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五单元第四课 乡音乡情
部审最新教科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家乡风情
最新部审教科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家乡风情第一课家乡的节日可真多(第1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家乡的节日习俗、节日文化,体会节日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继承和发扬节日文化中的优良传统。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家乡的节日习俗、节日文化,继承和发扬节日文化中的优良传统。
教(学)具准备:教师:制作课件、“福”字、春联、贺卡等。
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可访问老人、查阅资料;节日活动照片、节日食品图片等。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教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猜一猜,下面几首古诗词分别写的是哪一个节日?(课件依次出示《元日》《清明》《端午》《生查子·元夕》等诗词,学生猜这些古诗描写的哪个节日)教师:这几个节日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上千年的历史,这些传统节日活动丰富,有的表达了人们深深的纪念,有的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福。
你最喜欢哪个节日?说说原因吧。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节日,出示自己收集的照片、实物等,教师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如果想了解更多节日的知识就让我们走进多姿多彩的节日。
(板书课题)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活动一:我眼中的春节教师:中华民族最喜庆、最热闹的节日是春节,传统上来说,春节从腊月初八开始算,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持续一个多月的时间。
(课件出示填空:的春节。
)教师:老师先来填,因为过年都要辞旧迎新,所以填崭新的春节。
下面你们填什么?说出理由。
教师:我们用举手表决的方式来看看以下词语中哪些更能表现春节的特点。
(依学生意愿选出“历史悠久、活动丰富、团圆、吉祥”等词语,教师也可补充学生没提到的词语)教师:每个小组围绕一个词语来介绍特点,要求内容丰富,贴合实际。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展示交流成果。
(教师可适时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对学生学习与汇报情况进行评价)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春节除了有神奇的传说、丰富的活动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庆祝春节的方式也不同,但是过春节时的喜庆、团圆以及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却是相同的。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乡音乡情》教案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乡音乡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章《我们的家乡》,具体内容为《乡音乡情》。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我国丰富多样的方言与地方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方言的多样性,认识到地方文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地方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方言的多样性,传承地方文化。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方言差异,培养他们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含有各地方言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方言的趣味性,引发他们对家乡话的思考。
2. 讲解:介绍我国方言的分布及特点,讲解地方文化的重要性。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家乡话进行对话,体验方言的魅力。
4.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方言的题目为例,讲解如何正确对待方言差异。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拟情景,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乡话”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家乡的方言及特色。
答案示例:我的家乡在四川,这里的方言很有特色。
比如,我们说“吃饭”为“吃莽”,说“睡觉”为“睡告告”。
四川方言中还有很多有趣的词汇,如“巴适”(舒服)、“安逸”(舒服、惬意)等。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方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我国方言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品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生活中对方言的态度,引导他们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方言保护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3. 作业设计,尤其是作业题目的答案示例和拓展作业。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最新部审教科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 有趣的家乡风情
最新部审教科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家乡风情1. 前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当前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每个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养成。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家乡风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家乡的文化、历史和传统,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乡情感,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家乡文化,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
本篇文档将介绍最新部审教科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家乡风情的相关知识。
2. 单元概述本单元主题为“有趣的家乡风情”,这一主题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和实际情况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习俗和传统,例如民歌、民间故事、传统节日等。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家乡情感,更好地将所学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
本单元共包含四个部分:1.家乡的特色与文化2.家乡的美丽风景3.家乡的民间艺术和文化活动4.家乡的传统节日在每一个部分中,通过游戏、讲解、绘画等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家乡文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感。
3. 具体内容3.1 家乡的特色与文化在本部分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特色文化,例如自己家乡的土特产、名胜古迹、民歌、传统美食等,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家乡文化。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编写家乡介绍、制作家乡文化展板、设计家乡旅游宣传海报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和历史。
3.2 家乡的美丽风景在本部分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美丽风景,例如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迹等,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不同景点。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探险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美丽景色,同时了解如何爱护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3.3 家乡的民间艺术和文化活动在本部分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民间艺术和文化活动,例如民间舞蹈、土家绣、剪纸等,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不同文化艺术。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乡音乡情》教案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乡音乡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章《乡音乡情》,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和认识家乡的方言、风俗习惯、民间艺术,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方言、风俗习惯、民间艺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家乡的方言、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介绍家乡风土人情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探究:a.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乡的方言、风俗习惯、民间艺术。
3. 情景体验:a. 学生模拟表演家乡的方言,体验方言的韵味。
b. 教师邀请学生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共同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
4. 例题讲解:a.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家乡文化。
b.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5. 随堂练习:a. 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七、板书设计1. 板书乡音乡情2. 板书内容:a. 家乡的方言、风俗习惯、民间艺术b. 传承和发扬家乡文化c. 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搜集家乡的方言,记录下来并学会使用。
b. 了解家乡的一种民间艺术,写一篇介绍性的短文。
c. 以“我爱家乡”为主题,创作一幅画或摄影作品。
2. 答案:a. 方言记录表b. 民间艺术介绍短文c. “我爱家乡”画作或摄影作品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培养对家乡的热爱。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乡音乡情》教案(1)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乡音乡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五单元《我们的家乡》中的第十九课《乡音乡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家乡的方言、习俗和文化,感受家乡的魅力,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方言、习俗和文化,增强对家乡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意愿。
3. 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家乡的方言、习俗和文化,感受家乡的魅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家乡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家乡的方言、习俗和文化。
(1)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方言,展示家乡的特色。
(2)介绍家乡的习俗,如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
(3)讲解家乡的文化,如民间艺术、历史名人等。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家乡的魅力所在。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
7. 情感升华:鼓励学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1. 《乡音乡情》2. 内容:(1)家乡的方言(2)家乡的习俗(3)家乡的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你家乡的一种方言。
(2)介绍一个你家乡的习俗。
(3)谈谈你对家乡文化的认识。
2. 答案:(1)示例:我们家乡有一种方言,把“吃饭”说成“嘬饭”。
(2)示例:我家乡有一个习俗,每年春节都会舞龙灯。
(3)示例:我认为家乡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是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方言、习俗和文化,培养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乡音乡情》教案
2.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等,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组织一次“我为家乡代言”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邀请家长或当地民俗专家参与课堂,与学生分享家乡的故事和习俗,增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
3.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民俗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乡音乡情。
二、实践活动的引导
分组讨论环节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1.明确讨论主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发表观点,避免讨论偏离主题。
2.教师应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进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讨论效果。
1.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2.实践活动环节适当延长,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三、课堂提问
1.提问时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探究精神。
四、情景导入
1.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创设生动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美。
2.通过讲故事、分享经历等方式,拉近学生与家乡的距离。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讨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分享各自小组的成果,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作业设计的细化
针对“我心中的家乡”主题作业,以下细节需要关注:
1.明确作业要求,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绘画或文字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描绘出具有个性化的家乡形象,避免千篇一律的作业。
乡音乡情小学品德教案
乡音乡情小学品德教案乡音乡情小学品德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起源于家乡的民间艺术及其特点。
2、了解民间艺术与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及劳动生活情况的关系。
3、深化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
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一些反映自己家乡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戏剧、音乐舞蹈等的录象、录音资料。
2、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
教学过程1、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我们的家乡,流传着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音乐、戏剧、舞蹈以及风格不同的传统手工艺品等,它们是我们家乡人的性格、思想和情感的体现,反映了具有家乡特色的风俗习惯、劳动和生活状况。
2、欣赏。
(1)放几段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或歌曲,请大家欣赏。
要求学生边听边辨析,从中说出哪段是自己家乡的音乐,哪些是其他地方的音乐,并说出省(自治区)名。
在整个欣赏活动中,教师可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体会乡音乡情是家乡人性格、思想和情感的真实反映。
(2)展示几件家乡的传统手工艺,请学生欣赏。
要求他们说出他们的名称、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教师提问:“大家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手工艺品,想不想试者自己动手做一个呢?3、手工制作。
选一件简单且易于制作的家乡传统的`特色手工艺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仿制这件手工艺品。
制作时,教师可通过示范,讲明制作的方法、要求及注意的事项,然后对各小组分别进行具体指导。
4、展示。
学生的作品完成后,把它们挂起来或放在平台上供大家欣赏、评判,并授予作得最好的学生“巧手小学生”的称号,以示鼓励。
5、小结。
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主题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乡音乡情最能表现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最能反映家乡人的风俗习惯、劳动与生活情况。
家庭作业把自己的作品拿给爸爸、妈妈看。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科三年级上册《20乡音乡调》课件公开课(1)
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经国务 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代表曲目《双旱船》、《墙 头记》《沂蒙情》等
家 乡 的 吆 喝 声
十五天的犬鸡, 花生奶, 鲜玉米, 热粽子!
磨剪子嘞, 抢菜刀——
小游戏
1、纸箱子= 纸缺子 2、自行车= 洋车子
3、地板= 就地、当门 4、爸爸的哥哥= 大意 5、蜗牛= 雾露牛子
家乡的民歌
家乡的戏曲
柳琴戏
• 柳琴戏又有拉呼腔、拉后腔等名称, 是鲁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一种娱乐形式。音乐唱腔非常别致, 地方特色尤为鲜明,男唱腔粗犷、爽 朗、嘹亮。女唱腔婉转悠扬、丰富多 彩、余味无穷。柳琴戏的表演乡土气 息浓厚,演员的身段、步法明显带有 民间歌舞的特点。
柳琴原是流行于鲁、皖、苏一带 的民间乐器, 用作柳琴戏等地方戏曲的伴奏及 弹奏简单歌曲,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现已发展为 独奏乐器, 并常用于民族乐队中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 老虎没打到,见到小松鼠。 • 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 • 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摇摇船
• 摇,摇,摇 • 摇到外婆桥。 • 外婆对我笑, • 叫我好宝宝。 • 糖一包,果一包, • 吃完饼儿还有糕 。
拍手歌
• 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穿花衣。 • 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梳小辫。 •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吃饼干。 • 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
教育科学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单元
乡音乡情
临沂沭河学校 李玉荣
“马兰开花”游戏
• 小皮球 恰恰油 马兰开花二十一 • 二八二五六 二八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 三八三五六 三八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 四八四五六 四八四五七 四八四九五十一 • 五八五五六 五八五五七 五八五九六十一 • 六八六五六 六八六五七 六八六九七十一 • 七八七五六 七八七五七 七八七九八十一 • 八八八五六 八八八五七 八八八九九十一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20、乡音乡情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 20、乡音乡情教学设计课题乡音乡情单元第五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地方文化,提高对本地区的认同感。
2、能力目标:提高对地方文化的关注度,增强对地方人文的感受力。
3、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民歌、民谣等文化活动,家乡对地方文化的认识。
重点了解家乡的民歌、民谣。
难点感受民歌、民谣背后的文化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2、导入语:这首童谣你熟悉吗?你的家乡还有哪些童谣?观看视频。
视频导入。
讲授新课【家乡童谣】1、小活动:请以小组为单位,按照顺序各唱一首童谣,不能重复。
2、小分享:你的家乡还有哪些有趣的童谣呢?写下来,一起读一读。
3、有话大家聊:听着这些歌谣你有怎样的感觉?4、总结:家乡的歌谣陪伴着我们度过快乐的童年,无论什么时候听起,总会带给我们熟悉的亲切感。
【民歌民谣】1、过渡语:除了有趣的童谣,家乡还有很多民歌民谣、民间小调、地方戏曲,,这些最能体现家乡人的情感和性格,也最能反映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
2、播放视频《一根竹竿容易弯》3、小讨论:《一根竹竿容易弯》是一首具有鲜明的湖南民歌艺术特点的湖南民间歌曲。
你知道这首民歌唱的是什么吗?4、回答:歌曲告诉了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团结一心活动、分享。
讨论。
回忆、了解家乡童谣,感受童谣带来的熟悉感、亲切感。
认识、了解家乡民歌民谣,懂得民歌民谣背后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
就能取得胜利,团结就是力量。
一个人的本领再强也会遇到一个人无法解决的款纳,这时如果没有人帮忙就是猛虎落平阳,蛟龙无水困沙滩。
5、小分享:你还知道哪些家乡有名的民歌、民谣?6、播放视频《不同地方的吆喝声》7、学一学: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吆喝声,你的家乡有哪些经典吆喝声呢?学学看吧!8、总结:家乡的吆喝声总带着家乡特有的腔调,无论走到哪些,家乡的腔调都是那么亲切,从中一定能听出家乡味,听出家乡情。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乡音乡情》精品教案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乡音乡情》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乡音乡情》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家乡的声音”和“家乡的情感”两个方面展开。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地方语言和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地方特色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方方言的基本特点,了解家乡的语言文化。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地方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与人交往中的礼貌素养,学会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方方言的特点及运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地方文化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家乡话的录音,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地方的语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1)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语言特点,分享有趣的方言。
(3)讲解如何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方言猜谜游戏,增强学生对地方语言的了解。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地方文化差异的题目,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文化差异。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普通话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交流场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乡音乡情》2. 板书内容:(1)家乡的声音:方言特点、地方文化。
(2)家乡的情感:尊重、热爱、传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以“我心中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要求: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尊重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家乡文化之旅”活动,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俗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地方方言的特点及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地方文化的情感。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方言猜谜游戏,增强学生对地方语言的了解。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乡音乡情》教案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乡音乡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源自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们的文化》,主题为《乡音乡情》。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学会与家乡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课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家乡的宣传片,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和独特,引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
3. 课堂讲解:a. 家乡的语言:介绍家乡的方言特点,让学生了解家乡语言的独特性。
b. 风俗习惯:讲解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
c. 风土人情:分析家乡的地域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4.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一些家乡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让学生分析他们身上的家乡情怀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语言、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以及自己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认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和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家乡的语言家乡的风俗习惯家乡的风土人情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短文,内容包括家乡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
答案:(示例)我来自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小镇,这里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都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家乡的语言非常有趣。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乡音乡情》教案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乡音乡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方言、风俗、文化等方面的特色,认识到乡音乡情是家乡的重要组成部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和整理家乡的信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感受乡音乡情的独特魅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乡音乡情与家乡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活动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家乡的方言、风俗、特产等方面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具有浓郁家乡特色的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提问:“听到这段音乐或看到这个视频,你们想到了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乡音乡情。
(二)新课讲授1、乡音的魅力(1)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家乡方言,讨论方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请几位学生上台用家乡方言进行简单的对话或表演,让其他同学感受方言的独特韵味。
(3)教师讲解方言是家乡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家乡人民的情感和记忆。
2、乡情的体现(1)展示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说一说这些风俗和节日的意义。
(2)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家乡参与过的有趣活动或经历,感受家乡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3、家乡的文化(1)介绍家乡的特色建筑、民间艺术、传统技艺等,让学生了解家乡文化的丰富内涵。
(2)引导学生思考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鼓励学生为保护和传承家乡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小组活动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乡音乡情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和传承家乡的文化?2、成果展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四)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乡音乡情是我们与家乡之间的情感纽带,鼓励学生珍惜家乡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乡音乡情∣教科版(共14张PPT)
三年级 | 上册
家乡的童谣、民歌民谣、民间小调、地方 戏曲等,最能体现家乡人民的性格和情感,也 最能反映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
听听这些吆喝声,猜猜ຫໍສະໝຸດ 哪里的乡音?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 上册
无论走到哪里,家乡的腔调都是那么亲切,从中一定能听到家乡味,家乡情。
第五单元 ·有趣的家乡风情
第二十课 乡音乡情
三年级 | 上册
导入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鸡崽吃白米,鸭崽吃浮瓢,
大人吃了克做工,小把爷吃了又来摇。
三年级 | 上册
三年级 | 上册
小汽车,嘀嘀嘀,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 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 三九四十一,四八四五六,四八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八五五六,五八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八六五六, 六八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八七五六,七八七五七, 七八七九八十一,八八八五六,八八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 一,九八九五六,九八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1.8.6 11:18:2 711:18 Aug-21 6-Aug-2 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11:18: 2711:1 8:2711: 18Frida y, August 06,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1.8.6 21.8.61 1:18:27 11:18:2 7Augus t 6, 2021
你的家乡有什么地方戏曲?
三年级 | 上册
黄梅戏
越剧
你们家乡有哪些民间乐器? 腰鼓
三年级 | 上册
马头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乡音乡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探究本地区的儿歌童谣、民歌民谣、民间小调、地方戏曲等文化活动,听听乡音,感悟乡情,升华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走进家乡,一起去采风,寻找家乡风情,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感受家乡人民的勤劳智慧。
3.提高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听听乡音,感悟乡情,体会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一起去采风,寻找家乡风情,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感受家乡人民的勤劳智慧。
教(学)具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家乡文化活动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教师:“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你喜欢这样有趣的童谣吗?我们的家乡有很多这样的童谣民歌。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唱唱家乡的歌谣,哼哼民间小调,感受我们的乡音乡情吧。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家乡童谣展示会
教师:(课件出示家乡童谣第一句,学生接着背。
)说起童谣,咱们班的同学都能随口哼唱几句。
谁能根据大屏幕的提示,说一说我们熟悉的童谣?
教师:我们很小的时候,躺在摇篮里,就听着妈妈唱着好听的童谣。
慢慢地,我们长大了,可童谣还在我们的生活中、游戏里。
还有哪些童谣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写一写、说一说,也可以唱一唱、演一演咱们家乡的童谣,然后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展示。
教师:你最喜欢哪首童谣?为什么?每当唱起这首童谣,你的心情怎样?
教师:成长路上,家乡的童谣一直陪伴着我们,它们带给我们多少快乐啊。
活动二:家乡民歌大擂台
教师:其实,除了有趣的童谣,家乡的人们在生活劳动的过程中还创作了许多好听的民歌民谣呢。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哪些歌曲能登上咱们家乡民歌的大擂台?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家乡民歌民谣、地方戏曲等,可以播放视频、音频等,并说一说自己的推荐理由。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民歌的理解较为肤浅,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引导。
教师:(播放家乡经典民歌《沂蒙山小调》)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沂蒙山的民歌,沂蒙山的历史和文化,悠久而古老。
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歌颂沂蒙好风光的《沂蒙山小调》在山野、在田间回荡,沂蒙山的百姓已经传唱了六十多年。
六十多年里,《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很多人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这首民歌开始的。
在沂蒙山,老百姓个个都能唱上几句民歌,姑娘们聚在一起,最快乐的事就
是唱上几首歌,歌词既有祖辈传下来的,也有现编现唱的。
沂蒙山歌真实记录了沂蒙上人地劳动和生活,体现了沂蒙人勤劳善良、甘于奉献的品格。
教师:咱沂蒙人不仅会唱,“喊”起来也好听。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听听这些吆喝声,哪些是咱们临沂地区的唱腔?
(播放音频,学生听,学一学家乡的吆喝声和典型方言。
)
教师:无论走到哪里,乡音最亲,一句话,就能听出家乡味,听出家乡情。
活动三:家乡文化展示厅
教师: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咱沂蒙人生活的一部分,结合课前的小调查,你打算在咱们的家乡文化厅里向大家展示沂蒙人的哪种文化活动呢?
学生展示家乡的特色文化活动,教师随时点拨,并引导学生谈感受。
(家乡的民间乐器:二胡、柳琴;家乡的民间戏曲:柳琴戏;家乡的文化活动:庙会、春节耍龙灯、舞狮子;家乡的传统工艺:纳鞋垫、柳编等。
)教师:(播放柳琴戏《墙头记》)听了柳琴戏,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了沂蒙人生活的一部分,为家乡人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四:谁不说俺家乡好
教师:相信通过前面的学习,作为一个沂蒙人,你已经感受到了浓浓的乡音乡情,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夸一夸咱们的家乡呢?
学生做准备,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作一首小诗,唱一首歌,跳一段舞蹈等。
学生展示。
四、生成问题,拓展延伸
教师:课后请同学们继续了解家乡的文化活动。
想一想,作为一个沂蒙人,你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宣传家乡的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和小组同学一起,制订一个完善的计划,赶紧行动起来吧。
(第2课时)
一、引入话题
教师:(课件出示家乡风土人情、文化传承的图片)欣赏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教师:我们的家乡历史悠久,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劳作、生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这节课我们就当一次小记者,走进家乡,寻找有趣的家乡风情,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我们一起去采风吧。
二、制订计划
1.交流采风的内容。
教师:我们家乡的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同学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了解家乡的文化活动?你对哪方面的文化活动最感兴趣?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内容,自由组合,可以分为“家乡民歌民谣组”“家乡手艺组”“传说故事组”“文物保护组”“风俗习惯组”等,推选出组长。
2.制订采风计划。
(1)教师:(课件出示采风计划表)出去采风,我们需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
采风计划表
①明确活动主题及活动时间。
②讨论活动方法:小记者采访、看地方志、上网查询、实地考察、向周围的老人请教等。
③讨论成果展示形式:讲一讲、唱一唱、演一演、做剪贴报、展示作品等。
④活动注意事项:做好记录;如需采访,要提前预约;注意安全;注意礼貌;遇到困难,共同想办法解决,不要轻易放弃等。
(3)各小组讨论制订采风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三、课后践行
教师总结:出去采风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采风归来之时,我们一起来看看各个小组的收获。
到时候我们将会组织一个“采风汇报展演”的活动,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尽情展示自己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