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规范

合集下载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影 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目前超早期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 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已被我国 和许多国家指南推荐[1-2],但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比 例仍然很低[3]。近期研究显示,约20%的患者于发病3小时之内到 达急诊室,12.6%的患者适合溶栓治疗,只有2.4%的患者进行了 溶栓治疗,其中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为1.6% [4]。开展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一个主要难点是,大多数患者没有 及时送达医院或各种原因的院内延迟。为使更多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患者获得溶栓治疗并从中受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进 行相应的医疗救治体系改革,包括完善院外医疗急救转运网络, 组建院内卒中快速抢救小组,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卒中 中心和卒中中心的认证体系等措施,其核心就是要让公众都知道 卒中是急症,卒中发生后应尽快送达有能力进行卒中溶栓治疗的 医院,并获得规范性溶栓治疗。为使溶栓这一有效疗法能更好、 更广泛地在我国使用,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救治率,脑防 委特组织全国脑血管病权威专家制定静脉溶栓指导规范如下,其 中的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采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的标准[1]。
表1 美国指南急诊室处理时间目标
行动
时间
到院至急诊医师接诊
≤10 min
到院至卒中团队接诊
≤15 min
到院至初始CT检查
≤25 min
到院至CT判读
≤45 min
到院至应用静脉溶栓药物
≤60 min
到院至入住卒中单元
≤3 h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

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引言概述: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恢复梗塞区脑组织的血流,减少神经功能损伤。

然而,溶栓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都适合,需要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梗塞溶栓评估标准的内容。

正文内容:1. 患者的时间窗口评估1.1 症状持续时间评估: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通常是发病后3至4.5小时内。

因此,评估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症状持续时间超过4.5小时的患者通常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

1.2 病因评估:某些病因导致的脑梗塞,如心源性脑梗塞、出血性脑梗塞等,其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溶栓治疗时,需要考虑病因的影响。

2. 影像学评估2.1 脑卒中类型评估:脑梗塞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溶栓治疗主要适合于缺血性脑梗塞,因此需要进行影像学评估,明确脑梗塞的类型。

2.2 梗塞范围评估:梗塞范围的评估可以通过颅脑CT或者MRI进行。

梗塞范围过大的患者可能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因为溶栓治疗可能导致出血性并发症。

3. 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3.1 年龄评估:年龄是影响溶栓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普通来说,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因为他们的血管病变情况较为严重。

3.2 基础疾病评估:患有一些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能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因为这些疾病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3.3 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溶栓治疗可能会导致出血性并发症,因此需要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判断患者是否能够承受溶栓治疗带来的风险。

4.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评估4.1 凝血功能评估:溶栓治疗可能会导致出血的风险增加,因此需要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确保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4.2 肝肾功能评估: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不适合进行溶栓治疗,因为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药物积聚,增加出血的风险。

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流程指导

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流程指导

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流程指导静脉溶栓流程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建议,在时间窗内给予溶栓治疗,目前认可的方案是4.5h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

快速进行急诊评估和启动卒中小组可有效地减少院内延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最新的循证医学提示,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唯一有效的手段。

规范溶栓流程提高溶栓率,选择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可从RT-PA溶栓治疗中获益。

为达到治疗获益最大化,应采取所有努力以缩短启动治疗的延误,从急诊到溶栓的时间应在60分钟内。

应急流程的组织和实施:1、成立院内卒中应急小组小组成员覆盖医护、辅助科室及后勤人员,包括卒中专科的医生、护士、急诊预检护士、急诊神经内科(下称神内)医生、急诊科专职护工、影像及检验科人员、住院处指定人员等20名,所有成员都有5年以上工作验。

2、建立院内卒中应急流程应急流3、设立通讯中心,由卒中病房护士长担任卒中小组协调员, 负责联系、协调小组各部门工作须注意,因MRI检查可能延误时间,故反对盲目进行此项检查。

选择性MRI或血管检查限于:患者有快速戏剧性恢复,非常轻的卒中,或不适合溶栓而拟机械取栓或血管内治疗的患者。

除考虑大血管闭塞、医院能在发病6小时内实施动脉溶栓的情况外,反对盲目进行动脉溶栓。

对的确经济困难的患者,可考虑实施标准尿激酶静脉溶栓。

提高溶栓率是卒中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首先应注意减少院前延误,120急救系统是其中重要环节。

出诊医务人员应懂得快速识别疑似卒中患者,熟知卒中早期表现就近送往可开展全天候溶栓治疗的医疗中心。

尽早激活卒中团队,预定急诊 CT和实验室检查。

做好组织化管理,使院内延误控制在60分钟以内是实现溶栓率提高的基础。

动脉溶栓标准纳入标准:一、临床部分1年龄18-80岁;2明确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且造成较明确的神经功能障碍(NIHSS>4分),同时症状持续超过1小时;3起病至干预在3-6小时内(对于前循环6-12小时内,后循环6-24小时内的患者,在充分影像学支持的情况下,可考虑动脉溶栓★);4患者或家属对动脉溶栓的效益/风险知情同意。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缺血性卒中(IS)的抗栓治疗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缺血性卒中(IS)的抗栓治疗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缺血性卒中(IS)的抗栓治疗缺血性卒中(IS)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在IS和TIA中,“A-S-A”管理(即降压、他汀、抗栓)仍然是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

其中,抗栓治疗包括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在临床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抗血小板治疗,同时还要关注以华法林为主的抗凝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上述三大管理措施可以降低更多的死亡或残疾风险。

其中,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死亡或残疾风险的降低效果尤为明显。

急性IS 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复发。在临床实践中,医师应参考指南原则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I S急性期抗栓治疗1、静脉溶栓【推荐意见】对IS 发病≤3 h的患者,应按照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筛选患者,推荐尽快静脉给予rt-PA 溶栓治疗【1A】。对IS 发病3 ~4.5 h 内的患者,应按照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筛选,推荐尽快静脉给予rt-PA 溶栓治疗【1B】。如没有条件使用rt-PA,且发病≤6 h,可参照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筛选,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2B】。不推荐在临床试验以外使用其他溶栓药物【1C】。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或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者,推荐推迟到溶栓24 h 后开始【1B】。【推荐意见说明】溶栓使用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溶栓方法: rt-PA 0.9 mg/kg (≤90 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 min 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1 h;尿激酶100 ~150 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 ~200 ml,持续静脉滴注30 min,用药期间及用药24 h 内应严密监护患者。2、血管内治疗【推荐意见】静脉溶栓是血管再通的首选方法。即使正在考虑血管内治疗,符合静脉rt-PA 治疗指征的患者也应接受静脉rt-PA治疗。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都应尽可能减少时间延误【1A】。对于大血管闭塞的IS 患者,使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方法可能是合理的【2B】。对满足下列所有标准者,应当进行可回收机械取栓术【1A】:①卒中前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为0 ~1 分;②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 段闭塞所致卒中;③年龄≥18 岁;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⑤Alberta 卒中项目早期CT 评分(ASPECTS)评分≥6;⑥症状出现≤6 h 可以开始治疗(腹股沟穿刺)。对于发病≤6 h 的以下患者,虽然获益仍不确定,但进行可回收机械取栓术可能是合理的【2B】:①大脑中动脉M2、M3 段闭塞;②卒中前mRS 评分>1,ASPECTS 评分<6 或NIHSS 评分<6 的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 段闭塞者.虽然获益尚不确定,对发病≤6 h 的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闭塞者,进行可回收机械取栓术可能是合理的【2C】。距最后正常状态6 ~16 h 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符合DAWN 或DEFUSE-3 研究的其他标准,推荐进行机械取栓术【1A】。距最后正常状态16 ~24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者,符合DAWN 研究的其他标准,可考虑进行机械取栓术【2B】。发病≤6 h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IS,当不适合静脉溶栓或静脉溶栓无效且无法实施机械取栓时,可严格筛选患者后实施动脉溶栓【1B】。【推荐意见说明】mRS 评分:评估卒中后功能残疾程度。NIHSS 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ASPECTS评分:评估脑梗死体积。3、抗血小板治疗【推荐意见】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IS 患者,推荐在发病后尽早给予阿司匹林150 ~300 mg/d【1A】。溶栓治疗者,推荐在溶栓结束24 h 后开始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1B】。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建议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2C】。4、抗凝治疗【推荐意见】对大多数急性IS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抗凝治疗【1A】。溶栓后需抗凝治疗者,推荐在溶栓结束24 h 后使用抗凝剂【1B】。凝血酶抑制剂治疗急性IS 的有效性尚待更多研究进一步证实,这些药物只建议在临床研究环境中或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使用【2B】。5、降纤治疗【推荐意见】对不适合溶栓并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特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者,建议选用降纤治疗【2B】。IS二级预防抗栓治疗IS 主要包括非心源性和心源性两大类,复发风险高,卒中后应尽早开始二级预防,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复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1、非心源性【推荐意见】对非心源性栓塞性IS 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建议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脑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A】。建议首选阿司匹林(50 ~325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抗血小板治疗【2B】。发病≤24 h, 具有脑卒中高复发风险(ABCD2 评分≥4 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 或轻型IS(NIHSS 评分≤3 分),推荐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 d【1A】。推荐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作为长期二级预防的一线用药【1A】。发病≤30 d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率70% ~99%)的IS 或TIA,建议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90 d【2B】。此后推荐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作为长期二级预防的一线用药【1A】。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IS 或TIA,建议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2B】。非心源性栓塞性IS 或TIA,不推荐常规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1A】。【推荐意见说明】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剂量为75 ~150 mg/d。阿司匹林(25 mg)联合缓释型双嘧达莫(200 mg)或西洛他唑(100 mg),2 次/d,均可作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替代治疗方案。抗血小板药应综合患者危险因素、费用、耐受性和其他临床特性个体化选用。2、伴房颤的IS【推荐意见】对伴有房颤(包括阵发性房颤)的IS 或TIA,推荐适当剂量华法林口服抗凝,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再发,维持INR 在2.0 ~3.0【1A】。伴有房颤的IS 或TIA,应根据缺血的严重程度和出血转化的风险,选择抗凝时机。建议出现神经功能症状≤14 d 给予抗凝治疗预防脑卒中复发,对于出血风险低的患者,应适当延长抗凝时机【2B】。伴有房颤的IS 或TIA 患者,若不能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推荐应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1A】。也可以选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2B】。【推荐意见说明】DOACs 可作为华法林的替代药物,目前国内已经获得批准的DOACs 包括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药物选择应考虑患者个体化因素。3、其他心源性IS【推荐意见】伴有急性心肌梗死的IS 或TIA,影像学检查发现左室附壁血栓形成,建议华法林抗凝治疗≥3 个月【2B】;如无左室附壁血栓形成,但前室壁无运动或异常运动,建议给予华法林抗凝3 个月【2B】。有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但无房颤及其他危险因素(如颈动脉狭窄)的IS 或TIA,建议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2B】。已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患者,发生IS 或TIA 后,不建议常规联用抗血小板治疗【2C】;但足量华法林治疗过程中仍出现IS 或TIA时,建议加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2B】。不伴有非风湿性二尖瓣性房颤或其他瓣膜病变(局部主动脉弓、二尖瓣环钙化、二尖瓣脱垂等)的IS 或TIA,建议抗血小板治疗【2B】。植入人工心脏瓣膜的IS 或TIA,建议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2B】。已植入人工心脏瓣膜者,既往有IS 或TIA 史,若出血风险低,建议在华法林抗凝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2B】。。

溶栓指南完整版本

溶栓指南完整版本
(1)症状开始时间,若于睡眠中 起病,应以最 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间;
(2)近期患病史; (3)既往病史; (4)近期用药史。
应尽快将患者送至附近有条件的医院
(应包括能在 24 h 内行头颅 CT 检查和具备 溶栓条件)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由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时间窗窄,及时评估 病清和做出诊断至关重要,医院应建立脑卒中诊 治快速通道,尽可能优先处理和收治脑卒中患者。
院前脑卒中的识别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 可能:
(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2)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 斜;
(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4)双眼向一侧凝视; (5)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6)眩晕伴呕吐; (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 呕吐; (8)意识障碍或抽搐。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 指导规范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编审委员会
脑卒中救治现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 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目前超早期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 原激活剂 (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mogen activator, rt-PA ) 静脉溶栓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 手段,已被我国 和许多国家指南推荐,但目前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比例仍然很低。
诊断:《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
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 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 显示有责任缺血性 病灶时),或持续 24 h 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
(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脑 CT/MRI 排除脑出血。

溶栓治疗的标准操作规程

溶栓治疗的标准操作规程

溶栓流程图
筛查表
溶栓推荐意见
溶栓适应证
(1)起病时间< 12 小时,年龄< 75 岁者确立
STEMI 诊断后,无禁忌证者应立即予以溶栓 治疗。 (2)患者年龄≥ 75 岁,经慎重权衡缺血或出血 利弊后考虑减量或半量溶栓治疗。 (3)发病时间已达12 ~ 24 小时,如仍有进行 性缺血性胸痛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ST 段持 续抬高者也可考虑溶栓治疗。
转运PCI:
高危STEMI患者就诊于无直接PCI条件的医
院,尤其是有溶栓禁忌证或虽无溶栓禁忌证 但已发病>3 h的患者,可在抗栓(抗血小板或 抗凝)治疗同时,尽快转运患者至可行PCI的 医院(II a,B)。根据我国国情,也可尽快请有 资质的医生到有PCI硬件条件的医院行直接 PCI(II b,C)。
STEMI溶栓后转诊
溶栓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STEMI 患者溶栓治疗后,3 ~ 24 小时内应转至上级
PCI 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溶栓后再通指标不 明确者或溶栓失败者更应尽早转至上级PCI 医院行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或)PCI。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 频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 交感风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机械性并发症 等)时,应迅速联系上级PCI 医院,采取相应措施, 将患者尽早尽快转运至上级PCI 医院以便进一步处 理。
7) 妊娠; 8)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
9) 终末期肿瘤或严重肝肾疾病 ;
10) 正在使用抗凝药物,国际标准化比值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水平越 高,出血风险越大
禁忌证
溶栓剂选择
不同溶栓药物特征的比较

2023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静脉溶栓治疗更新要点!

2023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静脉溶栓治疗更新要点!
12)未接受静脉溶栓而计划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手术前保持血压 ≤ 180/105 mmHg 可能是合理的(Ⅱb 类推荐,B 级证据,修订)。
1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和治疗后 24 h 内血压应维持 < 180/105 mmHg(I 类推荐,B 级证据,修订)。
14)对于发病 < 4.5 h 且有静脉溶栓指征的患者,推荐使用标准剂量的 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I 类推荐,A 级证据,新增)。
24)AIS 合并既往消化道或泌尿系统出血,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治疗可能获益(Ⅱb 类推荐,C 级证据)。
25)手术后 14 d 内可考虑 AIS 静脉溶栓治疗,但需要谨慎考 虑手术部位出血风险与溶栓带来的获益(Ⅱb 类推荐,C 级证 据)。
26)AIS 近期重大外伤史(14 d 内),而未影响头部,应谨慎 考虑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需要权衡伤口处出血风险以及卒 中的严重程度及致残程度(Ⅱb 类推荐,C 级证据)。
18)对于轻型致残性 AIS 患者,如在发病 4.5 h 内,推荐进行阿替 普酶静脉溶栓治疗(Ⅱa 类推荐,B 级证据,新增)。
19)对于轻型非致残性(NIHSS 评分 0~5 分)的 AIS 患者,如在 发病 4.5 h 内,不常规推荐静脉溶栓治疗(Ⅲ 类推荐,B 级证据,新 增)。
20)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适用于 24 h 内曾使用过低分子肝素 的患者,不论是预防剂量还是治疗剂量(Ⅲ 类推荐,B 级证据)。
30)以惊厥发病的 AIS 患者,若有证据认为肢体功能障碍来自于卒中,而非癫痫 发作后麻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能获益(Ⅱa 类推荐,C 级证据)。
31)AIS 患者伴有已知或拟诊为颅外段颈动脉夹层,发病时间 < 4.5 h,可谨慎 选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Ⅱa 类推荐,C 级证据)。

急性缺血性卒中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急性缺血性卒中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血管成像
包括CT血管成像(CTA)和MR血管成像(MRA ),可评估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
04
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与操 作规范
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01
02
03
个体化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 卒中类型、病情严重程度 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
时间窗原则
在发病后尽早启动溶栓治 疗,通常建议在发病后4.5 小时内开始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替奈普酶静脉溶栓 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7
目录
• 引言 • 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原理及机制 • 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与评估 • 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案与操作规范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专家共识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急性缺血性卒中概述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是一种由于 脑部血管突然阻塞导致脑部缺血的急 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 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
替奈普酶药物特性及优势
替奈普酶是一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 活剂(rt-PA),具有选择性激活与纤 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的特性,能够产 生较强的局部溶栓作用。
与其他溶栓药物相比,替奈普酶具有更高的 纤维蛋白特异性,能够降低全身性出血的风 险。
替奈普酶还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较 低的免疫原性,使得其在临床应用 中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严密监测患者情况
根据患者体重、年龄等因素,精 确计算溶栓药物剂量,避免过量 使用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在溶栓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 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 能的出血并发症。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血管再闭塞预防
在溶栓治疗后,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抗血小板治疗等,以降低血管 再闭塞的风险。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

V级,左侧偏身感觉减退,左侧巴氏征(+),右侧巴氏征(-)。NIHSS
评分9分。
入 院 后 24h 查体
神清,构音欠清,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左 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左上肢肌力III-级,左下肢肌力III+,右侧肢体肌
力V级,左侧偏身感觉减退,左侧巴氏征(+),右侧巴氏征(-)。
3
4.5-9H多模式CT指导下的
扩大时间窗溶栓
入 选 标 准
(1)发病时间窗在4.5-9小时内 (2)符合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症, 无禁忌症 (3)累及半球的CTP或PWI异常灌注区域最大 直径>2cm. (4)CTP/CTP-SI或PWI/DWI不匹配区域 >=20%
排 除 标 准
(1) CTA-SI >1/3供血区;
入 院 时脑CT
诊断
1. 心源性脑栓塞(右侧大脑半球) 2. 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 重度肺动脉高压
治疗
经评估起病在3h左右,有静脉溶栓适应症, 无禁忌症。
予rt-PA 0.9mg/Kg 静脉溶栓治疗。
入 院 后 2h 查体
神清,构音欠清,对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左 侧鼻唇沟浅,伸舌左偏,左上肢肌力I级,左下肢肌力III-,右侧肢体肌力
体检、(含潜在溶栓指征者通知溶栓小组成员) (6)即刻急查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心肌三项、
心电图
2、患者在CT检查过程中处治要点
(1)危重病人、潜在溶栓病人需全程陪护并观察; (2)尽快第一时间安排病人检查,提前联系CT室,先检查 同时补交费,作好其他等待检查病人的工作,做多模式 CT可提前或协助CT室建立肘静脉或股静脉通路。 (3)进一步与家属沟通,了解有无溶栓禁忌症及患者经济状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及相关问题探讨--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及相关问题探讨--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2 溶 栓 方 法
溶栓的优点是能使尿激酶持续地激活纤 溶酶 , 降低纤维蛋 白
原 , 机 体 处 于 低 凝状 态 , 改 善 侧 支 循 环 , 进 梗 死 后 再 灌 使 对 促
注更为有 利。因此 , 动脉溶栓成功后再进行一段时间的静脉
溶栓 , 能有助于防止动脉溶栓 成功后 发生再梗 死 , 且静 可 而
预测 因素 目前还存在争议 。④ MR : /弥散加权 成像可观察 到
脑缺血 3 i 后 的细胞性脑水肿 , 0r n a 呈现高信号 , 而高信号 区 域将不可逆转地缺血坏死 ; 灌注成像可 以实时地检测 到脑组 织 的缺血程度 ; 灌注成像异常 区域和弥散加权成像异 常区域
的差 为 目前 影 像 学 上 可见 的 缺 血半 暗带 ; 有 当影 像 学 上 可 只 见 的缺 血 半 暗 带 足 够 大 时 , 栓 治 疗 才 能 收 到较 好 的疗 效 。 溶
实时检测血 流速度 、 脉动性 和微栓子 情况 , 具有一定 的局 但
限性。③c 急性脑卒 中患 者 , T可 见到 以下征象 :. T: C a 未见 明显异 常 ;. b 陈旧梗死灶 : 在界 限清晰的极低 密度灶并 结 存 合 既往病史判断 ;. c可疑低密度 : 白质界限 的丧失 , 占位 灰 无 效应 ; . d 新鲜梗死 : 临床 认为缺血 的动脉供应 区 内出现低 在 密度灶 ;. e 出血性梗死 : 缺血 区域内出现片状 高密度影 ; 脑 f .
不超过 10万 u为宜并 不会增加 闭塞血管再通率 , 0 而很 可能 引起 出血。术 中应结合梗死部位 、 间窗及年龄等 因素调整 时 用量。对 于 M1 段梗死 、 尿病及 老年 患者 应慎 重 , 防颅 糖 以
内出 血 。 3 溶栓 后 的处 理 溶栓 术 后 立 即行 C T检 查 排 除 颅 内 出血 ; 1天 皮 下 注 第

溶栓规范

溶栓规范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的规范化溶栓治疗(注:下文中凡引用《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内容,均以加粗字体及下划线表示。

)一、颈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方案1.溶栓入选标准:(1)、年龄18—75岁;(2)、临床表现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持续> 30分钟,但在6小时以内,治疗前无明显改善;(3)、治疗前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明显的责任病灶的梗死低密度改变;(4)、无昏睡、昏迷等严重意识障碍,(5)、卒中引起可评估的神经缺损,如语言、认知、运动障碍(面瘫及明显偏瘫,肌力0一Ⅲ级,若为轻瘫,则需同时伴有面瘫或/和失语等症状);(6)、卒中引起可评估的神经缺损评分,NIHSS评分7~22分;(7)、患者或家属签署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

(8)、溶栓治疗应尽早进行,最好在3小时以内,争取在6小时内,超过6小时但在9小时内的病例,如多模式影像学支持尚有缺血半暗带存在,也可考虑溶栓,(进展性卒中,以病情加重时的时间为起点开始计算,不以最初发病时间为起点计算);注:如患者就诊治时,发病时间已超过3小时,但尚在9小时内,其入选标准除符合上述标准外,还需满足下列多模式影像检查的条件:①、累及半球的CTP或PWI异常灌注区域最大直径>2cm;②、CTP/CTA-SI或PWI/DWI不匹配区域≥20%;③、CTA显示大血管TICI分级为0级或1级;2.溶栓排除标准:(1)、溶栓治疗之前,临床表现已出现明显改善;(2)、轻微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如单纯性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和构音不清及肢体轻瘫;(3)、近6个月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近3个月有脑梗死史(但无明显肢体瘫痪等表现的腔隙性脑梗死不受影响);(4)、近6个月内患有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的,如消化道出血、糖尿病性出血性视网膜炎等;(5)、近3个月内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心肌炎等;(6)、近6周内外科手术、严重创伤、器官活检及妊娠、分娩、哺乳期;(7)、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肿瘤;颅内、脊柱手术者;(8)、卒中发作时有癫痫发作(9)、发病前48小时内应用肝素等抗凝治疗,且aPTT超出正常值上限或/和INR INR>1.5;(10)、严重心、肺、肾或肝功能不全,恶性肿瘤,(11)、未控制的血压,未控制的高血压是指间隔至少10分钟,重复3次测得的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或是指收缩压<100mmHg,疑为血液动力学机制所致的脑梗死者;(12)、血小板计数<100000/mm3(13)、血糖<2.7mmol/L或>22.2mmol/L;(14)、对溶栓剂成分或其他组成成分过敏。

2023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进展

2023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进展

2023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进展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

1995年的NINDS研究奠定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AIS的基石。

大量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证实了静脉溶栓能够挽救缺血半暗带,减轻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预后。

随着国际和国内AIS再灌注治疗相关临床研究不断深入陆续增添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超时间窗静脉溶栓静脉溶栓应用时限导致受众有限,但超时间窗血管开通获益可能性下降,且出血风险增加。

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通过严格的影像学筛选,超时间窗患者也可从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中获益。

2018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游艮道对于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6~24h的患者,根据DAWN研究和DEFUSE3研究的入选标准可以进行介入治疗。

侧支循环是到院缺血核心体积和到院24h内缺血核心增长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同侧支循环模式导致缺血核心增长速率的差异,即使在超过48h后依然在持续。

且再灌注后不良预后独立预测因子中,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A1berta 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症状性颅内出血、无错配均与侧支循环状态密切相关。

缺血半暗带在良好侧支循环支持下,多达50%的大血管闭塞患者的梗死核心缓慢增大。

因此,EXTEND研究人员假设,用药物进行血运重建与机械血运重建在再灌注和功能结果上可能具有一致性。

选择梗死灶较小、半暗带较大的患者,药物溶栓可以像机械溶栓一样在晚时间窗进行。

2019年EXTEND研究证实:经多模影像筛选发病4.5~9h的患者可从静脉溶栓中获益。

WAKE-UP研究证实:满足DWI-F1AI R不匹配的醒后卒中患者可从溶栓中获益。

由于WAKE-UP临床研究结果的发表,EXTEND研究被提前终止。

但WAKE-UP不同于EXTEND研究,针对的是那些可能有机会在标准时间窗内溶栓的患者和没有使用半暗带影像指导的患者。

溶栓治疗的标准操作规程 (1)

溶栓治疗的标准操作规程 (1)

STEMI溶栓后转诊
• STEMI患者溶栓治疗后,3~24小时内应转至上级PCI医院进行冠脉动 脉造影检查;溶栓后在再通指标不明确者或溶栓失败者尽早转至上级 PCI医院进行冠脉动脉造影检查和(或)PCI。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频 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交感风暴、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机械性并发症等)时,应迅速联系上级PCI 医院,采取相 应的措施,将患者尽早尽快转运至上级PCI医院以便进一步处理。
溶栓治疗的标准操作规程
阳城县人民医院
再灌注治疗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治疗。溶栓再灌注治 疗具有严格的时效性,溶栓越早,效果越好,再通率 越高。因此,溶栓治疗应予FMC后30分钟内进行。 • 熟知STEMI溶栓适应症和禁忌症(可对照溶栓筛查表 迅速做出判断)
溶栓适应症
• (1)起病时间<12小时,年龄<75岁者确立STEMI诊断后, 无禁忌症者应立即备上述I类和lIa类适应证的中、高危患者,溶 栓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治疗的策略也许是合理的 ,但其益处和风险尚待进步确定(C)。
溶栓后紧急PCI
• Ⅱ类推荐: • 对于已经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如果不适宜PCI或不同 意接受进一步有创治疗,不推荐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 PCI治疗(C)。
• 3、联系院前急救系统或使用医院具备抢救条件的救护车转运患者; • 4、根据目标医院准备情况及患者病情,直接送至导管室或重症监护室

转运PCl
• 高危STEM患者就诊于无直接P어条件的医院,尤其是有溶栓 禁忌证或虽无溶栓禁忌证但已发病>3h的患者,可在抗栓( 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同时,尽快转运患者至可行PCI的医院( lla,B)。根据我国国情,也可尽快请有资质的医生到有PCI 硬件条件的医院行直接PCI(llb,C)。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4.5 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与表单(2020年版)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4.5 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与表单(2020年版)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4.5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2020年版)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ICD-10:I63)。

4.5小时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ICD-9-CM-3:99.10)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1. 急性起病;2. 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 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4. 排除非血管性病因;5. 头部CT/MRI排除脑出血。

三、治疗方案选择《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257)四、标准住院天数≤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疾病编码(ICD-10:I63)。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检查项目(一)必需检查的项目:1.三大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2.12导联心电图;3.头部CT。

(二)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检查项目:1. 胸部X线平片、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头颈CT 血管造影(CTA)、CT灌注成像(CTP)、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2.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发泡试验、颈部动脉血管超声、心脏彩超、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监测、腹部B超;3.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等;4.红细胞沉降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水平、抗心磷脂抗体、维生素B12、叶酸。

七、选择用药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药物。

ais静脉溶栓金标准

ais静脉溶栓金标准

ais静脉溶栓金标准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应证:患者需符合一定的适应证,包括年龄在18岁及以上,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症状出现时间小于3小时,以及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等。

2. 禁忌证:如有明确禁忌证,如活动性内出血、颅内出血病史、颅内肿瘤、脑疝等,则不能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3. 最佳时间窗:静脉溶栓的最佳时间窗通常为症状出现后3小时内。

全球权威指南一致推荐轻型致残性卒中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小时内,大血管闭塞患者,静脉溶栓是不可跳过的步骤醒后卒中的患者,可从静脉溶栓中获益。

4. 溶栓药物: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阿替普酶和尿激酶等。

阿替普酶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是全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首选药物。

5. 监测和评估:在静脉溶栓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状况和病情变化,及时评估溶栓效果和安全性。

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调整治疗方案。

6. 综合治疗:静脉溶栓治疗并非孤立存在的治疗方法,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如抗血小板、抗凝、降脂等药物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

总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金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适应证、禁忌证、时间窗、溶栓药物、监测和评估以及综合治疗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符合金标准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202X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规范

202X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规范

溶栓适应 证 (shìyìng)
1、年龄18~80岁。
2、发病4.5h以内(rtPA)或6h内(尿激酶)。 3、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h,且比较严重。(NIHSS 4~
22分)。 4、脑CT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zǎoqī)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
变。
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影响(yǐngxiǎng):
ECASS 3 结果很快得到肯定 被誉为自1995年NINDS试验后急性脑卒中治疗领域最大的进步 强调必须停止对溶栓治疗仍保持迟疑态度,以避免使大量患者丧失有效治疗
机会
随后各国指南根据该试验结果将溶栓时间窗扩大为4.5小时
3-4.5小时静脉溶栓在下列患者中的应用需进一步研究:年龄大于80岁;正在口 服抗凝药;基线NIHSS评分大于25分;先前有脑卒中和糖尿病史。
第十三页,共七十三页。
其他须说明 的情况 (shuōmíng)
1、心源性栓塞不是溶栓的禁忌。
2、意识障碍也不是溶栓的禁忌,但一般意识障碍的NIHSS评分较高, 须评估出血风险与预后。
3、少量SAH有时会模拟出缺血性卒中的表现,脑表面的少量出血 刺激血管痉挛(如sSAH),出现急性神经功能缺失(quē shī),因出血 少,头CT不易发现,需注意神经功能缺失(quē shī)持续时间、有无头 痛、颈抵抗或脑膜刺激征等。
提高了1.5小时。
溶栓效果不容质疑,关注度极高,据统计今年全世界有关
溶栓文献前所未有。
第四页,共七十三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CASS 3: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3 to 4.5Hour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栓效果不容质疑,关注度极高,据统计今年
3: 3 4.5
结论: 脑卒中发病后3中患者临床结局 影响: 3 结果很快得到肯定 被誉为自1995年试验后急性脑卒中治疗领域最大的进步 强调必须停止对溶栓治疗仍保持迟疑态度,以避免使大量患
者丧失有效治疗机会 随后各国指南根据该试验结果将溶栓时间窗扩大为4.5小时 3-4.5小时静脉溶栓在下列患者中的应用需进一步研究:年龄
溶栓禁忌症
6.已知有颅内出血病史或怀疑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 腔出血)。近 3 个月头颅外伤史;近 3 周有胃肠或泌尿系统 出血;近 2 周内进行大的外科手术;近 1 周有在不易压迫止 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7.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史。或严重糖尿病患者。 8. 血小板<1000,0003,血糖<2.7; 9. 妊娠期 ; 10.已口服抗凝药,且 >1.5;48 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 超
1995年证实对急性脑梗死发病3小时内疗效及 安全性
1996年中国开始尿激酶对发病6小时内急性脑 梗死溶栓进行开放性研究
1998年中国开始尿激酶对发病6小时内急性脑 梗死溶栓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证实尿激酶 溶栓相对安全、有效。
2004年国内用于临床(相隔9年)
2008年Ⅲ证实4.5小时内溶栓有效性,历经13年, 使溶栓时间窗提高了1.5小时。
前言
在欧美(执委会、、联盟)脑血管病指南中明确指出:不能 完成急诊溶栓的医院不能收治脑血管病病人,收治脑血管病 病人的医院必须能完成溶栓技术项目。我国中华医学会神经 病学分会也明确提出:急性脑梗死病人在溶栓时间窗内就医, 医疗单位必须书面告之病人或家属急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 而且在美国只要符合适应症,无需家属签字。
( 4~22分)。 4、脑已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 5、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溶栓禁忌症
1.昏迷或严重的卒中症状(>25); 2.发病时伴有癫痫发作; 3.近3 个月内有卒中史或心梗史,但不包
括陈旧小腔隙梗死而未遗留神经功能体 征; 4.仅有轻微的功能缺失且很快恢复(如 ) 5.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如骨 折)的证据
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 超出正常范围)。 7、血小板计数<100,0003,血糖<2.7(50)或>28.1。 8、血压:收缩压>180,或舒张压>100。 。
相对禁忌证
9、妊娠直至产后10天,或者哺乳期妇女。 10、其他原因可能导致生命维持短于1年。 11、可疑细菌性心内膜 12、在10天内有过心肺复苏术。 13、卒中发作时有抽搐(目的排除发作后麻痹,或者影响溶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节 奏的加快,威胁人们健康主要疾病的血管疾病,特别是脑血 疾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缺血性卒中在脑血管疾病中占有重 要的位置,它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治疗方法也有了长足的发 展。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国际上已有多个临床研究对其疗效 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Ⅰ-Ⅲ、 、3等一系列大规模随机 对照研究以及汇总分析都在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3h内、 6h内、3-4.5h) 、用药剂量和适应症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 索,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溶栓效果不容质疑, 关注度极高。
高,须评估出血风险与预后。 3、少量有时会模拟出缺血性卒中的表现,脑表面的少量出
血刺激血管痉挛(如),出现急性神经功能缺失,因出血少, 头不易发现,需注意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有无头痛、颈 抵抗或脑膜刺激征等。 4、溶栓前正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不是溶栓的禁忌。 5、溶栓前使用了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血清纤维蛋白原浓 度不低于200,就不是溶栓的禁忌。
大于80岁;正在口服抗凝药;基线评分大于25分;先前有 脑卒中和糖尿病史。
我国溶栓的现状
只有16%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3小时内被送到医院 - 院前延误(四个较大卒中登记中心数字)
只有1.3%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院内延误 从影像检查到溶栓治疗的时间显著长于美国或加拿大
溶栓适应证
1、年龄18~80岁。 2、发病4.5h以内()或6h内(尿激酶)。 3、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h,且比较严重。
动脉溶栓的适应症
动脉溶栓治疗适合 1、大脑中动脉主干梗死。 2、严重后循环梗死。
动脉溶栓适应症: 发病6小时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 发病24小时内由后循环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
溶栓前准备
1、检查排除颅内出血或其他疾病。 2、体检,包括评分。 3、检测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频率(注意初始测量双侧
出正常范围);
溶栓禁忌症
11.血压:收缩压>180,或舒张压>100 12.不合作。
绝对排除标准
头显示出血或者明显急性脑梗死病灶。 有脑肿瘤、脓肿、未处理的动脉瘤、血管畸形、脑挫裂伤等
很可能导致颅内出血或导致溶栓出血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确切的细菌性心内膜炎。 近2 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 近3 个月有头颅外伤史。 近3 周内有任何原因胃肠或泌尿系统明确出血。 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者。 近期的明确骨折
相对禁忌证
1、既往有颅内出血,包括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2、近1 周内有不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 3、体检发现有活动性出血或外伤的证据。 4、近3 个月有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但陈旧小腔隙未遗留
神经功能体征者除外。 5、10天有过小手术,如肝肾活检、胸穿、腰穿等。 6、已口服抗凝药,且>1.5;或未口服抗凝药,>1.7;48 小
栓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只有确切有血管狭窄或闭塞改变后 才进行溶栓)。 14、症状很轻,或者迅速恢复。 15、腹膜或血液透析。 16、溶栓可能会增加脑出血机会的患者,如严重的神经功能 缺失(>20),年龄>75岁,早期头显示水肿和占位效应。 17、不合作。
其他须说明的情况
1、心源性栓塞不是溶栓的禁忌。 2、意识障碍也不是溶栓的禁忌,但一般意识障碍的评分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