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损伤电流COI
起搏器基础知识
不正常
房室传导功能
间发性
正常
不正常
变时性功能
正常
不正常
变时性功能
DDD/DDDR
VVI/VVIR
AAI
AAIR DDD
DDDR
持续性房颤——VVI 其他起搏器适应证——均为DDD 变时功能异常——打开频率适应功能(“带R”)
小结
起搏系统构成 哪两大部分? 起搏器如何工作?两种最常见的模式 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活动、伤口、随访) 起搏器植入指征与模式选择
起搏器基础知识
Basic knowledge of pacemaker
起搏系统的构成 VVI与DDD 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 起搏器植入指征与模式选择
起搏系统的构成
脉冲发生器 起搏系统
起搏导线 (电极)
“单腔”vs.“双腔”
起搏器如何工作-单极 vs. 双极
+阳极 —阴极
+阳极 —阴极
感知(sense)——起搏器知道心脏有电活动 植入过程中实测P波、R波振幅(mV) 人为设定的感知灵敏度(mV) 起搏(pace)——起搏器发放电流刺激心脏 植入过程中实测心房/心室起搏阈值(V) 人为设定的起搏输出电流强度(V) 下限频率(次/分) 上限频率(次/分) 阻抗(Ω)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灵敏度 -- 数值越大, 起搏器对心脏内事件的感知越不灵敏
VVI 与 DDD
北美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学会/英国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学会 (NBG编码)
VVI模式工作
DDD
DDD / 60 / 120
DDD
DDD / 60 / 120
DDD
房室传导阻滞(部分)
简化记忆(不完全)
永久性左束支起搏指南
4.选择性和非选择性LBBP
• 选择性LBBP仅夺获LBB,LBBP导线单极 电图(EGM)上的刺激伪迹相分离的离散局部 成分可证实(图3B)。非选择性LBBP同时夺 获LBB和邻近间隔心肌,没有离散局部 EGM,心电图形态与选择性LBBP略有不同 (图3B)。
5.LBB夺获的直接证据
• LBBP时,额外多加一根电极或导管,起搏 钉与逆传His电位或顺传的远端LBB电位之 间的间期有助于判断LBB夺获,当然这样的 操作在临床上并非常规使用。
• 在临床实践中,符合第1、2条标准加上后3 条中至少1条标准,即可确定LBB夺获。
二、手术过程详细步骤
1.术前评估
术前评估室间隔厚度和是否存在疤痕。对左 束支阻滞的患者,建议先植入心室起搏备用电 极连接临时起搏器,因左束支起搏电极植入 过程中有可能损伤右束支而造成完全性房室 传导阻滞。使用3830导线和C315His鞘 (Medtronic Inc, Minneapolis, MN)作为起搏导 线和输送导管。术中建议单极测定起搏阈值 和阻抗,最终的R波振幅用双极测定。
B:起搏导线位于间隔更深位置,阻抗为580Ω。(左)选择性LBBP过程中,EGM 上的刺激伪迹相分离的离散局部成分,sti-LVAT为72ms(最短)。(中间2个节 拍)在非选择性LBBP增加起搏输出的过程中,EGM上没有离散局部成分,stiLVAT恒定。(右)在选择性HBP纠正LBB的过程中,没有记录到LBB电位。
导线是不够的,应将导线完全旋回后重新更 换植入部位。
4、撤鞘和确认导线固定良好
与HBP不同的,我们观察到LBBP导线固定良 好后没有明显的回弹。将鞘管撤到心房同时 送入导线保持一定张力。再次测定起搏参数 确认导线稳定性。撤鞘后调整合适的导线张 力,避免导线穿孔或脱位。
起搏器电池
持起搏器的正常工作
起搏器电池耗竭
正常耗竭:起搏器在日常工作中输出能量基本维
持在<6.25μJ(2.5v,0.5ms)左右时起搏电池在担保期 后出现耗竭
提前耗竭:起搏器在日常应用中未使用高能量输
出,未到担保期即出现耗竭
两者起搏器内参数改变和心电图表现相同,只是
应用时间不同
心电图表现
随着电池耗竭阶段不同,影响的程度亦不相同
起搏\感知故障,起搏频率下降,快慢不均等.
程控随访时重要的第一步!!!
不要片面观察,多角度的评价电池状态 是可取的随访方法
Pacemaker Diagnostics
Device Longevity Estimate
Device longevity estimate appears on this initial interrogation and on another screen Based on remaining battery voltage / battery impedance and percent pacing
ERI 默认 = 3-6个月电池寿命剩余 装置应该尽可能快的被置换以保证正常的 起搏器功能
注意点
当电池电压显示值正常,而程控仪指示ERI时, 应先考虑电重置现象,并进行必要的Rese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用心脏起搏学》“电池的冷热效应”
起搏器电池耗竭
脉冲发生器内电池老化,碘化锂形成增多,
内阻抗增大,无法提供足够的驱动电流维
电池状态
BOL: beginning of life
启用
建议更换
人工起搏器的技术参数
人工起搏器的技术参数一、常用技术参数(一)、起搏频率1、基础频率即出厂频率,60-70±2/min2、干扰频率起搏器受电磁干扰时自动转为V00模式,此时的固定起搏频率称干扰频率,比基础频率快20-30%或相等,并可与自身心律竞争。
如果磁强度不够,可能出现起搏功能抑制而不出现干扰频率。
磁频率也可看作干扰频率。
3、更换频率指起搏器电源即将耗竭时的脉冲频率,多数采用比原起搏频率下降5%-10%为更换指标。
(二)、脉冲周期脉冲周期指两个脉冲间的时间间隔,以ms表示。
脉冲周期=60000ms/起搏频率(三)、自动间期和逸搏间期1、自动起搏间期又称自动间期(automatic interval),指起搏器按需工作时,连续两个刺激信号间的时距。
2、逸搏间期(escape interval,or stand-by interval)是自身心律与刺激信号间的时距,指从感知QRS波或P波初始部到其后的脉冲信号之间的时距。
但由于感知并非发生在QRS 起始部,且自身心肌除极波到达起搏器需要一定时间(一般约50ms),故实际上大多数逸搏间期略长于自动间期。
(四)、脉冲幅度(pulse amplitude)脉冲幅度指输出脉冲的电压强度(即起搏脉冲电能),以伏特(V)为单位。
调节输出电压的节能作用比调节脉宽作用大。
当有胸大肌或膈肌抽搐时可通过降低电压来减轻。
电压程控参数范围在不同种类起搏器是不同的,高档起搏器程控参数较多,可程控范围从0.8-8.0V,每档0.8V左右。
低档次起搏器只有两档或不能程控。
(五)、脉宽脉宽指单个脉冲的电流持续时间,以ms为单位。
程控脉宽的目的是为了节省能源和避免肌肉刺激与膈肌抽搐。
测定脉宽可了解起搏器电源耗竭情况,如脉宽延长表明电源已接近耗竭,应予更换。
脉宽参数程控范围在不同厂家的起搏器是不同的,程控范围可从0.05-1.9ms,递增值0.1ms。
脉宽阈值试验可确定夺获心脏所需的最小脉宽值,以利于更合理地应用能量输出。
起搏器的医源性干扰与处理
起搏器的医源性干扰与处理1、外科电刀:(1)不能在起搏系统或ICD的邻近部位进行电凝治疗。
(2)在起搏器依赖患者中,电凝治疗则应限定在1~2s,每次间隔10s左右。
(3)必要时安置临时起搏器,或将起搏器程控为非同步工作模式(VOO、AOO 或DOO)。
(4)建议使用双极电凝仪。
2、电除颤:(1)电复律时将电极板前后位放置,与起搏器的距离应超过5cm以上。
(2)除颤/电复律后,再次程控起搏器,并明确起搏器是否可以按遥测指令工作。
3、体外碎石:(1)可将碎石震荡灶与起搏器埋植部位相距至少在15-25cm以上。
碎石灶距起搏器越远,安全性则越大。
(2)可将双腔起搏器再程控为VVI模式以避免碎石震荡波触发心房刺激。
(3)在碎石治疗时,应关闭起搏器的所有检测算法及治疗功能。
4、放射科(1)诊断性放射线对起搏器并无重要的影响作用。
(2)除磁共振可适用型号起搏器外,不建议进行磁共振检查。
5、放疗(1)肿瘤放疗可能使起搏器或ICD的电子线路被暂时或永久性损坏。
(2)加速器的磁场引起电磁反应,射线引起二氧化硅中的阳离子聚集,使起搏器内电流变化。
(3)起搏器依赖、射野内、照射剂量>2GY为高危患者。
ICD建议<1GY,起搏器建议<2GY,ICD比起搏器对射线损伤>5-10倍。
(4)建议使用调强放疗(IMRT)、改变射野的入射角度。
(5)ICD可以考虑用磁铁暂时静默,防止异常放电。
(5)不要使用电子加速器。
(6)建议治疗中使用心电监护,及医护人员陪护。
(7)治疗前需程控检查和常规心电图检查,保留基线资料。
治疗期间每周程控随访,治疗结束后再次全面检测。
6、射频消融术(1)预备临时心脏起搏。
关闭频率适应性功能。
(2)如果患者并非起搏器依赖,可将起搏模式程控为OOO或降低起搏输出。
(3)消融后重新查询起搏器,特别应对起搏器的完整性进行检查。
(4)对于ICD患者,关闭ICD治疗及检测功能,使标准的经胸除颤易于进行。
7、经皮电神经刺激(1)经皮电神经刺激仪可以安全地用于治疗起搏器患者。
主动电极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损伤电流、起搏参数和电极稳定性的关系
主动电极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损伤电流、起搏参数和电极稳定性的关系艾民;颜昌福;贺剑;夏福纯;江军【摘要】目的探讨主动电极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损伤电流(COI)、起搏阈值、R波感知阈值、电极阻抗和被植入电极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主动电极RVS起搏患者82例,术中或术后根据电极是否发生脱位分为A组(无脱位组)76例和B组(脱位组)6例,分别测试电极固定即刻损伤电流(COI0 min)和10 min后损伤电流(COI10 min),测试电极固定术后10 min和3个月后起搏阈值、R波感知阈值和电极阻抗.结果术中A组COI0 min、COI10 min均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极固定10 min后测试A组起搏阈值低于B组,A组R波感知阈值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主动电极RVS起搏植入术中损伤电流大、起搏阈值低、R波感知阈值高提示主动电极固定的稳定性好.【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4)020【总页数】3页(P3415-3417)【关键词】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主动电极;损伤电流;起搏参数【作者】艾民;颜昌福;贺剑;夏福纯;江军【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攀钢集团总医院心内科四川攀枝花 617023;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攀钢集团总医院心内科四川攀枝花 617023;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攀钢集团总医院心内科四川攀枝花 617023;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攀钢集团总医院心内科四川攀枝花 617023;昆明理工大学附属攀钢集团总医院心内科四川攀枝花617023【正文语种】中文随着起搏技术的进步和术者水平的提高,右室间隔部(right ventricular septum,RVS)起搏已成为一种理想的心脏起搏部位[1-2],其关键点是主动电极植入间隔部心肌的稳定性。
与传统的被动电极右心室心尖部起搏随相比,主动电极RVS起搏同时也存在着导线脱位的问题。
心脏起搏器常见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防治措施(全文)
心脏起搏器常见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防治措施(全文)1819年意大利学者Aldini首先发现用电刺激停跳的心脏可引起心脏的跳动。
1929年Conld等用电脉冲刺激心脏,发现可使心脏产生随电刺激频率跳动的现象。
1932年Hyman等首次制造出了重达7.2公斤的人工起搏器,当时由于正值二次大战,其产品未用于临床。
1952年Zoll将经胸壁起搏应用于临床。
人工心脏起搏是采用微电子技术,用低能量电脉冲暂时或长期的刺激心脏使之发生激动和传导功能,帮助心脏恢复跳动称为人工心脏起搏。
自1958年10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植入人类第一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以来,5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永久起搏器技术也迅速发展,日新月异,起搏器功能日趋完善,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出更大潜能,开拓了广泛应用前景[1]。
美国每年约有30万人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全世界约有90万人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我国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应用于临床[2]。
1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现状1.1原理心肌对任何形式的电流刺激都可以产生收缩反应,这是人工心脏起搏的生理基础。
通过起搏器发放一个短时限(0.5~1.5ms)、低强度(5V)的脉冲电流,经导线和电极传递到达心肌,刺激心肌而使其产生兴奋,传导和收缩,完成一次有效的心脏跳动,其有效的刺激使心脏按一定的起搏频率搏动,它犹如一个人工的异位兴奋灶。
若心肌已无兴奋、传导和收缩功能,电刺激则不能激起电极周围的心肌兴奋,即使局部心肌能兴奋,但不能扩散传播,亦不能引起心脏整体的有效收缩。
当病人自身的心率慢于所设定的起搏器频率时,起搏器发放阈上脉冲刺激,引起心脏搏动而维持稳定的心率;当病人出现心动过速时,起搏器按设定形式,发放高于心动过速频率的阈上脉冲刺激,该脉冲刺激一旦夺获心肌,导致原心动过速兴奋灶的输出阻滞;或者发放适当的1个、2个或一串期前刺激打断心动过速的折返途径,从而终止心动过速的发作。
[3]1.2分类NASPE/BPEG(北美心脏起搏和电生理学会/英国心脏起搏和电生理组织)推出了一套起搏器编码系统,编码的五位字母分别代表起搏器不同种类的功能(表1-1)。
14-损伤电流
Hale Waihona Puke ST段弓背抬高s qR
R
ST段弓背抬高
q
摘自«内科学»第四版 “心肌梗塞”P262
美敦力(中国)有限公司 CRDM培训部
什么是导线植入时的腔内损伤电流?
美敦力(中国)有限公司 CRDM培训部
损伤电流的活学活用
• 举例一
导线到位了,影像下形态也很好,感知数值高,起搏阻抗正常,为何起搏了?
就个人经验,这种情况的发生率并不低,通常影像是第一种验证方法: -导线误入冠状窦的心中静脉时,AP与RAO较难分辨,但LAO较为直观; -由于导线在心外膜,因此感知、阻抗会与正常值区别不大,阈值基本会较高; -还有什么方法可鉴别吗?
•
显然P波可见,但PR段无明显抬高,心房起搏 阈值可能不佳。 在心房腔内损伤电流图上,心室的QRS波却异 常高大,说明心房导线定位可能较接近于三尖 瓣环,而且心房感知如设臵在单极的话, FFRW无法避免; 同时也提示,在做心房阈值测试时一定要用双 极测试方式,不然心房单极阈值测试会导致虽 然心房是在夺获状态下,但仍因 R波远场感知 而发生的起搏频率不规整; 如果这是ICD手术时,2290双极状态下描记出 的心房损伤电流,那么务必提示医生可否调整 心房导线位臵,以避免将来发生的远场R波感 知对PR Logic运算可能带来的影响。
2. 3. 4.
所以由上述讨论可分析出,产生脱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很多因素导致的, 而我们今天着重讨论的将是“其它确认有效旋入的评价方法”
美敦力(中国)有限公司 CRDM培训部
心脏紧急起搏术
**下壁心肌梗死可出现无症状性1T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其起搏应根据症状和心动过缓是否恶化而定。
3、心脏紧急起搏及适应证
紧急采用临时心脏起搏方法,主要为急症抢救, 通常作为紧急心脏起搏者稳定病情,改善临床 情况为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过渡。常采用 体外无创心脏起搏或经静脉心内膜心脏起搏。 此外,尚有经食管心脏起搏、经胸腔心肌起搏 和心外膜起搏等。
适应证:
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性心动过缓(收缩压<80mmHg、意识状态改变出现黑朦、昏厥、心绞痛、肺 水肿)*
(4)电极导线连接体外心脏起搏器,先设置预期起 搏频率,后逐渐增加电流强度直至心脏夺获, 维持起搏心律或终止心动过速。
(5)起搏参数设定起搏频率70次/分或高于自身心 率10-20次/分;脉冲宽度20-40ms(有些体外 起搏器脉冲宽度固定);起搏电流强度30mA开 始递增,直至起搏脉冲夺获心室(此时的电流强 度为起搏阈值)后,再增加5~10mA进行连续 心脏起搏,以保持起搏稳定;起搏方式,根据 有无有效自主心律,选用按需型或固定频率型。
心脏紧急起搏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1952年ZOLL首次将人工心脏起搏技术成功 地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当代临床急救技术 之一。随起搏工程技术的发展,已有各种不同 性能的人工心脏起搏器(简称起搏器)和各种不 同的起搏方式及类型可供临床选用。
心脏起搏的作用:
症状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药物难控制顽固性心律失常治疗 药物治疗存在矛盾的复杂性心律失常治疗 心脏病诊断 心脏电生理研究 心脏侵入性检查的心脏保护
心脏起搏急症
VVI起搏器综合征 :
01
部分病人安置VVI起搏器后,起搏器功能正常,但病人出现心悸、气短、胸闷、头胀、面紫、冷汗、眩晕、昏厥等症状,血流动力学方面表现为低心排血量及静脉系统淤血
02
与起搏模式有关的急症
电生理异常因素:①室房逆行传导使心房收缩发生于房室瓣关闭之际,心房压升高反射性导致外周血管扩张使血压下降;②左右心室除极和收缩顺序改变、影响心肌收缩力;③心肌炎或心肌病患者,心电生理不稳定,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
01
AAIR起搏综合征
起搏系统故障引发的急症
01
起搏系统故障的诊断主要依据:①急诊就医时的体表心电图;②急诊时的起搏器功能检测;③起搏器置入前、手术中、术后随访的各项参数记录。
02
异丙基肾上腺素0.5mg+葡萄糖水250ml静滴,每分钟10~20滴,使心率达50~60次/分;
01
作完上述紧急处理以后,可用袖珍半导体收音机靠近起搏器,收音机调至中波最低频段,若能听到与原程控频率相符的“嗒嗒”声,则可能为导管电极蕊线折断而非起搏器失效,可再插入一根新的导管电极,
VDD及DDD媒介性心动过速(PMT) 起搏器感知快速心房节律后触发快速心室起搏。 感知逆传的P波,经AV延迟触发心室起搏后又发生室房逆传,周而复始。包括①室性早搏诱发PMT最常见,约80%;②房性早搏诱发者约1%;③起搏心房的脉冲未能夺获,心室起搏后VA逆传;④间歇性未感知P波,起搏器仍按序发放房、室脉冲,未感知的P波后心房不能应激,而心室起搏后心房已脱离不应期,发生VA逆传;⑤心 房电极误感知肌电而触发心室起搏,产生VA逆传。
心脏起搏急症
心脏起搏术中的急症及处理
气胸: 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插入起搏导管最常见的合并症就是误伤胸膜及肺尖,气胸局限在肺尖且气胸量小于10%时,可暂不处理,但应严密观察病情,严重者术中可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闭式引流。应注意排除并发血胸。
主动电极植入技巧之损伤电流(COI)
主动电极植⼊技巧之损伤电流(COI)前⾯两期⼩弟为各位看官介绍了Doctor Mond的间隔部起搏植⼊技巧,想必在⼩编闭关的5⽉份⾥召开的HRS为各位看官也带来了很多的新的观点,ESC2016刚刚热乎出炉的新的指南也给我们很多新的思考。
思考完毕,刷屏完毕,⼀切的⾼⼤上的事物仍然需要回归本源,那么,现在⼩弟就和各位看官⼀起继续我们主动电极植⼊的最后⼀个篇章,损伤电流的应⽤。
那么什么是损伤电流呢?在起搏电极的植⼊过程中,由于电极需要紧密贴靠⼼内膜,因此,电极头与⼼内膜的接触,就会形成对⼼内膜的损伤,由于这种损伤局限于⾮常⼩⾯积的⼼肌,所以⽆法在体表⼼电图发现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在⾮起搏状态下引出腔内电图的⽅式将这种损伤描记下来,描记出的腔内图形即为损伤电流。
上图中V3导联为引出的腔内图,体现为⼼室腔内损伤电流图;II导联为对应的体表图。
⽆论植⼊主动电极或者被动电极,都会在植⼊电极的过程中造成⼼肌的损伤,⽽相⽐⽽⾔,主动电极由于⾃⾝的特殊物理结构,需要以螺旋旋⼊⼼肌的⽅式固定,因此会有更显著的损伤电流的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识别损伤电流呢?与⼼梗发作时⼼电图相似,我们需要观察患者的腔内图是否有出现ST段的抬⾼(当植⼊⼼室主动电极时)当植⼊⼼房主动电极时则需观察是否有PR段的抬⾼。
对于主动固定电极,除了Doctor Mond教给我们的各种识别电极是否固定良好的⽅法,我们仍然需要通过仔细观察术中即可腔内电图的改变,来确定电极是否固定良好。
术中,电极螺旋旋⼊⼼肌后,⼼室腔内电图ST段需抬⾼5mv,⼼房腔内电图PR段需抬⾼1mv。
(PS:损伤电流会在电极固定10-15分钟内逐渐降低,直⾄消失。
)那么我们如何在术中引出损伤电流呢?损伤电流引出可以使⽤12导联⼼电图机或除颤监护仪。
通过消毒过的鳄鱼夹两端分别连接起搏电极尾端连接杆与⼼电图机或除颤监护仪的V1或V3导联。
将⼼电图机⾛纸速度设置为25mm/s,并按下抗⼲扰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COI是判断主动固定起搏导线植入稳定的客观指标。 COI指标:ST80、ST80/R及IED或ST、ST/R及IED COI起搏导线植入最优化标准:
国外建议:与基线相比,IEDA,V延长≥50ms且,STA抬高≥1mv,
STV抬高≥ 5mv或STA,V抬高大于初始R波振幅25%以上 国内建议:心室COI1≥4.77mV,Rl0min≥ 7.25 mV
实验分组
观察指标:ICEG R波振幅,ST,ST/R,IED
结果-COI持续时间
螺旋丝与心室接触越紧密,COI持续时间越长。
Isolated rabbit hearts
无差异
Vivo hearts
无差异
Half与fully 组无差异
COI与电极稳定性之临床观察
Saxonhouse SJ, Conti JB, Curtis AB.Current of injury predicts adequate active lead fixation in permanent pacemaker/defibrillation.J Am Coll Cardiol. 2005 Feb 1;45(3):412-7.
COI-国内建议
起搏导线螺旋固定后即刻的COI1≥4.77mV, 10 min后测得的R波感知(Rl0min)≥ 7.25 mV,提示起搏导线植入最优化。 如果COI1<4.77 mV,或Rl0min<7.25 mV,提 示起搏导线植入的优化性欠佳,需要考虑 起搏导线的重新植入。 如果C0I1<4.77 mV,可不必等待R10min的测 试结果,即进行起搏导线的重新植入。
Negative COI
van Gelder BM, Bracke FA.Current of injury (COI) pattern recorded from catheter delivered active fixation pacing leads.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2008 Jun;31(6):786-7; author reply 787. doi: 10.1111/j.1540-8159.2008.01089_3.x. Kafi M, Aslani A, Haghjoo M.Negative current of injury due to inadvertent polarity reversal during active atrial lead implantation.J Electrocardiol. 2010 May-Jun;43(3):279-80. doi: 10.1016/j.jelectrocard.2009.12.012. Epub 2010 Jan 22.
Atrial Leads With/Without COI
Adequate COI
An increase in the IED of the atrial or ventricular by 50ms and an increase in STsegment elevation of at least 5 mV for ventricular leads and 1 mV for atrial leads compared to baseline. Alternatively, an adequate COI could be described as an ST-segment elevation of at least 25% of the intrinsic atrial or the ventricular EGM amplitude.
陈建华,张飞,龙范林,等.联合损伤电流与R波感知优化右心室主动固定起搏导线的 植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5):406-410.
COI与AF、AFL时心房电极植入
房扑螺旋释放前
房颤螺旋释前
房颤螺旋释放后
季小波,高永兴,袁彬,薛勇,等.心腔内损伤电流联合解剖定位指导心 房扑动或颤动时心房起搏导线的植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15,35(9):1242-1246.
起搏损伤电流 Current of Injury
2017/12/27 江晶晶
内容
COI定义 COI与起搏导线植入稳定性 COI的国内外建议 COI与AF、AFL时心房电极植入
COI
定义:永久起搏导线以主动(螺旋电极)或被 动(翼状电极)的方式固定于心内膜,其对局 部心肌产生的急性损伤性改变在腔内心电 图(ICEG)中表现为ST段的抬高及ICEG时限 (IED)的延长。
顶天立地COI
术毕
术后2日
COI与电极类型
起搏分析仪 体表心电图仪 主动螺旋电极
被动翼状电极
左室电极
埋藏多年电极
COI与电极稳定性之动物实验
Shali S, Wushou A, Liu E,et al.Time course of current of injury is related to acute stability of active-fixation pacing leads in rabbits.PLoS One. 2013;8(3):e57727. doi: 10.1371/journal.pone.0057727. Epub 2013 Mar 5.
Ventricular Leads With COI
At the time of fixation
Ten minutes after fixation
Ventricular Leads Without COI
Atrial Leads With COI
Baseline
At the time of fixation
起搏电极脱位与COI
AF、AFL时COI指导心房电极植入
COI
起搏分析仪200mm/s
体表心电图仪25mm/s,5mv/mm
主要观察参数:
ST80、ST80/R及IED或 ST、ST/R及IED
COI与位置、阈值
A:Good fixation and thresholds B:Adequate fixation but poor thresholds C:A lead that dislodged with manual traction