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逆反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青少年逆反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青少年逆反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l . 81
青少年逆反 心理分析及其教育 对策研究
王秀贵 赵泽鹏 薛 书 敏 ( 域 大 学 东 昌学 院 , 东 聊 城 2 2 0 ) 聊 山 5 0 0
摘 要: 少年期是人 生中关键而富有特 色的时期 , 青 是个体 由不成熟的童年走 向成熟人 生过渡 的时期 。本 文从 青少年逆反 心理 的概 念, 主客观的影响 因素和矫正对策等方面进 行综述 , 以期望 家庭 、 学校 以积极 的态度进行 引导, 帮助青 少年 建立正确 的思维模式和稳定 的
心理 系统 , 克服 逆 反 心 理 的 不利 影 响 。 关键词 : 少年 ; 青 逆反心理 ; 教育对策
思考 , 把老师 的劝说 、 要求 、 批 青少年期是儿童生理上 基本成熟 ,认识 和情感有 了飞速的发 对老师 的正常教育 往往从对立面去 , 把家 长的指点 、 提醒 、 督促 等看成是 “ ” “ 、压 ” 是和 自己 管 、 卡” “ , 展, 理想 、 信念 、 世界观开 始形 成的重要时期 , 也是 自我意识 的第 二 评, 是 进 次觉 醒 期 。 展 心 理 学 中对 青少 年 的年 龄 界 定 是 在 十一 二 岁 到 十 八 过 不 去 , 对 自 己 自尊 心 的伤 害 , 而 把 自 己放 在 施 教 者 的 对 立 面 发 九岁 。 这段时期其思维 品质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矛盾表现。逆反心理 上 。 与一 个 人 的好 奇 心 、 索 心 理 有 一 定 的 关 系 , 是 逆 反 心 理 积 极 的 探 这 22客 观 因 素 . 221家庭教育方式不 当 .. 方面 , 它对于个人的独 立性 、 社会性 发展方 面有很大 的帮助 , 并不是 教 养 方 式 是 家 长 教 养 观 念 、 养 行 为 等 的 组 合 方 式 。美 国心 理 教 所有 的逆 反 心理 对 于 个 体 的 成 长都 有 害 处 。 对 于 青少 年 而 言 , 于 基 好 奇 心 、 立 性 的 逆 反 心 理 可 以 帮 助 青 少 年 自我 意 识 的 成 长 , 个 学家 B u i 将父母的教养方式 分为权威 型 、 独 对 amr d n 专制型和宽容型。根 据 B unid观点 , ar n r 权威型 的父母能对儿 童的要求 做出反应 , 并且给 体的心理成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与 儿 童 适 度 的控 制 ,能 最 理 想 地 促 进 儿 童 适 应 性 行 为 和 能 力 的 发 1 反 心理 的概 念 逆 相 专制 型的父母经常使用专断的权力 、 禁止和惩罚等高 在青少年研究 中, 逆反心理这个概念被 广泛使用 , 学者们都 是 展。 比之下 , 强调儿童对父母 的绝对服从 。因为父母禁止 的策略 和使用 按 自 己的理 解 和 研 究 角 度 来对 它 加 以定 义 ,在 国 内外 各 种 心 理 学 、 控策 略, 恐 所 专 教 育 学 等 文 献 中 的 “ 反 心 理 ” 义 近 十种 , 中较 有 代 表性 的 有 : 专 断 的权 力 策 略 可 能 与 儿 童 的焦 制 逆 定 其 而 行为说 、 情绪说 、 说 、 压力 态度说 和主体需 要说 。它们从 不同的角度 型父母的孩子可能以 自我为中心 ,会 出现不良行 为与适应 问题 , 有研究者对对父母 的控制策 对逆反心理进行 了定义 , 都有其合理 性。《 心理学大词典》 的解释基 这样情况下亲子冲突发生的频率较 高。 本 上 把 它 的本 质 属 性 揭 示 了 出 来 :逆 反 心 理 是 客 观 环 境 与 主 体 需 略进 行 了研 究 , 据 控 制 力 度 高 低 把 控 制 策 略 分 成 了强 控 制 型 和 弱 “ 根 批评 、 否定 控制 等 ; 弱控制型 要不相符合时产生 的一种心 理活动 , 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 具 它在 青 控制型 。强控制型策略包 括直接命令 、 少年学生 当中表现尤 为突出。 换言之 , 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 策略包括间接命 令 、 ” 逆 说理 、 协商等 。研究发现 , 强控制型与对抗和生 尹 担 烦 要 不 相符 合 时 产 生 的具 有 强 烈 抵 触 情 绪 的社 会 态 度 。它 是 以怨 恨 、 气 成 正 相 关 。 可 丽研 究 发 现 子 女 对 双 亲 的 希 望 、 心 、 恼 以及 他 恐惧 或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为特征所持的态度 , 因此 常表现 出一种 们认为双亲希望 、 抱怨 、 担心的问题 比较集 中于双亲 的管教 、 子女前 较强 的情 绪 性 。 它 以反 对 改 变 已 有 状 态 为 基 调 , 在他 人 宣 传 说 服 途等方面 , 是 他们本身对双亲的教养 方式会做出接受 或抵 触反应 。而 的过 程 中不 肯 接受 说 服 而 激 化 为相 反 态 度 的 。 另一学者指 m民主型教养方式下 , 亲容易与孩子关系融洽。19 母 98 2青 少 年逆 反心 理 的 成 因 年香港社会 工作 人员协会组织 的创新 型平行模式辅 导小组是专 门 21 . 主观 因素 进行亲子教育训 练的工作组 , 他们 主要 以技 巧训 练为主 , 通过改变 青少年逆反心理 的产生首先是和青少 年时期特殊 的生理和心 父母的教养方式 , 调适亲子 冲突 以建设健康 的亲子 关系 , 效果 著。 理发 展 紧 密 连在 一 起 的 。 通 过训 练后 的统 计 分 析 , 亲子 冲突 大 大降 低 。这 正 验 证 了家 长 的 教 211 理发 展 的原 因 . 生 . 养 方式 是 影 响 孩 子 逆 反 心 理 的重 要 因素 。 青 少年 时 期 由于 大脑 的发 育 成 熟 并 趋 于 健 全 , 机 能 越 来 越 发 脑 222 校 教 育 上 存 在 的 缺 陷 ..学 达, 思维 的判 断 、 分析作用越 来越 明显 , 思维范 围越来越 广泛 和丰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 的主要环境 , 学校不 良因素的作用 富。特别是思维方式 、 思维视角已越 出童年 期简单 和单一化 的正向 也 是 青 少 年 逆 反 心理 形 成 的又 一 因 素 , 且 是 主 要 因 素 。学 校 不 良 而 思维 , 向着逆 向思维 、 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 尤其是 在接 因素 对 青 少 年学 生逆 反 心 理 产 生 影 响主 要 表 现 在 : 是 教 师 教 育 指 一 触 社 会 文 化 和 教 育 过 程 中青 少年 渐 渐 学 会 并 掌 握 了 逆 向 思 维 等方 导思想 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 当。 具体来说一些教师在教育指导思想 法。 正是 青 少 年 思 维 的发 展 和 逆 向思 维 的形 成 、 掌握 , 逆 反 心理 的 上存在着为完成施教任务而完成施 教任务等应付差事的想法。 为 在这 产 生 提 供 了心理 基 础 和可 能 。 种思想指导 下 , 教师不认 真探索教 育的最佳 、 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 21 .. 理 发展 的原 因 2心 教 育 从 内容 到形 式 的 照 本 宣 科 、 板 乏 味 , 学 生 对 教 育 产 生 反 感 呆 使 青 少年 时期 的人 在性 方 面 的发 育逐 渐成 熟 , 由此 而 引 发 的 第 二 或 心理 上 的逆 反 。 是 教 师 在施 教 过 程 中 , 尊重 青 少 年 学 生 , 顾 二 不 不 性 征 越 发 明显 和 突 出 , 之 性 别 意识 、 意 识 便 逐渐 强 化 和建 立 。 及 他们 的心理感受与体验 当他 们出现问题时 , 随 性 由 不是站在青少年的 于 性 的发 育 而 导 致 的性 别 意识 、性 意 识 又 进 一 步 在 心 理 上 产 生 断 角 度分析问题 , 而是一味地强调师 道尊严 , 导致 他们因对教 育者本 乳 , 而 形 成渐 趋 强 烈 的 个 『 进 生意识 、 立 意 识 、 人 意识 。 正是 这 些 身 的排斥 , 独 成 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 逆反心理。 三是一些教师在对待 意 识 的形 成 , 他 们 认 为 自己 已 长 成 大 人 , 应 自己 管 理 自 己, 使 理 决定 学生 的性格 、 能力 、 成绩 等方面不能客观评 价 , 于注重分 数 , 过 对学 自已。面对老师的教育 , 家长 的指教 , 有意无意的回避 、 反感甚至背 生 的 一 点小 错 就 揪 着 不 放 , 学 生 产 生 “ 师 对 自己失 去信 心 ” 使 老 的想 离。教师诲人不倦 的施教 、 家长苦 口婆心的相劝等等, 早已被强烈 的 法 , 在情感 上与老师对立 、 背离甚至反其道 而行之 。此 外, 我们施教 独 立 意 识 和 成人 感 意 向驱 散 了 。 的 内容老化及教 育上的灌输和填鸭 方式也是造成青 少年 逆反心理 21 .3身 心 发展 的不 平 衡 . 的 因 素 之一 。 青少年 时期尽管生理和心理 的发 展有 了极 大的飞跃 , 但其生理 2. . 3同辈群体不 良的价值观及行为倾 向的相互感染 2 和心理的发展 又是不平衡甚 至是 矛盾的。 这种矛 盾和不平衡主要表 同辈群体有成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 。他是有地位相近 , 年龄、 爱 现在生理上 的成熟和心理上 的不成熟 。具体来说 , 少年在心理学 好 、 青 价值观和行 为凡是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因为这种 认 知 发 展 中 , 于 阅 历 和 经 验 的 不 足 , 成 其 认 识 的 不 坚 定 性 和 易 群体是 由个 人自由选择组 成的非正式群体 , 同辈群体 中 , 少年 由 造 在 青 动 摇 性 ; 们 的思 维 虽 然 具 有 独立 性 、 判 性 , 他们 认 知事 物 和 看 不仅需求 、 他 批 但 兴趣 、 面临的问题颇为相�

未成年人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

未成年人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

未成年人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未成年人逆反心理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未成年人的逆反心理表现在他们经常会表现出对权威、规则和约束的反感和反抗,做出一些违法的行为。

这本质上是因为她们的发展过程过程中都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反抗来试探自己的界限以及寻求自我价值的认同。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就会容易滋生出逆反心理。

一、逆反行为的原因1.自我意识的提高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对自我表达、自我主张有了更多的需求,对于权威和规则比以前更加敏感,而这种敏感往往引发了逆反行为。

2.外在环境的影响孩子的逆反行为往往和今时今日社会的种种局限和不和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负面的环境和经历都会让他们的逆反心理更加加剧,导致不良的社会行为。

3. 父母的影响父母的爱护与纵容常常会导致孩子的任性和不听话,而对于孩子的严厉指责和管束同样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1.辨别逆反行为的类型首先要明确孩子的逆反行为是哪种类型,是朋辈压力、学校抵触、家庭关系等等,因为每种逆反行为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

2. 规范孩子的行为父母需要在孩子的行为表现上规范他们,让他们知道哪些是管制的行为、哪些是绝对禁止的,同时,也要在孩子的行为上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人人都希望被知情,所以家长要多为孩子解释其后果。

3. 教育孩子在正确地规范孩子的行为之外,还需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让孩子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自己不能随意改变的东西。

家长要给孩子提供正确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4.支持孩子尽早发现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避免让孩子在自己的逆反情绪中越来越感到孤独、不满、被忽视,促使他们形成自暴自弃的心态,以免逆反行为深入骨髓。

总之,未成年人逆反行为的出现一定有原因,并不是孩子天生就不善于接受任何的规则。

当家长、学校、社会能够均衡地去看待这个问题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孩子找到一个良性发展的方向时,也会给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影响。

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调适分析

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调适分析

青少年逆反是一个为不同的社会文化研究领域所广泛涉及的话题。

在教育与心理学领域,逆反侧重的是反抗的情绪性。

因此,“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想模式和传统观念模式的教育背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以一般常态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

”1 逆反心理的心理构成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大要素构成。

首先,认知是受教育者态度的基础,在对态度的作用中,认知主要对逆反心理起准备和导向作用。

其次,情感指的是个体在心理上对认知信息的一种情绪体验,即喜悦愉快或烦忧反感。

行为意向是逆反心理转化为逆反行为的准备,直接受逆反情感的作用和影响。

2 逆反心理的成因1、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逆反心理的产生青春期大脑发育成熟,思维方式和视角已不再单一化化,思维的逆反性和独立性得到发展,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另外,青少年的性别意识逐渐强化,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和独立意识。

对老师的教育和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回避、反感甚至背离,形成逆反心态。

青少年认知水平的偏差度较大,认识容易片面性,看问题容易偏激和极端,固执己见。

调查表明,36.5%的中学生遭受挫折和失败后显得意志薄弱,自暴自弃,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2、不正当的家庭教育加速了逆反心理的形成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

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如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都会无形中在孩子心理上造成压力,当这些压力不断积蓄、沉淀,便在情感上对教育、批评和劝说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形成逆反心理。

如果青少年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关怀,也易形成孤僻、自卑的逆反心理。

3、学校教育的错位是加剧青少年逆反心理的重要要素教育方式的不当和教育者自身形象的缺失导致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一、逆反心理的界定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在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我们常见到学生顶撞当众批评或挖苦他的老师、家长),其实质在于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人(非我)的不遵从(或抗拒)。

青少年逆反心理是一个普遍问题。

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中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2.6%,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4%。

逆反心理无论是对青少年自身还是对家庭、对社会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1.逆反心理束缚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由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由逆反心理产生的逆反行为的消极作用,青少年不能有效地从成年人那里获得有用的经验,不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不能从别人的成功中得到启迪,因而会妨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成熟。

2.逆反心理会使青少年误入歧途,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和其他消极后果。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使他们往往不计后果,漠视校规、挑战社会规则。

譬如有些青少年不听从教师、家长关于不要早恋的劝告,暗中追逐异性,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幼稚的“两性”关系上,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学习成绩。

还有一些青少年违反学生守则和公共生活准则,大量吸烟和饮酒,过早地变成“烟鬼”、“酒鬼”,影响了身体的发育和身心健康。

3.逆反心理有可能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阻碍青少年接受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对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反而表现出轻而易举的、更乐于接受的倾向。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学校、家庭教育的实施。

教师、家长要了解分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采取适当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安全度过中学阶段,保证其健康成长。

二、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因素影响青少年形成逆反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社会因素,也有青少年主体内部的心理因素。

青少年逆反心理研究

青少年逆反心理研究

青少年逆反心理研究【摘要】逆反心理人人都有,并非是青少年的专利,只是青少年时期表现尤为突出。

在现实状况下,青少年逆反心理日益成为困扰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一大问题。

逆反心理究竟是什么?是什么导致了逆反心理?为什么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尤为严重?当面对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时应该怎样引导他们?文章旨在揭示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寻求缓解、消除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逆反心理;分析逆反心理作为近些年社会关注的焦点,它表现在各个层次和个体生活的各个方面。

逆反心理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身主观方面因素以及学校、家庭客观方面因素,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如果不加以及时应对,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对此我们不能忽视。

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及各方面加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找准切入口,主动应对,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少年摆脱这种心理,轻装上阵,转变他们的不良心态,使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挑战自己,最终超越自己。

学校家庭及个人要形成合力,手中拿着不同的工具,为“小树”健康成长而不懈努力,而且青春期是一个重要时期,我们要深入了解这时他们的心理特点,已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促进问题解决,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逆反心理的实质究竟逆反心理的本质是什么,目前争议很大。

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对此作如此定义:“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另有人定义为:“逆反心理是指个人受到社会群体或其他个人的压力后,对其价值取向不予评价而表现出不满或反感,甚至不考虑原因后果而采取对抗行为。

”当然也有人认为,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它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

并且,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情绪色彩和内在的意识,具有对立性质或者否定性质的心理倾向。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特征,成因与教育对策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特征,成因与教育对策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特征,成因与教育对策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指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与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应。

它是一种内心的反向力量,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有效地应对,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以下笔者就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以及应对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中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身心发展等内部因素,也有来自环境与教育影响等外部因素。

1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是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观原因。

初中生进入青春期以后,首先由于生理上的发育开始趋向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渴望独立,往往嫌父母和教师管得太严、太啰嗦,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尤其是对那些受到封闭禁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至于产生你越不让我知道,我就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

2学校不良教育的影响,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因素。

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不按照中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进行管理,对学生出现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不是耐心引导而是采取强制甚至违背学生个性的方式要求学生服从。

这样的做法,由于脱离学生的需要,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有些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不能充分尊重学生,处理问题时常常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就采取过激的措施;有的教师教学时不能因材施教,而是搞“满堂灌”、“一刀切”,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有些教师自身言行不一,虽然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但自己的行为表现却又是另外一套。

这种矛盾行为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3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是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有的家长没有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把已经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当小孩看待,使孩子产生不满和反感。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其应对策略研究报告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其应对策略研究报告

中学生逆反心理及其应对策略研究报告引言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生活中的关键时刻,充满了变革和挑战。

逆反心理是许多中学生经历的一种心态,它可能对他们的学业、家庭关系和自我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研究报告旨在深入探讨中学生逆反心理,明确其特征、原因和后果,同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帮助中学生克服这一挑战。

什么是中学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指青少年表现出的对权威、规则和社会期望的反抗情绪。

在中学生阶段,这种逆反心理可以表现为情绪波动、不服从、反叛、冷淡以及寻求独立。

虽然逆反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是正常的,但当它变得过于显著或持续时,可能会导致问题的出现。

逆反心理的特征中学生逆反心理通常表现出以下特征:1.不服从和挑战性行为:学生可能拒绝遵循老师和家长的指导,表现出反抗的行为,如不做作业、不按时上课或不履行责任。

2.情绪不稳定:中学生常常经历情感波动,情绪可能从愤怒、挫败感到抑郁等。

3.自我中心:他们可能更加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而忽视他人的感受和期望。

4.社交隔离:逆反心理可能导致中学生与家庭成员和同龄人之间的关系疏远,使他们更加孤立。

逆反心理的原因逆反心理的发展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1.生理变化:青少年时期的大脑和身体发生巨大变化,这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和冲动行为。

2.自我认同:中学生正在探索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逆反心理可能是寻找独立和自主的方式。

3.家庭因素:家庭冲突、家庭支持不足或父母过分控制都可能导致逆反心理的出现。

4.同龄压力:同龄人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有时他们可能鼓励逆反行为。

逆反心理的后果中学生逆反心理可能产生一系列负面后果,包括:1.学业问题:不服从和不合作可能导致学业下降,考试成绩不佳和学校纪律问题。

2.家庭关系问题:逆反心理可能引发家庭冲突,破坏亲子关系,甚至导致家庭分裂。

3.心理健康问题:持续的逆反心理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4.社交问题: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可能因逆反行为而受到影响,使中学生感到孤立。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却不容忽视。

逆反心理指的是中学生在与他人交流和接受外界观点时持反对态度的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因所导致的:一、自我认同感不足。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迅速,对自我产生了新的认知。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面临到对自我的质疑和迷茫。

他们可能在这个时期感觉自己无法被别人确认和接纳,因此表现出排斥和反抗的行为。

二、成长环境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过于压抑的环境或者是过于放任的成长环境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会让中学生感到压抑和束缚,产生逆反心理;而过于宠溺的教育方式则会让他们缺少自律和责任心。

三、同伴群体的影响。

在中学阶段,同伴关系非常重要。

当中学生身处某种特定的同伴群体中,由于集体心理的作用,他们往往会采取与集体一致的态度。

当中学生自身的观点与群体观点发生冲突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逆反,以显示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

针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源于对自我认同感的不足。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提升自我认同感。

学校和家庭可以提供给中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交往技巧。

二、改善教育环境。

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宽松活泼的教育环境。

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给予他们合理的自主决策权。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尽可能听取中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三、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背后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给予中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注重情绪管理教育。

中学生在青春期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情绪管理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应对策略”逆反心理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特指青少年在面对权威、规则和约束时经常产生的一种反抗心理。

逆反心理一定程度上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正常表现,但如果无法妥善处理,会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中学生应当学会应对逆反心理。

以下是一些应对逆反心理的策略:1.理解逆反心理的成因: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中学生正在度过从儿童到成人的转变阶段,他们追求独立性和自主性,对于权威的限制和规则感到不满。

了解逆反心理的成因,可以使家长和教师更加理解中学生的困境,与他们建立起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2.倾听和沟通:当中学生表现出逆反心理时,家长和教师应该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

同时,及时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让中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声音被真正重视,有助于减轻他们的逆反情绪。

3.提供合理的自主权:中学生追求独立性和自主权,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适当地给予他们一些自主权,让他们在合理的范围内做出自己的决策。

例如,在学习安排上,可以和中学生共同商议制定学习计划;在生活自理方面,可以让他们自己负责管理自己的时间和任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4.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责任感是培养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提高他们的责任感,逐渐减少逆反心理的发生。

可以要求他们承担一些家庭或班级的责任,鼓励他们按时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对集体的责任感。

5.设立明确的规矩和约束:逆反心理的产生往往是因为缺乏规矩和约束,或者规矩不明确。

家长和教师应该设立明确的规矩和约束,确保中学生的行为有序,并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必要的惩罚。

规矩和约束既能给中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行事准绳,又能让他们感受到权威的存在。

6.鼓励兴趣爱好的发展: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学业压力和学习失去兴趣有关。

家长和教师可以鼓励中学生培养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参加体育运动、加入社团或俱乐部等。

未成年人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

未成年人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

未成年人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未成年人逆反心理是指青少年为了表现对社会的异见和对父母的不满,而采取的一种反抗行为和态度。

未成年人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化,如抵制和忽视父母的教诲、逃学、离家出走、不尊重老师和学校规定等。

未成年人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自我认同感不强。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需要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和接受,否则会产生无助感、自卑感等负面情绪。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观念、兴趣与家长相悖时,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就可能采取逆反行为。

2. 家庭教育不当。

对于一些采用过于严厉或报复性教育的家庭,子女可能出现逆反心理。

因为严厉的惩罚和强制性的要求会让孩子感到受到了欺凌和伤害,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中,许多年轻人易被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等影响,产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从而形成逆反心理。

针对未成年人逆反心理,可采取以下措施:1. 帮助未成年人建立自信。

对于未成年人,家长应该多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支持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 稳定情绪、化解矛盾。

面对青少年逆反行为,家长和老师应保持冷静,不要和他们对着干,会让矛盾加剧。

应当耐心和理性地沟通,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有时候,家长和老师也需要自己检讨,是否有一些自己的问题让孩子不满。

3. 强化教育方式。

教育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性的,避免使用负面的惩罚方法。

同时,家长应了解自己孩子所在的成长环境,建立良好的熟人网络,从而更好地控制孩子所接触的社会因素。

4.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家长应引导孩子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增强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责任感,让他们成为对社会和对家庭都有贡献的人。

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学会独立思考,避免被流行文化和社交网络所误导。

总之,要解决未成年人逆反心理问题,必须了解其根源,采取相应的措施。

家长和老师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共同引导孩子朝着正确方向走。

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及疏导方法

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及疏导方法

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及疏导方法青少年逆反心理是一种典型的反叛心理,主要表现为孩子对家长、教师或其他有权威性的人或事物产生反感或抵触情绪。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不及时疏导,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及疏导方法。

1.个人成长和发展阶段青少年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身体、心理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

身体的变化使他们开始试图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事物,这也是逆反心理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家庭因素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过分关注孩子的表现和成绩,过度干涉孩子的行为,给孩子带来压力和不适感,从而导致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3.社会因素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例如暴力、色情、吸毒等,这些都会对青少年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行为。

疏导方法1.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要孩子的逆反心理大部分都是因为他们感到被忽视或者不被理解,家长和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给予必要的关怀和支持。

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良好的沟通机制可以有效地减少逆反心理的发生。

家长和教师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3.合理的教育方式适当的教育方式也可以预防和缓解逆反心理。

家长和教师应该注重孩子的情感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借助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逆反情绪较为严重,家长和教师应该寻求专业心理师或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采用专业的方法疏导孩子的情绪问题。

总之,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家长和教师应该以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引导孩子,合理处理家庭和教育方面的问题,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剖析及教育对策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剖析及教育对策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剖析及教育对策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1.青春期心理特点的影响。

逆反心理是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具体表现。

中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随着他们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已经是成人了,渴望得到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自尊感明显增强,对一切都不愿顺从,做事喜欢自作主张,不愿听从他人的意见,渴望独立自主,他们对父母和老师之言不再“唯命是从”了,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严、太罗嗦,处于各种心理矛盾的包围之中,如果这些矛盾冲突得不到顺利解决,就可能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2.家庭的因素。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心理和物质的关爱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过高,超过了孩子所能承受和容忍的限度,这种反差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家长提出要求的方式也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有的家长对待孩子总是居高临下,采取粗暴、命令的方式,摆出封建家长式的威风,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不给孩子任何自主性的选择。

再次,父母长期的分歧、敌对、争吵不休,甚至家庭暴力等感情不和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3.学校教育的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之一是他们力求在同龄人群体中寻找自己满意的地位。

试图用各种手段吸引同学们的注意,甚至不惜用与常态相反的行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学生主观意愿与实际的反差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逆反心理教育对策1.教育者要有正确的观点。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清逆反心理的客观存在及科学转化的方法。

可以告诉学生,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

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学识和经验比较丰富,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目的是教育、关心和帮助青少年,而不会是故意找茬。

也许态度不太友好,方法简单粗暴,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类型和对策探究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类型和对策探究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类型和对策探究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在经历生命的转折点,从孩童向成年人的角色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青少年都会出现逆反心理,表现出不顺从、不接受父母或者社会的规矩和要求。

这种逆反心理的出现会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对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类型和对策,我们应该了解和掌握。

1. 叛逆型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表现为青少年对父母或者权威人士的规定和要求有强烈的反感和反抗。

他们会采取一些不合适甚至违法的行为(比如偷窃、打架、吸烟等),来表达他们的逆反情绪。

这种逆反心理通常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太过严格或者太过放任所导致的。

这种逆反心理表现为青少年对父母或者其他人有高度的依赖情绪,但是同时对他们所给予的建议和指导持怀疑态度,表现为不愿接受这些建议和指导。

他们感觉到很困惑,几乎对任何事的判断都没有信心。

这种逆反心理通常是由于过多地父母干预和控制,导致青少年没有独立思考和做决定的机会。

这种逆反心理表现为青少年对社会的现实感到不满,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缺乏信心,因此选择逃避现实,沉迷于游戏、电视、网络等虚拟世界中。

他们往往不愿意面对现实的挑战和困难,表现出比较消极的情绪。

这种逆反心理通常是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压力感过大所引起的。

对策探究1.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之间的良好关系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键之一。

父母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体察子女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心情,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

同时,也应该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做决定,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2. 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指导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指导。

父母应该向孩子传授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也应该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技能。

3. 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心理健康父母和社会应该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在学校和社会中,应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强化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适应成人社会的需求。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和处理方法青少年逆反心理是指在这个特定阶段,青少年对于权威、规则和约束产生反抗和抵触情绪。

这种心理现象在许多青少年身上都普遍存在,原因各异。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并提供一些应对逆反心理的处理方法。

一、原因1.身份认同与独立性追求在青少年时期,个体开始关注自我身份认同的问题。

他们希望摆脱儿童时代对父母的依赖,追求自己独立的个体价值。

逆反心理的一种反映是对于父母和其他权威者的规则和要求进行抵触,以显示自己的独立性。

2.身体和情绪的变化青春期是身体和情绪承受巨大变化的时期。

荷尔蒙的改变导致了青少年情绪上的波动和失控,使他们更易受外界刺激影响。

这些生理变化加剧了他们更容易表现出逆反、焦虑和情绪化的行为。

3.沟通问题青少年通常遇到与父母或其他成年人之间的沟通障碍。

他们经历的是追求独立的心理过程,但成年人可能不理解并限制他们的自由。

这种沟通障碍导致了矛盾与冲突,从而引发逆反心理。

4.社会压力现代社会对于青少年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业压力、才艺表现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都会对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

逆反心理可能是对这些压力的反应,一种逃避和释放压力的方式。

二、处理方法1.理解与尊重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他们需要感受到他们的感受和观点被认可,而不是一味地压制和指责。

建立开放而尊重的沟通模式,给予他们更多的参与和决策的权力,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意见被重视。

2.建立互信关系逆反心理常常源于亲子关系缺乏信任基础。

家长和青少年之间建立互信关系至关重要。

沟通时,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心声,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遵守承诺,不轻易打破承诺。

通过建立强有力的亲子关系,逆反心理可以得到缓解。

3.培养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青少年逆反心理往往与无助和困惑有关。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培养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让他们学会合理地应对压力和挫折。

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如何理解并辅导青少年的逆反行为

如何理解并辅导青少年的逆反行为

如何理解并辅导青少年的逆反行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而逆反行为往往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现象之一。

青少年的逆反行为可能表现为叛逆、挑战权威、违抗规则等,这些行为给家长、老师以及社会带来困扰和挑战。

如何理解并辅导青少年的逆反行为成为了许多家长和教育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如何理解并辅导青少年的逆反行为。

青少年逆反行为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

首先,生理因素是青少年逆反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荷尔蒙水平波动大,情绪容易波动,这可能导致他们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缺乏自控能力。

其次,心理因素也是青少年逆反行为的重要原因。

青少年个体发展水平不同,有些青少年可能存在自尊心脆弱、自我认同不清晰、情绪管理能力差等问题,逆反行为可能是他们表达内心困扰的一种方式。

再次,社会因素也会影响青少年的逆反行为。

家庭环境、学校氛围、同伴关系等都可能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影响,不良的社会环境可能会诱发青少年的逆反行为。

针对青少年的逆反行为,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理解和辅导。

首先,要保持沟通和理解。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尊重青少年的个性和情感,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抱怨,理解他们内心的困扰和需求。

其次,要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是预防和化解青少年逆反行为的重要保障,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多关心、多支持青少年,树立权威但不要过于严厉。

再次,要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情绪和解决问题。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情绪管理、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培训和引导,帮助青少年学会正确的情绪表达和问题解决方式,避免逆反行为的发生。

最后,要为青少年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对于一些逆反行为较为严重的青少年,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重新建立自信和自尊。

总之,理解并辅导青少年的逆反行为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教育者和社会共同努力。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及研究报告」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及研究报告」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及研究报告问题的提出:中学生逆反心理面面观在中学生中,经常可以看到.遇到一些以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现象——逆反心理。

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害的,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好为不利的。

⒈盲目性。

中学生阶段是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学生精力充沛,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发展,往往显得更加好动,好问,猎奇,执着。

但由于心理的发展与之不相适应,思维的偏激性很大,学生往往处于“找不到正确的活动途径,有劲无处使“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

于是,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使劲“的突破口,盲目地行动,表现得很任性。

具有这种逆反心理的学生,一事当前,无论其正确与否,都盲目地加以抵制,甚至反其道而性之,凡事无论可行与否,只要想干,随心所欲,不想后果,缺乏冷静的思考。

⒉社会性。

现在是中学生对外联系广泛,信息来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识面也较宽,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鉴别力,不能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筛选。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取决于社会的政治环境的影响。

⒊感应性。

学生往往用聪明的大脑给老师挑“刺“,给学校挑”毛病“,甚至于发展到故意捣乱,以冲撞老师为荣。

把自己的要求说成没必要,我行我素。

学生极易相互感应。

⒋要变性。

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强烈,但观点.信念不稳定,环境的诱惑力多种多样。

所以,想独立并不易做到,只要我们善于引导,是可以对学生的能否心理实行有效控制的。

调查的资料: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德育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内心的反向力量,我们把这种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叫做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表现在中学生身上比较突出,尤其突出的反映于中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的过程中。

其产生的原因,一是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有关,一是与德育工作中的“假.大.空“有关。

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中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他们不再满足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喜欢索影猎奇,喜欢从问题的反面思考。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研究
理 原谅 他 们 的做 法 , 不逆 反 。 于 学 生而 言 , 反心 理 就 是 指 受 教 育 者 在 接 受 教 育 的 过 程 中 , 自 身 固 有 要 多 多体 谅 、 解 他 们 的心 , 逆 因 的 传统 定 势 和 思 维 模 式 与 特 定 教 育 情 境 下 所 产 生 的 , 认 知 信 息 相 对 立 与 的 , 与一 般 常 态教 育 要 求 相 反 的 对立 情 绪 和 行 为意 向 。 并 学生 逆 反心 理 现 象 主 要表 现 在 如 下 方面 : 1 不愿 意 接 受 正 面教 育 ; . 2 对榜 样 及 先 进 人 物无 端 否 定 ; . 3 对不 良行 为现 象产 生 情 感 认 同 ; . 2 为 学 生创 造 客 观 保 障 .
会的发展而不 断发展的 , 过去有效 的教育 内容与教育方式 , 今天未必可行。
学 生 不 满意 “ 一 套 ” 老 的东 西 , 成 年 人 相 比 , 少 有 传 统 的 习 惯 思 维 与 保 与 更 比较 容 易 发 现 成年 人 思 想 中 习 以 为 常 的 问 题 ; 反 , 新 鲜 相 对 1 学校教育工作 中的失误 。首先 , . 是教育者的要求脱离 了学生原有的 守 思 想 。 因此 , 个人 需 要 , 势必 为他 们 接 受教 师 的要 求 造 成 困难 ; 这 其次 , 是教 育 者提 出 要 事 物 与 新鲜 思 想 的吸 收 能 力 又 比成 年 人 强 。就 这 点 来 说 , 生 的 逆 反 心 理 学 求 时 , 取 了 强制 的或 触 犯 学 生 个 性 的 方 式 。 其 三 , 由于 教 育 者 处 理 问 是有一定积极性与合理性的。教育 工作者往 往可 以从 学生逆反心 理反应 采 是 题不 当 , 伤 了 学 生 的 自尊 心 。其 四 , 教 育 者 教 育 教 学 方 法 的 生 硬 、 挫 是 呆 中, 找到自己工作上的弊病与缺陷, 时加 以调节与改善。 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新途径,而上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 当代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这个情景中,关键在于“场中人”的感觉,
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 即心理氛围。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心理氛围,不同的情景产生不
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或因制作节目的 同的具体行为,学校的教育实践也证明,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
好奇心、独立性的逆反心理可以帮助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成长,对个 学家 Baumrind 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和宽容型。根
体的心理成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据 Baumrind 观点,权威型的父母能对儿童的要求做出反应,并且给
1 逆反心理的概念
与儿童适度的控制,能最理想地促进儿童适应性行为和能力的发
源泉。因此,父母和老师要重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正确看待青少年 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把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现实
的逆反心理,对逆反心理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因势利导,促其成 生活相联系,循序渐进。争取工作方法的多样化,做到情理交融,由
才。
情入手,以理服人,选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正确的
明已经晓得,可教师仍然絮絮叨叨说个没完。从心理学上讲,这种絮 活,隔断产生不健康思想的源头,消除滋生逆反心理的温床。同时加
叨是一种重复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性抑制。另外,教师要 强社会治安,文化环境的管理,减少社会阴暗面和不良风气对青少
善于宽容学生的错误多,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他们不断修正错误的过 年的侵蚀和毒害。
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 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
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 身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三是一些教师在对待
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 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对学
自已。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 生的一点小错就揪着不放,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
离。教师诲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等等,早已被强烈的 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此外,我们施教
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意向驱散了。
的内容老化及教育上的灌输和填鸭方式也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
3.2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教育水平
引导。
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根据孩子的
3.5 净化校园环境,创建优良的社会大环境
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为了使青少年身心都能够健康的成
社会各界应相互配合,多创设一些内容健康丰富、形式生动多
长,教师应因势利导,促其成材,多引导,少训斥。某个道理,学生明 样、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学习、活动场所,丰富青少年的学习生
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种思想指导下,教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2.1.2 心理发展的原因
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
青少年时期的人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第二 或心理上的逆反。二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学生,不顾
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由 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青少年的
关键词:青少年;逆反心理;教育对策
青少年期是儿童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 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
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自我意识的第二 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
次觉醒期。发展心理学中对青少年的年龄界定是在十一二岁到十八 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
在青少年研究中,逆反心理这个概念被广泛使用,学者们都是 展。相比之下,专制型的父母经常使用专断的权力、禁止和惩罚等高
按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角度来对它加以定义,在国内外各种心理学、 控策略,强调儿童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因为父母禁止的策略和使用
教育学等文献中的“逆反心理”定义近十种,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 专断的权力策略可能与儿童的焦虑、恐惧和挫折感有关,所以,专制
人,以情感人,以科学的方法,以积极的态度感化每一位学生。
[5]齐秀丽.青少年逆反心理再认识[J].中国科学教育,2005(1).
3.3 加强同辈群体的正确指导
[6]张丽萍.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J].安阳师范学报,2002
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积极的群体可以促进 (7).
(上接 68 页) 4 实验结果及性能分析 利用 128*128 的 Lena 图像进行筛分测试,其中,上面提到的筛分
恐惧或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为特征所持的态度,因此常表现出一种 们认为双亲希望、抱怨、担心的问题比较集中于双亲的管教、子女前
较强的情绪性。它以反对改变已有状态为基调,是在他人宣传说服 途等方面,他们本身对双亲的教养方式会做出接受或抵触反应。而
的过程中不肯接受说服而激化为相反态度的。
另一学者指出民主型教养方式下,母亲容易与孩子关系融洽。1998
终止条件的两个阈值我们分别设为 e=10,T=20。 分解得到三个 IMF 信号和一个残余量信号,如图 1 所示。
上的进步:(1)从心理上依赖父母、老师到要求独立自主;(2)因逆反心 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
理而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3)
3.4 重视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
教育者要摸清青少年的心理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把思想
2.1.3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的因素之一。
青少年时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
2.2.3 同辈群体不良的价值观及行为倾向的相互感染
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
同辈群体有成同龄群体或伙伴群体。他是有地位相近,年龄、爱
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体来说,青少年在心理学 好、价值观和行为凡是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因为这种
·182·
科教文化
Hale Waihona Puke 的交往中倾诉衷肠,得到满足,得到共识。因此同辈群体中青少年彼 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加强同辈群体的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
此间的价值观念、行为倾向方面最易产生认同或达到相互转化与感 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风气滋生、扩大的有
染。
效手段。特别是对同辈群体中“领袖任务”者有效控制和指导,则是
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 群体是由个人自由选择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在同辈群体中,青少年
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 不仅需求、兴趣、面临的问题颇为相近,而且彼此间平等、感情相通,
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 特别是当他们要求不为承认理解,未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在同龄人
行为说、情绪说、压力说、态度说和主体需要说。它们从不同的角度 型父母的孩子可能以自我为中心,会出现不良行为与适应问题,而
对逆反心理进行了定义,都有其合理性。《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基 这样情况下亲子冲突发生的频率较高。有研究者对对父母的控制策
本上把它的本质属性揭示了出来“: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 略进行了研究,根据控制力度高低把控制策略分成了强控制型和弱
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 [3]徐士元、张英.中学生逆反心理教育调适[J].心理学报,2004(57).
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散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 [4]林崇德,李庆安.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使人更加充满活力和自信。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以理服 2005(1).
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它在青 控制型。强控制型策略包括直接命令、批评、否定控制等;弱控制型
少年学生当中表现尤为突出。”换言之,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 策略包括间接命令、说理、协商等。研究发现,强控制型与对抗和生
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它是以怨恨、 气成正相关。尹可丽研究发现子女对双亲的希望、担心、烦恼以及他
条件,从而使他们逐步深入到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中去,使他们的
青少年逆反心理是感情成分多余理性成分的不成熟心态,是青 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充实和美好。并针对存在的逆反心理学生的特
少年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的心理失衡,是青少年从幼稚走向成熟 点,教师可组织帮教小组,给他们学习上,生活上以及习惯等方面以
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逆反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青少年心理 特别的关系和帮助,从而使他消除对立情绪,乐于接受大家,乐于参
九岁。这段时期其思维品质的最突出的特点是矛盾表现。逆反心理 上。
与一个人的好奇心、探索心理有一定的关系,这是逆反心理积极的
2.2 客观因素
方面,它对于个人的独立性、社会性发展方面有很大的帮助,并不是
2.2.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所有的逆反心理对于个体的成长都有害处。对于青少年而言,基于
教养方式是家长教养观念、教养行为等的组合方式。美国心理
连贯性,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却被青少年负面地接 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及行为。教师应
受了。
善于采用组织手段,在班级内建立有一定层次的关系网络,为学校
3 青少年逆反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日益扩展交往范围,建立多样的生活,形成丰富的情感提供充分的
3.1 正确的认识逆反心理
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 因素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教育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