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分异规律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全球范围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有存在着地域上的分异,所谓地域分异,是指地理环境及各组成成分的特征,按照确定的方向发生分化以致形成多集自然区域的现象,导致这种分异的成因即为地域分异因素,而之约或支配这种分异的规律则称为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关系
地域分异的基本形成因素有两个:
一是太阳能沿纬度方向分布不均与此相对应的许多自然现象延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地带性因素。

二是海陆分布、大地构造和地貌差异等导致偏离纬度方向的地域分异,使大地构造、地貌分区和干湿度分区不沿纬度方向延伸,因此相对于“地带性”而言,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非地带性因素。

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是地域分异的两大基本因素,它们的能量来源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外部,前者来自太阳辐射能,后者来自地球内部聚集放射能,两种能源本身互不联系,也互不丛属,均作为外部条件对自然地理环境成分和景观起作用,使各自然地理成分和景观同时具有地带性非地带性。

(二)地域分异规律的等级关系
不同因素造成的低于分异现象涉及的空间范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还有派生的区域分异因素和局部的分异因素影响着低于分异的范围,一分异现象涉及范围做为
(1)大尺度地域分异
大尺度地域分异设计全球或分别涉及海洋与大陆,至少涉及一个广大区域,据此又可细分为全球性地域分异,全海洋和全大陆地域分异以及区域地域分异。

1)全球性地域分异(热量分带、海陆分异)
2)全海洋和全陆地地域分异(陆地和海洋上的纬度地带性、非纬度地带分异)
3)区域性地域分异(区域性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地带性区域内的非地带性因素、非地带性区域
内的地带性因素)
(2)中尺度的地域分异
包括由高原、山地、平原内部地貌引起的地域分异、地方气候和地方风引起的地域差异以及山地垂直性分异等。

(例如罗浮山的山麓多为冲积水稻土、300m以下地山丘陵的赤红壤、300m以上的山地红壤、600m 以上的山地黄壤、1100m以上的山地灌丛草甸土)
(3)小尺度地域分异
由局部地势起伏、小气候差异、岩性和土质差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积聚和排水条件不同引起的地域分异属于小尺度地域分异,可看做非地带性分异(例如华北平原的山麓到海滨依次出现褐土、草甸褐土、草甸土、海滨盐土等)
大尺度分异规律构成小尺度的基础和背景,小尺度分异规律是大尺度的进一步分化,受大尺度分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

二者之间具有相互制约性和相互独立性。

(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关系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通常被视为基本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分异规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看,凡自然景观呈带状分布都叫地带性,其包括纬度地带性、干湿度分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从狭义上看,地带
性仅指纬度地带性,即只要导致就景观沿纬线平行分布,沿纬度方向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性
纬度地带性是地带性规律在地球表面的具体表现,它表现为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纬线延伸,按纬度发生有规律的排列,而产生南北向的分化。

成因:(热量差异)
(1)日地距离和黄赤交角是地球表面不同纬度热量分布不均匀的背景和前提。

(2)地球呈球形,太阳高度角不同导致太阳辐射沿纬度呈不均匀分布。

(3)大陆跨越多个纬度,且地势起伏不大,是纬度地带性得以充分展现的前提。

表现:
a)热力地带性:地球表面不同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取决于日地距离、黄赤交角的大小,太阳辐射随纬度
分布不均导致地表发生热力分带,这种热力分带具有全球规模,在海洋和陆地都有明显表现。

b)大陆和海洋的纬度地带性
地球呈球形,太阳高度角不同导致太阳辐射沿纬度呈不均匀分布。

大陆跨越多个纬度,且地势起伏不大,是纬度地带性得以充分展现的前提。

(1)气候:热量带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降水量及降水季节不同。

气温与降水都与纬度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气温),因而地球表面就存在自赤道到两极的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气候带。

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分异往往成为导致其他自然要素纬向地带性分异的主导因素。

(2)水文:径流的形成、径流总量、径流系数、径流年变化状况、潜水位高低、河水和潜水的化学成分等也都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差异。

(3)植被和土壤:植被的纬度地带性表现突出,每一自然带都有自己的特色植被。

土壤的纬向地带性表现在土壤的水热和盐分状况、淋溶程度、腐殖质含量、种类和组成等方面。

与此相联系,风化过程和风化壳类型也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差别。

2、非纬度地带性
由于地球内能作用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成分的特征的地域分异,成为非地带性。

海陆分异、海陆起伏分异,大陆形状与面积分异,陆地上沿海——内陆间的水分分异,区域的地质地貌,岩性、山地的垂直分异都是非纬度地带性分异。

干湿度分带性指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经线方向延伸,以周边海岸带为起点,越向大陆腹地月干旱的多向辐射模式。

实际观察到的干湿度分带界限不与经线平行,却与海岸线轮廓相似;地带更替方向不与经线垂直,而或多或少与海岸带垂直。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关系:
①由于非地带性因素是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的,从而使得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完整、不鲜明。

②从宏观上来看,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普遍的、基本的,而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带的影响是局部的、特殊的。

③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不是割裂的,这两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正因为如此,使得地理环境和自然带的分布既有规律性,又有复杂性。

(四)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的关系
垂直地带性指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沿垂直方向随地势高度发生带状垂直更的规律,必要条件是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水热状况差异。

垂直地带性特点;
①带谱性质决定于基带性质。

②垂直带谱中不出现比基带纬度偏低的带。

山地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和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性分异越显著,垂直带谱越完整。

(垂直带谱的丰富程度取决于山地的相对海拔高度和纬度位置)
③垂直谱上部是否出现高山冰雪带是衡量垂直带发育是否完备的标志。

▲最干旱的山地雪线最高,总体上自热赤道向极地降低。

④带幅窄,递变急剧。

气温沿山坡的垂直递减率远大于其在平地上的水平递减率。

⑤同一山系中的不同山脉,同一山脉的不同地段和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结构都有很大差别。

(珠穆朗玛峰的带谱型:南坡海洋性、北坡大陆性)
与水平地带性关系:
★共性它们均受水热条件组合不同的制约
★差异
①等级和规模上的差异
Ⅰ等级上:水平地带性属于大尺度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属中尺度地域分异规律
Ⅱ规模上:水平地带性的规模远大于垂直地带性
②水热变化的成因差异
Ⅰ水分上:水平地带性主要决定于大气环流和海陆对比关系,而垂直地带性则主要决定于饱和水气压的变化,并且有背风坡和迎风坡的明显差别
Ⅱ热量上:水平地带性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能在不同纬度地区的变化,而垂直地带性则主要决定于气温的垂直递减率,且气温沿山坡的垂直递减率远大于其在平地的水平递减率
★相互关系
①垂直带谱的分层数决定于不同自然带所处水平地带的位置
②水平地带的每个自然带都可以成为垂直带的基带
③不同纬度带具有不同垂直带谱
(五)地域分异规律的关系
在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共同参与下,不同尺度地域分异规作用的结果,使大陆和海洋的地域分异,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的相互关系都表现得及其错综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