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内提升
上颌窦内外提升
=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 +
= save time much money
实用性证明
10,000 用户 3 年之间
40个国家的用户
3 年之间
Article
Dr. Steve S Wallace
Dr. Micro Pikos
USA
Dr. Wang Hom Lay
目前,会做种植体牙医
改变了牙科趋势和行业
是
创新的牙科行业
如何使用
用户指南
Stopper 安全环
S-reamer S-绞刀
Bone Condenser 推骨粉工具
Bone Inserter 插入骨粉工具
Initial Drill 定位钻
Depth Gauge 深度仪
Bone Spreader 分散骨粉工具
Straight implant? 直型植体
1. Drilling with S-reamer 2. Insert bone material and lift membrane (Get enough space for final drilling) 3. Final drilling with surgical straight drill 4. Place implant
投入旋转骨粉
80RPM
Bone Spreader 分散骨粉工具
为了减少窦区中的压力,铺开骨材料
80RPM
特点
S-铰刀的特殊结构 薄骨盘 安全环
内切削刃
特殊结构
S-铰刀
即使铰刀直接接触窦膜,是安全的。 所以隔,错位的情况下,没问题。 但其它相似的系统总是需要的骨片或骨板,为了防止窦膜的撕裂。
上颌窦内外提升界限标准
上颌窦内外提升是牙科正畸治疗中的一种技术,用于解决上颌牙齿前突或者上颌窦体积过大等问题。
这种治疗通过手术方法提升上颌窦的内部或外部界限,从而为牙齿提供更多的空间,以便进行正畸治疗。
上颌窦内外提升的界限标准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具体情况、牙齿的排列状况、上颌窦的大小和形状等。
因此,具体的提升高度需要由专业的正畸医生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等)进行评估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通常,上颌窦内外提升手术是在正畸治疗前期进行,以便为后续的牙齿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
手术后,患者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畸治疗。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详细的信息,或者正在考虑这种治疗,建议咨询专业的牙科正畸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外提升和内提升两种上颌窦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种植牙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外提升和内提升两种上颌窦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种植牙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发布时间:2022-08-01T00:56:09.442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期作者:林珏[导读] 目的:研究对不植骨通气种植牙采取外提升和内提升两种上颌窦提升术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不植骨同期种植牙患者9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7例。
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上颌窦内提升术与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
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和治疗效果。
结果:内提升组手术时间林珏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福建省三明市 365000【摘要】目的:研究对不植骨通气种植牙采取外提升和内提升两种上颌窦提升术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不植骨同期种植牙患者94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7例。
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上颌窦内提升术与上颌窦外提升术治疗。
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和治疗效果。
结果:内提升组手术时间(21.53±5.76)min、术中出血(4.05±1.27)ml,低于外提升组的(63.40±9.26)min、(18.76±7.4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提升组术后12月周围骨增量(2.81±0.75)mm,高于外提升组的(2.14±0.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不植骨同期种植牙患者的治疗中,上颌窦内、外提升术均可发挥作用,其中内提升术的安全性更高,效果更明显,总体上优于外提升术。
【关键词】外提升术;内提升术;上颌窦提升术;不植骨同期种植牙;临床效果在牙科领域中,随着种植牙技术的不断发展,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不过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患者存在上颌后区骨量不足的情况,导致种植牙修复受到阻碍。
由于以往植骨种植术比较复杂,且危险性较高,因而其应用受限。
近年来上颌窦提升术的应用,使不植骨同期种植牙成为可能,保证了正常的使用功能,对部分骨组织增生还有诱导作用[1]。
【上颌窦内提升术】与外提升术的区别
【上颌窦内提升术】与外提升术的区别什么是上颌窦提升术上颌窦提升术是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上颌窦黏膜从窦底剥离后抬高,在窦底黏膜与窦底骨之间植入骨移植材料。
这样可有效增加骨的高度,在此基础上植入种植体,使种植体获得足够的高度及初期稳定性。
给上颌后牙区牙槽嵴高度不足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使上颌后牙进行种植修复成为可能。
1两种方式上颌窦提升术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常由于先天性上颌窦底位置过低、牙槽骨严重吸收、萎缩等原因, 使骨量高度不足。
如果直接植入种植体,容易穿入上颌窦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导致种植失败。
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上颌窦底提升术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上颌窦内提升和上颌窦外提升。
上颌窦外提升术上颌窦外提升也叫上颌窦开放式提升术,在上颌窦侧壁开窗,将上颌窦底黏膜剥离并向上向内推,在上颌窦底黏膜和上颌窦底之间植入或不植入(提升高度较小)骨移植材料,以增加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骨量。
可以根据上颌窦底原有骨高度是否能保证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来决定是否一期种植修复,如果骨量较少也可行二期种植手术。
上颌窦外提升术上颌窦内提升术(上颌窦闭合式提升术),在种植过程中通过曲面断层片图像还原比例(或上颌骨CT检查),精确并确定牙槽嵴至上颌窦底的距离。
用环形钻制备种植窝,钻至接近上颌窦底时,使用上颌窦内提升器械轻轻敲击通过备种植窝所得的柱形骨块并使其与上颌窦底黏膜分离。
由于内提升器械顶端为凹面或凸面,以及止停器的使用,可以提供有效的保护,以防止上颌窦底粘膜破裂穿孔。
然后可从下颌骨升支外侧、颏部等处取骨或混入Bio—Oss等人工骨,从种植窝内将上颌窦底黏膜向上推与窦底骨分离后,通过种植窝送入的骨移植材料提升窦底,可在完成植骨的同时植入种植体,但如果骨质较薄,不足以提供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的,可以选择二期种植修复。
2两种方式的对比上颌窦提升术1上颌窦外提升术上颌窦外提升术比上颌窦内提升术,可提升的骨高度大,适应症广。
在术者直视下完成,只要术者操作得当, 工具合适, 不易发生黏膜撕裂;或者一旦出现黏膜撕裂, 可在直视下将黏膜相互重叠, 关闭裂口, 防止上颌窦炎的发生。
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种植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种植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牙列缺损通常有三种修复方法,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种植义齿修复,但由于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本身的某些局限性和不足,难以满足患者和临床需求,尤其是上颌后牙的缺失,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的局限性尤其明显。
近年来,随着口腔种植修复在临床上逐渐成为常规修复技术之一,以往较难的修复病例如游离端缺牙等都得到了较理想的修复,克服了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的某些不足,尤其是上颌后牙往往由于牙缺失时间较久引起牙槽嵴萎缩、上颌窦气化等原因造成牙槽骨高度不足,常规种植时由于骨高度不足引起初期稳定性不够,或由于种植体易穿破上颌窦粘膜引发上颌窦炎,导致种植失败。
上颌窦内提升术因其方法简单、疗程短、创伤小,费用低在临床中易被患者接受[1]。
我们从2009年开始对牙槽骨高度不足的患者,采用经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植人Ankylos种植体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20例患者38颗上颌磨牙缺失,其中男性14人,女性6人,年龄在28岁至67岁之间,全身健康,无系统性疾病,均能耐受手术。
术前曲面体层片显示上颌窦底与牙槽嵴顶距离在6mm~8mm之间,骨宽度足够而骨高度不足,未能满足临床直接的种植需要,均需要上颌窦内提以增加骨高度。
1.2主要手术器械Ankylos种植系统(Friadent公司.德国),骨挤压器(Friadent公司,德国),Bio-Oss骨粉(瑞士)。
1.3手术方法上颌结节、腭大孔阻滞麻醉及术区局部浸润麻醉后,沿缺牙区牙槽嵴顶作”一“字形切口或角形切口,切开粘骨膜,翻瓣,显露牙槽骨,去除表面软组织,以球钻定位。
先用先锋钻钻入近上颌窦底l~2mm处,改用骨挤压器逐级扩大种植窝,颊舌侧骨板保留1.5~2mm左右,轻敲使窦底出现骨折,继续向上敲击使皮质骨和窦粘膜向窦腔提升至合适深度。
同期植入8~9.5mm长的Ankylos种植体,关闭粘膜创口。
术后预防感染,1周后拆线。
1.4义齿修复术后半年行二期手术,完成义齿修复。
口腔种植修复中实施上颌窦内提升技术的实践价值研究
口腔种植修复中实施上颌窦内提升技术的实践价值研究口腔种植修复中,上颌窦内提升技术(Sinus Lift)被广泛应用于上颌缺牙区域骨量不足的患者。
该技术通过提升上颌窦底部的窦膜,增加骨量,从而为种植体提供足够的骨质支持。
以下是关于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实践价值的研究概述:1. 骨高度增加:研究表明,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可以显著增加上颌缺牙区域的骨高度,为种植体的安置提供足够的骨量。
这使得患者具备接受种植修复的条件,改善了种植体的稳固性和成功率。
2. 植骨材料选择:上颌窦内提升技术需要使用骨代用材料或自体骨块进行窦底部的填充和骨质重建。
许多研究对比了不同的植骨材料,包括人工骨、人骨基质、异种骨和自体骨块等。
这些研究有助于确定最合适的植骨材料,以在窦底部达到最佳的骨量增加效果。
3. 长期稳定性:上颌窦内提升技术的长期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些研究评估了术后数年的种植体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发现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在长期使用后仍然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实践价值。
4. 并发症和安全性:上颌窦内提升技术虽然被广泛应用,但仍可能伴随一些并发症,如窦膜撕裂、窦内感染、术后出血等。
一些研究系统评价了上颌窦内提升技术的安全性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出了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建议。
总之,目前的研究支持了上颌窦内提升技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实践价值。
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增加上颌缺牙区域的骨量,为种植体提供稳固的支持。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长期随访研究来评估技术的长期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建议患者在接受上颌窦内提升技术之前咨询经验丰富的口腔种植专家,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上颌窦内提升术知情同意书
上颌窦内提升术知情同意书尊敬的患者:您好!在进行以上颌窦内提升术之前,我们需要向您说明相关的手术知情情况,并征得您的同意。
请您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并在确保理解的情况下签署同意书。
1.手术目的和原因以上颌窦内提升术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主要用于牙齿种植手术中,为了增加上颌后牙区种植牙的可行性和成功率而进行。
手术通过提升上颌窦底部的窦膜,使得种植牙的植入长度得以增加,从而确保种植牙的稳固性和牙冠的美观性。
2.手术步骤以上颌窦内提升术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麻醉:手术前将进行麻醉,以确保您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2)切开:医生会在上颌后牙区进行切开,暴露出上颌窦区域。
(3)窦膜提升:医生将小刀或其他工具小心地分离窦膜,并将其提升至所需的高度。
在提升窦膜时,医生可能需要添加骨粉或其他填充物以增加种植牙的稳固性。
(4)种植牙:在窦膜提升完成后,医生将种植体植入上颌骨中,并进行缝合。
(5)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医生会给予您相应的术后护理指导和建议,以确保手术区域的愈合和恢复。
3.手术风险和并发症以上颌窦内提升术是一种常规手术,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1)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出血,但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2)感染:手术后可能会发生感染,需要及时治疗。
(3)窦膜破裂:在窦膜提升过程中,窦膜可能会被意外破裂,需要医生进行修补。
(4)骨移位:手术后可能会出现骨移位现象,需要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5)上颌窦炎:手术后可能会引发上颌窦炎,症状包括鼻塞、头痛等,需要及时治疗。
4.术前准备和注意事项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请您注意以下事项:(1)手术前一天晚上请勿进食或饮水,以确保手术时胃内为空。
(2)手术前请告知医生您的过敏史和药物使用情况,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风险。
(3)手术后请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术后护理,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进食。
5.同意书在您理解以上内容并决定接受以上颌窦内提升术之前,请您签署以下同意书,以确保您已经充分了解手术的目的、步骤、风险和注意事项,并愿意自愿接受手术。
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摘要:目的:评价在口腔种植修复中予以上颌窦内提升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2021年5月-2022年3月是该研究选择病例的时段,将我院63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的资料予以回顾性方式抽取,遵循“治疗方式差异”对其行分组处理;其中31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种植修复技术,其余32例归于观察组予以上颌窦内提升术。
结果:经与观察组临床疗效观测指标相比,对照组77.40%的临床疗效偏低显示(P<0.05)。
术后经与对照组临床指标观测指标相比,观察组患者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较高、菌斑指数偏低(P<0.05)。
结论:与常规种植修复技术相比,在口腔种植修复中予以上颌窦内提升术更具优势,可提升治疗疗效、降低菌斑指数。
关键词:口腔种植修复;上颌窦内提升术;临床疗效;骨吸收量;菌斑指数医疗技术的逐渐发展和完善,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成为现阶段口腔科治疗牙缺失的主要及重要技术,具体是在牙缺失部位的牙床种植人工牙根,且将逼真瓷牙接种于牙根上;但对上颌后牙区牙齿缺失的患者来说,功能性刺激缺失情况会导致其牙槽骨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和萎缩,无形中加大了上颌后牙区种植体植入难度[1]。
故而在实际治疗中,还需通过手术操作来将其牙槽骨高度予以提升,继而加大种植体的稳定性。
上颌窦底提升术又有上颌窦外提升术、上颌窦内提升术之分,其中上颌窦内提升术是微创术式,并不会对机体造成较大创伤,且具体操作中避免了手术器械与上颌窦底黏膜的直接接触,继而积极提升牙槽嵴高度[2]。
为评价在口腔种植修复中予以上颌窦内提升术的积极性,特行本研究并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现况:以回顾性方式抽取我院63例口腔种植修复患者(限定时段2021年5月-2022年3月)的临床资料,遵循“治疗方式差异”对其行分组处理;其中31例纳入对照组:男、女分别显示为15/16例;SPSS20.0软件计算年龄均值后显示(38.44±5.33)岁。
上颌窦内外提升[专家指导]
专业资料
13
Stopper 安全环
Bone Inserter 插入骨粉工具
Depth Gauge 深度仪
S-reamer S-绞刀
Bone Condenser 推骨粉工具
Initial Drill 定位钻
Bone Spreader
Bone Carrier
分散骨粉工具
送骨粉工具
专业资料
14
I-drill 定位钻
C-铰刀
LS-铰刀
专业资料
55
C-Guide C-定位
使用C-铰刀之前,做定位
专业资料
56
C-Reamer C-铰刀
无膜撕裂,做开窗和产生厚骨盘
专业资料
57
C-定位 和 C-铰刀
钻速 2000RPM
专业资料
58
专业资料
59
LS-Reamer LS-铰刀
无膜撕裂,做开窗和产生薄骨盘
专业资料
60
使用S-铰刀之前,定位
专业资料
15
钻到皮质下壁
专业资料
16
S-Reamer S-铰刀
无膜撕裂钻皮质下壁
专业资料
17
钻孔皮质下墙壁和提升窦膜1mm左右 骨片
1mm
专业资料
18
Below 3mm
Below 3mm
above 3mm (Wide size) above 3mm (Regular size)
6. 窦膜撕裂
专业资料
50
外提升手术的7个负担
7. 难以提升窦膜
专业资料
51
我们什么时候
需要外提升?
• 1-3mm 残留骨 • 种两个以上的植体 • 凸,不规则和/或隔窦壁 • 做内提升窦膜撕裂
上颌窦内提升术的发展现状
上颌窦内提升术的发展现状在上颌后⽛区,种植修复治疗常常受限于⽛槽⾻萎缩和/或上颌窦⽓化导致的余留⾻量不⾜。
研究(Kopecka,2012)显⽰上颌第⼆前磨⽛、第⼀磨⽛、第⼆磨⽛区的平均余留⽛槽⾻⾼度(mean residual bone height, mRBH)分别为5.9 ±2.5mm、3.3 ± 2.2mm和4.5 ± 2.4mm,余留⽛槽⾻⾼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不⾜5mm者所占⽐例分别为31.6%、73.1%和54.2%。
上颌后⽛区解剖学因素对种植修复的实施提出了巨⼤的挑战,⽽研究表明,上颌窦提升术可以有效解决这⼀问题,成功率较⾼。
上颌窦提升有两种⽅案,从⽛槽嵴顶进⾏的内提升(crestalsinus floor elevation)和侧壁开窗的外提升(lateral sinus floor elevation, LSFE)。
但上颌窦侧壁开窗外提升术创伤较⼤,术后疼痛和肿胀明显,加重了患者的不适。
内提升避免了第⼆术区的开辟,⼿术时间短,创伤较⼩,术后恢复快,受到医⽣和患者青睐。
上颌窦内提升术⾃开展以来,获得了较⾼的成功率。
但传统的理论认为内提升只适⽤于RBH⼤于或等于5mm且窦底平坦。
但近年来已有许多⽂献报道在上颌窦RBH⼩于5mm的情况下进⾏内提升获得了较⾼成功率,如Robert等(2008)、Nedir等(2009)。
因此,随着上颌窦提升技术的不断改进、各种新型⼿术器械的出现,在RBH<>上颌窦提升和种植体植⼊可同期或分期进⾏,其中同期植⼊可缩短治疗时间,避免⼆次⼿术的进⾏。
但关于是否同期植⼊的标准问题,⽬前仍存在较⼤的争论。
⼀般来讲,上颌窦底余留⽛槽嵴⾼度是判断植⼊时机的重要因素之⼀。
SmilerDG等(1992)认为,当RBH⼩于4mm时,建议待上颌窦提升位点⾻愈合后再进⾏⼆期种植体的植⼊。
但是随着种植体颈部及整体外形的改进、表⾯处理技术的⾰新,均有利于提⾼术后初期稳定性。
上颌窦内提升
诊断:26牙体缺损 治疗计划:26种植义齿修复 处理:26局麻下切开,翻瓣,逐级扩孔,上颌窦内 提升约3mm,植入植体,缝合 医嘱:种植后注意事项单
6个月后二期手术,拧入愈合基台,待牙龈袖口长 好后牙缺失一月余 。 现病史 :该患自述左上后牙一月前于外院拔除 , 今来诊 要求修复。 既往史:否认系统病史 检查 :X线示 左上5 可见双侧牙槽骨脊等高,缺失 处骨小梁密度均匀,拔除缺失位无明显低密度影像, 根方位于上颌窦底部,上颌窦底部边界清晰,牙槽 骨脊至上颌窦底部X线测量骨高度为6.6MM 。
骨增量技术之上颌窦提升术
游离骨移植术
上颌窦提升术
• 上颌窦外提升术 • 上颌窦内提升术
• 目的:在上颌窦底黏膜与骨之间进行分离,形成空间,避 免牙种植体穿破上颌窦底黏膜,并在黏膜与骨之间形成新 骨,以支持种植牙根的固定。
上颌窦提升术历史
• 美国医生Boyne and James在在J Oral Surgery杂 志上首次介绍了以牙种植体应用为目的的上颌窦底植骨术
6-8个月后再行种植体植入
上颌窦外提升术视频演示
上颌窦提升术并发症
• 上颌窦粘膜穿孔 • 上颌窦粘膜撕裂 • 术区出血 • 上颌窦感染 • 骨粉入上颌窦 • 种植体入上颌窦
的种植体长度决定。
上颌窦外提升开窗术---超声骨刀
上颌窦底外提升术
双侧上颌窦外提升病例
上颌窦底外提升术
若原有可利用骨高度在3 mm以上,种植体植入后可能有较 好的初期稳定性,可行上颌窦底提升的同时同期植入种植体 若可用骨高度小于3 mm,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不好,应先 行上颌窦底提升术,将上颌窦底上提后的间隙用人工骨或自 体颗粒骨及人工骨混合填满,压紧,窗口覆盖屏障生物膜,
骨增量技术之上颌窦提升术
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 吴煜农 教授
沙漠里真的不能种树?
骨量不足的处理
• 引导骨再生技术(GBR) • 上颌窦提升术 • 游离骨移植 • 牵张成骨术 • 下牙槽神经移位术 • ……
引导骨组织再生术( GBR)
是一种利用生物屏障膜的物理屏障作用,阻止成纤维 细胞及上皮细胞长入骨缺损区,维持骨再生的空间,引导骨
• 用专制的内提升骨凿或骨挤压器插入窝洞内,以锤子轻轻 敲击直至突破感,逐级换用大号的提升器械轻轻敲击推窦 底黏膜、皮质骨至合适位置,推送过程中可感觉到阻力逐 渐增加。然后植入种植体。通常可推移、上提窦底3~ 5mm。
小型猪上颌窦内提升穿破上颌窦粘膜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愈合情况的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型猪上颌窦内提升穿破上颌窦粘膜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愈合情况的研究姓名:刘刚利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口腔颌面外科指导教师:马跃2009041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小型猪上颌窦内提升穿破上颌窦粘膜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愈合情况的研究研究生刘刚利专业口腔颌面外科导师马跃中文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上颌窦内提升窦底粘膜穿通同期种植体植入动物模型,初步研究上颌窦内提升术中窦底粘膜穿通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以及窦底粘膜穿通后,植入生物胶原膜对种植体骨结合的影响。
方法:1、术前行数字曲断和X线牙片检查,确定小型猪上颌窦底位置。
2、动物模型的建立:3只小型猪双侧上颌后牙区6个种植位点随机分为3组,拔牙后即刻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实验组A:上颌窦底粘膜穿通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穿出窦底约2mm);实验组B:上颌窦底粘膜穿通植入胶原膜(烟台正海生物有限公司),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对照组:上颌窦不穿通,植入种植体。
3、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1)大体标本观察:①种植体周围情况。
②上颌窦穿通处粘膜愈合情况。
(2)组织形态学检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经染色后的种植体及周围组织切片。
①甲苯胺兰染色标记种植体周新生骨并计数;②选取近窦底处观测点及距窦底5mm处观测点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各选取6个观察视野(图1),计算种植体的骨结合率。
(3)影像学检查:术后3个月行数字曲断检查,观察种植体周围骨情况。
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l3.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结果行组间多因素方差分析。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果:1、大体标本观察:(1)所有种植体无松动,无脱落,未发现充血、肿胀、破溃及流脓等并发症。
以金属杆轻轻打击种植体,声音清脆提示种植体种植成功。
(图4)(2)对照组及实验组B上颌窦底粘膜愈合良好,实验组A种植体顶端没有粘膜覆盖。
(图5、6)2、组织学检查种植体近上颌窦底处:新生编织骨沉积于种植体表面上,骨小梁结构细小,分布稀疏,骨小梁周边可见零星排列的成骨细胞(图7),种植体与骨界面呈骨性结合形态,两种组织呈间断性对合接触,其间各组均未见纤维结缔组织生长。
上颌窦底提升术名词解释
上颌窦底提升术名词解释一、术语概述上颌窦底提升术,俗称“种植牙”,是一种现代牙科技术,属于口腔种植学的范畴,主要用于缺齿或牙齿松动后失去骨质支撑的患者。
这项技术的关键是通过种植假牙的同时将植体与患者的牙齿骨结合,使其具备良好的生物活性与稳固性,从而实现恢复缺失牙齿的功能和美观。
二、手术原理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提升上颌窦底部,创造足够的骨组织厚度,使植体能够牢固地植入其中。
手术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麻醉和消毒:在手术前,医生会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对手术部位进行麻醉,并对口腔进行消毒。
2. 切开龈组织:医生会用手术刀在涉及植入假牙的位置上切开牙龈组织。
3. 提升上颌窦:使用特定的手术器械,医生会将上颌窦底部提升,以创造足够的空间容纳植体。
4. 植入假牙:在提升上颌窦后,医生会将植体插入到骨内,并贴合软组织,如此一来,假牙与人体的骨组织逐渐融合,最终达到稳固的效果。
5. 缝合伤口:手术结束后,医生会缝合牙龈伤口,并对口腔进行冲洗和消毒。
三、手术优势上颌窦底提升术相比于传统的义齿修复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恢复牙齿功能:由于植体与人体骨组织的融合,使假牙具有良好的支撑力,可以恢复正常的咀嚼和咬合功能。
2.美观自然:与传统义齿不同,由于植体直接植入骨组织,使假牙的外观自然,颜色和大小也与周围的真实牙齿相协调。
3.耐久性强:由于植体与骨组织的融合,使植入假牙的耐久性更高,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四、注意事项手术前的检查十分重要,医生将会对患者进行牙齿X光检查,以检查患者骨组织的厚度和是否存在感染等问题。
另外,在手术后,患者也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和保养,可以有效地避免术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总的来说,上颌窦底提升术是一项现代化、高效、安全的种植牙技术,为广大缺齿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并且具备较高的美容和健康效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口腔卫生,积极预防牙齿疾病,避免缺牙的发生。
推荐-上颌窦提升111 精品
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改良方法一
分离上颌窦粘膜:
将纱布蘸生理盐水至全湿,从开窗处先垂直下压,造成 初步黏膜剥离内凹。
将纱布往骨窗下缘内推,反复撑松后,再往外扩(上下左 右各方位)创造足够的植牙空间
将纱布先留至窗口内作为阻挡器械钻孔伤及黏膜的屏 障。纱布于种植窝预备后取出。
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改良方法二
线,开窗范围直径约1.5厘米,窗层距牙槽嵴顶 3~5毫米。顶线做半层骨截除,形状有圆形、矩 形、椭圆,一般以为椭圆较佳。
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常规方法
分离上颌窦粘膜: 轻叩顶线青枝骨折,用特制器械细心剥离窦
底、内、外、前、后壁之下份窦粘膜,连同开窗 骨板向内上方旋转成为上领窦内植骨区的顶,选 择合适的窦膜剥离器,细致完整地剥离上颌窦底 粘膜,并向上推起,逐步达到要求提升高度。
分类
上颌窦提升术
开放式上颌窦 底提升术
(外提升)
闭合式上颌窦提升 的特殊方式)
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术
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术是在上颌窦前 壁处开窗,通过特制的提升工具将上颌窦底 黏膜提升,在提升的上颌窦底处可放置移植 骨块或人工骨粉,可同期或分期植入种植体。
常位于上颌窦腔内,上颌窦粘膜包绕该牙根,走 行不规则,加之上颌窦本身凹凸不平,单个牙缺 失或间隔牙缺失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时,受其近远 中相邻牙根的影响,要完整无损的剥离上颌窦粘 膜相当困难。
开放式上颌窦底提升术
❖外提升一般分为:
(1)infracture osteotomy technique; (2)antrostomy ostrotomy technique; (3)grinding technique
❖ Tatum于80年代中期为上颌窦底提升术设立了一连串的 规则,之后的研究者即根据这些初步的工作延续改进上颌 窦底提升术。
上颌窦底提升方案的决策原则(一)
上颌窦底提升方案的决策原则(一)上颌窦底提升方案的决策原则(一)引言:上颌窦底(sinus floor)提升术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种植手术,可以增加上颌窦底的高度,为种植牙的成功率提供了保障。
然而,该手术的决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本文旨在探讨上颌窦底提升方案决策的原则,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患者的整体情况综合评估在考虑上颌窦底提升手术之前,应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患者的骨质状况、上颌骨密度、全身健康状况、牙周状况等因素都需要考虑。
骨质状况包括上颌骨的高度和宽度,而上颌骨密度的评估可以通过口腔CT或骨密度测量仪进行。
对于全身健康状况不理想的患者,如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可能存在风险,需谨慎决策。
此外,牙周状况也应该结合考虑,如存在严重牙周病患者,应首先进行相应的牙周治疗。
二、上颌窦底提升手术的指征与禁忌证1. 指征上颌窦底提升手术的主要指征是上颌骨高度不足,无法进行牙种植。
常见的情况包括牙齿落后、牙槽骨吸收、自然牙或种植体丢失等。
多数情况下,需要进行上颌窦底提升手术的患者,上颌窦底高度需要达到8mm以上,以确保牙种植的成功率。
2. 禁忌证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存在一定的禁忌证,需加以注意。
禁忌证包括上颌窦炎、窦膜肥厚、窦底囊肿等窦内疾病,以及患有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全身疾病的患者。
此外,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由于骨生长尚未完全发育,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可能影响上颌骨的生长,需慎重考虑手术的必要性。
三、上颌窦底提升手术的技术选择上颌窦底提升手术的技术选择主要分为内突或外突两种方式。
内突方式是通过颌突窗进入窦腔内进行操作,翻开窦膜并加入植骨材料。
外突方式则是通过上颌窦外侧骨壁进行窦膜翻开和植骨。
选择合适的方式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上颌骨高度、窦膜的位置和骨质情况等因素。
四、术前评估与手术计划在决定上颌窦底提升手术方案之前,应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计划。
术前评估包括口腔CT检查以确定上颌骨高度、骨密度和窦膜位置,以及有无窦内疾病等信息。
不属于上颌窦内提升法的优点
不属于上颌窦内提升法的优点问题并提供详细解释和资料支持。
不属于上颌窦内提升法的优点上颌窦内提升法是一种用于牙种植学中上颌后牙区牙种植的常用方式,是一项成熟且安全的手术方式。
但是,与其它一些牙种植手术技术相比,上颌窦内提升法并非毫无缺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论述不属于上颌窦内提升法的优点。
一、上颌窦内提升法简介上颌窦内提升法(Sinus lift)是一种用于上颌骨后牙区骨高度不足,难以进行种植手术的患者进行的解决手段。
上颌窦内提升术又可分为外科扩充-升高法和内科升高法两种方式,本文着重介绍内科升高法也即粘膜反折过升高法。
上颌窦内提升法的原理是在上颌骨后牙区窦腔内注入人工骨或自体骨粉,将上颌突前沿隆起,从而扩大上颌骨骨高度,为接下来的种植齿植入提供充足的骨量。
二、上颌窦内提升法的优点1. 预测性高通过上颌窦内提升法,植入齿的种植时机可以更灵活,其开展时间较早,而且手术预测性高。
2. 减少颧突损伤在传统的颧切或颧额突切开术中,常常容易造成损伤,而上颌窦内提升法可以在不切开颧突的情况下完成手术,减少了颧突损伤的风险,减少了患者的创伤感。
3. 缩短治疗时间上颌窦内提升法将种植手术和窦内提升手术合并进行,既能达到补充骨量,又能达到种植植体的目的,从而缩短了治疗周期,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口腔功能。
4. 术后恢复快上颌窦内提升法是微创手术,手术伤口较小,术后出血、疼痛、肿胀等一般不会导致患者感到不适,术后恢复快。
5. 提高种植植体成功率在上颌骨部位进行种植植体时,骨缺损问题一直是制约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而上颌窦内提升法可以补充牙槽骨的缺损,为种植植体的牙周支持提供一个优秀的移植基础,从而提高种植植体的成功率。
6. 保持面部形态齿缺损可能导致面部形态下降,而上颌窦内提升法可以通过种植植体,填补缺损,维持面部形态。
三、上颌窦内提升法的缺点1. 手术风险上颌窦内提升法的操作较为复杂,术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诊断和检查,否则手术可能会失误,导致窦膜破裂、注射物外泄等并发症的出现,并且会导致拔牙后等待修复齿梁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极易引发感染。
上颌窦提升111
YOUR SITE HERE
开
颌窦
规 术——„‡
LOGO
分离上颌窦粘膜: 分离上颌窦粘膜: 轻叩顶线青枝骨折, 轻叩顶线青枝骨折,用特制器械细心剥离窦 后壁之下份窦粘膜, 底、内、外、前、后壁之下份窦粘膜,连同开窗 骨板向内上方旋转成为上领窦内植骨区的顶, 骨板向内上方旋转成为上领窦内植骨区的顶,选 择合适的窦膜剥离器, 择合适的窦膜剥离器,细致完整地剥离上颌窦底 粘膜,并向上推起,逐步达到要求提升高度。 粘膜,并向上推起,逐步达到要求提升高度。
YOUR SITE HERE
开
颌窦
术——改
LOGO 气球充水撑膜法其骨窗 至少要开到6mm,然后 置入泄气状态的气球一 只,其宽度为3mm,以 注射筒注入生理盐水于 气球,注入1ml时,可 撑高6mm,注入2ml时 ,可撑高13mm,将所 撑出的空间植入骨粉补 骨。
1. Six millimeters of bone. 2. Crestal and minimal vertical relaxing incisions. 3. Buccal wall osteotomy. 4. Balloon testing. 5. Balloon insertion. 6. (a) Balloon insertion along antral floor. (b) Balloon inflation.
YOUR SITE HERE
开
颌窦
术
LOGO
缺点: 缺点: 手术范围较广、 手术范围较广、损伤较大 术后反应较重、费用高,患者不易接受 术后反应较重、费用高 患者不易接受 由于上颌前磨牙及磨牙的天然牙根在上颌窦区域 常位于上颌窦腔内,上颌窦粘膜包绕该牙根, 常位于上颌窦腔内,上颌窦粘膜包绕该牙根,走 行不规则,加之上颌窦本身凹凸不平, 行不规则,加之上颌窦本身凹凸不平,单个牙缺 失或间隔牙缺失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时, 失或间隔牙缺失行上颌窦底提升术时,受其近远 中相邻牙根的影响, 中相邻牙根的影响,要完整无损的剥离上颌窦粘 膜相当困难。 膜相当困难。
第八十八话:上颌窦内提升术后的眩晕
第八十八话:上颌窦内提升术后的眩晕群里的一刀剑客最近遇上了麻烦事:48岁女性患者喷砂洁牙,同时完成37根管治疗,术后眩晕3天,经神经内科检查诊断为耳石症。
内科医师问了患者近期是否有种牙、补牙、洗牙史,并提到此病与治牙有关!本来一个简单的出手,却被人污为带眩晕特效,不只当事剑客觉得冤,江湖人士全体顿感无辜躺枪!正是眩晕你去,背黑锅我来。
白小生为解疑惑,认真翻阅故纸堆,还真发现一桩旧案。
小提大作台湾省Nan-Chang Su长老于2008年报道了一例内提导致的长期眩晕病例。
49岁女性一个简单的内提升并同期植入后感到强烈的恶心和眩晕,同时坐直和走动困难。
牙椅上休息30分钟后,眩晕仍未缓解。
通过前庭功能检查和眼球震颤检查,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经复位治疗,3个月后症状消失,没有复发。
追溯病史,发现患者在过去10年中出现过三次眩晕,主要表现为恶心和头痛。
当事长老分析可能是内提器械钝头的冲击或种植术中患者的颈部过度伸出导致的这次惨案。
小提大作伤不起不光是台湾的这位剑客,番邦多位剑客都遭遇过内提升敲击导致的BPPV。
而且不光敲敲打打,就连在牙椅上躺上躺下也可能引发悲剧。
以后剑客出手,还是在术前做周全的病史采集更妥,必要时写入知情同意书,让患者有所了解。
不过剑客更应对BPPV有基本认识,不致临场束手无策。
BPPV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又称耳石症,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
患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十几到六十多,一个人一辈子摊上这事的机率为2.4%。
人耳最深的部分是内耳,负责听力和平衡功能。
内耳椭圆囊和球囊上有囊斑,表面覆有耳石膜,其上有很多碳酸钙结晶,称为“耳石”,约20到30微米,主要功能让人感应直线加速度。
耳石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有可能脱离,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刺激半规管毛细胞产生强烈性眩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颌窦内提升
上颌窦内提升术手术是否可行,如何操作能避免提升失败
1.定义
上颌窦底内提升也叫上颌窦底冲顶术,当上颌骨后部可用骨高度6-8mm,骨质较好,上颌窦底无不规则形态,可利用骨凿技术轻度抬高窦底2-3mm,可以选择长度为10mm的种植体同期植入。
上颌窦内提升优点:操作简便,缩短手术时间,相对于外提升患者手术后水肿较轻。
缺点:不能直视下操作,错误操作容易导致上颌窦粘膜破裂,需要专业工具。
不能保证每次都冲顶成功,需要丰富的种植外科经验。
提升高度有限,不建议超过3mm,近年发明的水压冲顶扩大了内提升的适应症。
关于内提升是否需要植骨
对于是否需要植骨一直存在争议,甚至形成两大派别,主张植骨派认为,提升必须植骨,如不植骨,提升没有意思,不如行短种植体种植。
相反不主张植骨派专家认为如提升2-3mm骨高度,可以不采取任何骨移植方法,上颌窦底腔隙同样会形成新骨。
还可以减少手术后上颌窦感染的几率。
关于植骨材料的选择
在提升时选择骨移植材料种类很多,有学者建议使用人工材料不可吸收性多孔羟基磷灰石(HA)与脱矿的冻干皮髓质自体骨颗粒混合,自体骨与人工材料以1:1混合。
由于所有的自体骨与异体骨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吸收,可以在移植骨中加入不可吸收的HA在某种程度上弥补骨的吸收,由于它的不可吸收,很稳定,可以增加移植骨的体积,可以作为增容剂,HA就像混凝土中的钢筋一样,起到支撑稳定的作用,HA多孔的特性有利于骨在表面生长,它还具有X线阻射的性质,利于随后的X线检查。
一些学者建议采用骨胶原,因为骨胶原内大量丰富的胶原成分,有利于新骨形成。
如上颌窦底内提升术进行骨移植时,进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建议骨高度提升不要超过4mm否则穿孔风险很大
病例:患者15、16于1999年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已经行使功能14年。
上颌窦内骨形成良好,无骨吸收等情况。
(致谢:北一种植老师提供精彩病例。
参考书:宿玉成《口腔种植学》
上颌窦提升术
概述手术示意图
当上颌后牙缺失后,上颌窦的底壁就会下降到缺失牙原来的牙根的位置,此时一旦种植就有可能穿透上颌窦壁,为了植入种植体,经常需要移植一些合
成的骨的替代品将其提升到原先的位置,这样可以保证种植体在上颌骨中,这个手术的过程就叫上颌窦提升术。
手术方式上颌窦外提升术
上颌窦外提升术(上颌窦开放式提升),在上颌窦侧壁开窗,直视下将上颌窦底黏膜剥离并向上向内推,在上颌窦底黏膜和上颌窦底之间植入或不植入(提升高度较小)骨移植材料,以增加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骨量。
可以根据上颌窦底原有骨高度是否能保证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决定是否一期种植修复,如果骨量较少也可行二期种植手术。
上颌窦内提升术
上颌窦内提升术(上颌窦闭合式提升),在种植过程中通过曲面断层片图像还原比例或上颌骨CT检查,精确确定牙槽嵴至上颌窦底的距离,用环形钻制备种植窝,钻至接近上颌窦底时,使用上颌窦内提升器械轻轻敲击通过备种植窝所得的柱形骨块并使其与上颌窦底黏膜分离,由于内提升器械顶端为凹面或凸面,以及止停器的使用,可以提供有效保护,以防止上颌窦底粘膜破裂穿孔。
然后可从下颌骨升支外侧、颏部等处取骨或混入Bio—Oss等人工骨,从种植窝内将上颌窦底黏膜向上推与窦底骨分离后,通过种植窝送入的骨移植材料提升窦底,可在完成植骨的同时植入种植体,但如果骨质较薄,不足以提供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的,可以选择二期种植修复。
总结:
只要手术操作者操作得当,不同的手术方法也可以达到同样的临床效果。
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在目前的临床上普遍的开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也一改上颌后牙区曾经是种植的禁区的历史,为种植手术在上颌后牙区的顺利开展去除了障碍。
优点
由于上颌窦的存在,在行上颌磨牙种植术时,如果牙槽嵴萎缩严重,或患者有较大的上颌窦及上颌窦底壁位置过低等情况存在,由于支持骨量不足在植入较长的种植体时有可能造成上颌窦穿孔,容易造成感染失败,给使用种植义齿修复上颌后牙缺失带来了较多限制。
上颌窦底提升术是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将上颌窦黏膜从窦底剥离后抬高,在窦底黏膜与窦底骨之间植入骨移植材料,这可有效增加骨的高度,从而使种植手术成为可能。
植骨后同期或二期种植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该区域种植的难题,给上颌后牙区牙槽嵴高度不足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使上颌后牙进行种植修复成为可能。
上颌窦底提升是用手术的方法在上颌窦底和被抬起的上颌窦黏膜之间放置骨或骨代用品,以增加上颌后部牙槽嵴顶到窦底的高度。
它是解决上颌骨后部骨量不足的有效方法,为以后的牙种植体成功地行使功能提供保证。
长期以来,利用自体髂骨移植有很高的成功率,因此该法被视为“金标准”。
缺点
但是约8%的患者取髂骨术后出现感染、失血、局部皮肤麻木、短期甚至长期疼痛等并发症[1]。
因此,学者们一直在寻求能够替代自体骨的移植材料。
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以及后来的各类陶瓷材料、聚合物都先后被作为骨替代品用于上颌窦底提升中。
但是发现这些材料中,有的存在免疫原性,有的缺乏骨诱导性,所以都没有被广泛地使用于临床。
近几年,生长因子的应用和骨组织工程学的出现赋予了非自体骨材料形成骨的能力,克服了单纯使用人工材料的缺陷,避免了取自体骨的并发症,从而成为上颌窦底提升的新进展。
编辑本段临床研究上颌窦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在众多的国内外临床研究中显示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在手术过程中没有植入任何自体骨及人工骨代用品。
在种植义齿修复后,实现功能负载,跟踪随访2年,结果显示,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鼻窦炎等症状,种植成功率为100%,功能良好,种植体稳固,无疼痛、肿胀、种植体周没有出现大于2mm的骨质丧失。
上抬后的上颌窦底出现了新骨形成的现象,分别出现了3-9mm不等,平均约4。
5mm的骨质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