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导学案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授课人:授课班级:高一(12)授课时间:学情分析从知识储备角度来看:学生在上节课已学习电解质的概念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知道电解质溶于水后会电离成为离子。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能书写简单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并了解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根据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将比较容易在原有认知上建构新知。

从技能方法角度来看: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方法,能对实验现象及结果作初步分析和处理,但逻辑思维不成熟。

同时还缺乏微观原理分析基础,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还需老师引导。

从学生掌握程度看:成绩优异的学生前面所学内容掌握较好,容易进入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实验操作与分析问题能力较强,可以带动组内其他同学一起学习。

成绩一般的学生由于前面所学内容理解不好,分析探究能力较弱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的掌握及探究存在难度。

为此,让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并完成预习学案,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所了解。

学有余力的同学浏览课外书籍或网上查阅资料,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

效果分析通过对上节内容的复习回顾,以及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自主学习、有效讨论、实验探究,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良好。

对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的实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意义都有了清晰的理解认识。

离子反应教材分析《离子反应》是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分为两个课时,分别为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

1、教材内容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自然的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教科书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硫酸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实质是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

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本节离子反应则侧重于对概念和发生条件的认识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本节内容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2.2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体会含有相同微粒的物质发生相同的离子反应。

2.能够依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结果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推测离子反应的发生,写出离子方程式。

重点:1、离子反应实质的微观理解,形成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行为的思路和方法。

2、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由钡餐的知识引入新课并引起思考:为什么钡餐的成分是硫酸钡而不是碳酸钡?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实质活动探究一探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实验操作向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中滴入H2SO4溶液实验现象随着H2SO4溶液的滴入,(1)电流表指针偏转角度先后(2)溶液:出现,溶液颜色解释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结合生成难电离的水、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得到离子反应(1)概念:在溶液中有参加的化学反应。

(2)实质:溶液中某种或某些离子的浓度发生改变。

三、学生实验: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一步增加,进一步拉近实验现象到“我”,“我”与化学原理的距离。

活动探究二实验目的:探究复分解反应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实验用品:0.2mol/L硫酸,0.3mol/L NaOH ,0.2mol/L Na2CO3,0.2mol/L CuSO40.3mol/L HCl 0.2mol/L BaCl2小试管胶头滴管实验原理:酸、碱和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时会生成难溶的物质(沉淀)、难电离的物质(水)或挥发性物质(气体),导致溶液中某些离子浓度的降低。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步骤现象化学方程式参与反应的离子及其浓度改变1、向NaOH 溶液成、、。

四、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介绍两种方法书写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①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①Cl2+2NaOH=NaCl+NaClO+H2O②改写化学方程式②Cl2+2Na++2OH-=Na++Cl-+Na++ClO-+H2O③删去未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③Cl2 +2OH-= Cl- +ClO-+H2O④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配平④质量守恒,电荷守恒⑤呈现规范准确的离子方程式⑤Cl2 +2OH-= Cl- +ClO-+H2O五、交流研讨,练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并得出“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一类反应,并揭示了此类反应的实质”这个结论。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图教学环节 活动内容二、教学过程:课题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的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提高辨析能力。

2.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1.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会从导电能力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2.激情投入,体会分类的思想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互相交流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准确的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教具准备多媒体、导学案仪器:烧杯、导线、灯泡、电源。

药品: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乙醇溶液、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

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理念,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本节课采用了实验探究、观察比较、合作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分析讲解、讲练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1.电离:2.电离方程式: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课后作业 1.预习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2.撰写小论文《我眼中的电解质》。

完成【达标检测】巩固所学,发现不足,再提高三、导学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准确的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提高辨析能力。

(重点)2.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3.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会从导电能力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4.激情投入,体会分类的思想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课前预习案1.以下为我们所熟识的物质:NaCl溶液、石墨、稀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Fe、乙醇、CO2你能分析出哪些属于电解质,哪些属于非电解质吗?2.(1)以氯化钠为例,简要分析NaCl溶液和熔融状态NaCl能够导电的原因。

《离子反应》教学教案分析

《离子反应》教学教案分析

《离子反应》教学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1.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3. 能够识别和书写常见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4. 能够运用离子反应解释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是指在水溶液中,离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并新的物质的过程。

2. 离子反应的基本条件:可溶性电解质、适当的温度和浓度、合适的反应介质等。

3. 离子反应的特点:反应速率快、常温下进行、产物多为水溶液中的稳定物质等。

4. 常见离子反应方程式: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络合反应等。

5. 离子反应的实际应用:水处理、药物制备、材料合成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基本条件、特点和常见反应方程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4. 练习法: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3. 习题纸张和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化学反应类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详细讲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基本条件、特点和常见反应方程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给定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离子反应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和应用能力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离子反应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介绍离子反应在水处理、废水治理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离子反应》教学教案分析

《离子反应》教学教案分析

《离子反应》教学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3. 培养学生运用离子反应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离子反应的概念与特点2. 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3. 常见离子反应的类型4. 离子反应的实质5. 离子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离子反应的本质。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利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 准备实验所需的试剂、仪器和设备。

3. 安排实验室和实验指导教师。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与特点:介绍离子反应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3. 分析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讲解离子反应发生的内在和外在条件。

4. 实验演示:进行典型离子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5. 讲解离子反应的实质: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中的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7.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9.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跟进: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及时解答疑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离子反应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操作技能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创造性。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离子反应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将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离子反应教学案例分析

离子反应教学案例分析

《离子反应》一、学生已有的认识关于离子共存问题覆盖面很广 ,牵涉的知识很多 ,综合性也很强 ,学生普遍感到很棘手 ,错误率高也就在所难免。

在中学阶段,学生对于溶液问题的认识大体经历一下几个阶段。

首先,在初中,学生学习了溶液等基础知识。

在高中时,学生学习了离子反应、电离平衡等概念,最后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们开始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二、学生的认知障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理解不透彻;2、没有深刻地归纳和总结离子反应的实质;3、离子方程式书写时无法正确判断什么物质该拆什么物质不该拆;4、不能很快的运用相应的规律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5、不知道在同一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没有完全掌握离子共存规律及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三、产生认知障碍的原因我觉得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导致:1、学生没有掌握离子反应的本质,所以不知道拆写的原则;2、学生没有掌握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的简便规律;3、离子共存问题的学习,需要掌握很多化学概念以及离子反应,而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全、不牢,理解起来比较困难;4、老师在做实验时,有的学生只注重表面现象,不懂得实质反应,也不善于思考、分析;5、审题的能力不够,对题目中设置的限制条件,能否转化题干中的信息不是十分理解。

四、解决学生认知障碍的策略我觉得在课时允许的条件下,教师在讲授离子共存问题一课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建议变换思路,紧紧抓住某些离子的特殊反应,由学生自己构建出离子反应知识框架。

2.学生应该在平时多注意归纳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时,物质拆写规律,老师应该帮学生回想、理解离子共存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老师应该通过复习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回想和记忆,及那些情况下,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4.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其理解。

启发学生思考,以加深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以及判断正误和离子共存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图教学环节 活动内容二、教学过程:课题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准确的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提高辨析能力。

2.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1.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会从导电能力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2.激情投入,体会分类的思想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互相交流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准确的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教具准备多媒体、导学案仪器:烧杯、导线、灯泡、电源。

药品: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乙醇溶液、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

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教学理念,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本节课采用了实验探究、观察比较、合作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分析讲解、讲练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1.电离:2.电离方程式: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课后作业 1.预习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2.撰写小论文《我眼中的电解质》。

完成【达标检测】巩固所学,发现不足,再提高三、导学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准确的判断电解质、非电解质,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提高辨析能力。

(重点)2.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3.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会从导电能力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4.激情投入,体会分类的思想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课前预习案1.以下为我们所熟识的物质:NaCl溶液、石墨、稀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Fe、乙醇、CO2你能分析出哪些属于电解质,哪些属于非电解质吗?2.(1)以氯化钠为例,简要分析NaCl溶液和熔融状态NaCl能够导电的原因。

《离子反应》导学案

《离子反应》导学案
《离子反应》导学案
一、物质的分类:
物质
纯净物
单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其他
混合物
泥土、空气、河水、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化合物的分类有多种方法:
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O
有机化合物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够导电,大部分碱和盐在熔化状态下也可以导电,所以酸、碱、盐都是电解质。通常情况下,即使是纯净的水也能微弱地导电,所以水也是电解质。
五、离子反应
由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或部分)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由于离子反应的发生,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浓度会发生改变。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①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⑺酒精;⑻稀盐酸;⑼ ⑽自来水 ;⑾金属铜;⑿
⒀ ⒁ ⒂ ⒃食盐水;⒄氨水 ;
⒅ ⒆ ;⒇
属于纯净物的有 ( )
属于混合物得有 ( )
属于单质的有 ( )
属于化合物的有 ( )
属于酸的有 ( )
属于碱的有 ( )
属于盐的有 ( )
属于氧化物的有 ( )
属于电解质的有 ( )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 )
属于强电解质的有 (Leabharlann )属于弱电解质的有 ( )
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有( )
写出上面物质中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②把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改写成离子形式;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导学案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学案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从电离的角度归纳出离子反应的条件;实验法,通过实验现象,揭示反应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由表及里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善于透过问题看问题的本质。

【学习重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知识链接】:1. 什么叫做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合作学习】1.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有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24②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NaCl 溶液与CuSO4溶液两种体系中在混合前各含有哪些离子?③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原因是什么?④BaCl2、CuSO4、NaCl都是盐,它们之间的反应是什么基本类型的反应?⑤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叫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书的一般步骤(以Na2CO3与稀盐酸反应为例):1)写:2)拆:3)删:4)查: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要注意的问题:I 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改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写化学式。

II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

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成化学式(标“↓”号)III氨水作为反应物时写成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3(标“↑”号)。

IV固体与固体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浓H2SO4、浓H3PO4与固体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V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A: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B: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反应;。

1)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它不仅可以表示,而且还可以表示。

3)离子反应的实质:离子反应总是向着某种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实验探究】通过学生演示实验物质导电性引入新课,提出问题,为什么蒸馏水不导电,NaCl固体不导电,而NaCl水溶液导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画演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了NaCl 晶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离子定向移动使溶液导电。

【过渡】除了溶于水,还能用什么方法产生自由带电的粒子【动画演示】熔融的硝酸钾导电【总结】电离的概念:物质溶于水后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与通电与否无关,由于电离才导电,而非通电才电离;并非所有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发生电离。

比如蔗糖、酒精【过渡】我们根据不同的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不同,对化合物重新分类【展示思考】从物质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HCl H2SO4 HNO3 HBr HI H2CO3 CH3COOHNaOH KOH Ba(OH)2 Ca(OH)2 NH3H2OMgCl2 Na2CO3 AgCl BaSO4CaO Na2O MgO Al2O3常见的非电解质:CO2 SO2 CO SO3 NO2 NOCH4乙醇蔗糖【小组讨论】A:金属能导电,它是电解质。

B:NaOH溶液能导电,NaOH溶液是电解质。

C:固态KNO3不导电,但KNO3是电解质。

D:液态氯化氢不导电,HCl不是电解质。

E:SO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导电,但SO3不是电解质学生回答【小组讨论】根据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以及5个判断你认为电解质,非电解质该如何定义呢?哪些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学生回答【总结】概念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过渡电解质能够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发生电离,该如何表示呢?展示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NaCl==Na++Cl-【探究练习】请分别书写下列各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1)HCl HNO3 H2SO4(2)NaOH Ba(OH)2 KOH(3)NaCl K2CO3 NH4NO3【学生板演】【强调】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小组讨论】根据三组典型的酸碱盐,分析如何去定义酸碱盐【小结】【达标练习】1、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三氧化硫 B.HCl C.蔗糖 D.硫酸钡2、下列电离方程式中,书写错误的是()A.Ca(OH)2 = Ca2+ + 2OH- B.NaOH = Na+ + O2 - + H+C.HCl = H+ + Cl- D.K2SO4 = 2K+ + SO4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C.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电解质D.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电解质4、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②铜丝③氯化氢气体④稀硫酸⑤二氧化碳气体⑥氨水⑦碳酸钠粉末⑧蔗糖晶体⑨熔融氯化钠⑩CuSO4•5H2O晶体。

《离子反应》教学教案分析

《离子反应》教学教案分析

《离子反应》教学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理解离子反应的实质。

2. 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能够判断哪些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3. 让学生熟悉常见的离子反应类型,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离子反应。

二、教学内容1. 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实质2.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 常见离子反应类型及实例4. 离子反应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无机化学》2. 课件:离子反应相关知识及实例3. 实验器材:进行离子反应实验的试剂和仪器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离子反应概念、条件和类型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离子反应的应用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离子反应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离子反应知识的理解深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平衡中的作用。

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及其判断方法。

常见离子反应类型的识别和应用。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的微观机制理解。

复杂离子反应中离子互换过程的判断。

特定条件下离子反应的特殊行为。

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引出离子反应作为特殊化学反应类型的必要性。

2. 讲解离子反应概念:结合实例讲解离子反应的定义,明确离子反应涉及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分析离子反应条件:详细阐述离子反应发生的必备条件,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判断哪些条件得到满足。

4. 探讨离子反应类型:分类介绍离子反应的类型,如沉淀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并提供典型例题。

5. 应用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离子反应的实例。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离子反应概念的理解程度。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离子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了四个教学任务,同时根据具体需要编制了课堂导学案,这四个具体任务是:(1)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实验验证和建模分析,使学生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初步认识到离子反应的实质。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分析出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分析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概念。

(3)通过阅读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常规书写方法,并在练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4)通过讨论,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下面是我具体教学过程的实施方法:【复习回顾】1、电解质的分类及包含物质种类。

思考哪些物质全部以离子形式存在?2、书写NaCl、CuSO4、BaCl2的电离方程式。

【课内探究案】1、离子反应的定义【实验2-1】2、离子方程式的定义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CuSO4和BaCl2的反应为例)(1)(2)【归纳】“易溶易电离”(即可拆)的物质有哪些?(3)(4)【牛刀小试】按上述步骤书写AgNO3和Cu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练习】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OH+HClKOH+HClNaOH+H2SO4KOH+HNO3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1)(2)【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5、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1)(2)(3)【练习】写出实验2-3的离子方程式【当堂检测】1、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错误的进行改正。

(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2)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3)硫酸镁与氢氧化钡反应Mg2+ + SO42- + Ba(OH)2 = BaSO4 + Mg(OH)2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CO2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向Fe(OH)3中加入稀盐酸(3)铁与稀硫酸反应3.写出与下列离子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1)Cu2+ + 2OH-= Cu(OH)2↓(2)H+ + OH- = H2O(3)Fe + Cu2+ = Cu + Fe2+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要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一《1.2 离子反应》导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1.2 离子反应》导学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导学案第1课时电解质的电离【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正确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常见的电解质。

2.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3.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课前预习】1.概念(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常见的电解质①酸:HCl、H2SO4、HNO3、H2CO3等。

②碱:KOH、NaOH、NH3·H2O、Mg(OH)2、Al(OH)3等。

③盐:KCl、Na2SO4、Mg(NO3)2等。

④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CaO等。

⑤水。

(2)常见的非电解质①部分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P2O5等。

②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3。

③大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4等。

【重难点解决】一、电解质的判断1.从物质分类角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从物质性质角度: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二者具备其一即可。

(1)有些电解质溶于水导电,但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如酸。

(2)有些电解质只在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如金属氧化物或难溶于水的盐。

3.从导电本质角度:电解质导电的本质是化合物自身发生电离,若是化合物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反应所得产物电离导致溶液导电,则该化合物不是电解质,如CO2溶于水可以导电,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实际上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

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四个“不一定”(1)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反应》导学案分析本节分析: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钠、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 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

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本节没有重点介绍非电解质和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而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以及对初中学过的中和反应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
电离。

. 知道从电离的角度对酸. 碱. 盐下定义。

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3.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参加反应的主要物质是酸. 碱. 盐。

我们会经常接触和应用这些反应,因此,有必要对酸. 碱. 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
板书
第二节离子反应
酸. 碱. 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问题引课手湿更易触电,原因是什么?交流讨论,感兴趣。

实验探究
Nacl 溶液导电性研究:
. 纯净水的导电性
2.固体食盐的导电性
结论
纯水导电性极微弱(无察觉),固体食盐不导电,食盐水导电性强。

思考初中我们也曾观察过酸. 碱. 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想想看为什么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
交流思考
归纳整理
电解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电离(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电离子(定向移动)导电。

PPT演示讲解
氯化钠微观电离的情况。

Nacl 在固态时不导电,因为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为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而能够导电。

观看,体会。

明确导电原因——一定条件下产生自由移动的微粒。

归纳思考并板书
.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思考:金属cu 和Nacl 溶液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氧化钠水溶液能导电,氧化钠是不是电解质?归纳整理
⑴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指的都是化合物,应为纯净物,电解质是本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电离的物质。

⑵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讨论思考
电解质溶解于水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过程可用什么方程式来表示?哪些类别的物质在水中可以发生电离?
讨论交流,回答。

思考交流
引导书写Nacl.
Na2co3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讨论交流,回答。

引导分析概括小结电离方程式书写的步骤:
(1)写——等号左边写出化学式。

(2 )等号右边写出阳离子、阴离子符号,离子所带电荷与相应的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3)配——阴、阳离子前面配上系数,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

(4)检验——“等号”两边是否“守恒”(质量、电荷)
学生交流讨论。

讨论交流
写出Hcl 、HNo3、H2So4.NaoH
Ba2
koH
kcl
Na2So4
2So4
小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小组交流之后分类汇总,然后选三个组的代表在黑板上各写一组。

大家评价溶于水时发生电离的电离
方程式,
书写电离方程式,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分析写错的原因。

交流表达。

检查小结
将书写和分类错误的予以更正,分析书写错误的原因。

互相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分析这几个电离方程式的共性,初步确定他们属于哪类物质?分类依据是什么?
思考交流
归纳整理并板书
从电离的角度:⑴酸: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⑵碱: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⑶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应用实践
可让学生判断右题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已知NaHSo4 Na++ H++ So42—,据此判断NaHSo4属于
哪类物质?
归纳整理
电解质和电解质溶液的特点:
(1)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2)可通过其水溶液是否导电来检验物质是否电离出
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4)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守恒。

学学练练
巩固提高
. 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
①金属铜;②固态Nacl ;3o2;④H2So4;⑤碳棒;⑥
酒精水溶液;⑦koH水溶液;⑧熔融状态的kNo3;⑨葡萄糖。

2.判断下列电离方程式是否正确
.Fe23=2Fe2++3So42-
2.k2co3=2k++3co -
3.H2SO4 = 2H++ So42—
4.NH4No3= NH4++ No3-
思考、讨论、分析、交流。

小结
本课学习的内容与过程
学生体会消化
作业
课后题:1.3.4.8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二节离子反应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电解质及
非电解质
2. 电离方程式
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