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朝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秦汉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

秦汉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

秦汉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时期,其间建立了强大的统一中央政权,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政策。

其中,重农抑商政策是秦汉时期在农业和商业等经济领域实行的一种政策。

1. 重农抑商的本质和背景重农抑商是一种贯穿于秦汉两代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尽可能发展农业,抑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这种政策的出现,既是社会经济的自然结果,也是反映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和社会思潮的表现。

在西周时期,商业已经很发达,经济主要以商贸为中心。

到了东周时期,农业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统治的主要对象,而商贸则被逐渐压制。

这种趋势在秦汉时期得到进一步强化,表现为大力发展农业,以此为基础保障国家经济和国家权力的巩固。

在新朝时期,政策趋向逆转,主要考虑商业的发展,推行任贤用商政策。

2. 重农抑商的实施方式和影响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实施方式和影响:(1)土地分配制度。

从秦汉开始,实行过类似“根据人口实行均分”的土地分配制度,使农民有了更多的土地,增加了耕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2)推行农业技术革新。

秦朝时期先后实行“封禁制”和“均田制”等措施推广农业生产技术。

而汉朝更是还采用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和土地荒地开垦等办法,使农业生产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

(3)抑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在新朝时期,推行任贤用商政策,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

但在秦汉时期,为了保护农业,限制了一些非农业生产的自由发展,即所谓的“重农抑商”。

这种政策的恶果是导致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展受到了限制,难以推动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4)对民生的影响。

秦汉时期大力发展农业,趋向重视民生,在加强农业生产的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

由于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对商业的限制,逐渐出现了一部分富贵者向地方搬迁的现象。

但对大多数百姓来说,国家的重组农业政策和规划,对于维护生存权利、稳定生活来源,促进了国家经济和社会治安的稳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古代抑商政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古代抑商政策的基本情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摘要:抑商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制度,包含以农为本与以商为末两层含义。

以农为本是把农业当作根本性大事来抓,督促和鼓励农业生产。

以商为末是把商业作为农业的对立面来看,鄙夷和压抑商品经济发展。

1、发展历程: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代,最早由李悝在魏国的改革内容中有所体现,随后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将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以此作为大力推行农战方针的基本内容付诸实施。

以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其作为治国的典范。

汉朝得到强化。

当时规定:第一,不许商人穿丝绸衣服,不许乘车或骑马;第二,不许商人“ 名田” ,即购买土地,“ 犯者以律论”;第三,不许“ 推择为吏” ,即不许商人及其子孙到官府去做官。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泛滥发展。

主要表现为政府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后来又实行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

2、抑商政策的基本情况2.1抑商政策的原因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利益所决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是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对于人们来说,拥有土地可以榨取巨额财富,且地租收入较稳定,是发家致富的最好手段;同时对封建国家而言,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

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商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

与此同时,私人工商业主一方面通过商品交换与高利贷盘剥农民,另一方面商业活动丰厚的利益回报又吸引着相当一部分农民“舍本趋末”,从而大大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基础。

此外,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即“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在商品经济不太发达的古代社会,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还是靠土地税(田租),因此重农抑商相对来说可以保证政府的收入。

重农抑商形成原因历史影响

重农抑商形成原因历史影响

重农抑商形成原因历史影响在我国漫漫五千年封建历史长河中,“重农抑商”政策总是与历史相随相伴的。

它产生于封建制度产生巩固的春秋战国,发展于封建制度兴盛的秦汉,之后便作为一项长期而传统的国策被后面的朝代继承发扬。

所谓士、农、工、商“四民”中,士最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这是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

历代封建王朝尤其是新建立的王朝都十分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强调“农为本”。

我将从”重农抑商”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代政策开始阐述,在这个基础上分析原因,找出实质,并简要的评价一下”重农抑商”在历史上的作用一、“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时代背景随着以奴隶制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周朝瓦解,以封建制生产方式为基础春秋战国兴起,“重农抑商”政策应运而生。

我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生是封建制度的选择,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决定的。

在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即将出现时,它首先要为自己确立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来支撑自己的上层建筑。

周代领主制社会衰落后,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来说,农业是封建社会主要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中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是封建专制政权的主要基础。

因此,我们需要从理论上论证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

由于封建国家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和传统观念而造成的商业货币资本于土地资源的结合,导致货币资本长期依赖于土地,个体工商业丧失独立发展的道路,始终依附于农业,从而出现了地主土地所有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促进了中国封建地主制社会的不断前进。

比如春秋时期,封建制度下的新的生产方式确立,虽然商品经济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商品货币经济对土地所有制关系的渗透程度是相当肤浅的,商品经济并没有生根,并不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大量“活”的货币没有转化成流通资本或者扩大再生产,而是转化成一成不变的不动产被桎梏。

商人进行土地买卖只是为了将土地租出来维持一种剥削农民的方式,而不是把货币资本投入到土地去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

马克思的经典理论认为:“商业对各种已有的,以不同形式产生使用价值的生产组织,都或多或少的起着解体的作用。

浅析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浅析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浅析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11级历史教育(2)班何天博指导老师:张郁萍)摘要: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中,重农抑商政策伴随其始终,历朝历代采取不同程度的抑商政策,甚至这种政策的影响至今仍然可见,那么从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成因及其影响入手来解析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就成为可取之途径。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社会历史环境进行考察、对重农抑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做出梳理、以及对重农抑商政策做概括介绍,得出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的认识,并且对其在中国古代社会所起的积极和消极作用进行评价,从而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诸多因素产生的影响,以为寻求中国社会的政权模式和发展道路在理论上做出部分解释。

关键词:政策意义重农抑商传统成因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汉文帝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中国古代法中的“重农抑商”传统,人们很早以前就专门研究过它的形成原因。

那时人们认为,其原因不外两者:一是在中国古代,商业是对作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基础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经常性威胁,故要抑商而促农;二是在亚细亚社会,商业经常威胁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行使其广泛的公共职能(如举办公共工程以抵御自然灾害、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等等),故要抑之。

现在看来,这种结论是不全面的:只注意到了形成这种传统的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没有注意到另一方面的重要原因——观念原因或精神文化方面的原因。

这种原因,就是“义利之辨”、“重义轻利”观念为代表的伦理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知道"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的道理,重农抑商人为地抑制了人们发财致富的通道。

那么,历代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重农抑商",甚至"殴民归农"呢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商业,可以增加社会的横向联系,打破彼此隔绝的地域界限,在各个独立的社会个人之间架起互相勾通,互相依存的桥梁,在追逐利润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协调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生产和消费,促进商品与货物的流通,从而积极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而社会财富的增加又必然导致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从而增加其受教育的机会,促进科学、技术、艺术的发展,而人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又必然导致对专制统治的否定与反叛。

探究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

探究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

2018.7上MO T H E R L A N D探究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文/马嘉芮摘要:“重农抑商”政策作为统治阶级维护统治地位的重要工具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其影响甚至延续至今,本文重点分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生背景及原因,以辩证的态度探究了其所带来的影响,最终点明“重农抑商”政策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影响分析启示论坛(下转第66页)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重农抑商”政策一直都是统治阶级的基本国策,“重农抑商”政策也在经济结构、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包括“重农”与“抑商”两大部分,“抑商”的目的是为了“重农”,“重农抑商”政策是历朝统治者的共识,秦商鞅变法的核心之一就是“重农”,例如奖励耕织,特别是鼓励垦荒,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同时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最终秦国确定了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的基本国策,自此“重农抑商”政策正式形成,汉代不遗余力推行该项政策,并在制度化、法律化层面日趋完善,汉朝通过法律手段来为工商业发展层层设卡,形成了“以法律贱商人”的格局,唐朝作为封建王朝发展高峰期,其“重农抑商”政策也是影响深远,无论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还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重农”政策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宋元时期则诞生了最有效的“抑商”政策,对于重要经营物资采取国营制度,国家垄断行业已经不仅限于盐铁,明清时期则推行“禁海令”,斩断了海上贸易发展的可能性。

“重农抑商”政策的“重农”部分抓到了农业这个封建社会的经济命脉,得到了普遍好评;但是历史上的“抑商”政策饱受争议,大部分学者持全面否定的观点,也有部分学者持有肯否参半的态度,极少数专家学者持有全面肯定的意见,目前对于“抑商”政策的主流观点认为该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流通发展,进而阻滞了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导致我国封建社会延绵2000余年。

笔者认为对于“重农抑商”政策的探究,需要利用辩证的观点进行系统研究,做到以史为鉴。

各个朝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各个朝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并且多次开而复关。清廷多次颁布禁海令,对外国采“取非系贡献,概不准贸易”的态度。虽然后来开海禁,设海关,但还是严格限制,乾隆时“一口通商”,这
时所出现的“公行”制度也是操纵在政府手中的。所以在对私营商业上是压抑和严格限制的。不过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这个时期的此
项政策都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前期,政府基本上放松了对私营手工业的压制政策,精简了商业管理机构,注意全面管理。在对手工业和商业管制上逐渐变的理性化
进行收税的法令,对商人及其家族中妇女的税额加倍征收。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发布对商人征收车船税的法令。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公布“告缗令”,
规定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囤积货物者、运输业者,不论有无市籍,一律算缗,按其货物估价申报纳税,每两千钱纳一算,一算一百二十钱,加重加倍征税。
的限制。1.加勤劝农,“劝谕绅士百姓,凡田土在一顷以下,(种棉)应听其便;若在一顷以上,只许种棉一半,其余一半,改种稻田。”加上课以重税,“烟田一
亩,佃课十金”。新会县葵园,“每亩(佃课)十四五两”。还有禁止烟茶的种植,这些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抑制意图十分明确。2.在对海外贸易方面更是严令制止
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罽,操兵,乘骑马。”再有商人及其子孙不得仕宦为官,“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贾人皆不得名
田、为吏,犯者以律论。”将商人及其子孙拒于统治阶级大门之外。表现之三:经济上抑商。1.对商人“重租税以困辱之”。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公布按人头
各个朝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1)春秋战国时期——重农抑商理论形成阶段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色彩鲜亮的时代。重农抑商的理论形成与这个时期。一些思想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摘要】: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生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它不是一项单纯的经济政策,之所以能被中国古代帝制王朝推行两千多年,是因为它在道德、财政、政治、经济诸方面维护着王朝统治的稳定。

本文将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及各方面的均衡利益等多种因素来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发展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诸多影响。

【关键字】: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经济基础传统农业文化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如商鞅变法积极推行农战方针,采用各种手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中国宋代、明代中期后都不重农抑商,所以这两个时期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改朝换代后,资本主义萌芽消失了,重新开始了重农抑商。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国家财政收入也从商业税收中得到了很大的补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而在这时,统治者认为商品交换不能够创造新的财富,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政策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还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这虽有利于国家稳定统一,巩固中央政权,却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

(一)、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主要表现在:一、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二、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三、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四、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等等。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政策(一)含义:中国历代王朝采用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重视农业,限制和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以农为“本”,商业被称作为“末”业。

(二)演变商周时期: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后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和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出现重农抑商思想。

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

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

商鞅还招募无地农民到秦国开荒。

为鼓励小农经济,还规定凡一户有两个儿子,到成人年龄必须分家,独立谋生,否则要出双倍赋税。

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发展封建经济。

措施:重农抑商、奖励耕战作用: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2、西汉:汉武帝大规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西汉初经过长期战乱,民生凋敝,而商人却囤积牟利。

实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汉朝政府规定商人的地位低于一般的编户齐民,凡从事商业者需向政府登记,并缴纳市租,其专门的户籍称为市籍,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

措施: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作用:这些政策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经济造成阻碍。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促进西汉国力的强盛。

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唐太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同时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但是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4、宋代:商人遭歧视开始转变(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宋朝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商业繁荣,统治者改变了西汉以来的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富商地位显赫,官吏兼营商业者很多,促使了商业的繁荣。

唐代安史之乱后,吐蕃、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相继崛起,隔断了宋朝与国外的陆路联系,东南海路成了宋朝对外贸易的唯一通道,海路贸易更加兴盛,促进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宋代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的时期。

高考历史备考资料:重农抑商政策

高考历史备考资料:重农抑商政策

高考历史备考资料:重农抑商政策在古代的中国,重农抑商的政策严重影响了商业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考历史《“重农抑商”政策》的备考资料以供大家学习。

高考历史备考资料:“重农抑商”政策1.秦朝首倡商鞅变法,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2.推行的目的:(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1)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2)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4)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4.关于对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1)积极作用:重视农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发展。

(2)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潮流。

高考历史备考资料:“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①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②表现: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

官方贸易:积极开展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不断。

2. “闭关锁国”①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②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高考历史备考资料:地理发现1、1487 迪亚士——好望角2、1492 哥伦布——美洲3、意义: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推动欧洲商业发展。

殖民扩张与掠夺1、荷兰(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海上马车夫”。

2、英国(18世纪中后期):打败西班牙(海上霸权)、荷兰、法国(殖民霸权),“日不落”帝国。

3、“三角贸易”:欧洲、非洲、美洲。

探讨中国古代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探讨中国古代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探讨中国古代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探讨中国古代传统“重农抑商”政策作者姓名:王辰班级: 08劳动经济完成日期: 2012年1月【摘要】: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产生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它不是一项单纯的经济政策,之所以能被中国古代帝制王朝推行两千多年,是因为它在道德、财政、政治、经济诸方面维护着王朝统治的稳定。

本文将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及各方面的均衡利益等多种因素来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形成发展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诸多影响。

【关键字】: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经济基础中央集权重义轻利传统农业文化一、引言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如商鞅变法积极推行农战方针,采用各种手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中国宋代、明代中期后都不重农抑商,所以这两个时期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改朝换代后,资本主义萌芽消失了,重新开始了重农抑商。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国家财政收入也从商业税收中得到了很大的补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而在这时,统治者认为商品交换不能够创造新的财富,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政策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还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这虽有利于国家稳定统一,巩固中央政权,却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

论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论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目录1.引言 (1)2. “重农抑商”政策的发展过程 (1)2.1 战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 (1)2.2 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发展成熟 (2)2.3 明朝起“重农抑商”政策走向衰落 (2)3. “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分析 (2)3.1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需求 (2)3.2政治上,巩固国家统治和稳定社会的客观需要 (3)3.3 文化上,儒家文化的影响 (3)4.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3)4.1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积极影响 (3)4.1.1 有助于巩固封建统治 (3)4.1.2 符合当时经济运行的规律 (3)4.1.3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4)4.1.4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繁荣 (4)4.2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影响 (4)4.2.1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4.2.2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4)5. “重农抑商”政策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4)6. 结语 (5)参考文献 (6)论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摘要:“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中国封建统治者一贯奉行的治国安邦之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体制下,重农抑商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各个朝代都会采取不同程度的重农抑商政策,这种政策至今还会在某些程度上影响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本文首先论述了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与其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发展历程,并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古代推行该政策的影响以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重农抑商;发展过程;政策影响;启示;1.引言在两千余年封建历史中,“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由此形成的“重农抑商”政治方针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

重农是指重视农业生产,以农业为社会经济的“根本”,视农业为“本业”;抑商是抑制民间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与壮大,以民间私营工商业为社会的“支末”,视其为“末业”。

从战国时形成的“奖耕战”、“抑商贾”政策始,秦汉后“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渐成国策,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政策之表现。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表现、成因及启示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表现、成因及启示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表现、成因及启示【摘要】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是一种重视农业而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在这一政策下,重农得到优待,而商人受到限制。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农业发展,如减税减赋,赏赐土地等,同时对商人实行高额税收和行业禁令。

这种政策导致了农业相对繁荣,但却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影响了经济的整体发展。

这种政策的成因主要是当时社会对商业的不信任和对农业的重视。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重视农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商业的发展,保持平衡,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这一政策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启示是要重视商业的作用,给予商人更多的支持和发展空间。

而在当代,也可以借鉴这一历史教训,实行合理的政策来促进农业和商业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表现、优待、限制、实施、影响、成因、经济、启示、借鉴、背景、定义、研究意义、当代、古代经济。

1. 引言1.1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背景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背景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了农商矛盾。

农业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而商业则被视为不务正业,甚至被贬为“居市者”,被看作“贪财、心利之徒”。

这种农商矛盾导致了政府出台“重农抑商”的政策。

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政府主要由贵族、地主和农民组成,他们更倾向于支持农业,因为农业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基础。

商人则被视为小人,他们通过贸易等方式获取财富,而不通过辛勤劳动。

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政策来限制商人的发展,同时优待农民,保障农业生产。

这种“重农抑商”的政策背景,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影响了农民和商人的地位,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政治经济体系,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1.2 重农抑商的定义"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政策,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农业,抑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明清的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明清时期,中国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农抑商的政策,旨在维护农业的地位并限制商业的发展。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时期,明朝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鼓励农业发展的政策,如推行“丁口调查制度”和实行“土地制度”。

这些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土地的产出来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

同时,明朝政府对商业和手工业实行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如限制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对商业税收的严格征收。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业成为明代社会经济的主导产业,农民的地位和收入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重农抑商政策,并进一步加强了对商业的限制。

清朝政府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尤其是对西方国家的贸易。

同时,清朝政府对商业税收的征收也更加严格,使得商人的利润空间被压缩。

这些政策的实施导致了商业的萎缩和手工业的衰退,进一步加强了农业的地位。

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些政策使得农业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产业,农民的地位和收入得到了提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限制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了商业的萎缩和手工业的衰退。

这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错失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

最后,这些政策的实施也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落后,限制了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

然而,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这些政策过于偏重于农业的发展,忽视了商业和手工业的重要性。

其次,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错失了与西方国家的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最后,这些政策的实施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农民和商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些政策使得农业成为主导产业,农民的地位和收入得到了提高,但也限制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摘要“重农抑商”是封建正统经济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它的形成蕴涵着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政治文化。

这一思想促进和巩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久发展,对中国后世的国民意识、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制定了不同程度的重农抑商政策,探究出这一思想的本质内涵及其深远影响,对解释影响着中国现代社会的传统因素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试图从政治学的视角入手解析重农抑商思想的成因和理论基础,并将思想研究的着眼点放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方面,即通过深刻认识这种思想的实质和所产生过的作用,来更好地理解传统思想这一资源所蕴含的精华,也有助于克服其带给我们的消极影响,从而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部分理论上的解释。

关键词:重农抑商;农耕文化;发展;影响;AbstractThought of Physiocracy and commerce suppressing is one of a key principle of Ancient feudal china.Form shang yang reform provisions of rewords geng zhan to Han Dynast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griculture,and it recover to adjust until Qing Dynasty, this is all reflect of Physiocracy and commerce suppressing, it contains farming culture and political culture of Ancient feudal china.This thought promote and consolidate China's feudal society to development for a long time and it have deep impress to Later generations on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economic and culture. Under the instruction of this thought,every dynasty has set up various policies of physiocracy and commerce suppressing.Hence,making the research on the essence and far reaching effect that this thought embodied is of great value and practical meaning to explain the traditional factors which affected modern China.The thesis i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olitics to explain the reason and theoretic basis of Physiocracy and commerce suppressing.That is to say that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n this thought and its development of process we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its essence and it is also helpful to overcome some negative thinking on traditional thoughts with providing explanation on modern china’s development.Keywoeds:development;impact;Physiocracy and commerce suppressing; farming culture;摘要 (1)Abstract (2)一、“重农抑商”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环境 (4)(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需求 (4)(二)巩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客观需要 (4)(三) “重农抑商”思想的实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保护封建地主阶级 (4)(四) “重农抑商”思想的化方面的原因 (5)二、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5)(一)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思想的形成 (5)(二)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思想的发展过程 (9)三、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的主旨和内容 (10)四、对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评价 (11)(一)重农抑商思想及政策的积极作用 (11)(二)重农抑商思想及政策的负面影响 (13)结论 (14)参考文献 (15)一、“重农抑商”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环境历史时期的任何一种思想,都是特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

历朝历代重农抑商的具体政策

历朝历代重农抑商的具体政策

历朝历代重农抑商的具体政策中国古代历史上,重农抑商一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核心是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商业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的统治者们一直将农业视为国家的根本,而商业则被认为是不稳定的因素。

因此,历朝历代都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来重农抑商。

首先,重农抑商政策的核心是鼓励农业生产。

统治者们通过减免农业税收、提供农业补贴和优惠政策等手段来促进农业发展。

他们鼓励农民增加耕地面积,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他们还实施了农田水利工程,改善灌溉条件,增加农田产量。

通过这些措施,统治者们希望能够保证国家的粮食供应,维护社会的稳定。

其次,历朝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限制商业发展。

统治者们认为商业活动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因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商业的发展。

其中包括对商人征收高额税收、限制商业活动的地域范围、设置行业壁垒等。

此外,他们还实施了一系列监管措施,以控制商业活动。

例如,设立市场监管机构,规定商品价格,禁止商人操纵市场等。

通过这些措施,统治者们试图限制商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然而,重农抑商政策并非没有问题。

一方面,这一政策导致了农业过度发展,而商业的发展却受到了限制。

这使得中国的经济结构长期处于农业主导的状态,无法实现工商业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

由于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商人们无法获得应有的利润,而农民则受益于农业补贴和优惠政策。

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

总的来说,历朝历代重农抑商的具体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的粮食供应和社会的稳定。

然而,这一政策也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导致了中国经济结构的长期不平衡。

在现代社会,中国已经转变为以工商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不再适用。

然而,我们仍然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寻找合适的政策来平衡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高中历史: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高中历史: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学习目标】掌握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含义、影响。

【知识概述】1、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2)直接目的: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3)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2、含义: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含义是指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即保证经济政策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

3、表现:战国时期,秦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西汉时期,汉高祖对商人征收重税,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政策,全面控制工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等。

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巩固地主阶级政权。

4、影响:积极性:封建社会初期,该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有助于社会稳定、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消极性:封建社会后期,该政策导致地主阶级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烈;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中国社会发展滞后。

【知识延伸】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

1、相同点:重农抑商政策和明清时期海禁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内容上都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不同点:(1)时代不同:重农抑商政策最初实施于战国时期,后于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海禁以及闭关锁国政策实施于封建社会衰落时期。

(2)背景不同:在封建社会国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者的阶级地位决定的。

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从根本上看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

具体地说,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清初实行海禁主要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东南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

后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此外也受统治者盲目自大观念的影响。

古代抑商政策的基本情况及影响,法制史论文

古代抑商政策的基本情况及影响,法制史论文

古代抑商政策的基本情况及影响,法制史论文题目: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的基本情况及影响目录摘要关键词1、国家政策之抑商2、抑商政策始于商鞅变法3、抑商政策的传承4、抑商政策对中国的影响5、结语参考文献以下是正文摘要:了解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通过阅读“重农抑商”相关的历史材料,探索从商鞅变法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后,“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直至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历程,体现出中国古代的宏观经济学思想变迁,重点阐述了统治阶级的宏观经济政策所反映的宏观经济思想,表明了宏观经济学萌芽并不局限于西方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宏观,学习历代专制王朝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更深刻理解当今国家经济政策对。

关键字:抑商政策重农抑商商鞅变法商公法1、国家政策之抑商1.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1.2原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1.3表现重农: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

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1.4后果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

2、抑商政策始于商鞅变法2.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经济、政治变革的重要开始,主要内容包括“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战”、“统一度量衡”等经济措施,“改户籍、设县治”。

论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论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论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摘要]在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体制下,重农抑商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同时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之下,各个朝代都会采取不同程度的重农抑商政策,这种政策至今还会在某些程度上影响现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本文首先论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与其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发展历程,并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古代推行该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重农抑商;发展过程;政策影响一、引言秦汉时期之后的中国社会,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封建专制制度能够存在几千年的原因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同时也深深的受到的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作为我国古代封建专制统治思想中的关键部分和重要内容,重农抑商思想为封建社会的延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确立并且飞速发展,我们再回头来研究重农抑商政策的内涵及其对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与发展过程(一)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1. 从经济上来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基础,满足国家政权积累财富的需求。

在过去生产力不是非常发达的实际情况下,太多的人选择从事商业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主要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则需要更多从事物质生产的人)以及社会财富积累,更加不利于统治阶级对底层人民的控制。

因此就必须要采取一切措施来确保农业的稳定发展,严格限制过多的人从事工商业。

2. 从政治上来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安定,保证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控制权。

在农耕社会阶段,由于生产力的限制无法生产出能够满足商人攫取的财富,统治阶级也严格禁止过多的社会财富流入到商人手中,而商人在生产力落后、社会产品本来就匮乏的情况下依旧采取各种投机倒把的手段,严重扰乱了经济和社会秩序,因此统治阶级开始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3. 从思想文化来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是为了我国古代传统的“重义轻利”为代表的伦理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就是商贾及商贾的后代。法律规定的市籍制度,产生于秦朝,沿用于汉,延续几千年。但是我认为,重农抑商是从汉代才开始大力推行和制度化法律化的。首先,
在大力推行抑商政策和贱商措施。表现之一:宣扬“商业害国论”,汉代一些思想家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关于“事末作”则“国贫”的传统,进一步宣扬,全盘否定
商业。表现之二,贬低商人地位,并加以各种形式的人身侮辱。除了继续实行秦朝的七科谪戍和市籍制度外,还用了一些侮辱性的办法来贬抑商人,《史记》曰:“
亩,佃课十金”。新会县葵园,“每亩(佃课)十四五两”。还有禁止烟茶的种植,这些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抑制意图十分明确。2.在对海外贸易方面更是严令制止
,并且多次开而复关。清廷多次颁布禁海令,对外国采“取非系贡献,概不准贸易”的态度。虽然后来开海禁,设海关,但还是严格限制,乾隆时“一口通商其影响
(1)春秋战国时期——重农抑商理论形成阶段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色彩鲜亮的时代。重农抑商的理论形成与这个时期。一些思想
家的言论对商人和商业的态度是很苛刻的,荀况“工商重,则国贫”,[6]主张“省工贾,众农夫”。[7]韩非把商工之民列为“五蠹”之一,把“商贾外积”和“耕
(3)唐代至明朝末年——重农抑商政策反复调整阶段。隋唐时代,是我国商业发展的活跃时期,贸易物流,连接海内外;以隋炀帝之暴戾,尤有
迁徙天下富商大贾营建洛阳大都市及开凿运河便商伟业。所以统治者也适应客观情况的需要,对商业和商人实行了“贱而不抑”的政策。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虽
然在公开的法令上,崇本抑末、重农抑商的传统依然在发挥作用。唐朝之后的宋、元、明三朝,基本上未脱离由唐代所形成的贱——对商人——而不抑——对有利于
注意全面管理。在对手工业和商业管制上逐渐变的理性化
,统治者能明智的理解商业活动了。
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罽,操兵,乘骑马。”再有商人及其子孙不得仕宦为官,“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贾人皆不得名
田、为吏,犯者以律论。”将商人及其子孙拒于统治阶级大门之外。表现之三:经济上抑商。1.对商人“重租税以困辱之”。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
时所出现的“公行”制度也是操纵在政府手中的。所以在对私营商业上是压抑和严格限制的。不过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这个时期的此
项政策都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在前期,政府基本上放松了对私营手工业的压制政策,精简了商业管理机构,
战之士困,末作之民利”,看做是封建国家可能灭亡的两个象征,[8]提出“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9]商鞅的“治国
能抟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10]在经济政策上也有很多表现,魏国实行平籴政策,秦国的粮食专卖制,商鞅改“六法”为“六律”,六律之
始皇时代)、汉时期开始。秦朝经过商鞅变法,使重农抑商政策形成,秦统一后,继续奉行重本抑末政策。秦始皇在琅琊台的刻石辞里宣称:“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12]还有秦始皇颁布的七科谪戍条例,“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尝有市籍者,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其中有四种
03年)公布按人头
进行收税的法令,对商人及其家族中妇女的税额加倍征收。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发布对商人征收车船税的法令。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公布“告缗令”,
规定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囤积货物者、运输业者,不论有无市籍,一律算缗,按其货物估价申报纳税,每两千钱纳一算,一算一百二十钱,加重加倍征税。
一的“关市律”就是对市场、商业的管理规定,苛刻非常。齐国严格控制粮食和货币,管仲实行“官山海”的政策,大力发展官营工商业,实行了盐铁专卖。加上官府对市场的价格和税收的管理,无疑使工商业者又受到了一层限制。
(2)秦、汉代至隋、唐——重农抑商理论法律化阶段一般认为,重农抑商从理论上被统治阶级所接受并形成贱商、抑商政策和法律,应从秦(秦
2.颁布经济法令,对利润丰厚的盐、铁行业实行官营垄断的“禁榷”制度,从富商大贾手中夺回盐铁和贸易的控制权,挤兑、缩减商人的经营范围。还颁布均输法和
平准法,设立平准、均输机构控制全国的商品。3。剥夺商人对土地的占有权,汉武帝时规定:“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僮。”
统治阶级经济发展的商业——的格局。虽然在“贱商”的具体措施上,个朝代自立名目和花样,但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无法摆脱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4)清代——重农抑商传统观念化、理念化清王朝也依然奉行着重农抑商的政策,在清朝最主要的政策是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压制和对海外贸易
的限制。1.加勤劝农,“劝谕绅士百姓,凡田土在一顷以下,(种棉)应听其便;若在一顷以上,只许种棉一半,其余一半,改种稻田。”加上课以重税,“烟田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