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李商隐诗2首说课稿范文讲评稿

合集下载

语文古诗高二《李商隐诗两首》教案范文2篇

语文古诗高二《李商隐诗两首》教案范文2篇

语文古诗高二《李商隐诗两首》教案范文2篇语文古诗高二《李商隐诗两首》教案范文2篇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

下面跟着本文库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学习目标】一、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用典的特点,领会诗歌朦胧缠绵的意蕴和感时伤怀的情感基调。

二、通过诵读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三、从诗歌的语言、结构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教学设想】一、结合李商隐其人了解其诗。

二、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三、诵读法、提问法相结合的学生自主讨论。

四、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结合李商隐其人了解其诗是本课教学重点。

认字解词;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

【自学引导】认字解词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古典诗文中的词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应当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课文中一些不常用的偏僻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

字词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工具书查音、注释,教师检查订正;也可以由教师利用视频出示一些字词,学生拼读讲解。

字词教学要利用课本的注解,还要注意解决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

一、正音正字:锦瑟(sè )弦(xián )柱惘(wǎng )然马嵬(wéi )未卜(bǔ )宵柝(tuò )晓筹(chóu )驻(zhù )马二、解释词语: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12500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即为48年。

唐玄宗当了45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三、补充译诗《锦瑟》: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高中语文《李商隐诗两首》逐字稿教案

高中语文《李商隐诗两首》逐字稿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锦瑟一、导入新课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作者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2篇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2篇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two poems of Li Shangyin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2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2、篇章2: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篇章1: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锦瑟》一诗体味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2、多角度理解李商隐《锦瑟》主题思想;2、学习《马嵬》中所运用的对比反衬的讽刺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指导讨论法教学过程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歌。

一、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同其他的诗人一样少负才名,他是开成三年的进士。

他的才华受到当时一位叫令狐楚的高官的赏识,令狐楚亲自传授他骈文的写作方法并推荐他做官,是他的授业恩师。

这时李商隐是很有名气的。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商隐的才华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有一位叫王茂元的高官也很赏识李商隐,他不仅赏识李商隐,还将自己的女儿王氏嫁给了他。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推荐五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推荐五篇)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推荐五篇)第一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激趣导入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整体感知旷世情种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

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

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

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

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

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

由于省略了表面和内在的过度和关联,诗句间跳跃很大。

再加上他多愁善感和政治上的沉浮,使人读起来感到晦涩难懂。

使后人如雾里看花,评价极为分歧。

王渔洋诸人,早就发过“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感叹。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

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诗国风采”的《李商隐诗两首》,包含《锦瑟》和《马嵬》(其二)。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马嵬》(其二)则以唐代安史之乱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锦瑟》和《马嵬》(其二)两首诗的内容,体会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 分析并掌握《锦瑟》和《马嵬》(其二)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感受李商隐诗歌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锦瑟》和《马嵬》(其二)的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诗句中提炼出诗人的情感,体会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古琴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琴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何象征意义?”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李商隐诗两首。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讲解诗歌(1)分析《锦瑟》的表达技巧,如比兴、象征、拟人等。

(2)解读《马嵬》(其二)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对历史的反思。

4. 例题讲解以《锦瑟》为例,分析诗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马嵬》(其二)中的表达技巧。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情感,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锦瑟》表达技巧:比兴、象征、拟人情感: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2. 《马嵬》(其二)表达技巧:对比、用典、讽刺情感: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锦瑟》和《马嵬》(其二)。

(2)分析《锦瑟》和《马嵬》(其二)的情感,结合具体诗句进行阐述。

2. 答案(1)见教材。

(2)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李商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但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2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说课稿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2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说课稿

《李商隐诗两首》是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属于古代诗歌。

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鉴赏诗歌的要点便是在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体悟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而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意境高远,语言华美,风格秾丽,值得玩味。

这两首诗中的《锦瑟》情感隐晦凄美,又善于用典,《马嵬》(其二)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鉴赏。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①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特色;②诵读,认识并积累生僻字词,如:惘、瑟、嵬、柝。

2、能力目标:①训练诵读诗歌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②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手法。

3、德育目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4、教学重点:能力目标①、②5、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及表现手法三、说教法诵读指导、引导讲解、点拨启发、讨论领悟、探究、归纳总结四、教具多媒体、导学案五、时间一课时六、说学习过程1、以李商隐诗词中的名句导入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他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名句的重温进而激发他们了解李商隐及阅读他的作品的兴趣。

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这部分内容量比较大,全部由多媒体展现。

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

3、学习《锦瑟》,解题“锦瑟”,意为“装饰华美的瑟”。

①、范读正音(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正音之后,请个别学生朗读,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

③、反复诵读,请学生说感受。

指导学生拿到一首诗时应该会在读的过程中,通过意象及一些关键词感受到一些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说课稿

李商隐诗两首说课稿

李商隐诗两首各位评委上午好:我是语文X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李商隐诗两首》,作者是李商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李商隐诗两首》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唐诗”。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代诗歌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本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去学习,它们会让我们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

《李商隐诗两首》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课文本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引导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训练诵诗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特点。

多角度理解《锦瑟》主题,用“对比”、“反衬”来说明《马嵬》中“讽意至深”。

同时这也是本课的重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赏析诗歌意向,分析艺术手法难点: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体会其中深刻含义。

引导学生汲取诗歌精神,领会情感三、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并结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法学法:教法:朗读法、录音法、启发诱导式、分层次教学、“自主、合作、探究”以及讨论法等。

在讲课中,我将以朗读为重点之一,通过朗读,疏通文意,探究文理,品味意境。

学法: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高中语文必修《李商隐诗2首》说课稿讲评稿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李商隐诗2首》说课稿讲评稿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李商隐诗2首》说课稿讲评稿教案高中语文必修《李商隐诗2首》说课稿范文讲评稿22、李商隐诗2首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生活动设计1.课前预习(1)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2)标出诗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鉴赏。

2.课内精读课教师讲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导入新课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

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

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

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2.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

李商隐诗二首()讲课稿

李商隐诗二首()讲课稿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背景知识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 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 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 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 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首联: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
一言难尽。
颔联:曾经有过梦想,曾经害过相
思。
颈联:可是梦想和情思都破灭了,
所得只是眼泪和迷惘。
尾联:现在回想起来,旧情难忘,
只是一切都恍如隔世了。
艺术特点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善于用典,工于比兴,象征、暗示的修辞 技法比比皆是。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 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 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 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之深。梦中 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 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 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主旨探讨
马嵬
•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杜牧《阿房宫 赋》中写道:“后
• 空闻虎旅传宵柝, 人哀之而不鉴之,
无复鸡人报晓筹。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
•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人也。”你觉得本 诗给读者哪些借鉴 呢?
•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主旨探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轻与重 玩物丧志 防患于未然 责任
马 嵬诗歌解析
• 海外徒闻更九州, 兖召、魂冀之、举青,、再续前 • 他空无生 复闻未 鸡虎旅卜 人传此 报宵生晓柝休筹,。。今昔倒缘日日叙徐扬,逃狂:、、无曲欢难一豫雍异折,波、 、于幽三荆 梁痴深折、心,妄想 • 此当日时六七军夕同笑驻牵马牛,。既对有比今:日暗,含何讽必刺当初?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商隐的两首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培养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李商隐的诗歌,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2.1 诗篇一:《锦瑟》诗句内容解析:学生通过朗读和讲解,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诗句欣赏: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2.2 诗篇二:《无题》诗句内容解析:学生通过朗读和讲解,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诗句欣赏: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李商隐的背景和诗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朗读李商隐的诗句,感受诗歌的美。

3.2 学习诗篇一:《锦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篇,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师进行讲解,解释诗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3.3 学习诗篇二:《无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篇,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师进行讲解,解释诗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四、作业与评估4.1 作业:学生回家后,背诵两首诗并写一篇简短的鉴赏文章,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2 评估: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延伸5.1 诗歌创作: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运用李商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5.2 文化探索:学生进一步研究李商隐的其他诗歌,了解其诗歌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

学生可以参观相关的文学展览或参加诗歌朗诵活动,加深对古典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六、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唐诗三百首》等经典教材,收录李商隐的诗作。

6.2 辅助材料:提供李商隐的生平介绍、诗歌注释等参考资料。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李商隐诗两首》,包含《锦瑟》和《无题》两首诗。

详细内容如下:1.《锦瑟》:全诗四联,通过对锦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2.《无题》:全诗四联,以女子刺绣为比喻,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壮志难酬的哀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两首诗的主题思想,领会诗人的人生感悟。

2. 分析并欣赏两首诗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两首诗的意象、手法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幅古画,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2. 朗读:全班同学齐读两首诗,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意象、手法和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针对两首诗的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随堂练习。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分享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李商隐诗两首》2. 板书内容:《锦瑟》:主题、意象、手法、情感《无题》:主题、意象、手法、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锦瑟》和《无题》的主题思想,谈谈你的理解。

(2)从艺术特色角度,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2. 答案:(1)主题思想分析示例:《锦瑟》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感慨,而《无题》则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壮志难酬的哀叹。

(2)艺术特色比较示例:两首诗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但《锦瑟》以锦瑟为线索,寓意人生;而《无题》以女子刺绣为比喻,展现了诗人的抱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难点?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创作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李商隐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李商隐的诗歌一直是必修内容之一。

作为唐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李商隐的作品充满了文学魅力和审美意味,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理解能力。

本文便是一篇关于《李商隐诗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的优秀教学设计,旨在探讨李商隐的作品如何通过优秀的教学设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辞藻表现技巧。

2. 通过《无题》和《锦瑟》这两首李商隐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理解其表现形式。

3.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其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学习李商隐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教师先以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对李商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李商隐的生平是什么?2) 李商隐的文学成就有哪些?3) 李商隐的诗歌有什么特点?2. 学习《无题》教师先给学生阅读李商隐的《无题》一诗,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1) 诗歌中的“无题”指什么意思?2)探讨“深院静,春莺噪”的意境。

3)分析“寂寞”这个词在诗中的表现形式。

4)“一年就只有今宵”的现象在李商隐的诗歌中是否常见?这种现象具有什么深层内涵?5)结合现代人的经验,如何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3. 学习《锦瑟》教师再给学生阅读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以下问题:1)探讨《锦瑟》中的“一弦一柱思华年”这句话的意境。

2)分析诗中描写的“频频动”这个形象,传递给人的情感有哪些?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句子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4)探讨诗中使用的乐器“锦瑟”,它对整首诗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5)结合现代人的经验,如何理解和感受李商隐的诗歌?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本次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1) 教师集中讲授的方式,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并通过教师自己的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商隐的诗歌。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锦瑟》一诗体味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2、多角度理解李商隐《锦瑟》主题思想;2、学习《马嵬》中所运用的对比反衬的讽刺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指导讨论法教学过程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歌。

一、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同其他的诗人一样少负才名,他是开成三年的进士。

他的才华受到当时一位叫令狐楚的高官的赏识,令狐楚亲自传授他骈文的写作方法并推荐他做官,是他的授业恩师。

这时李商隐是很有名气的。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商隐的才华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有一位叫王茂元的高官也很赏识李商隐,他不仅赏识李商隐,还将自己的女儿王氏嫁给了他。

有的同学就想了,大登科后小登科,这是人生一大美事啊,怎么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呢?我们不要忘记,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是晚唐,晚唐时期的党争是特别严重的,令狐楚他是牛党的要员,而王茂元是属于李党的。

虽然这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但是牛党的人仍然认为李商隐背叛了令狐楚和牛党,而曾经和牛党有牵连的李商隐也不被李党接受。

李商隐就一直在这两党的夹缝中生存,辗转于官场,终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

1、字音锦瑟( ) 弦( )柱惘( )然马嵬( )未卜( ) 宵柝( ) 晓筹( ) 驻( )马2、词义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可:难道,哪能。

惘然;迷惘,茫然。

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1)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1)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情志”,主要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锦瑟》和《无题》。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无题》则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无奈的矛盾心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把握《锦瑟》和《无题》两首诗的主题思想,体会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2. 分析并掌握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典故、修辞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及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李商隐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诗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读两首诗,初步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两首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典故、修辞手法。

4. 实践情景引入:以《锦瑟》为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此情无计可消除”的理解。

5. 例题讲解:以《无题》为例,分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中的修辞手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锦瑟》中的典故,并解释其作用。

六、板书设计1. 《锦瑟》主题:怀念逝去美好时光,感慨人生无常艺术特色:意象丰富,典故巧妙,情感深沉2. 《无题》主题:执着追求爱情,矛盾心情艺术特色:修辞手法多样,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分析《锦瑟》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 解释《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寓意。

2. 答案:(1) 《锦瑟》中的意象有:锦瑟、华年、庄生梦蝶、望帝春心等。

这些意象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锦瑟》李商隐说课稿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锦瑟》李商隐说课稿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锦瑟》李商隐说课稿《锦瑟》李商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锦瑟》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锦瑟》是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的一首诗歌,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唐代的诗歌,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

在《锦瑟》这首诗中,作者借用庄周梦蝶、杜鹃啼血等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联系李商隐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中表现出的情感,进一步了解“用典”这种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二、说学情高中的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学会了在彼此的合作、探究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但由于学生认识问题不够深刻,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与初读上,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还在培养之中。

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和优势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适当地点拨学生要学会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挖掘新知。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疏通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探究,能够分析诗中用典的表现手法及其使用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前半生的追寻,对当前朝局的不满和愤愤不平,以及悲伤无奈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疏通诗意,能够分析诗中用典的表现手法及其使用效果。

难点为:体会作者对前半生的追寻,对当前朝局的不满和愤愤不平,以及悲伤无奈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小组探究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

高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唐五代诗词欣赏”中的《李商隐诗两首》,包含《锦瑟》和《马嵬》。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爱情的感慨;《马嵬》则以唐代安史之乱为背景,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理解两首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两首诗歌的韵律、意象和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锦瑟》中的典故和象征意义,把握《马嵬》中的历史背景。

2. 教学重点:分析两首诗歌的韵律、意象和表现手法,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李商隐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2. 诗词朗读:让学生齐读两首诗歌,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 诗词解析:(1)分析《锦瑟》的韵律、意象和表现手法。

(2)讲解《锦瑟》中的典故和象征意义。

(3)分析《马嵬》的历史背景、意象和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1)比较《锦瑟》和《马嵬》的异同。

(2)分析两首诗歌中的典故和象征意义。

5. 随堂练习:(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首李商隐的其他诗歌。

(2)用自己的话复述两首诗歌的故事情节。

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诗歌的韵律、意象和表现手法,分享自己的见解。

六、板书设计1. 《锦瑟》:(1)韵律:七言律诗(2)意象:珠有泪、玉生烟(3)表现手法:用典、象征2. 《马嵬》:(1)历史背景:安史之乱(2)意象:马嵬坡、夜雨(3)表现手法:借古讽今、抒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特点。

(2)比较《锦瑟》和《马嵬》的情感表达。

2. 答案:(1)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特点:善于用典、意象丰富、情感深沉。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docx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docx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用典的特点,领会诗歌朦胧缠绵的意蕴和感时伤怀的情感基调。

2、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3、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从诗歌的语言、结构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是本课教学的重点;2、结合李商隐其人了解其诗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结合学生的自主讨论。

第一课时一、导入。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

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知人论诗。

公元812年,在河南省获嘉县县衙的府第内,李商隐诞生了。

父亲李嗣正任获嘉县县令。

三年后,李嗣受聘为浙东观察使幕僚。

李商隐的童年时代便在获嘉至江浙一带度过的。

李商隐注定是一个悲情的诗人,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

终于,在商隐十岁时,父亲在幕僚任上过逝了。

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由于多年未回故乡,虽在故土,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

李商隐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就写道:“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

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赢文弱,形成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

公元829年,也就是唐文宗太和三年,李商隐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长安,谒见了当时朝廷里的权贵令狐楚,很受赏识。

令狐楚将他聘入幕府,李商隐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幕僚生活。

其间,令狐楚亲自指点李商隐,教他写今体文。

李商隐二十三岁那年,公元835年,李商隐上玉阳山东峰学道。

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他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李商隐诗两首说课稿

李商隐诗两首说课稿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人)。

同学们知道他谈过几次恋爱吗?比较正式的,在他的诗歌中提到有两次,第一次是他23岁时,他去玉阳山学道,他与一位女道士,叫宋华阳,相恋了,二人的爱情当然不会被封建世俗社会所接受,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李商隐被遣送下山。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就是描述他与宋华阳之间爱情故事。

第二次他喜欢上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的王姑娘,二人也是你侬我侬,不就结婚了。

但不过十余年王夫人呀,就病逝了,他的第二次爱恋也就结束了。

那么咱们说他的爱情生活是不顺的。

咱们再看看的仕途,他少年时深得当时的一位大官令狐楚的喜爱,令狐楚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一样,他与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也非常要好,25岁时他就中了进士,可谓春风得意呀,自己有才,上面还有人罩着。

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就在他中进士的那年令狐楚死了,咱们说古代父母去世,儿子是要守孝三年的,所以令狐绹要为其父守孝,也就暂时离开官场,所以李商隐就失去了依靠。

就在此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出现了,他也非常欣赏李商隐的才能,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商隐。

咱们说呀,唐朝当时存在两大党,李德裕(李党),牛僧孺(牛党),互相排挤,而令狐楚呀是牛党的重要人物,王茂元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呢,他自身反对党争,但他与两党又都有牵连。

牛党骂他是奸细,李党怀疑他是奸细,所以呀,他一生都处在被排挤当中。

爱情和事业的双重不顺,让李商隐的感情十分的充沛,他经常呀把胸中涌动的感情通过他的诗歌表现出来。

咱们先看他的这首《锦瑟》,这首诗是《李商隐诗集》中的第一篇,它以首句的前两句作为题目,并非咏物诗,也不是写景的,是一首回忆往事的诗歌。

咱们先听读一下。

咱们听完了这首诗,我想大家也许不能听明白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呀,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一种很低沉,怅然若失的情绪,对不对?现在呢我找两个同学读一下,诵读时语速要慢,因为咱这首诗情调很低沉。

大家感觉又没有声调的错误?好,顿挫掌握的还行,但是感情把握的还是不够充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李商隐诗2首》说课稿范文讲评稿高中语文必修《李商隐诗2首》说课稿范文讲评稿22、李商隐诗2首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生活动设计1.课前预习(1)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2)标出诗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鉴赏。

2.课内精读课教师讲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导入新课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

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

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

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2.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3.关于《锦瑟》《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诗歌无一能比。

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论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

4.关于《马嵬(其二)》《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

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

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提问」如何理解《锦瑟》的意境。

「明确」第一联,毫无疑问是起兴之笔。

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李商隐活了46岁)。

瑟之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

"一弦一柱"则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第二、三两联,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

但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他表达得太委婉了,只是用了两个古老的典故来传达。

"庄生晓梦迷蝴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

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

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那是当局自迷,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也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

"望帝春心托杜鹃",更转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希冀以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

接着,诗意又转,柳暗花明,开出另一新的境界来:明珠在沧海月下泣泪,美玉在重山之上生烟,美好的事物总是遭到"嫉妒",不能美满。

这里是指佳人红颜命薄,还是指诗人才命相妨?(李商隐在《有感》一诗中说:"古来才命两相妨",意为才气与命运不能两全)我们无从知晓。

最后一联,以感叹作结。

"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重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

"此情"为单称表述,则大体可以推定前面所指为一件事。

"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

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止。

2.「提问」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明确」《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

所以,至今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

李商隐一生,固然是在党争的政治派别夹缝中求得生存的,受过一些大官的恩惠,也因之被另一些人排挤,有过短暂的荣光,更有过长期的失意。

但他在政治上的得失悲欢,未必用这样朦胧的诗歌来表现,不能硬把中国古典诗歌"香草美人的传统"(以爱情隐喻君臣际遇)往这里套。

否则,李商隐那些写爱情的无题诗,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之类的,都可以当做政治诗来读了。

我们认为,《锦瑟》还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其意境高远,感情真挚,可意会不可言传,可感悟不可支离,须从大处读之。

3.「提问」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明确」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

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游移不定的成分。

像《锦瑟》一诗,无论是起兴的"锦瑟",还是主打的"蝴蝶""杜鹃""珠""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可以猜想出来,但一追究其具体所指,就如坠人五里云雾了。

不敢说李商隐开启了中国当代朦胧诗的先河,也不敢说他影响了十九世纪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派(有受中国诗歌影响的因素),但他确实是一位古典时期的"先锋派",他的艺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连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对都他推崇之至。

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近人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词》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4.「提问」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

「明确」《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

本课所选的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

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

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

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

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5.「提问」《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

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

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6.《马嵬(其二)》的巧对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

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

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

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

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

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