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新版课件第13章
土地经济学第五版.ppt
34
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一、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指对土地的投入与
取得有效产品(或服务)之间的比较。 ▪ 在分析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时,要把产品与
投入相比较,投入产出率高,则土地利用 的经济效益就好;如果投入产出率低,则 经济效益就差。这就需要单独计算产出和 投入指标。
一、土地经济学的对象
土地资产流转所研究的也是土地利 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但它所涉及的仅是土地资产流转和土地 收益分配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 系问题。
二、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抽象思维方法 (二)系统分析方法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四)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五)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4
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
(一)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2.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3.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25
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
(三)土地利用规划 (四)土地开发 (五)土地保护
26
中国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 2.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浪费兼有 3.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还有待提高
第四节 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消灭了土地私有制,建 立起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对此,当时不少 人产生误解,以为土地公有制一建立,土地 经济问题就全部解决,因而长期以来忽视对 土地经济问题的研究。直到1978年改革开 放以后,土地经济科学才重新受到重视。
第四节 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土地经济学土地规模经营PPT课件
是指农业生产单位中生产力要素的聚集程度和组合关系,也就是土地、 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结合起来,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数量界限。
2、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土地或耕地的数量。
第5页/共58页
二、农业土地经营规模评价 (一)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征
就是取得最佳土地规模效益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它有以下三个特征:
土地资源学全套PPT课件
20世纪70年代,随着更广泛的资源调查和遥感等技术手段在资源调查中 的应用,产生了一系列数据和自然要素图,而规划工作者和土地利用人员 却急需较为综合的图件和资料,以满足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于是,土地 研究开始从土地清查走向土地评价,从一般目的土地评价过渡到有针对性 的专门评价,土地评价研究进一步深化。
第10页/共156页
1.3 土地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 1.3.1 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基础
➢土 地 资 源 的 固 有 特 征 决 定 土 地 资 源 学 是 以 土 地 资 源 类 型 与 结 构 分 析 为 基 础 , 土地资源评价为核心,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规划为目的,土地资源生态和 功能,即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为理论依据
地貌、光热、土壤、水分
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条 件调查
经济社会和技术背景、土地所有制、 民族习惯与传统、技术水平与变革`
第29页/共156页
3.1.3 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
程序
准备工作
组织专业队伍 资料准备
制定工作计划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外业调绘 内业工作
第14页/共156页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km2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 面积仅为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 面积的2/3。
从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中 期 到 7 0 年 代 中 期 , 由 于 国 民 经 济 建 设 的 需 要 , 中 国 科 学院与有关产业部门先后开展了黑龙江、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 藏、云南等自然资源调查与开发的综合考察研究。在此期间,前苏联地理 学家来我国讲授景观学,介绍了苏联景观学派有关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的 理论与方法。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PPT第13章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国,中央政府的各部、厅,地方政府,以及供水公司、新城镇开发公司等国营公司, 在进行法定建设时,都具有征收土地的权力。
对征收土地进行补偿的土地征收费,主要根据征收之前的市场价格计算。如果有些土 地在征收之前因要转为公共开发地而造成地价上涨,则原则上补偿价格不包括地价上 涨部分,但某些合理上涨可以考虑。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土地经济学
毕宝德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目录
英国土地制度 美国土地制度 德国土地制度 日本土地制度 新加坡土地制度 俄罗斯土地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英国土地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1.5英国的土地登记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英国政府土地登记局是统一管理英国城乡土地权属的机构。它早在1862年就设立了, 最初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办理登记。1896年一项法令规定,凡土地买卖必须登记,从此土
地登记局成为政府统一从事土地所有权的审查、确认、登记、发证以及办理过户换 证的部门。土地所有权证书载明土地所有人及其土地的面积、边界等自然状况,具有 法律效力。为尊重英格兰人不愿公开私人拥有和利用土地情况的意愿,土地登记局对 登记资料保密,不向外透露,在内部也不按登记的人头统计其先后登记土地的总量。但 是土地登记局保存归档的土地所有权证书副本等资料,免费供应欲买地或租地者所委 托的律师查阅,从而使其能便捷地核实有关土地权属的确凿现状。在土地登记局设立 之前,社会上的土地买卖,如果买方不深知卖方的底细,那么往往要寻找和查阅有关土地 权属沿革的大量历史资料,才能判断是否确为卖方所有,是否已抵押。这就需要耗费大 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土地交易的有效进行。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第一章土地是由地球陆地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现实的土地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综合体,而是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土地的经济特性:供给的稀却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的功能:承载功能,生产功能,资源功能土地的分类: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建设用地包括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未利用地包括未利用土地,其他土地。
土地经济学研究领域: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资产流转第二章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分为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土地保护。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土地供不应求与土地浪费兼有。
土地利用的目标:按所提供的产品分为取得物质产品,取得服务;按发挥的作用分为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社会目标。
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制定土地法,土地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改革和完善土地使用制度;由政府直接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税收。
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有自然,经济,社会三因素。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农业优先,统筹安排用地结构;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
第三章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在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的土地上投放的资本和劳动的数量。
土地肥力:土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潜在能力。
报酬:对一定面积土地投入中某项变动要素的生产率。
三种报酬形态公式:报酬(实物形态)=产出的实物量/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实物量,报酬(价值形态)=产出物的价值或产值/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价值量,报酬(价格形态)=产出物的价格或货币额/某单项变动生产要素的价格或货币额。
《土地经济学》讲义
讲授内容提纲前言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土地市场第三章土地的供给与需求第四章地租理论及其应用第五章土地价格理论及其应用第六章土地金融第七章土地税收第八章土地利用概论第九章土地集约利用第十章土地规模利用第十一章土地分区利用第十二章土地计划利用第十三章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第十四章土地制度概论第十五章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第十六章中国港台及国外现行的土地制度前言一、《土地经济学》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1、目的“土地经济学”是土地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和经营规律的学科,是对土地一系列经济问题的系统分析和解释的学科,是学习土地专业课程及房地产相关课程的先导性课程。
2、意义①认识土地的基本经济属性,系统了解和掌握土地经济的规律。
②了解和掌握研究土地经济问题的方法。
③了解和认识土地经济学学科发展历程及最新动态。
④应用土地经济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土地经济问题。
如关于土地的有偿使用;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利用等;行政干部土地违法现象的原因分析等。
二、《土地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主要有四大部分内容1、关于《土地经济学》对象及其研究简况2、土地市场理论土地的经济运行规律。
3、土地利用理论土地生产力4、土地制度理论土地生产关系三、教学要求及安排1、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自学讨论等2、教学考核采用连续综合评定方法(课堂提问、讨论发言、作业、笔记、课堂纪律等)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第一章导论【内容提要】认识和了解土地利用中的经济问题,首先要对土地的属性进行全面了解,这是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
本章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功能进行全面的讲述,同时,对研究以土地利用中的经济问题为研究内容的土地经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加以介绍,为学习土地经济学的理论奠定基础。
【重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难点】认识土地自然和经济属性的意义,土地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一、土地的概述(一)什么是土地?1、对土地概念的不同认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说明2、土地的定义:是自然和经济的综合体。
土地经济学
1.土地所有权:是对土地的完全支配权,是土地产权权利束中最充分地一项物权,有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及处分权等权能组成。
2.土地集约利用:所谓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力增加物资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3.土地集约利用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单位土地面积投放的资本和劳动数量。
4.狭义的土地制度:是指由土地所有、使用、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法权制度构成的土地财产制度。
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6.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因企业经营实体规模扩大而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效益。
7.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8.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资于等面积的不同等级的土地上所产生的利润不相同,因而所支付地租也就不同,这样的差别地租就是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又可分为因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I和因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Ⅱ。
10.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行业内单个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经济效益。
11.土地使用权:是依法对一定的土地加以利用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所有权派生的财产权。
12.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13.土地计划利用: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安排。
14.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强制转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10.内部规模经济的含义及来源:是指因企业经营实体规模扩大而在企业内部产生的效益。
来源:首先是单个生产要素的不可分性,使得大规模生产能够提高生产设备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其次是各生产要素间相互联系的不可分性。
包括:○1大规模生产有利于进行分工协作,从而提高劳动效率○2大规模生产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比例,从而降低管理成本○3大规模生产为充分利用产品的互补性、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等创造条件,从而提高效益。
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13讲课件讲义.doc
土地管理基础精讲班第13讲课件讲义(一)农用地转用概念一、内容提要:1.农用地转用概念2.农用地转用的依据3.农用地转用的批准权限4.农用地转用的审批程序5 .土地征收和征用概念6.征地行为的特征7.土地征收补偿和安置的内容8.土地征收方案的编制与审核9.土地征收程序二、考试目的木部分的考试目的是测试应考人员对农用地转用与征地管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三、考试基木要求掌握:农用地转用与征地管理的内涵、基木内容。
熟悉:农用地转用的依据、条件、批准权限,征地安置补偿的内容和基木要求。
了解:我国征地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四、内容辅导:(一)农用地转用概念1、农用地转用概念。
(掌握)农用地转用又称为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是现状的农用地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报批后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O农用地转用是《土地管理法》重要的内容,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国家控制建设用地增长,保护农用地尤其是耕地普遍采用的手段。
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不尽相同,但含义基本相似。
有些称为“土地开发许可”,有的称为“建筑许可”,还有叫“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但目的都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控制建设项目占用农用地,尤其是占用耕地的行为。
2、农用地转用的条件(熟悉)(1)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农用地转用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1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包括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和土地整理折抵指标)%1保质足额补充所占耕地;%1符合国家的土地供应政策。
(2)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区范围以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己经明确预留的项目用地;%1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1供水、供电、排污等确实无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特殊建设项目用地。
土地经济学
中国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现实意义?如何实现?姓名学号班级前言:当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处于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城市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规模扩大,导致对土地需求的量持续快速增长,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的矛盾突出,因此在耕地减少的情况下,要保证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解决好粮食问题就需要从城市建设的控制和提高农业单产两方面着手。
目前,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个体经济规模较小,不能产生规模效益,其粮食产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很难有实质的提高,所以要既满足城市发展又保证粮食产量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那么农业土地规模利用则是一种新途径,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也将对我国产生重要影响。
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有如下几点意义:一、为经济建设积累大量的劳动力,加速城市化进程。
现在农村土地经营以家庭为单位,抗风险能力弱效益低,而且束缚了大量劳动力在土地上,实现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将会进行农业集约化生产,农业上对与于劳动力的需求将会减少,就能够将农业上剩余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去支援城市经济建设。
二、可以更好的利用土地。
因为现在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土地出现抛荒的现象。
现在部分农业从业人员因为农业收入低,而放弃了经营农业生产,导致了农村土地出现撂荒的情况,将闲置的土地集中实现规模经营,可以更好的利用土地,保护耕地。
三、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农也劳动生产率。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农业从业者却是收入最低的群体,因为当前农业生产条件导致付出多收入少,而且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四、摆脱小规模经营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提高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是自给自足,农产品没有进入市场,普通农产品不能进入超市等销售场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实现土地规模利用后,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整体农业发展水平。
土地经济学
编 号
名称
含义
2 园地
包括果树苗圃等用地。
42
一级类型 编号 名称
二级类型
编 号
名称
含义
2 园地 21 果园
种植果树的园地。
43
一级类型 编号 名称
二级类型
编 号
名称
含义
2 园地 22 桑园
种植桑树的园地
44
45
一级类型 编号 名称
二级类型
编 号
名称
含义
2 园地 23 茶园
种植茶树的园地
46
包括土地和附着物还包括相应权利 23
三、经济土地与土地二元论
4.二元论观点
(1)未经开发利用的的为自然土地;投入劳动的的土 地为人工土地。
(2)自然土地为基础,人工土地是附加。 (3)自然土地数量面积固定,人工数量可增减。 (4)自然土地具有使用价值,人工土地具有使用和劳
动价值。 (5)两者都可衍生出经济、社会、生态价值。 (6)两者的地租、地价 本质上不同。
76
台湾故宫
77
一级类型 编号 名称
二级类型
编 号
名称
含义
6 民通
用地
居民点以外的各种道路及 其附属设施和民用机场用 地。包括护路林。
78
一级类型 编号 名称
二级类型
编 号
名称
含义
民通
铁道线路及站场用地。包
6 用地 61 铁路 括路堤、路堑、道沟、取
土坑及护路林。
79
一级类型 编号 名称
二级类型
83
一级类型 编号 名称
二级类型
编 号
名称
含义
6
民通 用地
《土地经济学》电子教案
《土地经济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土地经济学导论1.1 课程介绍理解土地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掌握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1.2 土地的概念与特性解释土地的定义和分类分析土地的有限性和不可移动性1.3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介绍土地资源配置与利用探讨土地市场与价格形成1.4 土地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回顾土地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了解土地经济学的重要学者和理论第二章:土地资源与利用2.1 土地资源的分布与特征分析土地资源的总量和分类探讨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和利用潜力2.2 土地利用类型与模式介绍农业、工业、居住和生态用地等类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模式的特点和影响2.3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可持续性探讨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评价指标讨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和方法2.4 土地资源利用政策与管理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的政策工具和措施探讨土地资源管理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第三章:土地市场与价格3.1 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分析土地市场的供需因素和影响因素探讨土地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3.2 土地价格的决定因素解释土地价格与土地质量、位置和时间的关系分析土地市场价格的波动和预测方法3.3 土地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探讨土地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不完全市场下的土地交易和定价策略3.4 土地市场政策与调控分析土地市场政策的目标和手段探讨土地市场调控的效应和挑战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与管制4.1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与方法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和意义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方法4.2 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与类型介绍城市规划、农业规划和区域规划等类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和关联4.3 土地利用管制与政策解释土地利用管制的目的和手段探讨土地利用政策的效果和挑战4.4 案例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管制的实践分析具体土地利用规划与管制的案例总结案例中的经验与教训第六章:土地产权与制度6.1 土地产权的定义与分类解释土地产权的含义和种类分析不同土地产权的特点和影响6.2 土地产权制度的作用与变迁探讨土地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回顾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和发展6.3 土地产权交易与流转分析土地产权交易的方式和规则探讨土地产权流转的机制和影响6.4 土地产权政策与改革讨论土地产权政策的目标和手段分析土地产权改革的必要性和路径第七章:土地税制与政策7.1 土地税制的基本原理理解土地税制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土地税制的类型和征收方法7.2 土地税制的目标与效应分析土地税制对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的影响探讨土地税制的公平与效率问题7.3 土地政策工具与调控解释土地政策的工具和手段分析土地政策调控的效果和挑战7.4 案例分析:土地税制与政策的实践分析具体土地税制与政策的案例总结案例中的经验与教训第八章:农业土地利用与政策8.1 农业土地利用的特点与问题分析农业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农业土地利用的挑战和应对策略8.2 农业土地政策的目标与方法解释农业土地政策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农业土地政策的工具和手段8.3 农业土地保护与改良分析农业土地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探讨农业土地改良的技术和方法8.4 案例分析:农业土地利用与政策的实践分析具体农业土地利用与政策的案例总结案例中的经验与教训第九章: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9.1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的特点与问题分析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的挑战和应对策略9.2 城市土地政策的目标与方法解释城市土地政策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城市土地政策的工具和手段9.3 城市土地市场与交易分析城市土地市场的特点和运行机制探讨城市土地交易的方式和规则9.4 案例分析: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的实践分析具体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的案例总结案例中的经验与教训第十章:土地经济学研究前沿10.1 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了解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掌握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新理论和方法10.2 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探讨土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和应对策略10.3 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与应用掌握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了解土地经济学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案例10.4 未来土地经济学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土地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讨论土地经济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和挑战第十一章:土地经济学模拟与评估11.1 土地经济学模型构建学习构建土地经济学基本模型,包括供需模型、市场均衡模型等理解模型在分析土地市场和政策中的作用11.2 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分析探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如转换模型、动态度模型等分析模型在预测土地利用变化中的应用和限制11.3 土地经济学评估方法学习使用成本效益分析、环境影响评估等方法掌握评估土地利用项目和经济效益的方法11.4 案例研究:土地经济学模拟与评估的应用分析具体土地经济学模拟与评估的案例总结案例中的经验与教训第十二章:土地经济学与公共政策12.1 土地经济学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应用理解土地经济学如何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探讨土地经济学在政策过程中的角色12.2 土地政策分析与评估学习分析土地政策的经济学原理和效果掌握评估土地政策影响的方法和工具12.3 土地经济学与政策争议讨论土地经济学在政策争议中的立场和观点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土地政策中的诉求和冲突12.4 案例研究:土地经济学与公共政策的实践分析具体土地经济学与公共政策的案例总结案例中的经验与教训第十三章:国际土地经济学比较13.1 国际土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国际土地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和特点掌握国际土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3.2 国际土地市场与政策比较分析国际土地市场的差异和联系探讨国际土地政策的差异和影响因素13.3 国际土地利用与资源管理学习国际土地利用模式和资源管理策略分析国际最佳实践和可供借鉴的经验13.4 案例研究:国际土地经济学的实践分析具体国际土地经济学的案例总结案例中的经验与教训第十四章:土地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14.1 土地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土地经济学中的应用探讨土地经济学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14.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学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方法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挑战和机遇14.3 环境影响与土地利用探讨环境影响评估在土地利用中的作用分析土地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和应对策略14.4 案例研究:土地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分析具体土地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案例总结案例中的经验与教训第十五章:土地经济学未来展望15.1 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新趋势了解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新兴领域掌握土地经济学研究的新理论和方法15.2 技术进步与土地经济学探讨技术进步如何影响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分析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中的应用15.3 土地经济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讨论土地经济学在解决土地市场、资源利用和政策制定等现实问题中的应用分析土地经济学在应对未来挑战中的潜力15.4 案例研究:土地经济学未来展望的实践分析具体土地经济学未来展望的案例总结案例中的经验与教训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土地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土地资源与利用的类型、模式和效率土地市场与价格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土地利用规划与管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土地产权与制度的类型、作用和变迁土地税制与政策的目标、效应和工具农业土地利用与政策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的特点、问题和政策土地经济学研究前沿的新进展和应用土地经济学模拟与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国际土地经济学比较的视角和案例土地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和策略难点:土地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土地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土地产权交易与流转的规则和实施土地税制与政策的公平与效率权衡农业土地保护与改良的技术和成本问题城市土地市场与交易的复杂性和规则土地经济学模拟与评估的实证研究和数据收集国际土地经济学比较的跨文化差异和政策分析土地经济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综合分析和决策制定这些重点和难点构成了土地经济学教学的核心内容,需要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方面下功夫,以达到对土地经济学知识的深入掌握。
土地经济学
土地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土地: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并综合了人类正反面活动结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特性(1)自然特性①位置固定型②面积有限性:土地的面积具有不可再生性,面积有限迫使人们必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③质量差异性:由于土地自身的条件(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以及光照和相应的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土地的较大质量差异性。
④功能永久性(2)经济特性:是人类在土地自然特性基础上长期利用土地的过程中产生的①供给的稀缺性②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③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④利用后果的社会性3.土地的功能承载、生育、资源、生态、财产和资产4.土地的分类2007年:分为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2017年:分为12个一级类、73个二级类第二章:土地利用概述1.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和转换。
同时又是个经济问题,并且内涵是动态的。
2.土地利用的内容(1)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3)编制土地利用规划(4)土地开发(5)土地保护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利用程度分析: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改造程度,以及土地收到人为影响的变化程度(2)利用结构分析:可以了解土地利用是否与需求结构相吻合,了解现有的土地利用结构是否与土地的自然性状相适应。
(3)利用效益分析在农业上,用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经济作物产量、水果产量等。
对城镇土地,所看重的是单位土地面积带来的收益(利润/纯收益)。
除经济效益外,还要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土地开发:广义的土地开发是指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清理、整治,使之可投入使用,包括把无法利用的土地加以改造,然后投入利用的活动;也包括对农业用地进行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后,使之转为非农建设用地的活动(也就是非农业土地开发)。
狭义的土地开发即土地开垦,是指把适宜耕作的生荒地开垦为耕地种植农作物的过程。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笔记和典型题详解(2-13章)【圣才出品】
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概论一、土地利用的内涵及目标1.土地利用的内涵(1)土地利用的内涵是动态的,土地利用即就是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综合行为。
(2)土地利用最基本的内容包括:①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统计土地资源的调查,就是要调查土地的自然因素,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酸碱度、氮、磷、钾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微量元素的含量,土壤团粒结构、水分含量、质地类别以及土地的地形、坡度、海拔等,还要调查每类土地的最优利用方向、利用途径。
在土地调查的基础上还要对土地分等定级,进行分类、统计、登记。
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第一,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土地利用程度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与改造程度以及土地受人为影响的变化程度,这可用一系列指标来反映。
在农业领域,可以用垦殖系数(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和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全部水面)等指标来反映土地利用程度。
对城镇或非农建设用地,一般用建筑密度(建筑物占地或基地面积/用地总面积)、容积率(建筑面积/用地总面积)、土地利用系数(已利用土地/土地总面积)等指标来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程度。
这些指标越高,表明土地利用程度越高。
第二,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一般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或土地覆被之间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以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或土地覆被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表示。
简言之,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就是指对在整个土地面积中,各类用地(或各种覆被)所占的比重的分析。
第三,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土地利用效益是指土地利用后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它反映了人类利用土地目标实现的程度。
③土地利用规划从宏观上讲,是指一套对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综合目标最有利的土地利用方案和行动路线的系列决策,是各种土地利用规划的总称。
从微观上讲,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对土地的潜力,其他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可供选择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系统评定,以选择对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综合目标最有利的土地利用方案和措施的过程。
土地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1.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科学。
2.土地:土地是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土壤、水文、地质、大气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并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3.土地内涵:①土地科学中土地只限于地球②土地是地球表面的某一区域(陆地部分)③土地是一个立体三维空间体(地上层、地表层、地下层)④土地是自然经济综合体⑤土地的性质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
4.土地的特性一、自然特性:天生固有的特性。
①位置固定性—就地利用②面积有限性—节约用地③质量差异性—因地制宜④功能永久性—合理利用保护土地。
二、经济特性:和人利用相关的特性。
①土地供给的稀缺性(1.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2.某地区土地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3.某种土地的供给与需求矛盾。
)②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土地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利用方式是分散的。
由其特点,土地利用应选好区位)③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④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⑤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5.土地的功能①承载功能②生产功能③资源(非生物)功能6.土地的分类一、二级分类: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二、三级分类:①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它农用地。
②建设用地:商务用地、住宅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公共建筑、特殊用地(军事用地、风景名胜)、交通用地、水利建设用地。
③未用地:未利用土地、其它土地。
第二章土地市场1.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市场的主体是土地的供给者、购买者和其他参与者,市场的客体是交换的目的物,即土地。
2.土地市场的特点:(1)地域性。
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使土地市场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难以形成全国性统一市场。
(2)不充分性。
土地市场参与者不多,市场信息获得较难,使土地市场的竞争不充分。
(3)供给滞后。
土地价值较大,用途难以改变且开发周期较长。
土地经济学导论幻灯片PPT
推荐教材
毕宝德主编,《土地经济学》,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A村面积 /ha
4.8 0 25.4 2.11 0.24 0.23 0 0 0.3 0.27 7.48
232.83
全图
4.8 27.58 25.7 14.57 0.24 0.23 7.24 219.46
0.3 0.27 7.48
▪“农村土地” = “集体土地” ?
旱地1140
有林地1310
农村居民点2030
(三)土地资产流转
土地资产流转:是指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的市场 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收益分配问题,具体包括 土地市场的建立及其供求关系、土地使用权流转 中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土地作为商 品买卖形成的价格、以土地资产作为担保标的物 形成的债务抵押关系以及国家参与土地收益分配 的具体形式——土地税收等。 土地资产流转所研究的也是土地利用中发生的人与 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但它所涉及的仅是土地 资产流转和土地收益分配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 经济关系问题。
2007年颁布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土地综合分类方法,根据土地的利 用现状和覆盖特征,对城乡用地进行统一分类。两级分类体系,一级12类, 二级57类。一级包括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 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 利设施用地、其它用地。二级类是依据自然属性、覆盖特征、用途和经营目 的等方面的土地利用差异,对一级类进行具体细化。见下表。
资源经济学-第十三章土地资源经济选编
第四节土地货币评价
• 一、土地货币评价意义
• 二、土地的价格议定条件
• 三、土地货币评价
• 方法:1.收入资本化法
•
2.市场比较法
•
3.成本法
•
4.剩余法
•
5.趋势法
第五节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
• 一、进一步做好土地资源调查研究工作 • 二、加强土地管理工作 • 三、施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 四、加强地籍、地价管理 • 五、合理调整农业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第三节土地资源质量评价
• 一、土地资源质量评价的意义和基础 • 二、我国土地质量评价 • 三、土地的评定与划分 • (一)农用土地与划分 • 1.耕地 • 2.果木地 • 3.草地 • 4.林地 • 5.渔业用地 • 6.副业用地
• (二)非农业用地的评定与划分 • 1.商业用地 • 2.工业用地 • 3.居民用地 • 4.公共用地
第二节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 一、我国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现状 • 二、我国土地资源评价 • (一)国土位置优越,土地类型多样 • (二)山地多、平原少、耕地比重小 • (三)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相对量小 • (四)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大 • (五)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大
• 三、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 (一)耕地面积减小,部分耕地质量下降 • (二)水土流失严重 • (三)土地沙漠化严重 • (四)草原大面积退化 • (五)农业种植业结构单一,土地利用不合理
土地经济学第十三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三节 中国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一.含义 内容: 数量配置与总量稀缺一致 质量组合与禀赋相适应 时间安排与资源时序一致 资源配置应考虑区域差别 二.保护耕地是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战略 重点
三.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三.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方法 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方法
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方法有农业生态取法、 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方法有农业生态取法、 德尔菲法、趋势外推法、多元回归分析法、线性 德尔菲法、趋势外推法、多元回归分析法、 规划法等。 规划法等。 农业生态区是按气候、土壤、地形、 农业生态区是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 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而划定的一个区域。( 。(生态 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而划定的一个区域。(生态 单元、评价单元、制图单元) 单元、评价单元、制图单元) 内容:土地资源清查(调查)、 )、农作物最大单产潜 内容:土地资源清查(调查)、农作物最大单产潜 力估算、 力估算、 作物适宜性分析、土地生产潜力估算。 作物适宜性分析、土地生产潜力估算。
1.环境灾害频繁发生 1.环境灾害频繁发生 2. SCIENCE 杂志上的文 3. 关于增长极限的的讨论 Meadows 1971《增长的极限》 1971《增长的极限》 4.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践 4.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践
第二节 土地人口承载力
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 土地人口承载力也叫土地资源人口承载 力,它是指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所 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FAO对世界 FAO对世界100多个国家研究,有60多国 对世界100多个国家研究 多个国家研究, 60多国 粮食缺口较大, 粮食缺口较大,届时不能承载自己国家的人 主要分布在西南亚、中美州、拉丁美洲、 口,主要分布在西南亚、中美州、拉丁美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除了前述的土地登记局统一管理英国城乡土地权属,英国的地籍测量任务由英 国 地形测量局完成,它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绘制地图。在北爱尔兰,由北爱尔兰地 形测量局负责制图。英国政府的估价事务管理局,设在国家税务局,主要负责由国家税 务 局管理的与土地和建筑有关的税收估价工作。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总面积35 .7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占35%,永久性牧地占 15%,森林 用地占31%,其他 (城镇、工矿、交通等)用地占19%。
德国现行土地所有制是土地私有制,其土地有联邦政府所有 (国有)土地、州和地方 政府所有土地、教堂占有土地、私人所有土地。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美国土地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2.1 美国的地基本状况及土地所有制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总面积937万平方千米 (其中陆地面积916万平方千米),其 中 ,耕地占18 .0%,草原和牧场占27 .1%,森林占29 .7%,特殊用地 (主要是公园和野 生动 物保护区)和杂地 (如苔原和沼泽等)占22 .5%,城市用地占2 .7%。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3.3 德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制度
土地征收制度 在德国,土地征收是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手段。凡是为了实现地区详细规划 以及 合理利用土地、保护有价值的建筑物,或为征收而调配土地的需求,都可以采 用土地征收。 德国土地征收程序和补偿标准的法律依据,散见在联邦和州的法律中。《建设法 典》 第一百零四条规定了为执行建设计划而征收不动产和财产权利的程序。此 外,《土地取得 法》第二十八条也详细规定了征收程序和补偿标准。所有州也都 制定了规范的土地征收 法律。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1.5英国的土地登记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英国政府土地登记局是统一管理英国城乡土地权属的机构。它早在1862年就设立了, 最初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办理登记。1896年一项法令规定,凡土地买卖必须登记,从此土
地登记局成为政府统一从事土地所有权的审查、确认、登记、发证以及办理过户换 证的部门。土地所有权证书载明土地所有人及其土地的面积、边界等自然状况,具有 法律效力。为尊重英格兰人不愿公开私人拥有和利用土地情况的意愿,土地登记局对 登记资料保密,不向外透露,在内部也不按登记的人头统计其先后登记土地的总量。但 是土地登记局保存归档的土地所有权证书副本等资料,免费供应欲买地或租地者所委 托的律师查阅,从而使其能便捷地核实有关土地权属的确凿现状。在土地登记局设立 之前,社会上的土地买卖,如果买方不深知卖方的底细,那么往往要寻找和查阅有关土地 权属沿革的大量历史资料,才能判断是否确为卖方所有,是否已抵押。这就需要耗费大 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土地交易的有效进行。
英国的土地发展权国有化政策未完全成功,1952年保守党当政后予以废止。废止的理 由是:自实行土地发展权国有化后,土地市场几乎陷于停顿。迫切需要使用土地的人,除 按照黑市地价进行交易外,还须代土地出售人缴付土地发展费(即土地发展权价格)。 这无形中抬高了土地市价,使土地市场发生闭销作用,阻碍了土地的正常使用。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目录
英国土地制度 美国土地制度 德国土地制度 日本土地制度 新加坡土地制度 俄罗斯土地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英国土地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1.1英国的土地基本状况及土地所有制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英国是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 部和一些小岛组成,总面积24.41万平方千米(包括内陆水域)。英国的土地中,耕地占25%,永 久性牧地占46%,森林用地占10%,其余19%为城镇、工矿等用地。
美国是当代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土地所有制可以说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私有 制, 但这种土地私有制并非全部土地都为私人所有。美国目前的土地总面积中 ,60%为私人所 有,38%为公有,2%为印第安人保留地 (即专门辟给原来美洲土著居 民的土地)。私有土 地主要是农林牧业用地、居住用地等,公有土地主要是道路用 地、军用土地、政府用地、 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及森林、草原、沼泽、水域 和山地等。在38%的公有土地中,联邦 政府所有的为29%,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所有 的为9%。联邦政府所有的土地中,40%位于 山区,39%在阿拉斯加州,14%在太平洋 地区,还有7%遍布在夏威夷州等地。州政府和 地方政府从联邦政府的授予、购买 、赠与和归还中获得了不同规模的土地,这些土地的分布比联邦政府的均匀,但仍 多集中在西部地区。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1.3英国的土地征收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在英国,中央政府的各部、厅,地方政府,以及供水公司、新城镇开发公司等国营公司, 在进行法定建设时,都具有征收土地的权力。
对征收土地进行补偿的土地征收费,主要根据征收之前的市场价格计算。如果有些土 地在征收之前因要转为公共开发地而造成地价上涨,则原则上补偿价格不包括地价上 涨部分,但某些合理上涨可以考虑。
1066年以来,英国的全部土地在法律上都归英王(或国家)所有,也就是说英王(或国家)是唯一 的土地所有人,个人、企业和各种机构团体仅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或占有权)。拥有土地使用 权者在英国法律中被称为土地持有人(或租借人),持有土地所受的条件限制总称为“土地保 有条件”,土地持有人所保有的有关土地权利的总和叫作土地产业权。主要有如下四种土地 产业权:(1)无条件继承的土地产业权。(2)限定继承的土地产业权。(3)终身保有的土地产业 权。(4)限期保有的土地产业权。其中,前三种属于永业权,第四种属于租业权。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2.4 美国政府对不动产产权的限制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管制权 征收权
征税权 充公权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2.5 美国的土地管理机构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德国土地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3.1 德国的土地基本状况及土地所有制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1.4英国的土地发展权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1947年英国工党政府通过的城乡规划法规定,私有土地仍然保持私有,但其发展权(即 变更土地使用类别的权利)收归国家,实行所谓的“土地发展权国有化”。从此,任何私 有土地只享有原有使用类别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而变更原有使用类别 的权利则由国家独占。私有土地所有人或其他任何人如想变更(升高)土地的原有使用 类别,在实行建筑发展之前,必须先向政府购买土地发展权。反之,如果政府公布土地使 用计划,变更(降低)私有土地原有使用类别,因而降低其土地价值的,则政府应按地价降 低所受损失的金额予以补偿。至于土地发展权的价格,应按变更使用类别后的土地自 然增值计算。
美国联邦政府为了国家和社会公益事业,兴建铁路、公路及其他设施,需要占用州 政 府和地方政府的公有土地或私有土地,也要通过交换或购买的方式取得。通信 、输电、输油等管线要通过公有土地的地上或地下,都必须向土地管理局通行处 申请批准,并支付租 金。联邦政府的公有土地,包括地下矿产、水源的出卖、出租 收入,是仅次于税收收入的 联邦政府第二大财政收入来源。
13.3.2 德国的土地先买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土地先买制度 在德国,凡详细规划区内的土地交易,地方政府都可以行使一般先买权。除此之外, 在一些特定地区,如再开发区、新开发区等,政府还可以行使特别先买权。土地的 先买价 格依照交易价格确定。联邦德国1987年的 《建设法典》对行使先买权做 了比以前更多的 限制。如在详细规划区内,划定只有作为公共性使用的项目建设 才可行使先买权。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2.2 美国的土地使用制及土地流转制度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美国法律规定,保护私有土地和公有土地的所有权不受侵犯,允许土地买卖和出租 。 美国独立后,政府有计划地把国有土地卖给私人。凡私人向联邦政府买地的,都 须提出申 请,经法院审批后,由总统专职秘书签署,批准生效。私人土地的买卖,政 府一般不予干 涉。凡法律承认的私人土地,地方政府都有登记。当买卖双方达成 协议后,只要到地方政 府办理变更登记,所有权便实现转移。私人土地的买卖价格 完全由买卖双方根据土地经济 价值进行估价,或由私人估价公司帮助双方达成协 议。土地买卖发生争议的,一般通过法 律解决。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13.2.3 美国的土地发展权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在美国,土地发展权是土地所有权的一部分,但可以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当私人 目 标与社会目标相冲突时,政府可以通过转移发展权的方式将私有土地纳为公用, 而私人土 地所有者的发展权则被转移到另一片土地上。举例来说,为了保护耕地, 防止城市对郊区 的蚕食,对需要保护耕地的城市郊区,政府向拥有耕地的农民购买 发展权。农民出售发展 权后可以继续耕种该块土地,但是不能改变用途,如不能建 造住宅、工厂、商店等,因为 开发这块土地的权利已经出售给了政府,不再为农民 所有。如果城市规划已确定改变这块 土地的用途,则要么是农民从政府那里赎回 发展权,自己开发或将土地出售给开发商;要 么是政府购买这块土地的所有权,使 其成为政府的土地,这样政府就可以自由处置该块土 地了。开发商也可以从土地 所有者手中购买发展权,而当地的房地产和土地市场状况往往 会对发展权的价格 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