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古诗之美及古诗教学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教师培训:古诗词与文言教学例谈

部编版语文教师培训:古诗词与文言教学例谈

文言文教学——《伯牙绝弦》
1. 阅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2. 古文阅读的体验和积累 3. 语文形式的品味和感受 4. 审美情感的熏陶和悦纳 5. 经典文化的感知和传承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 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 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 点滴到天明。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古诗教学内容的确定 ——以苏教版《古诗两首》为例
——节选自《列子·汤问》、《吕氏春秋》等
1. 阅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 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 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节选自《列子·汤问》、《吕氏春秋》等
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差可拟 未若
[世说新语•言语]
鹅毛、蒲公英、梨花……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 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兴发感动物我合一——以《古诗三首》教学为例谈咏物诗教学的思路

兴发感动物我合一——以《古诗三首》教学为例谈咏物诗教学的思路

兴发感动物我合一——以《古诗三首》教学为例谈咏物诗教学的思路“兴发感动”说是叶嘉莹先生评赏古典诗词的主要理论,叶先生认为中国诗歌中最重要的质素,就是那份兴发感动的力量。

特别是对于学生而言,阅读古典诗词不仅仅是得到一种学问知识,更重要的是展开联想,体会到诗歌所传达的兴发感动的力量,我觉得如此才是兴发感动、无我合一的理想的学习境界。

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如何让孩子们汲取古诗的精神营养和文化力量,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责任。

下面结合自己这篇《古诗三首》的教学浅谈一下自己对咏物类古诗的教学思路。

咏物诗通过借物喻人的手法,呈现诗人自我的品性,或赞颂某一类人群的高贵品质。

教学咏物诗的最高境界在于言意齐飞,物情一色。

因此,在这节课教学前,我就通过反复解读教材,了解大量的人物资料,确定诗抓住两首诗中“千锤万凿”、“千磨万击”的这两个数词联系来体会“石灰”和“竹石”这两种物象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坚持,进而再延伸到一类人物如于谦、郑燮、屈原、文天祥等,以一条人物群像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真正走进咏物诗的内核,通过联想还原古诗的意境,并在角色置换中体验诗人的内在情愫,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

一、朗读古诗,探寻物象——引发“兴发感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依托古诗语言,整合提炼出诗歌所蕴藏的“物象”,这是揭秘诗歌内在密码,探寻诗歌整体意境的基础保障。

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我从关注理解,落实朗读中去探寻物象。

1.我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如“浑”和“焚”的读音区别和意思;“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比较两个词的意思不一样:粉骨碎身意思是身躯粉碎,牺牲生命;粉身碎骨意思是身体粉碎而死。

2.要读出节奏和韵味。

古诗词节奏、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

《石灰吟》是一首平起七绝,用“删an”韵,是比较开阔深远的一个韵。

诗中连用七个入声字,要读得短而重,“三分诗,七分读”,通过采用师生合作的朗读方式,体会本诗的节奏,更利于孩子们在读中理解诗意。

诗情画意赏古诗——杭州千课万人古诗教学分例谈

诗情画意赏古诗——杭州千课万人古诗教学分例谈

大造就时 ,总是希望能引领孩子再创
造古诗艺术的美 ,而不是让他们囫 囵 吞枣地识记 , 肤浅地背诵。
古诗词 之美 ,美在意境。所 谓意 境 , 艺术 家的审美 体验 、 是 情趣 、 想 理 与经过提炼 、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


古诗讲究一个 “ ” , 韵 字 诵读起来 ,
音韵和谐 , 朗朗上 口, 像一首婉 转动听
师: 花红柳绿 的季节 , 他们依依惜 别, 烟花见证了他们 的情 0
生 : 到一艘小帆船 , 白在 不 我看 李 停 地挥 手 , 说一路 走好。 请欣 赏金 明东 老师 的诗 画教 学
也应该重视引导学 生领悟诗 中的意境
美, 根据古诗特 点, 采用不同的教 学方
法 ,把诗 人 创造 的意 境 再 现 于 学 生 心
摩 诘之 画 ,画中有诗 。 ”高超 的 “ 画
笔 , 使 “ 可 画中有 诗 ” 而美 妙 的 “ , 诗 笔 ” 又可使 “ 中有 画 ”从而使 得诗 , 诗 , 情 画意融为一体。 口 何积极 引导学生
生: 我从 “ 重” 花 中看到万 紫千红 的锦官城。 生: 我从最 后两句 看到 了被 雨水
和着 、 唱着, 美的词韵、 意境悄然滋生。 三位 教师 发挥 了各 自的 声 韵特 点, 根据 自己对诗词的理解 , 组织诗化 的语言 , 描述诗 中意境 , 使孩子在抑扬
宋代著名文学 家苏轼在评论 唐代 大诗 人、 画家王维 ( 库诘 ) 蓝 田烟雨 的《
图》 时说 :昧摩诘 之诗 , 中有 画 ; “ 诗 观
背诵。这些古诗 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 名篇。当我们震慑于古人诗歌的艺术 魅 力, 惊叹其鬼斧神工、 运化天成的伟
用师作 画 师生合作 画、 生作 画 , 引领 孩子走进 古诗 的画卷 ,在诗画 中领略

五年级语文古诗教案2:用心阅读,领悟古诗之美

五年级语文古诗教案2:用心阅读,领悟古诗之美

五年级语文古诗教案2:用心阅读,领悟古诗之美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古诗教学已经成为学生必修的素养课程之一。

而五年级古诗教学,则是整个古诗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能够逐渐领悟古诗之美,感受到中国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教材分析五年级下册古诗教材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不同的古诗作品。

这些古诗讲述了不同的历史事件、自然景观、人物事迹等。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表现了作者的离愁别绪;“江雪”描述了冬日江边的自然景观;“登高”则记录了饱经沧桑的楚国文化之根。

二、教学目标1. 感受古诗的音韵、节奏和韵律。

通过朗读古诗,使学生感知韵律美、声音美和音乐美。

2. 理解古诗的情感,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了解古诗的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文化背景。

3. 学会分析古诗,提高思维能力。

学生要能够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感性认识和文化常识,进行简单的课文分析,从中领悟古人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1. 影视展示法。

通过电影、微视频等方式,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场景或图像,让学生感官体验,并激发学生兴趣。

2. 诵读朗读法。

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音韵、节奏和韵律;通过朗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准确度。

3. 情感体验法。

通过情绪表现、互动游戏、身体动作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古诗情感的体验和理解。

4. 任务驱动法。

通过集体活动、小组竞赛、文史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在自我发现和探究中,更好地领悟古诗的美。

四、教学主要内容1. 阅读理解。

让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能够感知其意境和文化内涵。

2. 课文分析。

通过分析古诗的形式、内容、情感表现等方面,来深入理解其内涵和构成。

3. 创意绘画。

通过自由创作、模仿绘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的艺术表现形式,提高审美水平。

4. 课外拓展。

可以组织一些古诗背诵比赛、课外采风活动、文化体验游学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深度和多元性。

诗无达诂文无定法——古诗词教学例谈

诗无达诂文无定法——古诗词教学例谈

诗无达诂文无定法——古诗词教学例谈
古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其形式特点和艺术表现都具
有较高的独特性和艺术性。

对于学习古诗词的学生来说,除了掌握
基本的语言知识和修辞手法之外,还需要从独特的角度加深对古诗
词的理解和把握。

因此,如何有效进行古诗词教学,成为了教师和
学生们所关注的一个问题。

首先,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古诗词是古代
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都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

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介绍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诗词。

其次,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

古诗词不同
于普通的阅读材料,其意境和语言表现方式都与现代语言有所不同。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不
能过于追求翻译和解释诗词的具体含义,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表达。

再次,教师应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古诗词的艺术表现
多样,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呈现学生,例如语音讲解、演唱、
音乐欣赏等多种形式,以便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古诗词的艺术
魅力。

最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创新和自由发挥。

古诗词的创作是个
人思想和文化背景的结合体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创作思路和表现
方式。

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古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表达。

例谈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例谈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诗和l 田 i 之 间 的 桥 梁 是 文 字 ,教 师 通 过 生
你和你 的小伙 伴最喜欢玩什 么课外
游戏 ?说 一说 小 伙 伴 当时 的 神情 。
( 2 ) 想 一 想

( 1 ) 表 达 能 力强 的 同 学 , 可 以 试 着 说 说, 用 自己 的话 描 绘 诗 句 景 象 ; ( 2 )喜 欢 朗 读 的 可 以 有 感 情 地 读 一 读;
( 3 ) 擅 长 画 的 同学 可 以 一 i 田 i 。 通 过 三 种方 式 的瓦 相 补 充 , 让 学 生 对
动 的语 言这 一 媒 介 , 启 发 学 生 的想 象 力 , 加深学生对l 田 j 面 的感 受 。 例 如 在 教 学 苏 教 版 小 学 语 文 第 六 册
1 . 用 生 动 的语 言 去 激 发
境, 不断地去填补 完善 , 使 得 面 逐 渐 鲜
活 灵 动起 来 。
如在 教 学 苏 教版 小 学 语 文第 六 册 《 绝 句》 一课 时 , 笔 者 先 让 学 生 自主 选 择 学 习
方式 :
学 生脑 海 中 的画 面 , 首 先 需要 通 过 教 师 的教 学 语 言 去 激 发 。教 师 的语 言 越 生 动, 学生在脑海 中浮现的形象就越鲜 明。
真 可 爱 的儿 童 形 象 。在 引导 学 生 设 计 了 以 下 教学环节 :
( 1 ) 忆一 忆
受契合 , 使学 生透过精美 的文字 , 张开 想
象的翅膀 , 去再现其 中的俩面 , 获 得 悠 悠
不 尽 的 美 的享 受 。
美感 , “ 歌” 有听觉感受 , “ 浮” “ 拨” 等 动 词 有 触 觉 感 受 。如 果 教 师 能 指 导 学 生 寻 找

感受中文诗词之美:《春江花月夜》中学音乐教案2

感受中文诗词之美:《春江花月夜》中学音乐教案2

感受中文诗词之美:《春江花月夜》中学音乐教案2。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我一直觉得,中文诗词的美,可以通过音乐这个媒介来表达和传递。

在我所教授的音乐课堂中,我常常会介绍一些著名的诗词,如《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著名诗人张若虚所作,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春江的美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月色如霞的美景图。

诗中气势磅礴的词藻、流畅深遂的句子、丰富多彩的意象,将所有美好的元素都融为一炉,悦目养心、绵延流畅。

作为音乐教师,我常常会将这首诗观、听、想、写、唱、画六者结合,通过音乐的实践来感受中文诗词之美。

观看这首诗能让我们想到什么样的音乐呢?诗中的春江之景,让我们容易想到动听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开封城内景色、生活景象,古风音乐具有饱满、豪迈、磅礴的气息,是一种充满东方古典美的音乐风格。

听《春江花月夜》所传递的音乐氛围,可以借鉴我们的声乐表现。

我们可以从曲调的旋律、制造柔媚感的音色,通过声乐来实现中文诗词的表达。

再者,想象《春江花月夜》中的景色,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样的音乐呢?我们可以在音乐的编排中,借鉴到在画面中听到的乐曲。

比如,风景画中的天空,我们可以用音乐中的弦乐淋漓尽致地表现;画面中的山色,我们可以通过音乐中的低音提琴呈现出深沉、雄浑的唯美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春江花月夜》来启发音乐的创作。

我们可以从诗中的元素、意象、情感上吸取灵感,创作出一首灵感来源于这首诗的音乐作品。

中文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积淀,更是中学音乐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音乐的实践,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中文诗词之美,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文诗词的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浅谈小学古诗美学教育的方法探究

浅谈小学古诗美学教育的方法探究

浅谈小学古诗美学教育的方法探究古诗是我国几千年来积淀起来的瑰宝,古诗学习对提高学生语言素养以及综合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小学古诗教学是提高學生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小学古诗表现形式具有直观性、整体性,含蓄悠远,因而可以采用听、读、述、想让学生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语言美、艺术美和情感美,在优美的诗歌意境中受到美学教育,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健全人格和品格。

标签:古诗词美学教育审美能力教学路径古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诗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素养以及综合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多年来,我们的小学古诗教育呈现模式化,单纯的诵读、讲解、中心思想归纳等已经不能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美感,达不到教学目的。

因此,我们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让学生体会到诗词本身所拥有的美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小学古诗词之美学教育的必要性(一)古诗教学目的所要求的古诗教学的目的包括培养爱国思想情感,养成勤俭节约、尊重劳动、同情他人的品德等,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如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情感熏陶,感悟人生哲理,享受审美乐趣。

(二)古诗的美育地位所决定的美育,即审美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因此,被选入小学课本的古诗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精品中的精品,具有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是二者结合的典范。

古诗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它在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心灵、培养审美情趣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因此,古诗作为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其发挥的美学教育作用不言而喻。

二、小学古诗词的美学表现形式的特点(一)直观性。

借景抒情是古诗中最常见的表现方法,所抒之情靠景物描写来支撑。

因此,古诗中大多有一定的景物描写,把人物的情感、把作者塑造的意境美通过具体的形象直观呈现在我们面前。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集中刻画一个“愁”字,各种景物描写都让人感受到作者愁绪之浓重、思乡之心切。

《古诗词三首》教案:善于欣赏美好,塑造良好品格

《古诗词三首》教案:善于欣赏美好,塑造良好品格

《古诗词三首》教案:善于欣赏美好,塑造良好品格。

学习古诗词能够让学生欣赏美好。

古诗词中不乏描述风景美景的作品,比如《山行》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清明上河图》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登高》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等等。

这些诗句,描绘出美好的自然景色和壮美的人生画面,使人不由得陶醉在其中,感受美好的风景和情感。

欣赏古诗词也是塑造良好品格的好方法。

古诗词中的很多作品,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和智慧,比如《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让我们知道了人生的短暂,要珍惜当下;《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我们感悟到家乡的重要,让我们学会关注身边的人、事、物。

这些作品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学生能够具有高尚的情操和优美的品格。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美妙,还能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文化认知和文化自信。

通过欣赏古诗词,学生还能够培养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习其他文学作品和语言的学习会起到倍数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比如讲解、朗读、对比分析、学习研究等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含
义,领悟到其中的人生哲理和文化精髓。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效果。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词三首,可以帮助学生欣赏美好、塑造良好品格,同时也能够增强文化认知和文化自信,提高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

小学古诗审美教育例谈

小学古诗审美教育例谈

江苏 南 通市通州中 , 们 应 当 充 一 徐 东梅 空 白中 有 想 象 地 对 美 的 事 物 进 行 再 创 造 , 在 古 诗 教 学 区纱场 小学 一 我 分发 鸣 , 艺术的 在

掘 它 们 蕴 藏 的美 , 开 学 生 的心 扉 , 打 激 发 心 灵 的 共 鸣 ,使 学 生 理 解 古 诗 优 美 的 意 境 , 味精 练 形 象 的 语 言 , 品 陶 冶 自身 的 道 德 情 操 ,提 高 审 美 水 平 和 写作 能 力 。

三 、启 发想 象 。 悟意境 美 领
意境 , 创 作者 的审美体 验 、 感与 经过提炼 、 是 情 加
工 后 的 生 活 图景 融为 一体 而 形 成 的 一 种 艺 术 境 界 。 诗

图文 结合 , 赏 画面 美 欣
不 同于 小 说 , 不 可 能 像 小 说 那 样 , 照 生 活 矛 盾 发 展 它 按 的 过 程 , 叙 开 去 。诗 人 是 从 这 一 过程 中截 取 几 个 最 感 铺 人 的镜 头 , 跳 跃 含 蓄 的 语 言 , 设 出一 种 画 外 有 画 、 用 创 言 外 有 意 、 人 回 味 无 穷 的 意 境 来 表 达 审 美 体 验 , 动 、 还 有趣的动 作表演 , 《 把 寻 隐者不遇》 中的寻访场 面生动地再现 出来 了 , 步领悟 初
到 诗 的 意境 。
二 、 复 吟诵 。 反 品 昧语 言美
诗 原 用 于 吟 唱 , 合 它 乎 乐 曲 的韵 律 、节 奏 , 讲 究 韵脚 的合 辙 、 仄 的 搭 平 配 , 及 字 数 、 数 的 整 以 旬 齐 、 衡。因此 , 称诗 , 均 凡 即便 不 唱 , 读 起 来 也 朗 朗 上 诵 口 、 锵 有 声 , 人 感 受 到 悦 耳 顺 畅 的 音 韵 美 , 匀 和 铿 让 均 谐 的 节 奏 美 , 诗 歌 流溢 着音 乐 的 旋 律 。许 多 诗 只 要 读 使

形容古诗词的美

形容古诗词的美

形容古诗词的美美在古诗词中的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义。

古诗词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其语言的美感上,更体现在其所传递的情感、意境和文化内涵中。

古诗词的美是多方面的,下面将从语言之美、情感之美及意境之美进行探讨。

语言之美古诗词之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精炼、简练而又富有韵律的语言。

古诗词经过千锤百炼,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凝聚了诗人的智慧和灵感。

古诗词的语言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韵律美:古诗词以音乐性的语言进行表达,每句诗词均有一定的音律和韵律,使人们在朗诵或阅读时感受到节奏之美。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平仄押韵规律,给人一种优美的音乐感。

2.意象美:古诗词以独特而生动的意象来描绘事物,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中的“人杰”、“鬼雄”等形象生动而独特。

3.文字美:古诗词的文字选用精准、巧妙,用字质朴而又富有笔触和韵味。

古诗词所用的文字多为汉字,每个汉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首诗结构简练,字字珠玑。

情感之美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是丰富而深沉的,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命运和人生哲理的描写,诗人们将复杂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

古诗词的情感之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婉约之美:古诗词中常常有婉约的情感表达,多以辗转抒发、含蓄深情的方式呈现。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词以婉转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思念之情。

2.豪放之美:有的古诗词极尽豪放之美,豪情磅礴,气势恢宏。

例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以豪放的笔墨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狂热喜爱。

以“写”促“悟”,品味“诗情画意”美——例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以“写”促“悟”,品味“诗情画意”美——例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文 材 料 为 发 展 学 生 语 言 服 务 , 而 寻 找 切 入 口 让 学 生 以
“ ”促 “ ” 写 悟 。现结 合 自己在古 诗 词教 学 中 的实 践谈 J L
点 做 法— —
路虎 ” 。因此教 学时往 往会 在字词 的解释 中纠缠不 清 ,然 后则 把教 学 的重 点放 在逐 句 的理 解上 ,将 原 本 浑然 一体
因此 .小 学教 学古 诗 首 先要 使词 语 表象 化 ,并 使其 强化
( 立) 建 、活化 ( 转换 ) 、优化 ( 【) 即在意 读诗文 时 , 加 。
朋 友情深 ,如今 好朋 友乘 帆远去 ,消失 在茫 茫长 江尽 头 ,
那 份不舍 ,那 份怅 然的心境 则不能仅 靠这解 释来完成 的 。 2忽视意境 ,在单调诵 读 中徘徊 不前 。古 人云 : “ . 书 读 百遍 ,其 义 自见 ” ,讲 的就 是诵 读 的重要 性 。但笔 者认 为 ,古诗 的诵读 必须 伴 随着 文字 折 射成 脑海 中的 意象 和 画 面 ,产 生 一种 情感 的共 鸣 ,这 样 的诵 读才 会 悟 于心 中 而 发于 口中 ,是 形神 统 一 的 ,而 不是 简 单 的变 换 形式 花 样 ,使古 诗本 身 所蕴 含 的美感 和丰 富 的 “ 诗情 画 意 ”游 离 到文字 以外 去了 。 3偏 离 文 本 ,在 盲 目拓 展 中迷失 本 位 。 古诗 有 着凝 . 炼 、短小 的特 点 ,使 得它 在教 学 中 的资 源拓 展 空 间非 常
“ 文课 程 应 致 力 于 学生 语 文 素 养 的 形 成 与 发展 ” 语 , “ 高儿 童 文化 品位 和 审美 情趣 ” “来自提 , 教学 要 注 意在诵 读
过 程 中体验 情 感 ,领悟 内容 ,培 养语 感 ” ……这 是新 课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古诗教学例谈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古诗教学例谈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古诗教学例谈在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小学古诗教学不再只注重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背诵,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本文将以小学古诗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古诗教学。

一、注重情感体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古诗教学不再只是为了学生记忆悟义,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阅读名句、品味古诗中的美景与美思,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在教学《夜泊牛渚怀古》时,可以带领学生去牛渚湖边,让他们亲自感受到湖光山色的美丽与恬静,再通过师生讨论、朗读等形式,引导学生产生对这首古诗的感悟。

二、注重语言表达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古诗教学不再只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古诗中的优美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登鹳雀楼》时,可以让学生学习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对偶等,然后引导学生以这些修辞手法为基础,创作自己的古诗。

三、注重人文关怀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古诗教学不再只是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关于生活的古诗,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七步诗》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士为知县”的决定,让他们深入思考知识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四、注重跨学科融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古诗教学不再只是语文学科的内容,还要与其他学科内容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将古诗教学与科学、艺术等学科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和探究古诗。

在教学《题西林壁》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与美术、历史学科的联系,了解壁画的制作过程和历史背景,进一步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五、注重创新意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进行古诗教学,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语言表达、人文关怀、跨学科融合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提高。

幼儿园诗词之美:唐诗宋词传统文化教学教案

幼儿园诗词之美:唐诗宋词传统文化教学教案

幼儿园诗词之美:唐诗宋词传统文化教学教案1. 引言在幼儿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一直是备受重视的部分。

而唐诗宋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

开展唐诗宋词传统文化教学对于幼儿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诗词之美的传统文化教学,重点围绕唐诗宋词的教学教案展开讨论。

2. 幼儿园诗词之美的意义在幼儿园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正在快速发展,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在增强。

通过唐诗宋词的传统文化教学,可以培养幼儿对优美语言的感知能力,拓展其文学修养,激发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唐诗宋词传统文化教学教案的编写(1)初步了解:在进行唐诗宋词传统文化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对所选的诗词作品进行初步了解,包括作者尊称、创作背景、意境、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对诗词的核心意义有清晰的认识。

(2)情境营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图片或者小道具等方式,营造出与诗词意境相符的情境,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

(3)诗词朗诵:通过幼儿园小朋友间的诗词朗诵活动,激发他们对唐诗宋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4. 案例分析:《静夜思》以《静夜思》为例,通过教师的讲解、情境营造和幼儿的诗词朗诵,帮助幼儿理解诗中所表达的孤寂之美。

在情境营造中,教师可以模拟夜晚的安静,引导幼儿感受夜晚的静谧之美,与诗中的意境进行对比,提高幼儿的情感体验。

5. 总结唐诗宋词传统文化教学教案可以是一项复合型的任务,需要教师在传授诗词知识的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文学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互动,共同体验诗词的魅力,从浅显到深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理解。

6. 个人观点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文学情操,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通过以上的教学教案实例和总结,相信幼儿园诗词之美的传统文化教学将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欢乐与收获,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兴味盎然学古诗——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谈古诗教学

兴味盎然学古诗——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谈古诗教学

吉林教育·教研24/2016《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首古诗。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蕴含着独特的语言文字魅力,蕴藏着独特的意境……也正因为如此,寥寥二三十个字的古诗,学生学习起来往往倍感枯燥无味,难以揣摩诗中文字的精妙,难以理解诗中作者所表达的主题与思想感情。

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兴味盎然学古诗?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为例,我谈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

一、猜出内容来依次用课件呈现楷书、篆书、行书书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书法条幅作品: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让学生猜猜这幅作品的文字内容,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楷体(颜体)作品字体浑厚深沉,自然雄健;篆书作品字体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富有奇趣;行书作品字体舒展灵动,如行云流水,由此从另一个角度打开学生的眼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感受到书法艺术这一民族文化的魅力。

二、说出画面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诗的特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教师可先让学生朗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再出示与这句诗相关的图片,画面上水上的莲叶一片碧绿,广阔无垠,一直延伸到与天相接的地方,一枝枝盛开的荷花,在太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红艳。

引导学生想象,你看到了什么?这既是想象力的培养,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感悟力的培养。

通过这样的想象练说,凝练的诗成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成为一幅有物、有景、有人、有情的画景,学生学诗就不再那么枯燥了。

三、读出疑问来诗题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可诗的内容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中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思考,马上就发现,诗题写送林子方,但诗句中却是赞美了西湖美景。

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讨论交流,老师点拨,学生终于悟出:“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

作者通过景物描写似乎在反问林子方,这么美的西湖,碧绿的荷叶,红艳的荷花,友人,你怎么舍得离去?即便你舍得我们的兄弟情谊,你能舍得眼前的西湖美景吗?四、读出情调来作者杨万里与友人林子方有着怎样的情谊呢?你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吗?通过交流,学生了解到: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

诗无达诂文无定法——古诗词教学例谈

诗无达诂文无定法——古诗词教学例谈

诗无达诂文无定法——古诗词教学例谈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历史的见证,它们成为了我们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途径。

在传承和教学古诗词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背景和文化知识
古诗词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需要注重对诗歌的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介绍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二、注重朗读和表达
古诗词是音乐美学和语言美学的完美结合,其中的韵律和语言的美感很强,因此,在教学时,我们需要注重诗歌的朗读和表达,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歌的音乐美和语言美。

三、注重创新和活化教学
古诗词已经成为了传统文化,如果教学方式和方法固守陈旧,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需要注重创新和活化教学,例如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方式将古诗词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感受古诗词的文学魅力和表现力。

总之,古诗词的教学需要多方面的注意和措施,让学生既能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又能感受和理解古诗词的音乐美和语言美,最终达到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深入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触摸古诗的意境美——以《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为例

引导学生触摸古诗的意境美——以《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为例

482019年第6期教学例谈引导学生触摸古诗的意境美——以《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为例高慧华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非常多,引导学生阅读古诗对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情景交融是古诗最大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风景诗,诗人李白以夸张的语言,比喻、想象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大气磅礴的庐山瀑布之景。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首古诗,重点要将文字与实景相呼应,借助诗人之笔,感受庐山瀑布的神奇色彩。

可以按照读诗、听声、嚼文、赏画的步骤引导学生深入触摸其意境美。

一、在读诗想象中感受瀑布的“壮丽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语言表达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

”其实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也能在古诗学习中获得提升。

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已有认知来赏析,在赏析古诗的同时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望庐山瀑布》重点运用想象手法,声色并茂地描述了庐山瀑布的绚丽和壮美。

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诗文,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创设情境。

师:大家先读一读这首诗的前两句,想象一下诗中的景象,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香炉峰,太阳照在香炉峰上,香炉峰闪着紫色的光芒,就像紫烟一样。

生2:我看到了瀑布从香炉峰的顶峰倾泻而下的情形。

生3:我也看到了香炉峰的瀑布,香炉峰上有紫烟,就像仙境一样。

师:瀑布从香炉峰的顶峰垂挂而下,那是多么的大气磅礴啊!接下来,教师播放了一段轻音乐,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默读诗文,想象那升腾的“紫烟”和从天际垂挂下来的瀑布。

瀑布的水流飞泻而下,就像一匹最精美的白练,当水流到达底端,强大的冲击力溅起无数水花,壮丽无比。

学生在想象这幅景象时,都不约而同抓住了“日照”“紫烟”“挂前川”这三个词。

这三个词将瀑布的动态美巧妙地表达出来,仿佛瀑布的水不是击打在水潭中,而是击打在诗人心间。

学生似乎也同诗人一般,站在了香炉峰旁边,看到了这人间仙境一般的奇景。

浅谈古诗词的吟诵教学

浅谈古诗词的吟诵教学

浅谈古诗词的吟诵教学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古诗词的吟诵教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吟诵古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领悟其中的情感和意境,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如何进行有效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成为现代教育中重要的课题。

古诗词吟诵教学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体验。

古诗词所追求的境界主要有“情”、“意”、“境”三方面。

学生在进行古诗词吟诵时,应通过语音语调、语言语气来表达古诗词所代表的意境和情感。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情感的表达和体验来吟诵古诗词,让学生在吟诵中体验古诗词所蕴含的深邃情感,感受其中的韵味,理解其中的意蕴。

古诗词吟诵教学要注重声韵的运用和把握。

古诗词吟诵的韵律美是古诗词的精髓,也是吟诵的核心所在。

古诗词的声韵之美体现在音节的轻重、音韵的抑扬、句式的整齐和韵律的流畅等方面。

学生应该在吟诵时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节奏来表达古诗词所蕴含的韵律之美,达到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反复的示范和训练,引导学生把握古诗词的韵律美,提高他们的吟诵水平。

古诗词吟诵教学要注重形象的描绘和构建。

古诗词具有极强的意象与形象的力量,学生在吟诵时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表情来描绘古诗词中的形象,构建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景。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课堂讲解和示范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形象,引导学生通过吟诵来构建古诗词的情景,从而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古诗词吟诵教学要注重题材的理解和把握。

古诗词所描写的题材丰富多样,包括山水田园、爱情离别、壮怀激烈、政治风云等。

学生在进行古诗词吟诵时,要能够理解和把握古诗词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从而能够通过吟诵来传达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例如课文讲解、课文朗读、诗歌欣赏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诗词的题材,从而更好地进行古诗词的吟诵。

高中古诗品赏教学例谈

高中古诗品赏教学例谈

高中古诗品赏教学例谈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古诗品赏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面对一首古诗会品读、懂得鉴赏呢?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两点粗浅认识。

一、要教给学生品赏古诗的方法品赏古诗,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情感;二是语言;三是手法。

下面以情感为例来谈谈如何教给学生品赏的方法。

别林斯基说过:“情感是诗的天性中的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

”《毛诗序》也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可见,抒情言志是诗歌的本质特征。

诗这种文学样式,往往成为古人消解胸中块垒的武器。

因此,品赏古诗,最根本的是要把握住诗人所抒的情、所言的志。

那么,平时教学应怎样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住故事中的情和志呢?1.了解诗人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背景文学作品无不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思想感情是与作者的生活年代、阶级立场、道德操守、个人经历等分不开的。

每一首古诗理所当然地都会打上诗人际遇、时代变幻的烙印。

因此,了解了诗人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背景,才能在品赏时比较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情志。

2.首抓直接抒情的句子直抒胸臆是诗歌抒情言志的一种手段。

如果诗歌中有这样的句子,要引导学生首先抓住。

据此,便可初步感知诗人在诗歌中所要抒发的情、所要表达的志。

如读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抓住了其中的直接抒情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诗中“愁情”便清晰可见;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抓住了直接抒情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便可领会苏轼的旷达情、泰然志。

3.关注末联末句根据古典诗歌结构特点:外现形式——首句标目、卒章显志、首尾呼应;内部模式——“起、承、转、合”。

“合”即一首诗歌的主旨表现所在。

据此,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古诗表情达意句的位置——往往在一首诗的末尾。

品赏时,可先抓末联末句,再结合全诗分析,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和志。

例如:杜甫的《倦夜》: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古诗之美及古诗教学
如何用好古诗教材,充分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呢?笔者以为,应该以审美的目光去发现古诗之美,引领学生从各个层面揣摩、体味、欣赏。

享受古诗之美。

一、古诗语言之美及其教学。

读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不能不叹服“诗仙”李白出神入化的修辞技巧,“三千尺”“落九天” ,分明是夸张至极致,却又毫无出格或失实之嫌,相反让人犹如伫立瀑流之前,耳闻目睹着瀑布直泻而下、轰然作响的壮美气势;读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你也不能不钦佩“诗圣”杜甫这么工整严谨的语言风格,“一行”与“两个” ,“黄鹂”与“白鹭” ,“翠柳”与“青天”以及“鸣”与“上” ,数量、色彩、名称、动作,在这里一一对应,何等整齐匀称!平声与仄声,在这里交替呈现,协调有致,给人轻盈灵动感觉。

这,就是古诗的语言之美。

由于古诗通常有其格律,对句之间又讲究平仄对应,诗句尾字要求押韵,这就使得古诗诵读起来朗朗上口,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

鉴于古诗的语言之美,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好好诵读,通过诵读感知古诗语言的音韵之美;还应引导学生用心研读,字斟句酌,通过研读
发现古诗语言的表达之妙。

二、古诗景象之美及其教学。

小学古诗中,相当数量的作品都是摹景状物的佳作,它们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美不胜收的动人景象。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种种景象,进而在联想和想象的世界中欣赏这些景象。

如在教学刘禹锡《望洞庭》一诗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想象基础上去“欣赏”这样的景象:夜幕降临,静静的天空升起一轮明月,月光倾泻在湖面,轻纱似的,增添了洞庭湖的神秘;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水面平静得似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君山碧绿如翡翠,山点缀着水,水环抱着山,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是在白银似的盘子里放进的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如何引导联想和想象?笔者以为方法不一而足,可以在教者入情入境的范读中展开,可以在悦耳的音乐伴读中展开,可以在闭目凝神的静听描述中展开,也可以在直观生动的媒体演示中展示无疑,在想象的世界中,学生看到
了美,也享受了美。

三、古诗意蕴之美及其教学。

诗之所以美,诗情画意,

涵深广,而这往往体现在它的形象“背后”隐含的深刻意蕴, 我们教学这类古诗,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引导学生透过表象,领悟内含的意蕴。

如教学《题西林壁》一诗中的“横
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所获得的直观感受,适度启发
学生领悟到:“诗人不只是在表现庐山的姿态特征,而且是在启示人们,要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才能真正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再如教学《登鹳雀楼》一诗时,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不只是让学生从观赏的角度去理解,还应该启发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只有登得高,才能看得远;人们在处理事情时,一定要胸襟开阔,目光远大,不能做井底之蛙,不能鼠目寸光。

四、古诗情感之美及其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
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是寓情于景,有的是情景交融,有的是直接抒情。

吟咏这些古诗,可以给人以情的感染、情的陶冶。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以情激情,引导学生深刻体验, 具体感受作者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教《锄禾》一诗时,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农民在炎炎烈日之下劳动,挥汗
如雨的情景,体
会诗人同情和怜悯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受到热爱劳动人民、
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

又如在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引导学生明确这首诗抒发诗人客居他乡时对兄弟非常怀念的心情:“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两个“异”字突出了诗人举目无亲、形影相吊的处境和复杂心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的“倍”字说明了诗人“思亲”之情的强烈。

在理解的基
础上,引导学生表情朗读,可以使学生目视其文,耳醉其声,心
同其情,增强美感效应。

五、古诗心志之美及其教学。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 这是对诗歌本质的概括和总结。

何谓“志”也?“志”就是
情怀,就是心志。

诗人吟诗作赋,其旨在以诗抒怀,借诗咏志。

据此,我们教学一些古诗,不宜浅尝辄止,在引导学生体会情感之余,须进一步揣摩诗人的心愿和志向。

又如在讲《示儿》一诗时,引导学生抓住前两句,体会诗人陆游临终前“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沉痛心情,抓住后两句,体会诗人渴望“王师北定中原日” 那一天到来的强烈期待,从而深
切感受诗人炽热的爱国之情、真挚的报国之志。

(作者单位: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