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陈太丘与友期》的背景、情节、人物形象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读懂文章,了解情节,把握主旨,塑造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通过《陈太丘与友期》的阅读,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人物的意义和影响,认识到历史的可贵性,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文章的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提高学生的阅读难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法、讲授法、历史教学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进行阅读理解的讲解和导读。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阅读、视频、图片展示等教具来介绍《陈太丘与友期》的背景和历史情境,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源和作者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思考。
2、分析情节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文章的情节,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把握故事情节的脉络和主要内容。
3、解析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深入了解故事的主人公陈太丘和友期的性格、行为特点等,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主旨。
4、历史背景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和探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并进一步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5、总结通过对故事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让学生能够合理利用自己阅读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
6、反思通过让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阅读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能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五、教学评价1、课堂作业:让学生分阶段地进行阅读,同时配合阅读题目的讲解,完成一些阅读理解的课堂作业。
2、课堂提问:随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力。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4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美丽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4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古人的生活。
2、学习元方,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学习重点:1、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语。
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新课导言:在南北朝时期,志轶小说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有一部作品被鲁迅先生称为“名士的教科书”,同学们知道是哪一部作品吗?(明确:《世说新语》)。
它里面记载了我国古代许多名士的言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其中的一位小名士,与他做一次真诚的对话。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二、板书课题,明确学习重点。
投:1、体会思想感情。
2、积累文言词语三、整体感知课文:课前预习了吗?1、老师找一个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请大家注意两点①字的读音、②句子的节奏。
哪一位同学来为大家读一遍课文?找生读课文。
2、师:有没有读错的?你认为他读的怎么样?找生评价,并追问你能为大家读一遍吗?生再读课文。
3、下面,请大家自由的大声的美美的把课文读上一遍。
四、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读懂了吗?能理解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一人一句,结合注释,疏通全文。
有弄不懂的字、词、句,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全班解决。
小组内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生质疑问难,班级内讨论解决疑难,老师稍作点拨。
师:那,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应该掌握哪些重点的文言词语呢?生发言,逐步明确,并着重强调:“期”、“引”“顾”等字词的意思,并就“顾”的意思进一步的深化,以期与现代汉语建立联系,增强理解与积累。
师:“顾”的解释是回头看,就“看”这一点说,现在有些成语中是不是还有这个意思?你能举个例子吗?生拓展,进一步的巩固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2)理解《陈太丘与友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用法。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陈太丘与友期》2.2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2)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用法。
2.3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
(2)对故事背后道理的理解和领悟。
3.1 导入:(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
(2)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友谊的重要性。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用法。
3.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2)分组展示,让学生通过表演等形式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思考友谊的真谛。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友谊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评价4.1 过程性评价:(1)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2)学生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中的表现。
4.2 终结性评价:(1)对学生朗读、背诵和默写课文的考核。
(2)对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重点词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核。
5.1 教材:《陈太丘与友期》文本。
5.2 辅助材料:注释、工具书、相关的故事背景资料等。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策略6.1 朗读与背诵: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熟悉课文,提高语感和记忆力。
6.2 讲解与提问:通过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和人物。
(优秀)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优秀)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教材分析1.新课标要求形成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能力,这是篇课内阅读课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感悟浓浓的父子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这一单元体现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从而引起我们的共鸣。
2.本节课要学生学习元方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感悟亲情,知道诚信与礼貌的重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1.课文短小精悍却反映了道理,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自己感悟出道理。
并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从文言字词到感悟,再到进一步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过程和方法:读并体会故事的`内容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知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诵读背诵课文,引导学生对诚信与礼貌的感悟。
教学难点:领悟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过程导入:这节课老师想领同学们再次走进精典故事,去认识一位小朋友,它穿越时空,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一起去见见他好不好?[引出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究竟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读懂它初读感知1、学生朗读,同学评价2、齐读译后再读,合作学习1、对照注释边读边疏通文意,小组合作2、落实重点词句3、学生讲故事4 、引导朗读,注意停顿与重音,把握感情,师生点评。
学生互相挑战诵读,熟读背诵。
品味探究1、读了这篇课文,你悟到什么?2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3、如果是你怎样办?设题意图:通过对问题的品味探究,让学生了解内容,形成自己对课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对父子情的感悟,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教师点拨: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尝试用诚信、宽容、理解的方式去与人沟通课堂小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传统,为人真诚守信。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一、文学常识【解题】《陈太丘与友期》出自《世说新语》“方正”门,方正即为人方方正正,品德正直,作风正派。
汉朝选拔人才设“贤良方正”科,始于汉文帝,被举荐者对政治得失应直言极谏。
《世说新语》设“方正”门,所记均为有“方正品德”之人的轶事。
课题中的陈太丘指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其勤奋好学、德行高尚,为官清正廉明,文为德表,范为士则,以操守严正闻名于朝野。
期行,为约定时间一同出行之意。
二、作者介绍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所著除《世说新语》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佚。
三、课文朗读读通读顺这是一则文言小故事,学习文言文,读是手段,读通读顺是基础。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读走进这个小故事吧!自由诵读全文两遍,要求:自正字音、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四、疏通文意(一)补齐省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 )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二)疏通文意结合文后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译全文你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下这个故事吗?(明白有几个人,讲的什么事即可)去后乃至这里有个副词很特别,请同学们关注一下“乃”,请问“乃”有哪些意思?于是、才。
《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7篇

《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7篇《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1一、说教材《陈太丘与友期》是一篇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的课文。
这篇是写陈太丘之子元方聪颖机智的,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可见父子情深。
这篇区别于其他几篇之处在于它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人必须明礼诚信。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因为:这一则记陈纪虽然是记陈纪七岁时的故事,也表现了他的聪敏,但主要是写他懂得为人的道理。
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可见作者的写作目的大旨在借陈纪责客用背面敷粉的方法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陈太丘与友期》虽短小却是文质兼美的。
如果说明礼诚信是内容的体现,那么构思巧妙则是写作上的亮点。
全文围绕一个怒字展开:(一) 太丘怒。
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二) 友人怒,恶语伤人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三) 元方怒。
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友人无信无礼斥责。
2.对下车引之作出入门不顾的反映。
基于以上的.分析设定本篇的教学标有三:A:积累文言词语。
B:培养语感,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C:通过对__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礼诚信很重要,进一步陶冶性情。
培养健全人格。
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目标B和目标C为教学重点,目标C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陈太丘与友期》是叙事性的。
其中有包含着议论的内容。
这也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也就是说靠它来发展学生思维。
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方式,确立为诵读讨论诵读从而收到书读白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从而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背诵全文任务。
三、说学法:根据课程材准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1)自主学习方法。
(2)诵读品味法。
(3)圈点评注法。
四、说教学程序:a.设计原则:手段: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
依据:通过品味语言,可以感知人物形象因为言为心声。
b.教学环节设置如下几个方面:激发情趣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选点重敲,总结归纳。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精选5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精选5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一:①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③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形象。
:1、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多媒体设备、随身扩音小喇叭、课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由“自古英雄出少年”导入(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2、出示课题3、出示教学目标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3、学生自读课文(自读的要求和步骤)(步骤:1、粗读,读准字音。
2、再读,结合注释粗通文意。
3、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4、品读,提疑问,写评注。
要求:1、读书声音要洪亮。
2、不懂的字词要翻检工具书。
3、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
重点实词下加点,重点虚词下画着重号,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
)三、翻译课文1、译读技巧留:人名,地名,物名,职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换:用现代汉语去替换文言词语加:按现代语言习惯加字,把单音节词语变成双音节词语。
2、老师点出重点字、词、句子(先提问学生,后出示答案)与友期(约定)行期日中(中午时分)太丘舍去(放弃)去后乃至(才)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年龄)门外戏(嬉戏)“尊君在不?”(尊称,您的父亲;“不”通“否”表示疑问)待君(待:等待;君:尊称,“您”)非人哉(语气词,啊)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去:离开)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父亲)则是无信(信用)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句子: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学生比赛翻译(先以座位行或列开火车的形式翻译,后出示全篇译文)4、译读积累课文中“尊君”“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5、根据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自由组合形式进行分角色表演:旁白、友人、元方)四、问题探究、分析人物形象1、你认为元方和友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你欣赏元方吗?欣赏他哪些方面呢?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元方:聪颖机智、有正义感、童真无邪友人:无信无礼、勇于自责、知错能改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意见A: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B:接受友人的道歉。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8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8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三、教学方法:朗读、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讨。
四、教学过程:一。
设置情境,激情导入:上个星期,我和一个朋友约好早晨8点出发爬山,可时间到了,他还没来,我该怎么办呢?谁来帮我出出主意?古代有一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是怎么做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二、检查学生预习课文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等这个同学讲完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
要求: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
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3、请一生口译全文。
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己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
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集体朗读。
6、分角色朗读。
(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四、课堂讨论:1、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1)陈太丘:“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2)友人:“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3)元方:“(家君)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入门不顾”(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守信识礼,(聪明机灵)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8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6篇

《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6篇《陈太丘与友期》说课稿1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太丘与友期》。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陈太丘与友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语文第一册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使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
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__是学生接触到的第四篇古文,因此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懂礼节守信用的优秀品质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在学习圈点勾画重点词句和按节奏朗读课文是本课的难点。
3、教学目标分析①知识与技能学会在文中圈划出重点词语与句子,并有意识地积累词语;学会按节奏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②过程和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利用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过程,学会利用断句的方法朗读并背诵课文的过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学习古人懂礼节守信用的优秀品质。
二、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阅读法,教师导学法,问题讨论法,在教学手段上运用录音机,板书这两种方法。
利用录音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对课文的情感能够把握得更好。
通过听录音学习按节奏朗读课文。
利用板书,能够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利于学生抛开课本讲述故事。
三、说学法“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学生学法指导,如:朗读法,合作法。
最新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点评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公开课(优秀6篇)

最新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点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公开课(优秀6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点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公开课篇一教学地点:温州第二中学多媒体教室一、课前闲聊:学生入坐,老师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
小女生:老师,你是几班的老师?是十一班的?老师笑笑,另一女生:老师,你教哪个级段的?是初二的吧?一男生:老师可能不是我们学校的。
师:你们猜猜看,猜测也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聪明的表现。
小女生:老师,你会吸烟吗?把手给我看看。
老师笑着把手伸到她的眼前。
女生在老师的手指上嗅了嗅:老师,你会吸烟!师:我二十来岁的时候吸过,现在不吸了。
女生:难怪还有一股淡淡的香烟味,我对烟味有敏感。
师生大笑。
男生:老师,你喝酒吗?师:喝,但中午没喝,怕上课时你们敏感。
全堂大笑。
师: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二、情景导入:师:刚才与同学们聊天,很开心!同学们对我这个新老师很好奇,很想了解我的一些情况。
看来同学们很聪明,很有探究的精神。
看到你们,不由使我想起冰心的诗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课件一)师生齐读。
师:是啊,自古以来,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为人们的美谈。
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呢?生纷纷举手回答:“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丕称象”、“王冕画画”一生:“陈太丘与友期”师:你怎么知道的?生:书上看的。
师:很好,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
哎,你是这么知道今天我来上这一课的?生:我们老师说的。
师:噢,原来你们是有备而来的!预习是个好习惯,这位同学已经养成了,是位好学者!好,我们来读读课文的题目。
生齐读。
师:要注意停顿,“陈太丘/与友期”,再读一遍。
三、朗读指导:师:好,《陈太丘与友期》中讲的是哪位机智少年呢?请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
(课件三(1))学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其他同学作好点评的准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与反思第1篇】《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尝试采用“读一读、译一译、议一议、背一背”的文言文四步教学法,侧重学法指导(诵读、疏通、复述、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特点如下:1.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
这一设计不禁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2、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
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4.字词积累练习,讲究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
出示没有加标点符号的《陈太丘与友期》,告诉学生这是83年高考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文。
二、整体感知(一)疏通课文1、分组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2.采用竞赛形式诵读、疏通、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大意。
(二)分析课文1、思考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论题:(1)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2)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2、在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作者写作意图。
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个主题的?三.拓展迁移: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实际意义?四.指导背诵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合集11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合集11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合集11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较多的反应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风气。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5篇《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1《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尝试采用“读一读、译一译、议一议、背一背”的文言文四步教学法,侧重学法指导(诵读、疏通、复述、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特点如下:1.去掉文章的标点符号,还古文之原貌,请学生朗读。
这一设计不禁使学生更多的认识了古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2、对于课文的研讨,设计由学生自己讨论出问题,再讨论解决问题,突出体现了两个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强调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符合课改的要求;而老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引导、小结,体现了师生交流,由于学生是在没有框架的情况下发问、研讨,这就对起引导作用的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花较短的时间,请学生谈谈学习的感受,进入文本,再从文本中走出,高于文本。
使整个课堂凸现“学生为主体”这一特点。
4.字词积累练习,讲究课内、课外的衔接,讲究由浅到深,讲究运用、积累知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
出示没有加标点符号的《陈太丘与友期》,告诉学生这是83年高考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文。
二、整体感知(一)疏通课文1、分组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2.采用竞赛形式诵读、疏通、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大意。
(二)分析课文1、思考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论题:(1)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2)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2、在理解的基础上,探讨作者写作意图。
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个主题的?三.拓展迁移: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实际意义?四.指导背诵课文。
(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本文)五、字词积累练习。
这个环节主要是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量,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通用8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字词,翻译并且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时的语气、停顿,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做人做事讲诚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人物语言从不同的标准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分析。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聪明机智的孩子,同学们可以举几个例子吗?(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有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这些都是大家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伴着古人的脚步走进另一个孩子—元方的世界,看看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二、读古诗,品诗味1、了解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
小说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洲)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洲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由教师总结,读的时候不仅仅要把字音读准,同时还要注意停顿以及感情,最后全班齐读。
(暂设5分钟左右)课堂细节:为什么同学们“尊君在不”要读成“fǒu”?指出这是通假字,请同学们思考下,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还有哪些是通假字?《童趣》中“项为之强”,《论语十则》中“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陈太丘与友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陈太丘与友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一):教材分析1.新课标要求构成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本事, 这是篇课内阅读课文, 要求学生经过学习有自我独特的见解, 感悟浓浓的父子情, 亲情是人间真挚而完美的#39;感情, 这一单元体现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 从而引起我们的共鸣。
2.本节课要学生学习元方小小年纪就明白维护父亲的尊严, 感悟亲情, 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1.课文短小精悍却反映了道理, 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 自我感悟出道理。
并树立进取的人生态度。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从文言字词到感悟, 再到进一步谈自我的看法。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 构成自我的见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本事:积累文言词语, 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理解课文资料, 并争取能背诵。
过程和方法:读并体会故事的资料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知资料, 准确理解课文资料。
诵读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对诚信与礼貌的感悟。
教学难点:领悟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过程导入:这节课教师想领同学们再次走进精典故事, 去认识一位小朋友, 它穿越时空, 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正向我们走来, 让我们一齐去见见他好不好?[引出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 究竟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我们来读懂它初读感知1、学生朗读, 同学评价2、齐读译后再读, 合作学习1、对照注释边读边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2、落实重点词句3、学生讲故事4、引导朗读, 注意停顿与重音, 把握感情, 师生点评。
学生互相挑战诵读, 熟读背诵。
品味探究1、读了这篇课文, 你悟到什么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3、如果是你怎样办设题意图:经过对问题的品味探究, 让学生了解资料, 构成自我对课文深刻道理的理解, 对父子情的感悟, 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教师点拨: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尝试用诚信、宽容、理解的方式去与人沟通课堂小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传统, 为人真诚守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
新余六中郭小丹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3、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利用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明礼诚信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三、[教学设想]
本文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篇,是本单元最后一篇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的课文。
它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人必须明礼诚信。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一又是关键时期的开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本文正是对学生进行美德熏陶的范本。
本文是学生进入中学后学习的第四篇古文。
通过前三篇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所以,本文的学习在古文教学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好、学好本文,对七年级学生今后学习古文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诵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情感。
探究法: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评价法:课本剧表演,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元方:聪颖机智、懂礼识义友人:无信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