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4课文注释: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4原始资料:“重农抑商”
原始资料:“重农抑商”
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
──《韩非子·奸劫弑臣》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
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
商无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
窳惰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恳令》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
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恳令》治国能抟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商君书·壹言》民之内事,莫苦于农,故轻治不可以使之。
奚谓轻治?其农贫而商富,故其食贱者钱重。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不如商贾技巧之人。
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故曰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而不农之徵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则民不得无田。
无田,不得不易其食;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
食贵,籴食不利,而又加重徵,则民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故民之利尽在于地利矣。
──《商君书·外内》商鞅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
──《汉书·食货志》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史记·秦始皇本纪》。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1.4《古代的经济政策》讲解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本课概述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为本的社会,它的延续与历朝采取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本课分三目内容,对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进行了充分的诠释。
第一目“土地制度的演变”,揭示了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变化的历程,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了统治政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目“重农抑商”,阐述了此政策的产生及其对明清工商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第三目“‘海禁’与‘闭关锁国’”,介绍了明清两代对外政策的具体表现及其消极影响。
此外,教材中还穿插了一些资料和图片,对一些重要历史概念和现象进行了进一步阐释。
教学时,要运用一些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剖析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
●教学难点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教学方法由于本课具有专业术语的特点,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主要以“启发—发现”式教学法为主,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名词讲解、问题情境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古代主要土地制度的内容和特点,探究它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
(2)掌握“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渊源。
(3)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背景及表现。
过程与方法(1)依托史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层层剖析,由表及里,让学生在探讨中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2)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提示学生用一定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机会和平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经济政策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从而使学生教学设计导入设计图片导入从人类文明的发展来看,人类找寻食物,先是采集野果鸟蛋,随后是狩猎,最后才到农耕。
高一历史学案 1.4 古代的经济政策 9(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一、“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1、含义: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
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2、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维护政治稳定,维护自然经济。
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3、原因:根本原因:①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
4、内容(基本主张):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5、表现:①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明清两代“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①“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
②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
③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④歧视商人。
⑤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6、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后果: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7、影响:①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化,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二、“海禁”政策及其影响:1、含义: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禁海,实行“闭关锁国”。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一、重农抑商
2、原因:
⑴重农: ⑵抑商: ①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占有农业劳动 力;
②商业的不稳定性、流动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 权;
一、重农抑商
3、根本目的:
(经济目的/原因)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维护专制统治)
4、表现 ●沿袭“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
● 实施官营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 ● 重税。明清两代对民营商业征税不仅税率高,税目繁 多而且关卡林立。
①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②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阻。
历史表明,农工商都应为“本”,国家才会富强。
二、 工商业的管理
抑商
禁商
统治者希望工商业的发展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一) 历朝对工商业的管理状况
1、秦朝: ⑴措施: ①统一度量衡货币 ②颁布秦律(《田律》、《仓律》、 《工律》、《金布律》 ) ⑵特点:全面、具体、严密
(1)根据材料说明“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 是什么? 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雇佣关系 说明了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一 ) 资本主义萌芽
1、出现时间: 明朝中后期 2、产生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发 展导致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拥有资本 和生产资料的早期资本家和出卖劳动力 的自由雇佣劳动者。
(一)历朝对工商业的管理状况
1、秦: 2、汉: 3、唐代: 4、宋朝: 5、明清:实行海禁、关卡林立,收重税 6、对私营工商业:
⑴关津之税和市肆之税;⑵严格缉私
(二)、工商业管理方式
总结:
①制定相关法律,严格管理。
②实施官营制度,独占专利,限制民营工商业发展。 ③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重税。
二、工商业的管理
必修二 “重农抑商”
──《商君书· 农战》
一、“重农抑商”的原因
材料:商周时期 ,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后 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 生产等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2
一、“重农抑商”的原因
社会上出现了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直接原因: 影响农业的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 根本原因: 统治者为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 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二、“重农抑商”的提出 他提出:“农业 生产粮食布帛, 是本业;脱离农 业生产的工商业, 为末业。国家要 鼓励男耕女织的 农业生产,限制 工商业的发展”。
三、“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材料一:商鞅在秦国实现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
材料二:“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 尊„„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 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 ——《吕氏春秋》 建统治。 材料三:“„„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 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 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 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三、“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材料四: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税租以 困辱之,孝惠、高后时 ……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 材料五: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 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旧唐书》 材料六:1381年明政府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 贾者,亦不得衣绸、纱。”1506年又“禁商贩、仆役、倡役、下贱 不许服用貂裘。”1521年还规定:“商贾、技艺之家器皿不许用 银。” ——《明史》卷67《舆服志》 材料七:清代关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 除正税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杂税,如康熙年间江西南昌、饶州、吉 安、抚州四府,原先的“岁额无多”,但“有司假以侵渔,吏胥又 从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倍”。 ——康熙《江西志》卷172
高一历史必修二全册重要微知识点课件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
04
历代重农抑商政策变革与调整
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初步形成
秦朝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商鞅变法中明确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通过奖励耕织,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商 业活动,奠定了秦朝及以后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基础。
汉朝承袭秦制,进一步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重农抑商政策,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如均输法、平准法等加强了 对商业的控制和限制。
商业与农业的矛盾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 ,商业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
商业发展与农业生产存在矛盾,商业 的繁荣往往会导致农业生产的萎缩。
商业发展的抑制因素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抑 制,如交通不便、货币制度不健全、 政策限制等。
重农抑商政策起源及初衷
重农抑商政策的起源
重农抑商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提出“重农抑商”思 想。
促进农业与商业的融合发展
政府可以鼓励农业与商业的融合发展,如发展农业观光旅 游、农产品深加工等,实现农业与商业的良性互动。
06
案例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在历史 事件中的体现
案例一: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措施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 商业为“末业”。
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础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01
古代中国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的
基础。
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02
受技术、工具等条件限制,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产出有限
。
农业税收是国家财政主要来源
03
古代中国以农业税收为主要财政收入,商业税收相对较少。
商业发展与抑制因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4课文注释:重农抑商
课文注释: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它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李悝的改革思想和实践。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到汉文帝的重农政策,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这种政策的体现。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如战国时期,秦国实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日益暴露。
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难以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商品生产。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和工商业的正常发展,打乱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政策的消极作用就更明显。
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
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
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1.4《古代的经济政策》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堂小结:
一、重农抑商政策:
(1)最早由战国时商鞅提出。
(2)基本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 商业被称为”末业”。
(3)主要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4)影响——在封建社会建立初期,促进了农业发展,对于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巩固有利。
在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成长。
二、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
(1)提出于明朝初期。
(2)基本含义——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3)原因——东南沿海出现外部侵扰势力。
(4)发展——后来发展成闭关锁国政策
(5)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堵塞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的渠道,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4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0)
商鞅时期抑商的措施有哪些?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商鞅抑商的目的
时期 西汉初 汉武帝 西汉至唐代 明清时期
回归课本 梳理信息
“抑商”政策
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
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不得为官 “海禁”政 采策取加强控禁制止和中国掠人夺赴的海手外段经予商和以限压制
一、古代中国统治者为什么抑商?
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听从号 令),不令则不可以守(守卫国土 ),不可以战。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 少),其产约则轻(轻易)迁徙, 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 向远方去),无有居(安居)心。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小聪明 ),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钻空 子)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巩固国防 加强皇权
重公轻私 中央集权
安土重迁 便于管理
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听 从号令),不令则不可以守( 守卫国土),不可以战。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 财产少),其产约则轻(轻易 )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 ,皆有远志,无有居(安居) 心。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小 聪明),好智则多诈,多诈则 巧(钻空子)法令,以是为非 ,以非为是。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
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
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
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2分)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共29张PPT)
画面三: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 入了全新的时代!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 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 规律。
清朝乾隆时期广州郊外的十三行,是唯一准许与外商打交道的商行 学做思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3、闭关锁国政策(“海禁”)的表现: ① “朝贡”贸易体制——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 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 ②严加禁阻民间的对外贸易 ; ③颁布一系列严厉禁令; ④严格限制 “开放” 的海关。
商业影响农业生产,危及封建政权统治
学做思一、重农抑商政策
导学:1.重农抑商的含义是什么?谁最早确定该政策?
2.历朝历代统治者们为何都选择重农抑商政策? 3.历代统治者是如何重农抑商的?举例说明 导做: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战国商鞅变法时首倡,被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2、目的 维护小农经济, 巩固封建统治。
(2)抑制工 商业的发展
学做思一、重农抑商政策
3、表现 ⑴重农:
奖励农耕;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等。 ⑵抑商: ①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工商业的政策; ②对民营商业,商税繁重,关卡林立;
③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④历朝均以“重本抑末”为重要的理财思想。
学做思一、重农抑商政策
导思: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有何影响? ★ 积极影响: ①经济上:稳定农业人口,促进农业发展,巩固封建国家的经 济基础; ②政治上:稳定民心,稳定社会,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 消极影响: ①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压抑; ②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课件
思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出资
雇佣
经营 充足资金的作
坊主、商人 利润
劳动
手工工场 工资
自由 劳动力
被雇佣
出力
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雇佣关系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资金
国内
市场
国际 土地买卖市制场
巩固封建统治。
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 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者阶级地位所决定的
2、原因:
1)根本: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
2)农业是自然经济的主要和决定性生产部门
3)农业是国家富强基础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4)农业有利于稳定人员,保障兵源
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重 农 抑 商
一、“重农抑商”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的概述: (含义、原因、目的、评
价)
(1)确立及含义: ▪ 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后历代推行。 ▪ 含义:重视发展农业,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根本原因: ▪ 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3)目的: ▪ 直接目的:为了保证赋税的征收和徭役的征派 ▪ 根本目的: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景之 治”时期的“三十税一”等等) 东汉光武帝的“休养生息”政策 曹魏的“屯田”制 唐代“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之治” 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清初的奖励垦荒政策和赋税制度改革等
······
材料一采:取1歧38视1商年人明的政政府策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 为商贾对者其,生亦活不方得式衣进绸行、限纱制。”1506年又“禁商贩、仆役、倡
浅议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浅议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习中,重农抑商政策是一个重点、难点,好多同学在理解这一政策时有一些欠缺。
为此笔者试从重农抑商政策的概念、主要表现、发展历程,中国封建王朝采用该政策的原因及如何评价这一政策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抛砖引玉,提出问题,就教方家,得释疑惑,以求共鸣。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推行的基本经济政策,为维护王朝财政利益和王朝政治统治服务。
这一政策包括重农政策和抑商政策,并将两者统一起来。
重农是指重视农业生产,以农业为社会经济的“根本”,视农业为“本业”,又称为“重本”;抑商是指抑制民间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与壮大,以民间私营工商业为社会经济的“支末”,视其为“末业”,又称为“抑末”。
所以,重农抑商又称为重本抑末,重农抑商政策又称为重本抑末政策。
农为“本”,工商为“末”,在政策定位上有着明确的主次之分,在经济结构构成的认识上也有着明确的轻重之别。
重农抑商政策,把重农政策和抑商政策统一起来,主张要实现重农就必须抑商,或者说必须实施抑商才能实现重农,抑商服务于重农。
作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重农抑商其主要表现在:第一,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强化本末意识,抹黑商人的形象,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服饰、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不许商人“名田”,即购买土地,“犯者以律论”,凡土地和奴婢超过法定数额则没入官府。
第二,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不许商人“名田”,即购买土地,“犯者以律论”,凡土地和奴婢超过法定数额则没入官府。
第三,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第四,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一是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推择为吏”,即不许商人及其子孙到官府去做官,“犯者以律论”;二是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如西汉商人的算赋加倍;“重租税以困辱之”,法律规定,“贾人与奴婢倍算”,商人所纳算赋比一般老百姓要增加一倍;三是对暴利行业采取官营(史称“官山海”),直接由国家垄断经销,不许商人染指,中国历朝历代主要是实行盐铁官营,因为这类商品需求量大且无价格弹性,官商以垄断价格取代其市场价格,人民的财富被源源不断的搜括掉却毫不知觉,人民的血汗流入国库百姓却感受不出痛苦,反而认为是君主关心民瘼,为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而对其感恩戴德。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1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共20张PPT)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明代政府坚持奉行 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可排除B、C;D为干扰项,张 居正之所以有对商业这番态度,主要是因为明代商 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所以,正确理解为A。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
• 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 •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井田制) •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贸易体制)
③根本原因: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 制。
3、后果 ①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
暂时维护了国家安 全。 ②消极(主要):
妨碍了——抑制了——阻碍了——使——
材料一 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唐政府鼓励 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 官,和中国人通婚。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 节、商人,成为当时国际大都会。唐对外经济文 化交流,远远超过以往各代。——《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 私载海舡(船),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 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 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实录》
材料三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 起山东南至广东沿海的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 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汉)晁错《论贵粟疏》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 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 朕(雍正帝)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 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西汉初年,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因 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 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 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 矣”。下列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有(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4课文注释:西欧庄园经济和农奴制以及东汉的庄园经济
课文注释:西欧庄园经济和农奴制以及东汉的庄园经济9—13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
9世纪起,一种新的封建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农奴劳役制庄园开始在西欧流行。
典型的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这就决定了庄园的结构以庄园的土地划分成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的特征。
庄园有时就是一个村子,但二者也经常是不一致的。
庄园的耕地呈条田状插花分布,领主自营地、各户农奴份地互相交错在一起,所以实行强迫轮种。
中古西欧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致使农村公社的耕作制度得以长期保留。
9世纪的王室庄园和大修道院庄园面积很大,有的占地几千公顷。
9世纪以后的庄园一般都比较小。
庄园以外的农民也多是封建依附农民,但所受剥削不同于服沉重劳役的农奴,一般以交纳实物租、货币租为主。
劳役地租在14世纪以前大体上是适合当时西欧比较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的地租形式,庄园作为农奴实行劳役地租剥削的组织曾在西欧这一时期存在。
经济上农奴和其他封建农民一样,是一个独立的小生产者。
他领有份地,使用自己的生产工具耕作,他有独立经济,有财产,有家庭。
农奴的特性在于他须在庄园上耕种领主自营地,受劳役地租剥削。
在劳役地租的条件下,封建主对农奴人身,换言之对其劳动力特别强有力的支配是对农奴进行剥削所必需的。
这种封建主与农奴在生产中的统治与服从的关系以法律形式和其他非经济手段(如习惯、道德、舆论)固定下来就体现为封建地主对农奴的超经济强制。
法律强调农奴人身属于主人,农奴世代成为农奴,只有被主人释放才能免除农奴身份,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可由主人买卖或转让。
从法律地位讲,农奴没有婚姻自由,与所在庄园以外的人结婚要交结婚税;没有财产权,要纳“死手捐”(即继承税),主人还可按自己的需要临时向农奴勒索钱物。
农奴对于主人这种低下的法律地位明显受到罗马法有关奴隶规定影响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保证在生产中封建主对农奴劳动力的支配。
对于东汉时期地主大土地所有制的经营方式,有人认为东汉庄园制,它主要是由占有大量私田的封建贵族、官僚、地主等所组成,庄园中一般都设有部曲、家兵等私人武装。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重农抑商1.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稳定。
2.概况(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确立,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沿袭继承;《吕氏春秋》提出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
(2)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商人社会地位较低,但经济实力越来越强。
(3)唐代,西汉时确立的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依然实行,商人实际上没有取得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4)宋代,商人遭受歧视的情形才开始转变。
3.影响: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使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二、“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1)明王朝注重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贸易体制,严加禁阻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
(2)清朝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
(3)明清有些时期短暂实行的所谓对外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禁止。
3.影响(1)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2)使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原因: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产的发展。
2.表现(1)明代:①地区: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
②劳动力: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③实质: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2)清代:①规模: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②行业:除纺织业外,制瓷业、冶铜业、造纸业、制糖业、制烟业和制茶业等,也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3.影响:新的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
4.特点(1)地区性和不平衡性非常突出。
(2)发展缓慢,往往夭折、中断。
5.缓慢原因(1)政策:压抑工商业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经济: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
(3)根本: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名师点拨]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主要表现(1)统治者反复强调以农业为本、商业为末,形成轻视商人的主流价值取向。
课文注释: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作用
课文注释: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作用
自从西汉统治者接受了重农抑商思想并付诸实施,此后两千多年,重农抑商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既定国策。
这一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消极作用也日益增加。
它不仅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农民的分化和国内市场的扩大,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而且极大地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的转化,也使微弱的手工业资本难以迅速地大量积累起来,因而严重地桎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封建社会陷于长期停滞的困境。
同时,重农抑商政策,往往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
历史上往往因为政策上的原因、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一定消极影响。
如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依然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1/ 1。
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政策
8、明清政府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c
B、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C、制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
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
9、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③④
①应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②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 ③统治者担忧沿海居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④自认上国,物产丰富,不需外夷货物
乾隆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
1793年,英国 为了建立与中国的 通商关系,派马戛 尔尼访华。乾隆帝 的答复说:“物产 丰盈,无所不有, 原不藉外夷货物以 通有无”。从而拒 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A商品经济和资义萌芽的进展 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D
D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5.《齐民要术•序》〔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中说到: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
阙而不录。”此段话说明
A.目的是为进展商品经济
B
B.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2.评价
〔1〕乐观作用:
政府对工商业的治理在肯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工商业的 进展。也有利于工商业行为的标准。
2〕消极作用:
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实行严格的治理制度,抑制 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消失和成长,明清时期 资本主义萌芽进展缓慢。
三、“海禁”政策
明清王朝制止中国人出海贸易 1.含义
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展贸易〔只准在公行中进展〕
18、“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 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篡要·卷 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生疏形成的主要缘由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注释: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作用
自从西汉统治者接受了重农抑商思想并付诸实施,此后两千多年,重农抑商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既定国策。
这一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消极作用也日益增加。
它不仅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农民的分化和国内市场的扩大,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资本的积累,而且极大地压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的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的转化,也使微弱的手工业资本难以迅速地大量积累起来,因而严重地桎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封建社会陷于长期停滞的困境。
同时,重农抑商政策,往往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
历史上往往因为政策上的原因、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一定消极影响。
如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依然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