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文学中的镜子意象
杜甫带镜字的诗句
杜甫带镜字的诗句引言杜甫,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慷慨、悲凉而著称。
杜甫常常用镜子作为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时代和人生的观察和思考。
本文将探讨杜甫带镜字的诗句,从不同角度剖析杜甫诗歌中的镜子意象,以及这些诗句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杜甫诗歌中的镜子意象杜甫的诗歌中常常出现镜子的形象,它在诗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象征着现实社会的映照,又体现了杜甫自身的内心世界。
对现实社会的映照1.《悲陈陶词》中的“镜参虚白日”一句,通过镜子反射阳光的形象,折射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句诗描绘了镜子对外界的映射,象征着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真实观察和批判。
2.《九日登高诗十二首·其六》中的“霭霭春云底,迤逦夜月峰。
山焉如顶盖,水焉如银镜。
”这句诗通过山水与银镜的对比,展示了杜甫对山水景色的那种感悟的境界,用银镜比喻山水的平静美好,象征山水美景对诗人内心的照耀。
杜甫的内心世界1.《望岳》中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句诗语带有内心的独白,揭示了诗人的自省人生观。
杜甫用岱宗山与自己的心情相比,折射出自己的失意和彷徨,镜子在这里成为诗人心灵的照妆器。
2.《望高平台送李判官》中的“将舆对楚山,将雨洗兵象”这句诗中描绘了水天相接的奇景,同时也写了战争中的惨状,诗人通过写实的方式,在描写壮丽景色的同时,折射出他的痛苦和沧桑。
杜甫带镜字的诗句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通过镜子这一意象,杜甫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体现了出来,表达了对时代和人生的观念和感慨。
对时代的观察1.《咏怀古迹五首·其四》中的“金城烟尘气象新,汉家宫阙依然存。
”这句诗运用镜子的映射,折射出诗人对新朝代的期待和对旧朝代的怀念。
诗人希冀新皇朝能延续旧朝的美好,用镜子作比喻,形象生动。
2.《悲陈陶词》中的“神怡减无遗,岁晏结秋实。
”这句诗写诗人对陶渊明的怀念和对时光的流逝的感慨。
借镜子反射阳光之意寓涵深远,描绘出自然环境对诗人情感的映照。
对人生的思考1.《阳关三迳行》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现代派”的“镜子”——从镜子意象看“现代派”的诗学面相
收 稿 日期 : 0 6 2 O 2 0 —0 —2
作 者 简介 ; 慧 (98 )男 ( 族 )辽 宁辽 阳人 , 华 大学 中文 系 中国现 当代 文学 研究 专业 20 杨 17 一 , 满 , 清 0 5级 博 士 生 ; 欣 芮 (9 9 )女 , 宁沈 阳人 , 宁 大 学 文 化 传 播 学 院 文 艺 学 专 业 2 0 级 硕 士 研 究 生 。 1 7一 , 辽 辽 03 作 为 重 要 的 诗 学 术 语 ,意 象 ” 中 西 方 文 化 语 “ 在 境 中 有 不 同 的 理 解 , 如 果 将 其 放 到 语 言 哲 学 层 面 但
和 思 维 能 力 提 升 的 标 志 之 一 , 同 时 意 象 也 反 对 逻 但 各 斯 主 义 的 生 硬 干 瘪 , 保 留 了 人 们 思 想 深 处 的 对 它 诗 性 的 守 望 , 也 总是 与 科学 语 体 和政 论 体 绝 缘 。 它 意 象 天 然 带 有 “ 学 性 ” 质 , 必 然 是 一 种 智 性 的 文 气 它 运 恩 、 感 的 节 制 。 在 中 国 古 典 诗 歌 , 别 是 唐 诗 情 这 特
《 星 空 》 望 。
那 只 是 在 特 定 时 间 和 空 间 说 明 某 一 问 题 ; 果 在 某 如
系 辞 》上 ) 言 :圣 人 立 象 以 尽 意 , 卦 以 尽 情 伪 , ( 有 “ 设 系 辞焉 以尽其 言 ”这 应该 是对 意 象最 早 的 阐释 吧 。 ,
如 果不 妄粗 鄙 , 们 可 以将 意 象 理 解 为对 直 白 、 我 浅
近 , 泄 的 拒 绝 , 的 出 现 本 身 就 是 人 类 文 化 水 平 宣 它
“ ” 代 派 的诗 学 面 相 。 看 现
浅谈卞之琳早期诗歌中的意象
作于
1935年的《旧元夜遐思》中写
到:
灯前的窗玻璃是一面镜子,
莫掀我帏望远吧,如不想自鉴。
可是远窗是更深的镜子:
一星灯火里看是谁的愁眼?
元宵佳节的热闹过后,深夜回到斗
室,如果窗玻璃前是灯火,后面是一片漆
黑,那么玻璃旧就变成一面镜子了,那么
深夜不寐怀人的“你”掀帏望远,就恰如
人的影子投射在夕阳之下的古墙上。
“我”想跟他们说说话,可是“我们却一声
不响”,只是跟影子踟躇而行。作者似在
问影子,影子不会作答,当然在问影子的
主人,但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怀疑呢?
一个老朋友,他是在一所
更古老的城里,这时候怎么样了?淡淡的影子?
5月,收入
《雕虫纪历(1930--1958)增订版》人民
文学出版社
[2]《西长安街》,作于
1937年
9月,
收入《雕虫纪历(1930--1958)增订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3]《雕虫纪历·序言》,人民文学出
版社
之琳认为:
“文学具有民族风格才具有世
界意义”,因此,他主张在“化欧”的同时
也“化古”,并将二者很好的融合起来,脱
去了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歌的
晦涩,同时又不失其内涵丰富的意象特
征,使中国诗歌在继承与创新的道路上
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妆台》,作于
1937年
时也是第二个境况里的宾。就如镜外之
人与镜中之影的互相映照。
卞之琳曾说自己作诗:
“小处敏感,
大处茫然”,诗“规格不大”,自己偏又“喜
论红楼梦中的镜子文化
论<<红楼梦>>中的镜子文化摘要镜子在中西方文学中都是一项常用的意象。
西方文学曾以如镜子般准确反应事物为最高写作标准的模仿论崇尚对外界的忠诚,开现实主义先河,“莎士比亚的戏剧是生活的镜子”曾被认为是最高评价。
至于我国,以镜子为意象的文学作品更是具有多样性,从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的自省,到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壮阔;乃至李商隐“玉匣清光不复持,菱花散乱月轮亏”的朦胧。
镜都承担了多样的意象。
及至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红楼梦》,镜子的内涵更加趋向广阔。
引文镜子在《红楼梦》中出现了多次,或作为室内装饰,或作为一种小道具,或作为诗词中的意象。
《红楼梦》曾一度被命名为风月宝鉴,镜子在《红楼梦》中不能仅被解释为一种理性的存在,它寄托遥深,贯穿了整部作品,连贯着主旨,发人深思。
论<<红楼梦>>中的镜子文化在古代人类以己感物思维方式的映照下,镜子——一个普通的生活用品也被赋予了神秘的奥义。
它的反射性、它易导致的形逝影碎,都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反复运用,成为了一个典型地文学意象。
王度<<古镜记>>以古镜为线索记怪异故事,古镜导致的悲喜使镜子本身具备了主人公的意味,强烈的传奇色彩开唐传奇先河。
又如<<聊斋志异>>中凤女狐仙悬于丈夫床头的镜子,凤仙于镜内不是静止的影像,而是一个可喜可悲的生命体,亦真亦幻。
志怪之余,镜子还成为了激励主人公的正面载体。
镜在诗词中也多次出现,"不辞镜里朱颜瘦",“君心匣中镜,一破不复全”,镜子是爱情的象征,也是闺中女子闲愁的寄托。
无疑,镜又被染上了花间的香气旖旎。
镜可正衣冠,可寄闲愁,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特有情结。
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红楼梦》中,镜子更是成为了具有多样性的文学意象。
在一定意义上,增添了作品的艺术张力,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想象,成为了一个象征性极强的美学载体。
毕业论文苍凉之域中的水月镜花—张爱玲小说意象之分析
一.绪论
(一)概念的辨析
“意象”即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 象。其实关于意象的命题早在《周易》和《庄子》中就已经出现了。意象的初始 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神话,郭璞的《注山海经叙》中就有“游魂灵怪,触象而 构。”但是神话解体后,中国人意识觉醒,使得人神分离。商代巫祝卜史成为人 神沟通的媒介。后来周人将前人卜筮之术和自己的筮卜结合,融会贯通铸成《易 经》。《易经》中卜者针对欲决的疑难,因数定象,观象系辞,玩其象辞而判其 吉凶以数象辞的符号整体充当沟通天人的媒介。其中“象”就是圣人“观物取象”, “立象尽意”。而《易经》早在春秋时就有《易象》这一别名。
首先就其题材而言,傅雷说到:“我不责备作者的题材只限于男女问题,但 除了男女之外,世界究竟还辽阔的很。”①他认为张爱玲的小说仅仅局限于写男 女问题,视野并不宽广。这是从现实主义创作角度对其进行的评价,不免立论偏 颇。与傅雷相比较唐文标则更客观:“张爱玲是一个活在新时代中的租界上海的 旧作家”是“这个没落的‘上海世界’的最好和最后的代言人。”②这是说她的 题材大多都写上海的没落贵族的生活,所反映的世界便是没落的上海。其次在艺 术风格上,傅雷说《金锁记》:“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③胡兰 成则站在青春的视角研究张爱玲的创作个性:“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 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④再次说到作品地位,傅雷曾说《金锁记》:“截 至目前为止的最完美之作”是“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⑤他对张爱玲高超 技巧的推崇,更为后人开启了一个最有活力的话题。夏志清说:“张爱玲在《传 奇》里所描写的世界,上起清末,下迄中日战争;这世界里面的房屋,家具,服 饰等等,都整齐而完备。她的视觉的想象有时候可以达到济慈那样华丽的程 度......自从《红楼梦》以来,中国小说恐怕还没有一部对闺阁下过这样的功夫。” [1]这是对张爱玲的作品特色不同于其他人之处的肯定及赞扬。最后就其作品的 创新性而言,刘峰杰说:“张爱玲代表了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次成功的转型, 从‘个性的解放’到‘个人化的写作’”⑥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1、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是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2、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3、审美形象: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
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
4、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5、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对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隐的或显的意图或意念,它是作家所有文学活动能否实现的枢纽,也是每一具体的文学创造过程能否完成的关键.6、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7、艺术真实: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8、文学意象:即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9、净化:就是读者通过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去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它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另一重要标志,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的又一表现。
10、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
无我之境: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
11、共鸣: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
12、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创造的客体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
柏尔修斯之镜:小说写作中的几种镜面隐喻
是沉重的,但它的整体美学风格是轻盈的,读完整
部小说,我们也恍惚是做了一场梦,一场内蕴沉重
而呈现为轻逸的梦。
当我们思考柏尔修斯之镜下诸多相异的隐喻何
以能共同指向轻逸的美学时,我们想到了镜子与外
部世界的距离。这也暗含着卡尔维诺所说的从侧面
观察世界的方法,从侧面观察,写作者与审美对象
经过作家的内化后,会由实体的镜子转化为作家内
心的镜面隐喻,这面内化的镜子能让作品更为有效
地飞翔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卡尔维诺在提出拒绝正面观察
时,完整表达是“柏尔修斯的力量在于,始终拒绝
正面观察,而不是拒绝与妖魔相处” 。“而不是拒
绝与妖魔相处”,这显然是警醒着飞得太远的写作:
完全脱离现实。为此,卡尔维诺专门指出“庄重的
统 。在小说 《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
斯》 中,博尔赫斯开篇就写道:“我靠一面镜子和一
部百科全书的帮助发现了乌克巴尔。” 他接着写
道:“镜子和男女交媾是可憎的,因为它们使人的数
目倍增。” 通过镜子,我们能更加具体地理解博尔
赫斯的艺术世界。《环形废墟》 中魔法师在梦中创造
了少年,最后在大火中发现自己不过也是别人梦境
中的一个幻影,这个小说世界如同两面相对的镜
子,搭建出一座博尔赫斯式的无限的幻境迷宫,生
发出无穷的“幻影的幻影”,镜像在这种观照中终将
发觉自我的虚幻。在 《阿莱夫》 中,神秘的阿莱夫
直接成为镜子的意象隐喻,“我看见一个小小的明亮
的圆球,发出几乎无法忍受的光”“这个阿莱夫的直
世界非常沉重,发现它具有惰性和不透明性。如果
作家找不到克服这个矛盾的办法,外部世界的这些
《红楼梦》中的意象与象征解读
红楼梦中的意象与象征解读《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给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意象和象征进行解读。
1. 花朵花朵在《红楼梦》中被频繁地运用,并且具有多重意义。
例如,草莓花代表着贾府中未有生活过的女性;黄菊是黛玉死后所种的花,象征着黛玉的美丽与坚强;红藕香残玉矶泪,是一个形容林黛玉身世变迁以及命运不幸的典故。
2. 水水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意象,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许多象征作用。
水可以代表着进取、流动与变化。
例如贾宝玉在湖边结识林黛玉时闯入水中,预示着他们两人注定有着特殊的联系。
水同时也象征着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坎坷,如林黛玉唱的那句"葬花吟"中所表达的。
3. 镜子镜子是一种重要的象征,在《红楼梦》中经常被用来反映人物内心的状况。
通过镜子可以看到一个人内心深处真实的自我。
例如,贾宝玉曾在镜子中看到了他未来命运中不可逆转的事情,这也暗示了他对命运感到无奈与悲伤。
4. 石头在《红楼梦》中,石头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和隐喻。
整个故事发生在贾府这个巨大的石头上。
这块石头既象征着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结构,也代表着家族潦倒衰败之象。
石头还寓意着一种永恒与固执,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变化,它始终保持不变。
5. 女性形象《红楼梦》中塑造了许多极具代表性的女性角色。
她们各具特点,并通过不同的象征手法来展现。
林黛玉被描绘为一个卓越而悲凉的形象,象征着矛盾和纷扰的世界中艺术家欲求与命运双重束缚。
宝钗则是一个聪明、理智和善于利用家族关系的女性形象,她代表着权力与智慧。
以上只是《红楼梦》中部分意象和象征的解读,这些意象给予了小说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丰富性。
通过对这些意象的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领略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文学概论重点
1.透视主义文学史研究时,我们必须既要防止虚假的相对主义又要防止虚假的绝对主义。
因此我们必须接受一种可以称为“透视主义”(perspectivism)的观点。
我们要研究某一艺术作品,就必须能够指出该作品在它自己那个时代的和以后历代的价值。
一件艺术品既是“永恒的” (即永久保有某种特质),又是“历史的”(即经过有迹可循的发展过程)。
“透视主义”的意思就是:把诗,把其它类型的文学,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在不同时代都在发展着,变化着,可以互相比较,而且充满着各种可能性。
文学理论中的两条线索:绝对主义:文学是独立的,纯粹的,文学拒绝社会历史的插手。
文学理论的目的就是提示文学的终极公式。
相对主义(历史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尾随文学回到历史语境之中。
文学并没有什么终极公式,文学的秘密配方由历史老人调制,并且时不时就会发生变化。
二、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文学,就古老的广义的意义上说,与“文”同义,包括任何写下来一切东西,其范围甚至包括中国古代古老的甲骨文,当代通过网络传播的任何电子邮件与手机短信。
而就狭义的意义上讲,文学通常指用语言写下的一种艺术,与音乐、绘画、雕刻、舞蹈等相并列,包括诗、小说、戏剧、散文等文体。
文学与非文学存在着一定的界限和区别。
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的表现力,能够塑造生动的生命形式、表意具有含蓄性和丰富性。
文学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形象具有想象、虚构、情感等特性,文学传达完整的意蕴,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样式,是凝聚个体体验、沟通人际情感的语言艺术。
而不属于文学范畴的就是非文学,非文学不具有文学在语言、形象、意境上的艺术特征,但同时,文学又是在非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以从便条到诗为例: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
这看上去是一个典型的留言条,一个人偷吃了别人冰箱里的杨梅,觉得不好意思,想留个便条道一下歉。
而如果改为诗的体裁和写作形式的话,整段话的意蕴和形象就会发生质的改变,给人一种审美性的享受, 如果说便条给人以非文学准确、真实、凝练的特点,那诗则发挥了文学形象、情感、音乐性的特点。
论张爱玲小说中镜子意象的审美意义
无奈 的挣扎,她们爱过恨过 ,最后和大时代一起
收 稿 日期 :20 0 0 0 5— 5— 9
作者简介 :吴雄娟 (96 ) 17 一 ,女 ,云南曲靖人 ,讲师 ,文学学士 ,主要从事汉语 言文 学教 育研 究。
维普资讯
结婚不仅是一项光荣的事业而且也不像许多其他事业那样令人厌倦唯有它才允许女人完整保持自己的社会尊严这是周围人对她未来的设想也是她本人的设想大家一致同意找丈夫或许有时候是找一个保护人对她是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女性如此看重婚姻的可靠这其实是女性传统意识中对男性依赖意识的辐射和反映
维普资讯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镜子 ;意 象 ’
中图分类号 :14 0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0 9—0 7 4 9一(0 6 0 20 )2—0 4 0 2—0 4
Th t e i i n fc n e o ir r I g n e Esh t S g i a c fM r o ma e i c i
1 镜子 意象反 映 女性造 成 自身悲 剧 的传 统 剩的青春为 自己未来的命 运作赌注 ,寻找一个合 意识 适的男人 ,建立一个可以存身 的家庭 ,为谋生而
张 爱玲写尽 了女性 的悲 欢 、追求 和在 现实 中
谋 爱 ,这是世俗的女性人 生 中最重要的 目标。镜 子前 的梳妆只为 了取悦 男性 ,为追求借 以栖身赖
“ 张爱玲世界里的恋人总喜欢 抬头望月亮 ,同时 他们也喜欢低头 照镜子” 。张爱玲小说 中的许多 人物 ,跟镜子都有不解之缘 ,镜子成了一个象征 ,
段 ,她们出场 时总是伴 随镜 子,如 《 倾城 之恋》
中的自流苏 ,在家人 的排挤 下 ,她认为这一辈子 也 就完了 ,但 在穿 衣镜 前 ,她端详 自己 ,还好 ,
《文学概论》概念与常识
《文学概论》整理的填空以及概念、常识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文学作品的类型,是指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的方式;文学作品的体裁是指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结构形态。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1、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性、古典型和浪漫型。
2、席勒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从“现实”与“理想”两个方面来进行比较,认为素朴的诗是“模仿现实,”而感伤的诗“表现理想”。
在给威廉*亨布尔特的信中提出了“现实注意”和“理想主义”的概念。
3、书中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①再现性:指对外在客观的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和模拟。
它要求文学立足客观现实,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并忠实于现实生活,而不是绕开现实,躲避现实。
鲁迅认为自己写小说的目的便是“为人生”理想型文学突出情感表现,而现实性文学突出现实再现;文学理论中流行的“镜子”说突出体现了现实型文学的再现性特点福楼拜说“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
②逼真性: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
(司汤达的《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以当时法国某城一桩情杀案中的青年被告为原型的。
)巴尔扎克认为:“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的话,它就毫无足取了”现实型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在现实原型的基础上经过作家加工塑造,成为了读者眼中“熟悉的陌生人”。
现实型文学追求的艺术价值:“真实”现实型文学的典型形态: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P188(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基本特征:①表现性:从内容的层面来看,它是对作家内在主观世界、情感世界的表现。
(陶渊明《桃花源记》创造了一个理想乐土)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曾指责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观点体现了理想型文学的表现原则②虚幻性:从作品的创作手法来看,它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等方法,遵循情感逻辑,表现主观真实。
以艾青镜子写作文
以艾青镜子写作文艾青简介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浙江金华人。
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
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
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镜子的用途很广,不仅能让我们正衣冠,还可以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这句话人人皆知,可是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又怎样反省自己呢?有个词:以人为镜,顾名思义就是把别人当作自己的镜子。
我们发现,平面镜能把实际景物如实地照出来。
那么这对于人与人之间,道理一样: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要想方设法地把短处变成长处才能进步。
要进步,显然就要找出缺点,要找出缺点就要把别人当作镜子。
把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
要学会取人之长以补其短。
还要把别人当作自己的镜子来激励自己。
就如曾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某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把别人当作镜子来提高自己,不仅可以使自己得到进步,还能让我们清楚了解一个人。
看别人能否作自己的朋友,像这样,才能做到“友直、友谅、友多闻。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和怎样的朋友在一起,自己也和朋友大同小异,因为自己和什么人做了朋友,也就把哪个人看做了镜子多少都回受些感染。
就如:进朱者赤,近墨者黑。
所以,要想让自己不断提高,就要从以人为镜,把别人当做自己的镜子,时时刻刻地反省自己。
======================================================================每一个人的家里都有镜子,而且每个人用镜子的方法也很一致。
用镜子来打扮,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做、都会做的事情。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简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镜”意象
No 1 . 0 9 . 12 o G n r1 N 7 e ea. 仉 l
【 文化" 意象 镜
吴 坷
( 连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辽 宁 大 连 162 ) 大 16 2
一
、
古代 文赋 中的 “ ” 意 象 镜
将起 。燕 噪 吴 王 ,鸟 惊 御 史 。玉 花 簟 上 ,金 莲 帐 里 ,始 摺屏 风 ,新 开 户扇 ,朝 光 晃 眼 ,早 风 吹 面 , 临桁 下 而牵 衫 ,就 箱边 而著钏 。宿鬟 尚卷 ,残妆 已 薄 ,无复 唇 珠 ,才 余 眉 莓 。靥 上 星 稀 ,黄 中月 落 朱开 锦蹿 ,黛蘸 油 檀 ,脂 和 甲煎 ,泽 渍 香 兰 。 量髫 鬓之 长短 ,度安 花之相 去 。悬 媚子 于搔 头 ,拭 钗梁 于粉 絮 ……”庾信在 此细致 描写 了晨 起 之 时镜
年第期总第期边疆经济与文化删文化论坛简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血日断象吴坷大连大学人文学院辽宁大连摘要在古代诗文词赋小说甚至文学理论中镜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传统意象历代文人作家不同程度上对其倾注了错综复杂的人生情感和生命体验
20 0 9年 第 1 期 1 ( 第7 ) 总 1期
边疆 经济 与文 化
收稿 日期 :2 0 -51 0 9 .1 0 作者简介 :吴
子在女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突出的主要是女性修 容 的直接 目的和意义 。 唐 代 的李世 民在 治世方 略上 ,以人 为鉴 而 明得 失 ,以史 为鉴而 知兴替 ,缔 造 了开元 盛世 的辉煌 政 绩 。也 是受 此影 响 ,唐 代文人 写 的镜 赋 ,表 达 的基 本都是这一思想,如崔膺 《 金镜赋》 和张汇 《 千 秋 镜赋 》 等 。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导语: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多以没落家庭的情感伦理为题材,以男女之间的爱恨交织为创作主线,语言风格独特,修辞运用不拘俗套,这些都形成了其独具一格的审美风格和创作风格。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欢迎大家阅读!张爱玲从小接受着中西文化冲突下的教育,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导致她形成了一种中西杂糅的人格品性和怪异自立的人生态度,她的作品也带有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所特有的苍凉感。
张爱玲以其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她的代表作有《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同学少年都不贱》等。
纵观张爱玲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在题材方面它们大都取材于沦陷前后的香港和上海,描写的多是男女之间的恋爱婚姻关系;在结构方面它们总体结构都十分独特,尤其是开头和结尾引人入胜,张爱玲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采用倒叙的手法来叙述故事;在写作目的方面它们的内容往往都是揭示那个没落年代的人物生存状态;在语言风格方面,一是古典借用造成陌生化效果,二是追求中西方文化与旧现代小说之间的调和;在艺术手法方面意象的营造新颖以及比喻和对比的巧妙运用都发展到了顶峰。
张爱玲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她的作品表现了决绝的生活态度和苍凉的视野,带领读者走进苍凉惨淡的小说世界。
其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带有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畸形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女性生存的悲剧。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大多数女性角色的人格和心灵都是被扭曲的,都是一些深受中国封建文化传统营销的平庸小角色。
她用独到的人生领悟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刻画出女人在旧式家庭中的沉浮,既挖掘出来女性在历史中所遭受的文化和精神的扭曲,也指出女性生存的困境和情感心理。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深陷封建意识的影响,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大多数女性都表现出对生活的困窘和不安,展现出了女性的全部弱点以及生存的困境,其目的在于揭示那个年代背景下的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心理。
唐传奇中镜子意象的特点及其文学作用
唐传奇中镜子意象的特点及其文学作用唐传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当中有很多突出的意象如梦意象、墻意象、狐女意象等。
本文主要分析唐传奇中镜意象的特点以及镜意象的文学作用。
标签:镜子特点文学作用唐代思想解放、文体解放,庶族知识分子登上文学舞台,他们渴望表现自我,彰显个性,倾向于写追奇猎异的传奇小说。
唐传奇中有很多比较突出的文学意象,如梦、墻、狐女等。
镜意象也带着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学作用频繁出现在唐传奇中。
唐传奇是镜意象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镜子第一次作为线索被写入传奇《古镜记》,众多与镜子相关的奇闻异事被串联起来。
汪辟疆在《唐人小说》中提出另外八则镜异小说:《太平广记·李守泰》、《博异志·敬元颖》、《原化记·渔人》、《三水小牍·元稹》、《太平广记·陴湖渔者》、《隋唐嘉话》、《国史补·扬州贡镜》、《松牕录·浙右渔人》。
此外我们还能从《龙城录》、《聂隐娘》等文中看到镜意象。
一、唐传奇中镜子的特点于时代特征1.来去方式独特且功能奇异唐传奇中的镜子常常具有传奇的来去故事,能使镜子具有神奇的功用。
《古镜记》中的古镜来源于一个“天下奇士”,这部传奇中,镜子有感光、疗疾和降妖驱鬼的功能,后来主人公王度听到匣中悲鸣,开匣后发现镜失。
《龙城录·任中宣梦水神持镜》乃樵者石下得镜,后任中宣泊舟梦见一道士索鏡,梦醒镜失。
《三水小牍》中元稹命庖人剖鲤,腹中得到两面镜子,后来元稹去世,镜也随之而去。
唐传奇的镜子总体上具有“神镜”之特点,其实这与唐朝社会氛围相关。
唐代政治稳定,政策开明,城市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儒释道三家思想并行。
这一时期人们思想比较活跃,良好的社会氛围促使唐人有意识地进行充满奇思妙想的创作活动。
而安定的环境下,百姓对丰富多彩的文化的需要也促进了传奇的自由创作。
2.制造方式奇特,与水相关唐传奇中镜子的制造方式各异,为镜子增添了神秘色彩。
以张爱玲为例,谈谈古典文学资源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存在方式及其作用
以张爱玲为例,谈谈古典文学资源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存在方式及其作用张爱玲的文字是意象式文字,她擅用华美凄艳的古典意象构筑自己笔下的“荒凉之域”。
本文抽取其中的月亮、镜子、绣花鞋三个意象为代表,分析意象在张氏作品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对形成其艺术成就的突出贡献。
在这些古典味极浓的意象中,蕴含着一个现代人的思考。
(1)月亮①在代表作《金锁记》中,张爱玲对这一意象的使用达到了顶峰。
全篇九处写到月亮,或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或浓墨重彩,精雕细琢,将故事的悲剧性和悲剧的深刻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浸透了生命中种种不尽苍凉的情绪。
②《金锁记》开篇时写的是那个月亮,结尾时仍然是那个月亮,或许永远是那个月亮,没有完,就像小说中的故事一样没有完。
它当然也是从古以来最深刻的一出悲剧。
从唐诗宋词到现代小说,月亮这一意象完成了一次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举杯邀明月”、“莫使金樽空对月”等月亮意象表达的依然是亘古不变的内涵——对宇宙时空的敬畏,对永恒的精神家园的追往。
③到了鲁迅的《狂人日记》,月亮的意象则具有了现代意义。
月亮在《金锁记》中具有象征意义,并成为人的心理世界的映照:对周围S机四伏的惶惑不安,焦虑,恐惧,因洞穿了那个貌似和谐安详的吃R世界而产生的疯狂。
张爱玲则成功地继承了鲁迅将月亮意象生发出的现代内涵,并将其尽善尽美。
就这一点而言,鲁迅和张爱玲在对月亮意象的书写上,都脱胎于古典,并被赋予现代性内涵,令月亮意象具有了开创性的隐喻义——疯狂。
(2)镜子①镜子在古典文学中也是常见的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张爱玲小说主要取镜子的“易碎感”作为意象的功能意义。
镜子象征了她笔下的人物关系和人的生存处境。
将人物放置于镜子的包围之中,让人感到处处是危险——“来自生存的惘惘的威胁”,并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多层次的功能意义。
②张爱玲借镜子的意象写幻觉,时空跳跃淡入化出,剪接得不露痕迹,不仅在传统小说中不曾见到,在现代小说中亦不多见。
宋词中“镜”的意象
宋词中“镜”的意象作者:卢晓卓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5年第14期摘要:作为一种生活用具的镜,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渐渐成为宋词中一个包孕丰富的意象世界。
它是爱情的象征,闺中美人的见证,还意味着时光飞逝。
因为它的鉴照功能及清冷明净的特性,所以当它与特定的词(字)如“鸾”、“晓”、“愁”等字结合就能构成具有独特内涵的丰富审美意象;当它与“水”、“冰”、“圆”、“玉”等字连接在一起时又能展现意义世界之外镜像世界的自然美与变异美。
镜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发挥着构造词的创作背景,拓展人物内心活动,反思人生历程的功能。
此外,在宋词中运用镜意象时,对比女性创作与男性代女性立言的创作可发现两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镜;意象;功能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83-3“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1]词体文学因能以其深婉细腻的笔触展示创作主体的心灵奥区而被称之为心绪文学。
无论在花前月下、歌宴酒席之上的浅斟低唱,抑或是羁旅行役、山野林泉之间的行吟悲歌,都是词人内心情愫的自然流露和情感世界的呈现。
细读宋代词作,会发现词人在展示心灵世界过程中有着某种意象偏取的倾向。
透过这些作为心绪载体的意象,能够让我们更为深刻地领略到词人心灵的底色。
本文所要探析的意象是宋词中的“镜”。
正像黄昏代表着中国诗人特殊的时间体验,月亮代表着古典艺术独特的审美形式一样,镜是时时萦绕在唐诗宋词里,并成为反映着中国“文人”独特的情感活动和审美意蕴的经典意象符号。
因此,镜这一意象在唐宋诗词的意象研究中应当得到重视,而令人遗憾的是,前人的研究文章却较少涉足。
本文拟通过镜的发展历史和代代相传的各种典故,分析镜在宋词中的含义,阐释其在构造整体意境中的功能。
一、镜是爱情的见证1.钗萌镜约知何限,最断肠——镜是爱情的信物,览镜怀人,多包含着女子至深至浓的倾诉的悲怨。
四大名著中的意象与象征
四大名著中的意象与象征自古以来,文学作品一直是反映社会风气和人类内心世界的媒介。
文学中的意象和象征是作家用来传达深层含义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它们深入人心,给读者以启迪和思考。
中国文学中,尤其是四大名著中,有许多经典的意象与象征,给我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教益。
1. 红楼梦中的梦境:现实与虚幻的交织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中,梦境是一个重要的意象与象征。
整个小说以贾宝玉的梦境作为开篇,艺术地展现了现实与虚幻的交织。
梦境是贾宝玉心灵世界的一面镜子,通过梦中的人物和情节,作者揭示了人性的脆弱、现实社会的虚伪以及命运的无常。
梦境还为整个小说的结构和情节提供了有趣的情节推动和转折点。
因此,梦境在《红楼梦》中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和象征。
2. 西游记中的旅程:修行与成长的象征《西游记》是一部富有哲理和启示的小说,其中旅程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和象征。
四位主角师徒团结一心上路,一路上经历了无数困难和考验,这一旅程不仅是他们寻找真经的物质行动,更是他们个人修行和成长的象征。
每一个地方和人物都是他们个人成长和磨练的一部分,每一步都离不开内心的清明和坚定。
旅程的艰辛和背后的修行思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3. 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视角的多样性《水浒传》是一部充满斗争与英雄主义的作品,其中英雄形象是其中的重要意象与象征。
在《水浒传》中,英雄不仅是指各个好汉们的勇猛和慷慨,还包括他们背后的社会环境和不公正。
每个英雄的形象都是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描写来展现的,这种多样性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每个英雄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这种多样性也让读者在思考正义和道义的问题时更加具有启发性。
4. 三国演义中的兵法:智谋与胜利的象征《三国演义》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历史小说,其中兵法是一个重要的意象与象征。
在《三国演义》中,各个将领和军队之间的智谋较量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诸葛亮的“空城计”、魏延的“借箭计”等兵法手段都是作者用来表达智谋与胜利的重要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镜子”意象:肝胆诚难隐,妍媸信易穷
——论中国文学中的镜子意象
我国古代的青铜器铸造技艺可谓精湛之至,历代咏镜诗也因之奇巧争胜。
文人骚客总是用镜子来比喻人心,强调其纯正无偏和作者心灵的虚静。
白居易“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
”(《照镜》)的悲伤无奈,李白“大国置衡镜,准平天地心”(《送杨少府赴选》)的浩然正直,李商隐“玉匣清光不复持,菱花散乱月轮亏”(《破镜》)的朦胧隐晦……无不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
中国文学中,镜子不仅仅是用于整理容妆的一个普通物件,更是通脱淡泊的一种文化象征。
“镜子”意象负载着深厚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
镜子,蕴含着君子赞美之情。
唐代李益《府试古镜》:“旧是秦时镜,今藏古匣中。
龙盘初挂月,凤舞欲生风。
石黛曾留殿,朱光适在宫。
应祥知道泰,鉴物觉神通。
肝胆诚难隐,妍媸信易穷。
幸居君子室,长愿免尘蒙。
”“君子”明指放置古镜的匣子珍贵高洁,实指古镜本身。
古镜肝胆难隐,对事物的反映实事求是,不隐瞒,不欺骗,确实有君子作风。
李益这首诗以镜喻人,表达对君子的崇尚赞美之情。
镜子,发引着愁人悲叹之情。
镜可鉴人,立于镜前,顾影深思,前尘往事似乎能够穿越时空,冲击着满面愁容的伤感之人那备受打击的心灵。
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已经苍老。
但那毕竟是过去的了,活着,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可以留在镜子里。
但是明日立秋,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会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有在此华发之年,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去面对肃杀的秋风,接受凋零的前途。
这自觉的无望,使他从悲哀而淡漠,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虽未绝望,却趋无谓,置一生辛酸于身外,有无限苦涩在言表。
此诗以镜显现满腹辛酸的坎坷生涯,表达自己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悲叹之情。
镜子,寄托着离人悠悠别情。
完整的镜子破了难再圆,音书断绝声讯不通之时,借破镜比离情就成为诗人怀人的一种独特方式。
杜牧《破镜》:“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今朝万里秋风起,山北山南一片云。
”佳人失手,破镜难圆,秋风乍起,愁云飘荡。
诗人将自己的分离之情寄与镜子。
这两句诗一说心宝镜初分之意外,一说夫妻离别之愁思,一说企盼团圆之热望。
本来无情的镜子,竟承载了那么多的情感。
此诗以镜喻夫妻因征战分离,从而引起的绵绵相思。
镜子,见证着情侣绵绵恋情。
新镜如水,平滑通透,光可鉴人,亦能鉴心。
妆台上铜镜,是观察见证天下有情之人的中介,双方情感通过一面铜镜交融,镜子从心理上拉近了恋人的距离,促成了恋人间的亲密。
长孙佐辅《对镜吟》:“忆昔逢君新纳娉,青铜铸出千年镜。
意怜光彩固无瑕,又比恩情永相映。
每将鉴面兼鉴心,鉴来不辍情愈深。
”为成婚而铸的千年镜,是美娇娘梳妆打扮的好物件,同时也见证着夫妻二人爱情的欢愉,它不仅可以用来照看面容,也能用来鉴别情人的真心。
夫妻二人心意互通,更加情深意笃,恩爱非常。
此诗以镜衬夫妻深情,“千年镜”象征爱情长久,忠贞不渝。
镜子,投射着友人浓浓深情。
白居易《以镜赠别》:“人言似明月,我道胜明月。
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
岂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
月破天暗时,圆明独不歇。
我惭貌丑老,绕鬓斑斑雪。
不如赠少年,回照青丝发。
因君千里去,持此将为别。
”大家都说镜子跟明亮的月亮非常相似,照我说来镜子胜过天上的月亮。
月亮并非比不上镜子的明亮,只是天上的月亮一年有十二次的圆缺怎么比得上收藏在玉匣里的镜子,就像水一样一年到头都澄澈。
“玉匣里”,镜置于玉匣里,故这里指代匣中镜。
“我”已经又丑又老了,可是朋友还年轻俊美,所以把澄澈的镜子送给当配之人,也是作为一种纪念。
此诗以镜喻友情万古长青,可见情真意切。
置身于中国古典诗坛上的镜子是多情的。
她是一种道具、一种背景、一种气氛,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媒介、一种审美意趣。
她的光可鉴人、澄澈高洁的品性,为复杂情感增色,引无数诗人折腰。
于是,镜子意象无处不在地渗入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铸为作品的血脉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