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7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反映的是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以为基础产生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①→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答案】(1)从赤道向两级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或者纬度位置不同)(2)A 地势(或者海拨)越高气温越低【解析】(1)读图,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反映的是从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纬度位置不同,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多少不均,随着热量的变化,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 ,从①→②→③→④的景观变化。

山地的垂直变化特点,地势或者海拨越高气温越低,与从赤道向两极变化一致。

【考点】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变化基础及形成的原因。

2.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答案】B【解析】从A到B,自然带呈南北方向有规律的变化,表示纬度地带性。

【2】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变化B.水分变化C.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答案】B【解析】从C到D,自然带呈东西方向有规律的变化,表示干湿度地带性,以水分条件为基础。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3.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的对应关系。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A.52º~62ºN B.50ºN~54ºNC.52ºN~58ºN D.62ºN~68ºN【答案】C【解析】图中针叶林带在水平方向上分布在距42°N的1100km至1800km的范围内,经线圈为地球上的大圆,所以1°对应的水平距离为110km,那么1100km的距离跨10°,1800km的距离约跨16°,因此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为52ºN~58ºN。

水平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地域分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异规律 域分异规律)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 域分异规律)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经 度变化方 向 ( 东 西 方向) 中纬度地区
月份 11 12 1 降水量(mm) 东方 26.5 13.9 7.6 海口 81.3 34.9 19.5 琼海 159.6 68.2 31.4 平均风速(m/s) 东方 4.6 4.5 4.2 海口 2.6 2.4 2.5 琼海 2.7 2.5 2.4 日照时数(h) 东方 202.2 187.0 179.2 海口 144.8 131.3 109.1 琼海 121.1 112.2 116.3
(2014年高考海南卷)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 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图3示意喇叭沟 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8~10题。
15.北京的地带性植 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2014年高考海南卷)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 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图3示意喇叭沟 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8~10题。 16.喇叭沟门有天然白 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一、自然带的形成
二、知识结构
三、水平地带性(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 异规律 主导因素 影响 因素 成因总结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 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太阳辐射) 域分异规律) 水分(海陆位置)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 两极递减,即以热 的方向变化,即以水 量为基础 分为基础
(1)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 带季雨林景观,南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 观,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2)原因:海南岛旱季以北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 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 少。 因素及作用:风速大,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岩石 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 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

地域分异规律关系

地域分异规律关系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全球范围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有存在着地域上的分异,所谓地域分异,是指地理环境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集自然区域的现象,导致这种分异的成因即为地域分异因素,而之约或支配这种分异的规律则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关系地域分异的基本形成因素有两个:一是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与此相对应的许多自然现象延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地带性因素。

二是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度方向的地域分异,使大地构造、地貌分区和干湿度分区不沿纬度方向延伸,因此相对于“地带性”而言,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非地带性因素。

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基本因素,它们的能量来源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外部,前者来自太阳辐射能,后者来自地球内部聚集放射能,两种能源本身互不联系,也互不丛属,均作为外部条件对自然地理环境成分和景观起作用,使各自然地理成分和景观同时具有地带性非地带性。

(二)地域分异规律的等级关系不同因素造成的低于分异现象涉及的空间范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还有派生的区域分异因素和局部的分异因素影响着低于分异的范围,一分异现象涉及范围做为(1)大尺度地域分异大尺度地域分异设计全球或分别涉及海洋与大陆,至少涉及一个广大区域,据此又可细分为全球性地域分异,全海洋和全大陆地域分异以及区域地域分异。

1)全球性地域分异(热量分带、海陆分异)2)全海洋和全陆地地域分异(陆地和海洋上的纬度地带性、非纬度地带分异)3)区域性地域分异(区域性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因素、非地带性区域内的地带性因素)(2)中尺度的地域分异包括由高原、山地、平原内部地貌引起的地域分异、地方气候和地方风引起的地域差异以及山地垂直性分异等。

(例如罗浮山的山麓多为冲积水稻土、300m以下地山丘陵的赤红壤、300m以上的山地红壤、600m 以上的山地黄壤、1100m以上的山地灌丛草甸土)(3)小尺度地域分异由局部地势起伏、小气候差异、岩性和土质差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积聚和排水条件不同引起的地域分异属于小尺度地域分异,可看做非地带性分异(例如华北平原的山麓到海滨依次出现褐土、草甸褐土、草甸土、海滨盐土等)大尺度分异规律构成小尺度的基础和背景,小尺度分异规律是大尺度的进一步分化,受大尺度分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域分异规律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域分异规律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域分异规律一.选择题(共6小题)如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

据此完成5~6题。

1.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2.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东南季风B.局地环流C.山地坡度D.土壤肥力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

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

某机构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如图)。

据此完成3~4小题。

3.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4.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①灌丛草地②草甸沼泽③落叶阔叶林④常绿硬叶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

据此完成1~2题。

5.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

完成下面小题。

6.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生长季较长B.有机物积累多C.土壤肥力高D.物种多样性高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地域分异规律(山东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如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

新高中地理高考【讲练一通二轮】0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义)-2022二轮讲练-学生版

新高中地理高考【讲练一通二轮】0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讲义)-2022二轮讲练-学生版

08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点热度★★★★☆内容索引核心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核心考点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点读高考考查点和知识点预测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含义自然地理环境的六大要素(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岩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一个基础、两大功能(1)形成基础: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过程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和地质循环等实现,其中生物起到了关键作用。

(2)两大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两大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

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要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步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考法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题型预测:选择题)(2021 广东卷,8-9)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平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平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课件



阳坡
南半球


阳坡
北半球
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垂直自然带分布 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 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 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图 所示: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2)降水: 负相关 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背风坡
迎风坡
冰川
雪线低 降雪多
山体迎风坡与背风坡雪线示意图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3)地形坡度: 坡度越陡,积雪易下滑,雪线越高; 坡度越缓,雪线越低
喜马拉雅山脉冈仁波齐锋冰川
(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3.地方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常见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 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地方 性分布。地方性分异规律及成因分析分类总结如下:
因素 分布地区 理想自然带 现实自然带
成因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弱,降 地形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 亚热带常绿阔
部,澳大利亚东北部, 叶林带
巴西东南部等地区
受暖流影响,且地处来自海洋 热带雨
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 林带
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地 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与当地水平自 高山植 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
形 青藏高原地区
然地带一致 物区 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

地域分异规律名词解释

地域分异规律名词解释

地域分异规律名词解释
地域分异规律是指人口、地理、经济、社会及其他多方面现象存在着某
种区域性差异规律,其规律主要特征是不同地域内存在同一种物质水平、技
术结构、产品结构等差异现象。

地域分异规律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人口、地理、经济和社会等
方面,比如在人口分布上,一般存在集聚性分布和集散性分布。

在集聚性分
布方面,一般集中在一些行政、经济或者文化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如大城市。

另一方面,在集散性分布中,一般分布于位于偏僻地区,如山林、沼泽、河湖等处。

此外,地理分布也不尽相同,一般在不同性质的区域之间,资源
密度是有较大差异的。

比如,海洋地区的资源密度比河流地区要高;大城市
比中小城市资源凝聚性更强等。

此外,地域分异规律在经济发展上也有其独特的特征。

一般来说,工业
发达的地区经济收入高于农业收入,经济总量比农业大;而发展较慢的地区
常会出现农业收入高于工业收入以及经济总量较小的特征。

而在社会发展方面,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往往更加高,教育资源也会比较充足,而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居民就会拥有较低的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地域分异规律是一种天然的现象,各地区存在千差万别的特征,但此外,因为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地域分异现象的程度也会随之
减少,此类现象的总体效果是让各地区的整体经济社会更加一体化,而拥有
更加统一的发展前景。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比较表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比较表
西岸:热带雨林带一热带 稀树草原带一热带荒漠 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 亚寒带针叶林带一极地 苔原带一极地冰原带
由沿海到内陆: 森林带一草原带一荒 漠带
由山麓到山顶: 热带雨林带(热带 稀树草原带)一常 绿阔叶林带一落叶 阔叶林带一针叶林 带一高山草甸 方 向
南北更替
东西更替
垂直更替
典型 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的高山
简单 图示

A
对社会 经济的 影响
(如产 业、人 口与城 市等)
1.温带、亚热带:农业生 产环境优越,人口城市集 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高;
2.热带极地地区:人口稀 少,社会经济落后。
1.沿海:气候温和湿 润,河流下游肥沃的冲 积平原和三角洲,交通 便利,适合农业生产和 人类居住,城市密集, 社会经济发达。
2.内陆:气候干燥,生 态环境脆弱,交通闭 塞,经济落后。
1.农业生产上,造 成作物种类、生长 期、收获量随高度 发生变化。
2.山地温度降低、 空间狭小、交通不 便、建筑困难、水 土流失,使人口密 度、经济发达程度 随着海拔升高呈明 显的递减趋势。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比较表
地域分 异规律
(差异 性)
水平分异规律
垂直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规律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 分异规律
由山麓到山顶的地 域分异规律
名称
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

垂直地带性
自然带 的分布 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 东岸:热带雨林带一热带 季雨林带一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一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一亚寒带针叶林 带一极地苔原带一极地 冰原带
热量条件

为什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得比较明显

为什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得比较明显

(2)请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说明认识地理环境差异性 和地域分异规律的现实意义。 答案 一定要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去体会、认识地理 环境差异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的现实意义。①不同区域 环境的差异性对比,找出区域优势促进当地经济的发 展,实现区域优势互补。②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 据。
往往与该山体所在 纬度 和 相对高度 有关,通常 纬度越 低 ,山体越 高 ,自然带越丰富。
3.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 水热条件的地 域组合。但某些地区因受 海陆分布 、 地形起伏和 洋流 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上述分异规律 不相吻合的现象。这种地域分异叫 非地带性 地域 分异。
林、寒带苔原。在亚欧大陆东部,植被类型自南向北 依次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 林、亚寒带针叶林、寒带苔原。而在东西方向上,亚 欧大陆由于陆地面积宽广,水分条件从沿海向内陆逐 渐递减,中纬度地带由东向西植被类型依次为温带落 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落 叶阔叶林。
2.自然带的概念及命名 (1)概念:不同地域由于所处⑤ 纬度 位置和⑥ 海陆 位置不同,⑦ 水热状况 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 的代表性⑧ 植被 和⑨ 土壤 ,并在地球上呈⑩带状 分布,构成自然带。 (2)命名:自然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所 以自然带往往以⑪ 植被 类型命名。
3.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体现(地域分异规律) 体现了⑫ 气候 、⑬ 植被 、⑭土壤 等地理环境 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⑮水平 地域分 异规律和⑯垂直 地域分异规律。
思维点击 1.在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中能否找到两个自然状
况完全相同的区域?为什么? 答案 不能。因为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及其组 合状况是不同的,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 遍存在的。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规律有哪些?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规律有哪些?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主要规律有哪些?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具有以下主要规律:
1.纬度规律:随着纬度的变化,自然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

赤道附近通常具有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等热带气候和植被,而高纬度地区则倾向于温带和寒带气候和植被。

2.海洋影响规律:邻近大海和海洋环流对自然环境具有明显
影响。

沿海地区一般气候温和、降水相对较多,而内陆地
区则具有更大的温度幅度和较少的降水。

3.海拔变化规律: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气象要
素(如气压、湿度、降水量等)发生变化,植被类型和生
物多样性也会有所改变。

4.高原规律:高原地区通常具有特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原的气温较低,气压较低,降水较少。

高山上空通常云雾
缭绕,经常出现降雨或降雪。

5.河流和湖泊规律: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和形态对自然环境地
域分异有影响。

河流常常形成河谷,带来大量的水资源和
植被生长。

湖泊和水库的形成会改变降水、蒸发和植被分
布等,影响周边的自然环境。

6.大洋洋流规律:大洋洋流对自然环境地域分异有重要影响。

洋流通过运输热量和养分,影响气候、生物多样性和生态
系统。

例如,赤道附近的洋流可以带来大气能量,影响热
带地区的气候。

这些规律是基于大尺度的地理和气候要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是复杂而多样的,同时受到地质、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在较小的尺度上会存在更多的地域差异和变化。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咱中国那可是地域辽阔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这差异可大了去了!就像你从湿润的江南一下子跑到干旱的西北,那感觉,就好像换了个世界似的。

你瞧那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湿润,雨水丰富,绿树成荫的,那景色美不胜收啊!各种植物长得那叫一个茂盛,花儿开得那叫一个娇艳。

再看看西部,大片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干旱少雨,那植物可就没那么幸运咯,能存活下来的都是厉害角色。

这就好比一个是水做的温柔姑娘,一个是坚韧的糙汉子。

还有那温度的差别,南方热得能让你汗流浃背,冬天都不怎么冷,北方呢,冬天能冷到你骨头缝里,大雪纷飞那是常有的事儿。

这就像一个是热情似火的夏天,一个是冰天雪地的冬天,你说神奇不神奇?这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啊,就像是大自然这个大画家在作画。

它用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等元素,画出了风格迥异的画卷。

这边是水乡泽国,那边是辽阔草原;这边是崇山峻岭,那边是广袤平原。

你说要是没有这种差异,那世界该多无趣啊!就好像大家都穿着一样的衣服,说着一样的话,那还有啥意思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我们才有机会去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感受不一样的美丽风景。

你想想,要是你一辈子都待在一个地方,那多可惜啊!你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就像你只吃过一种菜,你怎么知道其他菜是什么味道呢?所以啊,我们要多出去走走,去看看那些不同的地方,去感受一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带来的奇妙变化。

而且啊,这种差异还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南方的朋友可能会羡慕北方的雪,北方的朋友可能会向往南方的温暖。

这就提醒我们要珍惜自己身边的美好,同时也对其他地方的美好保持着一份期待。

总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份特别礼物,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惊喜和期待。

我们可不能辜负了这份礼物,要好好地去感受它,享受它!难道不是吗?。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两种类型和形成基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两种类型和形成基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两种类型和形成基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是在地域尺度上影响空间规律的主要因素,可以影响地理格局,进而影响地表水、地貌、植被、人口等地理要素的分布。

水平地域分异主要表现为宏观地域分异和微观地域分异。

宏观地域分异,是指地球表层的地理要素分布在空间上表现出的趋势性变化,比如地表水的分布、地貌的分布以及植被的分布;微观地域分异通常则是指地球表层空间分布上的局部可视化变化,比如某种植物或动物在某一特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宏观地域分异和微观地域分异均能反映出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

宏观地域分异的形成基础是自然因素所决定的,主要是气候、地形和土壤三大要素。

在气候条件上,太阳辐射在地球表层有着明显的南北温度分布差异以及季节性变化,温度差异在南北极地内外很大,在向宁朗温带到极温带这几个方向转变,温差还有着明显的多少及季节性变化。

在地形条件上,由于地球表层地貌类型的差异、海拔高度的差异以及受山脉、海洋、湖泊、峡谷的分布的影响,海洋面积越大,空气湿度就越大,给定的地形高度越高,气温就越低,气流动力也就比较弱,影响到宏观地域分异。

在土壤条件上,地表水以及矿物质及有机质等对水分来源有着积极的贡献,因而土壤类型差异也就决定了宏观地域分异背景的形成。

微观地域分异的形成和宏观地域分异的形成有着不尽相同之处,其形成基础主要是地表水及植被的分布。

湿润的地区就会发生大量的植物出现,给植物群落的演变和衔接提供条件,宏观地域分异不是由这种动态发展的平缓而来的,而是受环境背景条件和各种要素共同作用而发展出来的;植物群落会随着宏观地域分异而不断演变,随机事件则会赋予植物群落新的变化,形成出独特的植物群落,从而形成出微观地域分异。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教学反思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教学反思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教学反思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分布和变化。

以下是关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教学的一些反思:
1. 强调地理背景知识:在教授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之前,确保学生对地球的地理背景有基本的了解,如地球的形状、公转和自转、五带的划分等。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平地域分异的原因和表现。

2. 利用图像和地图:地理教学中,图像和地图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

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气候、植被等方面的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平地域分异的存在,并引导他们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

3. 引导学生探究: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是一个需要学生主动探究的知识点。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水平地域分异的原因、表现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结合实际案例: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如不同地区的气候、植被、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探究地理规律,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

6. 及时反馈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测验、作业等方式进行反馈。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知识。

在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真正掌握这一重要的地理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