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治疗总论第二节针灸治疗原则ppt课件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学总论PPT课件

针灸治疗学总论PPT课件
第12页/共48页
四、针灸调和阴阳的方法
1.恰当的配伍经络、腧穴
经络配伍
腧穴配伍
如 太冲 阳陵泉
泻肝胆之火
丰隆 阴陵泉
化痰除湿
足三里 三阴交 补气益血
第13页/共48页
2.恰当的针刺补泻手法 补法、泻法应用: 例 补照海 泻申脉治疗失眠
泻照海 补申脉治疗嗜睡 阳气盛 阴气虚可导致失眠 阴气盛阳气虚可导致嗜睡 失眠当补阴泻阳 嗜睡当补阳泻阴 照海穴为足少阴肾经穴,阴跷脉所生之处,申脉穴为 足太阳膀胱经穴,阳跷脉所生处,阳跷行于阳 ,主活 动和清醒状态,阴跷行于阴,主安静和睡眠状态。补 照海泻申脉可以使阴跷脉盛而阳跷脉衰,而使其目闭 而欲睡,达到安神宁心的作用。
第26页/共48页
2、经络触诊
经络触诊又称“经穴按压”,是在经络循行部位或有 关腧穴进行按压、触摸,寻找阳性反应或异常变化, 以判断疾病之所在的方法。 用切按,循摄等方法在经穴部位寻找异常变化,如压 痛。寒温,结节,凹陷和皮疹,作为辨证施治的依据。

虚——补法、少针多灸
纲 阳 表——浅刺
热——浅刺疾出,泻法
实——泻法,多针少灸
第21页/共48页
经络辩证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根据经络的分布规律、 与脏腑器官的联系特点、功能特性和经络异常反映, 辨别经络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提供临床依据 。 。
第22页/共48页
(一)辨证归经
第10页/共48页
(二)阴阳失调的治疗原则
既然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理 阴阳、使阴阳失调向着协调方面转化,恢复阴阳的相 对平衡,则是针灸治疗学的基本原则。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泻其有余,补其不足,是阴阳偏盛 偏衰得以纠正,使之在新的基础上达到阴阳平衡。

针灸治疗原则演示精品PPT课件

针灸治疗原则演示精品PPT课件
•按部位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 前后配穴法 左右配穴法
按经脉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 脏腑经络病变,取该经穴位 配合使用.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如: 耳鸣耳聋—翳风、耳门、中渚 肺病咳嗽—中府、尺泽、列缺
SUCCESS
THANK YOU
12/21/2020
可编辑
按经脉配穴法
表里配穴法: 脏腑经络病变, 取本经配合 相表里经穴位。
扶正祛邪
《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扶正祛邪
•操作方法 面瘫初期(放血)—祛邪为主 面瘫后期(艾灸)—扶正为主
补泻手法 面瘫初期 : 泻合谷、太冲 面瘫后期 : 补足三里、三
阴交 补:气海、关元、命门、肾俞
、 足三里
腧穴性质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如: 胃痛—梁门、足三里、公孙
心绞痛—内关透外关
按经脉配穴法
同名经配穴法:手足同名经腧穴相互配 合使用。
如:阳明头痛—合谷、内庭 落枕—后溪、昆仑
治病求本
.缓则治本: 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如支气管哮喘—补肺 健脾 益肾 肺俞 脾俞
肾俞
治病求本
.标本同治:
针对疾病表现、本质同时治疗。 如高血压: 标--百会治头痛 本--太冲平肝熄风 太溪滋阴潜阳
三因制宜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生活习 惯制定治疗方法。 北方—多用火针、温灸 南方—微针(毫针、皮肤针)
《难经·六十九难》:“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
取之.”
脏腑、经络虚实不明显
取本经穴
或虚实兼有
(原穴或五输穴)
脏腑、经络本身气血逆乱

针灸治疗学总论

针灸治疗学总论

俞穴和募穴
俞穴
应用:1、用于诊断: 2、治疗相应脏腑病证(神经节段理论), 多治虚证。 3、治疗五脏所主器官、组织病变: 目疾、筋病——肝俞; 骨病、耳疾,前后二阴病——肾俞
募穴
应用:1、用于诊断: 肺结核——中府穴压痛 膀胱结石——中极有结节或条索物
2、 治疗相应脏腑急证、痛证、实证 胆石病、胆绞痛——日月 心绞痛——巨阙
方法 针刺补法
符号 ┬
操作方法的选择
三棱针点刺出血

针刺泻法

治疗时机的选择
皮肤针

艾条灸
×
艾炷灸

温针
拔罐法

水针
IM
皮内针
电针
IN
6.特定穴的应用
定义:特定穴是指十四经脉中具有某种 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
种类:五输穴、原络穴、俞募穴、下合 穴、郄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 交会穴。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4.针灸治病特点
1、激发正气、自身调节 2、起效快捷、适应性广 3、无毒副作用、作用安全
5.针灸处方
穴位的选择 选穴原则 近部选穴 远部选穴 辨证选穴 对症取穴
配穴方法 按经脉配穴法 按部位配穴法
刺灸法的选择
选穴原则
近部取穴: 指选取病痛的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 腧穴。“腧穴所在,主治所及”
如:鼻病—素髎、迎香 眼病—睛明、太阳 痔疮—长强、次髎
◦《素问.至真要大论》:“调气之方, 必别阴阳。”“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
以平为期。” 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调和阴阳
泻其有余 阳盛高热: 委中放血、针外关 阴盛寒凝: 阴陵泉、丰隆(针或灸)
阴虚阳盛: 太溪、照海(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 补其不足 阳虚阴盛: 关元、命门(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

针灸治疗原则课件

针灸治疗原则课件
泻实就是扶助正气,祛除邪气。虚则补,实则泻, 是属于正治法则。
u补虚泻实就是通过激发机体本身的调节机能,
从而产生补泻作用,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补虚泻实
清热温寒 治病求本 三因制宜
“虚则补之”即虚证采用补法治疗
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针刺手法的补法 穴位的选择和配伍 多选
取与有关脏腑经脉的背俞穴、原 穴及某些有偏补性能的腧穴
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
五输穴根据五行生克关 系选穴的方法 母穴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陷下则灸之”阳气下陷证以灸治 为主。例如内脏下垂、阳气暴脱、 久泻久痢灸百会、神阙、足三里
补虚泻实
清热温寒 治病求本 三因制宜
“实则泻之”即实证采用泻法治疗
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针刺手法的泻法 穴位的选择和配伍 可选取
本经的合穴和本腑的募穴,对于 急性的实证,可选取郄穴和井穴 或偏泻性能的腧穴如十宣水沟等
清热温寒 治病求 本
三因制宜
针对急重的标病进行治疗
急则治标 缓则治本 标本同治
高热—十宣泻热 抽搐—阳陵泉舒筋 昏迷—人中醒脑 崩漏— 灸隐白止血
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大多数情况下都应坚持“治病求本”原则 尤其对于慢性病和急性病的恢复期 支气管哮喘— 补肺 健脾 益肾 肺俞 脾俞 肾俞
补虚泻实
清热温寒 治病求 本
第一节
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原则就是运用针灸治疗疾病 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是必须遵循的准绳。 针灸治疗原则可归纳为: 补 清 治 三 虚 热 病 因 泻 温 求 制 实 寒 本 宜
补虚泻实
清热温寒 治病求本 三因制宜
u 《素问· 通评虚实论篇》说:“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u“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旺盛。补虚

针灸治疗总论PPT课件

针灸治疗总论PPT课件
针灸治疗总论
医学院针灸教研室
1
重点和要求
1.针灸的治疗原则 掌握 2.针灸治疗作用 熟悉 3.针灸的治病特点 熟悉 4.针灸诊治规律 熟悉 5.针灸配穴处方 掌握 6.特定穴的内容和应用 掌握
2
针灸的治疗原则
补虚泻实 清热温寒 治病求本 三因制宜
1.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2.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 31..不热盛则不疾虚之以经取之 21..寒急则则留治之标 2312....缓标因因则本时地治同制制本治宜宜 3.因人制宜
如心病取双侧心俞、内关, 胃病取双侧胃俞、足三里; 面瘫、偏瘫、偏头痛、痹痛等,左右不同名腧
穴也可同时并用.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地 仓,并配合右侧合谷等;左侧头角痛,取左侧 头维、曲鬓,并配合右侧阳陵泉、侠溪等。
29
三、刺灸法的选择
疗法的选择 操作方法的选择 治疗时机的选择
高热可选取大椎、陶道 失眠多梦可选取神门、大陵 盗汗可选取阴郄、后溪 虚脱可选取气海、关元 昏迷可选取素髎、水沟等
21
有些腧穴对某一方面的病证有特殊的治疗 效果。
属气病的胸闷、气促等取膻中 属血病的血虚、慢性出血等取膈俞
上述属取筋穴病原的则筋在骨酸临痛床等上取除阳可陵单泉独应用外,还 常相互配合应用。例如,治疗哮喘实证、可 选取膻中、中府、尺泽、列缺。
14
右胁肋部带状疱疹
处方示例: 主穴:支沟(双)阳陵泉(双) 阿是穴 配穴:期门(右) 日月(右) 大包(右)
太冲(双) 操作:毫针泻法, 阿是穴用电针,留针20'
,qd。
15
一、选穴原则
近部取穴 远部取穴 随证取穴
16
1.近部取穴

针灸治疗原则针灸专业课件-PPT

针灸治疗原则针灸专业课件-PPT

四肢厥冷、阳气暴脱、血压下降
气海、关元
回阳救逆
脏腑、经络之气虚弱,中气不足,使气血和内 常灸中脘、足三 补中益气 脏失去其固摄能力而出现的一系列气虚病证, 里、脾俞、胃俞、 升阳举陷 如久泄、久痢、遗尿、崩漏、脱肛、子宫脱垂 肾俞 及其他内脏下垂等
(三)实则泻之
“盛则泻之”、 “满则泻之”、“邪盛则虚之”都是泻损邪气 的意思,可统称为“实则泻之”。即实证的治疗原则是用泻法。
(二)陷下则灸之
“陷下”:
一是指脉象。《灵枢·九针十二原》:“凡将用针,必先 诊脉,视其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 《灵枢·禁服》:“陷 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此之“陷下” 主要指脉象沉伏。唐·王冰注曰:“脉虚气少,故陷下也”。 明·张介宾注曰:“沉伏不起也” 。故脉之“陷下”主要见于血 寒或气虚之证。
高热、中暑、昏迷、 惊厥、痉挛以及各 种原因引起的剧痛
等实热病证
正气未衰
大椎、合谷、太冲、 委中、水沟、十宣、 十二井穴
针用泻法,或点刺出血
清泻实热
本虚而标实 正气已衰退
例如:
臌胀病
一味泻实或 单纯补虚
先行补虚 而后泻实
虚实同治 攻补兼施
泻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针灸方法的选择:一般多针少灸,或不灸,除毫针 外,三棱针、皮肤针也较为常用。
概述:
♠ 是根据八纲的理论,结合疾病的病位、病性,确定治疗 大法的基础。 ♠ 即用针法,还是用灸法,或是针灸并用;用补法,还是 用泻法,或是补泻兼施。 ♠《灵枢·官能》:“用针之服,必有法则。”


天枢: 针刺——活血化瘀,适用于治疗胃肠瘀血、痛经、闭经; 艾灸——益气止血,适用于治疗胃肠出血、月经过多、崩漏。

针灸治疗原则共71页PPT

针灸治疗原则共71页PPT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针灸治疗原则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则殆。——孔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寒湿痹---深刺久留 伴有关节肿痛、痛甚,可加艾灸或温针灸
四、三因制宜
不同季节的 春夏-阳热病-浅刺疾出少留针
因时 气候、时辰 秋冬-阴寒病-深刺慢出久留针艾灸
制宜 特点
子午流注法
因地 不同区域的 北方—多用火针、温灸 制宜 地理环境 南方—微针(毫针、皮肤针)
因人 性别、年龄、小儿:浅刺,不留针
二、清热与温寒
热性病 热则疾之 “清”法 引热外出
快针、浅刺、疾出、 不留针或点刺出血
寒性病 寒则留之 “温”法 温经散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深刺久留针或艾灸
二、清热与温寒
清热 温寒
外感风热表证---大椎曲池合谷外关浅刺疾出 伴有咽喉肿痛---配合少商穴放血。 温热之邪入里内传心包引起神志昏迷时 ---点刺十二井穴、十宣穴。
第六章治疗总论第二节针灸治疗原则ppt课件
一、补虚泻实
本经补泻:凡属于某一经络、脏腑的病变, 而未涉及其他经络、脏腑者,即可在本经 取穴补泻之。
它经补泻:如果经脉发生了此实彼虚,或 此虚彼实的病理变化的时候,针灸处方选 穴就不局限于采用某一经的穴位,可选用 同名经或表里经或子母经的穴位进行补泻。
制宜 体质
热性病:多针刺,少用灸
寒性病:深刺久留针,多用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