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_第20课资料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18张PPT)
1、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 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 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2)进步性
①它使苏联在短期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 发展和国家的工业化;
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5、评价
(3)局限性(即严重的弊端)
①_片__面__发__展__重__工__业___,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 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 __生__产__积__极__性____不高;
为什么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的苏联在这一 时期会形成如此大的反差?
因为它们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
1、背景:国 面内临外着敌严对峻势的力考的验反扑使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准备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但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它们联合 起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1918 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
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
“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
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
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
1、背景:苏 引俄发继了续严执重行的经“济战和时政共治产危主机义”政策,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 本主义世界,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空前沉重的打 击!“大萧条”成了它的代名词!“恐惧”的阴影 笼罩在受灾国人民的心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三)内容 政策
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
农业
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集制
工业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大 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主义
实行自由贸易,发展商 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品经济
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 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 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3)理论上: 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 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丰富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四)特点
1.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允许多 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2.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 会主义经济,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实质)
(二)内容
1、农业:余粮收集制 2、工业:推行工业国有化-大中小企业全部 收归国有 3、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4、产品分配:实物配给制 5、劳动方面: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三)特点
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 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 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 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 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 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 的主要的门径’。‛ 请思考: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苏 维埃政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是 什么?
面对出现的问题,列 宁没有回避,积极思考解 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他 走进各地农民中间,倾听 农民的呼声,在人民中间 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 列宁的笔记本上,密密麻 麻记着农民说的话。 一个农民说:‚在实行余粮收集中,懒汉和勤劳 的人都同样摊派,这太不公平了。‛另一个农民说: ‚要使农民看到好处。‛还有农民干脆对列宁说: ‚余粮收得太多,请给我们定个标准,要不,我们会 把春播的种子都吃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共24张PPT)
3、措施
项目 农业 工业 贸易 分配
主要内容 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配给制
4、特点:“战时”和“共产主义”
5、评价
材料一:余粮收集制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缓解了城市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5、评价 (1)为军事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3)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是过渡到共 产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
“ 农民……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 起来反对 苏维埃。”
“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 “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贸易自由” 1921年列宁说:“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 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1卷,第154页。人民 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 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 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 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 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 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 岁!”
(2)弊端 ①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②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改善不大; ④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⑤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小结: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内容、特点、影响)
三种经济政 新经济政策
策
(内容、特点、作用)
斯大林模式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表现、功过)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件(共52张PPT)
新经济政策 的实质是什 么?
5、实质:利用市场和 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 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 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 主义。
1913---1925年农业的发展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13
1921
1923
1925
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
1913年—1926年苏俄的工业生产情况
“阿芙乐尔”号巡洋 舰
列 宁 指 挥 起 义 工 兵 攻 打 冬 宫
战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时
共
斯
产新大
主经林
义 政
济 政
模 式
改 革
解体
策策
赫
勃
戈
鲁
列
尔
列 宁
斯
晓
大
夫
林
日 涅 夫
巴 乔 夫
1917.11.7
1991.12.21
第20课
课程标准: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
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 变的必要性。
他会说: “只有那一个航海家, 他在斗争中锤炼了心灵, 终于为世界发现了谁也没有发现的新大陆。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农民在集体农庄用餐
材料1:”目前集体农庄运 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 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 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 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 (1929年11月)
6 卢布
国家零售价
30 卢布
黑市价格
200 卢布
材料4:“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 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 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 明我们犯了错误。”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共53张PPT)
勇 敢 的 调 整
领域 农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
工业
贸易 分配
国有为主,私有并存 单一公有制 国有化 →允许私有制存在 恢复自由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计划经济→利用市场 义务劳动制
取消实物分配制
新?
(提示:所有制和经济管理体制)
思考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 “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视角2 卡什诺村“伊里奇
俄乡村民在安装灯泡
之灯” “在我们的家里装上了 这么美妙的灯,这是过去任 何一个政权都没有替我们做 到的。看那灯光闪烁起来, 照亮我们的农舍,心里是如 此欢乐和愉快,禁不住要高 声喊叫:苏维埃政权,你干 得多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 的迅速恢复。
1.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 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材料2: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 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 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 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
• 伊万(工人):“哼!我们的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 住着阴暗潮湿的工棚,吃着难以下咽的黑面包,干 着繁重的体力劳动……日子真不是人过的!” • 柯尔(水兵):“日子苦的何止我们几个?想想我 们村有几个能吃饱饭的?我虽然当兵还没多久,但 也结识了几位朋友,他们村还不如我们,黑面包有 时都没有!……悄悄告诉你俩:我们兵营里早有很 多人对共产党不满了……”
“延缓速度 就是落后, 落后者是要 挨打的。”
2.一份骄人的答卷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 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 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 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 路程。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0课
B.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
C.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D.允许自由贸易
历
[解析] “新”指社会主义建设方案,“旧”指资本主义的经济手段,A、
史 必 修
B、D三项都属于旧,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主题二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特征及教训
1.原因
人 教
(2)工业
国有化 主义过渡。
版
①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______。
返回导航
·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②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思考』 哈默是中国人
③对于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 民的老朋友,也是列宁时期克
油田等,政府以租_让_____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
营。
货币
(3)商业:允许自由贸易,恢复_______流通
课前自主学习
历 史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
①『思考』 农民强烈反
1.背景
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
(1)政治: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 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
对势力疯狂反扑。
拒绝。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
(2)军事:1918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 么现象?
人 教
一。
版
返回导航
·
·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堂合作探究
历 史 必 修 ②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主题一 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历史必修二第20课
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 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主 工业 全部工业实行国有化 要 内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容 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实 物配给制 特点 利用军事和行政手段发展 经济,否定了市场和货币 的作用 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国家资本主义 恢复自由贸易, 允许商品买卖 实行按劳分配制 利用市场、货币恢复发 展经济,
评价
积极:取得国内战争胜利 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是 消极:引起政治经济危机, 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 不是想社会主义过渡的正 过渡的正确道路 确途径。
3、意义
实践上:粮食税减轻了农民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担,提高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缓解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
盾,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 理论上:新经济政策放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斯大林模式”对我国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
启示: (1)应从实际国情出发,走自己特色道路; (2)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建设社会主义要保证农、轻、重协调发展; (4)建设社会主义要注重改善民生;
杰尔诺沃村“伊里奇之灯”
“在我们的家里装上了这么美 妙的灯,这是过去任何一个政权都 没有替我们做到的。看那灯光闪烁 起来,照亮我们的农舍。心里是如 此欢乐和愉快,禁不住要高声喊叫: 苏维埃政权,你干得多么出色!” 思考 人民叫好的新经济政策为何没能实行 更久一些?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背景
(1)苏联的建立
材料二: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 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 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 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精品课件: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23456
返回
附:本册总结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农业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 (2)以具有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特点的小农经济为主。 (3)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租佃关系日渐普遍化。 2.手工业 (1)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长期领先于世界。 (2)产品长期远销欧、亚、非许多国家,享誉世界。因海陆“丝绸之路”,中国获得 “丝国”和“瓷器大国”的誉称。 (3)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课堂
归纳总结
小结
列宁与斯大林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比较 (1)过渡方式的区别:在列宁领导下,找到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向社 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正确途径;到斯大林时期取消了新经济政策,从而取消了应有 的经济手段,单纯利用行政手段,最终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行政体制。 (2)过渡思想的对比:列宁的逐步过渡是正确的,是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 正确道路;斯大林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这一思想,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采 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失调。
判断正误
(1)“斯大林模式”是对新经济政策的继承。( × )
(2)“斯大林模式”迅速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
持续发展。( √ )
深化理解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苏联刚刚成立,工业基础薄弱。 (2)为了用现代技术改造落后的工业、农业,为了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 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主义的尝试。( √ )
问题思考
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反映了 苏维埃俄国的什么现象? 答案 苏维埃政权严格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了农民 的强烈不满。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七单元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解析】选 B。根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后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在这样的背 景下,1918 年 11 月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A 项发生在1918 年3 月;C 项发生在1921 年;D 项是在 1925 年,三项可从时间上排除。
2.下面是 1919 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对话。他们谁的说法 不符合史实?( )
【解析】选 B。从“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等关键
词可知为新经济政策,选择 B 项。
二、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 1.概念:“斯大林模式”也叫苏联模式,指高度集中的政 治经济体制,它是在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步
形成的,1936 年宪法的颁布是其确立的标志。“斯大林模式”
在政治上的表现是一党领导下的高度集权,在经济上则表现为
【解析】选C。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体现了斯大林在苏联 具有绝对的权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体现。
5.下表是 1913~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 在欧洲和世界所占地位。(1913 年数字是按 1939 年 9 月 17 日以
前的疆界计算的)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有(
1913 年 世界 工业总产值 机器制造业 电力 煤 钢 5 4 15 6 5 1928 年 世界 5 4 10 6 5
(3)贸易: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
________。 商品交换
实物分配制 (4)分配:废除________________。 3.作用:
(1)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2)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1922 年底,________正式成立。 苏联 斯大林 (2)____________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3)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 2.方针
历史必修二第20课
贸加 易入 组世 织界
怎么样加入:
有什么意义:
为 什 么 对 外 开 放?
1)历史教训: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 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挨打
学以致用 合作讨论
2)必要性: ①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潮流,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其根本目的 在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可能性(有利条件): ① 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为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 国际环境 ② 建国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对外开放提供了物质基础。 ③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高瞻远瞩,做出改革 开放的重大决策。
中国 对中国机遇 与挑战并存
④推动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世界)
讨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 织的机遇与挑战
入世前后几年数据对比
1996年 2001年 GDP(亿元人民币) 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人民币) 出口额(亿美元) 进口额(亿美元) 外汇储备(亿美元) 67795 4839 1511 1388 1050 109655 6860 2005年 182321 10493
材料二: 规则我们遵守,现在我们获得了平等制定规则的权利,这对维护 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非常重要。我们已经开始根据WTO 规则和规定,处理中外经贸纠纷,维护了我国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维护中国在国际贸 易中的权利 作为WTO的一员,也应充分享受权利。过去别人制定
结合上述材料和实际分析加入世 贸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进出口贸易迅速 2661 7620 发展,外汇储备 2436 快速增长。 6601 2122 8189
此表反映加入世贸对我国经济有 哪些影响?
——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中国融入世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0课 ppt课件
问题2:根据上述材料列宁当时面临哪两大难题?
1、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2、现实问题:“生存斗争”,新生政权可能被颠覆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同志们国,外炮武火装包干围涉着我们, 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 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 我们的命运注国定内只反有革两命种叛:乱 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 牲。
三、斯大林模式 ——回归理想的实验
1、目的: 为迅速增强经济和国防实力
2、途径: 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3、特点: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追随理想的实验
1、背景:内忧外患,经济严重匮乏
2、目的: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1)农业:余粮收集制
(2)工业:推行工业国有化
(3)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4)分配: 普遍义务劳动制,实物分配制 4、特点:“战时”“共产主义” 5、评价:为 济战发胜展国客内观外规敌律人,提不供利物于质生的产保的障发;展违;背不了是经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列宁会见上访农民》 弗·塞罗夫 作于1921年
“目前已很清楚,我 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 简捷、迅速、直接的办 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 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 失 败 了 …… 政 治 形 势 向 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 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 主义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二、新经济政策 ——面对现实的实验
4、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 5、评价: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物质的保障;
材料1:在1920年,苏俄农民中还流传这样的说法: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0课
知识点二 新经济政策
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
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 (1)
___粮__食__税___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
①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
业。
②
__租__让____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堂合作探究
主题一 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项目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国内战争、物资匮乏 内战结束、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
主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固定粮食税
要 工业
工业国有化
公有制为主体,公私并存
内 商业
国家垄断贸易
市场自由贸易
容 分配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
政策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名师点拨】 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了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 的方针。1937年,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历史纵横】 (教材第96页)本段文字阐述了农业集体化对农民的伤害。 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方 法,抑制农民的消费。这种做法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伤害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
课前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
(2)1918年夏,
___国__内__战__争___时期。
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 __财__力____,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 (1) (2) (3)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单项选择题1.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
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
它反映出该国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内容是() A.按劳分配B.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C.推行“以工代赈”D.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2.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
”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③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3.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4.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说,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借助商品、市场发展经济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5.(2011年广东汕尾调研)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就当时的具体国情而言,这一举措有利于()A.彻底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B.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C.确保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D.为国家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6.1921年,新经济政策通过后,在共产国际里的革命者尖叫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此人()A.没有弄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B.认为列宁在俄国恢复了资本主义C.存在严重的“‘左’倾幼稚病”D.与列宁有阶级利益的冲突7.(2011年广东湛江二模文综)作为苏联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同的是()A.都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B.都由于对农民的剥夺破坏了工农关系C.都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8.(2011年福建莆田质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22张PPT)
和愉快,我们不禁要呐喊“苏维埃
是列宁对社会主义政建权,你是干的多么的出色有”利。于稳定政
设的一次有益探索,
理论
治形势,巩固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苏维埃政权
PART
02 __________
二、斯大林模式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20 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 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 治经济体制。
材料二 1933年苏联工农业
比重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60经%济比例失调15%
25%
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
材料三高邓度小集平中指的出计社划会经主济义体究制竟没是有怎进么行的有,效可改能革列而宁日的新经济
政策比益较僵好化,,只成是为后以来后的苏斯联大解林体模的式重给要弄原僵因化了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同苏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 应的,促进苏联经济快速发展
农民:粮食都被抢光了
生产力
富连农年战:争算使国了民吧经济,遭到大严冬重破天的,我用一百生产卢关系布都换不到
一坏瓶。战酒争喝使2000多万人丧生,农
经济危机 工务资业产人劳本生量产只:动家直及你 :线战下 前们 我降19算 斗,131年什 了92的0么 一年一半的, 辈。粮食工 子资 牛了都在主失家,长经直义败这毛济接,…战下…到会了这线命19被,上令次21,的失年牛我办由败春于法表斗们天我在现我倒还们一在们企个:就了天图小用遭天过农无到渡国产了义到家阶严共级里重产按国的
高高度度集集中中的的计计划划经经济济没体有制进没行有有效 进的行改有革效日改益革僵化而,日成益为僵苏化联,解体成的 为重以要后原苏因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共26张PPT)(优秀版)
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直’接的目任的:解决战争的危机
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
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根的本门目的:直接过渡到共产
径’。”
(三)内容及特点 特点:“战时”和“共
马克思设想下的社会主义: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马克思设想
——《世界历史》
(3)经 实行单一 高度集中 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内容(经济) =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高度集
划经济 +单一公有制
(三)评价
1.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 式,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苏联前两个五年计计划划期经间济工业产市值场增经长济示意图 二五计划后工业产值
公有制欧洲第一私,有世制界第二
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 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 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 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 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 制形式。
(1)工业 优先
(2)农业 农业
(集体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 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 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 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
背景: 1、思国考内:十反月革 反扑维;埃面临
2、外国的武 3、国内资源 4、苏维埃政 重的战争危
(二)阅读材料,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
Hale Waihona Puke 思考:苏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
实施战时
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
政策目的
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
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
100% 1913年
重工业
岳麓版 高中历史 必修二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6PPT优秀课件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洋品牌在中国
落后的中国
趣味连接 :上个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
走进联合国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要准备什么,就在邓小 平和乔冠华带队的代表团匆忙出发前,才突然发现带人 民币不行,要带点美元。于是紧急下令全国的银行能收 集到的全部美元收集起来,大家猜猜有多少?——一共 是38000 美元。这是整个国家赴联合国唯一的现金经费, 以至于代表团住进了美国的豪华酒店,却付不起小费, 最后没办法,是邓小平把他的全部个人经费省下来付给 了服务生,他回家的时候只给孙女带回来一块巧克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界的中国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 1月1日,总部在日内瓦。它的前 身是1948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关 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 协定”)。该组织有一个关于关 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 这一市场规则由大家共同制定、 共同遵守,包括国民待遇原则、 最惠国待遇原则、非歧视待遇原 则等。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
材料二: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复杂苛刻的技术法规、标 准和质量认证制度,以及名目繁多的进出口商品包装、标志、检验 和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构成了更为隐蔽的技术壁垒,成为国际 贸易中新的障碍。据调查,近几年我国60%的出口企业遇到过国外 的技术壁垒。
结合材料讨论:中国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2、面对西方高科技、高技术产品的竞争, 中国会有许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的企 业将会被淘汰。
3.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上升的可能。
……
换位思考:
假如你是海尔集团总裁 助理,你对带领企业面对对 外开放的机遇与挑战有何建 议?请写一篇建议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工业
协调发展
农业发 展道路 资本主义农场
农业集 体化
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
启示……
苏俄经济政策的实施和调整对我国今天社会主 义建设和改革有什么影响和启示?
(1)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建立,都必须从本 国国情出发。 (2)必须与本国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必须 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随着时代的变 化进行调整 。 (3)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活 力的重要手段。
名称
时间
主要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 划
第二个五年计 划
第三个五年计 划
1928年-1932年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1933年-1937年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 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 穷国,留下的是一个拥有 核武的强国。
3、“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
(1)高度集中的工业 ①工业化方针的提出
时间:1925年12月 联共(布)十四大
核心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
1928年,新经济政策 被实际终止
列宁与斯大林在一起
②工业化的进程
1926—1928年,对原有企业改建 扩建,同时新建几千家企业
制定并实施三个五年计划
苏联的五年计划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 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 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工 人、农民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 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就是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 --- 1921年)
1、背景
(1)国内:反革命势力猖獗,企图把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
(2)国际:帝国主义集团英法美日一方 面派军队侵犯苏维埃俄国,一方面扶植俄国国 内反革命力量,使内战更尖锐化和复杂化。
(3)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丘吉尔
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③工业化成就: 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为二战中击败法西斯奠定了 物质基础。
④工业化的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 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
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排斥市场经济
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 经济体系
材料感悟: 1922年苏联成立。 1924年列宁 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 的苏联仍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 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 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 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 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 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 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 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 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⑤工业化存在的问题
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
排斥市场调节,经济效益低下;
挫伤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农业全盘集体化
①目的:为配合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摆脱粮食供应的困难
②方针的提出: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
③经过: 1929年开始、 1937年完成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④农业集体化成就:
苏联农村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资金, 促进了工业化的顺利进行。
⑤存在的问题:
强制性加入,违背自愿原则; 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影响农业的长久发展 并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
6、评价
积极:
开辟了一种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
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与新经济政策
部门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粮食税
余粮收集制核心
工业 国有为主,私有并存
国有化
流通
恢复自由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取消实物配给制
实物配给制
二、新经济政策 (1921年 --- 20年代末)
4. 目的: 直接:解决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根本:最终“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 (逐步过 度) 5. 特点 (1)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进行社会 主义建设。 (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 有制形式存在。
5.实质: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单纯的行 政手段管理经济。
6.评价:
积极性: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苏维 埃政权。
消极性:但它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 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事实证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直接过 渡的正确道路;
二、新经济政策 (1921年 --- 20年代末)
(2)工业:解除部分中小企业国有化
工业方面的措施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有利于利用外资与技术。
(3)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允许自由贸易使农民获得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促进了商品流通;
(4)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 发展。
6、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积极性: ①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局限性: 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加之领导人 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以致后 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
7、实质: 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 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斯大林模式
1. 形成的背景: (1)苏联的建立
时间:1922年12月30日 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加盟国家:俄罗斯、乌克兰 、白俄罗斯、
南高加索
(2)列宁逝世:1924年1月21日 (3)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2、“斯大林模式”的含义
苏联在斯大林领导时期 形成的,社会主义的高度集 中的经济和政治体制。
1、背景
(1)根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 端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直接:1921年海军基地兵变
2、标志:
1921年,俄共(布)“十大”召开, 《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3.内容
(1)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缓解了政府 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稳定了政治形势;
念;后者利用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凯恩斯主 义)。
从新特点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货币关 系发展社会主义;后者为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 措施。 3、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原有计划的基础上, 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是在 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进行计划,发挥国家的宏 观调控作用。
三、“斯大林模式 ” 1、背景:
历史 纵横
所有制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自由资本 国家垄断 主 义 资本主义 私有为主 私有制 兼有国营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生产资料 公有制为主
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
经济管 市场 理体制 体制
市场主导 高度集中计 国家调控 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经济建 设方针
先轻后重
优先发展 农、轻、重
易混点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前者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 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需要, 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 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 了经济发展规律。
后者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的“新” 从新理论方面来看,前者利用商品市场理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工业国有化 流通:取消商品贸易,实物配给制 生产: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分配:实物配给制;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 --- 1921年)
3.目的 最初: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后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是在战时用强制性经济统制手段来管理经济。
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
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
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长期固定下来 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斯大林模式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仅不适用于其他社会 主义国家,而且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 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 盟(苏联)
斯大林:意为“钢铁 般的人”,他出生于格 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 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 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 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 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 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