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高低温电流损伤
法医学--高低温电流损伤鉴别
血肿松软,内含脂肪及气 泡而呈蜂窝状
血肿致密而坚硬,有弹性
血肿与颅骨相贴,但不紧 血肿挤压颅骨,并与硬脑
密
膜紧密相连
头部无外伤,颅骨外板伴 头部有外伤痕迹,颅骨无
有烧焦、炭化
烧痕,常伴有颅骨骨折
6、烧死的内脏征像
肺淤血、水肿、肝脏淤血、浊 肿,脑水肿以及胃肠道粘膜糜烂、出 血(应激性溃疡)等。
四、烧死的法医学鉴定
三度烧伤(坏死)- 700C以上 -皮肤全层坏死+炎性渗出物形成棕色痂皮 - 愈合后形成瘢痕
四度烧伤(炭化)- 火焰中长期烧灼后形成 -炭化组织水分丧失,干燥,色黑,质硬脆 - 肌肉收缩裂开≠生前损伤 - 拳斗样姿态:四肢屈肌较伸肌发达,肌肉火
烧后,蛋白凝固变硬收缩,四肢关节屈曲。
一度烧伤(红斑)
三、烧死(伤)的尸体征象
(一)尸体外部征象
1、烧伤(分为四度)
烧伤分度
一度烧伤
红斑
二度烧伤
水疱
三度烧伤
坏死、焦痂
四度烧伤
炭化
一度烧伤(红斑) -40-500C时发生,表皮红斑,肿胀 -组织学上皮肤真皮层毛细血管及小A扩张充血 -治愈后不留瘢痕
二度烧伤(水疱) - 50-700C时发生 - 表皮坏死 - 真皮层小A及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 血浆渗出,使表皮与真皮分离形成水疱 - 水疱破裂,形成糜烂
3,假裂创(false split) 高温使皮肤凝固收缩,皮下组织中水分蒸
发,干燥变脆,发生顺皮纹的破裂,形成梭形创口, 酷似切创。
4、脂肪组织熔化和燃烧
5,眼睛征象
• 外眼角皱褶:受害人反射性闭眼,外眼角形成未被 熏黑的“鹅爪状”反应。
• 睫毛症候:尖端睫毛烧焦,内睫毛残留。 • 角膜和结膜囊内少量或无烟灰。
法医学课件-第五章 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1
高温损伤包括烧伤、 烧死、烫伤、烫死、 日射病、热射病。 低温损伤包括念 1. 烧伤(burn):火焰、灼热的物体等 作用于人体形成的损伤。
2.烧死(death from burn):因烧伤致 死者。
3.烫死(death from scalding):由高温液 体和蒸汽形成的损伤称烫伤(scalding) (旧称汤泼伤),死亡者称烫死,属 广义的烧死。
鹅爪现象。
2、 内部征象
⑴呼吸道烧伤并吸入烟灰、 炭末(热作用呼吸道综合 征)。
⑵口腔、食管、胃粘膜炭末 附着。
⑶血液中有碳氧血红蛋白。
⑷硬膜外热血肿。
⑸其他。
四、烧死的法医学鉴定
烧死的法医学鉴定要解决以 下问题: 1、个人识别: 2、是否烧死: 3、烧伤时间: 4、烧伤程度: 5、死亡方式:
⑷骨骼肌纤维断裂、坏死。
⑸骨折、骨珍珠形成。
四、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
1、电击死的确定:
1)尸体上发现电流斑。 2)尸体有窒息征象。 3)现场勘验发现电源漏电。 4)死者有接触漏电处可能。 5)排除其他死因。注意一定要排除
其他死因,有电流斑不一定是电击 死,无电流斑的也不一定不是电击 死。
第二节 电击死
一、电击死的概念:电流通过 人体所引起的组织、器官的损 伤称为电流损伤 (electrical injury)。因电流损伤致死者称 为电击死(death from electricity,electrocution)。
二、电击死的机制
1、心室纤颤:多发生于电压较低 时。
2、呼吸麻痹:可以是中枢性的, 见于电流通过脑干,损害脑干及 延髓上部,也可以是周围性,电 流通过呼吸肌,作用于呼吸肌, 使其发生强制性痉挛所致。
法医学PPT:高温低温电流损伤
体表假裂创
7.外眼角皱褶与睫毛征候 在火场中,由于烟雾刺激,受害人往往反射性紧闭双
目,可在外眼角形成未被烟雾炭末熏黑的“鹅爪状”改变, 称为外眼角皱褶。角膜表面和睑结膜囊内也无烟灰和炭末 沉积。
由于双目紧闭,睫毛仅尖端被烧焦,称为睫毛征候。
这些表现均是生前烧死的征象。
• 通常所说的烧伤、烧死都是指的火焰与躯体直接接触后导致的损伤或死 亡。
The severity of thermal injury in an individual depends on:
• The severity of the burn • The extent of the burned area • The victim’s age • The presence of inhalation injuries
THale Waihona Puke e extent of the burned area
烧伤面积估算: 烧伤面积计算采用九分法、手掌法。 九分法:头面部6%,颈项部3% 双上肢18% 躯干26%,会阴1%
双臀5%,双下肢41%。
烧死的形态学改变
(一)体表改变
1.衣物残片 2.尸斑鲜红,尸表油腻 3.皮肤烧伤
体表II度、III度烧伤
4.颅脑 烧伤患者常有脑水肿,小脑扁桃体疝形成 烧死尸体颅骨骨折,骨折一般为星芒状或裂隙状,骨折片向外翻。
烧后颅骨骨折
烧后颅骨星芒状骨折
硬脑膜外热血肿(extradural heat hematoma)
头部受火焰高温作用,脑及脑膜受热、凝固、收缩,与颅骨内板 分离,形成间隙,由于硬脑膜血管及颅骨板障的血管破裂,流出的血 液聚集于该间隙中形成血肿,即硬脑膜外热血肿。
第六章 高低温和电流损伤教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教案
课程:法医学教师:张惠芹
性质:专业必修课单位:刑科技系
学时:54 学生:侦查专业
学期:2005-2006第一学期教材:法医学
教务处制
课程编号:044107 教案序号:13
通过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讨论,学生理解了烧死的发生机制和死亡机理,明确了烧死的尸体征象,掌握了生前烧死与死焚尸的区别。
教学图片丰富,案例恰当,集多媒体、板书与画图于一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今天的讲课内容是:烧死的概念、机制、征象和鉴定。
需要强调的是,烧死现场的勘查和尸体检验一直是法医工作和侦查工作的难题,烧死的的尸体征象、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的区别,是这一节以至于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
高温电流损害鉴定
六、高低温与电流损害的鉴定(一)烧死鉴定1.烧死的尸体征象(1)尸体外表征象A.烧伤:烧伤尸体的外表征象主要是烧伤,按轻重程度分为四度:第一度烧伤(红斑期):为烧伤中最轻的一种,皮肤显示红斑和水肿。
第二度烧伤(水泡期):活体皮肤受较强的血管变性,液体渗出,在表皮与真皮分离处形成水泡。
水泡基底部与周围组织有充血、水肿,水泡破裂可露出淡红色湿润的真皮,并可见乳头血管充血所显现的红色小点。
第三度烧伤(坏死期):除伤及皮肤全层外,还累及皮下组织甚至肌肉。
表现为皮肤呈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覆盖在表面,即痂皮,呈黄色、灰褐色或褐色。
脱落后露出创面,严重充血、水肿,有炎性渗出。
第四度烧伤(炭化期):火焰中长时间烧灼后形成炭化。
皮肤被完全破坏,可累及深层肌肉及骨组织,炭化处干燥质脆,色黑或黑褐,无结构。
B.强闭眼征候:在火场中面部经受高温烧烤,如是活体会本能地紧闭双眼,使睫毛根部及眼睑缘免受高温作用而未见明显损伤,只烧焦睫毛尖端,眼睑外侧出现"鹅爪状"外形。
这一现象也属烧死的生活反应,是判断生前被烧的征象之一。
C.其他征象:可见毛发烧焦或缺损;皮肤裂开;全身肌肉热凝固收缩,四肢及躯干屈曲呈"斗拳状"姿势。
由于死后焚尸也可出现此类征象,故不将其作为鉴别生前烧伤或死后焚尸的依据。
但能说明高温作用时间较长。
(2)尸体内部征象A.呼吸道内有烟灰炭末附着:由于活体在火场内呼吸挣扎,可吸入空气中的烟灰炭末,附着在气管、支气管的粘膜面,与粘液混合后,亦可呈黑色线条状。
此征象是烧死的确证。
B.呼吸道热灼伤:高温气体及烟灰被大量吸入,可使呼吸道粘膜被烧伤。
检查咽、喉、声带、气管和支气管,可见组织充血、水肿、坏死,有时出现浅溃疡。
亦是烧死的确证。
C.血液内有碳氧血红蛋白:由于活体吸入火场中燃烧不完全产生的一氧化碳,在机体内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随血液流到身体各部,使各器官呈鲜红色,因此烧死者的尸斑和内脏呈鲜红色。
高低温和电流损伤概述和案例分析
躯干:
3×9%
双下肢: 5×9%(含臀部5%)
儿童头颈部= 9%+(12-年龄)%
双下肢= 46%-(12-年龄)
%
2、手掌法 单手五指并拢约相当于1%,五指张开 1.25%。
3、体表面积计算 体表面积=0.61×身高(m)+0.0128× 体重-0.1529
二度烧伤(水泡) 一度烧伤(红斑)
浅二度散在大小不等的水疱 创基红白相间 腐皮已部分脱落,创基红润 深二度部分已达三度烧伤
温度在65~70℃以上可发生,皮肤全层坏死,可以伤及皮 下脂肪、肌肉和骨骼。
肉眼见烧伤皮肤凝固性坏死,可呈褐色焦痂,或白色羽毛 状,似皮革状,透过焦痂有时可见粗大静脉网。
镜下皮肤全层坏死,周围组织水肿明显,血管淤血,与存 活组织有明显的白细胞浸润带。皮下组织中的大静脉管壁 可有坏死。肌肉横纹消失,嗜酸性红染,核固缩或消失。 烧伤骨骼呈褐色,骨板结构模糊,骨细胞消失,呈蓝色物 质。
高低温和电流损伤 概述和案例分析
教学要求
1.掌握:烧伤、冻伤、中暑死的概念;烧死尸体 的形态学特点(体表改变、内部器官改变);烧 死的法医学鉴定;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硬膜外 热血肿与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鉴别要点;生前烧 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 2.熟悉:冻死的形态学变化;冻死尸体的法医学 鉴定。 3.了解:烧伤程度四度分级法,计算烧伤面积的 新九分法;中暑的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中暑死 亡的形态学改变;冻死的过程及死亡机制;中暑 死的法医学鉴定。
主要损伤至真皮网状层,部分真皮层及 皮肤附件结构仍保存。痂皮下可见散在 的小红点,为残存的皮肤附件周围充血 的毛细血管丛。
表皮全层、真皮大部分组织凝固性坏死, 结构消失,痂下组织充血、水肿,一般 12小时在坏死层与存活组织之间可见白 细胞浸润带。
高低温损伤
度,导致代偿失调,严重地破坏了人体的物质代
谢和生理功能引起的死亡,称为冻死。
冻伤与冻死多为灾害,也可见于意外事故。
二、冻死的机制
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36-37℃,产热与散热维持相
对平衡。在食物充足,营养丰富,有良好的御寒措施的条件
下,人体可耐受-55℃至-60℃的低温,但在空腹和保暖
条件甚差的情况下,即使环境温度在0℃左右,也有可能发
4、通电时间。电流与人体接触时间愈长,危 险性愈大。如高压电流作用于机体的时间小于0、 1秒,不引起死亡,但作用1秒钟可引起死亡。 低压电所致的人体危害,也明显取决于通电时 间的长短,在通过电流50毫安的情况下,通电 时间在1秒钟内不致有生命危险,若通电时间延
5、触电方式与部位。
触电方式有单极及双极之分。单极接
因高温熔化和挥发,金属微粒沉积于局部组织称金属
化现象。
6、尸体内部征象。尸体呈一般窒息征象,如尸
斑显著呈暗紫红色,尸僵再现早而强,眼结膜充血、
水肿或有出血点;心血不凝;和脏器充血、水肿、粘
膜及浆膜下有散在的出血点等。
(三)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
1、电击死的认定 (1)电击死的现场勘验 (2)尸体检验; 2、意外、自杀、他杀的鉴别; (1)意外电击死; (2)自杀电死; (3)他杀电死:
(五)反常弃装以及浅表性损伤等异常现象。有的受 冻者,有发热感觉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弃装现象, 如解开钮扣、脱去衣裤鞋袜、甚至会出现赤裸等。
(六)心及肺内血液呈鲜红色;
(七)胃粘膜可见冻死斑
冻死斑:又称维斯涅夫斯基斑,是指
冻死的尸体其胃粘膜出现的点状、片状的出
血点或溃疡,称为冻死斑或称维斯涅夫斯基
高低温损伤的现场急救
全身冻僵的处理方法
全身冻伤也称为冻僵。冻僵是指人体长时间的暴露于严寒条件下 或突然遭遇寒冷侵袭,如遇暴风雪、迷路、坠入积雪中、以及失 事落水(水温过低)时,身体散热量超过了产热量而致体温过度 下降,所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在疲劳、饥饿或酒醉均可 促使冻僵发生。 • 冻僵的处理方法 急救时首先要估计冻僵程度,常根据体征和直肠温度来估计。 深度冻僵不易与死亡鉴别。 1.迅速将冻僵者搬离低温环境:搬运时动作要轻,以免发生骨折或 扭伤僵硬的肢体。 2.复温:复温是抢救冻僵患者关键措施, (1)快速复温:适用于青壮年患者 (2)缓慢复温:适用于老年人或小儿患者(由于机体抵抗能力 弱),或受冻时间较长、有心血管等疾病的患者。 3.严禁使用有害的救治方法:如火烤、雪擦、冷水浸泡、捶打受冻 部位,并极力避免弄破伤部,不能向伤部涂抹末消毒的油膏等。 复温后不要立即活动,要卧床休息,以免增加组织损伤。如有 并发症出现,应及时进行治疗。如有条件者,整个复温过程均在 送医院进行较为安全。
第四节 冻伤的现场急救
• “防寒四大件”。 1.头戴帽子——头在冬天有70%的热从头部散出,要防止头部受冻。 同时头戴帽子还有防止心血管病猝死的可能。 2.围巾——可以防止肩、颈受冻。 3.穿背心——可以保护心肺的温度,促使保暖。 4.穿鞋袜——足是离心脏最远的。俗话说“寒从脚下进”,因此 要防止脚冻伤。 (一)手足冻伤的处理方法 (二)全身冻伤的处理方法 (三)冻疮的处理方法: 1.冻疮部位浸入42度的温水中,20-3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 2.用干毛巾擦干净; 3.在患部按摩,涂上油性冻疮膏和香脂等护肤用品也可预防冻疮; 4.红辣椒切碎,泡在热水中,涂患处; 5.易生冻疮处,可进行理疗,服维生素E或请皮肤科医生治疗,可 预防冻疮发生。
高低温下电流的变化
高低温下电流的变化1. 引言电流是电子在导体中流动的载流子数量,是描述电路中电子运动的重要物理量。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导体内的载流子运动受到温度影响,因此电流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高低温下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 高温下电流的变化2.1 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与电流I和电压V之间存在以下关系:R = V / I。
在高温条件下,导体内原子或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导致碰撞频率增加。
这些碰撞会限制载流子(如自由电子)在导体中移动的速度,从而增加了导体内部发生散射和能量损失的几率。
因此,在高温条件下,导体内部存在更多散射现象,导致有效载流子移动速度减小,从而增加了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在给定电压下,随着电阻增加,通过导体的电流将减小。
2.2 热激发载流子的影响在高温条件下,热能会激发导体中的价带电子跃迁到导带,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
这些自由电子和空穴成为导体中的载流子,参与电流的传输。
因此,在高温条件下,由于热激发作用,导体中的载流子浓度增加,从而增加了电流。
2.3 温度系数的影响温度系数是描述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程度的物理量。
对于大多数金属导体来说,随着温度升高,其电阻将增加。
温度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α = (Rt - R0) / (R0 * (t - t0)),其中α为温度系数,Rt为某一温度下的电阻值,R0为参考温度下(通常为20℃)的电阻值,t为某一温度值,t0为参考温度。
根据该公式可知,在高温条件下(如大于参考温度),导体的电阻将呈线性增加。
3. 低温下电流的变化3.1 温度对超导体的影响超导体是在低温下表现出零电阻特性的材料。
当超导体降至临界温度以下时,其电阻将突然消失,电流可以无阻碍地通过超导体流动。
这种特性称为超导现象。
低温下的超导电流具有极高的传输能力和效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粒子加速器等领域。
3.2 温度对半导体的影响半导体材料在低温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电学行为。
(法医学课件)06高低温损伤
在法医学中,高低温损伤是指因暴露于极端温度下而导致的身体损伤。本课 件将介绍高低温损伤的定义、原因和症状,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高温损伤
1 原因和症状
高温损伤的原因包括暴露于高温环境、接触高温物体等。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灼伤、中暑 等。
2 处理方法
高温损伤的处理方法包括迅速降温要的法医学领域,了解其定义、原因和处理方法对于准确判断和鉴定死因至关重要。未来的研 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索高低温损伤的机制与预防措施。
3 预防措施
预防高温损伤的措施包括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穿着透气凉爽的衣物等。
低温损伤
1 原因和症状
2 处理方法
3 预防措施
低温损伤的原因包括寒冷 环境、长时间暴露于低温 下等。症状可能包括冻疮、 低体温等。
低温损伤的处理方法包括 迅速升温、保持身体温暖、 寻求医疗救助等。
预防低温损伤的措施包括 穿戴保暖衣物、避免长时 间暴露于寒冷环境等。
第五章 高温、低温和电流损伤 法医学
一、名词解释1.骨珍珠:①高压电击时,②由于电流热效应而产生骨坏死、胶原破坏和无机物熔化,熔化的特殊产物即骨珍珠,③系磷酸钙融合而成。
共三个要点,各为1分2.雷击综合症:①受害人不即刻死于雷击,而产生的②意识丧失、③外周或脑神经功能暂时障碍、闪电性麻痹、传导性耳聋及皮肤烧伤等。
共三个要点,各为1分3.雷击迟发反应:①雷击幸存者,可因②周围神经分支受损,引起③皮肤营养不良、神经疼、麻木,或其他感觉障碍如白内障、精神障碍及性格改变等。
共三个要点,各为1分。
4.硬脑膜外热血肿:①头部受火焰高温的作用,脑及脑膜受热后凝固、收缩与颅骨内板分离形成间隙;②硬脑膜及颅骨板障内血管破裂,渗出的血液聚集于该间隙形成血肿;③一般好发于颞顶交界处。
共三个要点,各为1分。
5.维斯涅夫斯基氏斑:①冻死尸体中胃粘膜糜烂,②胃粘膜下有弥漫性斑点状出血,③沿血管排列,颜色暗红、红褐或深褐。
共三个要点,各为1分。
6.热作用呼吸道综合征是①呼吸道烧伤所引起的②急性喉头水肿、急性坏死性咽炎、急性喉头炎、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等病变。
③是烧死的确证。
共三个要点,各为1分。
7.拳斗姿势:①在四度烧伤,全身炭化时,②肌肉受高热作用而凝固收缩,③由于屈肌强于伸肌,所以四肢常呈屈曲状。
共三个要点,各为1分。
8.反常的脱衣现象:①冻死者②在冻死过程中③脱去衣服,全身裸露,或将衣服翻起,暴露胸部,或仅穿内裤;其发生机理有调节障碍学说和幻觉学说。
共三个要点,各为1分。
二、简述题三、单选题1.电击伤的形态学改变应除外 Ea.电流斑b.电镀现象c.电击纹d.骨珍珠e.休克肺3.电击死的机制应除外 ea.室颤b.脑干呼吸中枢麻痹c.呼吸肌强直性痉挛d.并发脂肪栓塞e.心肌梗死四、分析题。
高等院校医药类课件 高低温及电流损伤
•烧伤类 烧伤、感染、休克、水电解质与酸碱紊
乱、内毒素血症
•损伤类 火场导致的各种损伤
烧死的形态学改变
(一)体表改变 衣着残片、皮肤烧伤、尸体重量减轻、
身长缩短、拳斗姿势、破裂创、眼睛改变(眼角皱褶、 结膜征候)
(二)内部脏器 呼吸系统(热作用呼吸道综合
征)、心血管改变(红色血液流动性、碳氧血红蛋 白)、硬膜外热血肿、消化道炭末、骨折
电烧伤(electric burn)
烘炉灼伤(Kangri burn):克什米尔人随身携带烘 炉(Kangri)取热引起腹部灼伤;以后可能发生癌变
烧伤程度及面积估计(高温对机体的作用)
(一)烧伤程度 1.一度烧伤(皮肤红斑) 2.二度烧伤(水疱) 3.三度烧伤(坏死)65-70℃ 4.四度烧伤(炭化) (二)烧伤面积估计 直接计算、新九分法、手掌法
3.硬脑膜外热血肿(extradural heat ematoma):
头部受火焰高温作用,脑及脑膜受热、凝固、收缩, 与颅骨内板分离,形成间隙,由于硬脑膜血管及颅 骨板障的血管破裂,渗出的血液聚集于该间隙中形 成血肿。 尸检时,该血肿易与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相混淆。但 应注意的是,当机械性暴力与高温共同作用于头部 时,鉴别时难度增加。
法医学鉴定:现场勘查;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鉴别;死亡原因;死亡方式;个体识别
•现场勘验: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寻找火源及收集引火物、
注意特殊气味
•尸体检验:外眼角皱褶、睫毛征侯、热作用呼吸道综
合征(生前烧死)
•死亡原因:火场窒息、烧死、损伤死 •死亡方式 他杀、自焚、意外(多数) •个体识别 存留物体、尸长、年龄、特征、骨骼牙齿等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内分泌功能加强 。周围循环衰 竭,各器官组织缺氧,功能紊乱,结构破坏。缺氧导 致毛细血管壁损伤,可促进血栓形成,或引起播散性 血管内凝血。
第六章-高低温和电流损伤20050920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刑科技系的参赛教师,我讲的这门课是法医学,授课对象是我校侦查系、治安系、刑科技系、法律系和西藏班的本科生。
今天讲授的内容是:第六章高、低温和电流损伤在前面几次的讲课中,我们讲授了机械性损伤,包括钝器伤、锐器伤、火器伤。
还讲了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区别、自杀伤与他杀的区别。
在损伤学中,除了机械性因素造成人体损伤外,还有许多物理性因素可造成人体损伤。
★图片展示:如高、低温损伤中的烧伤、冻伤、雷电击伤等。
★以上都是本章要涉及的内容。
今天我们讲——第一节烧死一、烧死的概念火焰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死亡称为烧死。
烧死多见于灾害,自、他杀虽有发生但较少见。
他杀案件中凶手有采用一定手段使受害人丧失反抗能力后再放火焚烧的,也有在使用其它方法杀人后又焚尸灭迹的。
焚烧现场往往受到破坏的,现场勘查难度大,因此,确定案件性质是法医学现场勘查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确定火场内尸体是自杀、他杀还是意外,是生前烧死还是死后焚尸,从而澄清死亡性质。
二、烧死的机制:请大家注意了:火场内的尸体不一定都是燃烧致死,死亡机制一般有四种情况。
(一)烧伤休克:(板书)高温引起人体大面积烧伤,引起剧烈痛疼、烧伤创面大量水分蒸发,面导致的休克,是火场尸体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二)一氧化碳中毒:(板书)尤其在较封闭的火场,由于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CO气体,因吸入大量一氧化碳而中毒死亡。
可通过测CO的含量确定死亡原因。
(三)窒息死亡:(板书)火焰和高温气流吸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烧伤(或异物吸入),导致呼吸道充血水肿、堵塞死亡。
(四)有毒气体中毒死亡:(板书)见于化学物品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吸入后引起中毒死亡。
三、烧死的尸体征象:在前面的机械性损伤一章中,我们讲了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区别,自杀伤与他杀伤的区别,从上节课的案例讨论中可以看出,大家已经掌握了区别要点。
有关烧死的尸体征象,在我讲的过程中,大家注意一下,哪些是生前烧死的征象,哪些是死后焚尸具有的征象,哪些是现两者共有的,以便于在分析案件时进行区别。
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课件
穿着合适的服装
穿着透气、轻便、宽松的服装 ,有助于散热和减少汗液蒸发
时吸收的热量。
寻找阴凉处避暑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寻找阴凉 处避暑,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
温环境中。
CHAPTER 02
低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低温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体温调节
低温环境下,人体会通过收缩血管、降低皮肤温度等方式 来减少热量流失,但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可能导致体温过 低,影响生理功能。
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特别 是老年人、儿童、身体虚弱的人来说 更应注意。
CHAPTER 03
电流对人体损伤的类型及预防
电击伤的类型及预防
类型
电击伤分为直接电击伤和间接电击伤,直接电击伤是指人体直接接触电源而受 到的伤害,间接电击伤是指人体接触了带电体附近的物体而受到的伤害。
预防
采取安全措施,如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使用绝缘材料、避免接触裸露的电线和 电器设备等,同时教育人们不要私拉乱接电线,不使用破损的电器设备。
低温环境下的人体急救处理
迅速保暖
将患者转移到温暖的环境中,用 棉被、毛毯等保暖物品包裹患者
,提高体温。
复温处理
对患者的体温进行监测,如体温过 低,可采用热水袋、电热毯等复温 措施。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 脉搏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 就医。
电流损伤的急救处理
断开电源
立即切断电源或使用绝缘物体将 患者与电源分离,避免二次伤害
注意力不集中
高温环境下,人体容易感 到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 中,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 。
睡眠质量下降
高温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 降,影响身体恢复和心理 健康。
高温环境下人体健康的防护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低温和电流损伤在损伤学中,除了机械性因素造成人体损伤外,还有许多物理性因素可造成人体的损伤。
如高低温、雷电击、气压、放射线、超声波、激光、电磁波等造成的损伤。
本章主要讲高低温和电击损伤.电流损伤裸露电线造成的电流斑(箭头所指)雷电击死一中年男子在野外雷雨中行走,被雷电击死。
原始姿势及尸体、衣服的损伤。
烧死(伤)一、烧死(伤)的概念因火焰、灼热的物体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死亡或损伤,称为烧死(烧伤)。
由高温液体和蒸气形成的损伤称为烫伤,死亡者称烫死。
二、烧死的机制烧伤休克(创伤性、感染性)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死亡有毒气体中毒死亡并发症(高血钾等)三、烧死(伤)的尸体征象(一)尸体外部征象1、烧伤(分为四度)一度烧伤(红斑) -40-500C时发生,表皮红斑,肿胀-组织学上皮肤真皮层毛细血管及小A扩张充血-治愈后不留瘢痕二度烧伤(水疱) - 50-700C时发生-表皮坏死-真皮层小A及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血浆渗出,使表皮与真皮分离形成水疱-水疱破裂,形成糜烂三度烧伤(坏死)- 700C以上-皮肤全层坏死+炎性渗出物形成棕色痂皮-愈合后形成瘢痕四度烧伤(炭化)-火焰中长期烧灼后形成-炭化组织水分丧失,干燥,色黑,质硬脆-肌肉收缩裂开≠生前损伤-拳斗样姿态:四肢屈肌较伸肌发达,肌肉火烧后,蛋白凝固变硬收缩,四肢关节屈曲。
一度烧伤(红斑)三度烧伤(坏死痂皮)拳斗姿势(pugilistic attitude)全身被烧炭化时,肌肉遇高热而凝固收缩(变硬),由于屈肌强于伸肌,所以四肢常呈屈曲状,类似拳击比赛中的防守状态,故称为拳斗姿势。
假裂创(false split)高温使皮肤凝固收缩,皮下组织中水分蒸发,干燥变脆,发生顺皮纹的破裂,形成梭形创口,酷似切创。
2、斗拳姿势3、皮肤裂开4、骨破裂5、脂肪组织熔化和燃烧眼睛征象▪外眼角皱褶:受害人反射性闭眼,外眼角形成未被熏黑的“鹅爪状”反应。
▪睫毛症候:尖端睫毛烧焦,内睫毛残留。
▪角膜和结膜囊内少量或无烟灰。
6、眼部放射状纹理(外眼角皱褶)(二)尸体内部征象1、呼吸道内有烟灰、炭末(煤气、燃油火场少见)2、呼吸道烧伤(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假膜形成;肺水肿,充血出血)3、心脏和大血管血液含有鲜红色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4、食道和胃内有烟灰、炭末5、硬脑膜外热血肿(颞顶交界处)6、烧死的内脏征像肺淤血、水肿、肝脏淤血、浊肿,脑水肿以及胃肠道粘膜糜烂、出血(应激性溃疡)等。
四、烧死的法医学鉴定(一)确定死因火场内的尸体不一定都是燃烧致死火场内的尸体不一定都有火焰直接作用的痕迹根据烧死的机制,准确确定死亡原因烧伤面积估算烧伤面积计算采用九分法、手掌法。
九分法:头面部6%,颈项部3%双上肢18%躯干26%,会阴1%双臀5%,双下肢41%。
(二)确定生前烧死尸表有红斑和水泡呼吸道、消化道内有烟灰炭末。
呼吸道内有热烧伤。
眼部有放射状纹理。
心脏大血管内血液鲜红,血中含有HbCO。
(三)确定案件性质自杀、他杀、意外(四)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场勘查,分析着火的原因与火源尸体剖验、血液化验、毒物分析尸体上的损伤问题尸体的个人识别牙齿的个人识别冻死(伤)一、冻死的概念低温所致的组织损伤称冻伤,当环境温度过低,超过机体的代偿能力,最终破坏人体的物质代谢与生理功能引起的死亡称为冻死。
二、冻死的机制(一)冻死的因素气温低、风速、潮湿、饥饿、个体因素(二)冻死的过程兴奋增强期(颤抖、皮肤白)兴奋减弱期(意识模糊)完全麻痹期(假死)(三)冻死的机制低温→心肌兴奋性异常→心室纤颤血液浓缩→心输出量减少→缺氧→血管运动和呼吸等生命中枢麻痹冻伤的程度及面积冻伤的程度可分为四级:一级冻伤(红斑)—表皮层血液瘀滞二级冻伤(水疱) —真皮层三级冻伤(坏死) —真皮及皮下组织坏死四级冻伤(坏疽) —坏死深达肌肉及骨骼。
冻伤面积的计算方法参考烧伤面积计算方法。
三、冻死的尸体征象(一)尸体的外部征象1、苦笑面容2、皮肤苍白,鸡皮样改变3、尸斑颜色鲜红或淡红(Hb与O2紧密结合)-可见于冷冻尸体4、反常脱衣现象(原因可能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麻痹,有幻觉热感。
) 5、局部冻伤(二)尸体内部征象内部器官的非特异性改变。
心外膜下点状出血,右心扩张,心肌细胞变性及灶性坏死。
气管有血性泡沫性液体,肺充血、出血、水肿,切面呈鲜红色。
食管和胃:黏膜糜烂;出血斑;维斯涅夫斯基斑;维斯涅夫斯基溃疡。
(原因可能是低温下腹腔神经丛使胃肠道血管先发生痉挛,血管发生扩张,使血管通透性发生变化,出现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应激性出血。
) 肝细胞变性胰腺可发生急性胰腺炎肾小管上皮变性坏死肾上腺皮质细胞类脂质减少以至消失髂腰肌出血为冻死者特异的生活反应四、冻死的法医学鉴定(一) 冻死的条件(二) 尸体检验(三) 死亡性质的判定电流损伤一、电流损伤和电击死的概念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组织、器官的损伤,称电流损伤。
电击死一般立即死(多见),有少数可为延迟死。
电击死的机制为心室纤颤或脑干受损,呼吸麻痹。
电流损伤机制▪电流通过人体形成闭合回路使人体产生损伤▪电流作用:使生物电发生器官心脏和脑发生短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造成机械性损伤;细胞内离子分离或膜破裂,功能改变▪热作用:电能转化为热能,组织凝固、炭化电流损伤的条件▪电流性质:交流电(50-60Hz)▪电压:150-1000V(220-250V)▪作用时间:时间与损伤程度呈正比▪通过途径:手入足出,通过心、肺、脑最危险▪机体与电源接触的紧密程度和接触面积▪电流强度:交流电70-80mA二、电击伤(死)的征象1、电流斑(current mark)电流印记2、表皮剥脱3、电烧伤4、电击纹5、皮肤金属化(metalization)6、内脏改变电流出口电流出口因电流的轻度爆炸作用使组织发生破裂,或由于电火花穿凿而发生小炭化孔。
与入口相似,但无金属化现象。
出口部位之衣服及鞋也可被击穿。
电击纹超高压电击时,由于皮下血管扩张、麻痹、充血或出血,皮肤表面可出现树枝状花纹称电击纹。
内脏征象▪有窒息死亡的表现:如内脏器官水肿、点状出血,血管内血液流动;▪心肌纤维断裂,心电图改变;▪脑撕裂伤;▪肌肉收缩,甚至骨折;▪骨珍珠(osseous pearls):电流热效应致骨坏死及溶化的无机物质。
四、电击伤(死)的法医学鉴定(一)电击死的确认电击死亡者,应进行详细的尸体外表和内部检查,如果发现明确的电流斑、全身有窒息征象、并排除了其它种类暴力死和疾病死,结合案情和明确的触电现场,可作出电击死的鉴定。
1.触电案情调查和现场勘验明确的触电案情和现场。
在他杀案例,现场常被破坏,如电源工具被隐藏或伪装为意外事故现场。
电击死案例的现场勘查,最主要的是判定死者是否在死亡前确为电流通路的组成部分之一。
2.确认电流斑及无电流斑的电击死典型电流斑是诊断电击伤的重要依据。
不典型电流斑的形态多样,与机体接触部位、方式以及带电导体接触面的形状有关。
没有电流斑时不能排除电击伤(死)。
如果触电现场环境潮湿、大汗淋漓或满手油污等,接触面积又大,皮肤电阻很低,就可无电流斑形成。
3.其它电击征象皮肤金属化、电烧伤、电击纹、骨珍珠及窒息征象等均可作为曾受电击的依据。
4.生前或死后电流斑的鉴别在进行完整的法医学尸体解剖检查的基础上,结合案情和现场具体情况,首先排除其它暴力性死亡、中毒或疾病等情况。
至今仍未见有成功的准确鉴别生前或死后电流斑的方法报道(缺乏炎症反应)。
5.死亡方式的确定电击死(伤)多属意外,但自杀或他杀电击亦有发生。
应根据现场勘查和案情调查,结合尸体位置、姿势,电流斑的形状,电流斑或电烧伤的部位是否与电源位置、导体形状相符等综合判断。
意外电击死注意两种可能:一是用其它手段(如投毒)谋害后,伪装电击死现场,因为电流斑也可在死后形成;二是把电击杀人伪装成由于违反劳动保护和技术安全规则而造成的劳动事故。
电击自杀死现场安静,多在室内,电击工具仍在现场,若见到其它损伤、窒息或中毒等均可自己完成,案情调查有自杀背景。
一般保持原始电击现场及特殊设计的电路。
电击他杀死现场常被破坏,有可疑足迹或搏斗痕迹,电击工具常不在现场,若见到其它损伤、窒息等自己不易完成,社会调查有他杀背景如被盗窃杀害、仇杀、奸杀等。
多数是趁被害人没有防备或睡眠中突然袭击,或先用其它方法致昏迷后再实施电击。
现场常常被伪装成其它死亡(如缢死、服毒、溺死等)现场,或伪装成意外电击死现场。
一电工与其母一起自杀电死。
导线连接其左手食指及右足中趾;左手握其母的左手,左足压在其母左足之上,然后将导线插入插座,通电死亡。
(四图)雷击死(Lightning Death)一、概念受雷击而造成的死亡,称为雷击死。
雷电属于超高压直电流,与电效应相似。
电压109V,电流数万安培,高温3000℃,时间0.01-0.1s,爆炸等。
雷击损伤▪电流通过心脏、脑干,致心脏停搏、中枢麻痹▪电休克,严重烧伤,内脏器官损伤▪雷击综合征:意识丧失,神经功能障碍等▪周围神经损伤▪冲击波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二、雷击死的形态变化雷电击纹:局部烧伤或血管麻痹所致,呈红色枝状斑,死后可消失。
雷电烧伤:皮肤烧伤,与金属接触的皮肤有烧伤或电流斑。
内部改变:与一般窒息现象类似。
三、雷击死的法医学鉴定闪电打雷的气候条件发生在旷野、农田、室内电器旁受害人与金属物靠近雷击电纹等征象目击证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