更多的手法与技巧,而苏轼则往往能自如地将诗、文、论、赋的匠法运用其中。

但他并不斤斤于囿守音律,为了表意的需要,敢于在格律或句读上作大胆的调整。

工匠以创造突破为快而不以随俗守成为乐,苏轼作词便属于这样的类型。

11.下列对“以诗为词”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将写诗的规律运用到词体的创作上。

B.凡能入诗的题材内容均可入词。

C.冲破了传统词境的囿制,扩大了词的意象。

D.将词体提高到与诗言志抒情的同等文学地位。

12.下列对“东坡词‘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的印象”原因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苏词词体解放。

B.苏词感情雄驰,笔力健拔。

C.“大江东去”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相比,在宣泄力度上不同。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词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词人的奇情豪气。

1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到了苏轼手中,词的传统被改变了,词与诗的题材已经可以混一,两者之间已经没有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B.苏轼在词的创作方面是全能巨匠.无论豪放词,还是婉约词或不易简单归类的词,都感情雄驰,笔力健拔,积极向上。

C.词本是合乐的歌词,音乐对它有着很大的制约性;苏词突破了音乐的藩篱,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词与诗最终殊途同归。

D、苏城对于宋词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豪放词的开创、婉约词和其他多种风格词的创新、词的形式技巧音律的突破等。

二、诗文默写(共15分,第空1分)14.(1)楚天千里清秋,。

(2),何妨吟啸且徐行。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4)舞榭歌台,。

(5),瑞脑销金售。

(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7),,无人会,登临意。

(8),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9)东篱把酒黄昏后,。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10)《念奴娇》中描写赤壁古战场险要形势的三句是:,,______。

三、诗词鉴赏。

(24分)阅读下面的三首词,完成第7~12题。

满江红①柳永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

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

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

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

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⑤。

注: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

②长川,即下阕词中的桐江。

③成底事:一事无成。

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

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从军行》五首。

《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15.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1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阕加以分析。

(4分)浣溪沙春情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注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注:沈郎,指沈约,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沈约晚年身体病弱,消瘦。

17.请就开头动词“争”的运用加以赏析。

(4分)18.下阕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结合诗歌分析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4分)定风波暮春漫兴辛弃疾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①,唯有,茶瓯②香篆③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注:①病酒:指因喝酒过量而生病。

②茶瓯:一种茶具。

③香篆(zhuàn)19.词的上阕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0.词的下阕的“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一句历来为人称道。

试分析其妙处。

(4分)四、语言表达及应用(共22分)21.下列两幅对联分别所咏何人?请作答。

(6分)(1)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答:。

(2)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杨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词作有后主遗风。

答:。

22.下面一则启事,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简要说明原因。

(6分)招领启事本人于昨日在某某联合超市捡到皮包一个,内有人民币1000元(都是100的),诺基亚手机一部。

有丢失者前来认领。

李小明5月6日答:23.依照例句,从下面的事物中任选一个,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两个有寓意的句子。

例:白雪正面:不论别人从何种目光对待它,它总是露出清纯的笑脸。

(10分)反面:总是爱用洁白的面具去掩饰人间的丑恶。

选择事物:月亮、天平、火柴、彩虹。

正面:反面:高一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一.1. C(A纶guānB揾wènD脍kuài)2.A(B林—霖C箫—萧D残—惨)3.D(怎么,怎样)4.D5. A6.C(“写出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不妥。

)7.D 8.D(ABC均为借代,D比喻。

)9.D 10.D三.15.思路解析:宋词一般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这首词也不例外。

抓住上阕所写景物的特点,可以看出是动静结合。

参考答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

词人先写了一系列的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

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地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

“飞短艇”“载”“归村落”,这些动景更加衬托出环境的静寂。

16.思路解析:对词人思想感情的把握,要结合词的上阕所写景物的情调和词的下阕中的关键语句理解。

参考答案:表达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

上阕通过写雨后秋夜的疏淡、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的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的孤独和凄苦,表达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的心情。

下阕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的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的仕途形成了强烈对比,继而借王粲的诗,表达出自己对游宦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的归隐心理。

17.思路解析:在这首词中,作者先用简笔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

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辞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风、云、水、燕、泥等颇具初春气息的景物。

“乍晴池馆燕争泥”的“争”字,是这句中最生动形象的一个词,可以结合描写的画面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