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

合集下载

中医脉诊入门及常见病辨治pdf

中医脉诊入门及常见病辨治pdf

中医脉诊⼊⻔及常⻅病辨治⼀、中医脉诊⼊⻔中医脉诊,也称为切脉,是中医学中⼀种独特的诊断⽅法。

它通过观察和分析脉搏的跳动情况,来诊断⼈体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性质。

以下将简要介绍中医脉诊的基本知识和⽅法。

1.脉诊的重要性脉诊在中医诊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切脉,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脏腑功能等情况,从⽽为治疗提供依据。

脉诊还可以帮助医⽣判断疾病的轻重缓急、预后转归,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2.脉诊的基本⽅法切脉时,医⽣会将⻝指、中指、⽆名指并排放在患者的⼿腕动脉搏动处,这⾥的⽳位称为“⼨⼝”。

医⽣会⽤指腹轻轻按压,感受脉搏的跳动,观察其强弱、快慢、节律等情况。

同时,还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弦、滑、沉、细等不同的脉象。

3.常⻅脉象与意义(1)浮脉:脉象浮在⽪肤表⾯,表示病在表,病情轻浅。

(2)沉脉:脉象沉在深处,表示病在⾥,病情较重。

(3)弦脉:脉象绷紧如弦,多⻅于肝胆疾病、疼痛等。

(4)滑脉:脉象滑利如珠,常⻅于痰湿、⻝积等。

(5)细脉:脉象细⼩如线,常⻅于⽓⾎虚弱、阴虚等。

⼆、常⻅病辨治中医治疗疾病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疾病的性质和患者的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案。

以下将介绍⼏种常⻅病的中医辨治⽅法。

1.感冒感冒是常⻅的外感疾病,中医认为感冒多由外感⻛寒或⻛热引起。

脉象多表现为浮脉或数脉,伴随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治疗感冒应以解表散寒或疏⻛散热为主,常⽤⽅剂有麻⻩汤、桂枝汤、银翘散等。

2.咳嗽咳嗽是肺部疾病的常⻅症状,中医认为咳嗽多由肺⽓上逆引起。

脉象多表现为弦滑或细数,伴随咳痰、喘息等症状。

治疗咳嗽应以宣肺⽌咳或降逆⽌咳为主,常⽤⽅剂有桑菊饮、杏苏散、⽌嗽散等。

3.胃痛胃痛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症状,中医认为胃痛多由脾胃不和引起。

脉象多表现为弦紧或沉缓,伴随胃胀、嗳⽓、泛酸等症状。

治疗胃痛应以和胃⽌痛或健脾和胃为主,常⽤⽅剂有⾹砂六君⼦汤、健脾丸、保和丸等。

4.失眠失眠是神经系统的常⻅疾病,中医认为失眠多由⼼神不宁引起。

中医诊脉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医诊脉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医诊脉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好嘞,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医诊脉这门“绝活”。

中医的脉诊,简直就是一门艺术,有点像呼吸、心跳,每一个细节都透着神秘。

你可能会问,脉诊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触摸你手腕的脉搏,来判断你的身体状况。

听起来很神奇对吧?其实,掌握了方法,咱们也能变成小中医,嘿嘿。

1. 中医诊脉的基本方法1.1 脉诊的准备工作首先,脉诊可不是随便摸一下就行的。

你得先找个安静的地方,最好把光线调得柔和些,营造点氛围。

呼,深呼吸,放松心情,心里想着“我这次一定能发现真相!”还记得那个“心静自然凉”的道理吗?要是你一紧张,脉搏都可能跟着“跳了个调”。

接着,确保你的手是暖的,别让病人感觉像是碰到冰块了。

用温暖的手指轻轻搭在病人的手腕上,哦对,小心别用力过猛,像是在捏个橙子那样,轻松一点就好。

1.2 如何摸脉然后,你就可以开始摸脉了。

记住,这可不是一击就灵,而是一种感受。

你要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在脉搏上,体验一下那种跳动的感觉。

不同的脉象就像不同的音符,有的可能像小溪流水,有的则像滔滔江水,呼啸而来。

其实,脉分好多种,比如浮脉、沉脉、滑脉、涩脉等。

一听这名字是不是有点神秘?浮脉就像水面上的波动,沉脉则像深海的宁静,滑脉则给人一种像在溜冰的感觉,顺滑舒适。

你就当是听音乐,只需用心去感受,咱们绝对能找到节奏!2. 注意事项2.1 注意卫生说到这里,咱就得提提注意事项了。

首先,卫生一定不能马虎。

记得在做脉诊之前,洗手是必须的,给自己的手洗得干干净净,免得把“脉”给捉得不清不楚。

这就像吃饭前要洗手没道理嘛,爱护自己和他人,才能更好地为对方服务。

2.2 不同体位的影响还有哦,脉象在不同的体位下会有变化的。

让病人坐着的时候,脉象可能显得有些紧绷;站着的时候,又可能会显得更飘浮。

你可以试试,“您能不能坐着试试?如果您觉得不舒服,随时告诉我哈。

”这样一来,双方都放松,脉象自然就能更真实地展现出来了。

3. 诊脉后的体会与总结3.1 温馨交流最后,别忘了和病人进行温馨的交流。

中医诊断——脉诊

中医诊断——脉诊

中医诊断——脉诊✅【六】脉诊本文为b站李灿东老师《中基诊断》整理的视频笔记,共128讲基础的知识框架分为10个模块。

又叫切诊。

切:触摸,按压脉博:宗气——心气——推动血液——沿着脉管运行脾——生血,统血肾——精血同源肝——藏血所有脉搏动的地方都可以诊脉1,遍诊法——天人地三部九候2,三部诊法3,寸口诊法《难经》提出腕部搏动处寸口诊脉的原理:脉之大汇;寸口亦太阳也;寸口在手的下端寸口的五脏分候三部六脉左手:肾阳右手:肾阴诊脉的方法时间:平旦为宜;五十动体位:坐,靠,躺(平臂直腕仰章)平息布指脉位:深浅——轻重脉数:至,数(一息几至)脉率:节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脉长:三部有脉(长脉)脉宽:粗细(宽度)脉力:虚实流利度:滑涩紧张度:绷紧的程度正常脉象:平脉影响脉搏的因素:情志;运动;饮食;昼夜;地理;季节病理脉象:在疾病状态下产生的脉象(1)浮脉:脉搏显现的部位比较表浅【主表证】【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轻取即得,重按稍弱】如水漂木相似脉:散脉/芤脉/革脉/(2)沉脉:【主里证】胖的人或水肿的人偏沉脉,冬天的时候脉象偏沉相似脉:伏脉(比沉脉还沉的脉)/牢脉(沉实大弦长)(3)迟脉:跳动频率比较慢的脉,一息三至【主寒症】相似脉:缓脉(4)数脉:一息五—六至【主热证】相似脉:疾脉(5)虚脉:无力的脉象(6)实脉:有力的脉象(7)长脉:脉的轴向距离长【如循长杆,三部有脉】正常人本身就是长脉,病人多见实证,热证,阳证(8)短脉:【主气虚,气郁】(9)洪脉:宽大而浮,充实有力,状如洪水【主里实热证】表现-大热,大渴,大汗【白虎汤】相似脉:大脉(10)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主虚证,湿证】(11)滑脉: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痰湿,痰饮,食滞】滑脉又称喜脉。

相似脉:动脉(12)涩脉:迟,细,短,不均匀。

【主血瘀证,血少,血虚,痰食阻滞】(13)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疼痛,痰饮】相似脉:紧脉-绷紧,脉形紧急,如按紧绳【主寒症,实寒症】(14)结脉:缓而时止,止无定数,一止即来【阴盛气结,气血不畅】促脉:数而时止,止无定数,一止即来【主热证,热盛气结,热盛气壅】代脉:缓弱而时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脏器衰微,气血不畅】都主气血运行不畅,结生代死。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之中医诊断学脉诊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之中医诊断学脉诊

第六单元 脉诊脉诊概述脉象形成原理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

脉象的形成与心脏的搏动、脉道的通利、气血的盈亏作用直接相关。

诊脉部位切脉可按部位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

遍诊法遍诊法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各分天、地、人三候,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

三部诊法三部诊法首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即诊寸口、趺阳、太溪三脉。

其中以诊寸口脉候脏腑病变,以诊趺阳脉候胃气,以诊太溪脉候肾气。

也有以人迎、寸口、趺阳为三部诊法。

其中,以寸口候十二经,以人迎、趺阳分候胃气。

这种方法多在寸口无脉搏或者观察危重病人时运用。

寸口诊法寸口位置在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所在部位。

寸口分部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

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

寸口分候脏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统括膈以下脐以上部位的疾病;两尺候肾,并包括脐以下至足部疾病。

诊脉方法患者体位 诊脉时患者应取正坐位或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寸口部位充分伸展,局部气血畅通,便于诊察脉象。

医生指法 医生面对受检者,一般以左手切按受检者的右手,以右手按受检者的左手。

诊脉指法主要包括有选指、布指、运指三部分。

选指医生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的指目按触脉体,指目是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处,是手指触觉较灵敏的部位。

诊脉者的三指指端要平齐,手指略呈弓形,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度左右为宜。

布指 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定关,即医生先用中指按在患者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腕侧)定寸,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

布指的疏密要与患者手臂长短和医生手指粗细相适应,如病人的手臂长或医者手指较细者,布指宜疏,反之宜密。

中医诊断学-脉诊

中医诊断学-脉诊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2、定位 定关布指、三指定 1 标准定位——同身寸法 。
2 简便定位——高骨定关法 掌后高骨定关 前后等距布指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1.首先將中指置於關部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2.食指置於寸部,無名指置於尺部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3.三指指尖保持水平
中医诊断学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一、脉诊原理
一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脉象形成的动力 脉管舒缩—脉搏形成的重要因素 心阴心阳—维持正常脉搏的基本条件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二a: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心气主血血脉充—盈—于心与脉脉道通,,搏以动及行气血血 的 盛 衰 直肺朝接百影脉响—着—宣脉发象百。脉,助心行血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脉诊的临床意义。 2.熟悉脉象形成的原理。 3.熟悉诊脉的部位与三种不同的诊脉方法。 4.掌握寸口诊法,寸口诊脉的分部与所主脏腑。 5.掌握诊脉的方法。 6.掌握正常脉象及其生理变异。 7.掌握常见病脉的脉象及其主病。 8.了解真藏脉与各种怪脉。
2023/4/21
三脾其生血他统脏血腑—与—营脉气象养形血成,摄的血于关脉系中。
肝肺藏血主调气血,—司—呼供吸调,血朝量百脉;脾胃为气 血肾藏生精化化之血—源—,脾精为统化血血;之本肝,合藏营血以,生贮血血, 调节血液,调畅气机;肾藏精,为元气 之根,这些因素均与脉象的形成间接 有关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二、诊脉部位
有神表现在:应 指 有 力 柔 和;节 律 整 齐
有根则表现在:尺 脉 有 力,沉 取 不 绝。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脉学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摸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详细解释:浮脉(FúMài):特点:脉搏弱而快,像浮在水面上的树叶。

意义:表示阳气亢盛、阴气不足,外感病邪初起。

沉脉(Chén Mài):特点:脉搏沉重,像沉入水中的重物。

意义:表示阴虚阳实,病邪深入体内。

迟脉(ChíMài):特点:脉搏搏动缓慢,节律不齐。

意义:通常表示阳气虚弱、阳虚,或寒邪入侵。

数脉(ShùMài):特点:脉搏跳动频繁,有时伴有力度增强。

意义:表示热邪病毒侵入,或阴虚内热。

濡脉(RúMài):特点:脉搏濡滑且滑利。

意义:表示阴虚,病邪已深入体内。

紧脉(Jǐn Mài):特点:脉搏紧绷有力,如紧绷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外感风寒、气滞、瘀血。

滑脉(HuáMài):特点:脉搏顺畅、滑利。

意义:常见于寒湿、风湿、血虚、气虚。

洪脉(Hóng Mài):特点:脉搏搏动强劲有力,如潮汐般。

意义:表示寒邪或湿邪入侵。

弦脉(Xián Mài):特点:脉搏如拉紧的弦。

意义:通常表示病邪阻滞,气血不畅。

结脉(JiéMài):特点:脉搏如珠串一样,有断续感。

芤脉(Kòu Mài):特点:脉搏硬而粗,如钢丝般。

意义:表示痰饮、瘀滞、风寒。

细脉(XìMài):特点:脉搏弱且细,有时难以触及。

意义:表示气血虚弱。

濡数脉(RúShùMài):特点:脉搏湿滑、快而数。

意义:多见于痰湿、湿热。

弦滑脉(Xián HuáMài):特点:脉搏兼具弦脉和滑脉的特征。

意义:表示气血不畅、阴阳失调。

中医脉诊

中医脉诊
第五章 脉 诊
2 4 3
升 支 降支
1
内容提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脉诊概述 正常脉象 病理脉象 脉图的临床运用及意义
2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一、脉诊概念
二、脉诊简史
三、脉诊原理
四、脉诊部位
五、脉诊方法
六、脉诊要素
3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一、脉诊概念
血液汇聚之处
脉——脉道
气血运行的通道
脉搏——心脏跳动推动血气在脉道中 流动时振动管壁所产生的搏动。
部位确定 寸,关,尺×浮,中,沉 →三部九候 分候脏腑:
寸 左手 右手 心 肺 关 肝 脾 尺 肾 命
寸口部寸关尺示意
26
寸-关-尺
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
第一节
脉诊概述 (四)寸口诊法
脉道硬挺,血流艰涩
影响脉象
9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三、脉诊原理 (一)心血脉是脉象形成的要素 3.气血的质量可反映于脉象。

气血不足,脉失充盈——脉象细弱; 气滞血瘀,脉行艰涩——脉涩不利; 气盛血涌,血流迫疾——脉洪滑数。
10
第一节脉诊概述来自三、脉诊原理(二)其他脏腑组织对脉象的影响
1.肺主宗气,贯通心脉;肺朝百脉,助心行血 2.脾主运化,化生心血;脾主统血,影响血行 3.肝主疏泄,调节心神;肝主藏血,调节血量 4.肾精化髓,充养脑神;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可见脉搏是心脏功能的具体表现。
4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一、脉诊概念
脉象——医生指感下脉动应指的形象。 是脉搏所显示的脉位(浅、深)、脉数(频率、 节律)、脉形(长短、大小)和脉势(有力、无
力)各方面的综合形象。

中医脉诊全套口诀

中医脉诊全套口诀

中医脉诊全套口诀
中医脉诊是中医学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通过检查患者的脉搏,来获
取关于患者身体状况的信息。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脉诊全套口诀。

1. 望 - 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结膜等,来判断气血运行的情况。

2. 闻 - 闻取患者的气息、口臭等,来判断患者身体的湿热情况。

3. 问 - 询问患者有关病情和体质状况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判断患者的
脉象。

4. 切 - 利用三指指腹按压患者手腕处的动脉,来感觉脉搏的频率、力度、涨缩等情况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5. 右手包左手,左手包右手,视乎所访者而定,寸口必须按在手正中
下方,弧形往里按。

6. 在开始脉诊之前,要先放松身体,保持平静心态,避免受到外界干扰,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脉象。

7. 准确的脉诊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因此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
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总结:中医脉诊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闻、问、切四个方面,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来判断患者身体的状况。

在进行脉诊时需要排除外界的干扰,保持平静的心态,并且需要具有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通过中医脉诊可以及时发现病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5)脉诊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5)脉诊

中医诊断知识|考点(5)脉诊五、脉诊一,脉诊概说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一)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

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

所以,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1,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1)心脏的搏动在宗气和心气的作用下,心脏一缩一张的搏动,把血液排入脉管而形成脉搏。

脉搏动源于心,脉搏是心功能的具体表现。

(2)脉管的舒缩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脉管尚有约束,控制和推进血液沿着脉管运行的作用。

当血液由心脏排入脉管,则脉管必然扩张,然后血管依靠自身的弹性收缩,压迫血液向前运行,脉管的这种一舒一缩功能,即是气血周流,循行不息的重要条件,也是产生脉搏的重要因素。

(3)心阴与心阳的协调心血和心阴是心脏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心气和心阳主导心脏的功能活动。

心阴心阳的协调,是维持脉搏正常的基本条件。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气,血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脉道必赖血液以充盈,因而血液的盈亏,直接关系到脉象的大小。

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1)肺肺主气,司呼吸。

肺对脉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肺与心,以及气与血的功能关系上。

(2)脾胃脾胃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气血的盛衰和水谷精微的多寡表现为脉之“胃气”的多少。

(3)肝肝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

肝主疏泄,可使气血调畅,经脉通利。

(4)肾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亦是全身阴阳的根本。

肾气充盛则脉搏重按不绝,尺脉有力,是谓“有根”。

(二)诊脉部位1,寸口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通常以腕后高骨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

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侯。

2,寸口诊法(1)寸口部为“脉之大会” 寸口脉属手太阴肺经之脉,气血循环流注起始于手太阴肺经,营卫气血遍布周身,运环五十度又终止于肺经,复会于寸口,为十二经脉的始终。

中医脉诊案例

中医脉诊案例

中医脉诊案例
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脉搏的形态、频率、节律等来判
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轻重,是中医师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中医脉诊的经典案例。

案例一,李某,男,45岁,主诉胸闷气短,心悸。

脉象,左尺脉沉细,右尺脉弦数。

舌质淡红,苔薄白。

经过脉诊和舌诊,结合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诊断为心气虚,肝阳上亢。

治疗方案为益心气、降肝阳。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调理,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案例二,王某,女,30岁,主诉月经不调,腹痛。

脉象,尺脉弦细,舌质淡红,苔薄白。

经过脉诊和舌诊,结合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诊断为肝郁气滞,脾虚湿困。

治疗方案为疏肝解郁、健脾祛湿。

经过中药调理和针灸治疗,患者月经逐渐恢复正常。

案例三,张某,男,50岁,主诉头晕耳鸣,失眠。

脉象,尺脉弦细,舌质淡红,苔薄白。

经过脉诊和舌诊,结合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诊断为肝肾不足,心神不宁。

治疗方案为滋肾安神、养肝清热。

经过中药调理和针灸治疗,患者头晕耳鸣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以上案例仅为中医脉诊的一部分实例,说明了脉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准
确性。

通过观察脉象,结合舌诊和病史,中医师可以对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脉诊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也是中医疗效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中医脉诊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希望广大中医师能够不断加强对脉诊的学习和实践,提高脉诊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水平,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

中医脉诊口诀大全,二十八脉识别图解中医号脉,这28种脉象,教你分辨什么病,收藏!|||1. 浮脉——特点——位于皮肝表浅处,只要把指头轻轻按在皮肝上,就能感觉到脉搏动,如果用力重按,反而会觉得脉搏减弱,或有空虚的感觉。

-主病: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的表虚。

主里虚:痨瘵阴虚,阳气虚。

-2. 沉脉——特点——位于筋骨的深处,当指头轻轻按在皮肤上时,脉搏的搏动很不明显,必须用力重按到筋骨的深处,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搏动。

-主病:主里证。

(1)沉而有力为里实证,多因水、寒、积滞所致。

常见干下痢、浮肿、呕吐、停食积热、气滞等证-(2)沉而无力为里虚证,多因阳气衰微,无力统运营气于外,或亡阴失血等原因所致-3. 迟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缓慢,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减少。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多见于寒证。

有力为冷积,无力为阳虚。

-4. 数脉——特点——脉搏的频率很快,因此使得脉搏的至数过多。

至于脉象的部位,在“浮中沉”三部都可以诊得到脉搏。

-主病:主热证。

因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数而有力为实热内盛;若久病阴虚,虚热内生,血行加速,脉数而无力,为虚热证。

-5. 虚脉——特点——脉象柔软无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弱,脉体软的,都属于虚类脉。

-主病:虚证:湿邪为病。

-6. 实脉——特点——脉象强劲有力。

无论是浮位或沉位,无论频率的快慢,只要脉搏的搏动很强,脉体大的,都属于实类脉。

-主病:主病程初起、正气不虚,阳毒暴作或邪气旺盛的脉象。

中医脉诊歌诀顺口溜

中医脉诊歌诀顺口溜

中医脉诊歌诀顺口溜中医28脉诊歌诀中医28脉诊歌诀及示意图。

口诀如下:1、浮脉:主表证,虚阳外越证。

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2、沉脉: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正常人。

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3、迟脉:主寒证,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迟脉来,息三至,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4、数脉:主热证,里虚证。

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5、 虚脉:主虚证,气血两虚。

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基,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6、实脉:主实证,正常人。

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7、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

滑而缓见青壮年和孕妇。

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8、涩脉:主气滞、血瘀、精伤、血少、痰食内停。

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9、洪脉:主里实热证。

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10、微脉:主阳气衰微。

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11、紧脉:主寒证,通证,食积。

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12、缓脉:主湿证,脾胃虚弱。

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13、濡脉:主虚证,湿证。

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中医把脉的方法

中医把脉的方法

中医把脉的方法概述
中医把脉,即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身体状况,作出疾病的诊断。

以下是中医把脉的基本方法:
1. 选择合适体位:患者首先需要选取坐位或平躺,手臂平放,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手心向上,并把腕关节背面放在脉枕垫上。

2. 定位、布指:确定关脉、寸脉、尺脉的位置。

关脉在桡骨茎突处,关脉上面一点就是寸脉的位置,关脉下面一点就是尺脉的位置。

然后,用右手的中指放在患者左手的关脉上,食指按于左手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于尺脉部位。

弯曲三个手指,使指端平齐,指尖和指腹交界处去按触脉体。

3. 脉诊:将三个手指同时向下按压进行脉诊,了解总体情况。

然后,将其余两根手指抬起,只用一指单按其中的一部脉象,依次完成三个部位的单脉。

每次脉诊时间约3-5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把脉前患者应先休息片刻,调整呼吸,放松心情,以免影响脉诊结果。

同时,中医脉诊应由专业中医师操作,非专业人员的脉诊结果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在把脉的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力度和时间的把握。

力度要适中,既
不过轻也不过重,以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脉象为宜。

时间要足够,以充分了解脉象的特点和变化。

此外,中医把脉还需要结合望、闻、问等其他诊断方法,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进行中医把脉时,患者需要提供详细的病史和症状信息,以便医生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中医把脉是一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诊断方法,患者应该选择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学课件】脉诊

【中医学课件】脉诊


肌肉



筋骨

一息
脉象的生理变异
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 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瘦人脉浮,肥人 脉沉
2、与精神情志有关: 3、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
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
(四) 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脉象种类繁多,为便于掌握,历来都 曾把它进行分类。《内经》、《伤寒论》分 阴阳两类。《诊家枢要》以浮、沉、迟、数、 滑、涩六脉统领诸脉。徐灵胎《回溪脉学》 以浮沉、迟数、虚实为纲领,较为实用。
肺主气 朝百脉

血充脉盈
脾胃(为血 生化之源)
气运血行
应指
脉搏
脉 象
肾藏精 为元气之根
肝 藏血调节血量 主疏泄调畅气机
【脉象形成原理图】
(二)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1、脉诊的部位 (1)遍诊法(三部九候法):
上部、中部、下部
(2)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趺阳、太蹊
(3)寸口诊法:寸口是指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 桡动脉。又称“气口” “脉口”
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 “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
何谓也?”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含义] : 寸口——手腕部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 (桡动脉),又称气口或脉口。 寸口诊法——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 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 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 种诊察方法。
• 左手
心(君火) 肝(木) 肾(水) 阴、血、精
右手
肺(金) 脾(土) 肾(相火) 阳、气
寸关尺与脏腑配属原理 • 1、此配属符合五行的原理: • 2、符合阴阳(气血)的原则:肺主气,脾气主

中医脉诊基本内容

中医脉诊基本内容

中医脉诊基本内容中医脉诊是中医学中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摸诊、辨析来判断人体的脉搏变化,以达到辨病、定病、自我调节、治疗疾病的目的。

它将脉搏视为人体内脏经络的反映,通过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寒热、浮沉等方面的变化,反映出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脏腑功能等情况。

下面将介绍中医脉诊的基本内容。

一、观察脉象中医脉诊的第一步是观察脉象。

观察脉象可以通过患者手腕上的动脉来实施,观察脉搏的形态、节律、次数等变化。

脉象有弦脉、涩脉、滑脉、弱脉、濡脉、虚脉、实脉、长脉、洪脉、结脉等不同的类型。

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二、摸诊脉象中医脉诊的第二步是摸诊脉象。

通过手指放在患者手腕上的动脉上,用力轻柔地按压,感受脉搏的力度、沉浮、速度等变化。

摸诊脉象有重多、浮滑、静捣、沉结等不同的类型。

摸诊脉象是中医脉诊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摸诊脉象可以深入了解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脏腑功能等状况。

三、辨析脉象中医脉诊的第三步是辨析脉象。

通过观察和摸诊脉象,可以将脉象归纳成不同的类型,进一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辨析脉象可以根据脉象的形态、节律、力度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也可以结合其他临床表现来进行综合判断。

例如,如果脉象偏沉、沉长且有力,可能与肾虚有关;如果脉象偏浮、浮滑且有力,可能与气虚有关。

通过辨析脉象,可以帮助中医医师初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分析脉象中医脉诊的第四步是分析脉象。

通过观察、摸诊和辨析脉象,可以对脉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增加对人体健康状况的了解。

分析脉象可以结合人体其他症状、舌诊、面诊等来进行,通过多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人体的病症和病因。

例如,如果脉象偏快、滑敏,结合面色苍白和乏力的症状,可能与贫血有关;如果脉象偏缓、无力,结合面色萎黄和大便干燥的症状,可能与脾虚有关。

分析脉象是中医脉诊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可以帮助中医医师准确判断人体的病症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伤寒论27种脉诊详解

伤寒论27种脉诊详解

伤寒论27种脉诊详解《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它对于研究中医脾胃病、肝病、风湿病、病毒感染等疾病有很大帮助。

其中,脉诊在中医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详细解释了《伤寒论》中的27种脉象,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 缓脉:脉慢而细软,如丝缕相连。

多见于气虚、血虚、胃虚等症。

2. 紧脉:脉紧而有力,如坚强之意。

多见于气郁、肝郁、血瘀等症。

3. 散脉:脉象散乱,无规律可循。

多见于寒热、水肿、肠胃疾病等症。

7. 局脉:脉象只在一处感受得到,如被框固定之意。

多见于外伤、损伤等症。

8. 虚脉:脉搏虚弱无力,象几乎失去之意。

多见于气虚、血虚、脾虚等症。

9. 实脉:脉象有力有力,坚实有力之意。

多见于实热、实寒、实症等疾病。

12. 添脉:脉象间断不连续,如有间欠之意。

多见于疲劳、过度劳累等症。

13. 促脉:脉搏加快,短促有力之意。

多见于急症、焦虑等病症。

15. 连脉:脉搏连续流畅,如水流不止之意。

多见于气血畅通、康复之时。

16. 阴脉:脉象细弱,只能在尺部感受到。

多见于阴虚内热等症。

17. 阳脉:脉象粗大,有力有气。

多见于阳虚、阳盛等症。

18. 革脉:脉象有点晃动感,如革质之间的摩擦之意。

多见于疟疾、清热解毒等症。

20. 衰脉:脉搏弱小,如逐渐消失之意。

多见于病程逐渐加重之时。

21. 继脉:脉搏有原有亡,如旧时相承之意。

多见于恢复阶段。

23. 虚实交错脉:脉搏时强时弱,不规律之意。

多见于阴阳失调。

24. 脏腑脉:脉象似有不同器官之感。

如心悸、神志不清等症。

25. 季节脉:脉象随季节而异,如春季多舌苔、夏季多出汗等。

26. 时间脉:脉象随时间而异,如清晨脉象略弱、午后脉象稍强等。

总之,《伤寒论》中提到的27种脉象,是通过中医悠久的历史和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读者可以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脉象,对各种病症的诊断和治疗起到很大的帮助。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通常称为脉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

以下是一些中医诊查脉象的常见方法:
1.三部九候法:三部九候法是指将人体上肢寸口脉分为上、中、下
三部,每部又分为天、地、人三候,以观察脉象的变化。

2.浮中沉取法:浮中沉取法是指将手指轻触寸口脉皮肤,逐渐用力
按至筋骨,以观察脉象的浮沉变化。

3.独取寸口法:独取寸口法是指仅选取寸口脉进行脉象诊察,寸口
脉位于手腕桡动脉处。

4.平息定脉:医生在诊脉时需要保持呼吸平稳,以便更准确地感知
脉象。

5.脉象特征:中医通过脉象的特征来判断病情,如脉象的浮沉、快
慢、强弱、粗细等。

需要注意的是,脉象诊查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掌握,而且脉象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饮食、运动等。

因此,脉象诊查结果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如果你对中医脉象诊查感兴趣,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或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

中医常见的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种脉象详解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1.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特征:脉管的搏动在皮下较浅表的部位,即位于皮下浅层,轻取即得,按之稍减而不空。

意义:一般见于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特征:脉管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力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的明显跳动。

意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证;无力为里虚证。

亦可见于正常人。

3.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60次以下)。

特征:脉管搏动的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意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4.数脉买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每分钟90-120次之间)。

特征:脉率较正常为快,比疾脉慢。

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5.虚脉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异食无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无力。

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6.实脉三部脉充实有力,其势来去皆盛。

亦为有力脉象的总称。

特征:脉搏搏动力量强,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有力量,脉管宽大。

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7.洪脉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特征: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

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8.细脉: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特征: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9.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特征: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可感觉到。

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

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10.涩脉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均。

脉诊图文详解

脉诊图文详解
2)亦主热证--邪热结聚,经隧阻滞。 多见于里热实证(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
整理版ppt
51
相类脉——迟 缓脉:脉来和缓, 一息4次(60—70
次/分)。
❖ 脉来缓怠无力,驰纵不鼓。
❖主病:湿病,脾胃虚弱,
❖正常人。
整理版ppt
52
示意图
缓脉
浮 中 沉
一息
脉图
常缓脉
40
60
如 微 风 拂 柳
心脏—心主身之血脉, 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
脉—血脉、血管 是血液运行的通道 心脏与血脉紧密相连,共同作用, 形成脉象
整理版ppt
5
气血的作用
❖ 气---- 推动血液运行 固摄血液于经脉
宗气--聚于胸中—“贯心脉而行血气”---虚里
❖ 血----充盈血脉
整理版ppt
6
脏腑的作用
心气的推动
肺气的敷布
脾气的统摄
体表约呈45度左右,使手指紧贴脉搏。 ❖ 指目按脊,指目对准脉脊,便于体会脉象。 ❖ 指目——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处与指甲二角之
间的部位。触觉灵敏,便于推移。 ❖ 诊脉时三指不宜平按或垂直。
整理版ppt
20
手指敏感部位--指目
整理版ppt
21
❖ 2、布指 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 布指疏密视患者手臂长短,医生手指粗细而定。 臂长,指细,布指宜疏;臂短,指粗,布指宜密。 ❖ 小儿一指定三关。
脉诊
整理版ppt
1
切诊
脉诊
概念: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其不
同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整理版ppt
2
脉诊简史
切诊
1、扁鹊:已将脉诊用于临床实践。 2、《内经》:“三部九候论”、“独取寸口”。 3、张仲景:“平脉辨证。” 4、王叔和:著《脉经》,记载24种脉象。 5、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记载27种脉象。 6、周学霆:著《三指禅》,以缓脉为权衡标准。 7、黄宫绣:著《脉理求真》。 8、赵绍琴:著《文魁脉学》。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

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详解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中医诊断中,脉诊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通过诊断脉象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状况和脏腑功能,进而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常见的28种脉象及其特点、临床意义和诊断方法。

一、28种脉象概述根据《脉经》的分类,脉象分为浮、沉、迟、数、滑、涩、长、短、紧、缓、芤、弦、濡、散、革、实、牢、虚、细、濡、促、代、洪、细微等28种。

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二、肺脉肺脉位于寸口,属于浮脉,具有轻按即触、散大无力的特点。

若肺脉异常,可能存在肺脏病变,如咳嗽、气喘等。

三、心脉心脉位于中指,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强大有力的特点。

若心脉异常,可能存在心脏病变,如心悸、胸闷等。

四、肝脉肝脉位于关部,属于弦脉,具有如悬弦之状、长而有力、柔和不紧的特点。

若肝脉异常,可能存在肝气郁结、肝火上炎等病变。

五、肾脉肾脉位于尺部,属于沉脉,具有重按始触、细长而有力等特点。

若肾脉异常,可能存在肾虚、肾气不足等病变。

六、奇脉奇脉又称怪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脉象,具有沉细欲绝、似有似无的特点。

若出现奇脉,常提示病情危重或预后不良。

七、其他脉象除了以上常见的五种脉象,还有一些其他的脉象,如芤脉、洪脉等。

这些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

八、诊断方法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对脉象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同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分析病情,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九、结论中医的28种脉象各具特点,每种脉象都有其特定的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

通过对脉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十、展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脉诊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号脉三根指头是把人体分成三部分中医号脉是用三个手指头(特别小的孩子,医生用一个手指头也可以;3岁以下的孩子不号脉)。

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是三个手指,而不是两个、四个、五个?因为中医把人体从上到下分成三部分,即三焦。

食指体察上焦,中指体察中焦,无名指体察下焦。

有人认为中医太玄妙,其实一点也不玄,号脉和看舌头都是一个道理。

人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焦代表心和肺,中焦代表脾、胃、肝、胆,下焦代表肾与膀胱。

所以中医用三个手指头号脉是有其道理的。

号脉从前往后,中医分别称作寸部、关部、尺部,食指号的是寸部,对应上焦;中指号的是关部,对应中焦;无名指号的是尺部,对应下焦。

左右手也是有区别的,左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的是心、肝、肾;而右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的是肺、脾、命门。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中的论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

” 将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称做上焦;也有人将上肢归属为上焦。

上焦的生理功能特点也是根据《灵枢?决气》中的论述,以“开发”、“宣化”和“若雾露之溉”为其主要生理功能。

也就是说,上焦是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但它不是有升无降,而是“升已而降”,故说“若雾露之溉”,《灵枢?营卫生会》也因此把上焦的功能概括为“上焦如雾”。

《温病条辨》中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治疗原则,也是以此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中焦的部位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

但是在《灵枢?营卫生会》中是指整个胃,也就是从胃的上口(贲门)至胃的下口(幽门)。

对于中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实际上包括了脾和胃的整个运化功能,所以说中焦是“泌糟粕,蒸津液”,是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

《灵枢?营卫生会》中概括为“中焦如沤”和《温病条辨》提出的“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治疗原则,都是以中焦是“升降之枢”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下焦的部位一般也是根据《灵枢?营卫生会》之说,将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大肠、小肠、肾和膀胱等,划归为下焦。

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在《黄帝内经》中说它是排泄糟粕和尿液,《灵枢?营卫生会》中概括为“下焦如渎”。

但后世对藏象学说有了发展,将肝肾精血、命门元气等都归属于下焦,因而扩大了下焦的生理功能范围。

《温病条辨》提出“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实际上也包含着这一个概念在内。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所以说它们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的功能。

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

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而充沛于全身。

人体的气通过三焦而输送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也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

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胃与肠、肾和膀胱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人。

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够通利,那么,肺、脾、肾等输布调节水液的功能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生理效应。

所以,中医又把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为“三焦气化”。

三焦的这两个方面的功能,是相互关联的。

这是由于水液的运行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人体的气是依附于血、津液而存在的。

因此,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必然是血或津液的通道。

这实际上是一个功能的两个方面而已。

十分钟让你学会号脉来源:互联网我的家乡是张仲景的故乡,中医家族很多,比如我就是,到我这代是5代了,不过我中医很差。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卓上让我号脉,因为我家里人都是中医,有关家族名誉我不能拒绝。

父亲教了我比较容易理解的方面。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号脉中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太强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右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脉诊可以很简单,认准几点即够来源:互联网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方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首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用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生诊病主要靠眼望、口问、耳听、鼻闻、手摸等方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几乎都是这样,而且各国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脉诊最简单只需要分辨1 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2 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3 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如此而已就足够辨证了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

脉浮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收敛,发散在外;脉沉而阳气不足(无力)者,气不外散,能归本位。

辨证要点,其实就是:1 能量的多少(足不足);2 能量的方向(升或降)。

和《万病至简论》所论六经实质是一致的上为总论以下分论之————分者分部以论:左手侯阴血右手侯阳气或谓:左手侯能量的储存右手侯能量的制造左手【寸】心【关】肝【尺】肾阴心运血肝藏血血之精华入肾阴右手【寸】肺【关】脾【肾】肾阳肺运气脾生气肾之阳化精为气男为阳气盛故右手脉盛于左手脉女为阴血盛故左手脉盛于右手脉——此为男女之常脉有妇女右脉强于左脉当作何论?服药前当辨证为用阳过度不能收敛寸尺多浮服药后当辨证为阳气得助加快运化中寸尺多沉同时可见两手关脉最强右关为脾胃主能量吸收加强【脾主运化】左关为肝脉主能量收藏加强【肝主藏血】前提很重要是否服药同样的证辨证意义完全不同阳之要在于能降寸脉位于上【表】阳位当以收敛沉降为顺中取可得阳之要在于能敛尺脉位于下【里】阴位当以收敛固密为顺重取可得阳之要在于能运关脉位于中【中】中位当以鼓荡滑畅为顺轻取可得简言之两头小中间大——现代社会最佳之财富【能量】结构谓之:橄榄形辨证运用——————首辨能量足不足再辨能量是否收藏【相火是否归位阳明降与否升降调与否】能量足否脉管之大小有力无力而已不必详论相火者根于肾先发动于肝故相火不位者肝脉必弦多兼紧有力【气攻之象】相火归位兼能量充足者肝脉虽弦但有柔和节律之象【犹将军之不怒自威】但越用力下按反弹之力越盛【犹太极高手表面柔和内里刚劲敌强我愈强】用阳者寸脉必浮相火不位者寸脉亦浮【阳气不敛上散故也】如何区别?短时用阳者【说话运动用神等等】短时静养休息寸脉即可归于收敛相火不位者【长期阳散类于用阳】短时静养寸脉亦不会收敛相火根于肾则相火不位者尺脉多偏浮【肾水为母肝木为子子败家挥霍不够用就必须调用母亲的存款了】若静坐后寸脉仍浮即为阳明不降相火不位即可推断:失眠多梦情绪焦躁眼干喉痒耳鸣——脉而知之寸脉浮同时尺脉亦浮相火不位即可确诊无疑尺脉浮为长期阳气外散的确凿证据左手尺脉【肾阴】无者绝经闭经断经轻者经量少右手尺脉【肾阳】无者阳痿性冷淡不孕流产痛经手足冰冷抑郁症失忆症肌无力尿频其余根据所属脏腑功能类推至简者不论脏腑但以阳虚诸证推断即可。

《脉经》的贡献1.确立脉象指下标准《脉经》第一次系统论述各种脉象,总结归纳脉象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24种,并准确描述了各种脉象的不同指下感觉。

如谓:“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脉经》后历代中医著述对脉象的描述,均未离开《脉经》的基本概念。

脉象口诀歌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和弦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

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

(五芤:气、血、痰、饮、食)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

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