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中问题分析及措施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的改进

工合作 、 监 管信息交流 、 甚至 重大监管事项磋商等 方面有所突破 , 但各 个监管部 门条块分割 、 各 自为政的局面没有根本性 的改变 , 造成监 管资
创新 。
叶兵
管 是 属 于 子 公 司 所 在 国还 是 属 于母 公 司所 在 国 家 .监 管 法 规 是 否 有 溯 及力等问题。
二、 当前 金 融 监 管 模式 存 在的 问题
证监会 、 保 监 会 和 银 监会 相继 成 立 。 我 国 金 融监 管 一 行 三 会 的 专 业 化监管体制正式建立。但 自2 0 0 4以后 。 建行 、 交行 、 中 国银 行 、 工行 、 农 行 相 继 进 行 金 融 股 份 制 改 革 后 上 市 。各 银 行 以 不 同 方 式 涉 足 证 券 、 保
关键词: 金 融 监 管 金 融创 新 金 融 风 险
随 着 改 革 开 放 的 不 断 深 入 。国 际 金 融 业 的 发 展 浪 潮 不 断 波 及 我 国 金融业的发展 , 制度创新 、 产品创新 、 交易方式创新 、 服 务 创 新 等 金 融 创
险、 信 托、 基金 、 金融租赁 、 投行等业务 , 银行 系统实质上开始 进入混业
财政金融
浅谈我 国金融监管 的改进
中国人 民银 行 通化 市 中心 支行
摘要: 由 于金 融 行 业 存 在 外 部 性 、 创新性 、 市 场化 和 国 际 化 等 特 点 . 以及 我 1 3 1 当前 金 融 监 管 模 式 在 金 融 实践 中存 在 诸 多效 率 损 失 。 因此 本 文提 出应 加 强金 融 监 管 ,甚 至 可 以 借 鏊 普 通 法 系 的评 审 方 法 监 管金 融
( 二) 分业 监 管容 易造 成 监 管 资 源错 配
我国金融体系的管理问题浅谈

个 金 融 体 系 的 崩 溃 。 因此 ,对 金 融 体 系 的 管 理 是 应 对 金 融 机 构
“ 自发 性 ” 动 的 必 要举 措 , 以确 保 金 融 秩 序 的 稳定 ?运行 。 活 可 ?
( ) 制 金 融 体 系产 生 的 风 险 四 控
影 响 , 其发 展 甚 至会 危 及 整 个 金 融 体 系 的安 全 。 任 ( ) 率 风 险 日益 显 现 三 利 由于 利 率 市 场 化 进 程 缓 慢 , 业 银 行 调 整 利 率 不 能 独 立 , 商 面 临较 大 的 系统 性利 率 风 险 。 由于 我 国 的利 率 市 场 化 继 续 推 进 的
随着 人 们 收入 水 平 与 生 活 水 准 的 提 高 ,人 民手 中有 越 来 越 多的资金 , 由于 我 国存 款 利 率 过 低 , 投 资 渠 道 又 十 分 有 限 ; 而 另
一
需 要 政 府 在 其 中进 行 限 制 和 引 导 , 就 是 对 金 融 体 系 进 行 管 理 。 也
的。 ( ) 金 融 体 系 的权 力 进 行 限 制 五 对
、
金 融 体 系管 理 概 念
金 融 体 系 的 管 理 是 一 个 比较 宽 泛 的 概 念 ,应 该 根 据 不 同 的 需 求 在 特 定 的 范 围 内 进 行 理 论 。 本 文 中 , 融 体 系 管理 特指 财 在 金
拥 有一 定 的权 力 , 果 无 限制 的进 行 使 用 , 会 产 生腐 败 与 其 他 如 将
社 会 问题 。 因此 , 融 机 构 的权 力 必 须 受 到 限 制 , 政 府 介 入 管 金 而 理 是 则起 到 了 重 要 的 权 力 平 衡 作 用 。金 融 机 构 的 自主 性 要 更 多 的 体 现 在 对 于 市 场 运 行 规 律 的把 握 之上 ,政 府 则 要 防 止 其 滥 用 垄 断 地 位从 而 影 响全 社 会 的福 利 总量 。
浅析金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析金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关于《浅析金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金融管理工作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金融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核心。
但是在全球化经济的浪潮中, 金融管理工作也存在很多问题。
最为明显的就是金融管理的相关机构以及方向不够明确, 进而导致了相关问题的出现。
那么为了使得金融管理工作可以更加顺畅, 企业不仅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关制度, 而且还要让其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不断推进金融管理工作的发展。
因此本文分析在现阶段金融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阐述其解决措施。
关键词:金融管理工作; 存在的问题; 解决措施;在以往, 我国的金融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主要就是中央银行,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中央银行职责也在不断的转换, 由之前的执行者转变为了监督管理。
那么为了使金融管理工作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政府以及相关企业一定要对其加以重视, 不断提高金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一、金融管理工作的职责1. 制定金融发展计划制定金融发展计划是金融管理工作的核心, 只有制定详细的金融发展计划, 才能够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 金融管理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相关计划的支持, 所以制定并完善金融发展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 为了进一步满足中国经济的发展需求, 作为金融管理机构要公正、客观的整合数据, 并且详细分析社会中个人、企业等金融服务的要求, 同时也要根据个人与企业的大致发展状况, 进而合理的制定金融发展计划, 稳定金融管理体系。
2. 构建信用体系所谓的构建信用体系, 主要指金融管理工作要做好相关工作来促进信用体系的构建。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 良好的信用体系不仅仅可以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 而且还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所以构建良好的信用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 、当前 我国金 融风 险管理存 在的一些 问题
( 一) 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较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全 球化步伐的加快 , 给金融机构带来机遇的同时 , 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 及挑 战也在逐渐增多。在这种环境下, 我 国的金融机构大都存在风 险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 , 甚至对其概念 、内涵都未进行 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许多银行为 了扩大资金规模 , 盲 目开展多种投 资理财业务 , 里面存在很多的不 良贷款行为, 增大了金融风险。而投 资者们往往仅关注于经济回报, 并未有风险防范意识。当前, 我国许 多的制度条例还不够完善 , 许多的法规也未与金融体系进行较好的 融合 , 导致金融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还不够 , 法律意识也相对薄弱。 ( 二) 组织机构和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整个管理体系的健康运 作离不开一 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尽管我 国的经济发展取得 了长足 进步 , 但还未形成一个 良好健全完善 的金融组织结构和风险防范机 制。大多数的金融机构没有设立对应的风 险管控部 门, 内部管理不 完善。随着不 良贷款额度 的增加, 不 良债权导致信用风险及资产质 量的降低 。相对落后 『 生的风险管理模式 , 将导致风险管理整体运作 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 也给金融管理带来很多 问题 。 ( 三) 产品与业务呈现单一状态 。当前 , 国际金融市场 主要进行 存款 、贷款、期货交易和理财等业务 同时进行 , 混合经营 , 全球化 运作。但我国仍是传统经营模式 , 主要以存 、贷款为主 , 金融业务较 少, 产品较为单一 , 开展业务也不够具体、完善 , 无法满足投资者们 的需要 , 也无法 向其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 。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进 入, 我国的金融企业面临巨大挑 战, 使得其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 ( 四) 市场信息不透明。信息透 明度有利于投资者准确评估企业 经营活动, 进而可促进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 。当前 , 我国金融市场信 息透明度还不够 , 就可能导致上式公司信息 的失真 , 里面存在很多内 部交易操纵资金的流向, 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 进而影响我国经济
浅谈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持续创新;二是刺 激以金融创新为载体的金融竞争实现充分化, 引导金 融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配置, 最大限度地抑制和消除金融创新 导致的竟争力非均衡 金 给 融秩序 来的 面 带 负 影响, 护金 秩序 定。 维 融 稳 (二)重视对金融创新活动的监管。 金融监管法规的制定要有更大 的包容性, 制定的 程序要有公开性, 不但要考虑金融监管的需求, 也要 兼顾被监管对象的利益,为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提供一定的空间。
分类管理, 制止不正当竞争。 建立一套连续且具有前瞻性的法规体系, 明确金融创新业务的市场准人标准和条件, 为金融创新营造良 好的法 律环境, 实现对金融创新的先导型监管和管理。从而引导银行业积极
稳妥规范地开展金融创新活动。 ( 四)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模式。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 我国的金 融市场面临着来自 众多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 国内的银行、 证券、 保险
具、 金融市场或金融体系, 进而提高新的金融效率的过程。 括金融产品创新、 它包 金融服务创新、 金融管理 创新、 金融组织体系 创新。本文针对我国 银行业, 初步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进行了 相关研究。
〔 要」 融 新 金 机 在 营 程中 各 经 要 进 重 配 和 合 产 新 金 工 摘 金 创 是 融 构 经过 将 种 济 素 行 新 置 组 、 生 的 融
(一)金融创新是我国银行业适应金融改革的需要:我国经济体 制改革的深化要求金融改革要加快步伐, 特别是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 织后, 银行业进人了一个更加开放、 更加成熟、 更加国际化的竞争时 代。 国外成熟的金融业务、 先进的技术手段、 高效的运作机制将成为我 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 因此金融改革是银行业进行金融创新的一个主 动力, 加快创新, 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 二)金融创新是市场和客户的要求: 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 深化, 我国银行业面对的客户和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 资本市场快速 发展, 金融交易市场不断兴起, 知名跨国公司纷纷落户中国, 公共事业 类客户在经济主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个人客户资产 日 益增加。市场 和客户大发展变化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多样化、个体化 、 集约化、 综合化, 这既给银行业带来了挑战, 也为银行业提供了大量的 业务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银行业只有通过不断的进行产品和服务 创新来拓展市场, 满足客户需求, 树立以市场为导向, 以客户为中心的 创新理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巩固和扩大自 身的市场份额。 (三)金融创新是我国 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竞争的需要:我国加 人 WT() 后,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目前 , 外资银 行在中国金融市场所占份额虽然不高, 但在经营体制、 管理水平、 科技 网络、 国际业务、 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它们将采取精 选区域、 精选客户、 突出重点的发展策略。在这种激烈大竞争环境下, 国内银行业惟有在防范风险的同时, 激流勇进, 锐意进取, 加快创新,
浅谈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监管所面临的困境

浅谈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监管所面临的困境互联网金融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金融服务,包括互联网支付、P2P网络借贷、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等。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同时监管部门也面临不少困境。
本文将从发展问题和监管困境两个方面深入探讨。
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监管不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较快,相关监管法规落后于技术发展。
由于互联网金融形式多样,监管难度大,监管制度滞后,导致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存在违规操作,风险管理不当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潜在风险。
2.风险管控不足互联网金融在吸纳资金、风险分散、融资渠道等方面有很多优势。
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因管理体系不完善、风控措施不足,使得风险控制不到位,容易导致资金安全问题。
3.信息不对称由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存在信息不对称,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以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高收益来吸引投资者,甚至编造虚假信息吸引投资者参与。
这种信息不对称给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误导,增加了投资风险。
4.资金流转透明度不高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流转相对繁杂,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直接交易,资金的运作流程相对复杂。
而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对资金流转的透明度不高,许多投资者无从得知资金具体去向,增加了投资者的不确定性。
5.行业乱象近年来,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以“高收益、低风险”为诱饵,不断招揽资金,而后引发资金链断裂或者跑路事件。
这些行业乱象严重损害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合法性和稳定性,也影响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信誉。
二、监管所面临的困境1.监管法规滞后互联网金融业务形式多样,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难以满足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要求。
当前监管法规滞后,对于一些新型金融业务的监管模式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导致监管难度加大。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监管需要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监控和监管。
而目前监管机构的科技手段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速度不匹配,监管手段不足。
3.监管监督不到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主体复杂,监管监督不到位导致一些金融机构难以受到有效监督,存在违规操作甚至发生风险事件。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现状及发展对策

首 先 , 明 确 我 国商 业 银 行 退 出的 主持 机 构 及 其 职责 , 定 要 界 政 府 在 商业 银 行 市 场 退 出 中 的权 限 和 行 为边 界 。 我 国 , 监 会 在 银 承 担着 监 管工 作 , 监 管 制 度 完 善 上 应 起 到 领 导 者 的作 用 , 管 在 监 当 局 以各 种 形 式 对 其 进 行 干 预 ,并且 在 整 个 市 场 退 出过 程 中处 于支 配性 地 位 , 发 挥 主 导 性 作 用 , 并 而政 府 干 预 应 该 改 停 留在 市 场 和 法律 基 础 上 。 ( ) 索适 合 我 国商 业 银行 监 管 的新 方 法 三 探 要 增 强 与 被 监 管 者 的 沟通 , 成 互 动 式 监 管 。 过 与 商 业 银 形 通 行管理人员 、 操作 人 员 交 流 , 管 人 员 可 以对 商 业 银 行 做 出 更 实 监 际的评价 , 也使得 商业银行 了解 相关 的监管政策和标准。另外 , 只有 经 过 与 商 业 银 行 的充 分 交 流 ,监 管 当局 提 出 的建 议 或 处 罚 才 能 收 到 预 期 效果 。 进 行 独 立 自主 的金 融 监 管 创 新 。充 分 考 虑 到 我 国 的 社会 经 济 发 展 的 特 殊 性 和 社 会 经 济 运 行 环 境 ,从 实 际 出发 适 应 金 融 创 新 的 需要 和 职 确 监 管 目标 ,建 立 适 合 我 国 国情 的商 业 银 行 监 管 体 系 , 化 监 管 实 施 , 现有 效监 管 , 立 包 括 政府 、 业 和社 会 强 实 建 行 三 个 层 面 的 整 体 监 管 体 系 。银 行 监 管 理 念 应 从 ” 管 能 做 什 么 ” 监 转 变 到 “ 管 不 能 做 什 么 ” 以提 高 银 行 监 管 反 馈 速 度 来 带 动 金 监 , 融创 新 的 积极 性 。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及问题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及问题作者:余雪晴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金融监管体制是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以促进金融业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发现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以探讨了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金融业监管体制中央银行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及现状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定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和《证券法》等法律禁止金融企业的法人机构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其中两项两项以上的业务,确立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模式。
此外,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年至2003年之间相继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剥离出了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形成了“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格局。
但是,随着混业经营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实行的金融分业监管格局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监管独立性不够、重复监管等。
在混业经营时代下,如何实现我国金融监管的良好协调,对于抵御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一)缺乏统一的监管评价标准。
从整个国内金融市场来看,除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大主要金融行业的监管部门之外,还有一些监管部门,比如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其他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外汇和B股交易。
如果不同金融机构必须向不同的监管部门申请业务许可,并以不同的监管标准运作,那么,就没有一个监管机构能总体评价和监管不同行业间产生的金融风险。
(二)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现有法规对监管部门的职责范围界定不够清晰,甚至对某些监管目标不同监管机构出台的法规冲突,某些监管目标又缺乏相应法规监管。
而且,我国一般先成立机构行使职权再修订法律,如银监会挂牌运作一段时间后,《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的修订才提上议事日程。
这些都限制了金融监管体制的有效、规范实施。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_王楠

四、结语
法律诊所教 育 最 首 要 的 功 能 是 教 育,承 担 着 法 学 专 门
人才培养任 务,是 法 科 学 生 成 长 为 法 律 人 的 重 要 路 径。 西
南政法大学法 律 诊 所 作 为 高 校 学 生 社 团 ,既 为 在 校 法 科 生
将提供了法学 理 论 运 用 于 实 践 的 机 会,促 进 了 学 生 的 全 面
发展,又通过为社会弱势群体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维护了弱
者的权益,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同时,西南政法大学
法律诊所的发 展 模 式 为 法 学 教 育 改 革 提 供 一 种 新 思 路 、新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现状; 必要性; 完善
中图分类号: D922. 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4379 - ( 2015) 14 - 0213 - 02
作者简介: 王楠( 1989 - )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 国际法学。
金融监管是指依法对金融机构及金融活动进行领导、 组织、协调、控 制、检 查 和 督 促 的 一 系 列 活 动。 我 国 金 融 监 管的三个重要 环 节 分 别 是 市 场 准 入 监 管 、市 场 运 作 监 管 和 市场退出监 管。 市 场 准 入 监 管 是 金 融 监 管 的 基 础,目 的 是 确保金融市场主体的合规性; 实践中,各种各样的风险贯穿 于金融机构日 常 市 场 运 作 的 整 个 过 程,需 要 当 局 监 管 才 能 切实有效地实 现 防 御 风 险,规 范 金 融 机 构 经 营 行 为 以 促 使 金融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市场退出监管是金融监管的保 障系统,主要作用是在金融机构退出金融行业之后,合法合 理地处置金融机构债权债务,公平公正地分配其剩余财产。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的自律意识,加强防范金融风险并完成机构既定目标,金融机构必须健全和改善内部控制。
本文笔者从我国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入手进行粗浅的分析,以期为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做出贡献。
【关键词】金融机构;经营目标前言:自我国金融业引入内部控制以来,在风险防范与化解上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同时,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内部的管理技术及管理方法,益实现了其建立根本目,实现了对金融经营活动的全程管理,并保障经营目标的实现。
1.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1.1对内部控制思想重视不足有些金融机构认为只要建立了规章制度,就是实施了内部控制。
而实际上内部控制机制是贯穿于监督、执行和决策权过程中相互制约的机构风险控制机制。
而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中往往易出现重经营,而轻管理;着眼于眼前利益,未放眼于长远的利益,将内部控制当成金融行政管理的一种形式,对业务拓展的重视较高,但对思想防范却较为轻视,甚至存在这样的认知“认为某些制度制约着金融机构实现其盈利目标,并常以行政命令来替代政策,造成了内部控制制度缺陷的长期存在。
金融机构执行和制度相分家的现象较为普遍,致使制度成为摆设、执行不力,各个金融机构对不合理做法的承袭现象较为严重,强调过去,其根本原因是人们思想重视不足,对制度执行意识缺乏,没有充分认识到执行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追求便利进而忽视整体利益,存在严重的侥幸思想。
1.2不循章程,进行违章操作,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不力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金融机构的各个职能部门。
也就是说经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均涵括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中,本应不分主次,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仅有资金、会计、保卫和人事等作为事故的多发部位受到了关注,而对后勤服务保障部门等有所忽视,并人为地割裂了内部控制制度,降低了监管效果。
部分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失控,造成制度虚设,监督有效性严重缺乏。
从基层的金融机构组织管理模式可以发现,将内部控制作为约束他人的领导的意志,部门负责人或领导人总是有意或无意的凌驾于内部控制的制度之上,人的意志超越于单位的权利制衡之上,为了单位自身利益或眼前小利,指使或授意下属进行业务的违章处理,弱化了岗位、职能部门和上下级之间的制约机制,从而形成了制约的“真空”。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摘要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既有利于金融界稳定有序的发展,又有利于国家监管部门对金融行业的监督,更给社会公众带来了利益和信心。
同时,社会舆论监督和金融行业自律监督应该协助监管当局共同监督金融机构。
中国的金融业起步较晚,我们虽然很难跟上其他发达国家的步伐,但是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体系,避免金融风险,维护国民经济有序稳固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从建国以来各个阶段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结合美国、英国、日本这三个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发展历程,总结出了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一行三会”金融监管体系又凸显出了监管漏洞。
围绕这些问题与漏洞,提出了一些改革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金融监管监管体系分业监管监管缺陷AbstractThe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s conducive to the stability and orderly to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t also conducive to the national supervision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and bring benefits and confidence to the social public. At the same time, the supervision of public and the financial industry self-discipline supervision should be helpful to the authorities to supervis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hinese financial industry started later than others, although we have difficulty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we can learn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formulates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to co nform our country national condition, which avoids financial risks and maintains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This paper sums up Chinese current regulatory problems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combin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USA, Britain and Japa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t has brought big challenge to our national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again. It’s time to put forward to some reform suggestions on China's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around these problems and loopholes.Keywords:financial supervision; supervision system; separate supervision; regulatory defects; countermeasures.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浅谈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欧洲投资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如通过贷款、担保等方式 支持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项目。
案例的启示与借鉴
启示
国内外成功案例表明,绿色金融发展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多元 化、市场化的投融资体系。同时,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确保绿色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02
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政策支持不足
政策体系不完善
当前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尚不健全 ,缺乏明确的政策目标和实施细 则。
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监管不 力、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政 策效果大打折扣。
金融机构参与度低
绿色金融意识不强
许多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参与的意愿 。
推广绿色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应积极推广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满 足企业和个人的绿色融资需求。
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1 2 3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应结合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创新绿色 金融产品,如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等。
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金融机构应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涵盖贷 款、债券、基金等多个领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 全方位的绿色金融服务。
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
02
各国在绿色金融领域展开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绿色金融的国
际标准制定和经验分享。
绿色金融产品不断创新
03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绿色金融产品不断创新,
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发展,出台 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绿色金融提供了 良好的发展环境。
现代金融经济的风险问题及对策浅谈

现代金融经济的风险问题及对策浅谈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经济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金融经济也面临着诸多风险问题,这些风险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现代金融经济中的风险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风险问题。
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风险。
它是指金融机构的借款人或投资人不能按照合约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履行债务或者负债义务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信用风险的存在可能会导致金融机构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
为了应对信用风险,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于借款人和投资人的信用评级,并严格控制风险暴露的程度,提高资本充足率,做好风险的分散和保险工作,以降低信用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2. 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由于市场利率波动而造成的损失。
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金融机构的借贷成本会增加,从而压缩其盈利空间;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会面临着负债大于资产的风险。
为了应对利率风险,金融机构可以采取利率对冲、利率敏感度测试和利率风险监管等策略,以降低市场利率波动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3.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风险。
金融机构的交易品种、持仓期限、杠杆比例以及交易策略都会影响市场风险的承受程度。
为了应对市场风险,金融机构可以加强风险管理,控制投资范围,做好交易策略的制定和执行,以降低市场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4.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由于内部失误或者外部事件引起的风险。
金融机构的运营风险主要包括人为因素风险、技术风险和制度风险。
为了应对操作风险,金融机构可以加强内部管控,做好员工培训和监管,做好信息系统安全和灾备预案,以降低操作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5.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金融机构由于法律法规变化或者诉讼风险而引起的损失。
随着金融市场监管的越发严格,金融机构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法律风险。
关于金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于金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成为了经济的发展的核心,但是在频繁的经济交流中,金融管理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银行和地方金融管理工作的职责和其发展趋势,提出了目前金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从而提升我国的金融管理工作水平。
标签:金融管理工作;问题;解决措施我国之前的金融管理工作执行者为中央银行,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其职责被独立出来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由于金融管理工作与金融市场的稳定、地方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应当不断反思我国家金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保证经济市场的健康运行。
一、我国银行和地方金融管理工作的职责1.制定并完善当地的金融发展计划金融管理工作的开始离不开相关计划的支持,制定并完善当地的金融发展计划是银行和地方金融管理工作的首要重要任务。
为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银行和当地的金融管理机构应当理性、客观的依据相关数据,分析个人、企业、银行以及其他的金融系统中的各项金融服务的要求,参考当地人均和企业平均的金融发展情况,再加上与全国金融水平为依据,合理的制定出符合地方发展的金融计划,从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制定妥善的金融管理体系。
2.促进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发展金融行业的发展是动态和复杂的,国家会时刻关注全球金融行业的动态,依据我国的金融行业情况不断调控,把握金融改革的大方向。
因此银行和当地音容机构应当依据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对原先的金融机构系统的管理体制进行合理改善,参考当地金融行业实际情况,在合理范围内制定良好的金融系统改革方针。
通过动员金融系统的政府和金融系统的管理人员,指导并且金融机构开展改革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
3.构建良好的信用体系良好信用体系支撑着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若无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则无法实现财务管理工作,形成不了完善的金融管理链条,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因此构建良好的信用体系也是财务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职责,银行和地方的金融管理工作中应当包括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从而为个人和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担保的阶梯,将其列在财务管理机构管辖之下,实现金融管理体系的发展目标,提升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
浅谈加强金融监管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思考

浅谈加强金融监管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思考1.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不断开放,金融风险也随之增加。
为了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加强金融监管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加强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思考。
2. 加强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金融监管是指政府或相关机构通过制定法律、规章和监管措施,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运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活动。
加强金融监管对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监管的核心任务之一是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面临的可能导致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事件。
加强金融监管可以及时发现、评估和应对潜在的金融风险,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保障金融体系的良性运行。
2.2 维护金融秩序强化金融监管可以有效维护金融秩序。
金融秩序是指金融市场上各种主体之间的行为和交往所遵循的规则和准则。
金融秩序的良好运行需要有有效的监管机制来规范市场秩序,防止金融机构和个人从事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2.3 促进金融发展加强金融监管可以促进金融发展。
金融监管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减少失败风险,增强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也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条件。
3. 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金融监管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3.1 监管力量不足我国金融市场规模巨大,金融机构众多,但监管力量相对不足。
一方面,金融监管机构人员数量有限,难以覆盖整个金融市场;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技术水平与金融创新的速度不匹配,监管手段相对滞后。
3.2 监管机制不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金融监管职责分散、监管标准不统一、监管缺乏协同配合等问题,导致监管效能不高,容易造成监管盲区和漏洞。
3.3 行业自律不到位在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自律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浅谈金融证券市场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金融证券市场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金融证券市场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领域,需要严格的监管措施来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
在实际的监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金融证券市场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
监管松散是金融证券市场监管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一些监管机构在执行监管职责时不够严格,对于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大,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频发。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加强监管力度的对策,比如加大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公开曝光的方式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打击,提高市场参与者的遵纪守法意识。
信息不对称是金融证券市场监管中的另一个问题。
在金融证券市场中,一些内幕信息泄露、虚假宣传等行为导致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给投资者的决策带来风险。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加强信息披露的对策,比如要求上市公司及相关机构及时、完整地披露信息,加强对于信息发布的审核,净化市场信息环境,提高投资者对市场情况的了解程度,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发生。
监管漏洞是金融证券市场监管中的另一个问题。
一些违规行为可能会通过一些漏洞逃避监管机构的审查和制裁,给市场带来隐患。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加强监管机构间协调合作的对策,建立更加完善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也需要不断加强监管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及时补充和弥补监管漏洞,保持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缺乏有效的投资者保护机制也是金融证券市场监管中的一个问题。
投资者的权益保护是金融证券市场监管的核心任务之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投资者遇到的问题可能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导致其利益受损。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加强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对策,比如建立健全投资者保护法律制度,明确投资者的权益和责任,加强对于投资者权益的教育宣传,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完善投资者投诉和解纷机制,加强对于投诉案件的处理和调处。
金融证券市场监管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监管机构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谢荣巍国金1115xx161079【摘要】当前,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主要的市场手段就是进行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而我国商业银行业的金融产品创新能力却相当薄弱。
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现状,找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存在不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商业银行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是增强盈利能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途径,因此,商业银行必须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同时这也是商业银行产品竞争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意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不仅仅是银行业对产品进行的完全自主的原创性的开发,还包括引入国外已经成熟的产品,对原有产品的功能进行拓展、产品间的组合和重新组合,产品的重新市场定位等。
首先,金融产品创新必然伴随着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从而使金融部门能运用各种金融产品来消化经营风险;其次,金融产品创新能推动金融市场向前发展,可以实现风险的社会分散化;最后,金融产品创新保证了产品的多样化和服务的特色性,使客户从中得到方便和利益。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落后产生的滞后效应已经显现,而且负作用大,应引起商业银行和相关监管机构的足够重视(一)金融产品创新缺乏针对性首先,一些银行在创新过程中只图规模,不注重效益,以提高自身知名度、抢占市场为主要目标,并不是真正围绕客户需求而开发产品。
同时,产品开发和改进往往从行内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对客户需求缺乏必要的细分和整合,导致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出具有前瞻性和吸引力的金融产品。
(二)金融产品创新层次较低近年来,商业银行创新的产品多达百余种,范围涉及银行经营的各个层次,但大多是通过“拿来”方式从国外或同业模仿、引进的,吸纳性的创新多,真正由自己首创、具有特色的原始性创新少,独特性不强,商业银行之间的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不但无法成为自己的核心产品,反而形成了过度竞争,往往进行的是低水平的价格竞争,而不是高层次的服务竞争和差异化竞争。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改革措施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及改革措施[摘要] 鉴于现代金融体系的脆弱性,金融管理当局必须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方法,防范和减少金融体系风险的产生,通过监管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并使其在各种外部冲击下保持稳定。
对金融监管基础、金融监管环境、金融监管体系、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地改革是建立权威监管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金融监管;监管现状一、金融监管概述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管当局基于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等因素,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进行审慎监督管理的制度、政策和措施的总和。
它是保障金融体系安全运行、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手段。
二、金融监管目标(一)世界各国金融监管一般目标促成建立和维护一个稳定、健全和高效的金融体系,保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健康地发展,从而保护金融活动各方特别是存款人的利益,推动经济和金融发展。
(二)我国现阶段金融监管目标1.建立经营的安全网,增强人们对金融稳定的信心;2.采取措施减少败德行为,增强市场行为主体的理性;3.限制金融机构承担过度的风险4.强化信息披露,减少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以增强金融机构经营的透明度;三、我国金融监管现状我国的金融法律建设日臻完善,金融监管体制逐步理顺,金融监管工作不断加强,对促进金融改革和发展、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面对不断发展的自由化趋势,我国的金融监管仍很薄弱,主要表现为:(一)金融监管目标不够明确金融监管既要保障国家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实施,又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保障平等竞争和金融机构合法权益,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
这实际上是将金融监管目标与货币政策目标等同看待,强化了货币政策目标,弱化了金融监管目标,从而制约了金融监管的功效。
(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缺陷1.缺乏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业务交叉不断增多,无可避免地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并存的局面。
2.监管机构的职责界定不明从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来看,我国基本上属于分业监管模式。
【金融学论文】浅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创新趋势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以市场化为导向不断改革和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广泛,基本形成了初具规模、分工明确的市场体系。
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做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金融市场现状创新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如货币资金借贷场所,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场所,黄金外汇买卖场所等等。
它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依托,是以市场为基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本资源,提高资本,资金使用效益的制度前提,同时也是发挥资本存量蓄水池作用,以迅速和灵活的融资方式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和场所。
国家和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发出的信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可依据金融市场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一)、货币市场发展现状在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的期限集中在7天和20天,并有向7天集中的趋势。
实际上,我国一些金融机构的拆借资金并不是用来弥补短期内的头寸不足,而是被用于弥补贷款缺口,甚至被用于扩大固定资产贷款规模或被用于补充自有资金不足。
第三,拆借方式单一,风险较大。
我国目前的拆借方式基本上是单一的信用拆借,即使是期限较长的拆借也没有抵押或担保。
因而违约现象较多,融资风险较大。
第四,利率形成机制仍然扭曲。
一般来说,在金融市场上各类利率之间的正常关系应当是:民间借贷利率>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商业银行一般贷款利率>商业银行优惠贷款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中央银行再贴现利率。
但我国的同业拆借利率实际上不仅高于商业银行优惠贷款利率,而且高于商业银行一般贷款利率。
这表明,我国的同业拆借利率、银行贷款利率与社会平均利润率之间没有建立起内在联系,各市场实际上是分割的,同业拆借利率的形成机制是扭曲的。
第五,货币市场的分割状况仍然存在。
货币市场各子市场之间仍然没有通过基准利率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利率体系,如银行同业拆借有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回购有国债回购市场利率,相互之间没有联系。
浅谈我国目前金融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三 、 金 融 风 险 管 理 卡 关 的 理 论 H 1 马柯 维 茨投 资 组 合 理 论 、 l 5 年 , 美 围 经 济 学 家 马 柯 维 茨 存 《 融 杂 志 》 发 表 2 9 金 了 《 产 组 合 的 选 择 》 , 其 将 均 值 与 方 差 引 入 到 资 产 组 合 资 中 进 行 研 究 , 并 提 l 均 值 … 方 差 分 析 方 法 。 第 一 从 风 q J 一 次 险 资 产 的 收 率 与 风 险 关 系 J 发 , 捉 … 了 证 券 的 组 合 投 资 { I 是 为 了 实 现 风 险 ‘ 情 况 的 收 益 最 人 化 或 收 一 定 情 况 定 卜的 风 险 最 小 化 , 具 仃 降 低 投 资 活 动 胍 险 的 机 制 。 码 柯 维 茨 投 资 组 合 论 挂 本 思 想 足 分 散 风 险 原 珲 , 运 用 了 数 理 统 方 法 来 选 择 最 优 投 资 组 合 与 资 产 结 构 , 并 成 功 的 引 入 了 科 学 定 量 分 析 , 为 以后 的 金 融 风 险 符 理 理 论 奠 定 了基 础 。 投 资 组 合 理 论 足 以 方 、 协 方 差 作 为 ‘ 分 析 的 方 法 , 组 景 合 方 荠 可 以 分 解 为 组 合 中 + 资 产 收 斋 的 方 差 与各 个 资 产 个 收 益 之 间 的 协 方 差 , 这 是 投 资 组 合 理 论 可 行 性 的 基 础 , 也 就 是 说 , 只 有 “ 望 收 益 率 ” 与 “ 方 芹 描 述 收 率 的 期 用 不 确 定 性 ” 假 设前 提 下 ,均 值 ~ 方 芹 模 型 是 严 谨 的 。 此 , 马 柯 维 茨 投 资 组 合 删 论 仃 侄 小 足 之 处 : 人 最 的 数 据 表 四 、我国 目前金 融风 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 金 融 组 织 机 构 不 完善 ,风 险 管 理 体 系 不 健 全 明 投 资 收 益 率 并 不 一 定 服 从 : 分 布 , 当 收 益 牢 不 服 从 正 I念 态 分 布 时 , 码 柯 维 茨 投 资 组 介 论 中 计 算 的 最 优 投 资 组 合 对 于 现 代 的 金 融 组 织 机 构 , 完 善 的金 融 风 险 铃 体 系 是 金 存 在 差 , 凶 - 存 一 定 的 限 。 ( u 融 机 构 正 常 运 行 的 重 要 保 障 。 巾 围 的 金 融 体 系 经 过 改 革 开 放 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大红鹰学院大作业题目:浅析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财务管理班级11财管402(本)学号1131061450姓名朱懿2013年6月20日浅析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班级:11财管402 姓名:朱懿学号:1131061450【摘要】:金融市场监管一般是指国家根据有关金融市场的政策法规,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以达到引导金融市场健康有序运行、稳定发展的目的。
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作为金融活动载体的金融市场,对于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缺乏监督和管理的金融市场不仅效率十分低下,而且可能酿成金融和经济危机,对国民经济产生严重的破坏。
近年来爆发的一系列金融危机,提醒我们要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使经济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本文通过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中问题的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金融体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金融监管存在问题措施分析一、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体制发展简要历程(一)、我国早期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国明朝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比较缓慢。
(二)、我国近代金融市场的发展1897 年,中国创办自己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银行逐步成为金融业的主体,钱庄、票号等相应退居次要地位,并逐步衰落。
可以说辛亥革命后,中国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发展真正开启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大门。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市场1979年10月开始恢复金融、重构金融组织体系的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完全摆脱具体银行业务、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标志着我国中央银行体制的正式建立。
票据承兑贴现市场的初步形成;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发展。
1993年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一套间接宏观调控机制手段。
1983年,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离,从而使人民银行集金融监管、货币政策、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金融管理体制宣告结束,现代金融监管模式初步成形。
当时,人民银行作为超级中央银行既负责货币政策制定又负责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监督。
这时的专业银行虽然对银行经营业务有较严格的分工,但并不反对银行分支机构办理附属信托公司,并在事实上成为一种混业经营模式。
2003年初银监会的成立,使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最终完成,由此形成了我国“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体制。
针对监管体制中存在的缺陷,在金融监管改革过程中,应首先建立金融监管的合作制度,使三大监管机构在各自独立行使监管职能的同时,有效地协调彼此之间的权责,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
其次,强调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加大对金融机构创新业务内控制度的检查监督力度,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创新业务的操作制度,防止金融创新的衍生风险。
二、金融市场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金融监管的时间较短,在金融监管的方法手段、技术条件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我国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监管有效性不足2012年经济学家测算银行表内的影子业务的规模可能在10万亿左右,放在银行表外的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约8万亿至9万亿元,再加上私人直接持有信托、企业债券、未贴现的票据和民间借贷等,“中国式”影子银行规模估计在25万亿元以上。
这体现出市场监管的有效性不足。
(二).金融信息披露滞后我国金融机构关于信息披露的法制观念不够,数据资料编报的随意性较大, ,缺乏专门的金融信息开发和传播中介机构,使得金融信息在低水平上传播和利用。
(三)、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不完善,各个监管机构之间不能有效地进行协调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属于分业监管体制。
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现有分业监管体制也面临巨大压力。
一方面容易由于监管责任不明确而造成监管重复,提高监管的成本;另一方面针对业务相互交叉的领域容易出现监管真空。
2004年6月28日出台的《三大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监管分工合作备忘录》,确定建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共同参加的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和经常联系机制。
但截至目前,该机制的运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效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
主要表现为三个监管机构之间以及与中央银行之间监管信息系统分割,不能实现监管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机制的缺乏,导致各监管机构之间难以进行协调监管。
同时,各个监管机构行政级别相同,单个监管机构缺乏对整体金融市场风险情况的了解,难以建立系统性决策机制。
(四)、现行法律不完善当前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框架虽已建立,但与金融监管的现实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主要表现在缺少与主体金融法律相配套的完整的实施细则。
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需要良好的金融环境作条件,而这个条件能否具备则依赖于健全的金融法律体系。
三、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的措施分析(一)、完善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完善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就必须深入到金融机构内部的组织、结构、观念、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以达到规避风险、维持安全的目的。
要提高对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认识,金融机构的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内控建设的重要性,把它作为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常抓不懈,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有助于金融机构内控机制的建立健全和充分发挥作用。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应着力于打破现有的银行业垄断,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实现银行运作机制的转换,推进产权改革,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生发出市场对银行监管的力量。
完善市场化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金融机构应将引入竞争机制作为干部管理制度改革的切入点,坚持奖惩分明。
(二)、大胆鼓励金融创新2012年,商业银行在国内外经济下行、两次降息调息,5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下调至6.55%,共计下调0.5个百分点,及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多重冲击下,业绩增速不断下滑,由此前百分之几十的增速下滑至百分之十几。
2013年,在利率市场化持续加速和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影响下,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增速下滑至个位数将不足为奇。
2012年央行降息后各大银行最新存款利率:建设银行 3.5 1.08 上浮中国银行 3.5 1.08 上浮交通银行 3.5 1.08 上浮就拿交通银行为例。
交通银行(4.59,-0.03,-0.65%)2012年发布报告预计,2013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可能下降到7%-8%左右。
中投证券指出,由于贷款重定价的集中体现和存款成本上行的压力,2013年上市银行的业绩将降至8.07%。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直言,明年由于经济减速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双重挤压,10%的盈利增长将是银行业增长的常态。
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和资本工具的创新来弥补利润下滑带来的问题对待金融创新,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监管机构也经历了一个从严格抑制到积极鼓励的过程。
为了促进这一良性的金融创新互动过程,保持一套清晰透明公开的金融创新监管规则和程序最为关键。
(三)、健全我国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是实施有效金融监管的前提和基础。
外部金融监管如果没有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相配合往往事倍功半。
国外银行经营管理层的内控意识很强,国外商业银行一般专门成立独立于其他部门的、仅仅对银行最高权力机构负责的内部审计机构,并建立了健全的内控制度。
第一,合理设置内控机构。
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例,虽然较为普遍地设立了内部稽核机构,但目前多数归各分支机构管辖,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应借鉴国外经验,设立对最高权利机构负责的内审机构,以确保最高管理者关注实践中发现的任何问题。
第二,建立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稽核评价制度。
在我国金融机构自我约束不力、内控意识不强、过分依赖外部监管的情况下,建立内控稽核评价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充实改善内控设施,建立高效的金融管理信息系统。
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传输的自动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第四、修改完善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动态过程,各金融机构都要适时根据其业务发展和环境变化不断修改完善内控制度,以动态适应其业务发展与金融创新对风险控制的需要。
(四)、逐步完善金融立法近年来,金融立法工作日益加强,之前形成的以1995年颁布2003年修改的《中国人民银行法》,2005年颁布2006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证券法》,1995年颁布2003年修改的《商业银行法》以及票据法为主体的金融法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市场。
政府后续又颁布一系列法律弥补。
如2012年颁布2013年正式施行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
(五)、多种监管手段并存。
2012年5月份开始,央行货币政策就有放松迹象。
央行在6月和7月间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两次降息,货币政策进入偏宽松的通道。
这明显体现出政府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调节经济和监管金融市场。
2013年政府出台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体现了法律手段。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
详细梳理了2012年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并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度进行了全面评估。
2012年国际金融市场最瞩目的现象是欧美日的政府和央行再一次打开印钞机,这导致日元开始大跌,跌幅超过10%。
在亚洲,泰国的股市升幅最大,接近35%的升幅。
但人民币基本上维持稳定的局面。
这充分体现我国运用行政手段监管市场,使其正常健康的运行。
【参考文献】:1. 邹东涛主编,《发展和改革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作者:陈莹莹,中国证券报·中证网,2012-12-023.刘彬,孙兴春.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14期.4. 刘钦翔.论中国金融监管机制的建设与趋势.财经之窗.2011年第01期.5.邵阔,闫伟东.浅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与发展.中国科技产业,2007年第1期.6.北京上商报,2013年金融市场十大猜想7.大中华投资论坛,回顾2012展望2013年金融市场8.金融时报,2013年6月8日9.陈永生,《金融市场概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10.陈争平,《金融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1.解学成、孙卜雷,《中国需要发展强大的泛金融产业》,2007年8月12.吕忠梅,《金融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法律对策论》,2008年13.王松奇,《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14.朱宝宪,《金融市场》,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15.谢百三。
《金融市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