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生态因素
高三一轮复习老高考人教版生物第生态环境的保护课件PPT
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调整人的年龄结构,可提高地球的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1234
D [环境容纳量是由地球上的有效资源决定的,与人的性别比 例、年龄结构等特征无关,A 错误;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生物种群 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B 错误;科技进步能在一定 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 C 错误。]
1234
[答案] (1)垂直 (2)阳光(或光照强度) (3)由于水流流经浮床 时,流速变缓,物理沉降作用显著;浮床上的植物根系可吸收水中 的 N、P 等无机盐;浮床上的植物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可将污染物进行 生化降解 (4)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元素 (5)影响 种群繁衍 (6)直接价值和间接
1234
等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5)夏季,湖泊中 蛙声是求偶信号,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影响种群繁衍 作用。(6)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生态浮床的净化水 质、防止水华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直 接价值指供人类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的实用意义,以及旅游观赏、 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生态浮床的美化环境的价 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①控制 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③监控和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⑤推进生态农业。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成因
高 三 一 轮 复 习老高 考人教 版生物 第生态 环境的 保护课 件PPT【 PPT实 用课件 】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苏冀):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5课时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标要求 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成分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成分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关系1.生态系统的概述(1)概念: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
(4)类型: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
(5)功能: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三种生物成分的比较项目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作用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有助于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营养方式自养型异养型实例主要是绿色植物主要是动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3)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
源于选择性必修2 P50“概念图内容”:判断以下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①菟丝子②硝化细菌③玉米④噬菌体⑤秃鹫⑥蜣螂⑦蓝细菌⑧结核杆菌⑨蘑菇生产者包括②③⑦;消费包括①④⑧;分解者包括⑤⑥⑨。
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1)如图甲为热带雨林的一个场景,图乙为海洋生物的一个场景,两图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均有植物、动物、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图甲与图乙中的生物能否相互交换,为什么?提示不能。
每种生物生活的环境不同,都与自己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相适应,生态系统就是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如图为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9课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标要求1.解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并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自然事件、人类活动或外来物种入侵等。
3.阐明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源于选择性必修2P 102“知识链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系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同,从而起着增强系统净输入信号的作用,我们称之为正反馈调节;其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表现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多,遗传基因库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生态系统中的物种越少,遗传基因库越匮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强二者联系①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图所示:注意特例:冻原、沙漠等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比较低。
易错提醒(1)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4个易混点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个体数量。
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
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③强调“生态系统稳定性高低”时,必须明确是抵抗力稳定性还是恢复力稳定性,因为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辨析:某一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视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
(13)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2025届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大单元知识清单学案
第十三单元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2.生态系统的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
(2)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4.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相互关系(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4)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则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5)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5.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3)实例:6.食物网(1)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2)形成的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7.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8.过程✓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1)输入: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
高考生物大题常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生物大题常考知识点总结归纳生物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常常在高考中出现大题。
这些大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高。
对于考生来说,对这些常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是非常有益的。
本文将针对高考生物大题常考知识点进行一一梳理和总结。
一、细胞分裂与遗传1. 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进行染色体的复制、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以及染色体的分离和核质的分裂。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分裂期、染色体粘连期、核分裂末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阶段。
2. 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的减数分裂是指细胞在生殖过程中形成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的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包括两个相继进行的分裂过程: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交叉互换、等位基因等概念是需要关注的要点。
3.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基因或染色体发生改变所引起的遗传变化。
常见的遗传变异形式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基因重组等。
遗传变异的原因有自然变异、诱变剂和人工诱导等。
4.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基因表达是指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基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基因的调控包括转录水平的调控和转录后调控。
常见的调控方式有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转录因子的结合与激活等。
二、生物进化与分类1. 进化论与证据进化论是指物种进化的理论体系,它以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为主要理论依据。
常见的证据有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胚胎学、生物化石等。
2. 进化因素与进化机制进化因素包括突变、选择、基因流和基因漂变等,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物种的进化过程。
进化机制包括自然选择、性选择、随机漂变等机制。
3. 生物分类与分类法则生物分类是指对生物进行归类和命名的科学方法。
生物分类依据的原则包括形态分类、生理分类、生态分类和系统分类等。
常见的分类法则有拉丁命名法、三域系统、五界系统等。
三、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与调控1.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呼吸系统是指人体供氧和排二氧化碳的器官系统。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26讲生态系统(1)课件(广西专版)
• 2.食物网
• (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 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食物网。
•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另 一种生物的变动情况应视具体食物链确定。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蚱蜢突然减少,则 以它为食的蜥蜴减少,蛇也减少,蛇减少 则鹰就更多地吃兔和食草籽的鸟,从而导 致兔及食草籽的鸟减少。在这里必须明确 蛇并非鹰的唯一食物,所以蛇减少并不会 造成鹰的减少,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而 维持数量基本不变。
• (6)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传递的平均效率 为10%~20%。
• 2.能量传递的有关计算
•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 约10%~20%。其含义是指一个营养级的 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营 养级(即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 在一条食物链中,若生产者(第一营养级) 能量为100%,那么,第二营养级所获得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1.能量流动过程 • 太阳能。
• (2)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该系统中全 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3)流动路径: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 (4)流动过程的图解:
• 注意:
• ①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 学能,最终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 失。
• 本讲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生态观,尤 其是考查学生应用生态学知识分析解决现 实中实际问题及热点问题的能力。生态系 统的考查形式多样,试题中往往涉及图形、 图表的分析,常常与动植物、微生物的新 陈代谢、生态农业等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人与生物圈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生物固氮是近年来新增的考点,常与蛋白 质代谢、C循环等知识结合,联系生产实 际进行学科内综合考查。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新人教新高考) 第9单元 第3课时 群落的结构
课标要求 1.概述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空间结构。2.简述生态位的概念、内容、形成原因及其意义。
考点一
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群落演替等。
提醒①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与群落都是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之和=种群,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之和=群落。
②群落并非是各种生物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有机整体。
2.群落的物种组成
(1)意义: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即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3)规律
①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②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不同。数量多,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很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意义
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5.群落的季节性
(1)原因: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
(2)结果: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6.生态位
(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研究内容
①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②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特点:群落中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4)原因: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5)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延伸应用 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23讲生物的进化[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种群内的某些可遗传变异将赋予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2.阐明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会增加3.说明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4.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5.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新物种的形成[核心素养] (教师用书独具)1.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与环境相适应(生命观念)2.比较辨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科学思维)3.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形成生态意识(社会责任)考点1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地层中陈列的证据——化石(1)概念: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
(2)作用: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
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3)分布:大部分化石发现于沉积岩的地层中。
(4)结论:已经发现的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而且还揭示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
2.当今生物体上进化的印迹——其他方面的证据(1)比较解剖学证据: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的祖先寻找证据。
(2)胚胎学证据: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这个证据支持了人和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祖先的观点。
(3)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①当今生物有许多共同特征,如都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等,这是对生物具有共同祖先这一论点的有力支持。
②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提示人们当今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异的大小则揭示了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
1.大部分化石发现于沉积岩的地层中。
高中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讲义 必修3 4.3、4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各种生物种群
群落的演替 (2)物种数目 目测估计
2.(1)物种组成
二、1.另一种生物 3.寄主的养分
2.两种或两种以上
4.有利
三、1.垂直结构 2.阳光 光照强度 四、1.另一个群落 3.地衣 苔藓
水平结构 土壤湿度 盐碱度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灌木
4.(1)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2)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图:________。B图:________。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图:(1)植物分层:________。 (2)动物分层:________。 B图:地形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________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 的影响等。
疑难突破 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分析
误区剖析 几种难辨别的种间关系 (1)要正确区别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①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 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 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 食:a.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b.一种生物以同 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 争。
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 直分布主要是受温度的制约。
四、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代替 的过程。 2.类型: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 裸岩阶段→________阶段→________阶段→草本植物 阶段→________阶段→森林阶段。
高三一轮复习: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 第3讲 人与环境
(×)
(5)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是就地保护。
(√)
(6)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
2.教材拾遗 (1)生物多样性分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 样性三个层次。虎有东北虎、华南虎等多种类型,这属于 哪一层次的生物多样性?鹿等多种动物又属于哪一层次的 生物多样性? 提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2)对于濒危物种来说,就地保护是否一定是最有效的保护 措施?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若其生存地未被破坏,则应就地保护;若 其生存地遭到破坏,则应进行易地保护。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人类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是生物 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①人类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 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②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这是物种生存受 到威胁的重要原因。 (2)环境污染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3)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以 及与之相应的经长期协同进化的物种消失。 (4)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也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 性丧失。
()
A.很多具有价值的野生动物灭绝或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人类
掠夺式开发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滥捕乱猎以及人类活动
所导致的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B.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必须持有狩猎证,并实行
年度猎捕量限额管理,一般是在种群数量超过 K 值或对
人和社会存在危害隐患时才会允许猎捕
C.国家禁止私自引入外来物种原因是外来物种可能会引起
C.水华发生时,水中含氧量降低的原因之一是藻类大量繁
殖,导致夜间呼吸作用增强,消耗了大量溶氧
D.水华发生时,水体生物大量死亡,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提纲
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1.种群的定义2.列举种群的数量特征3.种群密度是什么4.说说调查种群密度的一些方法5.标记重捕法怎么应用?公式?6.理解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7.区分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概念模型8.理解种群J型增长曲线和S型增长曲线9.什么是环境容纳量?会受到什么因素影响?10.自然条件下,什么时候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什么时候种群密度最大?11.区分周期性波动和非周期波动12.学会用血细胞计数板去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14.区分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1.群落的定义2.什么是物种丰富度?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因素3.数量多就是优势物种吗?为什么4.种间关系有哪些?明白某些物种之间的关系5.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各受什么因素影响6.群落季节性的含义7.什么是生物的生态位?具体到动物或植物怎么来理解8.生态位形成的原因及意义9.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什么方法10.列举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其中生存的生物特点1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1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相同点和区别1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会有什么影响?14.怎么改善生态环境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含义2.生物圈的含义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4.生产者的组成内容,作用,地位5.消费者的组成,作用,地位6.分解者的组成,作用,地位7.非生物物质和能量都有哪些?作用是什么?8.会写食物链,开端和终端是什么成分?9.在食物链中,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有什么关系?10.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什么?11.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什么?12.能量流动的过程1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14.能量流动的途径,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的形式,能量散失的途径,能量散失的形式,能量流动过程中的转化15.能量流动的特点16.生态金字塔都有哪些?17.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18.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措施19.碳循环的过程图20.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的方式21.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22.碳循环的特点23.什么是生物富集?2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25.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26.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7.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什么方面?28.负反馈调节的含义和作用29.怎么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四章人与环境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3.生物多样性有哪些?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哪些?5.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7.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生态因素资料
生态因素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和非生物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生态环境因子是影响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各种因素,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生态环境因子具有多样性和相互依存性,它们相互作用,构成生态因素网络。
生态因素是影响一个生物群落或个体生态系统中生命的因素。
除了生物因素外,有哪些生态因素会影响生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呢?光照光照是生态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生态因素。
光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至关重要。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光照对植物的生长速度、植物的形态结构等都有直接影响。
另外,光照对动物的代谢、行为等也有影响。
温度温度是另一个重要的生态因素。
不同生物对温度的适应程度不同,有的适应高温环境,有的适应低温环境。
温度对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等都有重要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生物的生理功能,甚至导致死亡。
湿度湿度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植物和动物对湿度的要求不同。
湿度对生物的水分平衡、干旱耐受性等都有影响。
湿润的环境对某些植物的生长非常有利,而对其他类型的生物可能不适宜。
土壤土壤也是生态系统中一个关键的生态因素。
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等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土壤的类型、质地对不同植物的适应程度也不同。
土壤中的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的互动起着重要作用。
栖息地栖息地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生态要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不同生物对栖息地的要求不同,有些生物需要湿润的环境,有些则需要干燥的环境。
栖息地的破坏会导致某些生物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是生态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对植物和动物造成危害。
植物通过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如果空气中存在有毒气体,可能会阻碍光合作用的进行。
同样,动物呼吸系统对空气质量也非常敏感。
总的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非常重要,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生态系统和人类环境(第2课时)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①图中能量流动的研究是在食物链层次 上进行的,而生态系统中还存在其他生产者, 因此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小于流入生态 系统的总能量。
②图中是生态系统中一条主要的食物链, 图中生产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流向其他植食 动物,所以图中生产者和鼠的能量传递效率 远小于10%。(各营养级之间10% ,依据 该物种的主要食性将每个物种都归属于一个 特定的营养级。)
核心归纳:理解常考的两种能量流动模型 (1)第二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动过程模型 图中箭头①指的是摄入量,若没有箭头③,则①代表的是同化量
说出a、b、c、d、e、f、h、i所代表的含义
(2)“拼图法”分析能量流动过程
①W1、D1、D2指相应营养级的同化量,B1、B2指相应营养级中 未利用的能量; ②各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B1+C1+D1或B2+ C2+D2。
③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是100%。从上图可以看出,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 传递效率等于D1/W1×100%,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 传递效率只有约10%。
④利用“拼图法”可得关系式
例1.某同学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 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C为 分解者
;A
为大气中的CO2库。
(2).[模型二]
分析:A为 生产者 ;B为 消费者 ;C为 分解者 ;D
为 大气中的CO2库
。
思考:若将上图改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应做什么修改?
应将 “大气中的CO2库”改为“非生物环境”
思考:若将上图改为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应做什么修改?
应将 D“大气中的CO2库”改为“非生物环境” 增加“光→A”,取消 D→A
例2.在一条捕食食物链中,甲、乙分别属于第二、第三个营养级。 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乙的同化量占甲同化量的比例。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新高考生物真题考点分布汇总
新高考生物真题考点分布汇总类别题号题型考点核心素养甘肃卷1 单选题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脂质的种类及功能生命观念——物质与能量观2 单选题主动运输、协助扩散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3 单选题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细胞呼吸生命观念——物质与能量观社会责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4 单选题细胞器、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5 单选题DNA、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科学探究——实验设计6 单选题细胞癌变、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表观遗传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科学思维——演绎与推理7 单选题生物进化生命观念——进化与适应观8 单选题神经调节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9 单选题神经调节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10 单选题细胞膜、体液调节、信号转导机制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11 单选题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12 单选题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13 单选题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14 单选题群落的演替及其影响因素、生态工程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15 单选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科学探究——实验设计16 不定项单选题动物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科学探究——实验设计17 实验题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植物的激素调节科学探究——实验设计生命观念——物质与能量观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18 实验题神经调节科学探究——实验设计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19 填空题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间关系、生态位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20 实验题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科学思维——演绎与推理科学探究——实验设计21 读图填空题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基因工程科学思维——演绎与推理科学探究——实验设计。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第7课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与能量流动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4)意义:使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碳循环(1)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
(2)过程图解归纳总结(1)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非生物环境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碳返回非生物环境的途径: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3.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
(2)特点①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的某种物质浓度就越大。
②生物富集也具有全球性。
4.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生物富集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富集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反复利用单向流动、逐级积累、全球性形式光能→化学能→热能无机物↔有机物不易分解或排出的重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过程沿食物链(网) 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往复循环沿食物链(网)联系①在群落中它们的流动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且相互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③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间循环往返的动力,也是生物富集的动力;④某些物质在沿食物链(网)流动时会发生生物富集源于选择性必修2 P67“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1”:生物圈是(填“是”或“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不是(填“是”或“不是”)一个在“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物质可以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它必须由生物圈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方可维持正常运转。
2023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3章第345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__不__同__生__物____之间。
信息源:信息产生的部位
信道:信息传播的媒介 5.信息传递三要素信息受体:信息接收的生物或
其部位
6.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往往在生态系统各
组分之生__命__活__动__的__正__常__进__行__,海豚的回声定位;莴苣种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4)区别与联系。
类型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
含义 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 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
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复到原状的能力
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 恢复到原来的结构与
区 实质 稳定
功能
别
核心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高,营养 影响 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 因素
全球(生物圈) __全__球__性___、循环性
(2)联系。 ①二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固定太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一起进行。 ②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 分解等过程。 ③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 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总体上来说,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正反馈
负反馈
加速最初发生变化 调节方式 的那种成分所发生
的变化
抵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 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常使生态系统远离 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
结果
稳态
稳定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6课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标要求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
2.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能量流动规律,使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解释生态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
考点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的过程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4.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最终去向(1)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2)被下一营养级同化(最高营养级除外)。
(3)被分解者利用。
源于选择性必修2 P55“图3-5”: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填“>”“=”或“<”)。
易错提醒(1)解读能量流动过程的“一来二去”模型①A是初级消费者摄入量;B是初级消费者同化量;C是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量;D 是次级消费者摄入量。
②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③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量。
④生长、发育和繁殖量=遗体残骸+次级消费者摄入量。
(2)解读能量流动过程的“一来三去”模型①D、E、F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同化量。
②四条去路(最高营养级除外):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分解者利用、未利用。
③如果是分析能量的最终去向,只有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分解者利用三条去路(最高营养级除外)。
下图表示能量流入第二营养级后的去向,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是其同化量吗?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提示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不等于其同化量。
它们之间的关系: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2)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其同化量的一部分吗?为什么?提示不是。
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而是属于生产者所同化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影响动物的活动,如鸟类鸣叫、蝙蝠傍晚 飞翔等。
? 2.温度的生态作用
? 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如猪在18~20℃ 条件下增重最快;
? 影响生物的分布,如苹果、梨不宜在热带 地区栽种;
? 影响生物的习性,如鱼类的洄游、动物的 夏眠和冬眠;
? 影响动物的形态,如极地狐与沙漠狐的差 别。
? 3.水的生态作用
? 如在研究影响鹿群的生态因素时,科学家 在分析了温度、降水、食物、天敌等因素 时,发现冬季食物供给是影响鹿群存活的 关键因素。因此人们在冬季的森林中为鹿 群堆放了饲料,使鹿群在冬季的死亡率降 低,从而提高了鹿群的数量。
? (2009·全国卷Ⅱ)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
是( D )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一、知识概述
?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 素。
形态、生理和分等布的因
非生物因素
分类 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
综合作用
素因物生非
光对 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 光 作用;光对动物的繁殖活动及活动时
间有影响
对生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温度 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 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生物的生 水 长和发育,一年中降的水总量 及雨季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
食
? 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
体是 同时共同起作用的,而不
用作合综
是单独孤立 地起作用的,即各 种生态因素综具合 作用
? 各种生态因素所起的作用不是
同等重要的,而是有 的主导 作用
关键因素
? 二、要点归纳
?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1.光照的生态作用
? ①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 油菜上采食
??蚂C蚁.细取菌食与蚜其虫体分内泌的的噬蜜菌露体属均于利捕用食培;养菜基粉中蝶 幼的虫氨与基蜜酸蜂采食的是油菜的不同部位,不构 ?成D竞.某争培关养系瓶;中细生菌活与的噬两菌种体绿是藻寄,生一关种系数;量培 养增瓶加中,的另两一种种绿数藻量构减成少竞争关系,所以选D。
的分布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 因素
种内斗争, 种内 如过度密植造成减产 关系 种内互助,
如营群体生活的昆虫、蚂蚁等
素因物生
?互利共生 :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 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种间 ? 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
关系 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
?寄生 :一种生物的生存依赖于另
捕一食种生物
?
? 光照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光照决定植物的分布。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 光,根据植物生长时对光照强度的要求,可分 为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等。
? 阳生植物:需要较强的光照的植物,如小麦、 玉米。阴生植物:需要较弱的光照的植物,如 人参、田七。
?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在一定光照强度下, 其光合效率不一样,达到光饱和点时的光 照强度也不一样。如下图所示:
? ②关键因素的主导作用
? 强调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并不是把各种 生态因素等量齐观,在通常情况下必然有 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即关键因素。
? 如光照强度影响到植物的光合作用,但光 照强度也能影响温度,通过温度不仅影响 到光合作用,也影响到呼吸作用,从而影 响到植物对有机物的积累,通过温度还能 影响到动物的活动和分布等,所以光照强 度是主导因素。
? 在海洋,光影响植物的垂直分布。
? 光对植物的生理有影响,特别是对植物开花 的影响。根据植物开花时对日照时间的要求, 可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日中性植 物。长日照植物例如小麦,短日照植物例如 菊花。
? ②光照对动物的影响
? 影响动物的繁殖,如鹿、山羊等动物在短日 照条件下才进行交配繁殖。
? 根据这一道理,可人为地延长或缩短光照时 间,从而有效地控制动物的生殖。例如,养 鸡场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来提高鸡的产蛋量。
? 影响生物生存,如动植物过度缺水导致死 亡;
? 影响生物的生理,生物体内一切化学反应 都离不开水;
? 限制陆生生物的分布,如干旱缺水的沙漠 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
? 影响植物形态,如仙人掌的叶变成刺,根 系发达。
?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1.种内关系
? 2.生物种间关系的比较
? 注意:(1)种内互助对个体生存和物种发展都是 有利的,而种内斗争,虽然对失败的个体不利, 但对物种的发展是有利的。
? (2)生物的种间关系中互利共生为种间互助,而 竞争、寄生、捕食则为种间斗争。
? (3)同种生物间的斗争不能叫竞争,竞争是一种 种间关系。
? (4)在捕食关系的数量变化曲线中,数量先增加 的为被捕食者,后增加的为捕食者;另外,被 捕食者数量的最大值一般大于捕食者数量的最 大值。
? 环境因素与生态因素及其综合作用
? 2.生态因素作用的主பைடு நூலகம்特征
? ①综合作用
? 每个生态因素都不是单独地起作用的,而 是在与其他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 共同起作用的。也就是说,生物的存在、 发展和繁衍是受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影响。
? 如光照强度的变化会引起环境中温度和湿 度的变化;降雨会引起气温下降等。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 的综合影响。
? 主导因素在不同的环境中和在生物不同的 发育阶段是不完全相同的。
? 如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光是主导因素,但在 荒漠等缺水的地区,主导因素就不是光而 是水;
? 又如小麦在它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苗阶段必 须经过一个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结果,所以 对小麦而言,低温也是一个主导因素。
? 当我们分析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时,既 要分析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又要注 意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或主导因素。只有 这样才能比较全面、正确地指导理论研究 和生产实践。
生物与环境
第 24 讲
生态因素
? 【考纲搜索】 ? (1)非生物因素; ? (2)生物因素; ? (3)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 【分析预测】
? 生态因素在近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均有 分布,注重了对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对生物的影响的考查。以图表数据、曲 线图像等方式呈现背景信息,考查理解 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本考点试题的 常见形式,考查时常与生态学中其他相 关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 1.环境因素与生态因素的关系
? 环境因素是指生物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生物的所有因素,而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直 接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 如阳光、温度、水分、空气等。但海拔高度、 水域深度等因素属于环境因素,不属于生态 因素,因为它们的作用是通过温度、光照、 气压等生态因素间接地体现出来的,它们本 身对生物无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