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创新优质说课稿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说课稿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其统治措施。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元朝的、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元朝时期的社会风貌。
二. 学情分析根据对七年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他们在学习本节课时可能会对元朝的建立过程和统治措施产生浓厚兴趣。
但同时,学生对于元朝的制度、经济政策等方面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关键信息,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掌握元朝的建立过程、制度、经济政策及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建立过程、制度、经济政策及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元朝制度和经济政策的理解与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元朝的建立为背景,引发学生对元朝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元朝的制度、经济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教师讲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元朝时期的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社会风貌。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学生对元朝的认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采用流程图、时间轴等方式,展示元朝的建立过程、制度、经济政策等关键信息。
部编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元朝疆域。
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思考概括综合归纳——通过思考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的管辖都是有效的,还促进了民族融合。
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教学重点、难点
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学时安排
本课用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课室、导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蒙古大草原、马头琴元素
目标模块一:元朝的疆域
1、有趣的视频,提出相关问题,
2、引导学生完成学案1
3、教师引导用“两个了不起”进行知识梳理
目标模块二:行省制度
展示图片,激发学习兴趣,元朝的统治有那些独一无二创新?
1、通过看视频了解行省制度的创立过程
2、独立完成学案2
3、教师进行知识结构梳理
4、小组合作完成行省制度作用和影响的探究
目标导学三: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1、看视频了解元朝对边疆的的管辖制度创新
2、快速提问巩固所学知识,着重强调对边疆的管辖所产生的意义课堂小结:
展示知识结构图,归纳到两个词“了不起”、“独一无二”
看视频“了不起,我的国”进行德育教育。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面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教学难点】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划,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那么“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开始于何时呢?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疆域面积最大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二、新课讲授(一)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1.教师提问:观察《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和《元朝疆域图》,说说与唐朝疆域相比,元朝疆域有哪些拓展?学生回答:通过比较可知,元朝疆域面积比唐朝疆域面积大很多。
今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元朝的疆域比我国历史上任何朝代都辽阔。
2.教师提问:阅读课本第52页。
概括元朝的疆域范围。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3.教师讲解: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时期,边疆各族如蒙古族、契丹族、女真族等,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经同汉族融合在一起。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标要求】通过宣政院管理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并入中国版图。
【学习目标】1、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2、掌握元朝行省制度建立的史实;知道西藏在元朝时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3、知道元朝加强对台湾等地区的管辖。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行省制度学习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回顾旧知】思考:中国古代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一统局面?【教材解读】知识点一:元朝的疆域蒙元时期最盛3300万平方公里,至元朝四大汗国的相互自立元代疆域还剩下2200万平方公里。
(1)地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的范围是:“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共1300多万平方千米。
(3)元朝疆域的特点是:版图我国历史上最大。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看《汉唐元疆域图》,想:与汉唐时期疆域相比,元朝疆域有什么拓展?【历史遗址】北京白塔寺白塔寺,是妙应寺的俗称,位於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上。
它始建於元代,原名大圣寿万安寺,寺内的白塔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
1961年,妙应寺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知识点二:行省制度1、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世祖即位……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
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黜陟(zhì)者曰御史台。
”——《元史·百官志》元朝政治结构示意图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是中央最高决策与执行机构枢密院:执掌军事御史台:分掌监察事务2.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元朝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设计

初二历史下教案
①
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元朝疆域超越汉唐时期。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自学指导二(阅读教材52页“行省制度”部分,2分钟时间,找出下面问题) 1.忽必烈如何治理国家的?(中央和地方) 2.在中央实行怎样的制度,内容是? 3.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概况?
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
1、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 2、地方:行省制度
3、边疆:澎湖巡检司和宣政院
思考:行省制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各是什么? 目的: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意义: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
自学指导三(阅读教材53页“元朝对边管辖疆地区的”部分,2分钟时间,找出下面问题)
1.元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目的和措施?
2.元朝对西藏是如何管理的以及意义?
3.对台湾是如何管理的以及意义?
好烦恼
啊!这么大块地盘,如何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优质教案范文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优质教案范文5篇历史是时代的见证,真理的火炬,记忆的生命,生活的老师和古人的使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优质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优质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1.了解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的史实,知道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2.认识元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3.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学习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学习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的。
2.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
3.(1)由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事务;设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置________,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
“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负责管辖澎湖和________。
(2)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________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1)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地区用兵和招降,吐蕃归附后,蒙古统治者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__直接统辖。
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3)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区域。
二、合作探究与前代相比,元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三、练习巩固1.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它”是( )A.西汉B.唐朝C.北宋D.元朝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A.行政军事监察B.行政外交军事C.财政监察外交D.财政军事监察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A.西周的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元朝的行省制D.清朝的军机处4.元朝时,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A.中书省B.行中书省C.宣政院D.澎湖巡检司5.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课时安排】本课时为历史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建议课时为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2.理解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
3.明确元朝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元朝的统治。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元朝的建立和统治2.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3.元朝的特点和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2.理解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
3.明确元朝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
2.明确元朝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图片展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教材P33-P38《元朝的统治》;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组元代文物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简单谈一谈自己对元代的印象。
2.教师简要介绍元朝的基本情况,并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围绕元朝的统治来展开。
第二步:讲授(45分钟)1.元朝的建立和统治(1)元世祖成吉思汗的创业(2)元朝的建立和统治(3)元代的重要政治制度2.元朝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发展与成就(1)政治上的变化(2)军事上的变化(3)文化上的变化(4)经济上的变化3.元朝的特点和影响(1)统治上的特点(2)文化上的特点(3)对世界的影响第三步:案例分析(15分钟)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元代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哪些成就?2.元代在什么方面表现出独特性?3.元代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4.元代为后世所留下的遗产有哪些?第四步:归纳总结(10分钟)结合学生的案例分析,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介绍元代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和遗产。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注重发现历史,你认为在元代历史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和具体是何种价值?2.面对全新的元朝时期,你认为自己该如何学习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并传承历史文化?【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是讲述元朝的统治,侧重于元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成就与特点。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精品教案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❷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白塔寺)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在这些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
同学们知道“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兴起”有何联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元朝的统治》。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元朝的疆域1.(多媒体展示问题: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答案提示:西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多媒体提出问题:分成两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内容)学生分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基本内容。
提示:(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
“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3.(多媒体展示元朝的政府机构设置简图)教师讲述:中书省的古今对比(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当今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的一部分及天津)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在这种情况下,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辖。
)目标导学三元朝对边疆的管辖(一)台湾1.(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解读材料: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
2.(多媒体出示问题: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台湾的统治的)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说出元朝管辖台湾的措施及影响。
答案提示:(1)措施: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2)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第 11 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依据】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设计理念】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高效课堂为目标,实施有效教学为基本要求。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有三个部分: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内容上紧承上一课。
元朝统一后,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和政权分立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拥有辽阔的疆域。
为了维护统治,在推行行省制度的同时,对边疆地区则采取因地制宜的管理措施,加强了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也促进了民族交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元朝疆域的范围;知道行省是元朝设立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知道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等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元朝疆域图(1330)》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及其对疆域的拓展,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通过元朝加强对西藏、台湾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为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元朝在西藏、台湾设置行政机构实行有效管辖,再次表明西藏、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再次出现了民族交融,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难点:行省制度【学情分析】有利因素:学生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历史课学习,已经具备基本的识图能力,本课在讲述行省制和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都要求学生通过识图寻找历史信息。
学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知道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行汉法”“行仁政”,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
教师可采取比较法,让学生在对比中寻找元朝与秦朝在中央官制上的异同点。
不利因素:由于教材叙述较少,学生对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在理解上可能不到位。
教师应补充有关材料,并联系当前我国实行的省治,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概括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
技能目标:知道元朝的民族融合情况;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元朝的行政措施;
教学难点:知道元朝对后世的历史影响;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元朝的疆域有多大吗?元朝的统治者是如何管理这个庞大的疆域的?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元朝的统治》;
二、元朝的疆域:
师:课件出示元朝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元朝的疆域范围如何?在元朝各民族是如何实现交融的?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元朝的治理举措:
师:通过学习,刚才我们了解了元朝的疆域状况。
师:现在请同学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元朝的统治者是如何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的?特别是在行政举措方面,比较前面的其他朝代有何创新?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元朝的成立和统治。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其开创了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同学们将了解到元朝的建立过程、社会形态、政治制度及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一、常识导入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回忆一些常识,例如:你们对元朝有了解吗?元朝由谁建立?元朝的首都在哪里?元朝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的?通过问答互动,同学们可以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对元朝历史的了解。
二、课文讲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地图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元朝的疆域范围,包括整个中国境内和外蒙古地区。
然后,介绍元朝的建立过程,主要讲解铁木真的崛起和各族联合建立元朝的历史背景以及元朝的建立过程和统治方式。
接着,讲解元朝的社会结构,主要是指各族人民在元朝组成的社会阶层,包括汉族、蒙古族、西北少数民族和南方少数民族等人群。
元朝的政府管理主要通过咨议大夫、经略使、参知政务等官职来完成,同时引导同学们了解元朝的人口和经济状况。
最后,讲解元朝文化的发展和至今仍有影响的文化成就,包括《元曲》、《元杂剧》、《草书》等文化成就及建筑、美术等方面的发展。
三、活动展开在本节课的活动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习互动的活动,例如小组讨论、视频教学、文物展示等,旨在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元朝文化和历史,激发同学们探究学习的兴趣。
1.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分成小组,让同学们进行课文内容的讨论,了解更多关于元朝文化和历史的细节,同时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2. 视频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元朝历史相关的视频进行观看,更加直观地了解元朝文化和历史。
3. 文物展示: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元朝历史相关的文物进行展示,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元朝的文化底蕴。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对元朝的建立和统治方式、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及文化发展等方面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1)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增加学生阅读量和见闻,对台湾有个整体认识
培养学生研读课文、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产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集中学生注意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
使学生明白该机构设置的伟大意义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明白元对西藏采取的统治措施
难点升华突破,使学生明白元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
使学生有立体的感知,全面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建立的
C.文明初露曙光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4.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科举制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005年,北宋和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军,宋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3、“2016·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举办期间,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政要参加了此次论坛。元朝时,开始将哪些边陲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①云南 ②岭北 ③新疆 ④辽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元朝时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是指这一制度()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介绍了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元朝的基本情况,掌握元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元朝的了解相对较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掌握元朝的历史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
此外,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朝的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元朝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3.对比分析法:比较元朝与其他朝代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好教学环节和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元朝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元朝的版图、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图片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元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2020部编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创新优质说课稿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元朝的统治》创新优质说课稿名位领导、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
第二单元延续中国古代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主要内容是: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与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国疆域的演变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关系与中外交流。
本单元由《北宋的政治》、《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宋代经济的发展》、《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元朝的统治》、《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和《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流》8课教学构成。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国家历史发展的具体演进,还要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使学生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形成国家认同;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等。
本课承载着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任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元朝的统治》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第6课。
本课共三部分,即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的疆城十分辽阔,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在历史上影响甚远;元朝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七年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要讲述了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古代历史的一些基础知识,如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但学生对于元朝的了解相对较少,对本节课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入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朝的建立、疆域、政治制度、经济政策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元朝的建立和疆域。
2.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
3.元朝的文化成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元朝与其他朝代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元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元朝版图,引导学生关注元朝的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和教学道具,生动讲解元朝的建立和疆域。
学生在此过程中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元朝的统治》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元朝的统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课题:《元朝的统治》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元朝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对明、清乃至后来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课程目标及重、难点分别设置为:3、目标是:①知识与能力:了解蒙古族的兴起,识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行省制度的建立,理解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评价元朝统一和文天祥抗元等历史事件。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文天祥抗元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元朝统一和施行行省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肯定元朝的历史地位。
4、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5、难点:对元朝统一意义的认识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二、教法: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及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盘锦三段六步教学模式,三段即:自学、导学、测评阶段,六步指:定向示标、自学指导、自学督查、导学释疑、合作探究和自主测评。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利用自制的简单课件适当点拨,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相结合,并密切联系旧知和现实生活实际。
三、学法: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和史料,学会感知历史。
引导学生注意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2、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充分利用《元朝疆域》图,增强学生的空间地理概念,把握行省制度的三步曲(目的、内容、影响)。
民族融合的表现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培养良好的思维和记忆习惯,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上课后欣赏一下元世祖的治国风采,接着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这样很自然地导入本课。
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说课稿

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说课稿XXX《元朝的统治》说课稿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元朝的统治》是人教版2016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
元朝的建立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对明、清乃至后来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课对于研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XXX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了解元代的行省制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元朝疆域图并观察西藏在该图中的位置,认识到元朝版图之大。
通过讲解行省制感受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有怎样的新的建树与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其一系列统治措施,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各民族平等。
认识到台湾、西藏自始至终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行省制度的内容;宣政院的作用教学难点:元朝的行政制度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经过上半学期的研究,对如何研究历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且通过对获取的史料举行辨析,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了解为基础,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史料互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研究本课需要联系前文,学会比较。
因而在学生储备一定历史只是的基础之上,要更加注意学生在研究中简单出现的问题,放快步骤,逐步引导。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为了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们通过自己阅读、分析、讨论、总结得出结论。
学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让学生们主动研究,乐于探究。
我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之上,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们利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法逐步完成阶段性任务,注重通过识图,分析教材,掌握历史知识,形成框架图。
4、教学过程设计设疑导入。
出示夏、商、周、汉、唐、宋时期的疆域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信息找到对应朝代。
(设计意图:这样既能迅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又能通过回顾朝代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11 元朝的统治说课稿

谢谢 观看
THANKS!
学法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思考
学会把历史知识同生活结合起来 合作、交流、探究、展示、互动 培养大胆参与、积极发言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设计
》课堂实施设计
提出问题 激发思考
明确内容 有的放矢
分组合作 自主学习
分门别类 各个突破
深入探究 提升能力
归纳小结 形成体系
布置作业 拓展提升
情感态度价 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真谛,感受中
值观
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元朝对边疆的管辖
难点
行省制度是元朝巩固统一的一大创举
教学策略
参与、启发、探究、合作
导
学
议
练
评
变“学会”到“会学”
本节课采用参与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中体现“以 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凸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留给学生, 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 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
学情分析
优势
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思维比较活跃和积 极,在教学中运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材料,引发学生的兴趣,深入 浅出的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理解知识,要创造条件和机会, 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足
年龄小、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但思维简单, 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基础较为薄弱,需一定的感性材料作支 撑,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
1.面积怎么大、民族这么多,游牧民族和农 耕民族的生活习性不同,怎么治理?2.看视频 初步体会3.行省制度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优秀教案

学生根据问题回答,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二、行省制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本52页,找出元朝是怎么管理国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小组合作。
1、在中央: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建立,元朝对西藏、台湾等边疆地区的管辖等基本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三国时称夷洲,当时台湾高山族就与东南沿海汉族有着密切往来,公元24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记录。隋朝时,台湾称琉球,大陆商人常到琉球贸易,移居台湾的人日益增多,大陆和
一、元朝的疆域
展示:《元朝的疆域》图。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2页,提出问题:
1、元朝疆域怎么样?
2、元朝疆域有什么突出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元朝的统治》创新优质说课
稿
名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
第二单元延续中国古代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主要内容是: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与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国疆域的演变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关系与中外交流。
本单元由《北宋的政治》、《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宋代经济的发展》、《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元朝的统治》、《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和《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流》8课教学构成。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国家历史发展的具体演进,还要掌握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使学生认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形成国家认同;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等。
本课承载着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任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元朝的统治》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第6课。
本课共三部分,即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元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的疆城十分辽阔,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