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心理学研究

合集下载

心理学与法律中的证人心理和心理鉴定

心理学与法律中的证人心理和心理鉴定

心理学与法律中的证人心理和心理鉴定心理学与法律的结合在司法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调查犯罪案件和审理过程中。

证人心理和心理鉴定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对于确保司法公正和保护证人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法律中的证人心理和心理鉴定,并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证人心理与证人的心理状态在司法过程中,证人的心理状态对于案件的审理和判决具有重要的影响。

证人心理状况的稳定与否,以及对事件的记忆和识别能力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案件的真实性和证人证词的可信度。

1. 证人心理状态的影响证人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包括心理压力、焦虑、恐惧、自信心等。

心理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证人记忆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其对事件的描述。

此外,恐惧和紧张情绪会损害证人的识别能力,使其无法准确辨认犯罪嫌疑人。

2. 证人心理支持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证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和准确度,心理支持在司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法庭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学家为证人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紧张情绪,增强记忆和识别能力。

此外,法庭也应提供安全的环境和保护措施,以确保证人心理的稳定。

二、心理鉴定在司法过程中的应用心理鉴定作为一种重要的司法辅助手段,从心理学角度对证人提供专业的评估和鉴定。

它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法庭了解证人的心理状况,识别证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1. 心理鉴定的目的和意义心理鉴定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证人的心理状态、证人证词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通过心理鉴定,法庭可以了解证人是否存在记忆偏差、潜意识诱导或伪证行为等。

心理鉴定结果能够提供给法官和陪审团作为评估案件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助于确保司法公正。

2. 心理鉴定的方法和技术心理鉴定采用一系列科学的心理测评工具和技术,包括心理测试、面部表情分析、回忆提取等。

心理测试可以帮助判断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性特征和心理干扰因素。

面部表情分析可通过分析证人的面部表情和微表情,评估其情绪和真实性。

回忆提取则借助特殊的技术手段,提取证人对事件的记忆和细节。

证人证言的心理学

证人证言的心理学

证人证言的心理学目击证人的重要性研究表明,缺乏主动配合的目击证人导致结案率低,如果至少有一个目击证人提供信息,侦破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目击证人可以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包括:车牌照、名字、地址、独特辨识特征。

在没有得到上述信息的时候,侦破成功率低于10%。

同时,目击证人错误是错案的重要原因,控方目击证人的证言与陈述是审判中最有影响力的证据(英美法系中),但是,目击证人并无绝对正确的保证。

在我国当前的纠问式审判体制下,证人的作用相对削弱,但是目击证人提供的错误信息仍然可以给刑事侦查带来严重干扰。

在证人证言提取过程中起作用的心理学机制1.记忆:当事人对时间的记忆是不完整和无系统的,而且往往无法分辨事实记忆与想象记忆,记忆的心理学机制是考察证人证言准确性的最底层理论框架,下面的其他心理学机制都是在记忆的特有性质基础上发挥作用的。

2.认知推理过程:当事人对可以领会其含义的事件记忆更深刻。

3.心理启动:当事人对事件含义的解读受先前心理启动影响可能发生误差。

4.易受暗示性:具有易受暗示性性格特征者(轻度癔症)的记忆容易受询问着暗示性提问影响。

5.顺从性:具有顺从性性格特征者的记忆易受倾向性提问影响。

6.权威服从:当事人在面对权威性角色时,会表现出较强的顺从性以及易受暗示性。

记忆的心理学理解记忆的神经学机制是外界信息刺激在特定神经元之间形成生物电回路机制,反复的生物电放电使该回路的神经元联接强化,从而使放电更流畅。

在人类记忆的神经学流程中,同步进行的还有认知流程,即赋予所记忆的信息特定含义的思维过程。

对记忆的传统理解是“录影机模式”,即人类的观念及以此产生的记忆好比录影机拍摄的影片,这种模式相信观念的客观性和记忆的不可违性。

现代心理学证明这两个理解均是错误的,记忆的特点不是再现,而是重构,回忆一方面是在大脑记忆功能区中调取现存的信息,人脑还会在潜意识中是生成新的信息去尽力填补遗漏。

这里一个著名的实验是罗夫斯特的记忆重构实验。

证人陈述可靠性审查的心理学技术——真实监控应用研究展望

证人陈述可靠性审查的心理学技术——真实监控应用研究展望

着更深厚 的认知 心理学理论基础 。这是真实监控应 用研究 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 二、 真 实监控 的研 究课题
的记忆有着不 同的特 点。亲身经历事件 的记忆需要
知觉加工 , 所 以, 个体在对亲身经历事件进行 回忆和
真实监控 的应用研 究,尤其是在证人陈述可靠
性审查和判断领域 的研究还 刚刚起步 。 目前 ,该领
从陈述 内容 的角度 审查和 判断证人陈述 的可靠 性, 是司法心理学研 究的重要课题 。目前 , 完整并较 为成熟 的技 术主要有两种 :陈述 有效性评价 ( S t a t
e me n t V a l i d i y t As s e s s me n t , S V A) 和真实监控 。
【 基金项 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级课题资助项 目《 警 务访谈的心理学研究》 , 项目 编号 : 1 1 X X S K 2 7
・6 。
刘志宏 , 江 毅: 证人 陈述可 靠性 审查 的心 理 学技术
探讨被试在实验室情境 下清 晰分 离记忆 中的真 实经 验与想象加工成分 的能力 ,这项研究可谓记忆源检 测研究 的雏形0 。1 9 8 1 年J o h n s o n和 R a y e 发表研 究 报告 ,提 出个体对亲身经历事件 的记忆和想象事件
中来 自真 实经验 的记忆 与来 自幻想 的记忆在 内容和
质量上都有所不 同。
研究表 明, C B C A存在一些重要 的局 限, 其中最 大 的局 限在于它 的适 用范围: 其一 , C B C A是在儿童 性虐待案件 调查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 的实用技术 ,其
、访谈 、 标准 内容分析和有 效性检 查列
表。 其 中, 标准 内容分析 ( c r i t e r i a - b a s e d c o n t e n t a n a l y . s i s , C B C A) 是该技术的核心环节 。标准 内容分析 的

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心理学研究

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心理学研究

证⼈证⾔可靠性的⼼理学研究证⼈证⾔可靠性的⼼理学研究刘志宏,刘林(中国⼈民公安⼤学,北京100038)【摘要】真实、准确、完整的证⼈证⾔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常重要的作⽤,是诉讼法规定的重要证据之⼀。

但是,由于证⼈证⾔⾮常敏感,其可靠性很容易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发⽣变化,因此,司法实践中对证⼈证⾔的使⽤⼀直持⾼度重视,但谨慎采信的态度。

⼼理学关于证⼈证⾔可靠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证⼈证⾔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证⼈证⾔可靠性的审查和判断;提⾼证⼈证⾔可靠性的⽅法。

根据证⼈证⾔可靠性影响因素的来源和稳定性,可以将其分为:内部稳定因素,内部不稳定因素,外部稳定因素和外部不稳定因素,其中,询问过程和辨认⽅式的有效性和相关技能训练是警学界应重点关注的课题。

⾮⾔语⾏为观察和陈述真实性判断是证⼈证⾔可靠性审查和判断的重要途径,如何加强应⽤研究,探讨案件调查中证⼈证⾔可靠性审查策略及审查能⼒的培养,是今后研究的⽅向和课题。

催眠技术和认知询问技术是唤醒并避免证⼈记忆受到污染的实⽤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应⽤还有待于理论和应⽤研究的不断推动。

【关键词】证⼈证⾔;可靠性;⼼理学研究【中图分类号】D918.5【⽂献标识码】A【⽂章编号】1672-2140(2011)06-0145-06【作者简介】刘志宏,⼥,中国⼈民公安⼤学犯罪学系⼼理学教授,博⼠;刘林,男,中国⼈民公安⼤学2010级应⽤⼼理学专业研究⽣。

证⼈是指依法向司法机关提供案件相关情况的⾃然⼈,证⼈证⾔是指证⼈依据个⼈直接感知或间接了解的案件相关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证⼈证⾔有⼴义和狭义之分,与我国诉讼法的规定不同,西⽅国家以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通常将被害⼈的陈述也划⼊证⼈证⾔的范畴,本⽂拟采⽤涵盖被害⼈陈述的⼴义的证⼈证⾔界定。

真实、准确、完整的证⼈证⾔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常重要的作⽤,是诉讼法规定的重要证据之⼀。

但是,⼤量司法实践和⼼理学研究结果均表明,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证⼈证⾔的可靠性并不稳定,其内容常常发⽣量的甚⾄是质的改变,这是影响证⼈证⾔证据效⼒的重要原因。

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心理学影响因素

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心理学影响因素

a eba ) g is 。
1 儿童证言可靠性 的心理学研究 . ( ) 童记忆 容易忽略细节和易受 成人 暗示 1儿
众多研究结果 表明 , 儿童证言的错误率往往显著高 于成
年人 。C c & Buk 19 ) 根据其对 1 ei rc ( 9 3 9世纪 8 O年代以来
关于儿童 目击证 人证词 可靠性 的研 究进行 了系统的总结 , 得
量研究 , 中关注的重点 是儿童证 言 的可 靠性 , 其 尤其 是儿 童
与老 年 人 证 言 可 靠 性 的 对 比 研 究 。I Wr h J i t& Sru g t d o
于证 言 的研 究起到 了很 大 的促 进 作 用。
关键 词 : 证人 证 言 ;可靠性 ;心理 学研 究 中图分类号 :F 9 . D 72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62 26 (0 10 — 14 0 17 — 63 2 1 )4 00 — 6
各 ・ ・ ・ ・争 ・§ ・各 ・c ・ ・ ・ ・ ・ ・ ・ ・各 ・ ・ ・ ・ ・ ・c ・ ・c ・c ・ ・ ・ ・ ・ ・ ・ ・ ・ ・ ・ -§ ・ ・ ・ ・ ・各 ・ ・ ・5. . 夺 . — t — . 毒 . . 夺 . . 夺 . 夺 夺 . . . . 夺 夺 夺 . . 夺 — 夺 夺 . 夺 . t . . . . . ・ c c 争 夺 c 夺 夺 c
摘要 : 证言对案件侦破和定罪量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证人证言的可靠性是指其准确性、 一致 性和完整性, 它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心理 学以往研 究得 出证言可靠性的影响 因素主要 包括 : ( ) 人年龄 、 别等 个体 因素 ; 2 证 人 作 证 时 的 心 理 状 态 ;3 证 人 感 知 案 件 时 的环 境 因素 ; 1证 性 () () ( ) 问方式和类型。这些研究虽然存在效度等问题 , 4询 但也 大大地拓宽 了刑事司法领域的视野 , 对

证人证言有效性论文

证人证言有效性论文

1 导言1.1选题背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作证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许多情况下证人却不愿作证,从而造成了我国司法实践的取证难,使得一些案件因缺乏证据而不得不释放犯罪嫌疑人,使其逍遥法外[1]。

而有些案件中又会出现证人证言和物证有很大的出入,从而造成证人证言的实用价值在实践中大大降低。

由于证人证言具有主观性、易变性、不可替代性的特点,这决定了对其认证的复杂性。

以至于使法官在许多情形下不得不将证人证言作为一种辅助证据来加以使用,即使那些能够出庭佐证的证人证言也在所难免,当证人证言作为单一的证据时,法官更是唯恐避之不及。

因此,证据制度设计的不尽合理,使得证人拒不出庭作证或作虚假证言肆意泛滥而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加剧了法官对证人证言的信任危机。

增加了法官采纳证人证言的随意性,加大了法官对证据的取舍上“超级”自由裁量权。

1.2 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1.2.1 选题意义证人证言在诉讼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案件侦破和事实的认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司法实践中,证人证言是最为普遍的证据之一。

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中具有其他证据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帮助办案人员发现和收集其他证据;(2)用于鉴别其他证据的真伪;(3)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甚至是案件主要事实的根据;(4)揭露犯罪嫌疑、被告人的供述或被害人的虚假陈述;(5)证人证言是公民同犯罪做斗争的法律武器,证人通过作证,使犯罪行为和犯罪人得到证实,以利于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2]。

但证人证言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是一种很特殊的证据类型。

从审查、判断和运用证人证言的角度来讲,认定证人证明某个时间事实真相的证言是否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把握证人在形成某个事件事实证言过程中的感知事实、记忆事实和陈述事实三个阶段的具体表现,从而确保在诉讼中所采信的证人陈述某个事件事实证言的真实性和有效性[3]。

明确证人证言各阶段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有助于控制某种因素,保证证人证言的可靠性,并对司法的公正性、事实真相的水落提供实质性帮助。

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和合法性问题研究

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和合法性问题研究

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和合法性问题研究第一章介绍证人证言在刑事案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法官需要根据证人的证言来判断被告人是否有罪。

但是,在刑事案件中,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和合法性问题始终备受争议。

因此,本篇文章将围绕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和合法性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第二章证人证言的可信度问题证人证言的可信度是指证人证言所给出的信息是否可信。

可信度问题是刑事案件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证人证言的可信度,例如证人个人背景、证人与案件当事人的关系、证人的视力和记忆力等。

证人个人背景是影响证人证言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证人的社会背景与性格特征可以影响其证言的叙述和可信度。

例如,欺骗性人格的人更容易忘记细节或刻意省略重要信息,这会影响证言的可信度。

此外,证人可能因某些原因而感到害怕或沮丧,也可能影响其证言的可信度。

证人与案件当事人的关系也可能影响证人证言的可信度。

如果证人对案件当事人持有不良态度或认为他们应该受到严惩,那么证人在证言中可能会夸大或夸张事实。

因此,证人与案件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清楚地表明了证言的可靠度。

证人的视力和记忆力也直接影响证人证言的可信度。

如果证人不能清楚地看到犯罪现场或记得事件的时间顺序,则证言的可信度将受到质疑。

此外,焦虑和紧张也可能影响证人记忆力,从而影响证言的可信度。

第三章证人证言的合法性问题证人证言的合法性是指证人证言是否符合证据收集标准。

证人证言是否被认为是合法证据取决于证人在作证时所遵循的程序和证言的内容。

以下是几个可能影响证人证言合法性的因素:证人的证言应该遵循法庭程序和规则。

如果证人没有得到适当的宣誓或在作证时阅读宣誓词,证言可能被认为是非法的。

证人证言必须满足严格的证据收集标准。

证人必须进行合法询问,求证和交叉检眼。

如果证言不符合这些标准,则其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

证人证言必须是直接证据。

直接证据是直接证明某个事实的证据,而不是其他证据的结论。

如果证人证言被视为间接证据,则可能被认为是非法证据。

探讨刑事案件中的证人证言可信度

探讨刑事案件中的证人证言可信度

探讨刑事案件中的证人证言可信度刑事案件中的证人证言在法庭审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往往是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的关键因素。

然而,由于证人证言的限制性和主观性,我们必须对其可信度进行慎重评估。

本文将探讨刑事案件中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证人证言的力量。

一、证人可信度的评估标准证人的可信度是指证人的证言在法庭上被接受为真实和可靠的程度。

评估证人可信度的标准有很多,但是以下几个因素是最为重要的:1. 证人的情感状态:证人是否有动机提供虚假证词或隐瞒真相。

例如,如果证人与被告有敌意,或者受到其他利益驱使,那么他们的证言可能不可靠。

2. 证人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证人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对于他们提供准确证言至关重要。

证人是否能够清晰地回忆起事件的细节,是否存在记忆模糊或记忆扭曲的可能性,这些都需要评估。

3. 证人的行为和言行一致性:证人的行为是否与其证词相一致,是否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

一致性可以增加证人证言的可信度,而自相矛盾可能减弱其可信度。

4. 证人的证言与其他证据的一致性:证人的证言是否与其他证据相一致是评估可信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证言与其他证据相符合,那么其可信度相对较高。

反之,如果与其他证据相矛盾,可信度可能降低。

二、提高证人证言可信度的措施为了提高刑事案件中证人证言的可信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保护证人:为了保护证人的人身安全和减轻其精神压力,法庭应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例如庇护程序,可以让证人不受威胁或恐吓。

2. 审议技巧:法庭应通过恰当的审问技巧,引导证人提供准确和详尽的证词。

例如,使用开放性问题而不是封闭性问题,以便证人可以充分陈述事实。

3. 录音和录像:采用录音和录像技术来记录证人的证言,可以提供直接可靠的证据,减少证言的变造和失真。

4. 证人的认证:通过调查证人的背景和信誉,评估其证言的可信度。

例如,调查证人的职业和教育背景,以及过去是否有撒谎或提供虚假证词的记录。

应用心理学在司法心理学中的实践证人心理状态和供词可信度研究

应用心理学在司法心理学中的实践证人心理状态和供词可信度研究

应用心理学在司法心理学中的实践证人心理状态和供词可信度研究应用心理学在司法心理学中的实践:证人心理状态和供词可信度研究引言:随着司法系统的不断进步,法庭越来越重视心理学在司法心理学中的应用。

其中,研究证人心理状态和供词可信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应用心理学在司法心理学中研究证人心理状态和供词可信度的方法和实践。

一、证人心理状态研究1.证人焦虑状态的研究在探究证人心理状态时,焦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通过应用心理学中的焦虑量表和心理测量技术,研究者可以了解证人在给供词时所处的心理状态。

例如,心率的增加、手部颤抖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都可能是证人焦虑的表现。

法庭可以利用这些心理指标来评估证人的可信度。

2.证人回忆状态的研究除了焦虑状态,证人的回忆状态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方面。

应用心理学中的记忆提取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证人在给供词时的回忆过程。

例如,使用背景音乐或调整环境温度等方法,可以提高证人记忆力。

这些技术对于法庭了解证人的供词真实性非常有帮助。

二、供词可信度研究1.证人置信度的研究供词的可信度是判断证人证言真实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证人的置信度,即对自己供词真实性的信心程度,是评估其可信度的一个重要依据。

通过应用心理学中的方法,如置信度评分表和面部表情识别技术,法庭可以评估证人的置信度,进一步判断其供词的可信度。

2.供词一致性的研究供词的一致性也是判断其可信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应用心理学中的技术,如节奏分析和语言模式识别,可以对证人的供词进行分析和比对,以判断其供词的一致性。

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法庭对供词可信度的评估准确性。

三、应用心理学在司法心理学中的挑战和前景1.挑战应用心理学在司法心理学中的实践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某些心理状态的评估方法可能存在主观性,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

此外,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可能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复制研究。

2.前景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应用心理学在司法心理学中的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法医鉴定中的证人心理分析技术

法医鉴定中的证人心理分析技术

法医鉴定中的证人心理分析技术法医鉴定是一项关键的司法活动,其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手段来识别和解决法律案件中的关键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证人的证言往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证人在案件中的敏感性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们的证词可能会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证人心理,法医鉴定专家采用了一系列的分析技术。

本文将探讨在法医鉴定中常用的证人心理分析技术。

一、证人心理分析技术的概述在法医鉴定中,证人心理分析技术致力于揭示证人证词背后的情绪、记忆和动机等因素。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专家可以更好地理解证人的信誉度和可靠性,帮助法院做出正确的裁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证人心理分析技术。

二、面部表情分析面部表情是人类情绪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

通过分析证人在案发过程中的面部表情变化,专家可以了解其当时的情绪状态,揭示出证人的内心感受。

例如,如果一个证人在说谎时频繁地眨眼或者紧抿嘴唇,那么这可能意味着他们在试图隐藏真相。

专家可以通过仔细观察面部表情来判断证人的可信度。

三、语言分析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沟通工具之一。

在法医鉴定中,专家会对证人的语言进行分析,探究其中可能存在的线索。

例如,如果一个证人在回答问题时避免使用具体的细节,而是用模糊的词汇来回答,那么这可能是他们在掩饰事实的表现。

专家通过分析语言的使用方式和篇幅来判断证人是否在说谎。

四、记忆分析记忆是证人证词的基础。

然而,人类的记忆并非永远准确可靠。

法医鉴定专家通过对证人的记忆进行分析,以确定证词的可信度。

他们会询问证人关于案件的细节并观察其回答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如果证人在不同的时间点给出的答案存在矛盾或者遗漏重要信息,那么这可能是其记忆不准确或者存在虚假陈述。

五、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证人心理分析技术,旨在揭示证人的个性特征和潜意识心理。

例如,专家可能会使用行为评估问卷来了解证人的行为模式和人格特征,并通过与其他被告人进行比较来评估证人的可信度。

心理测试可以帮助专家获得更全面的证人信息,从而在法庭上提供有力的证据。

刑事案件中的证人证言可信度分析

刑事案件中的证人证言可信度分析

刑事案件中的证人证言可信度分析在刑事审讯中,证人证言是法庭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然而,证人证言的可信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问题。

本文将就刑事案件中的证人证言可信度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和问题。

一、证人证言的重要性作为直接证据的一种形式,证人证言在刑事案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可以提供案发现场的情况、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目击者的观察等重要信息,有助于法庭还原案发过程并认定事实。

二、证人证言可信度的因素1. 证人的诚信度:证人在作证时必须诚实,不隐瞒真相或故意歪曲事实。

证人的日常行为和言行可以反映其诚信度,例如是否有撒谎、欺骗他人的记录。

此外,如果证人与被告或受害人有利害关系,也可能影响其诚信度。

2. 证人的观察能力:证人对于案件发生时的细节观察能力是证言可信度的重要因素。

如果证人在事发时处于紧张或受干扰的情况下,其观察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法院需要评估证人的观察力和证言内容之间的一致性。

3. 证人的记忆能力:证人要能够准确回忆案发经过,包括地点、时间、对象等关键细节。

然而,人类的记忆容易受到时间流逝、干扰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

因此,法庭需要考虑证人记忆的可靠性,比如通过询问证人的回忆过程、是否有其他证据印证等方式。

4. 证人的行为一致性:证人的证言应当是一致的,即不会在不同场合或与其他证人作证时有所差异。

如果证人的证言缺乏一致性,可能会对其可信度产生负面影响。

三、评估证人证言可信度的方法1. 直接评估:法庭可以基于目击者的逻辑连贯度、情绪反应以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直接评估证人证言的可信度。

例如,如果证人的回答矛盾或避免跟进问题,可能指向证言的不可信性。

2. 间接评估:法庭可以通过与其他证据进行核实来间接评估证人证言的可信度。

例如,调查当时的环境、案发地点的布置等可以与证人的陈述进行比对。

此外,法庭还可以考虑其他证人证言的一致性和相关专家的鉴定意见。

四、应对证人证言可信度问题为了确保证人证言可信度的充分评估,司法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联合调查:通过联合调查,可以在早期阶段进行多个证人的询问和回溯,以减少对于证人记忆的退化和可能的干扰。

心理学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了解证人心理提高司法公正

心理学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了解证人心理提高司法公正

心理学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了解证人心理提高司法公正心理学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了解证人心理,提高司法公正当涉及到法律案件时,证人的证词往往是非常关键的。

然而,人们的记忆容易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认知偏差、情绪和心理状态等。

因此,心理学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变得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律师、法官和法庭了解证人心理,并提高司法公正。

一、记忆恶化和证人的可靠性人们的记忆并非绝对可靠,它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

例如,时间的推移、焦虑和压力等都有可能导致人们的记忆恶化。

心理学为法律领域提供了一些方法,可以提高证人的证词可靠性。

1. 回忆补全与复述:心理学家发现,在询问证人时,提供更多细节和询问证人以多次回忆的机会,可以促进证人记忆的补全与复述。

这有助于减少肢体记忆性的干扰,提高证词的可靠性。

2. 记忆增强技术:通过一些方法,如编码和检索增强技术,可以帮助证人更好地记录事件的细节,并在需要时进行准确的回忆。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使用象征性的关键词、时间轴和事先规划的通用问题,都可以促进证人记忆的有效记录和提取。

二、儿童证人与虚假记忆在一些案件中,儿童可能成为重要的证人,但他们的证词常常受到虚假记忆的影响。

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法庭更好地理解儿童证人的心理特点,并防止虚假记忆的产生。

1. 询问技术:心理学家建议,在与儿童证人交流时,应使用开放式问题和适当的语言,以减少引导性和误导性的影响。

此外,合理的问询顺序和避免重复问题等方法,也可以降低虚假记忆的风险。

2. 可信度评估:心理学家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评估儿童证人的可信度。

例如,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的研究,以及针对儿童证人的心理测量工具,都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判断依据。

三、心理偏见和陪审团的公正性心理偏见是指在判断他人或事件时,人们基于个人观点和偏好而为某一方偏袒。

心理学在法律中的应用可以帮助陪审团意识并减轻心理偏见,提高司法公正性。

1. 认知偏见的识别: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认知偏见的类型和特点,可以帮助陪审团成员识别自身可能存在的偏见。

证人证言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

证人证言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

证人证言可信度评估方法研究在司法领域中,证人证言是一种重要的证据形式。

通过证人的陈述,法官和陪审团可以了解案件的事实真相。

然而,由于证人证言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评估证人证言的可信度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证人证言可信度评估的方法,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证人可信度的重要性证人证言在刑事和民事案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提供案件的关键证据,帮助法官和陪审团做出正确的判断。

然而,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常常受到质疑。

证人可能存在记忆错误、偏见、虚构或夸大事实等问题,这会对案件的公正审判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评估证人证言的可信度至关重要。

二、证人证言可信度评估的方法评估证人证言的可信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证人的可信度评估评估证人的可信度是评估证言可信度的第一步。

这包括考虑证人的人品、诚信度、记忆力、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因素。

法官和陪审团可以通过观察证人的言行举止、与其他证据的一致性以及与其他证人的一致性来评估证人的可信度。

2. 证人的证言一致性证人的证言一致性是评估证言可信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果证人在不同的场合或时间提供的证言一致,那么证言的可信度会相对较高。

相反,如果证人在不同的场合或时间提供的证言不一致,那么证言的可信度会相对较低。

法官和陪审团可以通过比对证人不同场合或时间的证言来评估其一致性。

3. 证人的情感表达证人的情感表达也是评估证言可信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情感表达包括证人的语气、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

如果证人在陈述案件事实时表现出真诚、坦率和情感共鸣,那么证言的可信度会相对较高。

相反,如果证人在陈述案件事实时表现出虚伪、矛盾和冷漠,那么证言的可信度会相对较低。

三、改进证人证言可信度评估的建议为了提高证人证言可信度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专业培训对于法官、律师和陪审团成员,提供专业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培训应该包括对证人证言可信度评估方法的介绍和实践,以及对常见证人证言可信度问题的讨论和分析。

法医鉴定中的证人心理分析技巧

法医鉴定中的证人心理分析技巧

法医鉴定中的证人心理分析技巧一、引言法医鉴定是犯罪侦查和司法审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而在法医鉴定过程中,证人的陈述和心理状态往往对定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分析证人的心理状态和应用心理学技巧对于准确理解证人陈述的真相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法医鉴定中的证人心理分析技巧。

二、证人的心理状况1. 紧张和焦虑:作为目击者或相关当事人,面对犯罪现场或者复杂的调查过程,证人常常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

这种心理状况可能导致其陈述不准确或受到记忆偏差的影响。

2. 恐惧:部分证人可能会因为害怕报复或面对威胁而感到恐惧。

这种恐惧心理可能干扰其陈述的真实性,需要法医鉴定人员通过采用合适的应对策略来减轻证人的恐惧心理,并提升其合作程度。

3. 误导:在某些情况下,证人可能会受到其他人的引导,导致其陈述偏激或出现错误。

法医鉴定人员需要通过辨识证人的心理状态,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外部干扰,以确保获得客观准确的证词。

三、证人心理分析技巧1. 视觉诱导:通过准确观察证人面部表情、眼神和身体语言等非言语线索,法医鉴定人员可以分析证人的情绪状态和内心体验。

进而,可以根据观察结果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以提高与证人的沟通效果。

2. 问答技巧:在与证人交流时,采用开放式问题和直接的问答方式,有助于获取更多详尽的信息。

同时,及时观察证人回答问题时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可以辅助分析其心理状态。

3. 身份建立:通过与证人建立信任关系,提升证人的合作意愿。

这包括倾听证人的感受和顾虑,确保其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促进其提供真实和准确的陈述。

4. 信息获取技巧:通过采用记忆回忆技巧、心理提示和引导性问题等手段,有助于提高证人的记忆力和描述能力。

这些技巧可以通过法医鉴定人员的专业训练和经验来实施。

四、应用案例分析1. 证人A:证人A作为一名目击者,面对犯罪现场的残酷场景,陈述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情绪不稳定。

在与证人A交流时,法医鉴定人员应通过对证人情绪的准确观察和逐步建立亲和力的方式,缓解其紧张和焦虑状况,促使其提供更准确、详尽的信息。

心理学视角下证人证言可靠性影响因素及评估

心理学视角下证人证言可靠性影响因素及评估

心理学视角下证人证言可靠性影响因素及评估摘要:证人证言作为重要的证据法定形式之一,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侦破案件和审判定罪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证人证言会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影响其可靠性,进而影响其在司法实践当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视角论述了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和证人证言可靠性评估两个方面的研究,以期对证人证言乃至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等人证和言词等证据类型和形式的可靠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心理学视角;证人证言;可靠性;评估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的各阶段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公安机关能够顺利破案,法院据以定罪量刑的关键。

然而事实证明,证言也并非是完全可靠的,存在证人拒绝作证以及故意做伪证的问题。

19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开始对证人证言进行实证研究。

70年代后,由于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证人证言的研究有了很快的进展。

一、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证人证言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其可靠性备受质疑,必然影响到其作为法定证据形式的证明力的高低,以下将证人证言的影响因素按照可控和不可控两个维度详细论述。

(一)不可控因素。

1.证人的年龄和性别。

年龄因素是影响证人证言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儿童和老年人群体受年龄因素影响更明显。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证言的错误率往往高于成年人。

儿童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和社会经验都不如成年人。

儿童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儿童往往会忽视许多细节。

同时,儿童对成人的崇拜以及取悦成人的心理会使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受到暗示的影响从而轻易否认自己的记忆。

与对待儿童证言相似,老年人的证言可信性问题也颇受争议。

老年对细节关注不够,而往往这些细节对案件有重要作用,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会影响其证言的准确性。

2.现场情境。

现场情境是指案发现场的光亮、物体与知觉者之间的距离、以及当时的整个的背景声音等环境因素。

这些因素无疑会对证人的感知水平产生影响。

因为只有在一定的光线和声强下,即在知觉者的感觉阈限之内,案件相关信息才有可能被感知。

犯罪心理学11:证言可靠性

犯罪心理学11:证言可靠性
17
3. 证言特征 对目击证人辨认语言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辨 认自信心与辨认准确性的关系上。此外, 证言特 征还包括辨认时间等因素。 ★ 自信心:大量的研究都致力于评估目击证人 自信心与目击证人辨认准确性(CA)的关系。
研究:Penrod等检查了16个关于目击证人辨认后 和辨认准确性之间的相关研究, 发现两者之间仅 有平均为r=0.23相关
13
★ 种族
● 亲种族偏差(own-race bias, ORB), 即当目击者与罪犯为 相同种族时, 辨认表现好; 当目击者与罪犯为不同种族时, 辨 认表现差。 ● 种族偏见与刻板印象都会影响目击证人的证词。
哈佛大学一心理学教授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给学生们 看了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白人正拿着一把剃刀威胁一个黑人。 而学生在事后回忆的却是黑人拿着一把剃刀。
★辨认的指导语: Malpass&Devine 提出,在辨认之前,目击者是否
接受过关于罪犯在列也可能不在列的指导(警告)严 重影响着目击证言的准确性。
21
Steblay有关指导语变量的元分析结果表明,呈现 “可能在也列可能不在列”的指导语(与没有指导 语相比,使罪犯空缺列队的错误辨认率减少了 41.6%,而罪犯出现列队中的准确率只减少了 1.9%)。此外,在目击心理学中大量关于指导语变 量的研究,都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论。基于此,美 国司法部采纳该建议作为其对收集目击证据的司法 执行指南,要求主持者在进行辨认之前告知目击证 人罪犯可能在也可能不在队列之中。
pickle他认为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比如超市书店不会出现武器枪刀武器这个不寻常东西的出现引起个体的注意个体把注意放在武器上而忽视其他与犯罪有关的细2006年pickel等人的实验再次证实武器聚焦效应的存在但武器聚焦效应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强烈武器并不是自动的或无意识地吸引证人的注意通过训练证人可以很好的避免武器聚焦效应的影响对其他细节的记忆也很清晰

心理学关于目击证人证言可靠性实证研究

心理学关于目击证人证言可靠性实证研究

Experimental Researches on the Reliance of the Testimony from Eyewitness
作者: 莫然[1]
作者机构: [1]广州中山大学法学院,广东510631
出版物刊名: 心理科学
页码: 727-730页
主题词: 目击证人;证言;可靠性
摘要:目击证人的证词在刑事诉讼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证人对案件的记忆往往会受到其自身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对于目击证人证词可靠性的研究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关注,西方心理学界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从证人的年龄性别、心理状态、对证人的询问方式以及辨认的情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为司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全面总结了西方心理学界关于证人证词可靠性的实证研究,并作了分析与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心理学研究刘志宏,刘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摘要】真实、准确、完整的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诉讼法规定的重要证据之一。

但是,由于证人证言非常敏感,其可靠性很容易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化,因此,司法实践中对证人证言的使用一直持高度重视,但谨慎采信的态度。

心理学关于证人证言可靠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审查和判断;提高证人证言可靠性的方法。

根据证人证言可靠性影响因素的来源和稳定性,可以将其分为:内部稳定因素,内部不稳定因素,外部稳定因素和外部不稳定因素,其中,询问过程和辨认方式的有效性和相关技能训练是警学界应重点关注的课题。

非言语行为观察和陈述真实性判断是证人证言可靠性审查和判断的重要途径,如何加强应用研究,探讨案件调查中证人证言可靠性审查策略及审查能力的培养,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和课题。

催眠技术和认知询问技术是唤醒并避免证人记忆受到污染的实用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应用还有待于理论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推动。

【关键词】证人证言;可靠性;心理学研究【中图分类号】D9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140(2011)06-0145-06【作者简介】刘志宏,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心理学教授,博士;刘林,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

证人是指依法向司法机关提供案件相关情况的自然人,证人证言是指证人依据个人直接感知或间接了解的案件相关情况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

证人证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与我国诉讼法的规定不同,西方国家以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通常将被害人的陈述也划入证人证言的范畴,本文拟采用涵盖被害人陈述的广义的证人证言界定。

真实、准确、完整的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诉讼法规定的重要证据之一。

但是,大量司法实践和心理学研究结果均表明,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证人证言的可靠性并不稳定,其内容常常发生量的甚至是质的改变,这是影响证人证言证据效力的重要原因。

如何识别误证、伪证等虚假证言,如何获得准确、完整的真实证言一直是司法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课题。

心理学关于证人证言可靠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审查和判断;提高证人证言可靠性的方法。

本文拟从上述三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并着重从刑事侦查阶段证人证言获得和使用的角度,分析目前证人证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前景和发展方向。

一、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影响因素,是司法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课题。

大量研究结果均表明,证人证言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No.62011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 ’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总第154期Sum154145··有敏感性,非常不稳定,其可靠性很容易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改变。

根据证人证言可靠性影响因素的来源以及影响因素本身的稳定性,可以将该领域的研究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内部稳定因素1.证人年龄在证人年龄问题的研究中,最受关注的年龄阶段是儿童。

在司法实践中,许多犯罪行为或意外事件的被害人或目击者可能是儿童,此时儿童证言是法庭证据或案件侦破线索的重要来源。

1993年Ceci和Bruck曾总结了19世纪80年代后,儿童证言可靠性方面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这些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即儿童证言的错误率通常高于成年人[1]。

儿童证言的错误率高与其心理发展特点密切相关:首先,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在观察中通常忽视情境中不被自己所理解的细节;其次,儿童对成人的崇拜以及取悦成人的倾向,使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极易受到暗示信息的影响;最后,由于儿童认知水平和社会经验的局限,使他们无法理解比较复杂的语句和情境。

Cindy等的研究还表明,当面对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时,儿童仍然会积极地做出回答,很少表示自己不清楚或忘记了,因此,其证言的可靠性会受到更大的影响[2]。

大量研究还表明,诱导性提问对儿童证言的可靠性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小影响越大。

Thierry等认为,儿童,尤其是学前儿童还无法区分信息来源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还是其他媒介的导入,因此,更容易受到暗示和诱导的影响[3]。

如何提高儿童证言的可靠性,有研究认为,开放性提问能有效降低询问问题可能给儿童带来的暗示性,如Caroler的研究认为,3岁儿童即可以对自己的创伤经历进行自由回忆。

当然,也有相反的研究结果,Bell等的研究表明,儿童面对开放性提问,往往无话可说,或者将经历的事件与自己的想象混淆起来,而经历创伤事件的儿童,自由回忆的效果更差[4]。

尽管儿童证言的准确性不高,相关研究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但是,儿童证言的获得和使用仍是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刑事案件调查中无法回避的基本过程。

目前,国内心理学领域儿童证言的心理学研究非常少,尤其是案件调查中儿童真实证言的获得以及儿童证言可靠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有待于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该领域的研究对公安机关的案件调查和法院的审判量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证人性别性别对证言的可靠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Shapiro 等的研究表明,女性的正确辨认和错误辨认率均略高于男性。

女性在辨认时更倾向于做出明确指认,而男性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倾向于放弃辨认的努力[5]。

Loftus等的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记忆过程中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不同,当材料是女性感兴趣的部分时,女性的正确率高于男性,当材料内容是男性感兴趣的部分时,男性回答的正确率高于女性。

从总体上看,性别对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影响范围并不大[6]。

(二)内部不稳定因素1.记忆过程人类记忆不是对客观现实的简单拷贝,各种信息在编码、存储和提取的各个记忆环节中都可能被重新建构,从而导致记忆内容量的甚至是质的改变。

证人记忆的内容通常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具体事件,心理学称其为基于事件的记忆,基于事件的错误记忆是影响证人证言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事件后信息是基于事件的错误记忆产生的重要原因。

所谓事件后信息是指证人在感知案件之后,接触到的关于该案件的相关信息。

Loftus等在20世纪70、80年代,曾专门针对事件后信息对目击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影响问题做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给予误导信息的被试,记忆的准确性低于给予中性信息的被试。

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被试通常能够拒绝明显的误导信息,但是不易拒绝模糊的误导信息,可见,人的记忆更容易受到比较模糊的信息的影响[7]。

目前,国内外学者围绕事件后信息与错误记忆的关联过程,事件后信息在错误记忆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事件后信息引发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等课题展开研究,取得大量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

但目前的研究更偏重于理论探讨,应用研究,尤其是公安机关证人询问中错误记忆的产生、识别以及有效避免等方面的研究还远不够深入。

2.心理状态目击证人在事件过程中及事件发生后的情绪状态对观察和记忆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紧张能提高证人的记忆,高度的紧张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记忆。

Loftus等在研究中要求被试!!!!!!!!!!!!!!!!!!!!!!!!!!!!!!!!刘志宏刘林: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心理学研究146··观看系列幻灯片,其中一半被试观看的是一个母亲送孩子去上学的幻灯片,另一半被试观看的是母亲和孩子在去学校的路上遭遇交通事故,孩子被汽车撞击并被抛到汽车引擎上,受到严重伤害的幻灯片。

结果表明,观看交通事故幻灯片的被试,虽然能够更好地回忆事件中重要的细节,但却无法回忆事件发生时周围环境中的其他细节[8]。

大量研究还表明,情绪对记忆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武器中心效应”,即当犯罪嫌疑人持有武器时,目击者关注的焦点是武器而非武器持有者。

也就是说,情绪状态能唤起目击者对中心信息的记忆,而抑制对中心信息之外的细节记忆[9]。

目击者的努力程度和动机水平也影响回忆和辨认的准确性。

Shaw等的研究表明,目击者在低动机状态下,信心与准确性,努力程度与准确性的相关均高于高动机状态下的相关水平,说明动机只对目击者的信心有影响,而对准确性没有显著影响[10]。

总之,从证人情绪、动机等心理状态入手,判断证人证言的可靠性,是证言可靠性审查和判断的重要途径,该课题有待于从应用的角度做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三)外部稳定因素外部稳定因素主要是指现场情境。

所谓现场情境是指案件发生时现场的光线、声音,物体间的空间距离,事件发生时间等外部条件。

这些条件不仅通过其自身属性,如光线的明暗,声音的大小等影响目击者感知的准确性,也通过其对目击者心理状态的影响,间接改变目击者回忆和辨认的准确性。

Busey在研究中,将被试分为2组,观看同一段录像,第一组被试观看录像的房间光线较暗,第二组被试观看录像的房间光线良好,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照片辨认的错误率显著高于第二组被试。

良好的光线条件,让被试更加自信,回忆和辨认的效果也会更好[11]。

可见,目击者自信心与记忆的准确性之间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对二者关系的探讨也是近年来研究比较多的一个课题。

(四)外部不稳定因素1.询问过程证人询问主要有两种类型,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

开放式提问是指询问者只设定主题,证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愿自由陈述。

封闭式提问是指询问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并限定回答问题的方式,证人只需做出“是”或“否”等简单选择即可。

Peterson曾以一星期前身体受到伤害的患者为被试,探讨询问类型对回忆准确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开放式提问的被试回忆更为准确[12]。

大量研究结果均表明,开放式提问有利于证人对事件的整体回忆,但不利于对事件细节的回忆,因此,当需要了解更多细节问题时,需要用封闭式提问进行追问。

询问者的重复询问会影响证人证言的可靠性。

Ceci的研究表明,当被试受到反复询问时,即使当初回答非常肯定的被试,也会表现出对自己的怀疑,甚至会改变自己的回答,可见重复提问可能会误导证人[13]。

另外,在询问过程中,询问者的语气、表情、动作等暗示以及反馈信息也会影响证人证言,证人可能会利用这些信息重构自己的记忆,最终影响证言的可靠性。

2.辨认方式Wells的研究表明,辨认组织者的反馈,突然停住脚步,摇头等有意无意的动作,会影响目击者的判断,为此,他建议辨认的组织者应该是不熟悉案情的其他人员。

研究还发现,约1/3甚至更多的目击者,在无嫌疑犯的队列辨认或照片识别中,在被事先告知嫌疑人可能不在其列的前提下,仍将无辜者认定为嫌疑人[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